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2100000018

第18章 主和(4)

秦桧觉得他的这个说法也行,反正是皇帝有这个想法,当臣子的照做就是了,乱跟着嚷嚷,对自己是没有好处地。

他们两个人商量一下,决定一起到皇帝那里接受皇帝亲自书写诏书。

到上朝的时候,高宗手拿御笔,准备书写诏书,秦桧一言不发,没有表示异议。赵鼎却忍不住了,毕竟赵瑗先立的皇子,封的建国公,按理说,在礼数上,赵瑗地位应该高于赵璩,皇帝现在的目的是,把两个人放到同一个层次上,让天下人看不明白。

高宗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但赵鼎毕竟不同于秦桧,他考虑问题是从整个江山社稷的角度来考虑的,而秦桧只单纯站在皇帝个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秦桧能接受的事情,赵鼎未必就能接受。

他就对高宗说:“现在建国公位在上,虽然没有正名,但是天下人都知道陛下您有儿子了,今天封赵璩之后,两个人的礼数不能不加区别。”

要是加以区别,那不还是告示天下,赵瑗就是接班人了吗?那搞这样的平衡术,有什么意义呢?

好你个赵鼎又跟我作对!

高宗很不高兴,就把御笔放下,说:“姑且慢慢来。”

又把皇帝给得罪了,再抓住这个机会,奏你一本,就不信,整不倒你!

秦桧又故伎重演,单独留下奏事。把赵鼎的所作所为,又是一顿痛斥,坚决拥护皇帝的主张。

本来高宗对赵鼎就已经不满意了,再加上秦桧在一旁煽风点火,高宗就有了罢免赵鼎的意思,只是没有找到适当的理由。

聪明的秦桧早就把高宗研究透了!

不就是没有人站出太向赵鼎发难,弹劾他吗?那还不容易!找个枪手来,对着赵鼎一顿放,到时候,不用皇帝罢免他,他自己就主动走人了。

谁当这个枪手合适呢?秦桧选中了萧振。

萧振也算是大宋老臣了,年轻时曾像秦桧一样,进入太学,因品学兼优,才华出众,被推为太学“三贤”之首。入仕以来,颇有口碑,老百姓对他评价很高。

因此,赵鼎把他引荐给高宗,在朝廷里任职。

政坛之乱,再有贤能的人,也未必能分清谁是谁非。

处事圆滑的秦桧,很快就和萧振拉上了关系,并且把他推举为殿中侍御史。

当时与赵鼎在同一条战线上的,还有参知政事刘大中,这个人反对议和,经常劝高宗不要中了金人议和的奸计,而且在皇子问题上,刘大中也与赵鼎保持高度一致,并向高宗表达了皇子地位不能相同的看法。

两个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搞跨了刘大中,赵鼎也就没有盟友,在朝堂上说话,就没有遥相呼应的对象,彻底被孤立起来!

先从刘大中下手!

萧振就弹劾刘大中,说他暗地里与赵鼎勾结,密谋篡夺相位,危害朝廷。

这一枪打得好,打得准!正好切中要害,高宗最担心的权臣勾结,结党作乱,当年吕颐浩打击秦桧,就是以朋党为借口,才迫使高宗最终狠下心来,罢了秦桧的相。

光阴流转,现在秦桧又用这一招来收拾赵鼎、刘大中。

把刘大中这样一定性,高宗能留着他吗?罢官!

刘大中一走人,赵鼎心里很清楚是什么一回事了,他就对大家说:“萧振的本意不在大中。”意在谁呢?就是他赵鼎!

这样的话传得很快!那时候,在朝廷里面,专门有些喜好看热闹的人在两帮人之间穿梭,传播消息,唯恐天不乱!

萧振听到这话后,心想,你赵鼎猜得很准啊,你这么说,我也不用遮掩了,就对大家说:“赵宰相不用我亲自指责,自己就会主动走人!”

斗争都暗转向明了,两帮开始掐架了。

支持赵鼎的殿中侍御史张戒指责支持秦桧的给事中勾涛。

勾涛借题发挥,散步言论道:“张戒攻击我,是赵鼎的意思。”把矛头对准了赵鼎。

为了达到彻底搞垮赵鼎的目的,勾涛就向高宗告状,说赵鼎背地里结交台谏官,给自己造声势,结交军事将领,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两条罪状,哪一条都是高宗的大忌!

