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26400000007

第7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分析(3)

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5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贫困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学到的基础文化课、劳动技能课基本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经济活动,造成农村劳动力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这就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成为焦点。

三、“流动子女”和“留守子女”教育共同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不论是“流动子女”还是“留守子女”都存在着父母因为繁忙没有时间照管他们的问题。劳动时间上的客观限制对亲子互动造成严重影响,使得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权威地位逐渐减弱,

一位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介绍,这些学生的父母主要来自各地的农村,他们来到城市的目的就是努力多赚钱,过上优于过去的生活。他们租住在城市待改造的棚户区或城乡结合部,成为城市生活的“边缘人”。由于文化程度低、收入低、居住条件差、环境陌生等因素,他们在子女的培养教育上制造了许多“缺项”。

(二)社会教育相对滞后

在社会教育方面,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公平,农民工子女在缺乏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情况下,接受社会教育的渠道也不畅通。另外,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相比较,条件差、起点低、程度浅,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对教育起点和学校教育的关注较多,对教育过程关注不够

教育的公平不仅仅包括起点公平,也包括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在现代社会中,起点公平是一个最重要的元素,它保证着社会成员能够平等地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虽然目前我国的情况是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在起点上就出现了偏差,但是仅仅把教育公平局限在起点公平和学校教育上显然是不够的。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虽然逐渐保证了流动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起点平等,但对教育过程中流动人口子女有没有受到公平的对待这一问题则长期关注不够。

很多家长过多关注的是孩子有没有学上?较少关注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效果如何?学校的管理制度、教育方式是否合适?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需要那些物质以外的帮助?

因此,我们要保证的不仅仅是他们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要保证他们接受的教育不会比其他孩子更差,并且对他们的社会教育也应该给予重视,在经济条件受限的条件下,如何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均衡和全面的发展,也是应该关注的方面。

§§§第二节形成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农民工女受教育问题是多个问题的“交叉点、多个矛盾综合”反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形成“流动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教育制度改革滞后

1.“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地方办学格局。中国大部分农村采取了“三级办学,两级管理”的分级管理模式。“三级办学”是指县办高中,乡(镇)办初中、村办小学;“两级管理”是指县、乡两级政府统一管理。这样,我国广大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主要依赖于地方财政收入和社会资金的调动,省级政府只给予义务教育少部分拔款,国家财政也只对特别困难的西部地区提供少量的专项补助。

我国所采取的这种教育财政体制给农民工子女受教育带来了额外的教育成本:流出地儿童享受不到原地政府的教育补贴,同时又没有资格享用流入地政府补贴,为了上学,(在公办学)只好交一定数量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于他们原本捉襟见肘的经济状况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2.就近入学原则。我国的《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一规定在目前对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会产生两方面不利:其一,在我国目前教育资源的质与量地区配置极不均衡、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由于法制还不很健全,监督机制也不完善,容易产生“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关系择校”的不公平现象;其二,为公办学校对户口不属于本地的外来学生—比如农民工子女—征收一定的“借读费”或“赞助费”又增添了一个不容质疑的“依据”。

3.户籍制度的羁绊。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1963年,公安部依据是否吃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几十年来,中国一直推行户籍制度,虽然目前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已不复存在,但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结构依然存在。人们由于出身的区域不同,导致了身份上“天然”的差异,这使得农村和城市人口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享有社会赋予的不同权利。

4.相关政策执行力度不太强。以农民工子女为主体的流动儿童受教育问题近几年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党和政府为解决该问题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1998年3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并开始实施《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200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达发教育部等多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些政策如能真正完全贯彻执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在目前至少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但大量事实表明,多数政策执行不能及时全面到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依然突出。

(二)农民工及其子女普遍遭受城市社会的歧视

1.农民工经常遭受来自城市就业制度方面的歧视

没有城市户口,因而在劳动就业时,只能无奈地进入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福利差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此外,一些城市以优先保障市民就业为理由,仍在招工程序、招工比例、务工领域、行来工种等方面设置门槛和壁垒,使农民工遭受就业歧视。一些企业为降低人工成本,恶意逃避责任,把农民工作为廉价的临时工使用,不愿意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力合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对4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农民工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仅为12.5%。在待遇方面,农民工与城市职工之间还存在严重的同工不同酬现象。

2.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缺失

农民工社会保障程度低,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发育滞后,农民工群体近乎游离于现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

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农民工则不享受任何保险待遇,完全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调查显示,中国农民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参保率分别只有33.7%、10.3%、21.6%、31.8%、5.5%。如此低的社会各种保险的参保率,给农民工当前和未来的工作、生活、社会稳定都留下了较大的隐患。农民工在城市无论奉献了多少年,终归是农民,难于真正融入城市。

3.农民工子女很难享受与城市子女同等的教育资源

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有学者认为,这1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的失学农民工子女,他们耽误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还会成为未来社会的“定时炸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亟待引起各方面重视和尽快解决。

