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5500000044

第44章 报刊地理:阅读景观的营造(2)

相对北京报纸的沉稳大气,广东的报纸版式更加灵活多变。例如《广州日报》作为一份党报,在保持稳重的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显示出了版面的灵活多变。纯新闻版面庄重大方,而副刊版面着意区别,以更多的留白和更多的色彩为特色,更加灵动一些。版面大标题基本采用超粗黑字体,其他标题用大号宋体,眉题、副题用中等线体,版面一般分6栏,注重对栏、大图片、模块化设计。

而《南方都市报》则借鉴国外的小报版式,在头版多采用一张图片和标题导读,具有较强冲击力和较高信息含量。报纸分为4沓以上,每一沓分别为时政、财经、娱乐、楼市等,有独立报头,这样方便阅读,也增加了报纸的品牌价值。同时每一沓的封面精心设计,形成杂志式效果。这种版式设计纷纷为全国多家都市报效仿。

与上海这个现代摩登的大都市相呼应,上海报刊的版面样式似乎显得更时尚新潮。一些生活服务类和娱乐时尚类报纸,如《上海壹周》、《申江服务导报》等,都设计成便于携带而轻快的杂志样式。报纸封面一般整幅采用最近的人气明星照片,配上五六行本期内容导读。报纸内页也印刷相当精美,色彩悦目、图片繁多,经常出现大量留白,还如同杂志一般经常出现整版印刷优质的广告。这种报纸杂志化的风气符合上海市民的“精装”心理和小资情调,因为杂志往往比报纸更精美、受众定位更明确。尽管这类报纸有时候提供的仅仅是视觉上的放松和娱乐,信息寥寥,但这种时尚新潮的版面样式却深得年轻人的喜爱。

三、报刊风格

报刊风格不仅是报刊成熟与否的标志,而且也是报刊是否具有生存意义的重要因素。报纸风格特色指的是报纸的整体结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和版面形象等所综合表现出的格调和特点,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独特性构成。报纸版面是报纸形式独特风格的集中表现,由头版头条、标题、图片、新闻语言、新闻文体、编排等要素组成。一份报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首先就要确立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没有风格,就无法体现个性,无法得到稳定的读者群。报刊风格的形成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文化区域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燕赵文化”、“秦晋文化”、“关东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两淮文化”、“江西文化”、“湘楚文化”、“巴蜀文化”、“云贵文化”、“青藏文化”、“内蒙古草原文化”以及“新疆文化”等16个基本地域文化区。各个文化区都有不同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必然体现在当地的报刊风格和形态上。比如《钱江晚报》、《扬子晚报》、《潇湘晨报》、《天府早报》、《南方周末》,这些报纸无论从报刊名还是刊载内容方面都体现出地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

上海、北京的报业风格就大相径庭。这是因为“海派文化”与“京派文化”的截然不同所致。“海派文化”深具商业色彩,整体特征表现为时髦、求变、创新,这与“京派文化”的传统色彩和政治色彩浓厚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这些文化上的不同特点当然也反映到了两地的媒介风格上。因此北京的报刊舆论引导性非常强,总是保持着对民众的引导、规范和启蒙气质;而上海的报刊则更喜欢创造时尚、宽松、新变的氛围。再如,巴蜀文化历来以农耕文化为主,从而导致在新闻传播上注重“农本”思想,提倡节制消费欲望,在信息交流上相对封闭;而吴越地区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吴越文化有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当地报刊中也形成了务实、重商的风格。

南方重商,商业社会发育迅速,强调公平竞争和进取精神,同时又非常务实、注重细节,因此南方报业重视对市场、读者的研究,并力求直面社会现实,培育完备的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北方政治氛围浓厚,报业的政治敏感性表现得更为突出,更倾向于从大的精神、理念出发,追求风格的浑厚稳健。如果将北京的报刊和广州的报刊对照阅读,就不难得出和上述论断相近的印象。北京和广州如此,杭州和西安当然也一样,不同的文化区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风格。

第三节 报刊的地域性特点

报纸天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读者也具有明显的地方亲近性。从社会环境方面来讲,报刊不可避免地带有地域性。报刊作为社会文化的表征,反映了一时一地的社会现状。任何社会都必须根植于一定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会为当地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通过传播者或受众影响报刊。从新闻价值角度而言,报刊也是具有地域性的。在对新闻价值进行衡量时,接近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受众对新闻的兴趣是与新闻发生的地理距离成反比的。地方报刊出于对接近性价值的追逐,对本地新闻的关注度也就较其他报纸更高,不管是报纸的版式设计,还是新闻的题材选择,或是新闻报道的风格,都明显地突出着地域性。报刊作为印刷媒介,其传播方式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地域性。不管是全国性报刊还是地区性报刊,它的发行范围都是有限的和特定的,它必须满足特定地区读者的需要。这也决定了报刊必须坚守地域性。

