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2200000003

第3章 散文、随笔(2)

我欣赏眼前这立冬时节的景致。我热爱故乡小兴安岭,也热爱现在的家园——辽南!

本主题由 岳先生 编辑于2004-11-07

[跟帖略]

三十年前的一次旅行

题记:悼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三十周年!

引子:

1976年是农历丙辰年,龙年。因沈-京铁路不通,有机会取道大连,走水路奔上海再折回南京、北京历时36天,进行了一次终生难忘的旅行。

一、唐山大地震带来去上海机会

1975年5月我转入毕业之后的第三个青年点。这几年靠党的阳光雨露滋润和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已经从当初的小青年茁壮地成长为一名革命的老青年了。

当时我在机床厂青年点当季节工,跟着厂子里的解放车干装卸活。有时去伊春市的金属公司装钢材,回到厂内之后卸下去,有时也拉沙子、石头、红砖什么的。这个活儿虽然是苦力活,因为有劳保待遇冬季发皮大衣、棉帽子、大头鞋,去一趟伊春还补助0.6元钱差旅费,在当时算是俏活儿。总共两台车,我们8个人,另7个人是比我晚两届的小兄弟。由于归厂子的材料股管,这又是个协作性很强的工业企业,常有需要到外地跑腿儿的事情。当材料股里的材料员不够用时,股长就和我们说:“有个事儿,谁能跑去?”开始遇到这种事儿的时候,另几个小兄弟就往后出溜儿,因为我年龄大,把我往前推。我那时候哪都敢去,领导指到哪就跑哪儿,跑过一两趟腿儿之后,事儿办得挺好,厂里领导挺满意。以后再有这种事儿,股长就不问别人了,直接分派给我。单是1975年下半年,我就跑了7趟哈尔滨。我们这几个人没有休息室,没活儿时就在厂子大门口的收发室打转转,这是个消息灵通的地方,厂子有什么事儿都先知道。

记得很清楚,1976年的7月27日下午,厂里的一名女技术(按现在说就是工程师)张罗去上海出差。因为去上海的机会不是很多,加上那女技术员是俄罗斯混血儿,人长得十分漂亮,且人缘极好。那年月物资缺乏,“上海的确良”是出名的,都找她捎东西。所以,她的出行在厂内很是轰动。

她27日晚出发的,意外的是28日凌晨3:42时发生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29日早晨她又从哈尔滨返回来了。原因是进关铁路中断了。她的上海之行未能成行。一个月后这个差事落在我的头上。

铁路一直不通,地震之后传说因为防海啸,大连至上海的船也停运。等到8月末了,有可靠消息说大连至上海的船通航了。厂长决定派两个男的去上海,其中一位选中了我,另一位是车间懂技术的李师傅,我叫他李哥。

二、首次到大连印象不好

我们是8月31日晚从双子河出发,在哈尔滨中转到大连。

这是我第一次到大连。那时候的大连很不起眼儿,没有高层建筑,只有火车站前的一条大街比较繁华,但是和哈尔滨道里的石头道街没法比。游览了老虎滩、星海公园,还下来探海洞。著名的商店是“东方红”和“太阳升”(即现在的秋林和大商),规模均不如当时哈尔滨的“松花江商店”(南岗秋林)。1975年伊春吃粮基本不是问题了。我在哈尔滨出差时遇到大连人还往回背馒头呢。到大连唯有吃海鲜喝啤酒是个招牌,但是,北边人来了冷不丁吃不服,上吐下泻,住旅店一宿好几拨折腾上医院的。

大连火车站的特色是汽车经引桥可以径直上二楼,那时候引桥这一圈上坐的都是唐山地震后的伤员,穿着病号衣服,大多数是缺胳膊少腿拄拐,在这消磨时光“让体内慢慢增加抵抗力” 的。看不出大连市里有要地震的迹象。

我那时有个同学杨永生在金县(现金州)的董家沟当兵,我决定去一趟。坐火车到金县火车站转乘汽车,这去了一看,可不得了啦。满街都是防地震的帆布棚子,到了部队一看,墙上贴着“防地震,防海啸。组织机构、突击队名单”,好像地震随时可能发生。因当年海城已经地震过了,觉得特别恐怖。在永生那里遇到了宿玉智,他特意让炊事班给做的热汤面条,线豆角腌制的咸菜,那时候能吃上这么一顿饭已经相当好了。当天回到大连和李哥说:“咱们得赶紧走呀,要万一地震就完了。”

