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2300000019

第19章 鸿门设宴成阳封王(4)

在秦朝以前的中国社会中,个人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历史上优秀的个人,在发挥他们对历史的作用时,都是靠他们的家族作为他们的依托。中同的历史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一部大家族的历史,而不是个人的历史,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历史完全有理由更重视整体而不是个人。但是,当秦王朝从历史上消失的时候,也就是人从他原来各自的家族中彻底独立出来的时候,大家族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许多功能,逐渐地变形为一种沉迹,即使它仍旧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昔日对人个性的束缚却不复存在了。家族对人的强制性在萎缩,而项羽却仍旧像他以前各时代的伟人一样,试图利用家族的这种强制力。所以他是失败的。尽管他对他的家族总是另眼相待,可是他的家族却并不是对他忠心耿耿。就是这个项羽如此信任的项伯,不单是在鸿门泄露军事机密,而且在项羽死后投降了刘邦,被封为侯,被赐姓刘。——他自己已经就不再承认他自己是项氏家族的一员了。

项羽的身上存在着许多自我矛盾的地方。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重视发挥本家族的力量。同时又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者。

项羽并不是一个完全不听从他人意见的入。但是他一直就分不清楚什么样的意见应该听从。而什么样的意见不应该听从。作为一个普通人。这也许只是一个小毛病,但是作为一个全军统帅。这是致命的弱点。

项羽暂时地停止了进攻的脚步,他准备听听刘邦到底要与他说些什么。

项羽犯了一个大错误,而且这还仅仅是他以后一系列错误的开始。

7历史的偶然——鸿门宴

第二天一大早,刘邦就亲自赶到项羽的军中。为表示他的诚意,他只带了百十名随身的护卫人员,没有军队跟随。刘邦的内心中也知道,如果项羽真的要杀他的话,他就是把他自己的部队全部带来也无济于事。他所能做的只是装出忠诚来取得项羽的信任。

刘邦不得已而走这一招险棋。

仅仅是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刘邦与项羽两个人截然不同的性格。刘邦为了活命,也可以说为了自己将来有可能打败自己的对手,他可以甘心情愿地受辱,并不会因此而影响自已的心理。项羽却把个人的荣辱看得十分重要,在乌江边,他本来是有机会渡江活命的,并且正如后人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许他回到江东以后,可能会在与刘邦重新进行的战争中获胜。可是项羽不在乎这些,他宁可用死来洗刷自己战败的耻辱。项羽渴望着胜利,渴望着成功,但是他更渴望着荣誉,胜利与成功却并不一定可以带给胜利者与成功者荣誉。如果两者不可以兼得,项羽宁愿放弃他所追求的成功与胜利,也要选择荣誉。即使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

一种非常古老的荣辱观,一种非常执着的追求,这是项羽身上散发出的动人的魅力。但也正是项羽悲剧的核心。

正是因为项羽追求着一种几乎是不属于世俗的荣誉,所以他的身上才显示出逼人的英气。面对他所追求的,我们只能是掩卷兴叹,赞美不已,却没有一个人想去效仿他,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这种荣辱观是高不可及的。

项羽却认为这种荣辱观是可以实现的,也是一个英雄人物所应该实现的。

他实现了!代价是沉重的,失去了妻子,他失去了国家,失去了生命!

这个代价沉重到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压力,以至于再也没有人尝试着去实现。

在鸿门,刘邦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了他实用的一面。他为的只是最后的胜利,他不是为了羞耻。

一见到项羽,刘邦立刻很热情地上前行礼,并对项羽说:“我本来是和将军您一起进攻秦国的。将军在河北作战,而我在河南作战。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是我先攻进关中,万没有想到是在这个地方与将军相见。但是我听说,目前有小人造我的谣言,使将军与我之间产生了一点小小的误会。”

项羽很随便地说:“这些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又怎么会到这里来。”

随同项羽迎接刘邦的范增听到这话大吃了一惊。

敌人中有内奸,这正是一个军事家求之不得的良机。隐身在敌军中的内奸,其作用就像是一个随时可以参战的庞大预备队。怎么能将这样的消息传送给敌人呢?

军事家的道德观并不能与正常人完全一致,难道是项羽并不了解这一点?

