登陆注册
19142000000015

第15章 出走与弥留(1)

争吵

有一天,托尔斯泰在房子附近散步。他碰到了一个扛着沉重袋子的老婆婆,袋子里是她刚从田里割回来的草。

“老婆婆,你身体真健康,这个袋子很重吧?”托尔斯泰向她打招呼说。

“老太爷,这袋子的确很重。您同情我们这把年纪还非工作不可的人吗?”

托尔斯泰点点头道:“是的,真是令人同情。”

老婆婆停下脚步,眼神哀伤,她说:“老太爷,你只不过是随口说说罢了,心里未必会真正同情我们。”

托尔斯泰马上反驳道:“不,我的同情是发自内心的。”

“真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请把这些栅栏拆掉吧!”

托尔斯泰愣了一下,没明白老婆婆在说些什么。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原来是他的住宅四周,有木栅将广阔的庭园团团围住,他们要到宅子前方去割草,就必须沿着木栅栏绕很远的路。老婆婆对这件事情很不满意。

托尔斯泰带老婆婆穿过庭园,让她少走了一段路。

托尔斯泰很想和亚斯纳亚·博利尔纳的村民像家人一样地相处,然而却不能够,因为他和他们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种障碍是什么呢?从那位老婆婆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托尔斯泰是领主,而村民们都是他的农奴,他们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托尔斯泰意识到要想和村民们保持非常良好的情谊,必须做到真正的平等,那么就得把自己的土地分给他们不可。然而想始终保持现状的索菲亚,不用说一定坚决地反对,他们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吵。

“最近村民们都变得蛮横,这些情形的发生完全是因为你平常对他们太好了。”

“我只不过想和他们好好相处,待他们像待自己家人一般罢了。”

“简直痴心妄想!”

索菲亚的观念我们在前面有所叙述,她的反对使得托尔斯泰一直无法下定决心,照自己的意思去做。正当他游移不定的时候,与村民们的纷争事件开始越来越多、层出不穷了。

托尔斯泰的土地上有700多个村民,虽设有管理人员来管理这些土地和村民,但是这些人没有学识,贪得无厌,又不懂得经营。他们在无法达到预定的收入目标时,就擅自提高田租。

另外,土地上不可能设置栅栏,村民饲养的家畜总是肆无忌惮地进入耕地,破坏庄稼幼苗。于是管理人便借机向村民讹诈巨额罚金。还有,看守的人常常偷懒,以致经常发生盗伐森林的事件。再加上村民的孩子们,不但进入屋宅破坏花园设置,甚至进入仓库、地窖偷窃东西,或在屋宅的水池内钓鱼、捕鱼。

对于上面这些纠纷和现状,索菲亚非常生气,她告到县长那里,请求派人在宅第内巡查。

托尔斯泰知道这件事后,竭力反对。“不要这么做,你请求派人巡查那不是等于要抓他们吗?我不能接受,你绝对不能这么做!”

“最近橡树已经被盗伐了129棵,难道你还能忍受下去吗?”索菲亚不听劝告。

“那些做坏事的人,或许已经在自我反省了。”

“不可能!你怎么会这么天真?!他们只会在阴谋得逞之后,伸伸舌头暗暗窃喜,准备下次再犯。”

“不要有这种想法!”

“你才不应该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想法!照这样下去,我们会变成身无分文的乞丐。你应该好好检讨一下,如果不是你对他们太宽容,怎么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我认为非给这些恶人一点惩罚不可,但你却不闻不问,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难道你认为被破坏是理所当然的事?”

托尔斯泰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无法说服妻子改变想法,他也不可能抛弃自己的初衷。当晚他在日记中写道:“神啊,救救我吧,我想离家出走,却又下不了决心。可是这念头一直在我心里,无法打消。”

托尔斯泰一直苦恼着,之后的一个晚上,他又和妻子发生了争执。当时他清清楚楚地说:“我现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我离开这座宅第,不过当我离开时,我有权处置余留下来的事物;另外一条就是把我所拥有的土地,全部分配给村民们,同时我的小说以及论文等著作版权,也委托大众管理支配。你若相信我的话,就一定要同意我的做法。”

