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19200000025

第25章 无风不起浪——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效应(1)

1.第一次见面为什么这样重要——首因效应

心理学发现,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和极强的记忆能力,而对“第二”“第三”等等则往往印象不深,这就是所谓的“首因效应”。《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美国总统林肯也曾拒绝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相貌不佳的人才,朋友责怪林肯说:“任何人都无法为天生的脸孔负责”,林肯却反驳:“一个人过了四十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可见第一印象的巨大影响。

心理学规定,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称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一见钟情可以说是首因效应的典型代表。

第一印象的产生与个体的社会经历、社交经验的丰富程度有关。如果个体的社会经历丰富、社会阅历深厚、社会知识充实,则会将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另外,通过学习,在理智的层面上认识,明确获得的评价,一般都只是在依据对象的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特征基础上而做出的评价,这种评价应当在以后的进一步交往认知中不断地予以修正完善,也就是说,第一印象并不是无法改变,并不是难以改变的。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的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一种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所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后输入的其他信息只是被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去,即这是一种同化模式,后续的信息被同化进了由最先输入的信息所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的信息也就具有了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另一种解释是以注意机制原理为基础的,该解释认为,最先接受的信息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地得到了更多的注意,信息加工精细;而后续的信息则易受忽视,信息加工粗略。

第一印象主要是依靠性别、年龄、体态、姿势、谈吐、面部表情、衣着打扮等,判断一个人的内在素养和个性特征。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是交际心理中较重要的名词。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在社交活动中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交往还需要您的硬件完备。这就需要你加强在谈吐、举止、修养、礼节等各方面的素质,不然则会导致另外一种效应的负面影响,那就是近因效应。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注重仪表风度,—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同衣着干净整齐、落落大方的人接触和交往。其次,要注意言谈举止,言辞幽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举止优雅,定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第一印象在人们的交往中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只要能准确地把握它,定能给自己的事业开创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既然在人际交往中有这样一个在起作用,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它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第三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您的判断。

2.一俊遮百丑——近因效应

在日常言语交流中,往往由于最后一句话奠定了整段话的感情基调。比如,我们介绍一个人时,前面说了他的很多优点,接下来一个“但是”,数落了他的一点缺点,人们往往忽略了前面所听到的那些优点,反而对这点缺点记忆深刻。又比如,老师对学生说:“随便考上一个学校,该没有什么问题吧?虽然录取率那么低。”或者说:“虽然录取率那么低,总能考上一个学校吧?”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只因语序不同,但给人的印象却截然相反:后者给人留下悲观的印象,前者则给人一种乐观的印象。

这就是所谓的“近因效应”,“近因”,是指个体最近获得的信息。所谓“近因效应”:是指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与近因效应相反的是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研究发现,近因效应一般不如首因效应明显和普遍。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当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或者原来的印象已经淡忘时,新近获得的信息的作用就会较大,就会发生近因效应。个性特点也影响近因效应或首因效应的发生。一般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容易受近因效应的影响;而心理上保持高度一致,具有稳定倾向的人,容易受首因效应的影响。

相对来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前面发生的事容易被最近发生的事所湮没。这是一种心理误区,它使我们做出了与客观事物不完全一致的判断。尽管这种心理定势并非一种全面客观的评价,但却是大多数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认识它,并要善于利用它。

在经济活动中,“近因效应”也得到许多的应用。你到饭店去吃饭,点了丰盛的酒水菜肴,酒足饭饱、快要结账的时候,服务员会给你免费送上一盘水果,这时你会感到很愉快。你到市场去买东西,比如买糖果之类小粒儿的散装物品,讨价还价时双方毫不客气,但在谈定价格、称好分量的时候,商贩还会随手给你添上几颗,把秤杆挑得高高的,让你感到额外的满足。这都为的是拉住你做他的“回头客”,下次再来光顾。

“近因效应”还告诉我们:怒责之后莫忘安慰。也就是说,在批评过程中,难免有些情绪化,但只要结束语妥帖,安慰几句,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美国某职业棒球队的一位投手,由于某一个后进球员犯了不该犯的失误,气得当场把棒球手套狠狠地摔在地上。然而在比赛之后,他还是上前拍拍那个后进球员的肩膀说:“不要难过,我知道你也尽力了,好好加油吧!”我们也可在怒责之后加上一句:“其实,你还是很不错的。”这样可以消除对方因为受到斥责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缓解两人之间的对立关系。

罗兰曾说过:“交朋友不是让我们用眼睛专挑选那些十全十美的人,而是让我们用心去吸引那些志同道合的人。”最近的印象往往是最清晰、最深刻的印象,却不一定是最全面、最正确的判断。我们不能因为对一滴水的厌恶,就否定了大海的浩瀚;不能因为对一片云的恼怒,就放弃了整片天空。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什么一点小事会影响大局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体会:桌上的财物,敞开的大门,可能使本无贪念的人心生贪念;对于违反公司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有关组织没有进行严肃处理,没有引起员工的重视,从而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重复发生;对于工作不讲求成本效益的行为,有关领导不以为然,使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日趋严重。等等。一间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上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而在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很不好意思扔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随地乱扔垃圾,丝毫不觉得羞愧。这就是“破窗效应”的表现。

