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1000000025

第25章 封贡困局(2)

接连几天,日本人气焰高涨,不断北犯。朝鲜军势孤力弱,渐渐吃紧,急忙向李如松求援。李如松却很相信沈惟敬的话,倭贼断断不会进犯全罗道,哪里来的敌人?

但是,朝鲜人求援不断。李如松决定先发制人,七月初五,派总兵查大受、都督李平胡、游击高升等十四员大将率兵五千人,镇守全罗道的咽喉钥地——南原。日本人见明军大举来援,全线停止进攻,敌我形成对峙,朝鲜战局再次僵持不下。

明神宗急了。东征军旷日持久,“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国库里的白银渐渐空了。前方将士更是疲惫不堪,无不归心似箭。

十多万日军赖在釜山虎视眈眈,随时能把重创之后的朝鲜一口吞下。这时,明军肩负着稳定战局的重任。如果突然撤退,日本人就会像洪水猛兽,再次荡涤朝鲜半岛。

于是一个大难题摆在明神宗面前:明军是留还是撤?

朝廷又掀起争论波澜。早在六月初一,兵科给事中侯庆远就上疏明神宗,建议撤兵。按侯庆远的说法,如果这时能乘胜抽身,于理于情,明朝都是大赢家。

明神宗便下了一道谕旨:“朝鲜王还都王京,整兵自守。我各镇兵久疲海外,以次撤归。”

经略宋应昌以师老无功,也产生厌战情绪,准备趁着明军撤退之机,主动卸下经略职务,以求全身而退,保全名节。

但是,宋应昌又惧怕惹得大臣非议,就以进为退,上疏明神宗,详陈日本人狡诈难防,驻军不能全撤尽,主张明军暂且屯驻全罗、庆尚二道,然后见机行事:

全、庆二道……两道守则朝鲜安而保薊辽。……倭若能乘我罢兵,突入再犯,朝鲜不支,前功且弃。……即议撤宜少需时日,俟倭尽归,量议防守。

老谋深算的宋应昌只提防守,不提撤兵。但是,朝廷那些善于咬文嚼字的大臣们一下子就看穿宋应昌的意图,纷纷上书明神宗,大批宋应昌,竭力谏阻撤军。先有辽镇都御史赵光耀极言不可轻许日本封贡,后有兵科给事中张辅之力主征剿。

宋应昌见大臣发难,连忙又上奏明神宗:“倭奴狡诈,属国孤弱,不可不留兵。”并建议留下刘给廷一万六千人,让他防守全罗、庆尚二道,以拱卫王京,求得朝鲜安、中国安。

朝廷的形势仍然是文臣主战,武官主和。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这时,起决定作用的兵部尚书石星站出来说话了。

石星把议和当做自己政治前途的最大赌注,生怕驻军过多,会触动日本人的敏感神经,给他们一个屯兵不去的口实。于是,石星借口驻兵一万六千人,要耗费大量粮草、军饷,干脆裁撤吴惟忠等部,只留下刘给廷三千人,做个协防朝鲜的模样。又因急于求成,石星令沈惟敬去釜山倭营,让日本人早早献上谢和表章。

沈惟敬一入倭营,就向小西行长献上蟠衣玉带、花布四十匹以及《大明一统志》《大明官制》《武经七书》等重要典籍,小西行长则回赠日本旗帜五面,沈惟敬一概收下。

李如松对沈惟敬的奴颜媚骨备感气愤,几次想杀掉沈惟敬,但碍于石星的情面,隐忍未发。

八月,石星责令经略宋应昌撤军。宋应昌以令箭告知李如松,让他回国。

于是明军纷纷北撤,离开朝鲜国境。初八,中路大将李如柏撤出王京。两天后,李如松离开王京。二十四日,李如松又从平壤西退至肃州。五天后,沈惟敬及内藤如安紧随明军,前往北京。

