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2900000012

第12章 渔民和船

每天下午,我们都要去海边散步,无论天气如何。因此常常遇到刚从海上回来的渔民,即便在冬天里最冷的几个月,也有人出海捕捞牡蛎和海红。

尽管如此,我们和他们并不熟,彼此之间没说过几句话。

有人拍照的时候,他们不阻止;有人问话的时候,他们只回答最简单明了的句子,绝不重复。他们的目光并不和人接触,即便你提出要买他们刚打上来的水产,他们也并不兴奋热络,他们用海水一样冰冷自然的态度冷却着游客们的好奇心。对于他们的生活来说,这些好奇心的价值是零。他们的生活像海一样宽阔,也像被岩石包围一样封闭。

和他们攀谈最多的一次是乘渔船出海的时候。

我和T都觉得把自己弄成游客,这事儿非常傻相,因此对所有的旅游观光项目都避之若浼。但这船老大实在太会诱惑人,“海里转一大圈,可以打上鱼来喂海鸥,想怎么照就怎么照。”“海鸥能飞多近?”我们问。“那儿,就这么近。”

船老大伸出一条胳膊比画一下。

船老大姓杨,紫黑面庞,雪白牙齿,高壮身形,声如洪钟,放在《水浒传》里也可以当条好汉。

船头的水桶里养着条肉体:擀面杖粗细,尺把长,棕灰色的身上长满肉突—第一次见到这么巨大的活海参。

海水更深处是杨老大的海参养殖场,据说起初也死过苗赔过钱,不过养出经验来之后就变得轻松:养参人在某片水域投撒礁石,海参则完全依附在石缝里生活,周围广阔荒凉的沙地就是天然屏障。每年两次,海参会从石缝里爬到开阔的沙地上交配,赤手空拳行动缓慢,像散落的豆荚一样俯拾皆是,捞起来就是钱。

我们开玩笑说反正自己是无业游民,不妨拜他为师学养殖。他一笑,“你们干不了。”问他为什么,他注视着水面的网,不再多话。

后来获悉海参的收获季节是每年四月初和十一月初,那时的海水虽说不寒冷刺骨,也称得上冰冷难耐,又是北方的海湾,潜下去一片荒凉灰暗,但是每天也要忍着冷,下水几个小时,上来后喝几口酒,关节还是刺痛。

招呼游客出海是此地渔民养殖闲暇时捞外快的生意—尽管当地政府一再宣布这行为违法。说起法律,杨老大头头是道,因为过去的几年里他都在不停地打官司。有人要拆他的房子,有人要霸占他的海参养殖场,他是靠一己之力与机构看不见的压力对抗。“公安局、法院、区长办公室、市长办公室、信访办、拘留所,我都去过。我有理,我不怕。想动我东西,没那么容易。”他坐在船尾,神色自若,有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沉着。船掉个头,逆光,整个人成为金黑色的一尊铜塔。“拽!”他命令。T连忙上前手忙脚乱地拉网,也许是嫌T不麻利,杨老大立在船头,几把将渔网捯上来,往甲板上一倒,无数小生物密密麻麻地蠕动成一堆:指头粗细的海鲶鱼奋力张嘴喘息,像棋子大小的海胆竖着刺,拳头大的海螺紧躲在壳里,紫色夹米黄的海星翻卷腕足。我惊叫着抓起一只章鱼,它靠腕足支撑起身体,开始一拱一拱地逃离,未果,它突然用腕足缠住我的手指,狠狠地一口咬进肉里。

我大跳大叫,朝海面甩着手。

杨老大检视渔网的间隙瞟上我一眼,“不碍事,回家煮了。”

章鱼心灵感应似的松了绑,“扑通”一声溜下水去了。

我伸着血淋淋的指头给杨老大看,他淡淡道:“这有什么?常事。”

T用簸箕收起一堆小鱼朝天上扔,直上直下地掉下来,砸得一头一脸。杨老大走过去接过簸箕,振臂一撒,一道漂亮弧线,大群海鸥如轰炸机群般盘旋俯冲而来。

灰蓝的海面上镀着淡金色的朝阳,浓蓝色的船是磁铁,灰白海鸥白铁片似的被吸引在周围。我和T抽空把战利品中的章鱼海螺之类扔回水里,杨老大倒并没有嘲笑我们的妇人之仁。他盘算着距离的远近,果断地开始往回航行。