范增开始意识到,项羽已经没有除掉刘邦的意思了。

项羽称范增为亚父,可见其对范增是十分尊敬的。但是在处理刘邦这件事上。已经表露出。他对范增并不是完全信任的。在他的家族中荠不具有主导地位的一个项伯,就可以在深夜见项王,说服他改变与亚父一同做出的重大决定,而且在事前。并不征求范增的意见,在事后,项羽也并没有马上通知范增,与他达成谅解。

不知范增在知道项伯昨夜的所作所为后会有何想法。

但是看到项羽竟然与刘邦谈得十分融恰,范增不免担心起来。他也在项羽身边多年了,他了解这个年轻人,也可以说,项羽的成长过程都是范增亲眼看到的。他从项羽的言谈举止当中,从他的表情当中,都已经看出了项羽已经没有杀刘邦的心了。因为范增想不出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所以他一时也还不敢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项羽传下话去,在他的大帐中设宴款待刘邦。

中间面东的一席坐的是项羽、项伯。在左边的一席上,是范增的座位,右边的一席坐的是刘邦对面的席上是张良坐陪。

席上最轻松的人就是项羽。他在昨天夜里与项伯交谈以后,就已经安下心来,决定不同刘邦发生冲突。楚军最有势力的两位将军之间进行战争总不是一件好事,并且对于项羽统治天下也不能说是好事,刘邦虽然不是项羽的对手,但是他毕竟也有自己的势力,而且是除了项羽以外最强大的势力,所以,只要他肯于承认项羽的领导地位,项羽也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今天之所以在帐中设宴,也是为了对刘邦表示一点亲近的意思,以使他忘记刚刚发生的箭拔弩张的紧张局面。告诉刘邦,他军中的内奸是曹无伤,也是出于同一目的。现在,对于项羽来说,他希望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秦王朝已经灭亡了,项羽认为战争也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他起兵的一切目的只是取代秦王朝的统治。现在来看,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他没有必要继续战争。所以项羽很自然,很轻松,说笑着,还不断地向刘邦劝酒。

但是项羽并不明白,政治绝不等同于邻里相处。

坐在他右面的人就是与他争夺天下的对手,他们的矛盾不但是迟早都会发生的,而且是不可以调和的。杀了他,就在日后少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是不是选择战争,这并不是参加战争的一方可以决定的事情。

可是项羽在想:当人家登门陪罪的时候杀了人家。这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好说不好听的事情。如果那么做。我会一辈子被入骂成是无耻小人。

项羽的愿望是在战场上与他的对手一决高低,凭勇气与实力战胜他的对手。以阴谋战胜对手甚至是杀死对手。在项羽的道德观念中都是可耻的事情。

赢就要赢得潇洒,即使是输,也要输得漂亮。

宁可得不到诱人的胜利,也不可以做出可耻的事情。

但是项羽从来就没有想过,当对手避免与他在战场上接触,而就是要以阴谋战胜他时,他又应该怎么办呢?

对于没有荣辱观,甚至是道德观的人,是不应该对他讲耻辱的。

刘邦恰恰就是这种人。

刘邦有一句名言:“我宁可使计,也不会使力。”

他追求的目标是胜利,为达到目标,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只要目标实现了,以什么方式实现,他并不在乎。

刘邦的出身原本就是无赖。所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一直就处处表现着一种近于无赖的作风。在他处于优势时,他可以大模大样地坐在床上洗脚,对前来拜见他的人理也不理。在他处于劣势的时候,他也可以低声下气地去给他人陪笑脸,而且能尽到一切可能地去讨好、表现。他从来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可耻的事情。因为这只是他追求胜利的一种手段,就像在战场上拚杀以获得胜利一样,是途径,是方式,并不是他的生活。在人生的舞台上,刘邦为了表演他自己,为了表现他自己,不得不时常表演出不属于他自己的东西来。

但刘邦的表演也是努力的。他的成功绝不是碰运气。

也许正是二人的出身不同,导致了他们在气质上存在着如此巨大的差异。

项羽虽然在楚国灭亡以后流落民间,但是在项梁的精心培养下,他所受的教育还是标准的贵族教育,他的价值观念受贵族传统的荣誉感的影响特别大。刘邦则不然,他没有受过什么正式的教育,他所获得的一切,都是他在实践中自己摸索出来的,而且他的实践总是在不同的阶层人之间进行,他接受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价值体系,最终,对于他来说,就根本无所谓价值观念存在了。他只信奉一点,成者王侯败者贼。