90年代中后期的改制,使相当一部分公立学校,而且原本是重点学校,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教育产业化的鼓噪下改为民办,变相实行高收费。本该由国家和政府承担的义务教育,转为国民负担,这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尚且被沉重的教育收费压得喘不过气,更别说农民工子女。公立学校的改制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城市的基础教育设施更为紧缺。这样,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城市入学就堂而皇之被拒之门外,而不能和城市儿童一样分享社会的学校教育资源。只有少数有经济实力的家长通过拉关系,找后门,以远远高于教育成本的价格缴纳高额的培养费(代培费)来达到目的,否则流动儿童少年就只能进入民办简易学校或办学点接受教育。

(三)农民工学校市场化

我们知道,自办学校要得到政府的许可是困难重重的。但是,自办学校却有增无减,比如,2005年春季成都市五城区的自办学校超过70所。为什么在政府屡屡实施强制拆除的情况下,还是有许多的社会资金会继续投资无证办学的自办学校泥?

1.投资自办学校利润可观。以成都市“都市外来人口子女学校”为例,这座学校投入的资金总共约30多万,按年级不同每学期每个学生收取650—1000元不等,现在学校招收800多个学生,平均学费800元计,一学期的收入就是64万,应该说一两个学期就有望收回成本。丰厚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办学。

2.巨大的市场需求。从2004年成都市政府出台“三证一免”的政策后,4万多孩子得以进入成都市的公立学校学习,但是,没有进入公立学校就读的孩子却远远多于这个数字,而这些没有进入公立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入学必须要有学校接纳才行,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自办的民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而且越办越多。

3.教育主管部门对自办学校一直采取必须达到办学标准,否则不予办理许可证的态度。但是,面对蜂拥而来的学生,没有哪个自办学校愿意拒绝,即使不能取得许可证,自办学校也只有采取“收了再说”的对策,即使“强制拆除”和“限令停止招生”也禁止不了有利可图的市场行为。

总的说来,“流动子女”上学难的问题,表象为户籍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没有城市户口,更没有学区户口,且相当一部分人在流入地居无定所,经常搬家,城市里通常的做法是将流动人口子女全部认定为择校生。焦点为收费问题,核心为教育资源配置问题,深层为平等教育权利问题。

二、形成“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缺失

农村“留守孩子”由于父母单方或者双方都不在身边,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缺少父母的关爱、理解和呵护,从而造成家庭教育功能的缺位。他们虽然有爷爷奶奶、亲戚朋友或代养人的照管,但这些委托监护人要么年迈体弱,精力不济;要么责任心不强,马虎应付;要么文化程度偏低,知识水平有限,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要么身兼数职,既要照看代管的“留守孩子”,又要料理自己的孩子,忙不过来,力不从心,由此带来多方面的局限,导致“留守孩子”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从而道德观念和守纪意识不断下滑,逃学、旷课、沉溺网吧情况严重,寻衅闹事、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行为异常,生活习惯不良,难以与人相处,人际关系不和谐,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这种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导致的对“留守孩子”教育的先性不足,呼唤着人性的教育,而“代管家长”制使“留守孩子”的“家”失而复得,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使他们漂泊无助的心又回到了充满爱的港弯,弥补了这些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

通过走访农村,我们发现,农村在住人口大大减少了。如湖南衡阳祁东某自然村组共120人,常住人口不到50人。16—55岁的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留在家里的只有老人和16岁以下的儿童。父母在外找工赚钱,疏忽了对孩子学业的管理,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势必影响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困境之一。

(二)农村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在分级办学的教育财政制度下,中央政府的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的绝大多数都投向了高等教育。当然,中央政府的财政制度中也设计了部分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实施援助的计划,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这部分主要由两项构成,其一为国家计划委员会自1983年起设立的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小学校舍建设的“普及小学教育专项资金”,其二为“九五”期间设立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但是,经过大致的匡算,支持贫困地区小学校舍建设的“普及小学教育专项资金”在其实施18年间累计所投入的资金只有20亿元,(这大致相当于“希望工程”所得到的捐款),而后者所投入的资金也只有39亿元,其中,中部地区15亿元,西部地区24亿元。在“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这一指导原则的指导下,对基础教育的投资的确都落到了“地方”的肩上。而由于初中和小学的管理责任主要在县级以下政府,自省至县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也主要偏向于各自管辖的大学、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以及高中,很少流向农村的义务教育。

同类推荐
  •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与快捷,但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也随之变得轻而易举,个人信息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网络和媒体频繁曝光各类个人信息侵权事件,使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中输入个人信息进行搜索,可以看到大量的关于学生的个人信息,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个人信息受侵害事件,如甬江职高“五十四名学生信息网上曝晒”事件中,54名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出身日期、政治面貌、民族、入学年份、是否住校、户口性质、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共13项信息全部可以看到。
  • 回声