上船的时候我曾狠狠地讲了价钱,从每人八十元讲到四十元。杨老大颇为爽快,但四十元有四十元的转法儿,柴油价钱涨得那么快,兜太大圈子是会赔钱的。

“以后你们要打官司、咨询法律,找我。”下船时,杨老大声音洪亮地朝我们喊。

在这富于浪漫主义的环境里,渔民们坚守着最现实主义的生存态度。“悲天悯人”这四个字全无分量,因为对于生存而言似乎全然无益。

和杨老大们通身晒成的结实的“渔民紫”相比,我和T的“都市白”臃肿苍白,像两头软弱无能的家畜。

整整一个秋天,除了十一月出海收获扇贝和海参以外,渔船都拴在齐腰深的海水里随风起伏,船舷两侧依次整齐地落满海鸥,朝向和姿势几乎完全相同,是一队即将出海的士兵。

深秋艳阳高照的日子里,渔民们用拖拉机往岸上拖船,棱形船底破开细沙滑行,金色的沙子像海浪一样朝两边破开。我曾经追着他们拍照片—造出这样完美的船真是个奇迹。船老大们忙自己的,有时彼此呼喊两句,当我不存在。

当泊在浅滩的渔船依次被拖上岸,就表示冬天的来临。夏天的时候是休渔期,禁止渔船出海。一年到头,渔船躺在岸上的时间总比下水的时间长—或者他们出海的时候我们仍然在睡觉?

固定渔船们的粗尼龙绳上生了绿苔,长出了成串儿的海红,又小又黑的锥形,瓜子儿一样。沙滩上埋着简易的锚,用钢筋焊成一个“丁”字形,抓进沙地里。

在Q市,能游泳的日子相当短暂,那时我们需要沿着沙滩走很远,才能避免在水下被缆绳绊倒。

开春之后,海水变得躁动混浊,欲望一样不可阻挡,浸没了大半个沙滩。

沙滩突然热闹起来了,木头渔船刷上了新油漆,上半部是密实的天蓝,下半部分是浓稠的紫红,在灰暗的海水上闪闪发光—天才的配色,起源非常神秘。

颜色之外,这里的木船拥有世界上最完美的曲线,船舷的每一条木板都如同舞蹈演员伸出的肢体,凝固着肌肉的张力。

“这部分叫什么?”我指着船头正下方戳进沙地的突起,扁片状,像一条鱼的腹部。

“龙骨。”正用锤子敲打船帮、修补裂缝的渔民头也不抬地说。

“这部分呢?”我又指着船头正中号角形的一截木柱子。

“蒙头(音:meng tou)。”他眯缝起一只眼睛打量那裂缝。

“什么?”

没有回答。

我站在一边,不死心。

“哪个meng?”我追问。

“好了吗?”渔民停下手里的锤子,粗声喊。

“没有。”另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从船舱里传出来。转过去才发觉沙滩上有一堆刨花,有人蹲在舱里给船底换新木板。

渔民们似乎用不带丝毫感情色彩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船,与这种工具紧密相连的是如礁石般裸露严酷的生活,程式化的礼貌在这种生活里没有分量,观光客式的无知更完全无须敷衍。

风大,带着海上的湿气和陆上的黄沙,渔民在风里斜叼着烟卷儿敲打他们各自的船,话说得很少,一张嘴话就被海风吹散了,因此说话时也有沉默之感。这里的渔民被风吹得面色粗糙紫黑,脸上见棱见角,皱纹都是刀劈斧砍般的直线条,表情凝固,很少笑;头发因为海风里盐分侵蚀的缘故,毫无光泽地胶着成一体,盘曲为深灰色的一坨儿。

因为秋天要下海打捞海红和牡蛎的缘故,或者常常需要站在齐胸深的水里拖船下锚,这里的渔民不论男女,常穿着一种肥大的棕黄橡胶背带裤,黑高筒雨靴,脖子上围着褪色的紫红带穗子方围巾,肩上披件老粗布蓝棉袄,风吹日晒退了色,表面上泛起一层盐花儿白,每一条皱褶都充满雕塑感。

每个下午,我们几乎都会遇到那个女人或者她丈夫,把几个装满海红或者牡蛎的编织袋拎上一辆退色的红拖拉机,车上塑料袋里还有半张饼和榨菜疙瘩,旁边放着款式古老的塑料壳暖水壶—他们捕捞贝类的时间一般是从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吃饭是在海上,就着风,以及零下十几度的气温。