现在的刘邦,坐在鸿门项羽军中的酒席上,心中一直是七上八下的。他很清楚,自己随时都有身首异处的可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离开项羽的部队,回到他自己的队伍中去,这样他才有安全感。但是他也十分清楚,此时此刻,他如果表现出不安、疑虑、惊恐、退缩,或者是提出回自己的军营去,只能是给已经按在自己脖子上的刀加上一把力。他随时都在提醒自己记住他此行的最主要的任务——取得项羽的信任。也可以说,这是刘邦的惟一生路。

刘邦在酒席上也表现得很轻松,他热情地与项羽谈笑着,两个昨天还要率军决一死战的人,今天在酒席上却显得十分亲密。

表面上的一致掩饰的是内心的巨大反差,项羽是真挚的。刘邦却是虚伪的。

表现出与内心完全相反的东西并且还让人信以为真,这可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这正是刘邦的专长。韩信到临死才明白,刘邦早有杀自己的心,也就是因为刘邦的这种特长欺骗了他。刘邦也在欺骗着项羽。

虽然项羽被刘邦蒙在鼓里,但是刘邦的表演并不是可以蒙过所有的人。

在座的人当中,还有一个人是清醒的,这就是范增。

从刘邦一进楚军大营的那一刻起,范增就在一直观察着他。饱经风霜的老人有着丰富的阅力,但范增越是观察,也就越是害怕。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处于刘邦这样处境中的人,恐惧、不安是正常的,谈笑自若是不正常的。

刘邦一直谈笑自若。

说明什么?

第一,他有可能是有恃无恐。

不!绝对不可能。刘邦现在有什么可恃?无可恃怎么能无恐?范增并不知道项伯的所作所为,他万万也想不到,刘邦所恃的竟然就是项羽身边的亲信。所以,在范增的分析中,很快地将这一点排除了。

第二,他可能是不知事情有变。

不对。从他一入楚军大营,就向项羽道歉,并引得项羽说出了曹无伤来看,他绝对不是对事情一无所知,而是正好相反,他是有备而来。

第三,他可能是心底无私。

不可能。如果他心无邪念,他在问题说明白以后,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对项羽持一种十分明显的讨好态度。

那么,刘邦的举动说明了什么昵?

只能说踢他是一个枭雄!

必须除去他!

范增坐在项羽的左边席上,见项羽迟迟不肯动手杀刘邦,他不知道项羽已经改变了主意,而是认为项羽在一时之间难以决定,下不了决心而已。所以在吃酒时,范增三次举起他身上所佩带的玉珏向项羽示意。暗示他应该下定决心,杀掉刘邦。

项羽视而不见。

范增心中十分着急。因为他明白,一旦酒席宴后,刘邦告辞离开楚军大-

营,这就是放虎归山。现在杀了刘邦,刘邦的部队呈群龙无首之势,马上以项羽的强大军事力量为后盾,对他们展开招降活动,是极容易成功的事情。

战争可消于无形,项羽的权力也得到稳固。可当刘邦一旦回到他自己的军营中,再想把他诱出来却是难以实现的事情。想除去他,只能是与他的部队宣战。那样一来,不仅是项羽要花费相当大的力量才能够战胜刘邦,而且天下诸侯之间也不知道会不会中途发生什么变化。事情是很复杂的,胜利可以指望,在时间上却是遥遥无期的。

项羽绝不会是没有看见范增的暗示动作,因为范增的动作实在是太明显了,以至于在席的诸位没有一个会看不到。可是项羽没有反应。不能打动项羽,老头子决定自己下手。他晚年的一切目标也只是扶保项羽争夺天下,以报项梁对他的知遇之恩。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在自己身边涵走。

范增借故离席,到帐外找到项家的虎将项庄。范增对项庄说:“项王的为人实在是太心慈手弱了,总是下不了杀刘邦的决心。现在你进入大帐去,先是给在家敬酒,敬完了酒,就请项王同意,你在席上舞剑为大家助助兴。

然后就找一个机会,在席间刺杀刘邦,为项王除去心腹大患。如果我们不这么做的话,恐怕将来我们都会成为刘邦的俘虏。”

范增知道项庄是忠于项羽的,用维护项羽的利益去劝说他,是一定可以打动他的。范增也知道项庄是勇莽的,为项羽争江山他可以不顾一切。范增也了解项羽,他是最疼顾他的家族成员的,不论项庄今天闹到什么地步,项羽也不会对他动真气的。即使项庄在没有项羽命令的情况下杀了刘邦,项羽也会只是发一发脾气而已,他绝不会认真地处分项庄。

项庄带着他的剑来到大帐中。行过礼之后,他说:“大王现在与沛公在这里饮酒,这本是一件极快乐的事,但是部队中实在找不到什么可以助兴的事,请让我来舞一回剑,助一助大家的酒兴吧!”