但是,朝中的撤、封争论并未随着石星的一纸令下而休止。文臣浙江道御史杨绍程等极力反对石星的和议,主张坚决断绝日本的请和,即使撤兵也只退到边界地区,以应对不时之虞。

张辅之等人更是群起激昂,上书弹劾石星。石星一气之下,破罐子破摔,主动请辞。

神宗对这个首倡用兵的尚书还真是百依百顺,好言抚慰挽留下来。同时,又按石星的先前部署,诏令李如松班师,让朝鲜王子李珲去全罗、庆尚两道督师备敌。九月二十三日,在朝鲜王子临海君、刑曹判书李德馨、郑琢等人相送下,李如松踏上了归国之程。

到鸭绿江边,李如松凭江北眺大明国土,吊奠阵亡将士。有多少人曾随着自己东征西讨,而如今成为留在异国他乡的魂灵,从此永别。

李如松被石星、宋应昌等人所掣肘,既有无法尽驱强敌入海的遗憾,也有对朝鲜国王及世子寄托的无限期许。他转头问身旁的朝鲜人,会宁的乱贼招抚了没有?

朝鲜翻译官回答,前年已经伏诛了。

李如松深情地教导着,请转告国王及王子,百姓,爱护他们,他们便会像扶养自己的父母一样;虐待他们,他们便会如仇敌一样相害。又问郑琢,国王卧薪尝胆了吗?必须勤练兵,体恤士民,挑选贤才,任用能人,国家上下一心,苦心守护着社稷大业,方能够确保国家平安无事。

临行之时,李如松回首再看一眼如画河山,竟然产生依依不舍的眷恋。随后踏上渡船,缓缓而去。

李如松回国之后,朝鲜上下无不感激明军的再造恩德,在平壤立了祠碑,祭祀宋应昌和李如松。明神宗也对李如松的战功颇为赞赏,加封其为太子太保,升都督府左都督。

攻克平壤,歼灭日军一万余人,成为李如松戎马一生最辉煌的功勋,尽管其曾轻敌在碧蹄遇伏,受损不轻。但世上没有常胜将军,李如松并未因此而失去中、朝两国人民对他的爱戴。当然,也极大震撼、威慑了日本人,这才同意和谈,归还王京和两位王子。

光荣永远不会消失。李如松,不愧为威震东北亚的一代名将!

明军回去了,但日本人还侵占着朝鲜南部沿海地区,随时会再有狼嗜虎吞之状。在兵部主事曾伟芳的建议下,明神宗颁布旨意给李昖,教谕他痛改前非,吸取教训,重新振作起来,“宜令朝鲜自为守,吊死问孤,练兵积粟,以图自强”。

东征军参将高策、陈邦哲,游击钱世祯、高升,原任同知郑文彬,壶关知县赵如海,兵部主事刘黄裳等也随李如松之后,相继离开朝鲜。

十月初五,明神宗任命刘给廷为备倭副总兵、署都督佥事,统辖三千人,暂留朝鲜,协助朝鲜训练士卒,巩固防备。

明军撤出之后,局势日渐稳定。于是,尹斗寿、李恒福力劝李昖回銮王京。十月十五日,李昖从海州回到王京,祭告宣陵、靖陵之后,哭哭啼啼,跌跌撞撞地进入了王宫。至此,离去年弃都出走,已经一年零三个月了。

3.国王的退位风波

李昖失国,正是由于他自暴自弃、不图进取、惰政腐败所致。对这样一个治国无方、御敌不力的国王,明朝几乎失去了信心与耐性。

明朝朝廷中,以石星为代表的主和派渐渐占据上风。但在主战派大臣的掣肘之下,议和注定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

内藤如安一去数月,久久没有回话,侵占西生浦的加藤清正一直强烈反对

126

大明帝国抗日史

议和,这时按捺不住,借口内藤如安已经被杀害,纠集锅岛直茂在十一月初三发兵袭击庆州。

日军兵分三路,直指安康县。安康县是永川到庆州的必经之地。朝鲜人正沉浸在和谈的美好氛围中,防备疏忽,守御松弛。日军一来,没有一个人敢直面迎击,纷纷奔散躲避。加藤清正直扑安康,一路势如破竹,几乎遇不到抵抗。

