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8100000027

第27章 生死无常:人生不过是路过(1)

若说这世上有什么是公平的,那就是死亡。每个人甫一出生,即入死途,只不过是时间长短有别而已。在佛家看来,生死本无常。生是寄宿在人间,死才是回归家乡。所以,作为人,要坦然面对生死,不要因畏死而惧生,终日惶惶,这样只会让人不得生的愉悦,倒不如向死而生,认真活好每一天。

如梦似幻:生与死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

死生生死元无际,月上青山玉一团。

——文殊大士

佛门一向不讳言生死之事,佛家眼中,生死皆是虚幻。而佛家对虚幻之事,常常是不足挂怀,不足忧心。龙门清远禅师为了让弟子们明白三界中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就给弟子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老和尚,自出家以来,数十年严守戒律,从未破过戒,却整天提心吊胆,小心谨慎,唯恐一旦违犯戒律,死后会坠入地狱。

一天晚上下小雨,老和尚从外面赶回寺院,为了抄近道,就走过一片茄子地。走着走着,忽然脚下踩到一样圆鼓鼓、软辘辘的东西,伴随着“咕”的一声。天色黑暗,伸手不见五指,老和尚忙着赶路,没有细看就回寺里了。

老和尚回想后感觉自己踩死了一只蛤蟆,而且蛤蟆肚子里还有许多卵子。他越想越惊慌,后悔不已,整整一晚都没睡好觉。那只被踩死的蛤蟆不时出现在眼前,还带着数百只小蛤蟆向他讨还命债。

第二天天一亮,老和尚就跑到昨夜经过的茄子地里查看,找来找去也没找到癞蛤蟆的尸体,只有一只被踩到开膛破肚的老茄子。他感慨万分,做偈子说“梦是一个慌,本是心头想,蛤蟆来索命,踩烂茄子响”。

其实,老和尚所踩着的究竟是蛤蟆,还是茄子,又有谁能说得清呢?如果说是蛤蟆,天亮去看时又是茄子;如果说是茄子,天未亮时又有数百只蛤蟆来向和尚讨还命债。正如我们所知,茄子是存在的;而那数百条索命的蛤蟆也曾经有过,这一切都如梦似幻,哪个是假,哪个是真,其实都没有什么差别,因为这一切本无需挂怀,都是需要放下的虚幻。

一日,弟子向神山僧密禅师请教:“请师父谈一谈生死之事。”

僧密禅师说:“你什么时候死过?”

弟子说:“我尚不曾死过。”

僧密禅师说:“你既不曾死过,那么,只有亲自死一回方能知道死是怎么一回事。”

弟子大惊:“难道只有亲历才能知道生死之事吗?”

僧密禅师说:“相传六祖慧能大师弥留之际,众弟子痛哭,依依不舍,大家都将他视为再生父母。六祖气若游丝地说:‘你们不用伤心难过,我另有去处。’”

弟子听后,终于开悟。

禅是看透生死的,只有死过才可谈死,未知生,焉知死?生死的界限谁又知道到底在哪里?我们关于死生大事,完全没必要担心,该来的终究会来,躲也躲不开,不该来的追也追不到。故事中六祖留下的“另有去处”四个字,发人深省。

在慧眼中死不过是换了一段新的旅程。把一次生命的结束当成是另一段生命的开始。这种想法不但豁达、开朗,而且把生命在时间、空间中的价值继续延伸。面对生命,圣贤之辈没有认为活着很痛快,也没有认为死很痛苦,生死已不存在于心中。“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活着是寄宿,死了是回家。明白了生死交替的道理,就不惧怕生死。生命如同夜荷花,开放收拢,不过如此。

人都是轻死贵生的,不少人因为惧怕死亡,而活的浑浑噩噩,这样的人,幸福也不屑光临。倒不如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亡当做一次快乐的旅行,就能减轻生的压力,活得逍遥自在。要知道,幸福并不在于一幅完好的身躯,而生与死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又何必挂心。