一个学校如同一辆汽车,疏于管理就如同那辆玻璃被敲了一个大洞又得不到及时修理的汽车,给人一种无序杂乱的感觉,久而久之,教师和学生便会对这个学校产生不好的印象,慢慢地,在这种氛围下潜移默化,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滋长蔓延起来。如此恶性循环,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如果存在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给人留下“这个学校问题很多”的印象,这个学校就会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问题就会层出不穷。如家长不欢迎,学习随意,社会上无业青年经常来干扰。相反,如果一个学校出了问题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坏风气、坏习惯、坏思想无机可乘,人们对它的评价就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心理定位也会越来越高,学校风气、学习成绩便会蒸蒸日上。这样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碎玻璃的窗户,就可能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纽约市交通警察局长布拉顿受到了“破窗理论”的启发。因纽约的地铁历来被认为是“可以为所欲为、无法无天的场所”,针对纽约地铁犯罪率的飙升,布拉顿采取的措施是号召所有的交警认真推进有关“生活质量”的法律,他以“破窗理论”为师,虽然地铁站的重大刑案不断增加,他却全力打击逃票。结果发现,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携带凶器。结果,从抓逃票开始,地铁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转。他的做法显示出,小奸小恶正是暴力犯罪的温床。因为针对这些看似微小、却有象征意义的违章行为大力整顿,便能大大减少了刑事犯罪。

从“破窗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无限扩展,同时必须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过错”,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恶果。

4.三人成虎——群体极化效应

你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与朋友刚看了一场电影,虽然你觉得电影不是太坏,但是与别人讨论后你会发现,这部电影简直是垃圾。或者本来你认为这部电影一般,但跟大家讨论后,却觉得这简直是最精彩的电影。

这是因为虽然你和你朋友都不太喜欢这部电影,但是你们的理由都比较微小。可是当所有的理由汇集在一起,就有足够的证据,让你们可以觉得你实际上很不喜欢那部电影。

还有一种原因是,群体成员都极力把观念表达得夸张一些,以引起其他人的关注。如果发现每个人都不太喜欢这部电影,你就会试图表达出更极端的观点,以让大家认为你很机敏。如果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这样,群体观点就更容易极端化。

群体极化效应的另一个典型例子是:“非典”期间人们对疫情产生的超乎实际的恐惧。各种民间传言的力量、私下的讨论,使人们对疫情严重性的认识极端强烈,由此造成集体的恐慌。

群体极化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学者James Stoner于1961年提出。群体极化是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在阐述论点、进行逻辑论战时,一些成员变得具有防御性。当他们面对论辩时,态度会变得更为固执甚至走向极端。在更多情况下,群体决策偏向冒险的一端,比个体决策更倾向于冒较大风险。

在群体决策中,群体极化可以区分为2种情况:一种叫冒险偏移,另一种叫谨慎偏移。也就是或者变得更加冒险,或者变得更加谨慎,结果就是更加谨慎,反之,就是更加冒险。

群体讨论之所以容易导致冒险偏移,原因在于:

(1)群体的责任扩散。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本书之对历史谣言做一番研究,分析了谣言从古到今其威力和破坏力将是多么巨大,无论是对谣言者自己还是对别人。
  •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好班规成就好班级

    本书从两方面来介绍成就好班级的秘诀,这两方面分别为在校学生的管理和课外活动的管理。
  •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罐装技术尽管在野蛮的战争背景中生成,但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我们便一度生活在“罐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享用几乎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食品和饮料,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那些能够永久“储存”的各种艺术品。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罐装”技术的泛化所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原来这些被封装起来的食物都已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色彩,那些鲜活的或朴素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
  •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袁宝华文集第六卷:文选

    本书为十卷本,汇集了作者在解放初期恢复东北工业,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赴苏谈判156项工程,三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调整,建立新中国物资管理体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运行,改革开放期间国民经济管理,企业整顿和改革,制定《企业法》,开创职工教育和MBA教育工作,开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建民间经济类社团,建设中国企业家队伍,以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工作中的理论著作和文章。
热门推荐
  • 不灭战魂

