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44600000029

第29章 在苏联学习的岁月

宣平

1945年苏联战胜德国等法西斯国家后,在1948年喀山航空学院开始接纳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中国、朝鲜、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留学生。1951年第二批中国留学生到苏联喀航学习的多数是解放区华大工学院二年级学生,有较好的学习基础。喀山航空学院有飞机设计系、飞机发动机系、飞机仪表系和无线电系,外国留学生比较集中在飞机系和发动机系。我的上年级中国留学生由于基础好,又刻苦努力,学习方法也得心应手,成绩普遍优秀,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我们四位同学初来到外国,环境陌生,不知所措,尤其是我,独立生活能力差,对事物没有什么主见,习惯于依靠别人。但由于有这十几位二年级同学的迎接和安排,还有中共党支部做思想工作,我的情绪很快安定下来,投入到紧张的生活和学习中去。我们一系的同学住在第一宿舍,我和三位苏联姑娘在一间房子。我们去一系教室大楼上课没有直达的交通工具,多半步行,需半小时,冬天天亮很晚,天还不亮,我们经常在大雪纷飞下匆匆赶路去上课。

对中国留学生来说,首先要过语言关,我在俄专学了一年俄语,成绩也不差,可来到苏联后还是不会说,听不懂课,生活用语也不灵。比起二年级的中国留学生,我是个高中毕业生,基础与他们相比相形见绌。与我同班的苏联同学相比,他们大多数的年龄比我小一到二岁,飞机系选拔学生最严,他们绝大多数是十年级毕业生金质奖章或银质奖章获得者。和这些优秀同学一起学习既是鼓励又有压力,关键是第一学期能否闯过去,期末四门考试和几门考核能否通得过。学校照顾留学生,第一学期可以拖欠一门或两门考试,二年级中国同学也安慰我:拖欠一门是正常的,我暗暗下决心要闯过第一学期,不拖欠考试。自己要求自己全神贯注听课,有时注意力过分集中,几个小时下来头疼头昏。苏联的高校上课不按早、中、晚饭的规律安排,多半从早8点到下午2点有时到4点,或从下午2点直到晚8点。两个小时一课,课间10到15分钟,饿了只能到小卖部喝杯茶、吃点心。所以下午两点下课还要找食堂排队买饭。由于习惯的改变和饮食的改变,中国留学生普遍肠胃不适应,对鞑靼人习惯吃的马肉、马肉香肠、马肉馅饼不喜欢,对黑面包更反感。校长特批给中国人在食堂供应白面包或灰面包,校长说他们喝汤非要黑面包不可,当时我们嗤之以鼻。没想到过了几年,直到现在,我们这群留学生对黑面包的爱好不亚于俄国人。离我们宿舍50米处就有一条宽宽深深的喀山河,夏天湍急的流水,冬天一片白白的冰和雪,风景又美、空气又好,又可以滑雪,可是这么近,我们也只能用一点点时间去领略一下,就急急忙忙跑到图书馆去占位置。我学习努力,勤学好问,一年级功课中最难的是投影几何,我没有立体感,做题困难,我就去问二年级中国同学,他们同房的朝鲜同学已经五年级,也热情地给我讲,有时做不出题,就拿一个土豆用刀刻成立体型,再从各方面去看它的投影来理解。我们的投影几何辅导老师是校长夫人,很厉害,交作业时必须做出一个纸的立体模型,然后讲是怎么样做的,模型和图怎么样对应,我因害怕她,一时语塞,她立即发脾气说我的作业是高年级男同学替我做的,让我拿回去重做。我一气一急,用俄语讲清了我的作业,她露出笑脸和善意。

