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90400000052

第52章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实质——“情境诠释演播”(4)

那么,在以主持人应有的“能说”的基本素质前提下,了解了建构“告知体”的原理后,就是如何进行结合主持人个体的素质来“塑造”具有鲜明风格的“讲故事者”(storyteller)这一职业角色了。关于这一点,Denzin为我们更好地掌控在对外广播里传送的广播电视节目,提供了颇有价值的参考(1992,第90页):

To become the self of the stories one tells requires learning how to be a storyteller—that is,conforming to an implicit canon concerning self-texts.This canon varies from group to group.In biographies,autobiographies,and magazine articles,it holds that selves be gendered,familied productions,grounded in class experiences,and molded by turning-point moments that can be objectively recorded.Further,it holds that persons are the best observers of theirselves and can tell stories that accurately reflect their lives.It is a 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at readers can expect the above ingredients in a biography or an autobiography.These ingredients are also the narrative devices which journalists and editors of news magazines employ to assemble stories.

这些文字总结对从事对外广播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节目主持的主持人来说,提供了进行语言组织和“口语化”呈现的参考。虽然担任“讲故事者”角色的主持人是在讲述有关新闻事件或人物涵盖的“故事”,但是,能否进入“故事”所依赖的“情境”,就成为能否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而在主持人手中的文字稿,就是这一“情境”的最具体实物表现。当然,完全理解文字稿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境”要素,又是主持人达成通过“告知体”形成“能说”的状态的唯一因素。

那么,这种以主持人需要转变为“口语化”的文字稿体现的“情境”的实质该如何被理解和认识,以致达成有效地掌握呢?

对于“情境”这一术语的讨论,笔者已经用了很多的笔墨,就不在此再加以重复展开了。而当主持人手中的文字稿与“情境”联系起来后,就有了用新的视角对“情境”的实质进行认识的必要了。对于这一点,Denzin(1992,第90页)提出了“cultural text”这一术语:

Cultural texts are conservative productions.They appropriate,preempt,and intimidate the workings of the everyday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They have the ring of morality.They use the life stories to give value to family forms which may no longer exist.They perpetuate values and meanings which may not be appropriate to the actual situations of interacting individuals.They alter and rearrange the everyday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which contains the interpretive theories that structure the lived experiences of ordinary individuals.

显而易见,主持人手中待被转变为“口语化”的文字稿是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的。而这就是如此的文字稿同“情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因所在,同时,也为主持人挖掘自身的积累来探索到“恰到好处”的呈现方式,提供了既具广阔空间,又颇具挑战性的要求。毕竟,运用非母语英语的节目主持人,是远离众多由文字稿体现的文化或社会“情境”的。那么,秉持怎样的标准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来“告知”其承载的故事呢?笔者认为Denzin对形成文字化“情境”的“cultural text”的特质的分析,对主持人“口语化”演播创作的“度”的把握提供了新的认识视角。他这样分析道(1992,第91页):

There are no real biographical subjects independent of the stories told about them,and even these texts,in the telling,displace the teller.We can never get back to raw biographical experience.The closest we can ever get is when a subject,in an epiphanal moment,moves from one social world to another.In these instances the subject is between interpretive frameworks.When this happens,experience is described in words that have yet to be contaminated by the cultural understandings of a new group.

以如此的分析为出发点和底线,主持人的“口语化”演绎形成的“告知体”,就有了既不篡改新闻故事具有的客观性,又着色上了主持人自身文化或社会价值体系的诠释部分这个“度”。这是任何广播电视声像媒体所具有的特质,因而达成百分之百真实度的传记或自转叙述体是不存在的。更何况,主持人的工作效果又是在节目的整体处理后形成的,其具有的“能说”,也是在情节的编排、音乐的烘托、旁白的补充以及特效的辉映后的结果。

总之,形成主持人的“能说”的语言呈现能力,不仅有主持人自身积累的知识的爆发,也有制作节目的所有成员在不同位置上作出的贡献。简单地说,主持人的“能说”是经过三步而达成的,即:深化理解文字化的“串词”稿—原文式阅读(Textual readings);将对文本稿的理解转变为“口语化”的告知体(The telling);依赖作为传播源的广播电视载体成为传播内容的一部分,而将报道转化为文化产品(Turing stories into cultural commodities)。

第三节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善问”——对Rubin的视角的探讨引发的分析

由于当今的媒体传播的国际化和节目类型及覆盖内容的丰富化,使得掌控节目内容的方法也显得越来越多样化了。最为直观的就是,节目的掌控从对白纸黑字文字稿报道的一个字一个字地播报式的播音员,到对文字稿的稍加口语化的、个性化的处理,形成对文字稿内容的分析式的主播,再到对文字稿转变为“口语化”的、以个人性格特点来“重塑”内容精神气质的主持人。而在对外广播里出现的主持人的最明显的特点,是集采编播一体的记者型定位,使得主持人成为以声像作品为形式的广播电视节目里最为引人注目的传播因素了。

那么,除了“伶牙俐齿”、“出口成章”的“能说”外,记者型节目主持人的另一个特质就是“善问”。这一特质是在外采、访谈及直播连线报道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的。那么,从主持人的总体掌控节目的角度来探讨“善问”的运用方法,应该如何理解呢?