话说到了这份上,赵鼎也是有口难辩,不得不称病辞相,并且对高宗说:“大中说话公道,被章淳、蔡京所嫉恨。我和大中是一样的人,大中去职了,我怎能留任?”

赵鼎在表达自己朝廷的不满,表面上是拿章淳、蔡京说事,实质上是暗指秦桧,把秦桧与章淳、蔡京等人归为一类。

赵鼎罢相了,胜利属于秦桧!

大宋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一页又该写点什么呢?

24、引蛇出洞

绍兴八年(1138年)十月,高宗正式罢免了赵鼎,以忠武节度使出任绍兴知府。没过多久,又加官检校少傅,改任奉国军节度使。

赵鼎离开临安之时,秦桧带领百官前去送别。

为什么秦桧把赵鼎排挤掉了,还要亲自去送别呢?安的是什么心啊?因为在整个排挤赵鼎的过程中,秦桧都没有直接出面,他都在暗处活动,背地里向高宗告状,指使萧振等人向赵鼎开火。

手腕够高的!

所以,赵鼎和秦桧两个人在面子上还过得去,看不出任何争斗的迹象。

斗智而不是斗力!玩的权术与谋略,而不是真刀真枪的火拼!

没有硝烟的战争!

赵鼎都到这地步了,秦桧还装作与己无关的样子,带领一帮大臣声势浩大的来给赵鼎送行。

还真有那么点依依惜别的意思!

赵鼎很生气,你秦桧这不是看我热闹来了吗?你在背后玩手段,把我整走你,这会你又装好人给我送行!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赵鼎跟秦桧也没客气,正眼看都没看他一眼,只是象征性作了一个揖,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一点情面都不给!秦桧气得又咬牙又跺脚!

好你个赵鼎,你不识好歹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有你好果子吃!秦桧暗暗发狠道。

赵鼎走后,枢密副使王庶进宫晋见高宗,高宗听说赵鼎走了的消息后,就给赵鼎一个评价:“赵鼎两度为相,对国家有大功,两次辅助我亲征都取得胜利,又镇守健康,使朝廷安全无患,真是其他人比不了啊!”

高宗这样肯定性评价赵鼎,实际是在安抚那些支持赵鼎的大臣,你们别胡闹,赵鼎是个怎么样的人,他对国家做了哪些贡献,我最清楚,不会否定他的,你们放心好了。

这是高宗稳定人心之策。

再说议和的事情,绍兴八年(1138年)七月,王伦奉高宗之命到金商谈迎回徽宗梓宫和皇太后之事,实际上就是议和。

这时候,在金把握朝政大权的是副元帅、鲁国王挞懒,他与太师、领三省事完颜宗磐,左丞相太保、领三省事完颜宗隽结为一党,排斥异己,独揽大权。他们对宋的策略是让宋取代伪齐,向金称臣,同时,把伪齐原来占有的陕西、河南归还给宋,实现议和。

以金兀术为首的对宋强硬派,是坚决反对与议和,主张兴兵灭宋,实现大一统。

经过激烈交锋,议和派暂时占据上风。

挞懒委派张通古、萧哲为使臣,前往宋,以诏谕江南的名义,进行议和。

到了十月,赵鼎刚刚罢官,王伦就带着金使就抵达宋境了。

议和即将大功告成!

对于金使的到来,朝廷上下议论纷纷,反对议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及时掌握反对议和的情况,排除议和道路上阻力,高宗与秦桧商量,这事情瞒是不瞒不住的,越隐瞒传言越多,舆论越乱,局势就会越动荡。不如来个先入为主,把金人的议和条件公布于众,广开言路,让大家讨论,看看谁反对议和,抓住几个典型,予以贬逐处理,震慑一下反对议和的那些人,来达到平息舆论,以正视听的效果。

策略研究妥当,高宗就依计行事,下诏说:“金国派遣使臣来到我大宋,想要朕屈膝求和,现命令侍从、台谏仔细考虑,向朝廷陈述意见。”

这就是所谓的引蛇出洞!

中书舍人吕本中、礼部侍郎张九成都是赵鼎的人,他们向来与秦桧不和,这次议和又是由秦桧主抓,他们就强烈反对议和。

枪打出头鸟!

