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4000000033

第33章 博客自媒介与表达自由(5)

而到了事件后期,在12月初的《厦门人民这么办2》中,连岳又给厦门市民提出如下建议:“1.不要被阴谋论与悲观情绪击败;2.请尽快阅读环评报告,《厦门晚报》、《厦门商报》12月6日已全文刊登;3.请鼓励更多人直接到厦门市图书馆(厦门市体育路95号文化艺术中心内)领取文字本《厦门市重点区域(海沧南部地区)功能定位与空间布局的环境影响评价》,这是合法的散步,以人气表示我们的反对;4.不要只停留在口头抱怨,拨打专线电话0592-5745678,发邮件到xmghhp@vip.sina.com,我们要将反对送达;5.反对没有门槛,人人有发表意见的权利,长可数十万言,短则只需‘我不同意’四个字;6.将你的意见(及相关部门的回复)发表在自己的BLOG上,跟贴在相关的新闻后面,可能的话,形成给媒体的文章;这些备份同时也是证据;7.只有数量充分多的、质量充分高的反对意见,才能提高环评质量,也才能使合谋做假的可能性降低;8.即使只是表面上给你发表意见的权利,也要用足,这是可能走向实质改变的第一步;9.请鼓励别人,厦门公民正在完成中国维权史与中国环保进步史上的一件奇迹;请鼓励你认识的人参与(即使他不是厦门人);10.厦门万岁。”

在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中,连岳都体现了一个当代公民的自觉意识:理性地表达抗议,但尊重规则。这个视王小波为人生的引擎的人,比王小波更幸运的是赶上了网络2.0时代,拥有了博客这种个人化的互动媒介,从而能够让自己更方便地发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主观上为自己的切身利益而维权、抗议(PX项目中心距离他住的鼓浪屿只有7公里),客观上为“沉默的大多数”起到了代言的作用,并鼓励“沉默的大多数”为了自己的权利开始自我表达。当然,厦门PX事件只是他的博客发挥公民媒介作用,实践公民新闻事业的一次代表性反映。在他的“连岳的第八大洲”上,时评性博文的比重正逐渐有加大之势。或许应该说,厦门PX事件反过来也教育了他如何更好地做一个当代公民,并运用博客行使自己的公民权利。正如他在名为《公民社会不是恩赐的》的专栏文章中所写的:“公民社会的到来,需要足够多的人有公民行为,没有谁会恩赐,而公民行为,一点都不难,少开一盏灯,或者,悲惨的时候惨叫一声,表示你痛。”

而在媒介领域,使用好个人博客这个小而美的私权媒介,大概应该是当下中国内地行使公民权,尤其是表达自由权的最便利的方法。就在《公民社会不是恩赐的》一文里,他还特别赞美另一位用博客记录事实的厦门人,指出:“在即将成为世界级化工重镇所在地的海沧,一位居民的BLOG———《海沧我的家园》———却有罕见的大气和勇敢持续不懈地纪录自己真实的感受———此时,他就是在事件中心的记者。”可以说,公民以博客来实现记者的新闻报道功能,这就是作为私权媒介、共享媒介的博客最终能成为公民媒介的理由所在,也正是博客这个小而美的公民媒介的真正力量所在。而另一位评论人熊培云更将“记者”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他说“应该看到,记者已不单是一个职业,更在成为一种记录和参与社会的生活方式。拜互联网和摄录科技之所赐,尤其随着博客(网志)和DV等传播方式的兴起,如今每个人都有成为记者的可能,或者说每个人都是潜在的记者。人人都是记者,个个都有真相,在这个‘由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新时代,在这个人各有‘志’、‘我们即媒体’(We media)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记录自己的生活与遭遇,并且借助传媒科技在公共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一个寂寞而真实的桅顶瞭望者。”“所有人面对所有人”的传播是“新媒介”的诸多定义之一,而最能体现这一定义的精神的,就是博客这种自媒介。由此观之,博客之为用不可谓不大。

第三节 匿名与实名:可选择的自由

博客,实名还是匿名,这是个问题。陈力丹教授在给《博客传播》一书所写的序文《透视一个“民意制造”的博客世界》中,首先高度评价了以博客为民意代表的网络空间给现实社会及政治带来的透明度。他举出的例子既包括中国大陆,也包括国际社会。国内以胡、温两位国家最高领导层上网及前文所讲的山西黑砖窑为例,国际则转述当年(2007年)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主题:Web2.0条件下世界力量的大转移。其中,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在会上说,媒体的职责是把事实和真相报道出来。一旦报道失误,他们就得立即纠正,因为他们受到互联网上成千上万双眼睛和耳朵的监督。互联网使世界更加透明了。政治家们也意识到现在一切都是公开的,他们再也不能秘密处理世界上的任何事务。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现为首相)的布朗则表示,随着人们认识到互动媒体的新力量,他们就会在网上发表意见,建立博客并表达见解。所以,必须找到一个做出反应的办法,以便我们在做出决定时能够充分代表民意。