我闯过了畏难关,胆子大起来,刻苦地学,大胆勇敢地去面对一个个的考核。这门课年终时我考了四分。一年级数学学的是微积分,我们班辅导老师就是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努仁的女儿,她非常漂亮,有大理石雕刻一般美丽的容貌,性格非常温和、耐心,辅导我们做习题,我靠了在高中时的数学基础,解题快,而且能解难题,期中考试我第一个交卷,又都做对了,她当场给我判卷子,打了五分带“加号”,苏联同学起哄问为什么还带加号,她回答说我做得又好又快。我受到这一鼓励后,增强了信心。还有一些困难的课程,如金相学和工艺课,金相学要记炼钢、炼铁的配方、工艺过程等,工艺课要学怎样翻砂并自己去翻砂,之后还自己浇铸铁水、开车床、当钳工。当钳工时,自己用锤子把自己的大拇指打得又青又肿,过两个星期刚消肿,又打成青肿,直到现在还有两个疤。我之所以感到困难是因为,在国内我从未进过工厂,从未见过机器,几乎没有工艺知识,苏联老师手把手教我,总算勉强通过了考核。体育也是我的弱项,田径和球类都不会,冬天滑雪时,还要老师蹲下去给我穿雪橇,我根本滑不够规定的公里数,也只好给我免试。尽管学习、生活又紧张又困难,可是我心情愉快、充满信心,每天我都有进步,每天都增加不少知识。当我们学《航空概论》这门课时,要对着教室墙上许多大幅肖像背著名飞机设计师和著名发动机设计师的名字时,对他们又崇敬又羡慕。当我们在飞机库和飞机场看到各种他们设计的飞机,尤其是第一次看到米高扬设计的喷气式战斗机米格-9的时候,我真庆幸能在苏联学习。

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快要到了,我下决心各门考试都要过关,绝不拖欠,学生必须做完所有该做的作业后才被允许参加考试。1953年12月26日毛主席六十大寿,正是学校进入考试阶段,祝寿晚会结束后,赶忙回宿舍脱下花裙服,端起锅吃两口冷饭,马上坐下来制图,直到凌晨3时才躺下睡一会儿,早上8点上课还不能迟到,就这样连续了一个星期交完了作业。我不慌不忙地第一门考试就拿到了5分,最后的成绩是三门5分,一门4分,没有拖欠,我终于度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学期。虽然非常劳累和缺觉,一走路后脑勺就震得发疼,但心情很愉快,有一种克服困难后的胜利感觉。我对苏联的学校和教学都非常满意,我对苏联同学和老师衷心地喜欢和热爱。在国内,各种政治运动用去不少时间,心里急着想学习。到了苏联学习条件好,可以全心全力地学习,这是我当时最高的理想。和苏联人相处非常愉快,他们最大的优点是性格开朗、诚实、热情、助人为乐,爱祖国、爱文化、爱学习、不善搞阴谋,是个优秀的民族。在喀山市的鞑靼人对中国人有特殊的感情,有传说鞑靼族是从中国迁徙而来,当年我们年轻的材料力学老师瓦希托夫,后来任副校长,是位鞑靼人,外表有东方人的特征,他常跟我们中国人聊天说他们的音乐、文化和人体特征与我们有很多相似之处。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善待我们,所以我们不十分恋家,一心一意地学习。