高宗就决定先拿他们两个开头,命令秦桧对他们两个采取措施,有了高宗的支持,秦桧就把他们两个工作进行了调整,不给他们实权和发言的机会,光有个饭碗,没什么事干,看你还敢不敢逆着皇帝说话了!

刚处理完这两个人,支持赵鼎的张戒又跳了出来,要求高宗留下赵鼎,并且列举了十三件事例来驳斥议和,抵触秦桧。

秦桧也没客气,又把他给贬逐了。

枢密副使王庶向来就是反对议和,先后七次上疏,请求高宗不要议和。并对揭秦桧的老底说:“你难道忘记你在东都时候想保存赵氏,是怎么被金人抓走的吗?”

议和就不是保存赵氏吗?一定要拿当年的事情和现在比吗?有可比性吗?秦桧很恼怒,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情况,况且现在议和,这是皇帝的注意,我只不过负责执行而已,你们把矛盾都对准了我?对准皇帝,要掉脑袋,对准我,难道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吗?

想的美啊!

你王庶不是几次三番以离职来要挟皇帝吗?这次就满足你的离职要求!

凡是涉及反对议和的事情,只要秦桧提出处置措施,高宗也不加过问,就是两个字:同意。

看来,高高在上的皇帝也被议和所制啊。

王庶得罪了秦桧,自己的官也当到头了,被赶出了朝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更有甚者,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竟然要求斩了秦桧与王伦,来向天下谢罪!

此言一出,轰动朝野,还没有敢如此公开的向当朝宰相叫板!

能说这话,恐怕已是置生死于度外了!

有胆识啊!

也不是所有人都反对议和,站在秦桧的对立面,毕竟朝堂上,秦桧的人脉还在,他现在是一相独大,依附在他身后的官员不在少数!

面对乱七八糟的言论!

中书舍人勾龙如渊沉不住气了,对秦桧说:“各种妖言惑众的言论纷起,为何不选择让台谏官来击破他们!”

秦桧正被这些攻击言论折磨得焦头烂额,疲于应对,忙于处理。听勾龙如渊这么一说,觉得很有道理,总不能自己单枪匹马去迎战四面来敌吧,得找些帮手,来个重点围剿。

控制什么样的角色对自己最有利呢?那就是御史中丞,台谏官的老大,控制了这个角色,就能够轻松自如的对付那些反对自己的人!

弹劾!弹劾!

秦桧就把勾龙如渊推举为御史中丞。

为了报答秦桧的举荐之恩,勾龙如渊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弹劾胡铨,替秦桧出气!

老大受屈,小弟来给你出头!

有人罗织罪名弹劾胡铨,这事就好办了!

秦桧把胡铨逐出朝廷,贬到昭州!

翰林学士陈刚中与胡铨交情好,听说胡铨上疏要求杀秦桧、王伦,就专门写信给他,表示认同。

秦桧知道后,就把陈刚中贬到了赣州安远做知县。

从朝廷大员到七品芝麻官,这落差何其的大啊!

更要命的是,这安远濒临岭南,环境恶劣,俗话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

就是说,一旦去了这些地方,就别想活着回来了。

相当于被判了死刑!

结果确实也如此,陈刚中就死在了安远。

大臣曾开对秦桧说,现在应该讨论的是存亡问题,而不应该讨论安危问题。他把议和上升到亡国的地步。

议和就是亡国了,那主张议和的人,不就成了卖国贼吗?皇帝还在,朝廷还在,军队还在,哪里亡国了呢?我们还是宋的子民啊!

秦桧对曾开的这种歪理邪说,很是恼怒,就把他驱逐了!

奉礼郎冯时行被高宗召见,研究国事,冯时行坚持说议和不能相信,还引用汉高祖分羹的例子来说明。高宗很不高兴,就说:“朕不忍心听。”起身就走了。

把皇帝惹恼了,那还有的混吗?秦桧也把他给贬走了。

在高宗的直接部署下,秦桧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把反对议和的官员纷纷贬逐,赶出了朝廷。

整个过程,没有流血事件发生,只是用采取行政处分的方式,把那些不听话的官员,调离了朝廷,让他们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尽情的讲述自己的主张!

议和尚未成功,高宗也不想采取过激的措施打压官员,不想在这个时期,上演血腥的一幕,因为反对议和声音还很大,人员还很多,利用秦桧这杆枪,先有选择的贬逐一些人,范围不大,力度也不大,都基本上能保住个乌纱帽。

让他们大小还有个官做,尽管满腹怨言,但还得为朝廷效力。

读书人牢骚多,也可以理解!