加藤清正杀到安康,城内士民四散,兵使、府尹均不知下落。庆州附近驻扎着的朝鲜兵使高彦伯、别将权应铢、府尹朴毅长、助防将洪季男等部,都只是择据要害之地,连兵把截,除了派出小股斥候去侦探军情外,无一人应战。

参将骆尚志的接伴官李时发及巡察使韩孝纯连连向刘给廷告急,接伴使徐渻闻讯,转呈刘给廷,刘给廷派出北兵、南兵各一千,驰援安康。见人数太少,刘给廷又令朝鲜两道防御使金应瑞、李思命等,选一些精壮士卒,一齐赴援。

日本人如幽灵般四处游荡。明军找不到日本人去向,就准备在一处山谷埋伏下来,不料日本人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形。

按照以往的作战经验,日本人只要闻到明军的火药味,就会乖乖退去,所以明军习惯性地抬出大炮,日本人也习惯性地离开了。

明军原以为日本人被大炮吓跑,不会再来找麻烦,心安理得打道回家。朝鲜的冬天异常酷冷,明军都穿着厚实的羊皮长衣,奔走不便。这时出现意外,数百日本兵疾跑如飞,很快抢在明军前头。一时麻痹的明军突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身边多了些陌生的面孔。日本人高声呐喊,胡乱砍斫,如斩丝断麻,杀得明军措手不及,当场死亡三百二十七人,中有吴惟忠所部二百二十七人,千总陆承恩的甲兵四十九人,参将骆尚志所部二十四人,提调马禹卿、李为瑚所部二十七人。

安康之战,明军损失惨重,朝鲜上下一片惊痛。败讯传到北京,波澜又起。和不成,战又不能,一时间朝廷又闹哄哄的,纷扰不已。给事中魏学曾上奏明神宗:“朝鲜不能抵御倭寇,徒给中国增添忧烦。不如把朝鲜分裂为两三块,交付给能够抵挡倭寇的人,让他们盘根交错,大明的国门就安如泰山。

一石激起千层浪。兵部尚书石星极力抵制裂土之策。宋应昌尚在辽东,将魏学曾的奏本给朝鲜接伴使尹根寿看,并说:“朝廷议论如此,贵国准备怎么办呢?这件事我会全力保护贵国,但你必须尽快回去告知国王,善自为谋,好自为之!”

尹根寿吓得满头大汗,心急如焚,携带魏学曾的奏本和宋应昌写给朝鲜大臣的文书,星夜飞奔王京。

朝堂之上,左议政崔兴源称病不出,右议政尹斗寿已经陪着世子南下去了。只有领议政柳成龙和判府事沈守庆在座。尹根寿把宋应昌的文书递给柳成龙,柳成龙连看都不看一眼:宋应星书信中说的如果是国家公事,就应该把咨文直接呈给大王。现在没有咨文,只有私札。其中所说的并不是我要考虑的。就是看后也无法处理,不如不看。

当魏学曾的奏本到了李昖手里,李昖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经历了无数生死,“国王”这两个字实在已无足轻重。要不是大臣们的劝阻,坐在王位上的早已是光海君李珲了。如果能以隐退来化解大明王朝的猜忌,那将是朝鲜之大幸。

与李昖的淡定形成鲜明反差,大臣们一片慌张。柳成龙看了奏本之后,赶忙回答:“这是非常荒唐的空妄之说,皇朝怎么会被这种言论所缠扰呢?大王千万不要疑虑,现在朝鲜应当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该做的事,以消除天朝的忧虑。”李昖默然。

因宋应昌所差的辽东都司张三畏即将到达,领议政柳成龙和都承旨沈喜寿去碧蹄驿站迎接。

虽然名字叫做驿站,但最多算是遗址。惨遭战火洗劫,驿站早已被日本人烧成一片灰烬,只剩几间破败村舍。张三畏邀柳成龙入内同座,并拿出酒来款待,宾主相谈甚欢。说着说着,张三畏突然冒出一句:“我这次入王京,将会有新举措。”