索菲亚听到这番话之后,脸色发青,摇着头说:“我反对,彻底反对。无论你怎么说,我都决定要保护这个家的财产,因为我们拥有的一切是属于自己的,并不是窃取或抢夺而来的。如果把土地和财产分给别人,那我们就剩下一些衣服和首饰了,你难道要我们依靠典当度日吗?而且这点东西也有限,不久后就会被卖光,子孙后代只怕会身无分文,难道让他们沦为乞丐不成?就算是为了子孙们着想,我也坚决反对你的做法。”

托尔斯泰对妻子说:“如果你还珍惜我们夫妻之间的感情,就应该赞成我的想法,而且也要尊重别人。”

索菲亚坚决地说:“我当然爱你、尊敬你,不过那是两回事。你不能把财产分给别人,这事关我们子孙的生活。”

“所有人类都是神的儿子,因此大家应该平等。不仅是财产要平等,幸福也应该平等。你看看我们周围的人,他们那么贫苦,吃马铃薯时连盐都蘸不到,饥饿让他们的脸上浮现出凄苦的表情。反观我们家,餐桌上摆满了可口佳肴,在这种对比下,你还能快乐地生活吗?”

“那些人确实很可怜,但是我们自己也不能饿死啊。你如果对自己的财产感到压力太大的话,不如分配给孩子们好了。这样一来,你不就可以解放了吗?孩子们也会领情的。实在没有必要把财产分给那些盗伐树木、偷窃欺蒙你的人。”

托尔斯泰对妻子的顽固感到十分苦恼,他的理智虽然强烈,但心却很软,因此他感到非常痛苦。

他写信给一位朋友诉说那晚的事,他说:“……与妻子和子女们一起商谈往后的事,他们非要我在分财产给子女们的文件上署名不可。这个文件虽然能把我从拥有托尔斯泰家财产的重大包袱中拯救出来,可是这不是实行人类平等的正确原则,所以在这份文件上署名是违背我原则的事情,但是我还是署名了。因为如果不这样做,我的整个家庭就会面临破裂。原则固然很重要,可是我也不想摧毁我的家庭……”

托尔斯泰在写完这封信后,就萌生了离开这个家的念头。

决心出走

托尔斯泰最初与索菲亚结婚的时候,他们的年龄就有很大差距,这引起了他们思想上的隔阂,而且两个人对待物质和精神的看法极不相同。托尔斯泰承认索菲亚没有什么不好,他们的婚姻也没有失败,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很幸福。索菲亚曾帮托尔斯泰誊清原稿,她了解他的文学写作,他最初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可以说就是在和索菲亚恩爱生活中诞生的纪念作品。

然而他们还是产生了意见不合,并由此引发争执。托尔斯泰认为这是因为他想依照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他的希望是想打破丑恶的现状,开创未来平等、和平的世界。然而索菲亚却肯定现实,希望永远过着如往常一样富贵荣华的生活。他们一直争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也没有其他方法解决这种分歧,托尔斯泰为此苦恼不已。

托尔斯泰想离家出走的决心,大约始于1884年。他在日记上写道:“要是不单独自己一个人,就无法接近神明。”也是从那时起,他和妻子索菲亚的思想就发生了激烈的摩擦。

他当时曾步行前往托拉,可是走到半途又折返回来,因为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家人。他一想到自己的那些孩子,就驻足不前,暂时打消了离家的念头。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中断离家出走的想法,他曾对一些亲密的朋友和他的助手透露过这个意思。

一位住在基辅的学生向托尔斯泰建议说:“把你的那些财产分配掉,就这样身无分文地从这个城镇乞讨到另一个城镇,过那种漂泊的自在的生活。”

托尔斯泰答复说:

舍弃社会地位,把资产让给有继承权的人,而自己变成一文不名,这件事情我已经实行了。但是,我把财产分配给妻子和子女们,让他们过着奢侈的生活,这样对吗?这和我所企求的要使大家都达到幸福的心愿相距太远了吧?我为了这件事,每天都懊悔不已。

至于你要我做到身无分文,像乞丐般由这个城镇自由自在地漂泊到另一个城镇,这样诚恳的提议让我很感动。但是你的这个建议,我也早就想过了,我不知下了多少次决心,最后都不敢实行。与其说是我意志不坚定,倒不如说是被种种琐事所羁绊。