驱逐就能平息舆论吗?不,舆论的声音随着驱逐,而愈演愈烈!

先有司勋员外郎朱松、馆职胡珵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共同上疏说:“金人用了区区一个和字,竟让在我朝得志十二年啊!颠覆我皇权、松弛我边备、耗竭我国力、缓和我与金的不共戴天之仇,使我大宋的爱国志士绝望,以诏谕江南为名,让陛下行跪拜之礼,从公卿大夫到军民百姓,没有不为之愤怒的,怎肯让陛下向仇敌称臣呢?天下英雄豪杰,一定会有向相公问罪的人。”

这波人集体请愿没过几天,又一波人上来,权吏部尚书张焘、吏部侍郎晏敦复、魏矼、户部侍郎李弥逊、梁汝嘉、给事中楼炤、中书舍人苏符、工部侍郎萧振、起居舍人薛徽言一起上奏,极力说屈膝求和的不对。

新被任命的礼部侍郎尹焞单独上疏反对议和,并写信指责秦桧,惹得秦桧大怒。

把秦桧给惹恼了,这官也干不太平,尹焞就坚决不接受礼部侍郎这个官职。

还算明智!

面对群情涌动,高宗与秦桧也显得束手无策。贬还贬不过来,都贬走了,朝廷就玩不转了。

管他呢,让他们反对去吧!

想开了,看透了!

他们的意见还是照听不误,但采不采纳,那是我这个皇帝说的算!

现在的中心工作就是议和,谁反对也不好使!

高宗议和的决心依然不可动摇!

秦桧的执行态度依然不可改变!

同类推荐
  • 八福客栈

    八福客栈

    她是一个四处给人帮工的女佣。她是一个不被任何教会组织认可的志愿传教者。1930年,28岁的她只身来到中国内陆山区小县城——山西省阳城县。在那里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回忆的岁月。她加入了中国籍,成为地道的山西农妇。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中,她无私无畏地救助战争伤员、帮助流离失所的难民、收养无家可归的孤儿。她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刺探日军情报;她也利用自己对山区地形的熟悉,帮助中国军民狠狠地打击闯入家园的日本侵略者。她曾护送一百多个孤儿历尽艰辛,翻越杳无人迹的大山,从日本鬼子的占领区,成功抵达抗战后方。她的事迹经《时代》周刊广为传播,被认为是影响美国人看待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人物之一。
  • 纯情ladygaga

    纯情ladygaga

    LadyGaga在一次采访中,曾说过一句颇有深意的话,她说道:“一开始人们都说LadyGaga是个谎言,没错,我是个谎言,可我每天都在努力将这个谎言变为真实,我的假睫毛、我的唇膏、我的假发都是谎言,可最终,它们都成为真实。”
  • 土司王朝(下)

    土司王朝(下)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田氏家族,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偏安一隅。但是,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到来、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容美再次陷入了历史无情的旋涡之中。几代王朝更替,土司田渍霖忧愤而死,田既霖在对嫂子梅朵无望的爱情中抑郁而终,田舜年遭长子背叛,而渔翁得利的田明如最终成为了容美最后一位土司……爱恨情仇中,展开一幅湘西少数民族雄奇诡谲的风俗画卷,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大改革家雍正:反对利益集团实录

    铁碗重拳猛击利益集团,深改严革成就震世伟业。雍正帝在执政期间,勇敢吹响了向贵族利益集团、士绅利益集团等各种利益集团斗争的号角,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斗中,贪墨的吏治之风得以根本扭转,康乾盛世得以继续。雍正帝的一生,勤政务实,政绩杰作,是一位勇敢反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大改革家,是一位真正的治世之君。即位后各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小利益集团的纷纷倒台,种种新政的陆续出台,无不反映出这位大改革家睿智、勇敢、坚韧、勤政和进取本色。没有雍正帝的整饬和改革就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热门推荐
  • 一妃惊天:皇上本妃不好惹

    一妃惊天:皇上本妃不好惹

    一代军校高材生穿越到了不受宠的侯府大小姐身上,弱弱柔柔,打不还手骂不还口?NONONO,这不是她的风格。幸福是谁什么?幸福不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你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金钱,美男,好基友一个也不能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绝恋:幸福在身边