世界各国报业都重视地方报刊的发展,相对全国性报刊而言,地方报刊更具有地域性特点。对于某一地区的受众来说,地方报纸是其掌握各种综合信息的首选媒介。外地报纸或全国性报纸在地方新闻刊载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无法取代本地报纸。地方媒介以其大众性和地方特色贴近读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较强的可读性、服务性和实用性等优势与全国性大报抗衡,成为彰显地方文化、展示地方特色的前沿阵地。

美国的报业向来倚重地方办报,美国报刊对地理景观的展示、对地域性新闻的关照和重视是有传统的。从1704年4月,北美第一张连续出版的报纸《波士顿新闻信》(Boston News Letter)出现,到19世纪后半叶《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现代报纸的相继问世,再到当今建立的高度发达的传媒体系,地方报纸一直作为美国传媒的主导力量而存在。美国有些报纸虽然是世界主流媒体,但是他们本身是地方性媒体,以地方新闻为主。

我国地方报刊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才开始崛起。地方报刊的崛起不仅反映出我国传媒文化的生产机制的转变,而且显示出媒介产品内容的都市化特征。

地方报刊崛起的过程中既包含了地区经济中心的建构,又包含了以都市生活为表征的文化中心的建构。

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进程中,地方报刊的崛起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晚报热”,各种日报和专业报纸纷纷转型为晚报,而“晚报热”的出现代表了媒介的都市文化发展趋向。1979年《南昌晚报》率先复刊,随后各种晚报犹如雨后春笋纷纷“破土而出”。晚报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创造出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地方感和亲近感。一方面,晚报具有时效性和接近性,它的受众是本地居民,报道内容也大多是一些本地新闻;另一方面,晚报以生活性和服务性为导向,反映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各类生活服务信息。第二个阶段是“都市报热”。1995年创刊的《华西都市报》是我国第一份都市报。相对晚报而言,都市报具有更明确的受众定位:城市市民。“都市报”不仅提出了媒介的区域定位——城市,而且立足城市,为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都市文化。第三个阶段是地方媒介的集团化发展。1996年,我国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成立。随后,各地纷纷组建报业集团。2004年,我国共成立39家报业集团,报业集团已成为报业的主导力量。39家报业集团拥有的报纸数量占全国报纸总量的17%,平均期印数占30%,总印数占41%,总印张占56%。地方报刊在媒体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壮大。

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报刊的地域性对于地方感的显现与表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这么说,地方的文化特质,是这类媒介生命力所在。因为,如果地方报纸不立足于本土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处处与中央媒体看齐,难免会造成“千报一面”的局面,它的存在也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而且,保持地方特色,关注地方民生,通过建立地方感来使受众感知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地域群体的价值和力量,也是抗拒全球化浪潮中裹挟而来的消费至上主义的有效方法。否则,如果从北京到广州、从西安到上海的报纸清一色全都印满了BMW、LV的标记,除了倡导以奢侈消费品为表征的时尚生活之外别无他物的话,那将是一副多么乏味单调的景观。

到了网络时代,报刊的地方性显得更为重要了。随着网络媒体的崛起,媒介之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有人甚至预言报纸将在网络时代逐渐消失。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面对网络的强大攻势,报刊的传播劣势是比较明显的。在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报纸远远落后于网络、电视和广播。那么,报刊拿什么与其他媒体竞争?注重地域信息成为报刊安身立命的根本。报刊只有将新闻信息植根于所在的发行地区,强调地域性,才能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中国的报纸一直强调“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社会生活的实际、群众的喜怒哀乐都根植于特定的地区,“三贴近”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强调报刊的地域性特点,报刊要为人们的生活、环境提供更加具有贴近性的信息服务。不论是全国媒介还是地区媒介,要想占领和覆盖全国市场或本地市场,都必须嵌入当地,根植本土,体现地域特色,在牢固守住自己媒介所在地的城市市场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向外拓展。否则,它也不可能聚集足够的能量对内用功、向外发力。

