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48700000009

第9章 丰盈心态成就孩子最棒的4Q(2)

2.1.5 小心,论文抄袭

两个孩子的“学术抄袭”事件

弗雷德是我的儿子凯文在北京读初中时所在班级的班长,外号叫“万事通”。这孩子涉猎颇广,文体兼修,每次考试他都能拿全校第一名。凯文跟弗雷德是密友,凯文相当钦佩他。初中毕业后,凯文去了北京的国际学校,弗雷德则前往美国接受高中教育。在他俩的同窗时光里,我也了解了弗雷德这个孩子,和他的妈妈也相处很好。两个小孩成为挚友的同时,两位母亲也建立了友谊。

最近我去拜访她,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在进入美国高中就读的第一学期,弗雷德要写一份音乐研究论文。弗雷德是一位信息搜索能手,他在网上搜集了相当丰富的资料,经过几天的整理、消化后,信心百倍地完成了堪称“完美”的论文和PPT。在国内,弗雷德的作业总是能毫无意外地拿到高分,不难想象他当时有多么自信。但事与愿违,老师以“剽窃”为由直接给他的论文判了死刑。不仅如此,他还被叫到办公室接受了一次相当严肃的谈话。在西方,学术剽窃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也许有人会抱侥幸心理:万一老师没有发现论文中的抄袭成分呢?要知道,西方每个学校都有一套反剽窃软件,老师可以将学生的文章输入后直接由软件来检查是否有抄袭的成分,并列出有嫌疑的部分。

我再来说说凯文的遭遇。有一次英语论文作业,凯文的一位朋友要求凯文将自己的论文发去给他看看,以便参考如何动笔。于是凯文将自己的论文用word文档的形式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了他的朋友,以为他只是参考一下思路而已。但最后,凯文却吃惊地发现这位朋友竟然一字不漏地复制了他文章的两大段,并且没有注明出处。这个事情的后果就是他朋友的论文得了F,也就是不合格,而凯文也被列入了“奖学金资格剥夺”的黑名单,理由是“涉嫌协助他人进行学术造假”。无独有偶,凯文的学业竞争对手也因为同样的事情而被列入黑名单。凯文和他的强劲对手,都没有被学业难住,却因为对朋友的信任以及热心肠而被牵连,丧失了获得毕业生奖学金的机会。

对于弗雷德而言,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产生严重后果。在中国时,他的论文写作都是依靠复制粘贴网上的资料进行的。也正因为他非常擅长准确无误地整合最完整详细的信息,所以他的写作一直都能拿高分。然而在美国,弗雷德这套复制粘贴的手法就行不通了,不但不会得到赞誉,还被认为是故意的欺骗和学术上的不诚实。其次,复制粘贴代表他并没有将相关资料理解消化,不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罗列观点。在这件事后,弗雷德正直无私的个人形象遭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好在弗雷德就是弗雷德,他开始尝试着将以往的训练和经验抛之脑后,脚踏实地从最基础的步骤开始学习如何正确地进行论文写作。不幸中的万幸,弗雷德的老师也采取了不知者无罪的态度,利用一些课外时间指导他如何正确地写作研究型论文。功夫不负有心人,高中第一学期结束时,弗雷德在这堂课上得了C+;到了第二学期,他将成绩提高到了B;最后在高三那年,他终于得到了A。弗雷德实在很幸运,论文得高分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他又重新赢回他人的信任,恢复了自己的名誉。从此弗雷德也懂得在美国如果再按照过去的复制粘贴方式来完成作业,会被认为是作弊。弗雷德的母亲在儿子调整学习习惯的同时,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最后非常尊重美国学校的学术传统。

这一切是为什么呢?

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模仿与承袭

在我看来,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侧重点造成了上述的“怪象”。

中国的教育模式要求孩子们模仿得越正确越好。如果让学生去原创与众不同的论文,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我的小儿子凯安目前在北京当地学校读书。在写数学作业时,根据老师的要求,他需要在答题时先用完整的句子重新表述一遍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因为这样的话要写不少字,他常常很晚都完成不了作业。在我看来,在答题时复述问题完全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但当我让凯安直接写上正确答案时,凯安拒绝了。因为如果不遵循老师要求的答题规范,他整个题目就得不到分数,即使最后答案完全正确也不行。于是他大部分作业时间都花在规范答题格式上,而不是得到正确的解题答案。在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将课文一字不漏地机械背诵,确保在考试时能直接选中正确答案,而不是在课文的语境中学习新单词,再用新单词来造句进行记忆。这种模仿为主的学习过程,无意中培养了学生习惯性照搬照抄的坏习惯——抄就会正确,并且抄得不能有任何误差。

这种注重模仿的教育面临的困境是:如果以雕塑做比喻,那么中国的教育就相当于要求学生一板一眼地完全模仿复制那件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大卫”。模仿得越像,分数就越高,老师并不管学生是否正确运用了锤子,在作业过程中有没有用错工具。只有在拥有完美范本的前提下,学习者才能交出完美的模仿作品,然而不要期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超越性的创作。日积月累,终于有一天,老师交给学生一块石头,要求他在不作任何借鉴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学生极有可能一筹莫展,不知从何下手了。

西方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

在西方,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就是“图书馆使用培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会向学生们介绍“杜威图书分类法”,教他们如何利用图书馆来查阅相关信息,如何用脚注或文献目录来正确引用资料。而随着网络资源在研究论文中引用比重的增加,很多学校在九年级(相当于国内高一)就开课讲授如何正确借鉴和引用网上资源,尤其是来自维基百科的资源。同时,老师还会教学生使用网络或者电脑程序里自带的软件,帮助学生正确引用已有资源,比如微软的word文档工具箱里的“引文工具”以及一些新型的学术论文过滤与校勘软件等。

西方的学校也不会单纯通过一场考试来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课,而是通过在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者所完成的科学论文、社会学习报告、英文论文来衡量,检验他们是否懂得如何正确利用图书馆资源来完成论文写作。当论文中出现了不正确的脚注、引用资料来源不正确、忘记标注引用来源时,论文得分会大打折扣。在修改稿中,学生就必须严格按照格式修改论文,直到能正确无误地完成这份研究报告。学生论文的得分主要来自以下几点:第一,在写作过程中如何找到最可靠的原文来充当参考资料,这关系到作者在这项研究中有何收获以及得出了何种结论;第二,作者如何用简单易懂的语言来展示这些资料。

