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8100000010

第10章 把持:安守清净,从容处世(3)

其实人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正如古语所言: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清净心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但是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人们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恶人受丑陋之心的牵引而做坏事,普通人也可能因为执著心、愧疚心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因此,人生在世,不必太过计较,不要为了他人的眼光而活,当我们能尊重自己的一切,自是修得了清净心。

传说,龙到了地上的时候,四爪着地,还有一爪抓着明珠不放;而蛟一落地,四爪抓住种种繁华,贪恋尘世,从此不愿离开。一个有明珠,自然其心光华,再次飞升;一个无明珠照耀,内心渐生污浊,想要再得飞升便很难了。

可是,世间人只知争论龙与蛟的区别在于是五爪还是四爪,却不知它们二者更大的分歧在于心清净与否。

其实,做人也正如龙与蛟,青云直上还是坠入深谷,全在个人的选择。毕竟,承担后果的只有自己。所以,我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本应完全在于我们内心的选择。而一颗清净的心能让我们的步伐更坚定,意志更清明,也会让我们离幸福越来越近。

不同的人因价值观和世界观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生活,也造就了不同的结果。著名哲学家阿纳哈斯说:“人生有不同的滋味,想要品尝到什么样的滋味,一切在于自己的选择。”

人生就像是一条路,我们所作的每一次选择就是这路上的一个岔道口,它们不停地延伸,把我们带向生命的终点。只有到了我们要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瞬间,我们才会知道自己归于何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心中会或多或少地有着某种遗憾或是懊悔:“当初,如果我……就好了。”但我们却永远也无法回到起点。

所以,人生的路,如何走,那就看我们一开始的选择是怎样的。一旦做了选择,无论平步青云还是崎岖坎坷,我们都必须坦然接受。因此,人生不想太苦,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思前想后、仔细掂量,别看眼前,着眼未来,一旦决定,就要狠下心面对,相信人生无憾,此生便不算蹉跎。

在面临选择时,不必太过在意周围的眼光和说辞。心清且净,我们才能真正地认清自己,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过上自己最想要的生活。可是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太过高兴,遇到逆境的时候又太过痛苦,这在无形中给自己增添了迷惘和混乱。

我们之所以会穿上草鞋上路,就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旅程,为什么要为了沿途的眼光来决定我们的步态呢?若是那样,便只是空费草鞋钱。唯有放下对世间种种声色的挂怀,不为尘世的光怪陆离蒙了双眼,才会拥有悠然清净的内心。

人生路漫漫,面对众多的困扰,我们要学会修炼清净心,不被他人的眼光言语所束缚,跟着自己的心走,必能从痛苦的此岸到达幸福的彼岸。

还生命本色:请以我的真实之名呼唤我

泥佛不渡水,神光照天地。立雪如未休,何人不雕伪?

——唐·赵州禅师《泥佛不渡水》

每一个人在刚走上社会时,都是满怀着希望与抱负的,然而一些人在遭受了挫折、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原本质朴的心就变了:爽直的人变得吞吞吐吐,心灵也渐渐歪曲了,抱负已然丧失了,失掉了本分做人的原则,最后变得窝囊了。大多数人都在浮华过后才意识到本色的珍贵。正所谓质本洁来还洁去,有时人应该成为一块拒绝雕琢的“原木”, 抛弃那些聪慧机巧与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保留人性中单纯、善良、朴实的东西,不要让外在的雕饰破坏自然的本质。

有一天,皇帝想要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于是他派大臣们去找国内技艺最高超的设计师,希望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大臣们推举了两组人员,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则是几个和尚。

皇帝不知道哪一组人员的手艺好,就决定做一次比较。

皇帝让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装饰两座小寺庙,三天之后,由皇帝验收成果。

工匠与画师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油漆,和很多种工具;而让皇帝感到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几块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彩缤纷。

皇帝看后满意地点点头,回过头来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后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清楚地反射出外面的风暴,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是谁胜出了。

