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05500000021

第21章 死亡归宿(3)

后世对秦始皇陵的物殉猜测皆来自《史记》,《史记》仅寥寥数语,尚未涉及具体殉物,即勾勒出包囊宇宙的随葬清单:“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随葬了奢华与乐趣;“上具天文,下具地理”,随葬了整个自然地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随葬了活力;“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随葬了光明;“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随葬了安全。也许没有某玉某车的琐碎,但秦始皇的随葬清单中奢华异常,一言以蔽之,即是将死亡归宿中不可能的因素变为可能:黑暗的地下有光明永恒,沉寂的地下有暗河流动,丰饶的随葬有弩矢保护,单一的墓室有日月、有星辰、有山峦、有河川。这不仅是猜测,虽尚无发掘条件,但现代科学探索的触角已触及地宫的神秘边缘,秦陵封土土壤确系存在“汞异常”,相对35ppb均值,封土中心70~140ppb,最高值甚至达到280ppb,鉴于此,后人有理由相信秦陵地宫以水银象征江河的物殉努力是可信的。

厚葬的习俗贯穿于整个中华文明死亡文化,死者衣食住行各方面与死者一同跨越死亡的界限,从阳间地上搬入阴间地下,隔绝空气与水分,静静地陈列,伴随墓主耗过悠悠的永恒时间。明清物博,厚葬的基础上更添奢靡之风,慈禧太后随葬品无法数计,据清内务府《孝钦后敛入、送衣版、仙陵供奉、常遗念玉器、衣服等帐》记载,从地宫修成到葬入封闭,不断安放的各种珍奇瑰宝价值逾白银亿两。上行下效,民间亦厚物殉,明代丘起凤在其《风俗论》记载:“更可嗤者,丧家全不考据典礼,镂花绘采,极穷变工,且藻饰凉伞辇事,火炮狼烟,灼木震耳,不几但化着乎!”

第四节 厚葬敦敦,薄葬俭俭

——归宿选制

选址、选建、选伴,慎重而奢侈的死亡归宿,与中华文明儒雅礼制、传统孝道相表里,共同营造死亡文化中浓墨重彩的厚葬习俗。在祖辈的示范下,子孙效仿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唯恐慢待祖辈以遭旁人诟病,也唯恐示范有缺而遭后人慢待,厚葬就在这递代间的滚动中延续不绝,精益求精,成为死亡归宿中的主导习俗。值得欣慰的是,尚本务实是中华文明的底蕴,以此为初衷并对厚葬非议与质疑的民间话语从未间断,从“厚葬”这中华民族死亡归宿的整体氛围中突围,用同样慎重却有所节制的态度,提出另一种死亡归宿“薄葬”:“棺三寸,足以朽骨;衣三领,足以朽肉;掘地之深,下无菹漏,气无发泄於上,垄足以期其所,则止矣。哭往哭来,反从事乎衣食之财,佴乎祭祀,以致孝於亲。故曰子墨子之法,不失死生之利者,此也”。

《墨子·节葬下》在墨学“节用”的整体思路下,提出子孙孝亲的根本原则——“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富贫、众寡、治乱,是子孙为死者择选死亡归宿所应遵守的标准,然而“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通过三个判断,三个疑问,墨子对整个社会所弥漫的“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厚葬习气开战。

厚葬久丧消耗财富、人殉残酷,倾家荡产,不可富贫,“此存乎王公大人有丧者,曰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存乎匹夫贱人死者,殆竭家室;乎诸侯死者,虚车府,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纶组节约,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屋幕。鼎鼓几梴壶滥,戈剑羽旄齿革,挟而埋之,满意。若送从,曰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

厚葬久丧需时过长,损身过多,影响生产,不可众寡,“君死,丧之三年;父母死,丧之三年;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然后伯父叔父兄弟孽子其;族人五月;姑姊甥舅皆有月数。则毁瘠必有制矣,使面目陷陬,颜色黧黑,耳目不聪明,手足不劲强,不可用也。又曰上士操丧也,必扶而能起,杖而能行,以此共三年。若法若言,行若道,苟其饥约,又若此矣,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

厚葬久丧上下失位,伦理失常,盗贼横生,不可治乱,“今唯无以厚葬久丧者为政,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若法若言,行若道,使为上者行此,则不能听治;使为下者行此,则不能从事。上不听治,刑政必乱;下不从事,衣食之财必不足。若苟不足,为人弟者,求其兄而不得不弟弟必将怨其兄矣;为人子者,求其亲而不得,不孝子必是怨其亲矣;为人臣者,求之君而不得,不忠臣必且乱其上矣。是以僻淫邪行之民,出则无衣也,入则无食也,内续奚吾,并为淫暴,而不可胜禁也。是故盗贼众而治者寡”。