这样看来,如果要将西方的教育比作雕塑的过程,那么这整个教育体系更像是教会学生利用工具来进行雕塑:每个工具的功能是什么,应该如何使用工具。等掌握了雕塑工具,老师就会采用放养式教学,任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只是在过程中必须注明灵感来源。作品评价手段也更倾向于考核学生是否通过观察、学习前人的大作,利用手头的所有材料,做出了原创的“大物件”,至于作品的美感和雕刻技巧,这便是后话了。

理想的高中生论文是什么样子

学习正确写作学术论文只是最基本的能力,你还将从论文写作中学习到更为重要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以及其他重要的技能。而这些能力,都是提高个人、公司,甚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一篇理想的高中生论文应该引用数量丰富的参考资料,分析各种观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对于老师来说,在高中阶段以及大学初级阶段,应该教会学生以下三个步骤的论文写作基本格式:

简述:论题陈述,陈述即将展开讨论的观点。

正文:主题句,通过整合一两份参考资料得出的一个事实性观点。比如一篇讲述电池带来的巨大影响的论文,那么第一个关键句可为一位专家有关电池对环境造成巨大伤害的陈述,同时列举出数据来支持这个论点。如果引用正确,格式规范,那么复制粘贴相关资料是可接受的,即使你直接从前人的论文中引用论据都行。接下来,作者应该分析引文中所认为的影响,同时将这个观点与文中其他观点进行对比。整篇文章会有不同的对比段落,比如第一段是赞同,接着就是反对的观点,或者首先列举出电池在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之后分析哪个影响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最后将这些观点与论题陈述进行对比。

结论:简单总结文章列出的所有观点,同时写出作者最后得出的结论。最后,如果你没有将文章与论题陈述进行联系,那么可以再次进行补充说明。

因为论文种类多种多样,有说明文、议论文等,因此以上所说的只是最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框架。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写论文的目的是鼓励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最后糅合自己的学识和理解,得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结论。换句话说,论文是培养学生分析某个特定主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利用前人的研究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

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作者并不希望所有参考文献的观点或者数据都相差无几,因为只有存在不同的观点,才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最终找到有说服力的参考资料。这在有明显正反观点的论文中体现得更直观。通过在文中论述、对比各种观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才能更让人信服。在这个分析总结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得以形成和锻炼。需要重申的是:这一切都建立在采用正确的写作格式的基础上。

写论文的收获是什么

在写论文的过程中,能培养作者什么技巧呢?

①查找以及规范引用参考资料的能力。

不是可获得的所有参考文献都能在论文中使用。比如学校并不将维基百科里的资料列为可靠的参考文献,即使里面所提供的资料正确无误。更不用提百度或谷歌等搜索网站了。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网站里的资料并不是由行业内的专家编写或者修正的,无论可信与否,人人都有权对相关问题进行修改添加,而且网站的资料并不永久存在有效。在学术领域,第一手资料是指由科学家撰写的科学文献;第二手资料是指通过分析科学家的数据,或者进行采访后写出的文章;包括维基百科在内的所有百科全书式网站被公认为第三手资料,因为这些网站的版主和编辑 既不是专家也不是能直接接触到第一手资料的人,他们只是参考第二手资料后得出结论而已。

②优秀的搜索技巧。

搜索技巧不是天生的,而是来源于后天的学习和反复训练。今年,我在担任北京一所学校的小组发明大赛导师时,就发生了一件遗憾的事。参加发明大赛,第一步就是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多方搜索,确认自己的发明前无古人。开始的时候作为导师的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所有学生已经做过这个步骤,所以当所有队伍万事俱备,只需展示成果时,我们一行人才去了学校。让我们既惊讶又难过的是,学生们的很多发明已经在美国市场上出现好多年了,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成了无用功,真是太可惜了。当我们询问学生的搜索过程时,才知道他们仅仅在赛前用百度进行了搜索。他们在汉语搜索系统中没发现类似产品时,便默认为自己的发明是还没有面世的新生事物。但就目前而言,中国的技术和创新并不领先,仅仅用中国本土的搜索工具、用汉语来搜索名词,得到的结果不可能是理想和完备的。学生应当将汉语的搜索名词转换成英语,然后用英语的搜索工具如“谷歌”或者“必应”来确认自己设想的东西是否已经面世。

其实只要学生掌握了如何正确使用关键词和多种语言来搜索目标,就可以避免以上的遗憾发生。这种搜索技巧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论文写作来获得。

③分析各种渠道的资料、辨别资料正误的能力。

论文的可靠与否取决于以下几点:大量的例证、多样的数据采集方法、可行性分析。假如人得了重疾,是随便找个医生开点药呢,还是多查医生的资料,随后跟他之前的病人多了解情况,最后再判断医生是否值得信任、是否前往就医?这与做学术分析异曲同工。草率的研究在学生时代也许并不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当研究者修读到博士学位,或者负责公司的一项新发明、新产品时,草率研究带来的后果往往代价深重,甚至是致命的。

④对主题内相关资料进行相同点与不同点交叉检查的能力。

论文所研究的问题在同龄人的学术领域是如何评价的?哪些人持有不同意见,那些不同意见又分别是什么?这些参考资料是否过时,是否有更新的进展?调查做得越细,研究者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才会更完整。

⑤通过分析各项数据确认主题思想的能力。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思想,也就是重写,这是学习写作的第一阶段。首先,重写需要作者首先阅读已有资料,然后记下那些重点词汇和句子来构架主要观点。随后,重写要求丢开前文的框架,利用笔记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加上个人色彩来重新组织整篇文章。在这个练习过程中,重点词汇的使用训练了学生辨认和归纳文献主要观点的能力,随后按自己的方式表达观点,而不只是逐字逐句地抄写。

⑥整合信息,按自己的方式将信息重新组合。

有多种方法可以帮你更加条理清晰地将信息进行分析,如:列清单式的总结、蛛网图、维恩图。

无论哪种方法都很好,但你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熟能生巧,当你越来越熟练以后,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去获得、消化、组织、分析以及交流信息。这便是做研究、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观点的第一步。

⑦对于特定事物进行批判性思考,然后形成个人意见和结论的能力。

一旦你已经收集了足够资料,并且已经用一目了然的方式将其分析组织好后,你就可以开始分析手头所有的信息,认真考虑,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