    豪门绝恋:幸福在身边

    这部作品是我的的一个作品,有很多写的不好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我会加以改正,同时也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一个活泼阳光的女孩,一个邪恶少语的少年,不知是上天作弄,还是命运注定。不知是上辈子的缘分,还是上辈子许下的诺言!本该是情亲,却内心萌动,让两个人受尽折磨,却抹不掉心里那最深处心动的感觉!就在两人下定决心封闭时,一个天大的秘密就此浮出水面!这个秘密又会给大家带来人生怎样的改变呢!两个人最后的命运又会怎么样呢!
  • 凝眸曲

    凝眸曲

    海伦娜·奥克塔薇娅·冯·布莱希特是个破落贵族的后代,她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整日沉浸在赌博的欢愉中。海伦为还清母亲的债务,因此被人雇佣去调查贵夫人乔安娜?李的死因,她寻求自己室友玛丽的帮助。在玛丽的帮助下,海伦找到了线索。但在中途遭遇了一场因犯罪分子的袭击而产生的混乱,因此被超速的汽车撞伤。并被神秘男子维尔纳救起,他声称将要去商业街购物。海伦的雇主不断提高价码让她查明死因,她只能与幕后真凶进行殊死搏斗。
  • 绕过地球遇见你

    绕过地球遇见你

    “恶魔!有钱了不起啊!”“蠢货!”……两人笫一次见面吵个不停,可有一次……“蠢货,如果我喜欢你,你会接受我吗?”男生深情地说。“不准叫我蠢货,如果你喜欢我就要看你能不能让我心动了。”……
  • 宫乱红颜·葬泪

    宫乱红颜·葬泪

    她穿越千年,终于回到了梦中和她纠缠不清的宫殿。命运弄她与所爱的男人擦肩而过,不能回头。她终还是披作了他人的嫁衣,弥足身陷在纷乱的宫斗中,迷失,沉沦…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彼此伤害厮杀直到荡尽了这尘世间最珍贵的血——人的眼泪。蓦然回首纵然她肯洗尽铅华。身后却早已是一片物是人非…
  • 还舍不得离别

    还舍不得离别

    听着你永别的声音略带憔悴,我却无路可退,多少爱恨情仇已化成泪水,在你我之间轮回,想一世与你般配,你却要我永远追随,你的微笑让我陶醉,在我心中你一直很美,我愿为你放弃所有,却守不住直到白头。
  • 奇妙的微观世界(科学新知丛书)

    奇妙的微观世界(科学新知丛书)

    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既是个古老的话题,又是当今重要的前沿课题。多年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工作,微观世界绚丽多姿的画卷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本书按照人们探寻微观世界的历史进程,依原子、原子核、粒子几个个层次,由大到小!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逐渐展开!让读者领略微观世界的奥妙。感受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中的坎坷历程!学习众多科学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
  • 叶落知何去

    叶落知何去

    去年的春天,我主编过一套新世纪长篇小说丛书,在国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老作家的新作占着主要。今年依然是这个时候,受代表十位作者的《中国新世纪文学丛书》编辑部之请。
  • 重生公子有毒

    重生公子有毒

    洛氏继承人,俊逸出尘的豪门大少洛千寻。一张雌雄莫辨的脸,桀骜的脾性,引来亲生妹妹的不伦之恋。天妒英才,殇身郊野,家族的冷血,造就后来的另一个他,还是“她”。异时空,相貌丑陋的她,遭遇烈火焚身,未婚夫与姐妹成百年之好。名动天下,惊才绝艳是她!懦弱依旧,是她!无赖,奸诈,依旧还是她!不过一切好像又不同。当死人惊现!谁乱了阵脚,谁失了心?且看一代邪王如何慧眼识珠,抱的美人归!"女人,本王怎么觉得有问题?"俊美胜仙的公子问道:“那你嫁是不嫁?”这不是废话吗?后面那么多狼可是还在眼巴巴的等着那!王爷袖手一挥,娶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是八神庵

    我是八神庵

    前世是十六岁高中生的主角,在来到新世界成为一个叫做八神庵。六年的生活,主角一度认为自己不是八神庵,但是在他父亲出手一瞬间,他明白了自己真的就是八神庵。我是八神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