在墨子的逻辑中,厚葬本身无可厚非,若“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但其于富贫、众寡、治乱不但无补,甚而加剧贫、寡、乱的危害,厚葬不可不废。同时,墨子逻辑之严谨更设想出厚葬与薄葬间的辩论:“今执厚葬久丧者言曰:‘厚葬久丧,果非圣王之道,夫胡说中国之君子,为而不已,操而不择哉?’子墨子曰:‘此所谓便其习而义其俗者也。’”问题很尖锐,但一针见血:若厚葬有损国本,为何圣人独钟厚葬?中华文明五千载历史中,厚葬、薄葬之争未有竟时,立论双方各执一词,扬己抑彼,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厚葬、薄葬自身的优劣性,而忽视了作为厚葬、薄葬主体的人在做出选择时的心理动态。问题提出了,墨子也给出了更智慧的解答:问题不在于厚葬、薄葬本身,问题也不在于厚葬、薄葬主体——人,问题在于习俗,为佐证其观点,墨子举“越之东有核沐之国者”“楚之南有炎人国者”“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三国极端葬例,其简单无伪可谓薄,其骇人听闻亦可谓厚,厚薄之争,不在仁义,在于“便其习而义其俗”。

墨子过后,吕不韦在其主持编写《吕氏春秋》中特设《孟冬记·节丧篇》《孟冬记·安死篇》,以慎防盗掘、稳安魂灵为初衷提倡俭葬;王充则在其《论死》《死伪》《道虚》《辨崇》《薄葬》等篇中,从“人死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的唯物角度从根本上批驳厚葬;王符亦在其《潜夫论》中通过“费功伤农,可为痛心”“约生待终”等社会现象出发呼吁在上位者“正丧仪以率群下”。

理论的积累效应,在“以宝玉收,譬之暴骸中原”的盗墓猖獗下,在“家家有强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的社会动荡中,在“势力倾于邦君,储积富于公室”的皇权倾坠下,在“天下雕敝”的经济崩溃下,为避免“戮尸地下”,“使魂灵万载无危”,中华文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迎来整个文明厚葬习俗下的唯一一个薄葬时代。

薄葬是自上而下强制推行的,曹魏政权居功甚伟。

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平定冀州后,厉令“禁厚葬,皆一之于法”;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曹操身体力行,为自己选定墓地,也确定死亡归宿的基本格局,“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前遗诏“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不得离部”。《晋书·礼制》载“魏武以礼送终之制,袭称之数,繁而无益,俗又过之,豫自制送终衣服四箧,题识其上,春秋冬夏,日有不讳,随时以敛,金珥珠玉铜铁之物,一不得送。文帝遵奉,无所增加……汉礼明器甚多,自是皆省矣。”

父行而子效,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选址都城洛阳首阳山东麓,也确定这死亡归宿的基本格局,“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同时约束臣子“若违今诏,妄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臣子为蔑死君父,不忠不孝,使死者有知,将不福汝”;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葬首阳陵,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此外,曹操子陈思王曹植、中山恭王曹衮皆令薄葬,依父兄终制。

君行而臣效,蜀汉贤相诸葛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曹魏重臣裴潜“遗令俭葬,墓中惟置一坐,瓦器数枚,其余一无所设”……士大夫阶层甚至效法帝王,自为终制,遗命薄葬,蔚然成风:

《晋书·石苞传》载石苞预为终制,“自今死亡者,皆殓以时服,不得兼重。又不得饭含,为愚俗所为。又不得设床帐明器也”。

同类推荐
  •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梁实秋——在古典与浪漫之间

    本书从梁实秋黄昏岁月的热恋写起,全面地考察了他的为文与为人,探讨他在清华大学时期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批评,指出了他批判五四文学的得失。
  • 中华择吉

    中华择吉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尤其是中国人,遇事讲究讨吉利,比如过年时,摔碎了酒杯要说“岁岁平安”;家家户户也要张贴门神、财神、春联及年画,以保佑全家吉祥平安或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实这就是求吉的一种表现。求吉心理的存在,使人们在婚丧嫁娶、修房动土、出行赴任等重要活动中,去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进行。这种择吉风俗前后已流传了两千多年,在过去尤其盛行。
  • 中华哲理故事精编

    中华哲理故事精编

    中华古代哲理故事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这些作品熔哲学、文学、艺术干一炉,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智慧的思辨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凭借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叩动读者的心扉,带给人们借鉴和启迪。
  •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中国神话与传说故事解析

    为了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国文学知识漫谈》,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发展历史、民族与民间文学、香港与台湾文学、神话与传说、诗歌与文赋、散曲与曲词、小说与散文、寓言与小品、笔记与游记、楹联与碑铭等内容,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中国文学作品、增长文学素质的良好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

    《谚语歇后语(最新图文普及版)》是百姓语言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它们经过千百年的流传、使用和锤炼,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谚语在古代也称为“俗语”,《礼记·大Q学》释文:“谚,俗语也”。谚语、歇后语都是定型语汇,谚语在表义功能上相当于词。它们通俗浅易,流传广泛,简练深刻。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半截是一种比喻,后半截是这个比喻的揭晓。无论口头还是书面使用,都可以“歇”去后半截,以前半截示意。歇后语也有叫做“俏皮话”的,它与谚语比较,更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由于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具体、形象、奇妙,因而许多歇后语读起来乐趣无穷,久而不忘。
热门推荐
  • 近身御医