⑧提供足够论据支撑自己的结论的能力。

你可以先写一个简单的总结陈述,或者一个相对详细的大纲,接着加入适当的参考资料和引用来支撑自己的论点。

⑨用他人能看懂的语言清晰地进行写作的能力。

最传统的方式是写论文,但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形式可以传达信息,如PPT、录像,甚至动画都可以。孩子们在小学时开始进行简单的写作,到中学阶段时,开始挑战更长更复杂的论文。如此一来,他们才能更为得心应手地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

⑩向他人推销自己看法的能力,针对别人的不同意见进行辩论的能力。

有句俗话“茶壶倒饺子,有口说不出”。我们做研究的时候,一定会得出一些新的见解与知识,此时就需要运用一些必要的表达技巧,将观点列举出来,并用事实支持说法。这有助于培养研究者用正式并有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赢得他人的信任。企业家有个说法叫“电梯游说”,是指生意人利用搭乘电梯时大约30秒到2分钟的时间向风险投资家和天使投资者简短介绍自己的产品、服务、机构及价值主张,推销自己的生意理念,在短时间内就打动他们并筹得资金。大多数成功的大企业家都是“电梯游说”高手,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主持的产品推介会每次都受到全球数以亿计的“果粉”追捧,全球的媒体也都蜂拥而至。

11保持开放的心态。

这是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新技术、新信息层出不穷。有时候我们需要与他人公开辩论,不断学习时刻变化的论题,因为信息更新换代极快,根据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我们的观点也需要不断地修正。

有的人认为创新是灵光乍现,意味着巨富、名望还有成功。其实,创新是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需要对前人的工作进行持续学习和再创造。

如果中国想成为创造力领先的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懂得如何搜索原始材料,以及训练孩子将原始资料转化成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论文写作时,就应该作为论文写作的要素开始着手培养,而不是在大学毕业后,当旧习惯已经成为一种潜意识行为时方才改变。毕竟,改变通常会带来剧痛。

2.1.6 创造力,未来孩子的竞争力

创造力指数和发散思维

IBM公司曾经对全美1500名CEO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创造力是衡量孩子未来领导能力的首要指标。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各种问题,需要具备全局眼光又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出身心健全、品行正直的后代是父母的责任,不仅如此,父母也希望孩子能具备足够的能力,能从容地面对将来的挑战。2010年7月10日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一篇名为《创造力危机》的文章,文章引用了创造力领域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文章中提到:

1958年,泰德·施瓦茨罗科(Ted Schwarzrock)还是个8岁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当时有位名叫保罗·托兰斯(E.Paul Torrance)的教授正在做一个有关创造力的研究实验,泰德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泰德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位心理学家递给他一辆小消防车玩具,然后问他:“想想看,怎么改造一下这个玩具,让这个玩具更好玩?”泰德还记得听到自己的回答后,心理学家一脸兴奋的表情。他们指出泰德具有“非同一般的立体透视感”,还具有“综合各种元素,创造有意义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的公认定义是:人创造前所未有的、具备实际使用价值的事物的能力。创造力其实是发散思维(想出许多独特的主意)与聚合思维(将这些独特的主意结合以生成最佳解决方案)的综合运用。在泰德和其他孩子参与实验之后的50年里,研究员们一直对这些孩子进行跟踪调查。

“托兰斯测试”在后来成了评定创造力的最佳标准。通过“托兰斯测试”可以衡量出某人的创造力指数。更惊人的是,“托兰斯创造力指数”能够有效预测小孩在成年后的成就。在“托兰斯测试”中表现优异的孩子,长大后都成为了社会的精英。

如今泰德已成为一位成功人士,他在医疗领域的革新成果比比皆是,其中包括便携式呼吸器、皮肤抗炎药,他还分析出了耐抗生素细菌的形成过程。泰德回想以往,感慨道:“小时候我并未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可是现在我知道,正是我骨子里的创造力成就了我现今的人生。”

如果创造力指数能有效地预测孩子未来的成就,眼下的智商测试为什么还这么吃香呢?目前的教育体制基本基于聚合思维和智商测试模式,而这些测试只能反映出孩子的聚合思维能力,也只能展示出孩子在该特定领域里的表现。选择按保守模式教养孩子,虽然不一定对孩子有益,风险却最低。

“对立统一”思维在创造力培养中的重要性

吉姆·柯林斯所著的《基业长青》中有一个“对立统一”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这与中国传统的道家观点相近。

近来,公众和媒体对教育问题展开探讨,父母和教育者在这个过程中分成了意见相左的两派。其各自主张分别为快乐教育对基本教育,国学教育(研读《三字经》《论语》等古籍)对西方教育(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代表)。双方对己方的观点推崇备至,极力打压另一派的观点。可是在我看来,这两种观点其实是共生的,因为倘若一方缺失,另一方的理论根基便会失衡,也会失去意义。应试教育培养出的聚合思维让人具备较强的知识获取能力,但是缺乏能运用知识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的思维模式只能培养出一台台“信息存储器”。父母和教育者,为什么不能采纳“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呢!

创造力=发散思维+聚合思维

此外,要开发人的创造力,也需要人协调、充分地运用左右脑。

全脑使用法

以下同样是摘自《创造力危机》一文的内容:

当你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时,起初你会按自己熟悉的方式思考,看看是否能轻易找出答案。这时候多半是人的左脑发挥功用。倘若不能轻松解决问题,人的左右脑就会一起工作。右脑的神经系统开始在大脑的信息库中搜索与问题相关的模糊记忆信息。在脑海深处潜伏着的大量模糊信息常被人忽视,可是在左脑那里却能发挥作用。左脑借助这些信息能探求出全新的模式、其他的含义及高度抽象化的概念。

一旦搜索到与问题有些微关联的信息,左脑便会死死地锁定该信息,防止其从脑海中溜掉。这样的记忆搜索系统必须像调节速度极快的倒挡齿轮那样,以极快的速度从散焦搜索模式变化到聚焦搜索模式。顷刻之间,大脑就会把这些不相干的信息碎片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新的信息单元并存入人的意识层。这就是人在顿悟时发出“啊哈”的感慨的那一刻大脑里实际的反应过程,这个过程常会伴随着惊喜的情绪,因为这些对大脑来说是新奇的信息。

接下来轮到大脑来评定生成信息的价值了。是否有必要按这样的思路继续下去呢?创造力的产生需要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不停地相互转换,相互融合,将新信息、旧信息及之前忽视的信息结合起来。富有创造力的人很善于整编自己的大脑,使其进入转换模式。创造力越强,头脑的转换互动能力就越强。