我们的心也正像是一座寺庙,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完整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追求的应该是一种最本真的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只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凝重。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我们的一生去琢磨、修炼。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地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扎根下去: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名满天下,不曾出户一步;

言满天下,不曾出口一字。

——清·释硕揆《题钱湘灵室联》

老子有传世的三件法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是内心深处纯良与中正的外在表现;而俭是指一种适中适可的行事方式;不敢为天下先即应该如何去实践慈和俭。这就是在告诉我们,凡事应从根本着手,解决问题即可,并不需要过多的形式与修饰,否则,便是冗余、便是负担和累赘。也就是说我们追求的应该是一种不苦不乐的、属于中道的生活方式,像树木扎根于土壤一样,稳稳地立足于生命之中,没有摇摆和迷失。

现在的人们都在追求自由和快乐,有的人追求物质的快乐,有的人追求享受自然的快乐,然而在佛教的观点中,人生本就是苦海,无法脱离苦的本质,所以便有很多人在对快乐的追求中迷失了自我。因此,佛家劝诫众人,在追求快乐时要拥有智慧,一位佛教大师曾说:“智慧就是对万事万物的豁达和穿透一切的力量,别人看到外,你看到内,别人看到相,你看到理;别人看到点,你看到面。”唯有用自己的智慧去看待人生的苦乐,才能参透生活的真相。

云照禅师是一位得道高僧,他面容慈祥,常常带着微笑,生活态度非常积极。每次与信徒们开示时,他都会说:“人生中有那么多的快乐,所以要乐观地生活。”

云照禅师积极的生活态度感染着身边的人,所以在众人眼中,他已经成为快乐的象征。可是有一次云照禅师生病了,卧病在床时,他不住地呻吟道:“痛苦啊,好痛苦呀!”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寺院,住持听说了,便忍不住前来责备他:“生老病死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一个出家人总是喊‘苦’,是不是不太合适?”

云照禅师回答:“既然这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经历,痛苦时为何不能叫苦?”

住持说:“曾经有一次,你不慎落水,死亡面前依然面不改色,而且平时你也一直教导信徒们要快乐地生活,为什么一生病就讲痛苦呢?”

云照禅师向着住持招了招手,说:“你来,你来,请到我床前来吧。”

住持朝前走了几步,来到床前。云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你刚才提到我以前一直在讲快乐,现在反而一直说痛苦,那么,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说快乐对呢?还是说痛苦对呢?”

快乐与痛苦都没有对错。云照禅师告诉众人的是: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但是说来容易,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方式不是我们每个凡夫俗子都能轻易做到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有生之年去努力地追求。人这一生,快乐与痛苦总是相伴而生,若一味享受快乐,必然会在安逸的陷阱中丧失警惕;若长期沉溺于痛苦的深渊,又将在绝望的泥沼中无法自拔。生活总是苦乐参半的,不要期待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也不要偏执地认为人生毫无快乐可言。正视快乐的短暂,不回避痛苦的存在,在快乐中保持清醒,在痛苦时积极应对,这才是智慧的人生。

“对于有智慧的人来说,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也源自于内心的洒脱与淡定。一个人追求繁华容易,返璞归真却难;潇洒地享受快乐容易,坦然地面对痛苦却难。

人的心性就如一杯水,淡淡的清水里没有掺杂任何杂质,才能够长久地保持洁净的状态,一旦在水中放入了酸甜苦辣的调味剂,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的思想也是,想法越多越复杂,就越容易变质;而甘于现实的人,能够坦然地面对所有的苦与乐,能享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从容一生:一瞥一回眸的宁静与喜悦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

——明·洪应明《菜根谭》

在我们看来,真正得悟之人,即使在纷乱尘世中,也能如风一般自由来去,正如明代文学家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说“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静躁两不相干”。即使整天吃饭,却从没咬到一粒米;即使整天走路,也没有踩到一块土。所谓事在人为,禅在人心。禅的智慧,是要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而不光是在打坐的时候才用到禅。所以,滚滚红尘中,也可以修成正果,得到至上的正道。