张三畏到底带来了宋应昌的什么“新举措”,史书上没有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跟国王李昖的前途有莫大干系。

柳成龙心里一沉,莫非真的要出事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柳成龙勉强陪饮数杯之后,就告辞而出。不顾月黑路暗,星夜飞奔王京,将张三畏的话转禀李昖。

十一月初九,卯时,李昖在王京慕华馆迎接张三畏,将他带引到南别宫。张三畏宣读了明神宗于九月二十五日所颁下的圣旨:

昨者王以大兵驱倭出境,还归旧国,上表进方物来谢。朕心深为嘉悦,念兹复国重事,不可照常报闻。今特遣使降谕,仍赐王大红蟒衣二袭、段四表里,以示朕惓惓为王遥慰之意。……或言王偷玩细娱、惑群小、不恤民命、不修军实,启侮诲盜,已非一朝。而臣下未有言者,前车之覆,复车可不戒哉?……不知王新从播越之余,归见黍离之故宫、烧残之丘陇,与素服郊迎之士众,噬脐疾首,何以为心?改弦易辙,何以为计?……是用预申告戒以古人卧薪尝胆之义相勉。其尚及今息肩外侮,再展国容之时,抚疮痍、招流散、远斥堠、缮城隍、厉甲兵、实仓廪,毋湛于酒色、毋荒于游盘、毋偏信独任,以阏下情、毋峻刑苦役,以丛民怨。庶几殷忧愤耻之后,先业可兴,大仇可雪。……王其戒之!慎之!故谕。

敕文恳切感人。虽然李昖比明神宗多吃了十二年的大米,但明神宗倒好像是一位久经沧桑的老者,对着子弟诚挚教导,反复劝说,百般期许。

但是李昖听了,如针刺耳,浑身难受。此刻,仿佛明神宗就站在面前,板起面孔,不断地斥责着李昖沉湎酒色,荒淫丧国,“偷玩细娱、惑群小、不恤民命、不修军实,启侮诲盜,已非一朝”。李昖只觉羞愧万分,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沁出。

李昖只觉五味杂陈:“自古借兵于人以图恢复,未有不包辱忍耻求以济事。”坐在国王的位置上,李昖如坐针毡。当天晚上回到内庭,李昖独自召来柳成龙。

李昖心里很沉痛:我能够见到爱卿,恐怕只有今天了。虽然夜已深,我只是想与爱卿面决,所以召你来见。

柳成龙惶恐不安:臣等无能,承蒙错爱,委以重任,国事到此地步,都是臣下的罪过啊!

李昖却给了柳成龙极高的评价:爱卿才华出众,足以有所作为。只是不得其主,才遭遇如此危乱世道。三国的诸葛亮正因为遇到刘备,才得以施展抱负。假使诸葛亮没有遇到刘备,恐怕也只有老死隆中而已,能有什么作为呢?

话没说完,身边小侍从送来了一大缸醇酒。

李昖亲自倒上满满一杯,柳成龙一饮而尽。酒喝完了,做了近三十年的国王也该到了尽头。李昖与柳成龙君臣诀别,决定第二天在张三畏面前交出王位。

事出突然,柳成龙不知所措:天朝只是担心朝鲜振作不起来,皇上的圣旨,无非是一些劝勉策励的话,难道还有其他意思吗?愿主上圣明,不要为此所动。明天的事,万万不可,望谨慎斟酌,臣敢以死相请。但李昖只是静坐默然,不发一语。

同类推荐
  •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主要内容:典故成语是历史积淀的文化精华,时间越长,芳香越醇和,意味越悠长。《中华上下五千年妙典趣话》汇集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各个时期产生的绝妙典故成语,以生动的文笔向读者朋友真实细致地展示其产生、由来以及故事背景等,每一个都有深刻的道理、良多的意趣、高超的智慧让人品味和领悟。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中曾产生过无数的典故成语,它们不但极大地丰富了中华语言文字宝库,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作用和进步意义可说是十分巨大。
  • 梦观史