发出给这位学生的这封信之后,托尔斯泰写了一封遗书,遗书的收件人是妻子索菲亚。

遗书的内容如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的生活和信仰之间有隔阂,并一直为此深感困扰。然而你却不能了解我的痛苦,我虽然觉得不悦,但又不能弃你们不顾毅然离家出走。

假如我一旦离家出走,那些还未成年的孩子们,势必就要让你一个人照顾了。这样,我会非常挂念你们。

此时我已下定决心。如果我一直这样放不下手,你们会逼得我更加焦躁,那我就只能反复地和你们作无意义的妥协,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所以还是离家出走最为适宜。

不过,我现在和14年前第一次决心离家的情况却有很大差异。

第一,我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到了这种高龄,对当前的生活会逐渐感到心烦,想过独居生活的欲望越来越强。

第二,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了,不用依靠我也可以自立,他们如旭日东升般欣欣向荣,在我走后一定会将情绪转移到其他事上。也就是说,即使我不在家,他们也会平静地处理事情。

印度人一近60岁,就到森林去。只要具有宗教思想的老人,绝不会随便将他的晚年耗费在冗谈和闲聊上,他们一心只挂念着如何把自身献给神。

现在我已经80多岁了,费尽精神想要获得心灵的平和,想要尽力调和横阻在我的信仰或良心与生活之间的隔阂。

如果我早先公开离家的话,那恳求、非难、争论、怨恨等情形都会纷纷而起,那说不定会让我下不了决心,因此打消这个念头。我离家的决心无论如何非实行不可了。至于离家后,你们如何地痛苦,我也只有请你们原谅我了。

亲爱的妻子,你能善意地原谅我吗?我离家出走后,你会不会寻找我?请不要抱怨,也不要责怪我。

一旦我弃你而去,不要因此而认为我对你不满,想必你也已经了解到我们之间的差异,你一直不能和我一样确确实实地去思考事物、感觉事物,而且以后也不能。你也不会为了我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你不愿作太多物质方面的牺牲,以后也不能。虽然如此,但我没有权利责备你。我以爱和感激的心情回想咱们这么多年的婚姻生活,尤其当我们的孩子出生后,你发挥了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尽全力地照顾孩子们,我相信你确实已尽到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

同类推荐
  •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梦想成真:大衣哥朱之文

    这是一本关于大衣哥朱之文的励志传记。朱之文一唱成名天下知,进入“星光大道”年度总决赛,并成功登上春晚,红遍全国。他的成功绝非偶然,关键在于他有一个好的心态,把唱歌当爱好,30年如一日地勤学苦练铸就了他的辉煌。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出身贫寒,朱之文从没有放弃对音乐的梦想和追求,他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小土屋、田野里、河岸边、建筑工地上都有他练习唱歌的身影。如果没有这种“铁杵磨成针”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音乐追求,也就没有今天的“大衣哥”。
  • 刚柔兼济:刘秀

    刚柔兼济: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他才兼文武,豁达大度。他长于用兵,善于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对待臣僚“开心见诚”,不念旧恶,但赏罚严明,虽仇必赏,虽亲必罚,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鲔。南怀瑾在《原本大学微言》中这样评价刘秀:在中国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上,比较值得称道,能够做到齐家治国的榜样,以我个人肤浅的认定,大概算来,只有东汉中兴之主的光武帝刘秀一人。
  • 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创投中国:优秀创投家

    编辑出版《创投中国》系列丛书,是优质创业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优质创业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系依据国务院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评比达标表彰保留项目的通知》所保留的、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的优质投资项目评优表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投中国》系列丛书包括创投家篇、创投机构篇、创投案例篇三本书,60万字,案例生动、资料翔实,集中展现了各优秀创投家、创投机构和创业企业的成长历程和风采。丛书将成为树立创业投资行业标杆,推广行业最佳实践,引导创业投资机构更好地支持创新创业的重要文献。
  •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1899年7月21日,芝加哥郊外的奥克帕克村,盛夏的天空,万里无云,阳光灿烂。一位普通的母亲欢欣地记下了自己的长子出生的情形:小鸟儿唱着它们最悦耳的歌来欢迎这个幼小的陌生人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这个幼小的陌生人生下来身长2尺3,体重8斤6两,头发又浓又黑(长大后变成赤黄色),眼睛深蓝色(长大后变成棕褐色),皮肤赤褐色,胖乎乎的脸颊上一边一个小酒窝,出生后的第一声哭喊孔武有力。他就是日后在20世纪的世界文坛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的厄内斯特·米勒·海明威。
  • 常德传印象