水性向下流是众人皆知的常识,水汽上升,也是童叟皆晓的常识。但是,在这一升一降之间,是谁在做主呢?云水的升降,由自然做主,而人的一生,则由我们自己自由决定。很多人都在争论,出世和入世,到底怎样才能够更好地修行。有人认为只有完全脱离了生活的凡尘俗世,才能真正参禅修行,其实不然,参禅打坐首要是修“心”,不离入世,不废出世,所以,出世与入世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它们是相辅相成,须臾不离的。

倘若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必将会陷入生活的繁琐和苦恼之中,并在现实的种种恩怨、情欲、得失、利害、成败、对错里纠缠辗转,难以超脱;反之,一个人如果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自恃清高,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不去做一点入世的、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样的出世没有任何意义。其实,用出世的态度来做入世的事业,立足于尘世,却心怀着出世的人生追求,也能很好地修行。

无相禅师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这时看到一个青年在池塘里造水车,无相禅师就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

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不过,我出家后不会像您那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全村的人都要靠这个水车提供水源,如果有人能接替我照顾水车,让我无牵无挂,我就可以出家,走自己的路了。”

无相禅师问道:“最了解水车的人,我问你,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样呢?”

青年答道:“车是靠下半部置于水中,上半部逆流而转的原理来工作的,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水车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的,水车若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提上水来。”

无相禅师说道:“水车与水的关系不正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保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倘若全然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同样,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

无相禅师所说的正是应对俗世的最佳之法。其实,只要我们有一颗不断追求禅理的心,在哪里修行并不重要。古人云:“山高水自流,不为什么;无心云出岫,如来如去。”因缘如此,自然如此。这不正是诸佛菩萨的功德吗?

正是无心云出岫,学禅家做人处世,就要学习修一颗如来如去的从容心,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要太在乎生活里的是是非非。正如弘一法师所说:“要试图放宽心量,包容世间的丑恶。人家赞美我,我心生欢喜心,但不为欢喜激动;也许这欢乐之后,便是悲伤。人家辱骂我,我不加辩白,让时间去考验对方……”

行云流水,泽被群生,无住无着,无我无人,但确又是适如其时、适如其处、适如其分地或降为水,或升为云,且从容过好自己的一生,管他是水是云。

同类推荐
  • 读《菜根谭》学生活

    读《菜根谭》学生活

    《菜根谭》中说:“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廓庙的经纶。”不管自己身处何地何境,志气必不可少。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正是这一志向,是你行动的目标和动力。有了远夫的志向,你就能视野开阔,眼光长远,也就有了勇往直前的目标。人无私心,才能让万物依其本性生发,而以“民胞物与”,的胸怀,视天地为大家的天地,江山为众人的江山,于是乃能就有限之身达到彻底了悟的境界。有了悟之心的人,则虽身处人世,却与出世无异,丝毫不受外界、旁力的影响。
  • 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有情有义的感恩故事

    感悟青少年心灵的故事:有情有义的感恩故事

    成长,是大自然最寻常的奇迹,比如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成长,也是人生最朴素的过程,我们都要从孩童长成大人。每一个好故事,都会给孩子们种下完美人生的种子。本丛书精选了众多极具代表性的故事,阅读这些温暖而充满智慧的故事,能够使青少年受到启发和教益,提高素质,培养趣味。本丛书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青少年最佳的课外知识读物。
  • 葬送你一生的缺点

    葬送你一生的缺点

    本书从人生难以逃避的缺点入手,就如何客观地认识缺点、虚心地改进缺点、有效地控制缺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指出,人生在世,缺点虽然难以逃避,但绝不可放纵,任由缺点由小养大,由少养多,最终变成了心病,白白地葬送自己的人生。本书以通俗的语言、深刻的道理、可信的故事、谈心式的口气,对人生中最常见的缺点,以及人们对缺点所采取的态度与措施进行了辩证的论述,使许许多多不易察觉的缺点都能一一裸露在你的面前,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缺点转化为优点,营造美好的人生!
  • 涉外礼仪——少男少女幽默课堂