    近身御医

    身为全球第一杀手的李林,黯淡了杀手圈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刀光剑影,在一次任务中遭受重创,心灰意冷,决定回到都市,过正常人的生活,却被安排来到柳城成为千金小姐的近身御医……意外的婚约、特殊的任务、惊天的阴谋,萝莉、校花、御姐、女王,在那以后,纷纷靠近了他,且看神秘青年如何玩弄红尘,欢笑人间。
  •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简称NSA,超越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行动最神秘的情报机构。“棱镜”窃听计划,使得美国国家安全局浮出水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拥有着监控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在国际情报界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揭秘美国国家安全局》详细揭秘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背景、发展、有重要影响力的领导人以及其在历次战争、事件中所进行的幕后操作,让人们清楚地了解了NSA在近百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 惊世邪凰:逆天大小姐

    惊世邪凰:逆天大小姐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为了救她的闺蜜而死。她,本是周家唯一的嫡女,却被渣妹陷害而亡。当她变成她,将会掀起怎样的风浪?修炼,报仇,炼丹,夺器,寻宝,钓美男,样样不落。当然,不仅仅是她一个人在奋斗,闺蜜也跟随着来,两人相遇,狼狈为奸,玩转整个异世大陆。
  • 地神骨戒贰

    地神骨戒贰

    一个生活在魔尊创造的世界里的林泽,由于未婚新娘逃婚,而梦想闯出骨戒世界去地球寻找他的恋人,带着众位前辈的期望进入天然形成的芥末世界,因为一位爱慕他的姐姐让他修炼的葫芦心经而身边美女成群,在芥末世界中更是奇遇连连。这位“傲天之狼”渐渐地看透了盖世魔尊的阴谋、诡计、和无止尽的欲望,在魔尊将他的圣人爵位轻易剥夺之后,林泽将自己伪装成一个没有任何理想的颓废男人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暗地里却在以隐秘的方式用各种方式锻炼自己,最终领悟道佛双修的关键而成为道佛双修第一人。随着林泽的境界一天天的增长,一场宿命中的仙魔之战也将逐步的呈现在读者面前。
  • 红尘无家

    红尘无家

    我宁愿送出一千个LV包,也不妄谈爱情,因为那实在太奢侈。灵魂与心灵,其实一直不在路上。人未老,心已碎,曲终人散,洒满一地萧瑟。滨江无语,遮不住,东流去?伊人去后,红尘内外,纵使飞花万千,望断天涯,不见来时路。归去,归去。无期,无期。
  • 繁华一瞬终成伤

    繁华一瞬终成伤

    ?“筹码,我只不过是一个筹码”我不要,不要,可是,我喜欢你啊从起初遇见你,我的不奈,到爱上你,我用了多久尽管无法在一起,我依然爱你“我一生一世为你的妃”“待我强大,娶你一丝牵挂”我宁可放弃一切,对你依然如旧。。。
  • 若无天命

    若无天命

    半生遵天命,半生逆天命!我若逆,不能成,必当来世再逆!
  • 酷男别乱咬

    酷男别乱咬

    钟易伦是个孤僻的吸血鬼,不像其他同族只挑美人品尝,他对“食物”之挑剔,可说到了极度龟毛的程度。不过,当见到江蜜雅的第一眼,他尘封百年的激情被释放了,当下决定猎捕像她这种“稀世美食”来品尝——谁知这小妮子可有骨气了,非但不怕他,还“反咬”他一口!
  • 星际迁徙

    星际迁徙

    公元3624年,人类转换为生物机械人获得成功。生物机械人虽然全部是由机械电子构成,但最为关键的是生物机械人的大脑是通过置换解决了脑内神经元及其它功能性细胞的分子结构,以微电子结构所取代。在生物机械人强大的脑功能的作用下,生物机械人解决了如何消除物体间的真空构成——弦,从而使得超光速星际飞船的建造成功。公元5321年,第一艘超光速星际飞船成功地在火星的轨道上空制造出。太阳系第一次开始了对超远距离的星际跨越,第一批八艘超光速飞船不仅承担了对其它恒星的探索任务,更重要的是起着人类生命播种机的作用。人类开始在银河系内扩张,并最终向其它星系进发。事实证明,人类才是宇宙的真正主宰。
  • 律师大人宠妻无罪

    律师大人宠妻无罪

    一场在她眼中完美的爱情,却因为男友的背叛,惨淡收场。她花了三年的时间,用尽全部力气,最终却只换来他的决绝转身她的心已经疲惫,不敢再轻易爱上任何人,她想要平淡的过完余生,却遇上了突然出现在她生命中的男人宁睿宸,是接受还是拒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