行文至此,陈力丹教授突然笔锋一转,忧心忡忡地写道:“但是,相当多的主张博客实名制的意见也使人感到某种威胁,这是博客研究中的一个悖论性的话题。在法治国家,网络实名制并不成为问题,这本来是权利与义务的体现,但若法治管理得不到保障,网络实名制就有可能扼杀公民的言论自由。现在,我国在美国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开发的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为实现全面的网络信息控制提供了可能。随着防火墙系统的基本建成,中国互联网上几乎所有信息都处于监控之下。这种情形下,如何保障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正当的自由权利,就显得十分重要,例如,今年(笔者注:即2007年)山东的一位网民因发布济南暴雨消息而被捕;海南儋州两位中学教师因在网上发帖讽刺当地政府迁校的决定,被当地警方以涉嫌对市领导进行人身攻击为由,处以行政拘留的处罚。”而就在陈力丹教授写完这篇序文的第二天,2007年8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博客服务自律公约》。

其中,与博客实名制的相关条约规定为“第十一条鼓励博客服务提供者对博客用户实行实名注册,注册信息应当包括用户真实姓名、通信地址、联系电话、邮箱等。”和“第十二条博客服务提供者应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未经实名博客用户本人允许,不公开或向第三方提供用户注册信息及其存储在网站上的非公开博客内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至此,关于中国博客实名还是匿名的争论终于暂时有了一个结果:由于条件不成熟,强制实名制不可能推行,但鼓励博客实名注册。同时,博客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制定有效的实名博客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博客用户资料。笔者就以此为基础,着手分析博客实名与匿名作为公民的可选择的自由权利。笔者的基本立场是,不管技术条件多么成熟,不管法治如何完善,实名与匿名都是公民个体可选择的自由。而且,事实上,越完善的法治环境,越会保障公民这种可选择的自由权利。任何公权力对此进行强制干预都是真正的法治社会所不容许的。因为,正如研究中国法治建设进程的法学家们所言:“保障公民权利是中国法治化的核心指标”。这才是中国法治化进程的正确方向,“因为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国内到国际来分析都能表明这一观点的正当性。”

一、匿名与个人隐私

刘津在其《博客传播》一书中专有一章《中美博客传播的现状与路径比较》,通过对中、美两国博客发展的历程回顾,总结出两国博客发展的路径差异。美国博客的第一个增长高潮出现在1999-2001年博客自动软件发布和大量博客托管网站创建之后。此后,大量政治、新闻博客在“9·11”事件、伊拉克战争、2004年总统选举中的深度介入,使之成为左右美国社会和政治问题走向的重要舆论力量。政治、新闻报刊领衔的潮流推动了博客传播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各个领域,成为一种全民参与的传播活动。而我国博客概念引入之后经历了一年的沉寂发展期,之后木子美“性博客”事件轰动一时,推动了博客概念的普及,并迎来了我国博客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伴随着博客托管服务的迅猛增长,博客进入快速增长期,此时出现了以名人、学者为代表的少数精英加入博客群体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博客世界的思想分量,与此同时,博客的非政治性新闻传播活动也呈现出增长势头。显然,中美两国博客的现实状况自有其差异。在美国,政治、新闻博客和私人日志博客并驾齐驱。政治、新闻博客显示出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强势参与,而其强大的影响力,使博客群体成为一支深度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的民间力量。而在我国,私人日志性的博客则占绝对主导地位,政治、新闻博客则发展滞后得很,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介入较为弱势。而要解释这种差异,则可以从暂时的阶段性因素和持久的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入手。

从阶段性因素看,导致这种区别的直接原因,是两国博客成员群体的结构差异。因为个体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与其经济收入和私人财产的状况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只有个体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一定数量的私人财产,才可能成为公共事务的持续关注者和参与者。而我国博客群体有九成年龄不到30岁,七成月收入不足2000元,半数是学生,整体上表现出低龄化和低收入的特征。

虽然自2005年以来,这种低龄化现状有所改变,但主导内容还是私人日志型博客居多。

从制度性因素看,导致这种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两国政治制度和传媒控制体制的不同。

第一,媒介潜能的发挥受制于社会体制。而就政治制度而言,美国社会制度的文化价值、自由精神和个体的权利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公众身上所具有的政治精神表现出较高的介入新闻传播主动性和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与此相对,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多的是顺服的臣民,而无现代意义上有个体主权观念的公民,更不具备以公共讨论来挑战现有权威的公民社会传统。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畅通的民意表达渠道,普通民众很难找到制度化的有效途径表达个体的需求,越发感觉无力左右公共政策,于是更多地选择顺应现实,对国家政治生活和公共信息传播活动保持疏离状态。