    常德传印象

    本书收集了全国各地媒体近年来对青岛港老总常德传事迹和人格力量的报道,全书分别以纪事、对话、评论为题,集萃的几十篇文章中,分别透视了常德传的精神世界和青岛港的建设成就。
热门推荐
  • 重生成了一棵树

    重生成了一棵树

    一棵小树苗渐渐成长,变成一棵改变世界的参天大树的故事……
  • 都市最强战兵

    都市最强战兵

    “大哥,给你钱,求你救救我……”看着可怜巴巴的大美女,方纯良不淡定了。特种兵退役的他,飙车,杀人,无所不能。只是看这么一个活脱脱的美女落难,于心不忍,把她拐回家,帮帮她。
  • 至尊灾星

    至尊灾星

    霉运缠身的少年,因为骂了几句‘贼老天’,在经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倒霉事件后,意外而亡,魂魄穿越到异世界,成为了一家学院的小门卫——司空摘星!自此,一颗灾星冉冉升起……
  • 萌兽当妃

    萌兽当妃

    一个孤儿,因不小心落下山崖而死。穿越到一个“亡国公主”的身上。跟着一起穿越就算了,为什么还要穿越到一只小狐狸身上?当超萌小兽遇到冷酷皇帝,会怎样?当再次掉落山崖,又会怎样???
  • 俏保安奇遇记

    俏保安奇遇记

    从小在云华山长大的和尚一通,俗名赵一通,因尘缘未了,被师父赶下山,来到省城某娱乐场所做保安,开始了他在花花世界的奇遇:风尘女子、小三、女豪门、闷骚的女作家、大学生、带着孩子的单亲妈妈,从青葱少女到徐娘半老,无不为他如花的面容婴儿般纯净的眼神迷倒,混混、大哥、白领、公务员乃至总裁无不为他的单纯仗义折服,外表斯文却逢花必摘,处处留情不留种,美名其曰:急人之难为难,舍身助人。看他这个草根怎样玩转都市……
  • 火影之花开花落

    火影之花开花落

    我以为我被这个世界抛弃,我以为你会和其他人一样,你却用你的温柔,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你说,你永远是我的朋友,你说,只要你在,我便不会再受伤。感谢你,让我体会到了不同的温暖。
  • 奇幻修仙

    奇幻修仙

    李云韶一个来自名为古城的破落小镇。生活的压力与家庭的混乱让他无法忍受,不知是意外还是冥冥中的安排,一位猥琐仙猴让把他带到异世,异世的道路上有友谊,也有暧昧。有厮杀也有真情,搞笑又不乏温馨,这就是李云韶的异世奇幻修仙路
  • 三生彼岸,奈何花开

    三生彼岸,奈何花开

    他有着魅人的容貌,清冷的性子千年的孤寂。她,头顶双角,本是妖魔却生于人间。一朝相逢结下不解之缘。“无她成佛又如何?”“有她堕魔也无怨。”
  • 海畔秋思

    海畔秋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国贼寇

    三国贼寇

    看三国,品三国,众多英雄埋没,不若重回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一看让我们热血沸腾的事情!张燕,这个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暂露头角的人物,但因其山贼起家,又后事黄巾,便多遭史家贬抑,因此也很快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张燕其人究竟是何等人物?张燕,一人之力,力保十万黑山众;封官拜爵,冠绝笑傲天地间!不如重回三国,看一看这个被历史淹没的英雄人物!现代某高校历史系学生张燕,屌丝一枚,平日里无所事事,但却痴迷于三国历史,沉醉三国游戏。机缘巧合之下,他穿越至那个让他痴迷的年代,还稀里糊涂成了黄巾余孽张燕。众看客,且看他,官府追缉,江湖封杀,险境厄运,带领十万随众求生存;揭竿而起,浪迹漂泊,远遁太行,力战三国群雄成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