寿夭得失,都是尘埃的瞬间

一切爱憎会,无常难得久。

——《金刚经》

我们都知道,生死虽相对,同时又是相成的,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不能缺少出生、死亡这两道环节。虽然死亡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却有很多人怕死,我们在生活中常听到老人在教训小辈,不要说带“死”字的不吉利话,这都是人类畏惧死亡的表现。而且从古至今,从帝王将相到平民百姓,都在寻求着各种长生不死的良方,但历史证明,那一切渴望长生的努力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最后,所有的人都要走上死亡一途。

尘世中人惧怕死亡,是因为不知道人死之后要去向何处,这是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然而,死是我们要承担的人生义务之一,无论怎样也无法逃避。在因果循环中,生命过程中的苦与乐、逆与顺、成与败、得与失、寿与夭、健康平安与多灾多难,都应该面对并接受。人生的兜兜转转,犹如树叶的轮回,循环往复间,没有永生,也没有消亡。每段生命的开始意味着一段过去的陨落,每段生命的结束又昭示着下一个未来的开端。要知道,生死从来不由人,甚至连佛祖也无法改变。

寿夭得失,且由他去,不要执著于如何永生、永得,也不要总惦记着人究竟如何做才能在死后上达四方乐土,这都是虚无缥缈、无踪可觅的乌有,最好趁生命还在时,多做善事,认真修行。面对死亡,要有如落叶归根般的自然;要有如空山圆月般的明净。缠绕心灵的那条生死线,只有自己才解得开。

人的一生很短暂,即使百年也只是一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当人的生命消逝时,我们常常会觉得它比叶子的凋零更加悲凉、更加凄惨,花谢了会再开,潮退了会再来,可是人的生命逝去之后,将会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回归呢?生命的逝去不需要回归,因为真正怀有一颗佛心的人能够明白,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也该如此,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将生命的光与热发挥到极致,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也给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更大的意义。深秋时分的风,吹在身上总是有些凉意,倘若慢慢张开十指,任风从指间穿行,那一刻,你手中可以握住的,或者是一片落叶,或者是一粒尘埃,或者是一束阳光,不管是什么,你都曾经把握住了那一瞬间,而没有错过人生中无比珍贵的当下。

佛家教导人们要“空”并不是说让人们放弃对生活的努力,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地生活,只是对待已经发生的事情,应当顺其自然,毕竟,寿夭得失都不过是尘埃的瞬间,我们无需停留在过去,而要顺势随形,应时而动,要时刻让自己做到:天欲雨,我沐之;天欲雪,我厚之;天欲雷电,我避之;雨过天晴,我唱之。做到春种之,夏耪之,秋收之,冬藏之,依时就势,趁之其天,顺之其然。当然,顺其自然不是守株待兔,也不是揠苗助长,而是看清寿夭得失的真相后,通过脚踏实地的积极努力,使之水到渠成,菡萏花开。

生如来,死如去:我们只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

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闲聒聒;

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

死生无常系双足,莫待这番重瞑目;

人身难得法难闻,如针投芥龟钻木。

——明·唐寅《醉时歌》

身边的每个人都将死生看做一件大事,看婴儿出生,多少人围前围后,又办酒又请客;亲人殁去,又有多少人哭哭啼啼,痛不欲生,人们都慎而重之地将生死弄成一次盛大的“宴会”,但是,这样就快乐了吗?倒不如学学下面故事中的普化禅师。

相传,唐朝的普化禅师有一天向人化缘“法衣”,一位施主便发善心用上好的布料作了一件袈裟送给他,但是普化说这不是他要的“法衣”。临济禅师知道了这件事,便请人送了一口棺材过去,普化看到棺材,很高兴地到街上喊着:“我的法衣来了!我要穿上它去死了!明天上午我要死在东门。”

哪有人说死就能死,大家想看看普化如何死。

第二天一大早,东门已是人山人海。普化扛着棺材来到东门,看到这种情景,皱皱眉头:“那么多人看热闹,我今天不死了,明天到南门去死吧。”大家有些扫兴,不过,隔天还是有不少人跑到南门。但普化仍嫌人多,说:“还是明天到北门死吧!”谁知到了北门还是一样。就这样,从东门到南门再到北门,普化禅师依然没死成,而原本好奇的人已失去兴趣,不再相信普化禅师的话了。