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让学生们成天泡在题海之中,似乎要把孩子的神经通路封闭起来,使其变为永久的聚合思维模式。孩子成年之后,由于大脑成长速度急剧放缓,思维进程也会沿袭儿童和青春期时接受的固定模式,已很难进行发散思维了。这也许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创造力指数,甚至影响未来在全球的竞争力。

有种误解认为,训练孩子使用左右脑就是让他们习惯于双手双脚并用,或者是让他们既学习数学又学习艺术。其实这错解了全脑运用的实质意义。我认为时下的教育体制几乎是在排他性地集中开发学生的左脑。即便是艺术学习或所谓的“右脑开发”活动大都也是在学校和课外班中进行的,其实质还是左脑的技能性训练。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既有创造力,又有学识、守纪律,就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条件用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开发,让孩子们多做些能运用右脑的活动。但同样不能走极端,为了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就把所有的规程和基础知识抛在一边并不可取,因为这些知识是不可或缺的。我们需要做的是改变目前只重视聚合思维教育的现状。

创造力人群的特质

美国研究创造力的权威学者森特米哈伊(Csikszentmihaly)在其划时代的著作《创造力》一书中提到:

富有创造力的人,其身上常有两类相互矛盾的特质并存,他们会根据情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策略。这类人常会有如下的表现:

精力充沛,但常很安静,处于休息状态。

聪慧,同时也挺天真。爱玩耍,但也守纪律。

一方面充满想象力,富于幻想;一方面又是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

性格是内外向平衡。

非常谦卑,也非常自信。

倾向于摆脱性别角色的刻板样式(富有创造力的女性趋向于更为强势,富有创造力的男性则会更加敏感并善于表达自己)。

让人感觉既反叛又独立,但也会勤奋地掌握所属领域的专业知识。比如,他们首先会努力学习微积分的知识,成为该领域的高手,然后再打破数学的陈规,创造出新的定理。

非常热爱他们的工作,可同时又有极冷静的事业观。这种对事业既依附又超脱的态度,能激发出他们内在的活力,也是他们职业生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

为人率真而敏感,不掩饰自己的痛苦和喜悦。

如果孩子在“托兰斯测试”中得分较低,是否就意味着父母无法培养其创造力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创造力测试不同于智商测试,智商是无法改变的,但创造力指数绝对是可以提升的。

培养孩子创造力,第一步是做父母的要改变自己的培养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出一批“听话的小绵羊”,而是具备敏锐判断力的人。要训练孩子的判断力,首先得让他们信任并服从自己的父母。一方面是信任服从父母,一方面是逐渐学会自我判断。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是让孩子学会在矛盾中保持平衡,这要求孩子需要掌握一些必备能力,就是学会自制和放弃暂时的满足,还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及制定长短期目标的能力。当小孩长成少年,他最需要学会的是自问:“依我目前的情况,我该如何选择,该如何行动呢?”孩子不能把做判断和做决定的权利转交给他人。男孩天生有冒险的冲动,但时间一长便缺乏恒久的毅力去坚持;女孩生性渴慕安全的港湾,不愿冒险,因此长久坚持的忍耐力更强。因此,要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心态和动机。这样,孩子们在面临选择、学习自问的过程中才会运用恰当的思维模式。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建议

面对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父母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下面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①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用于玩耍。

②在孩子玩耍时偶尔引导一下,而不是让他们总是自顾自地“自由活动”。

③帮助孩子养成从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事物中寻找乐趣的习惯。比如,要是孩子喜欢玩电脑或网络游戏,父母可以引导他去玩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让他们在玩耍之中有所思有所得。

④在学习新事物的过程中,被动接受和亲身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要鼓励孩子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孩子喜欢音乐的话,既可以去听别人演奏音乐,也可以自己试着学习一门乐器演奏的技法。

⑤鼓励孩子敢于冒险。如果孩子喜欢冒险,就引导孩子做有益的冒险尝试。不要让孩子去做有害的冒险活动,比如去赌博和从事危险的体育活动之类。

⑥与其因成功而奖励孩子,不如因努力而奖励孩子。当孩子尝试新事物、努力去超越以往的成绩、试图以不同的方式来处理同样问题的时候,就是该对他予以嘉奖的时候了。

⑦让孩子学会在面对压力或挑战之时仍能从容不迫。引导孩子在做事的过程中,树立一个相应的“快乐目标”作为完成任务的奖赏,从而增强自己对痛苦的忍耐力。例如,如果孩子能将每天长跑的距离从1.5千米提升到2千米,那么在周末休息时他就能吃到一份特别的小点心。要是孩子学会了弹奏一首新的钢琴曲,并且第二周便在全家及客人面前演奏助兴,那么孩子就能受邀和家人一起去唱KTV。

⑧帮助孩子直面恐惧,战胜恐惧。让他们知道有些事情尽管心里会不安,但还是要去做。比如父母同孩子一起去学习一种新的运动、乐器或语言,不要害怕出丑。

⑨不断地尝试新鲜事物,正如前文所述,父母和孩子免不了要经历不少失败。让孩子明白失败很正常,我们可以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⑩扩大全家的兴趣范围。鼓励孩子广泛阅读。我家订阅了大量的杂志,内容涉及科技、体育、建筑、商业、经济、地理和时事新闻。家里像是个大书房,到处都放着书。这些书不仅有时下流行的,还包括古往今来的世界经典名著。全家人一起听各种各样的音乐,现代的、摇滚的、爵士的、经典的都有涉及。全家人也常一同观看和参与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如网球、足球、棒球、羽毛球、篮球、滑雪、游泳、滑冰等。一起观看的电视节目也是各种风格、类型的都有,既有供人消遣的娱乐节目、喜剧,也有严肃题材的戏剧、百老汇的音乐剧、管弦乐以及纪录片等。看到这些活动清单,读者也许会觉得离现实很遥远,其实,这些事情并不是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进行的。有阵子全家都集中在某样新事物上面,便把其他的事情搁在一边,之后兴趣的热乎劲头一过,就又回到原来热衷的事情上。由此,我家的孩子获取的知识信息丰富,也有不少的实践经验,所以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常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刻。我的意思是没必要样样在行,但要兴趣广泛。通过接触大量信息及活动,孩子可自行选择某项作为自己的特长,并进行深入学习和钻研。