次日,我们历尽艰辛买到了去上海的船票。

三、第一次乘船,真切觉得地球是圆的。

那时候跑上海的有四艘船——长锦、长秀、长山、长河。我坐的是后增加的“长力”号,说是“万吨轮”,实际排量是七千五百吨。下午16点起航,船要运行两夜一天36小时到上海。在大连港开船之后一个多小时,碧蓝的海水就一望无垠了。看不到陆地,我随身带了一个收音机,始终能收到节目,所以我判断肯定离内陆不是很远。船上有小卖部、盥洗室、餐厅,晚上在甲板上放电影。总之,比坐火车舒服。次日起床后,再来到甲板看,变了。海水不再碧蓝,而是微黄还带有泡沫,有明白人说这已经进入黄海了,是公海(以后知道12海里领海权问题,实际还是内海)。大船疾驶,劈波斩浪,船后泛起巨大的水花,时而有海鸥在船的上空盘旋。滔滔的海水,并不是平得如镜,往远处望去,有叠起的山状水峰,也有凹下去的,有如水做的盆地。迎面驶来一艘船,先看到的是船头,像是上坡儿,一点儿一点儿爬上来,相汇之后跟踪望去,看到的是船尾,是下坡,有如太阳落山一点一点儿滑下去。真真切切感到了地球是圆的。与我们同船的有3个黑人,意外地在甲板上主动与我打招呼,他们汉话说得很好,自我介绍说:“是坦桑尼亚人,来中国留学,先到北京学3个月中文,再到大连学两年轮机。”用手比划着就是“开船”,这次是到上海实习,以后要自己开船带着老婆来中国。当时,正热播马季和唐杰忠说的相声《友谊颂》,是说中、非友好,帮助坦桑尼亚、赞比亚修铁路的事。我则近距离的与非洲人接触了一次。感觉他们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比我们要强。在他们的房间里,我看到一种全自动电唱机,把唱片放上去,开机,唱片旋转几秒后,机头自动起来、平移、对准起点落下、放到唱片上,唱完一面后,机头自动起来、平移、放回原处,接着唱片自动跳起来,在中心支杆5厘米高出卡住,一个程序完成。那个年月看到这么个玩意,很觉得稀奇。现在想来如果不是80年代初,日本便携卡式收录机异军突起,这种东西很有流行的可能。

好看的是第二个夜晚的23时之后,轮船进入黄浦江,航道很窄,因为躲避江里的行船和“水上人家”,要时常鸣笛、减速。巨大的汽笛声和着抛锚时的上下拉动,发出巨大的声响,使人在船舱里睡不着觉。速度明显慢了下来,驾驶人员全部进入工作岗位,不时地喊着口令。于是我来到甲板上。嚯!浦江两岸灯火通明,绵延几十里,两岸的轮船、塔吊,根本数不过来,很多明显看出来是外轮,足有几千艘。联想到样板戏《海港》里唱词“看码头,好气派,机械列队江边排”原来这么宏大的阵势,这一排竟然排出几十里地,真正看到了十里洋场夜上海的热闹与繁华。到现在为止,那是我看到过的,最多、最辉煌的灯火。这么热闹的场面,顿时困意全无。我就这么站在甲板上,尽情欣赏这夜色,任黄浦江的风吹拂我的面颊,任雾水打湿我的衣裳,直到天亮。

四、在上海外滩听到毛主席逝世消息

9月7日早晨下船,人们议论庆幸没有遇到风,这船坐得很舒服。经码头“旅客接待站”介绍,住在“虹口区唐山路旅馆”。每天0.80元宿费,用具有床上一张凉席,一个用凉席包着的枕头,一把蒲扇。都是很适用的东西,9月份家里已有凉意,但是上海正是“秋老虎”发威的时候,热得厉害。住的安顿好了之后,我和李哥利用七八号两天游览了南京路、西藏路、香港路、四川路等。上海的南京路,是城市高楼夹缝中的一线天。人挤人,人挨人,公交车乘务员要依靠敲打车门,吆喝着前行。以前有个相声说是“到上海如果不到‘大光明’看电影,等于没到过上海”。所以,特意去“大光明”看了一场电影。在上中学时流传一个故事,说双子河有个人“小陈”在当特务兵时去过上海,在国际饭店里吃过饭,特了不起。国际饭店24层,是中国最高的大楼等等。所以这次到国际饭店附近了,要好好看看。

8号晚上,我和李哥商量明天行程,李哥是共产党员,要去看“一大”会址;我要去看一看“鲁迅纪念馆”。也就是说:我对他的事不感兴趣;他对我的事也不感兴趣,时间又不够用,所以只好决定:9号这一天分头行动。