第四节 报纸对地理景观的塑造与想象

媒介地理学不仅强调人文地理环境对媒介的形塑作用,更重视地理样本在媒介中的呈现。今天绝大多数人关于地理的观念更多地来自媒介的呈现,这是因为,“即便最小的民族国家,绝大多数成员也是彼此互不了解,他们也没有相遇的机会,甚至未曾听说过对方,但是,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却存在着彼此共处的一个社群的想象。”媒介正是参与建构这种想象的一种重要的力量,通过阅读、讨论共同关心的议题,树立相近的价值观念,同一个国度中的居民,即使彼此陌生,但仍能获得相同的地方归属感。城市作为大众媒介包括报刊最为发达的地方,也是这些媒介最乐于塑造和想象的地方。地方性报刊正是通过文字、图片等符号对地理景观加以塑造和想象,在我们头脑中建构起了关于城市的概念。

一、城市、媒介、受众的互动

在传播学者对于城市的研究中,仅有少量研究案例揭示了城市地理景观与传播媒介尤其是报刊的关系。澳门大学学者采用受众抽样调查的方法,描述了珠海受众心目中珠海和澳门城市形象的现状,提出并测试了一个非典型的涵化分析的模式。然而该研究仅停留在“人们对城市的可感知特征的主观看法和印象”这样一个大而化之的“城市形象”概念上。

事实上,城市本身的丰富性,即便是在地理景观形象这个层面上,就有许多可以被受众广为传播、认知和产生心理认同的要素。西方地理学者Lynch关于城市意象(city image)的观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他基于人确定自己在城市中的位置和认识城市形象的心理过程,抽象出5个基本的城市地理要素:道路(paths)、边缘(edges)、区域(districts)、交叉点(nodes)和标志(landmarks)。他的这种划分方式具有图形思维、抽象思维的特征,无疑是有启发性的;但在媒介传播中,城市地理要素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有着外在的形象和内在的功能,例如:城市内的建筑、街道、商店、街区、公园等等。对于城市居民和外来参观者而言,城市的地理景观形象是直接映入眼帘的,是可以切实感同身受的,也可以说是最容易留下集体记忆的传播符号。这些具体的城市地理要素如何与传播媒介产生相互作用,还有待于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

下面以多伦多作为个案,尝试对地理要素和传播媒介的关系给予一种动态分析。

对于多伦多城市的地理与文化景观,加拿大学者分析了城市兴建大型标志性文化建筑对于多伦多“文化复兴”的作用,不仅具有推动文化旅游的实际功效,还能宣传城市品牌和倡导国家主义(nationalism)。然而,多伦多的报刊如何与这些标志性的文化建筑产生互动关系,却未见详细分析。因此,需要深入讨论一系列关于城市地理景观与报刊的问题及其内在传播规律:地方性报刊如何呈现城市的地理信息?城市又是如何在报刊上打上自己的地理印记的?人与城市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是如何被传播所影响的?城市人群又是如何通过报刊的传播作用来认同城市文化的?

同类推荐
  •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当代教育变革浅析

    本书,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我国当代教育所发生的重大变革为分析、研究主要对象,较为集中地归纳了变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发生变革的国际国内背景、原因,剖析了变革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试图对当代中国教育变革有更为全面、本质的了解,对教育在现代化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坚持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国战略。
  •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教师医疗预防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今天,我们要做怎样的教师

    本书围绕教育理念、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提出新时代当一位好老师的必备条件和方法,是广大教师快速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好教材。本书教育的对象是班主任、家长以及学生们,帮助他们出谋划策,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 乡镇企业知识问答

    乡镇企业知识问答

    本书主要向读者朋友介绍关于乡镇企业的法律法规,如乡镇干部是否有权撤换乡镇企业领导人,侵犯乡镇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都是非常实用的。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忠心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热门推荐
  •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上)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自然世界的奇迹(上)

    《世界大发现纪实系列丛书》共有五册,分别是《拨开宇宙的迷雾——天文大发现》《精彩地球——地理大发现》《自然世界的奇迹——考古大发现》《地下深处的秘密——考古大发现》《神奇分界线——北纬30度的秘密》。人类的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不知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和心血,甚至生命。每一次震惊世界的发现,都给人类带来无价的物质或精神果实,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自然或历史的本来面目。
  • 美男也穿越之近在咫尺的爱