11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我的三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和我及他们的爸爸一起做很多能锻炼发散思维能力的游戏。比如,在度假途中乘汽车、公交车或飞机时,和孩子一起玩文字游戏,可以先确定一个成语模式,然后大家轮流说出与其类似的一系列成语。如果是英语单词,就先定一个首字母,然后让大家说出以其开头的单词。有时会以一种家居用品为主题,时间限定在五分钟之内,让大家尽可能多地说出其潜在的各种用途。

2.1.7 男孩危机

男孩哪儿不对劲

我常有机会为家长朋友们做讲座。其间,来向我寻求辅导和建议的学员有很多是男孩的父母。他们的孩子通常被贴上这样的“标签”:不守纪律、调皮捣蛋、不专心、贪玩、不愿安静下来做作业、叛逆、没有学习兴趣、多动症等。父母们越来越沮丧和懊恼,开始思考:我们的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两年前,在MIT的迎新会上,当时在场的校友惊讶地发现,被录取的新生中来自北京的全都是女生!这是个令人担忧的倾向,因为理工科一直以来都被视为男生擅长的领域。我们的男孩到哪里去了?

MIT的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 Hockfield)来北京时,我有幸与她及其丈夫单独相处了一会儿。我问他们:是全球性不断增强的对标准化考试的重视正在毁掉这一代的男孩,还是现在的男孩没有女孩聪明或成熟?在目前左右脑无法均衡开发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是否应该在初级教育阶段先着重基础教育,之后在较高年级阶段,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苏珊及丈夫都是耶鲁大学培养出来的神经系统科学家,从事脑神经研究多年。苏珊的丈夫汤姆现仍在哈佛大学从事神经系统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汤姆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给我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

有研究人员对一个全美国性的原创赛车模型比赛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获奖者进行了分析。在低年级阶段,所有的获胜者都是女孩。原因是女孩能专心听指令,严守规程,所以能准确安装赛车的每个部件,并使其正常运行;而男孩的条理性就显得不那么好,思维方式显得更为抽象,而且他们愿意冒险尝试。男孩在低年级的时候,由于没有掌握足够的赛车模型基础知识,不知如何才能让其正常运行,所以胜出者很少。然而,当孩子们过了四年级后,比赛结果就来了个大逆转。此时,男孩变成了压倒性的胜利者。这是因为女孩仍遵循指令,按照常规方式设计、制作赛车,男孩却勇于开拓创新,喜欢进行新的尝试,不怕冒险。尽管许多男孩的创新尝试没有成功,但仍会有些男孩因为其令人惊羡的新颖设计和制作而毫无悬念地荣登榜首。

虽然这只是个小型研究,却启示我们针对性别差异实施差别教育的重要性。答案不是“二选一”,而是“二者都可”。如此,便能帮助男孩、女孩在未来生活中对对方的优势予以欣赏、重视,互补彼此的不足,从而迈上成功的阶梯。

我们的文化和教育体制

我们通常欣赏文静、听话的乖孩子,性格活泼的男孩总会被贴上“贪玩”“调皮捣蛋”等标签。然而这些社会欣赏的“好”品质却是与创新人格背道而驰的。在此,我引用凤凰网微博上的一段话:

三联与凤凰讨论:男的为什么变娘?有以下几点分析:(1)小孩子见到的几乎都是女老师;(2)家长太呵护了;(3)学校教育压抑个性;(4)考试压力让男生静态;(5)爸爸在孩子教育中的缺席。

我的二儿子凯恩在北京当地一所学校就读的时候,有一次他在数学考试中答错了一道题。试卷上的问题是这样的:有一个多层建筑物,每层高X米,如果你想爬到楼顶,需要多长的梯子。这道题其实就是简单的加法题。可凯恩该题的得分为零。他认为人可以通过楼梯到达建筑物的最高层,然后通过阳台再爬到楼顶。凯恩觉得自己的答案也能达到题中要求的目的,所以就去问老师为什么不对。老师告诉他,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要想在考试中得分,他必须明白出题人的出题目的,并力求自己的答案符合出题人的答题思路。即便凯恩的答案合乎情理,但我们的考试制度并没给这些答案留下任何容身之处。这样看来,老师非但没有对凯恩的创造性思维予以肯定和鼓励,反而是打击了他的发散思维能力。男孩“不对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文化背景。男孩独树一帜的特质难以得到承认,男孩承担风险的机会也很少,然而敢于冒险是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素质。

我们做父母的状态

凯恩在北京一所当地重点中学读完初二后便转校了。在那所学校就读期间,他感觉很孤单,觉得自己是学校里的少数人群。周围的同学们都忙着上各样的课外班和补习班。不仅初中学生的学业重、压力大,就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也处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因为不仅高年级大孩子的父母会焦虑,就是年幼孩子的父母也开始焦虑起来。我曾询问老三凯安的老师能否减少三年级学生的作业量,因为作业实在太多,会影响到孩子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老师告诉我,一旦把作业量降下来,父母们就会焦虑地要求她布置更多的作业,因为他们担心孩子的学业会落后于其他学校的学生。这是父母在教育中欠缺丰盈心态的典型表现。凯安跟我说,学校所有的同学都很羡慕他。上次,他跟同学说下课以后要赶紧回家把作业写完,这样就能跟哥哥玩弹珠,同学们都对他说:“你好幸运哦!我们回家以后要是写完作业,爸爸妈妈会很高兴。因为他们能够给我们布置更多的家庭作业,把我们累死了。所以,我们回家以后尽量拖拖拉拉写作业,为了避免做更多的作业!”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常常是焦虑的母亲以及心不在焉的父亲。做父亲的,之所以会心不在焉,要么是缺乏参与教育孩子的意识或能力,要么就是想避开焦虑万分的母亲。

美国有个著名的时事新闻节目曾报道了非洲的某个禁猎区大象数量过剩的情况。科学家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将小象移送至新的动物保护区。于是,人们便开始这样行动了。小象来到了新地方,开始的时候,表现一切正常。可是过了约十年之后,其中一些小象长成了年轻的公象,他们居然开始袭击并试图杀死犀牛群,表现异常。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大象在成长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雄性榜样示范,也就是没有象爸爸的陪伴。尽管有不少人觉得一切的补救行为都来得太迟了,可是人们还是把这些年轻的公象运送到了有大量成年公象的区域。在成年公象的带领下,年轻的大象逐渐懂得了秩序和纪律,之后再没出现对其他动物的攻击和杀戮行为。