    不灭战魂

    一次奇遇后,废材叶东获得《惊天战诀》。从此后,战魂不灭!敌人必灭!美人必泡!友人必帮!奇遇不断!彪悍到底!成为战天大陆之王!
  • 炎煌至尊

    炎煌至尊

    中华有五千年的历史,是炎黄子孙,是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所以第一部的书名想了好久,最终决定以《炎煌至尊》作为书名,希望有喜欢的朋友。华夏大陆,宗派林立,强者为尊。周末原本只是地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因为意外的一次雷击身亡,穿越附身到了一个同名的少年身上,且看他如何造就传奇,开启一代妖孽纵横恒宇,傲世八荒,谁与争锋的崛起之路。
  • 高冷男神追妻36计

    高冷男神追妻36计

    清贵高冷的男神,一遇毒舌某女便成了痴汉。三十六计,诱敌深入,先施恩后索报。可怜她警惕万分,却还是落入陷阱,被压迫的反抗无能不说,还得心甘情愿。男神,能否求放过?某男眉目清冷,淡声回应:携子之手,将汝拖走,汝若不走,先压后拖走!
  • 爆宠王妃:萌妃快到碗里来

    爆宠王妃:萌妃快到碗里来

    他,能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淡然对待。可是,却遇到了让他时乐时气的她。她,看似聪明实则呆头呆脑萌呆的王妃。虽然她是非常狗血穿越过来……“女人,你跟我在一起好不好?只能用字来回答!”“孬”“那你要不要你应该得到的呢?”应该得到的?金钱?自由?“要!”“叫大声点。”某女吼道:“我要!!!”某男邪笑,“好,本王这就满足你。”某女被扑倒ing请勿打扰。狗血的剧情就此展开…作者小晗QQ:209715714。求推荐票,评语和收藏QAQ撒花……
  • 极品新娘:皇帝你别走

    极品新娘:皇帝你别走

    萌系菇凉皇甫羽烟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南宫国八公主南宫羽烟的身上,好吧,不就是换个姓氏么?不就是被人狸猫换公主么?还被人骗婚?而且还是修炼斗气的地方,还是个废材?我怒了!(掀桌)勾搭个小皇帝先解决吃饭问题吧!名字如有抄袭的话,请告诉作者,谢谢配合。也请支持晴沫的另外一本小说《无良哥哥缠上孤儿妹妹》一三六更新无良哥哥,二四日更新极品新娘。
  • 逆行商海

    逆行商海

    一件小小的故意伤害案,却如风起于青萍之末,迂回辗转,牵出各方切身利益,最终酿成一场惊心动魄的财富战争。其貌不扬,说话结巴的小律师乔一福,也被卷入其中,并成为这场财富战争的核心人物。他纠集一批投资人组建一家私募基金,历经多次生死劫难,终于笑到了最后,成为“光福控股”董事长。看天下人,谁能如此辉煌!
  • 用时光机逃回过去的人

    用时光机逃回过去的人

    智慧而愚昧的人类,终于将屠刀伸向了神。遥远的未来,人类的科技文明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顶峰,但他们还是无法彻底说服自己——古时候出现在人类传说中的神是不存在的,于是,疯狂的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在了时光穿梭理论上,他们想造出一台时光穿梭机,回到过去,去验证神的存在,甚至是颠覆整个人类起源以及整个文明发展的基石——进化论,甚至是取代神,取而代之。(注:本作品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癫狂时代

    癫狂时代

    人生世道生两面,半世疯癫半世邪。黑白双劫天泣苦,解放吾三世浮屠。这是这个时代最深处的黑暗!充满了最为原始的狂野!堕落与弑杀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充满了束缚和枷锁!当然!这也是个充满自由的时代所以和我们一起挣脱那未知的枷锁一起将自己解放出来吧!因为这是一个自由与枷锁,生存与绝望并存的癫狂时代!————————-且看一个末世前的神经病,一个末世后的疯子,在一个没有规则的癫狂时代里的经历……或许在那种状况下,都没有一个正常人……
  • 嚣张太妃为后记

    嚣张太妃为后记

    一朝穿越却被告知她就要侍寝,对象还是一个“芳龄”四十多的皇帝老头,阴差阳错之下却成了人人羡慕的宠妃。然而她的好日子并没有多久,皇上驾崩,所有妃子陪葬?机智如她跟未来皇上讨了个太妃位置坐坐。嘿嘿,看到那些如花似玉的儿媳见到她都要向她请安她就觉得很舒心,偶尔几个心高气傲的,没关系,老娘有的是办法收拾你。可是,怎么回事?继子虎视眈眈看着她是几个意思?好吧,她惹不起总躲得起吧!皇上阴测测的说道:“朕看上的东西,还没有能够逃得出手掌心的。”顺手掐断她惹的几朵桃花。行,是你选择的那就别后悔,看我不把你后宫闹地天翻地覆,顺便讨个皇后的宝座坐坐。且看一个后宫妃子,如何从太妃逆袭成皇后……。
  • 这样便好

    这样便好

    再见,一场分别。再见,一次重逢。不求你聪明,你傻,我不嫌弃,你找不到路,没关系,我牵着你。你还在我身边,这样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