尽管常常见面,我们还帮女人推过陷进沙滩里的破拖拉机,但彼此之间仍然谈不上熟悉。就像我前面说的,他们不喜欢攀谈,彼此之间的话也少。

我听到过的唯一一次,是男人站在船上,把无用的海货,比如海葵、海星、鲅鱼之类用舀子撇出去扔了,上百只海鸥尖叫着在四周徘徊,如同被龙卷风卷到空中的纸片,女人站在岸上骂:“还有海参呢就扔?这败家爷们儿!”边说边撅在浅滩上捡,然后摊开手,“看看这不是?可贵着呢!”手掌里躺着几根灰绿色肉条儿,毛虫似的。男人始终没说话。海鸥落在不远处的沙洲上,静静窥伺着。

休渔期已经结束,他们和别的渔民一样整修渔船,按照贴在船帮上的通知要求,缴纳各种管理费,办理各类证件。“现在出去也没鱼,总要再过个十天二十天左右才行。”一个刚从海里把自家渔船拖上来的男人冷着脸说,另一个过去帮他再往上拉一把,然后在沙滩上下锚。

旁边一条已经下海的船上坐着一个年轻人,蓬着头发,低头抽一根烟,头埋在两腿中间,纹丝不动地跟着海浪起伏。

本地报纸上用整个版面报道过一则消息:捕鱼季节到来之后,本地渔民和邻近的外省渔民因为争夺盛产皮皮虾的捕捞区,相约在海上集体开战,几十条渔船迎面互撞,风大浪高,彤云密布,那情形写得像甲午海战一样精彩。最后的结果是船毁人亡,坐牢的坐牢,逃亡的逃亡—精彩原始得不像现代社会发生的故事。

现在,沙滩上纵横着缆绳、拖拉机履带,以及渔船狭窄的船底划过的痕迹,浅水里扔着破渔网和浮漂,再往里还半漂着渔民顺手扔进去的油漆桶,油漆一圈一圈扩散在海上。

海滩背后,高档公寓楼正拔地而起,这片海滩据说也要被整治为更为标准的旅游区,不知道届时渔船是否还有存身之地。对此,渔民们视而不见,他们在修整自己的船。

渔民的生活,就是这样在每一个春季苏醒。虽然这苏醒不过是对悠远生活的一种重复,但它那么粗粝、严酷、混乱,那么前途未卜,总之,那么无情,又那么动人。

本地报纸上还刊登过一则图片新闻:新盖的小区,刷成粉黄的六层楼房,围栏外的水泥地上用白线画出一个接一个的车位,车位里停着的不是车,而是几十条斑驳的旧渔船。图片下面的说明指出,渔村加紧了城镇化进程,渔民住进了有暖气煤气的新楼房,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不再靠打鱼为生,但仍然保留着自己的船。

我一相情愿地觉得,这或许是他们表达感情的方式,沉默而且浪漫。

过了不到半年,我和T再到当初遇到杨老大的小海湾,倒不是为了打官司,而是要去找海星。

转来转去,找不到当初的地标,一打听,才确定这里已经被迅速地改建成一座水泥游船码头,停着整齐划一的玻璃钢船。原来散漫的渔船都被驱散了,不知停往何处。

也不知道杨老大的官司结果如何。

同类推荐
  • 菩萨的境界

    菩萨的境界

    一个无梦的孩子,肯定无法将快乐的色素织入人生的锦衣里。正因为“孩童与成人,都需要精神的草原”,尤今伏案疾书,“写写写,一心只希望以文字为读者的精神世界开拓出一片又一片怡情养性的草地”,她关注着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关注着新科技带给人们的惶惑与快捷,关注着被现代生活所吞没的感恩与奉献……在《菩萨的境界》里,尤今是母亲,是教师,是作家,同时也是妻子,是女人,是朋友。《菩萨的境界》是被岁月打磨后产生的舒适的温暖,是尤今几十年的修为所悟道的禅机。
  •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时光韧带(天籁文集·诗歌)

    不敢说是诗,只因为生命的音符,在时空里跳荡,偶尔捉几只,铺排在平面上,就成了这,似连似断的长短句,空灵的真实,意象延绵嘈嘈急雨,韵律源于天地,智慧敲击宇宙的秘密,情,融化在阳光里,携心灵共振,是恒久的魅力。
  • 世界屋脊之书