    涉外礼仪——少男少女幽默课堂

    本书包含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主要风俗、禁忌,同时也介绍了许多国家影响较大的节日的起源与风俗。
  • 校园赠言

    校园赠言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照耀着成功的彼岸。
热门推荐
  • 暴乱三界之不灭魂灵

    暴乱三界之不灭魂灵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深究!深更半夜华龙喝醉了酒去医院看哥哥,然而一团奇异的蓝色光芒把华龙带入了一个奇怪的古墓内,华龙在里面遇到了鬼怪还有重重机关,他在古墓里看到了不少人,甚至在最后危机关头居然被哥哥给救了。就在华龙以为这不过是自己做的梦时,他居然发现在古墓中认识的一个盗墓贼在现实中真的存在,而后更是得知哥哥的魂魄就被困在自己梦境里的古墓中,华龙决定要前往古墓解救哥哥,然而他在古墓中所见到的那些人也同样觊觎着那座古墓中的宝贝……一座千年古墓引发的暴乱,一位千年女帝揭开纠缠万年的爱恨情仇……一切的秘密尽在本书展开,欢迎各位看官光临!
  • 傲世主神

    傲世主神

    这是一个妖兽纵横的世界,大陆的边界处,在不断上演着残暴的屠杀,人类的生存已经受到威胁。中学生陆威魂穿而来,炼吞天神脉,吞噬万物之灵。修无上圣体,成不死不灭之神。从此,陆威如妖孽般崛起,灭人族圣尊,毁妖族妖圣,格杀一切不服,重新制定属于他的游戏规则。
  • 夜里的玫瑰

    夜里的玫瑰

    原本阳光开朗的金宸宇,因为码子突然莫名的悄然离开,他开始变得冷漠。后来,令他完完没想到的是,在高中居然会遇到一个和码子一模一样的女生,并且成为了同桌,如此相似的外貌和声音,性格却差异如此之大……两个人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孙子兵法》不但在军事上影响深远,其影响还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本更是形成了“孙子兵法管理学派”。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稻盛和夫无不将其奉为圭臬。
  • 爸爸去哪儿2黄磊的女儿书

    爸爸去哪儿2黄磊的女儿书

    这是一本通过《爸爸去哪儿》节目介绍黄磊教育女儿多多的理念的书。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黄磊是一个慢下来感受生活的人,他在教育女儿的方式上,既不“穷养”也不“富养”,而是注重培养女儿温柔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黄磊的教育理念,值得很多父母借鉴。
  • 再决围棋

    再决围棋

    由于日本幕府将军的下了闭关令,黑木的日本围棋队无法与大明棋手对决,那么,大明棋手们自己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 异界之霸主

    异界之霸主

    奇幻之宝,舍我其谁?谁与我相夺必是死路一条,美女我要,谁与我相争必然灭亡!这个什么都要的异界帅哥霸临天下!美女和珍宝又是否能入得其囊!且看霸临异界!
  • 百炼成仙途

    百炼成仙途

    剑寻仙人踪,掌灯问长生。看苏阳能否百炼成仙,从此逍遥天地间呢?
  • 仲与夏

    仲与夏

    言语,也许不能海枯石烂,但我有言,也用行动证明——陪你,寸步不离。——《无言的契约》
  • 简爱樱花沫夏

    简爱樱花沫夏

    两人青梅竹马长大的,女主和男主小时候两人关系很好,长大以后女主和男主都互相喜欢着对方但他们都看不懂对方的心思,三年前女主知道了男主有女朋友了便去异国他乡三年,三年后再次回归却是闪亮回归,以ym组合回归,女主的朋友发现她以不是以前一起嘻嘻哈哈的性格而是一个很冷漠的性格……当女主和小三正面对决时三年前的一目再次上演女主会怎样呢,女主和男主还能像以前一样好吗,女主还会变回以前的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