第二学期我遇到困难的课程有马列主义、联共(布)党史,老师是乌克兰人,讲话非常快,来不及听和记,她给我们中国人上小课,以便我们能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通过考试。但对列宁著作,无论是语言还是内容,我始终学得很吃力,化学课、物理课无论听课还是实验我都觉得难,但期末考试我均获了5分。一年级结束了,我获得了优秀的成绩,这时我已坚信我能够完成在苏联五年半的学业。在一年的学习中,我和同房的苏联女孩子加深了友谊,其中有一位姑娘名叫加利亚,她热情、诚实、成熟,她比我小,可她处处帮助我,帮我学习俄语,当时我已在读托尔斯泰、果戈理等文学家的小说,有很多生词和不懂之处,都是由她给我讲解。她母亲是俄罗斯人,父亲是鞑靼人,他是位上校军官,出差路过喀山时,带加利亚和我出去吃饭和看电影,不把我当外人。而她的母亲则亲手烤制点心寄来给我们充当早餐,也把我当女儿看待。1954年秋天,响应苏联政府的号召,我们中国留学生决定和苏联同学一起到集体农庄帮助收割麦子和收获土豆。一方面为了参加劳动锻炼,另一方面也是了解苏联集体农庄情况和体验农村生活的好机会。我和加利亚等几位姑娘住在一个简陋的农家,地上铺一些麦秸就是我们睡觉的地方。用马粪当燃料做饭,气味很难闻,所谓做饭就是蒸一些土豆和熬一锅罗宋汤。开始我们对有绿色霉点的黑面包还很挑剔,但几天后我们就像饿狼似的把农妇准备的汤、土豆、牛奶一扫而光。还把苍蝇戏称为“飞肉”。两个月农庄生活,开始觉得度日如年,后来回忆起来很有意义很是有趣。尤其在夕阳西下时坐着马车,欣赏着俄罗斯金色的秋天和美丽的晚霞,我们沉浸在难忘的享受中。我和加利亚的友情越来越深,1955年我们转到莫斯科后,她还来与我共度暑假。1960年她还来中国旅游,中苏人民友好之情根有多深!

1954年夏天我们学完了一年级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领导送我们到伏尔加河边的体育营去锻炼和休息。白天游泳晒得像“青铜骑士”,晚上坐在河边欣赏着那些挂着彩灯的各类过往船只。

1955年有两件大事,4月份我突然收到红头政府电报,让我去莫斯科见我母亲,真是福从天降,欣喜若狂。原来母亲是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来苏联参加五一劳动节庆祝活动,下榻在莫斯科旅馆,他们团先到列宁格勒和格鲁吉亚进行了访问。5月1日那天与世界各国被邀请的代表团一起在列宁墓上观看阅兵式和人民游行。晚上我和妈妈挽着胳膊走在红场上观看五光十色的焰火、飘动的彩旗和闪耀的花灯,代表团的同志为我们母女能在莫斯科相逢而高兴,并给我们母女创造相处的条件。我们母女都感幸福,还专门到照相馆去照了一张相,当时没想到这张照片对我有多么重要的价值。

1955年第二件令我高兴的大事是喀山市的全体留学生一个不留地转到莫斯科各自对口的学校,我们转到了莫斯科航空学院各自对口的系和年级。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是苏联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和全世界注目的城市,当然是我时刻向往的地方。莫斯科航空学院是1930年成立的,是苏联各航空学院之首,学校在莫斯科的西北郊,苏德战争中德国军队曾打到莫斯科郊区,学校曾是个战场,所以学校的前后门各有一个凯旋门,意味德军曾到达的地界。我们住进了一幢专为留学生建造的新宿舍楼,与苏联同学同住,四人一间,比喀山航院宿舍条件好些。教学楼多数为20世纪30年代红砖楼,不如喀航的教学楼壮观、雄伟,但平时维护得好、打扫勤,利用率非常高,夜校到晚10时,教室几乎没有空闲。莫航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教学、一流的设施,学校与飞机设计局和试制工厂以及科研机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注重联系实际,不少学生毕业分配到设计局后很快就能熟悉自己的工作。苏联保密制度很严格,留学生不允许到设计局学习,只能到工厂去实习。三年级到五年级共三次实习,我们飞机系留学生均分配在运输机伊尔-18生产工厂实习。未能到设计局实习是最大遗憾。我到莫航进入三年级,由于有了两年的学习基础,语言也有较大的进步,大有“轻车熟路”的自我感觉。每学期开学时学生最关心的是本学期有哪些功课、何人授课,最令我们兴奋的是每学期都可发现一些世界知名和苏联著名的科学院的院士、教授、学者给我们授课。三年级的《理论空气动力学》是一位年轻英俊的博士、教授马利采夫讲授。他讲课口齿清晰、逻辑性强,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很少旷他的课,尤其女学生在他面前总觉“不自然”。一次我考试时,题还未全答完,他就说,您准备得很好,给我打了五分。教我们结构力学的教授罗曼舍夫斯基,曾是红军的师政委,战争结束后重新学习,考取博士当上教授,他在学术上很有创新和造诣。当然,在飞机系乃至我们航院最受崇敬和仰慕的是奥斯拉夫斯基博士、教授,他白发、小黑胡子、高大身材,非常英俊潇洒,他教飞机操纵性和稳定性,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生动易懂,再加奥教授兼任苏联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本人还经常驾驶飞机做试验,他在讲课中还增加很多飞机飞行中的实际知识,所以他的课座无虚席。他有事不能教课时,就由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助手斯特拉热娃教授代课,这位女教授是苏联战略导弹第一号设计师扬格利的妻子,她1957年曾来中国北京航空学院授课,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她在中苏关系不正常的年代是苏中友协的积极分子,直到现在,她每年都来中国,成了我们莫航很多同学及航空航天界不少专家的良师益友。