由此看到,象爸爸在小象的成长过程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大象都如此,更何况人呢。父亲参与教育孩子,能帮助孩子建立和运用“对立统一”的思维模式。父亲参与进来,就能和孩子的母亲一起,使孩子既懂得遵守秩序和纪律,又不会失去爱玩、活泼的天性。

父母的责任

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男孩)成为环境的牺牲品,父母需要努力学习正确的教育方法。父母首先要学习的是有关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要找到一些在目前体制下成功教育孩子的良师益友。如此,父母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了然于心。

在早期阶段,男孩的学业普遍比不上女孩,所以很多男孩的父母在其小学阶段都是忧心忡忡的。这时,倘若有年长一些的父母对男孩的父母予以肯定,赞同他们的教育方式,或者对他们在早期阶段遇到的问题给予点拨,帮助他们保持一种丰盈心态,耐下心来,他们内心的焦虑感一定会减轻不少。

富有创造力的人常会有坎坷的成长经历。坎坷本身并不能生成创造力,但是能让人学会变通——变通则有助于创造力的产生。换句话说,为了让孩子学会缜密思考、聪明判断、娴熟地处理各种困难,父母就得从自身做起,开始学习用这样的方式思考、处理问题,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为了让孩子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父母首先要改变自己。我们要改变教育方式,让男孩身上蕴藏的创造力充分得到开发,使他们有朝一日能贡献自己的力量。

2.1.8 创造力需要毅力

学钢琴的苦与乐

我学习钢琴的经历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故事。我4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让我上钢琴课。我父亲是在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虽然他深深喜爱古典音乐,却没有机会学习乐器,为此他时常因自己不会弹奏任何乐器而感到遗憾。所以,在我和妹妹出生后,我们就不得不学习乐器。

我至今还记得每周上钢琴课时提心吊胆的样子。被逼无奈的我每周都要进行长时间的技巧训练和手指练习,那真是既无意义又烦闷的事情。我尝试用各种方法逃避练习。我依然记得妈妈绕着庞大的钢琴追我,试图让我坐下来练习的情景。还有许多次我藏在学校的树丛里,不愿回家练琴。当我回家见到钢琴老师时,她总是摇头,知道我没有练习她布置的作业,就用铅笔打我的双手,再要求我抄写好多页曲谱作为惩罚。

到加拿大求学后,我仍然被父母要求继续学钢琴,为了得到最高级的证书,我还要继续上钢琴练习课和音乐理论课。当时我已经打算好,一旦拿到最高级别证书,就立刻放弃钢琴,再也不碰这个玩意儿了,从此永远摆脱它给我带来的痛苦。

在我考到第十级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我疯狂地喜欢上了流行音乐,每周总是虔诚地收听流行歌曲排行榜前40名的歌曲。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原来的钢琴老师因为太忙,就把几个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分派给她的儿子指导。我至今仍记得第一堂课的情形,他让我告诉他我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接着他就在钢琴上逐一弹奏这些流行歌曲的旋律。他使我有机会练习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而不是那些古典的钢琴奏鸣曲。之后我发现练习多年的弹奏技巧对我弹流行曲非常有用。由于已经有足够的技巧,同学们花数小时才能拿下的歌曲,我仅用几分钟就会弹了。这激发了我主动练琴的积极性。同时,参与校园合唱队和音乐剧,给我打开了关于百老汇歌剧和爵士歌曲的全新世界,我能够自己演奏这些旋律,这实在太令人兴奋了。

今天,我对父母当初强迫我学钢琴充满感激。现在,我的孩子们若想听喜欢的流行歌曲,只要告诉我,我就会到互联网上搜寻曲谱,然后用钢琴演奏给他们听。实际上,寻找曲谱供我们的家庭乐队练习已成了家人们在一起时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一项实验:陶艺作品与天分

上述这个听起来冗长而毫无新鲜感可言的故事和创造力以及教育体制有什么关系呢?我经常看到那种极其擅长自己的技艺或专业的人,他们不仅有天分和创造力,而且能够勤勉自律地磨炼和完善自己的才能,以求做到最好。

美国的一个陶艺班进行过一项实验。这个班的学生被一分为二:一半是最有天分的学生,另一半是剩下的学生。有天分的学生被要求规定时间内提交出他们所能创作出的最好的作品,关注的主要是质量;其他学生要求每天至少完成15件作品,只看数量,不论质量。

到学期末,两组学生的作品集中到一起,要求评审老师从中挑选出最好的作品。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最好的作品居然全都出自天分较低的那一半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于四个字——熟能生巧。天分较低的学生通过反复实验,从错误中学会了什么管用、什么不管用,而天分较高的学生一门心思盯着质量,追求完美,结果他们没有经历过多少失误,自然就不能像别人那样从失误中学到东西。

MIT的非正式校训

MIT的非正式校训是:努力工作努力玩。我们凭直觉就懂得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怎么玩,他就不可能喜欢他的工作,他的努力也就坚持不了多久,或者无法产生长期的效果。令人吃惊的是,整个MIT有超过30%的学生是亚洲人。在东方文化里,我们很早就知道只有刻苦努力才可以精通某项技能。

不过,我的孩子的许多同龄人是在西方教育体系中长大的。在他们的初期成长过程中,没有人要求他们掌握《九九乘法表》或知道如何阅读,因为这些技艺强调重复性,乏味无趣。

在我的孩子们体验过中西方两种教育体系后,我有了自己的看法:想要让孩子的创造力蓬勃发展,就必须让这两种表面看来矛盾对立的体系相互融合,彼此平衡。

我要求孩子们刻苦学习,记住他们所学的汉语字词或《九九乘法表》。与此同时,我也试着通过编一些有助学习的游戏,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带点儿乐趣地完成一些重复性的记诵类学习任务,因为这是在为以后发挥创造力奠定基础。

我的母亲曾经多次告诉我,她不能回答我为什么必须按她的要求去做事,但等我长大了,总有一天会感激她。有时,父母确实不能说明白为什么有些东西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但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立场:我们的孩子必须信任我们,按我们的要求去做。

虽然中国式教育擅长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获得背诵和考试技巧,但我们在如何让孩子始终带着好奇心、探索心去看待世界,以及培养和发挥孩子的创造力等方面,还要向西方学习。以下文字摘引自一个朋友写给我的信:

创造力不仅跟艺术有关,它同涉及创造性的观念的所有领域都有关,从科学、教育、医学、咨询、运动、娱乐、政府管理、音乐、商业、各种形式的艺术,到大多数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谋生、抚养孩子、培养爱好,一言以蔽之,创造力涉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孩子们要尽情地玩,他们比大人更加懂得怎样玩,怎样在玩中忘乎所以、乐此不疲。孩子的本性就是在玩的愉悦里忘了自己。孩子们可以嬉笑不止、欢欣鼓舞、尽情玩耍,而大人就做不到这样。因为孩子不必为生活的现实和随着成年而来的责任而担心发愁——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对此有所准备后,那些责任会来的。其实全身心投入玩耍里面,具有创造性的观念才会迸发出来。

跑步者高峰体验与孩童纯真

我为自己没有放弃练习钢琴而心怀感恩。现在,我时常在琴凳上坐好几个小时,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中,常常还得要人提醒我该吃饭或该睡觉了。

长跑运动员都有过一种体验:跑了头几公里后会碰到一面“墙”,到那里他们开始想要放弃,因为实在是筋疲力尽了。然而,经验丰富的长跑运动员都知道,如果坚持住,继续跑,过了那面“墙”,人就会有“跑步者高峰体验”——愉快幸福感,这时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遗憾的是,许多尚在训练中的人过早放弃了努力,从未有过“跑步者高峰体验”。

身为父母,我们愿意寻找鼓舞人心的资源,让我们的孩子对超验的存在有亲身体验的机会。我们可以让他们接触优美的音乐,带他们观看专业的运动比赛,或者让他们接触某一特殊艺术或活动的大师等。在他们的儿童时期,让他们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激发相应的学习愿望。

在我们想方设法教导他们形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的同时,还有一项艰难的责任——保护他们宝贵的创造力,使之与勤奋学习的习惯保持平衡。这要求我们保护孩子的天真,因为天真在儿童身上自然地存在着,却会随着长大渐渐消失。

现在国内的教育体系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剥夺和抹杀孩子天真的精髓——信任、欢笑和快乐。由于过重的学习任务和过早地往孩子们的脑袋里塞满信息(我们还经常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的快乐和创造力被扼杀了。为了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的劲头、打好知识基础,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学业压力令他们受到恐惧和焦虑的折磨,有的父母还设定严格的界限,禁止他们尝试新鲜事物,发展新鲜观念。他们不被允许失败,从而失去了从失败中学会理解自然规律的机会。

增进自由的“漏斗模式”

一些西方的教育人士对增进自由的“漏斗模式”很熟悉:起初先给小孩以较少的自由,在他有了负责的行为、证明他值得信任后,再给他增加自由度,这样操作起来更容易些。如果在他们已经习惯了放任自流后,再去剥夺他们的自由,难度就大得多。

国内的教育体系强调遵守纪律和刻苦努力。如果在时间上留出空当供孩子游戏和休息,同时在维护孩子的自发性和好奇心上做出更多的努力,相信我们的教育就能走在世界的前列了。

希望新一代的父母可以充分利用两种教育体系的优点,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下一代,让他们在自己选定的职业中努力工作,在艺术、音乐、舞蹈、电影、文学、科学、管理、司法、教育、经济、环境等方面,为世界做出贡献。

2.1.9 培养横向思维能力

凯恩从小就对走迷宫、猜谜语、做数学题以及绕口令这些游戏很感兴趣。我们也经常陪他一起玩他感兴趣的益智游戏,并给他推荐各种书籍和资源以激发他的兴趣。其中,凯恩最喜欢的是横向思维游戏。下文的内容是他从孩子的角度描述什么是横向思维,以及父母平时在家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横向思维能力。

以下是凯恩的举例:

一个男人正在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服刑并被严密监控着。一天他收到了妻子的一封来信。在信中,妻子询问道:“我应当何时种后院的土豆?”男人很快回信道:“亲爱的,不要在后院种土豆,因为那是我藏枪的地方!”不久之后,他又收到了妻子的一封来信:“有人将我们的后院翻了个底朝天,可是没见到有枪的影子啊。”男人答道:“现在你可以种土豆了。”

这个故事算得上是对横向思维法的形象诠释。不同于批判性思维或分析思维,横向思维侧重于用有创意的方法解决问题。上述故事里的那个男人,通过横向思维,将耗时费力的日常问题以富有创意甚至不同于常规的方式解决了,还让旁人为其聪明才智所折服。其实你也可以做到!横向思维模式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关键,但是遗憾的是,横向思维模式难以在学校或者工作场合里习得。

横向思维模式可以化解为五个易于理解的步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能通过玩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来实现。我小时候与家人在长途旅行中或是在餐厅等位时玩过很多这类游戏。实现这些,只需要记住一个关键:没有什么问题或游戏是愚蠢或者随意的,只有创造一个积极肯定的氛围,孩子才能学会运用横向思维的技巧。

第一步,随意想象。

培养横向思维的第一步就是学会富有创造力、不拘泥于常规的思考。在“灵光乍现”的一瞬间,你的大脑也开启了横向思维的第一步。

“自由联想游戏”是培养横向思维的一个经典游戏。首先,一人给出一个词语,第二个人听到后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内说出大脑立刻浮现的词汇。比如,“蜜蜂”下面联想到“抓痒”,然后“洗澡”,然后“香水”……这个游戏能带来一些笑话,或是惊喜。还有一个常常让人忍俊不禁的游戏叫“故事接龙”,首先第一个人随意讲一句话,奠定整个故事的基础,接下来第二个人根据前一句话的内容进行故事接龙。最终成形的故事总是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内容而变得曲折丰富。在我家,另一个深受追捧的亲子游戏叫“疯狂LIB”,即一个需要填空的故事,填空前没人知道故事情节,空格处可以是一个名词、动词、形容词,甚至是副词。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补充词汇,产生新的故事,并大声朗读出来。这样一来,因为是随机填空,故事可能逻辑 混乱却有很多笑点。下面是一个根据凯安的作文《拖拉的小狐狸》玩出来的“新故事”,在这里抛砖引玉。

拖拉的小(动物)

从前有一只拖拉的小(动物),他写(名词)总要写好几个小时。

有一次,小(动物)从学校回家,妈妈对小(动物)说:“我们今天要出去吃好吃的东西——(名词)、(名词)和(名词)。”小(动物)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赶紧跑进屋子里写(名词)。他只用两分钟就写完了,兴冲冲地跑到妈妈跟前说:“我写完(名词)了,咱们去吃东西吧!”谁知妈妈说:“今天外边堵车太(形容词)了,我们去不了了!”