    梦观史

    假期旅行回来,突然的一个梦,将我带入无尽的历史长河中。王侯将相、市井小民……这里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梦不到。讲述不同的历史,换个角度看人生。每天一个梦,从此学史变轻松!
  • 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本书遴选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0件大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这些大事或开时代之先河,或为历史转折点,或决定着历史的走向,改变了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中国人的命运。编者通过简明的体例、通俗的语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地讲述了这100件大事的来龙去脉,并揭示出每件大事对中国历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简约大方的版式、美轮美奂的图片、准确到位的图解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为读者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了解历史大事、把握历史大势的同时,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愉悦的审美感受。
  • 红流纪事:血洒京汉路二七大罢工

    红流纪事:血洒京汉路二七大罢工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
  • 破明

    破明

    一个混混,转世到天启八年,他该如何做?他能否在这里站稳脚跟?迷乱的大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破明,破开大明灭亡的死局,破明,破开大明末期一段段未解谜题......
热门推荐
  • 吾家小妻初养成

    吾家小妻初养成

    一次意外,灵魂穿越到了一个十三岁的女孩身上。成为继父偿还赌债的物品,一纸契约,从此她和他形影不离。她是他侍婢,是她义女,还是她的未婚妻。腹黑男女,狭路相逢,谁可胜?不如携手整出轨嫡母,惩邪恶奸夫,打飞嫡出公子小姐!高高兴兴成亲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邯郸遗稿

    邯郸遗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战三国

    唐战三国

    二零一七年的高冷,是跑一千米都会累死的废宅。空降东汉末年,面对三国群雄,如何争霸天下?迎娶三国美女,召唤隋唐群英,成为三国之主!吕布元霸,房谋杜断,卧龙凤雏,关羽秦琼,赵云罗成。
  • 吸血笔录

    吸血笔录

    我叫林夜,是一个活了五十年的吸血鬼!五十年前,我喝下第一口人血,事后,无法相信,无法面对!五十年后,我吸干一个人的血液,事后,轻松淡然,毁尸灭迹!白天,我是英俊优雅的贵公子。晚上,我是行走在夜色中的猎食者。因为面貌不变,每隔十年,我都会转移一个地方,重新开始。就像候鸟,所以,我管这种行为,叫做迁徙。而故事,就从我迁徙到这个城市,进入这所高中开始......
  • 校花捉鬼人

    校花捉鬼人

    茅山捉鬼人雨辰,奉师父之命,下山为校花捉鬼,这使他不得不去追求校花。战鬼道士,斩邪灵,灭尸王,屠万鬼,只为校花打造,属于自己的不败之路。
  • 修真九要

    修真九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个温暖你岁月的人

    那个温暖你岁月的人

    当叛逆的她,遇见温柔的他,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敬请期待《那个温暖你岁月的人》
  • 麻龟警长破疑案

    麻龟警长破疑案

    本书共收入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的29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在动物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疑案、谜案,以及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麻龟警长凭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依靠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抽丝剥茧,使这些疑案、迷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惩治了邪恶,伸张了正义,教育了大众,维护了和谐的生活环境。阅读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能力。
  • 价值发展论

    价值发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命在于“发展”,本书面对当今社会生产力的日新月异,提出了价值发展论的基本构架与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一个商品年初的价值量与年末的价值量已有了很大的差别,而在马克思那个时代这些差别是极小的。作为一本张扬作者研究观点的专著,作者在书中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使今天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学者必须重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动态变化。
  • 古剑归墟录

    古剑归墟录

    天地之间,皆为江湖。江湖上,有人偏爱黑色,一身玄衣,一柄黑剑,走遍万里山河,只求一人相见。有人视剑如痴,天命风流,却事与愿违,相爱之人可恋无可守。也有人天注孤苦,岁岁轮回,在生死之间徘徊三百年,虽有佳人守候,但心中之魔终究一日要彻底苏醒,毁天灭地。而莫陵,那个看似最无忧无虑的孩子,却在冥冥之中,和彼岸之人遥遥相望,不知人间多少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