莫斯科是个大世界,除了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令我们非常满意之外,我们的政治生活也很丰富,我们可以经常去中国大使馆了解祖国的情况,大使馆也时常作时事报告或开展一些学习或搞一点运动。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见到知名人士和我国的领导,听说周总理来莫斯科我们就自发去机场欢迎。1956年春天世界著名的火箭专家钱学森夫妇到苏联访问时,学生会派我到旅馆请钱学森夫妇来莫航参观并和我们中国留学生亲切交谈,“火箭”原来离我们遥远,现在变得近了。1957年是个多事、热闹的一年,暑假期间在莫斯举行了世界青年联欢节。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这件事给全世界人民,尤其是对社会主义者以巨大鼓励。这年10月的又一件大事是以聂荣臻为团长,陈赓、宋任穷为副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莫斯科,并于10月15日中苏双方签订了新技术协定,协定规定在1957年到1961年底苏联将供应技术资料,派遣技术专家帮助我国仿制导弹,并提供导弹研制、发射基地的工程设计。苏联方面还同意接收50名火箭专业的留学生和提供两发供教学用的P-1模型导弹(即苏联仿制的德国V-2导弹)。陈赓大将和刘杰等领导同志在大使馆小礼堂亲自接见了有关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负责人,我们莫斯科航空学院当然首当其冲地接受这方面的任务。陈赓大将兴奋、激动地介绍了情况讲了话,苏联除同意接收50名火箭留学生还同意培养50名原子能留学生。为了加速人才培养,决定在大学二年级基础课已学完的留学生中选拔学生转入火箭专业。我们学校二年级结业的同学基本上都转入了火箭专业的三年级。这件事在我们学校引起了很大反响,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非常羡慕我们中国得到了这样的优惠待遇,而我们中国同学情绪高涨,组织起来课余设计导弹,想早日为祖国的导弹事业做贡献。1957年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令我们的温度升到沸点的事,就是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代表团应邀到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和参加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毛主席率领着当时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国务院副总理乌兰夫和中国驻苏大使刘晓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共代表团还特邀了当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宋庆龄同志。11月2日毛主席率代表团飞抵莫斯科时,中国同学自发前往机场迎接,第二天即11月3日苏联发射第二个更完善更大的人造地球卫星,卫星上还带着一条狗——莱依卡,总重有508公斤。当11月7日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那天,当游行队伍经过红场到列宁墓前时,我们尽量慢走、盯着毛主席等领导人并使劲高呼“乌啦”和“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也注视着我们并频频向我们招手。苏联同学也为我们高兴,帮我们喊“毛泽东!毛泽东!”十月革命节后,我们兴奋的情绪一点也没有平静下来,我们在急切地等待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接见,这一天终于等到了。11月17日在莫斯科的全体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一大早就奔赴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的大礼堂,耐心等候即将到来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占了台上和台下前排的位置,我们尽量站靠前的位置。大约在晚饭后,毛主席红光满面地突然出现在主席台上,台上、台下众多的照相机伴着闪光在全场咔咔作响,“毛主席万岁”的声音喊个不停。静下来后,毛主席风趣地一一向我们介绍代表团成员,介绍每一位成员时都要开一个玩笑。他指着刘晓大使说,你的体重没有第一个人造卫星重,第二个人造卫星是你的体重的好几倍。接着毛主席开始讲话,我们亲耳聆听了那段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在说到“你们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时,他说自己“再有一个五年计划就差不多了”,当我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后,都嗲声嗲气地说:“不!不!”又连声喊起了“毛主席万岁!”