第二天,小(动物)从学校回家,妈妈又对小(动物)说:“快一点儿吧,我们今天要出去吃饭!”小(动物)不理妈妈,回到屋子里慢吞吞地写他的(名词)。写着写着,还没写到半截儿,妈妈走进(名词)对他说:“你太慢了!我们要先出去吃(名词)了!”

小(动物)(形容词)地说:“哎呀,我不应该那么(形容词),把(名词)都拖掉了!”

我们玩了这个游戏,以下是我们的填空:

动物:老虎

名词:飞机

名词:电梯

名词:地毯

名词:杯子

名词:垃圾桶

名词:桌子

形容词:开心

名词:蝙蝠

名词:巨石

名词:iPad

形容词:可爱

形容词:好玩

名词:水瓶

产生的新“故事”:

拖拉的小老虎

同类推荐
  • 最新胎教早教育儿大百科

    最新胎教早教育儿大百科

    宝宝拥有美好的未来,拥有五彩的世界,是每位父母梦寐以求的事情。相信,你也是一样的心情。美好的愿望从想法到实现,总有一个途径。准备要宝宝的你,了解让宝宝幸福、快乐必要的第一步是什么吗?客观、科学的答案是胎教。
  •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孕期保健与胎教小百科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孕妇在孕期的营养、心理、生理、运动等方面的保健知识和胎教方法。
  • 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没有坏孩子只有坏方法

    本书内容包括换个方法爱,照亮“坏孩子”的天空找到好方法,用言传身教启蒙孩子肯定和欣赏是孩子成长的良伴让孩子成功蜕变的教子智慧等。
  •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如何做孩子才爱听:父母与孩子快乐沟通的秘诀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到家长为“不听话”的孩子大伤脑筋。家长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一心希望孩子好,可孩子就是听不进去?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家长沟通的态度和技巧上。由于教育不得法,往往造成孩子不服管教,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总是和家长“对着干”。那么,究竟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呢?本书从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引导家长们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努力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与孩子进行良好沟通的一些科学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就如何对孩子加以赞美和批评、激励和惩罚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儿童益智补脑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热门推荐
  • 琳晨恋:莫相离莫相弃

    琳晨恋:莫相离莫相弃

    从前要好的表姐妹,却因为同时喜欢了一个男人而反目成仇,姐姐因为嫉妒而派人准备撞死妹妹,却意外地让妹妹失忆。他们总是因为一些事情分分合合,在学校里是,毕业了依旧是,可缘分却又一直把他们紧紧拴在一起……
  • 符咒大师

    符咒大师

    天纵奇才于安得神秘传承,修道家仙功,开佛家天眼,珍珠宝玉,古玩字画,样样精通;财运不济、时运不佳,时时可改;驱魔猎神,通天彻地,无所不能……
  • 青葵沐阳

    青葵沐阳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青梅竹马的爱情
  • 魅那

    魅那

    远古时代火拿开辟大地,后来创造了栾简空间,将火变成的土地填满了栾简空间,即将死亡的火拿后来又创造了魅那人,随后这些魅那人就是现在魅那民族的先祖,魅那民族在栾简大地上遍地开花,最后创造了一个民族。兵荒马乱,国家又开始战争,战争开始,最先受到伤害的肯定是老百姓,如果是战败国的话,那就更加悲哀了,敌国军队奸淫掳掠,无所不做。为了魅族的和平而战,我成就一番穿越后的战绩,不断变强……
  • 二千金的全能男友

    二千金的全能男友

    樱花树下,小女孩和一个小男孩背对背坐着。小女孩忽然开口说道:“晨,这一年来谢谢你对我所做的这一切。”男孩笑了笑,便转过身来温柔的看着小女孩眼中闪过了一丝凌厉,他咬了咬嘴唇,开口说道:“小希,哥哥跟你说,那个我可能要离开你一段时间了,因为我爸爸要带我回美国发展,小希...........”小女孩身体僵了一下,苦笑道:“是吗?晨?我过几天也要去英国了,晨,我舍不得你.........”男孩温柔的说道:“我也舍不得你啊,小希,那你去了英国之后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嗯,我会的!”小女孩坚定的答道。男孩从衣袋中拿出两条项链,“这是?”“送给你的手链,你一条,我一条好不好?”“好!”(欲知后事,请看正文)
  • 彼岸天使追爱恶魔王子殿下

    彼岸天使追爱恶魔王子殿下

    纯情小木偶历险记,高富帅大美男。本文为作者的处女作,如果觉得好就投个票评论一下,不喜勿喷谢谢,作者QQ:1427243047,加的时候别忘了告诉我你是谁哦
  • 傲世娇女之异界女王

    傲世娇女之异界女王

    养父一家被亲身父亲所杀,被亲身父亲逼上绝路,却不知道所杀之人之她的亲生女儿,她发誓,如果活着,她必将杀她之人碎尸万段,十年后,她闪耀归来......
  • 恋爱魔法进行曲

    恋爱魔法进行曲

    她,到底是谁?那如流水般美妙的旋律,与她又有何关系?诚看到的那个她离他那么遥远,可又离他那么近。他该如何开口,谁都不会相信,那令全校少年疯狂的princess竟然不是人类?当梦影学院的秘密揭开之时,王的惩罚也将降临。诚的默默守护,却使她不得不迈上一条荆棘之路。校园魔法蜜恋,进行中!
  • 甘肃金融年鉴

    甘肃金融年鉴

    本书是以年为期,记载甘肃金融事业发展里程的大型历史性、资料性工具书。自员怨怨猿年以来,它逐年系统汇辑各种经济、金融信息数据和史实资料,真实客观地反映甘肃金融改革和发展的进程、情况和变化,供广大经济界、金融界人士查阅、交流、借鉴,为深化金融改革和推动金融事业发展服务。
  • 刀战狂潮

    刀战狂潮

    在生死狙击的风雷国世界里,存在着一个恐怖组织——风暴联盟,雷霆战警则是为了延续被消灭的风暴战警保护国家的任务而组织起来的高层反恐部队,在这个神秘的国度中,一场场原始的冷兵器战斗,掀起一阵腥风血雨的……刀战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