    回声

    电视连续剧《回声》写于八年以前,是根据我十六年以前写的长篇小说《女囚徒》改编而成的。电影《长征》是从宏观上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电视连续剧《回声》是从微观上再现这一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换言之,电影主要写长征中的上层领袖人物,电视连续剧则应着墨于长征路上普通的红军指战员。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黄土躬耕录

    黄土躬耕录

    本书分“理论篇”、“思辨篇”、“方略篇”、“实践篇”、“人生篇”、“访谈篇”六部分。收录了《构建诚信社会要从建设诚信政府做起》、《在改革发展中增加农民收入》等73篇文章。
  • 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指导手册

    青少年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指导手册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热门推荐
  • 花开花落会有时

    花开花落会有时

    认真看、否则你会看不懂的、新手上架、多多包涵哦
  • 剑锋裂神

    剑锋裂神

    剑?我的本命!我为何而重生?我的仇?我自己来报!我的剑已经快要....
  • 幽骨鬼事

    幽骨鬼事

    平常日子里的一个噩梦,竟然成为亲人陆续死亡的开端。寻求解决办法的同时,才发现这居然是深藏在家族中的恶毒诅咒……我以书为媒,以血作引,杀妖兽,收恶灵,敛冤骨,解毒咒,用尽办法确保身边人的周全。当我走遍全国各地,只身深入热带雨林,历尽恐惧与艰辛,却发现我深信的东西,竟然全是谎言。或许到最后,诚不欺我的,只有鬼魂?
  • EXO之练习校园

    EXO之练习校园

    方雅丽(丽),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但因为有梦想,所以考上了S.M大学,因此也遇见了当红天团exo,做了一场不愿醒来的梦。
  • 我被蹉跎的青春

    我被蹉跎的青春

    有多少青春可以重来?有多少青春被我们在岁月中蹉跎了?一部属于70年代出生的人的作品,也许我们没有相同的青春,但我们有着一样的青春记忆!
  • 快穿:反派男神来互相伤害

    快穿:反派男神来互相伤害

    镜鸢终于如愿身死,却被某看似呆萌实则小心眼的兔子系统带走,自此开启了happy的时空之旅···呸,是莫名的与反派互相攻略,明明自己已经够病态了,冰冷无情,有点人格分裂,可这些更有病的反派是什么情况,动不动就自闭、抑郁,可怕的是就算正常了,居然把才智都用来追我了。。。“宿主姐姐,你为啥辣么热衷于跳楼跳崖,动不动就要死给别人看呢?”“因为,要虐那个笨蛋,让他心疼跟我相爱相杀啊。”一边享受女主小姐姐们的青睐,一边戏弄“他”,生活果然如此多娇,引得本病娇“女王”尽折腰。(此文有个略显病态的女主,男主就是一个人,皆身心干净,绝对爽文,虐的话,也是女主虐男主,有耐心等更新最好哦,不喜勿入)
  • 花样人生:花样追爱

    花样人生:花样追爱

    不强迫,只求回眸一眼!内容可能不符合你们的要求,但是你们的建议,定会用心考虑,谢谢!
  • 仙神星月

    仙神星月

    话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孕育出第一批神力通天之辈,此辈之人为夺盘古遗留之下的先天至宝,经常大打出手,然而其中一代火祖祝融融合十大巫祖之神力与三清天尊决战之时被其永久封印在幽冥血海!只有三清天尊与鸿钧老祖女娲几位通天之人留在世间一统洪荒!就在封印火祖祝融之时,祝融一丝意念之力不灭,随风消散!百万年后转世投胎成就林莫聪,莫聪自出生之日便是异像横生,被村中之人称为不详之兆,天生便有操作火种之力!恰巧被昆仑仙家一名道修看中便接回昆仑,由此一场修仙之旅展开!摆在莫聪面前的是一场通天大道还是被三清天尊几人及早扼杀?且听下文慢慢道来...
  • 呆子王妃

    呆子王妃

    花痴郡主?死贴上门?还被靖王休妻,扣下嫁妆,娶她庶妹!要不要这么搞笑!她一冰冷腹黑女岂能混到这种惨境!睁眼之间,此女非彼女!冷冷一笑!等着看笑话的亲们;占姐便宜的亲们,看来!当真得好好亲近亲近了!
  • 盖世魔徒

    盖世魔徒

    造化弄人,伏魔令、诛仙符这两件由魔帝与仙王亲手炼制,并传了下去,作为培养代表自己参战门徒的传承宝物,均被主角一人所得,全都被奇门吞噬,……后期剧透:渡化女仆,达到天仙境,才够资格在奇门上留下烙印,变成她寄托元神之所,即便是在外面被杀,也能够通过寄托的元神复活,女仆人越多,全部归位,念诵经文,宝物释放出的力量,更加强大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