令人兴奋和振奋的1957年过去了,1958年国内大跃进的形势更催促着我们回祖国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这年我以优秀的成绩学完了5年级,再用半年时间完成毕业设计就要完成我在大学的学业了。除毕业设计之外,还要完成一项课题,请谁当导师呢?

由于奥教授的影响,我也热爱起飞行力学这门学科。同学们对奥教授过分的崇敬也有几分畏惧,但我想请最有学问、最有威望的奥教授当我的导师,我鼓起了勇气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小心地提出了我的请求,他欣然答应。给我的课题名称为《将飞机作为自动控制的对象》,并让我自学“拉氏变换”和“自动控制原理”。这是一个新的课题,是当时奥教授和斯教授正在联合研究的课题的一部分,后来他们二位以此合出了一本书。他们俩合出的另三本书一直被我国航空学院作为最权威的教科书,我也一直熟读和珍藏至今。我的设计导师则是一位结构教研室的女老师,她还是著名的苏联业余女排球手。因为她对结构、生产熟悉,而且为人热心、和蔼,在她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一架歼击战斗机,半年的毕业设计将以庄严的答辩而结束,答辩阶段学校很热闹,很多设计局派专家来参加毕业生的答辩。米高扬等总设计师有时也前来参加学生答辩。我答辩那天,各教研室都来了老师,我镇静自如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我获得了优秀成绩。

最后一个隆重仪式是发毕业证书和证章,外国留学生由校长亲手颁发,我们系的全体留学生有十几人,只有我一个女生,当校长翻开我的毕业证书时,看到上面印着红色的优秀二字时,使劲握住我的手,表示祝贺。到此,五年半的学习结束了,我没有辜负党和祖国人民、我的母亲和亲人的期望,我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但我应该坦白地承认,虽然我能记会背,有考试技巧,再加有些老师对留学生宽容照顾,我几乎门门得五分,但我深感我不如很多苏联同学,他们不刻意追求5分,学得活,学以致用,善思考注意拓宽知识面,尤其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无论是设计画图,还是制作操作,完成得都很巧,而我花很多时间死背硬记追求5分,错过很多机会去开阔思路,去了解苏联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各方面知识,这是很大遗憾,也是个值得吸取的教训。

同类推荐
  • 望海楼笔记

    望海楼笔记

    本书包括:治学漫话、乐府谈苑、唐诗杂扎、赋文散论、文论管窥等内容。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 柳影随风

    柳影随风

    本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也是作者出版的第二部散文作品集。全书收录了作者近几年创作的部分精品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四季音符、流光掠影、似水禅心、悠悠情韵、说三道四共。这些作品文字优美,情感真挚,是启迪思想、反映人生的好作品。
  •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刘云若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刘云若作品集

    在天津租界中一家旅社里,某年的初春,夜里一点多钟,大明旅社里的一家烟馆,正在榻上客满房里烟浓的时节,人多得简直有些旋转不开。烟容满面的烟馆掌柜佟云广,被挤得攒到账桌后面,正办着一手钱来一手烟去的交易。他那鬼脸上的表情,时时的变化不定,这时正向着烟榻上卧着的一个穿着狐腿皮袄,三十多岁大白胖子道:“徐二爷,昨天给你府上送去的八两清水膏子,你尝着怎样?”那徐二爷正喷着一口烟,喷完喝了口茶才答道:“好的很,明天你再给熬十两送去!真个的,那八两该多少钱?”说着从怀里把很大的皮夹拿出放在床上,预备付钱。佟云广笑道:“二爷,你忙甚么?只要你赏脸,我供你抽到民国六十年再算账也不迟!”
  • 写给未来的自己