笔者认为主持人的“善问”素质的形成,主要是有赖于对在采访过程中具有的“提问”与“回答”间形成的“有问有答”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对于美国北依利诺伊斯大学的《社会学》学者Rubin的研究进行深化分析后,笔者认为有这样几个方面可以为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善问”提供理论上的解读。

1“善问”的基础——展开日常对话

“提问”,是受众对从事媒体传播的职业人的特点形成的普遍印象。但是,如何把问题问好而得到受众期待的答案,就是“善问”对所有主持人提出的标准了。而对于运用非母语英语的节目主持人来说,有分寸的、清晰的提问,就更是具有难度了。关于这种难度的分析,笔者在《英语采访艺术》(林,2008)一书中已经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此,笔者聚焦的是达成“善问”的基础,即:日常对话式的“有问有答”。

所谓“日常对话”,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在每天的生活里的说话方式。其实,在今天的广播电视节目里,采用这种方式的节目比比皆是,不仅受众觉得节目接近生活,而且主持人也觉得不再“心累”了,因为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是以自然的状态出现的,感到整个人是站在地上实实在在地说话了。

那么,这种感觉就是形成受众眼里的主持人“善问”能力的基础。对于这一点,Rubin为我们提供了存在于“日常对话”和新闻人的“善问”间的共同之处(1995,第23页):“1)If you can limit the number of main topics,it is easier to maintian a conversational flow from one topic to another.Transition should be smooth and logical;2)People who are chatting usually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heard and understood the other person's response.Interviewers do that too;3)Just as in an ordinary conversation,in an interview the parties take turns speaking and indicate when their turn is through;4)Both ordinary conversations and interviews follow similar ways of clearing up misunderstandings.”

所以,要形成“善问”的习惯和能力,主持人除了语言知识上的积累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受访者所依存的文化和社会“情境”的认识与理解。毕竟,主持人面对的受访人是带着不同的“情境”来接受“提问”的,所以,主持人“善问”的功力就是必要的职业素质了。触及这一“功力”,实际上是强调如何进行提问而达成“善问”的方法。就这一点,笔者认为Rubin的提醒很具参考价值(1995,第124页):

第一,面对含糊不清的回答时:

In spoken language,people often make ambiguous or vague statements.They may use pronouns where the noun being referred to is unclear,such as:

“She told me she wanted to run for office.”

Who is the first she,and who is the second she?In a conversational repair,you can ask for clarification by suggesting what you thought the person meant and asking for confirmation.You could ask:

“You mean Bella said that Edna wanted to run for office?”

Or you could follow up a confusing deion of legislative process with a question like,“Is it the chair of the committee who does that or the subcommittee chair?”The answer might be,“Neither,it is done by the chair of the rules committee.”

同类推荐
  •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人文学科

    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学术著作。作者将中国史学放在世界现代化运动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四段进程”与“三大流派”,论述了史学与经学的关系,东西文化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对中国史学的影响,以及文化经世致用、抑制主义、民族史学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问题。全书论点鲜明、脉络清楚,视野独特,集中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历史系多位著名教授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不愧为“211工程”国家级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
  • 社会文明学导论

    社会文明学导论

    本书试图在对人类社会文明进行总体统观、系统反思和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构建社会文明学的理论体系,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文明实践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特别是消解一系列文明危机和矛盾的学理呼唤。从研究难度来看,本书所涉及的社会文明的本质与特征问题,社会文明结构及其运行机制问题,社会文明的形态及其转型问题,社会文明主体及其构建问题,社会文明交往与借鉴问题,社会文明的规律与趋势问题,社会文明的范式与走向问题等,都是哲学研究的前沿性问题,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

    广播电视节目创优已经成为全行业的共同追求!也是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节目创优的意义也是人所共知的”。
  • 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五)

    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五)

    《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第5辑)》由张新民主编,本书为“人文世界—区域传统文化”(第5辑),分为儒学与中国文化研究、宗教研究、地域文化研究、清水江学研究、地方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书评与札记、研究生论坛七大部分,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珍爱生命,拒绝邪教