第四天,普化禅师来到西门,这时候跟来的人已寥寥无几,普化说:“你们很有耐心,跟着我跑了四个门,好,我就死给你们看!”说完,就躺进棺材里圆寂了。

看完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觉震撼。要知道,自古以来,像普化禅师这样能预知时至,自在自如而生而死的大师还真有不少呢!在他们眼中,生如来死如去,根本无需过于介怀。

佛教有关超越生死的禅理很值得那些看不透人生、找不到出路或贪生怕死的人参考、借鉴。佛家讲究来去自在,生死也有如来去。如果能参透这一玄机,我们就不必天天再为生老病死而恐惧不安、为家庭亲朋甚至世间的虚华富贵有所不会,至少可以活得开心一点,快乐一些。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的收与放,本质都是一样的。面对生死,悠然自得,便是真正懂得了生命。茫茫宇宙中,我们都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试着用一种超脱、达观的态度去面对死亡,把死亡当做一次快乐旅行,自然能得自在。

一般的人都无法理解生死之道。但是抗拒和不安也不能让人避免死亡、获得永生,那么何不怀着希望与安心迎接死亡?芸芸众生的绝望在于,一个人死了,所有的一切便失去了意义。而在禅的观念里,死亡是生命的升华,面向死亡而生存,才是一种超然旷达的生命观。

乐天禅师一百多岁时身体还特别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无损,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并给人一种气定神闲的感觉。有位生命学专家想从禅师这里得到一种长寿秘籍,就专门来寻访乐天禅师。

第一次拜访时,乐天禅师说:“没有什么秘诀,连我也不明白,我为何如此长寿。”

几年过后,专家再次拜访乐天禅师。乐天禅师说:“我虽然知道为什么,但是,天机不可泄露。”

又是几年过去了,乐天禅师的身体依然强健,这时,生命学专家第三次来拜访,他对乐天禅师说,他对生命的探讨,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全人类。

这次,老禅师终于说出了他的长寿之道。只见禅师语带遗憾地说:“我从六十来岁就盼着圆寂,视圆寂为佛家的最高境界、最大快乐。可是,我的修行一直不够,一直未能实现早日圆寂的最大夙愿。这,也许就是你要探讨的长寿的奥秘吧!”

像这样拥抱死亡而活着,可谓令人称羡。苍茫人海中,难得有几位真正能够了生脱死的大寿星了。

对我们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若将之视为生命的终点站,之后一切将归于零,那么我们就会因为绝望而放弃生命中的美好与灿烂,失去了活着的意义。

生命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呢?在于获得恬淡平和、视死如归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们卸下了生命和心灵上的重负,活在别样的期待和无所畏惧的轻松愉快中。活在无所谓终点、起点的极大静穆中。

向死而生:花一开,自然会落

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

——宋·大龙禅师

死,是每个人必走的一条路,这就如同花开花落一样自然。有的人觉得死是很痛苦的,也有的人觉得死是灾难,有的人觉得死是自然的状态,还有的人觉得死是一种解脱……同样是死,它带给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唐代高僧保福禅师预感到自己将要辞世,于是他将弟子聚集在一起,向他们交代:“近来我气力不继,我的世缘时限大概快要到了。”

弟子们听后,心中有些难过,也有些不舍,因为多年以来,大家都习惯聆听师父的教诲。于是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有人安慰禅师说:“师父的法体仍很健康,离了断世缘还早得很呢!”也有人恋恋不舍地对禅师说:“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师父怎么能抛弃我们呢?您走后我们该怎么办?”还有人鼓励禅师说:“师父要常住世间为众生说法,服务众生,不能这么快就离开啊!”