    写给未来的自己

    给自己一个梦想,尽管这个梦想可能简单卑微,甚至幼稚可笑,但正是这最初的梦想,成为我们不断努力向前的动力……
热门推荐
  • 冷酷将军王爷的穿越妃

    冷酷将军王爷的穿越妃

    初次见面,她不识他,他亦不识她,她因走投无路相求于他;他因心里莫名的悸动收留了她。彼时的他不知道,他会爱她深入骨髓,却因一时的错估弄丢了她;彼时的她亦不知道她会不可自拔的爱上他,却被他伤得体无完肤……再次相见,他乱了心神,忘了言语,丢了淡然,失了冷酷,眼里充满了狂喜和无措;她落落大方,礼貌疏离,眼睛是淡然和从容,只因她忘了他,忘了她曾经深深爱着的他……
  • 卷世神域

    卷世神域

    故事发生:在"中华山脉",主角"被一群野狼、"浴血奋战,跌入山崖",巧遇地海中的《科学怪人》所救"并被他所研究的、“神奇龙蛋”,在神秘洞穴中"得到的《神域卷竹》卷入神秘新世界、之中",开始了"一段一老一少"的传奇生涯,老人与海,互、往、生…!!"欢迎大家密切关注卷世神域,!"
  • 遇见安初夏

    遇见安初夏

    爱把生命塑成了一首歌,却让唱歌的人四处流浪。
  • 捉妖那种事

    捉妖那种事

    妖,有恶有善,只是因为怨念而生。一次偶然的遇见,却改变了一个普通高中生普通的一生
  • 狐妖夺心手册

    狐妖夺心手册

    【叮!狐妖,你还在担心没有人类的感情吗!你还在担心人事的变迁吗!还在担心女娲护不住你,让你被姜子牙砍死么!那就和我签订契约吧!】一只高冷的狐妖妹砸,一只时常犯二的系统君,两只诡异的生物,怎么我就觉得不靠谱呢!【女神呀!夭寿了!你是妖呀!修仙任务不得了呀!会被仙尊劈死的!等等,那个仙尊你朝我家女神的哪里摸呀!我凑!】【太子殿下我求你放过我家女神吧!给跪了!】总之,这是一个萌萌哒的快穿故事!喜欢的话就收藏了吧!
  • TFboys等你回来找我

    TFboys等你回来找我

    :一位来报仇的女孩,在姐姐的劝导下放弃了报仇,爱上了他,多年后,她带着对他的爱和绝望离开了这座寄托了她的梦的城市……
  • Christian Science

    Christian Scie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只是武林路

    只是武林路

    少年一把无二刀,蓝花有笑颜难改;余少侠年少轻狂,夫盈冷颜执银月随;此方谁轻看?原心惑心一笑倾城,漠不过君……
  • 唯你执默

    唯你执默

    小时候,身为富六代的帅气男孩“洛羽轩”的母亲因生他难产,是父亲一手养他,在乡下遇见了一个善良的女孩“若娇娇”,两人约定十年后再见,不料,五年后洛羽轩失忆,这时,他父亲…………他又遇见了普通女孩“言辰希”…………
  • 桦希韵

    桦希韵

    皇宫里举行了“选妃大赛”……桦希韵成功了成为了皇宫里的妃子,可是在皇宫里。桦妃过上了不辛的生活,因为宫里有着阴险、狠毒的皇后。每一次都想尽一切能让桦妃出丑的办法……一次,桦妃怀上了龙胎,当所有人都十分高兴的时候,皇后却板着一张脸。似乎在想一些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