    世界屋脊之书

    散文与个人生活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个人生活情感思想和行踪最真实的记录,它是最纪实的文体。《世界屋脊之书》就是作者在世界屋脊生活和旅行的片段,是作者在那高海拔群山中行走时留在记忆中的点滴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很少想起这些群山,正如法国作家克莱齐奥所说,遥远的美人不能触摸,如夜空中的星辰或如晨曦,它到达了路的尽头,越过了有限世界的门槛,进入不可逾越的区域。
  •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弗洛伊德谈本能与成功

    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心里感到诱惑就对诱惑反抗,而不屈从于它的人。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痛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能悔棋。人做事无外乎两种原因——成就感和性冲动。本我过去在哪里,自我即应在哪里。梦的内容根源于愿望。良心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对躁动于我们体内的某种异常愿望的抵制。对于成功的坚信不疑,时常会导致真正的成功。无知就是无知,谁也没有权利相信它能衍生出任何东西。理智的声音是柔和的,但它在让人听见之前决不会停歇。人不是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死,就是在无意识中确信自己不死。
  • 诗经的文化阐释

    诗经的文化阐释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从法术到诗歌——思维、宗教、艺术的发生学通观”、“诗言祝——咒祝、祈祷与诗的发生”、“诗可以兴——神话思维与诗国文化”等。
热门推荐
  • 穿越而来的妻

    穿越而来的妻

    一朝穿越,她,成了她,当灵魂蜕变,褪去少女的清纯,无知变成了睿智,痴情变无情冷血孤独如她,该如何在这异世生存?她腹黑,狡诈,狂傲,冷情,视财如命,一切的一切。谁又知道这不过是她生存的需要。
  • 农家小甜田:无良相公快松口

    农家小甜田:无良相公快松口

    苏月柔,现代农学院博士,整天和土地庄稼打交道,在男朋友和闺蜜的背叛之后,去外地考察却不幸遇到泥石流,却意外到了这个不知道的朝代,家徒四壁,一堆极品亲戚,还好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父母和哥哥,没关系,这不是正好有我的发挥之地吗?带着家人打造粮食帝国,赶走极品亲戚,招个上门女婿,日子照样过得红红火火。
  • 金丹真一论

    金丹真一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出鞘的心灵

    不出鞘的心灵

    本书字字睿智、句句哲理、篇篇原创、辑辑感动。犹如在沙漠中跋涉多日而又口渴难耐时,突然遇到一抔清泉;又如寒冷的冬夜在河边游走而迷失方向时,突然遇到一艘渔船。一幅充满爱与感动的壮锦向我们的生活铺了过来,我们还迟疑什么呢?
  • 勇者的正确上线方式

    勇者的正确上线方式

    正史版简介:当黑暗出现,恶魔降临,人类中将会有一名无敌的勇者诞生,拯救大陆与水火之中。——《预言之书》——————野史版简介:自称绅士的勇者,妩媚的女王,美丽的圣女,傲娇的年轻女法师,肉食性的性感女骑士。勇者:“魔王那妞必将臣服在老子的大(哔)之下!”
  • 花教

    花教

    道教有九字真言,佛门有六字真言。秋阳说,我花教有七字真言:胆大心细脸皮厚。如果你以为秋阳是一个风流的下流胚子,那你就错了。他只想安安静静地做一个种花人。故事开始了,有热血有搞笑有悬疑。有妹纸,有妹纸,有妹纸。次要的事情,说三遍!
  • 世纪星河

    世纪星河

    一对深邃的蓝瞳,一个来自未知领域的婴儿,一段传奇的经历,穿越时空演绎一场惊天动地的宇宙史诗。铸就一个奇才修炼神话。在不断成长中,找寻自己的身世之谜,一步步走向强者之巅。
  • 三国群豪传

    三国群豪传

    东汉末年,寒霜遗才张角仅凭一人之力把大汉王朝搅得天翻地覆。黄岳八俊、颖川八杰、水镜八顾,三大当世名士门生各自为自己的理念而战。主角段勋,黄岳八俊之首大师兄,守望星座为皓天麒麟。另类三国,再现超智商的阴谋阳谋。
  • 亲情牢狱

    亲情牢狱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幸运的人,最亲近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把他拉起来。不幸的人,则会被她身边的人一步步推向悬崖,从在生活在阴诡地狱里,永世不得翻身!能够让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一下子绝望的没有别人只可能是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姐妹等!光明的对面总会是阴暗!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感知化学动向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感知化学动向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