第二,就媒介管理制度而言,由于我国的现行制度赋予行政机构对媒介内容的约束作用,则行政力量对网上的博客内容也予以相应的约束。在这种情况下,多数博客自我设限,在传播中自然表现出对触及制度层面的敏感性问题的主动规避行为,而倾向于传播非政治性的信息。可以说,这是深具中国特色的博客文化的表现。

第三,两国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程度也大不相同。美国的《信息自由法》在一定程度上赋予公众接触、查阅和搜集权力机构信息资料的权利,势必增强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能力。而刘津在作此对比研究时,我国的《信息公开条例》尚未颁布。但总的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制度尚不完善,自然会使民众在参与重大问题探讨时,缺乏信息查证的必要资源,进而影响民众整体的公共参与意识、素养和能力。既然私人日志型博客是迄今为止我国博客的主导类型,则匿名首先应该在性质上属于保护个人隐私的可选择权利和自由。因为私人日志型的博客,也就是主要“记录个人生活的具有较高私人化特征的网络日志。它既包括个人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记录、生命体验的表达、阅读感悟的书写、旅游见闻的记录、电影观看的音响、音乐作品的鉴赏等,也包括个人以其兴趣爱好和专长为出发点的信息积累和传播。”一言以蔽之,私人日志型博客的主旨就是“表现自我”。

同类推荐
  •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本书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本书教育的对象是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们,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超级分析力训练

    超级分析力训练

    本书介绍分析力的培养方法,并且附有测试题,使人提高分析能力、掌握分析力,使人提升素质,丰富自己生活。
  • 大爱大成

    大爱大成

    本书是对福建省希望工程20年来发展历程的记录和回顾。主要讲述了福建省实施希望工程的20年里,社会各界支持者的行善历程、志愿者和践行者的感人故事、受助者的成长成才经历等。
热门推荐
  • 如果一天你离去

    如果一天你离去

    时间会迫使我们回头嘲笑自己当时的天真,那些十七岁的决斗也终将结束。该是欢笑,还是痛苦?
  • 超神电竞

    超神电竞

    热血青年王小明,到底会和电竞迸发出怎样的火花
  • 皇朝再临

    皇朝再临

    君临神州大地的神州皇朝,在一场浩劫中崩毁,皇朝太子因进入皇朝重器——人皇鼎,幸免于难,当劫后余生的前朝太子从鼎中苏醒时已是千年之后……
  • 物质与生命(和谐教育丛书)

    物质与生命(和谐教育丛书)

    以构建和谐教育为宗旨,以实现素质教育为导向,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追求,以促进学生按发展为目标的系列教育丛书。
  • 遇见你,很幸运

    遇见你,很幸运

    学院的相遇原来是父母早已安排好的,没想到后来的他们却真的相爱。“你会离开我吗?”“一辈子都不会”——遇见你,很幸运
  • 死寂海

    死寂海

    奇差的五行资质,但却拥有高超的控物技巧,一番机缘之下得到了绝世的武技,又得到稀世宝物。假以时日,懵懂的少年虽说无法道术登顶,但定然能武道成神。然而意外的成为了三殿下,非但没有带来好处,还卷入了汹涌而来的大事件中,被堵在城中自身难保。而所谓的大事件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更为可怕的是,时间完全不站在主角这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主角从容的证道成神。备注:新手作者,一动笔才知道装逼文太难写,本作者实在尽力了,实在装不动,全当练手了……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诉·心灵欢歌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诉·心灵欢歌

    让我们的心灵也插上隐形的翅膀,在文字的空间自由欢歌,尽情飞翔。就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亦可移情,挫折、抑郁时,疗效直逼“打鸡血”。
  • 他者

    他者

    我想保留一点神秘感,不写作品介绍了。根据作品《他者》,百度了一段条文解释,请自行理解。……总之一切不是人类,但是又觉有和人类一样水平、甚至超越人类的自我意识和智力水平的事物都可以称为“他者”。
  • 快穿之女配黑化了

    快穿之女配黑化了

    赵小瓜和刘光海里大学校园里不可多得的铁哥儿们,他们来自同一座城市,有幸又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最要命的就是他们还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开学的第一天,他们就相逢在同一个寝室里,除了不在同一个班级上课,他们有着惊人的相似经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

    唐亮穿越了,俯身在了一个叫高飞的年轻小将身上,从此三国发生了改变。收猛将,招谋士,训练死士,特种兵,屯兵百万,鏖战于群雄之间,他是冷酷无情的霸主!为俘获美人心,他无所不用,在美人的膝上,他是个率性而为的真汉子!平定四方蛮夷,恩惠于天下,他是民心所向的帝王!远征海外,横扫大陆,他的东方铁骑所向披靡,是那个时代的大殖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