    美男也穿越之近在咫尺的爱

    在某知名大学的校园内,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了一对男女身上,看这对男女的路人们都犯起了花痴,有的女的激动的扯着旁边人的衣袖嘴里面激动的喊着“你快看啊,是我们的校草韩子熙啊,他真的好帅哦,本人比相片还要帅呢,我真的好喜欢他啊。”女1“对啊,对啊,你快看他跑起来也是那么的英俊潇洒,男人味实足,一脸的帅气哦。”女2“我要是能和他在一起,就是让我去死我也愿意。”有的男的则是羡慕韩子熙有那么一个好的皮囊,有的则是很花痴的看着后面追着韩子熙一直跑的韩子琳,魔鬼般惹火的身材,一头大波浪形黑色卷发发出耀眼的光芒,修长的大腿穿着一条高档修身的紧身裙,显出身材的完美绝伦。看的路旁的男生直流口水......
  • 女神制造者

    女神制造者

    他有一双充满魔力的手,他能把屌丝边女神,也能把丑小鸭变成大明星,他最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只要他愿意,他就能让你破蝶重生。有人说他是魔术师,有人说他是经纪人,有人说他是造梦者,其实他只是陈默,他常说:“别说我非礼你,其实我就是个化妆师。”
  • 爱情嫁到

    爱情嫁到

    婚礼当天丈夫失踪,她顶着所有人的嘲讽嫁进陆家。豪门里,公公对她虎视眈眈,小姑子冷嘲热讽不断,落魄至极她遇到了他。亲眼目睹丈夫的背叛,却反被要求净身出户。离婚当天。“嫁给我,你能做你想做的一切。”“包括让她进不了陆家门?”“当然。”“好,我嫁!”慕言欢一气之下答应他的求婚,跃身成了前夫的小婶婶。婚后虐渣撕婊,老公一路护航,受尽万千宠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惊世神兵

    惊世神兵

    人字两笔,一撇一捺,你可以理解成相互扶持也可以理解成相互利用。相互扶持,兄弟义气,夫妻情义,君臣之道,尽孝之道,比比皆是。相互利用,兄弟不义,夫妻不合,君臣不心,不孝不仁,处处可见,无论相互扶持还是相互利用皆逃不过‘人性’二字。江湖之人,侠义为先,却也抵不过人性的扭曲。贪婪,自私,虚荣,金钱,权利,美色,各种欲望不断腐蚀着人的本性,而怀揣正义,勇敢,智慧,善良,仁义的人们又该怎样行侠仗义百姓为先呢?善恶一念之差,万物皆由心生。
  • 无上兵王

    无上兵王

    一个从‘罪城’走出来的妖孽男人,原本想要洗净双手上的血,从此过上逍遥快活的美好日子,谁料想当他前去投奔在大集团当总监的美女未婚妻,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人家压根就不甩他。没办法,为了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小爷我只能厚颜无耻了……
  • tfboys之绝色爱恋

    tfboys之绝色爱恋

    她们拥有绝世的武功,绝美的容貌,显赫的身世,但是她们却隐藏自己的身世和容貌,扮成清洁大嫂的样子进入紫韵贵族高中····他们是紫韵贵族高中的王子们,帅的一塌糊涂,是全学院花痴的追求对象,他们与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作者QQ:1984476347)
  • 武灵天下

    武灵天下

    他原本是武林高手,竟重生在一位已被人唾弃而自寻短见的废材身上;没有根骨,没有先天灵气他一样可以成为强者,谁让他原本就是武林高手。《武灵天下》讲述一位武林高手带着飞刀绝技重生到灵界,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万众瞩目灵尊级暗器师的故事。
  • 银月黑羽

    银月黑羽

    自称丑陋真实的脸隐藏在银白色面具之下,在银月降之东国时,作恶的人为你躲藏,漆黑锋利的断刀,终结早已被黑暗吞噬的恶鬼。银月黑羽所在任何黑暗拼命的躲藏吧、恐惧包吧、后悔在将之死去永留心魂。
  • 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

    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透视人类行为的非理性误区和非常态背后的真相(白金版)》向人们揭示了左右我们大脑和行为的各种诡谲的深层因素及导致这些怪诞行为发生的真实原因和特定心理,并为我们提供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每天学点怪诞行为学大全集:透视人类行为的非理性误区和非常态背后的真相(白金版)》除了为读者还原了日常生活中的怪诞行为及现象背后的本质,为读者展示生活的本来面目外,更加注重告诉读者如何拥有一双慧眼,让读者能够对自己所见、所闻、所感到的事件和行为进行分析,了解事情背后的真相,从而真正作出理性的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