独有一位弟子问:“时限到时,师父是去好呢?还是留住好?”保福禅师听后以安详、亲切的语气反问:“你说怎样才好呢?”那位弟子安然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它去好了。”保福禅师听后,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被你偷听去了。”说完,就圆寂了。

故事中的保福禅师能够这样洒洒脱脱、了无牵挂地死,不愧是得道高僧应有的境界。那么人们对死亡该持何种态度呢?不妨把人生看做乘车,车还没到站,强行跳车有违常理;车到站了,却赖在车上不下来,我们便会错过目的地。所以乘车时不要想下车的事,到了站就轻轻松松地走下去,这样才是最自然的态度。

有人请教大龙禅师:“有形的东西会消失,世上有永恒不变的真理吗?”大龙禅师答:“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山花开似锦”指的是山上开的花很美,但是转眼即会凋谢。虽然如此山花仍不停地奔放绽开;“涧水湛如蓝”指的是溪流深处的水,映衬着蓝天的景色,虽然溪面静止不变,但却没有丝毫的背离。这一对句,隐喻着世界的真理,也同时说明了生命的意义。花开的时间是很短暂的,花开后很快就会谢。而人的生命有一个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也会悄然离去。

花开的本身,注定要凋落,而山花不因要凋谢而不再蓬勃开放,既然花开花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那么清清涧水的流动也是同样如此。因为时间之箭是单向的,所以我们这些有活生生的人,更要把握住现在、珍惜今朝,开心地活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同类推荐
  •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会做人能做事:年轻人要体会的101个成功忠告

    这本书可能不是特意为你而编写的,但数以百万计的年轻人认为这就是他们想要看的。做人一定要有梦想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做一个讲规则的人做一个能独立思考、做出判断的人做事可以失败,做人不能失败少说话,多干事怀着归零心态去做事莫让自己打败自己人生不怕慢,就怕站勤奋和努力可以克服一切障碍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世事多变,应该学会随机应变在小事上认真的人,做大事才会卓越投资自己的大脑永远不会“亏本”习惯寻求别人的认同,等于放弃了自己实现自身价值,先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这世界就没有人能够欺骗你人人都想依赖强者,但真正可以依赖的还是自己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 言行要低调细节要高调

    言行要低调细节要高调

    本书内容包括:说话低调是一种人生境界;把握低调原则,忍让也是一种智慧;不要在言行上贬低任何人;从细节入手,做最好的自己;把住细节关,铺平交际路;靠细节提高你的沟通能力等。
  •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洗脑术:怎样有逻辑地说服他人

    一次彻底改变你思维逻辑的头脑风暴!白宫智囊团、美国FBI、全球十大上市公司总裁都在秘密学习!这是一部让你变得更加聪明的书,它是一场头脑风暴,注定改变你的思维逻辑。作者结合15年经验5万份资料3000次实验调查,从心理学上解读世界各隐秘部门、知名的领导人物都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理念与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宗教,在跟不同的角色合作时都能有逻辑地说服对方、说服一个团队甚至说服一个国家,这里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同时,作者让你从本质上全面了解洗脑真相,让你能够从根源上学会区分:什么样的洗脑是一种激励,什么样的洗脑是个美妙的陷阱,作为我们个人如何获取“洗脑术”里的正能量,并巧妙运用到人际沟通、高端谈判、公关危机、品牌营销、企业管理、情感对话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 成功课堂管理的51个细节

    成功课堂管理的51个细节

    课堂管理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环境达到最优化的状态,从而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协调与控制的过程。
  •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识人用人管人大全集

    本书是一部识人、用人、管人的思想和方法集大成之作。全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识人”,围绕识人观念,阐述了识人的基本方法和标准,提供了如何识别甄选企业需要的人才的技巧;中篇“用人”,以“人尽其才”为基线,透彻地论述了用人的种种情形,阐明了如何用好人的秘笈;下篇“管人”,以“人性化管理”为出发点,解答了如何管好人这个根本问题,指明了管人的若干原则和策略。书中中外管理思想熔于一炉,理论与案例相辅,原理和方法并重,既有操作原则又有操作方法,方便实用,易于掌握,适于各类管理者阅读。只要用心精研,灵活运用,必能突破管理瓶颈,让你在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呼风唤雨,打开一扇全新的事业之门。
热门推荐
  • 一吻成灾:我的霸道未婚夫