    珍爱生命,拒绝邪教

    邪教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密切关注的对象,也将是人类当前和今后必须正视、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为使人类能齐心合力地共同解决这一难题,很有必要给邪教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不仅要有专门的称谓,而且也要有相对一致的内涵。但眼下的现实情况仍需我们深入研究,广泛探讨,清除分歧,尽快达成共识。
热门推荐
  • 叛逆的皇子

    叛逆的皇子

    因为婚姻的背叛,他穿越到了异世界。]因为母后的死亡被抛弃的他,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为了保护妹妹。他决定,反抗。————————————————————小弟第一次写作,第一次灵感。多多关照。也许写的不好,希望大家还是可以凑合凑合看吧!
  • 玩世至尊

    玩世至尊

    他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小混混,却偏偏又是九五至尊的命。一个游戏风尘不羁的浪子,穿越到三国时代,群雄争霸,看他之后如何揽美女戏江山。
  • 我和同桌的壁咚人生

    我和同桌的壁咚人生

    叶青橙年轻时候爱过一个很优秀的男生,后来却嫁给了一个很平庸的男人。叶青橙当初的不勇敢,错过了一段很可能开始的爱情,还耽误了自己的一生。一朝重生,追男神,助前夫,大步奔向自己新生活,叶青橙誓要将此生活得漂漂亮亮!
  • 踏道永生

    踏道永生

    文艺版:摘叶飞花,以气御剑。自沟神灵,化为本尊。排山倒海,日转星移。渡劫成仙,潇洒天地。简说版:尘世之争,意转心随。餐霞练气,吸风饮露。所谓大道有三千,因果有循环,倘若,情化为三千溺水,绝情为舟,我只问他,渡?还是,不渡?
  • 城市狩猎

    城市狩猎

    《圣经》上说人有七宗罪,骄傲、嫉妒、愤怒、怠慢、贪婪、饕餮、淫欲。当这些罪恶被这座浮躁的城市掩盖之后,人们活在浮躁和罪恶之中。一群生活在城市之中的鲜为人知的罪兽,就像是地狱使者一般出现了。它们再不是神话,再不是鬼魅,而就活生生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荒废的老屋、破旧的楼房、潮湿的下水道、阴暗的地铁隧道,这些都是他们的栖息地。
  • 末世之科技宅的逆袭

    末世之科技宅的逆袭

    我是体渣弱?没关系我是技术宅,随意一组装钢铁侠不再是梦。我没有异能?小意思我是技术宅,丧尸晶核一组装,各种属性随便来。一场地震,露出了地下掩埋的秘密,恐龙的灭绝原来另有原因,病毒肆虐,丧尸横行,当政权成了摆设,当世界的秩序崩塌,当人类可以为了一块面包杀人,科技宅女却活得风生水起。你有主脑的A级权限?哦,梦梦,黑一下主脑弄几个玩玩。你们基地里可以在污染后的地上种菜?哦,你要吃外星香瓜不,纯天然无污染哦~可是谁来告诉我,这个二货不是主脑,这个三米高的,长得像虱子生物只是我的幻觉!
  • 无限之传奇盗贼

    无限之传奇盗贼

    偷来一个奇怪的腕表,结果被拉进了无限杀戮的世界。“什么?因为腕表功能不齐全我在每一个难度等级只能经历别人一半的任务次数。那我把偷来的东西还回去行不行?”...这是一个传奇盗贼的回忆手札
  • 夜尽天明之夜鹰

    夜尽天明之夜鹰

    林峰,一个天生双目失明,却其他感官是常人近乎十倍的的天才,在师傅无力救治下,自己下山,看他如何在世间掀起一片风云,坐卧美人膝怀
  • 盛世婚宠:豪门绝恋

    盛世婚宠:豪门绝恋

    他是黑白两道的太子爷,纵横商界,游刃有余,曾经拥有无数的女人,无论是床伴还是舞伴,他都不曾动过心,直到她的出现…
  • 宗主大人,早上好!

    宗主大人,早上好!

    一场精心的陷害,她碰了姐姐的相亲对象,却意外得到了神秘宗家的认可。她说,“宗主大人,我要离开这里。”第二天,他甩出了世界各地的住宅选址和设计图。“离开这里可以,离开我,没门!”“宗主大人,很多事都是勉强不了的,比如,你不可能把天上的星星送给我啊。”第二天,以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登上了所有新闻的头版头条。她憋了满肚子的气,“宗主大人,我还是个孩子,生不了娃娃的。”下一秒,他步步逼仄,手扣紧她的手,唇贴上她的唇。“没关系,我可以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