项羽很高兴地答应了:“好啊!”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名人传记丛书——霍华德·休斯

    一个孤儿接掌了父亲的产业,并通过自己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出色的电影人、飞行家、企业家、航空设计师及慈善家。他热爱飞行事业,以巧夺天工的设计和精湛的驾驶技术刷新了一个又一个航空史上的记录;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头脑,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科研中心,他发展的通讯设备曾随宇宙飞船登陆月球。他是天才的事业家,也是古怪的亿万富豪,失去事业之后,他遁迹荒漠,至死未曾露面。本书讲述了霍华德?休斯为梦想而执著奋斗的人生经历,青少年读者可以通过本书的阅读,来品评这位天才传奇而具争议的一生。
  •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悍将:呲骨豺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热门推荐
  • 修行者笔记

    修行者笔记

    作品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开始的欺骗》这一段比较简短,《轩辕崛起》、《东游布经记》、《邪公子传》等数个基本上相对独立,但是又不失联系的部分组成。刚开始只是平常的事记,接着是修行者记,最后是修仙者之间发生的事。
  • 火元纪

    火元纪

    身为将军的孩子怎能平凡一生?皇室异变,命运改变,元府被毁,该何去何从?平凡不是我的本性,看我如何逆天行事看我如何火元双修!!!现实给我们残酷,我们给现实更残酷!!!
  • 白狼记

    白狼记

    他是杀手界人人闻风丧胆的“白狼”却意外陷入一个惊天大阴谋当他失去记忆变成傀儡又被寄生兽寄生在都市重新开始又会掀起怎么样的腥风血雨一步步揭开真相的面纱背后隐藏的竟是...亲切友情爱情到最后他会如何抉择又名《白狼在都市》
  • 集星

    集星

    世间万物皆有其灵性,人有其灵,花草树木有其灵,日月有其灵。天上的星辰也有其灵。起源于一个梦,那就结束在梦里吧。新人求月票。
  • 虎啸天下

    虎啸天下

    可以重生固然不错啦!但是!!他不要做虎精啊!不准叫老子“妈妈!”老子是男的,公的,雄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血族的羁绊

    血族的羁绊

    世界末日后,人类迎来了与吸血鬼共存的五百年;血族四大亲王的存在,令无数人类少女为之倾狂;可帅气的亲王却偏偏看上了位女扮男装的假小子;人长得难看也就算了,职业偏是血猎大家也忍了;最最不能忍的是血液等级居然是LevelB(Bad);难道亲王大人看不开打算每天喝“中药”自虐么?帅气的亲王大人回之狡猾的一笑,并慢慢说道——喜欢之人的血液,哪怕难喝如中药,也甘之如饴~月全食的到来打破了这美好、安逸又平静的生活,她与他被迫走上一条看不见未来充满荆棘的道路,阴谋重重的执政官与各自为政的血族贵族的存在,迫使他们披荆斩棘,开启了属于他们的血族时代!QQ群:562379148,欢迎各位小主赏脸到访~
  • 一方小世界

    一方小世界

    渺小,你是如何定义的?当被主宰的时候,人类是不是就会显得很渺小?无论你是能上通天国,呼风唤雨;还是能下观蝼蚁,只为度日!没人能站出来了吗?你会站出来吗?
  • 和你分手,我从没想过

    和你分手,我从没想过

    “我们在一起还能多久?!”“不知道。”“毕业以后是分是和?!”“再说吧。”“那毕业就分手吧!”“也不一定啊,你别想那么多了,快睡吧,晚安。”
  • 穿越之我的娘子,别想逃

    穿越之我的娘子,别想逃

    什么?我真的穿……穿越了?还架空?不会吧?天啊!你在跟我开玩笑吗?我滴小心脏是经不起折腾滴。呜呜!什么?未婚夫?有没有搞错,老娘还没谈过恋爱呢!哪来的未婚夫?靠,她差点忘了她已经不是苏小雪,她现在是凌雪。所以这个人真的是她的未婚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极盛世

    武极盛世

    无尽大陆,无尽之海。既是无尽之名,却总有着土地在莫名的消失。仅仅十几年,武者层出不穷,秘境随处可见。武极盛世的到来,是人为?还是天选。少年带仇踏入修炼,一步步揭开可怕的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