    一吻成灾:我的霸道未婚夫

    “木影陌!你别太过…”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木影陌那修长的手臂已经搂在我的腰间,一个低头,直接封锁我的唇!卡卡卡!我的脑子瞬间短路,完全忘了反应,等我清醒过来,木影陌已经松开我,就这样直视我:“记住!你是我的女朋友。”
  • 煊动你的世界

    煊动你的世界

    先生,您来是修复记忆还是异界变身?我是谁?开什么玩笑!掌握时空传送,超一流猥琐大师,啊呸,口误。速速来变!啊,救命,妖怪在用手刀揍我。变!抓流氓啊。变!口袋猫为您效劳,请您充值一亿现金“。哎哎哎~先生您怎么抽过去了?
  • 缥邈仙踪

    缥邈仙踪

    你能为了自己妻子放弃亿万身家吗?你能为了爱情去踏上那缥缈的修真之路吗?这里没有过多飘邈的精彩旅程,却有着他不同的亲情描述,这里没有太多的仇杀片段,有的只是能在为妻子再次据守,而拼搏修真的故事!
  • 灵魂催眠师

    灵魂催眠师

    我是一个催眠师,帮病人催眠,也给灵魂催眠,你想知道你的前世今生吗?只要你有弱点,我便能潜入你的灵魂世界,带你回到你的前世。翻开这本书,我带你去了解这个隐秘而又无处不在的神秘世界……
  • 就这么不靠谱地活着

    就这么不靠谱地活着

    人不靠谱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不靠谱,基本没有什么靠谱的时候。富家千金周同同爱上了无业游民小屠,而小屠深爱的女孩阿然却满脑子都是狂热的电影梦。在阿然的怂恿下,小屠利用同同对自己的感情骗到一笔投资,并纠集了一群乌合之众准备拍一部属于他们自己的电影。从编故事到筹备工作再到正式开始拍摄,大家从玩世不恭的瞎掺和渐渐变得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小屠无法自拔地卷入了与两个女孩纠缠不休的感情漩涡中,而他身边的朋友们也在经历着各种大起大落的人生悲喜剧。当闹剧般的电影摄制过程进入尾声时,等待他们的却是更加残酷的现实……
  • 亿万宠婚:拐个总裁玩征服

    亿万宠婚:拐个总裁玩征服

    与乔以眸而言,容衍是禽兽,平日衣冠,偶尔不如。他霸气又可恶,幽暗又邪魅。一路设计她,霸占她,近乎毁了她……他跟她说:“手段不够硬,身段就要软。”好啊,那她就软成一泓春水,钻入他的心尖,只要轻轻一动,就让他的心田泛滥成灾。而这个顶天立地的霸气男人,幽暗深邃的眼里,却始终专注凝视着她。爱情与他何其奢侈,他却不得不爱。他是H市第一豪门的太子爷,天之骄子,商界帝王。他却说可以宠她上天入地,是他终其一生最愿意做的事。【很久之后,她才知道,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个不可控制,遇见了,便是彼此!】
  • 刺奢

    刺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芊茵时光

    芊茵时光

    你好,在这个特殊的时间,一个恰好的地点,不知道要对谁说一声谢谢,茫然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和一个生活之中的世界。再见,认清了自己,明白要舍得说再见,没有一条走不完的路,我们必须在路的尽头去寻找新的起点,不是重新开始,而是重新结束。或许我们内心深处真的是渴望一个交代。生活,承载着每一个鲜活生命的希望与梦想。那是我们最纯真的年纪时,拥有的最清澈的感情。“芊字意思草木茂盛,代表我们永不逝去的青春,茵字意思是草木青绿,但在这里也可以代表我们简单朴素的生活。”芊茵,代表了我们简单朴素但永不逝去的青春。《芊茵时光》这是我的青春,我的生活。
  • ON ANCIENT MEDICINE

    ON ANCIENT MEDICI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醉恋倾城

    醉恋倾城

    5年前被迫出国,倾城与男友北南木泪中别离。5年后她从国外回来,遭遇种种打击:男友莫名出轨、刚到新校就被污涅......不过在乌云的背后总会有彩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