早晨,我先去虹口公园鲁迅纪念馆,正在鲁迅纪念馆游览,忽然进来十几台高级大轿车,仔细一看打的旗子,是日本“滨库县大学生旅行团”和“北九州青年旅行团”。两个团同时访问有300多人,足见鲁迅在日本人心里的地位。这些日本人都挎着照相机,男的全是白衬衣、米黄色裤子,人人都腆着个大肚子,裤腰带一律系在肚脐眼之下,女生全是米色小短裙。这些人里面有不少腿脚有残疾的人,可能是原子弹后遗症吧。那年月一次看到这么多“鬼子”,也算一景了吧。我一个人一直在走,准备在回旅店的途中逛外滩。下午15:50时到外滩公园门口,正在排队准备进门的时候, 突然高音喇叭里传来哀乐声,过门很长,之后,播音员开始宣读讣告,节奏很慢,修饰语很多,随着修饰语的一步一步递进,开始有人“哎呀,哎呀”!讣告的指向在升级,有人在“哎呀”的同时拍大腿。当“毛泽东主席”的话一播出,外滩公园门前顿时哭声一片。当时,这话在说明白之前,不敢往伟大领袖那儿想,想了也不敢乱哭呀,万一哭错了就摊大事儿了。这时有人小声斯文地哭;有人放声大哭,捂着脸,捶胸顿足,嘴里用高八度的上海话喊着:“呀,毛主席去世了呀……”在27青年点的时候有20个上海人,有的人关系处得还不错,时间长了能听懂简单的上海话。这时候公园关门了。我当时心情是非常沉痛的,冷静一会之后,坐公交巴士回旅馆。车里有哭声,会车时对面的车里也有哭声。

就在这一天夜里,我病了。是在大连老虎滩下海的时候,脚掌被石头划一个口子,这四五天连坐船带走路一直没休息,我穿的又是皮鞋,透气性不好,所以感染了。肿胀、疼痛,伴全身发烧,半夜里实在挺不住了,李哥和旅馆的一个40多岁的男服务员,用三轮车把我拉到里弄的卫生所,打的庆大霉素,回来后渐渐地睡着了。早晨,别人还没有起床,李哥已经到街里把黑纱买回来了。很郑重地和我讲:“我们出差在外,只能以这种方式悼念毛主席,我是党员你要听我安排。”我起不来床了,一直躺到14号,李哥一个人用这几天时间把公事办完了。我们准备15号晚上乘车去南京。上海有名的地方,比如博物馆、动物园、豫园还没有去,路途远的不能去了,只好再到外滩好好地看一眼。来到外滩,公园关门。看看市政府大楼、海关大钟,遥望一下江对面的上海大厦,18层,上海第二高的大楼,毛主席、周总理来上海住的地方。再次站在南京东路往西一看,眼泪止不住了。那时候说南京路有千家商店,路两侧的每一家,都在门前用竹竿挂着一幅降一半的国旗,两溜红色望不到头;一百、九百等大商场里,用黑色绸布做的,直径2米左右的挽花,拖下长长的穗子,可以碰到人头,哀悼的气氛凝重。当晚,在这种气氛下我们离开了上海。当时觉得上海火车站很小,没留下什么印象。

五、毛主席追悼会南京停电

到南京之后,住在下关,就是日本鬼子制造“下关惨案”的地方。这里距长江大桥很近,公共汽车可以直达桥头堡的“工农兵”雕塑。晚饭后散步也可以走过去。到南京的前两天,先后去游览了玄武湖、雨花台、中山陵、邓寅达墓等。到9月18日就等着下午举行毛主席追悼会了。南京市的会场设在新街口,没有组织根本靠不了前儿。我们住的旅店有一台约18吋黑白电视机,到13:30电视打开,起初没有信号,全是白点子,当时还不知道叫“雪花儿”,过了一会出方块了,但一直不停地忽闪。这时候有一个旅客装明白人,说:“这个电视没调好,我给调一调吧。”服务员说:“行呀。”这个人就给调,没动几下,电视机后边就冒黑烟了,紧接着屏幕灭了。这时候就听有人喊:“走呀,对门的旅店有电视。”人们呼地一下子冲了出去。到了那个旅店已经挤不进去了,我们又赶紧找下一家赶巧这里柜台上有一台12吋电视机,在这一直挨到15点整,外面响起汽笛声。下关地处南京西站,旁边就是长江货运码头。火车头和轮船的汽笛声交汇在一起,低回、厚重,仿佛时空在这一瞬间停滞了,祖国的大地、山川、河流,都沉浸在沉痛的悼念伟人的呜咽之中,鸣笛足足持续了三分钟。汽笛声停止,追悼会开始了,刚说一句话,呼啦,停电了。后来听说当天是为防意外事件发生,有意安排的全市停电,整个南京市民都没有看到毛主席追悼会电视实况。

离开南京后,为办公事儿,我又去了安徽的滁县、天长县。感到了安徽的贫穷,那时候在哈尔滨用人力三轮运300斤货物,两公里远要3元钱,在天长县只要0.28元。

同类推荐
  • 秋水谣

    秋水谣

    本文主要内容为即景秧歌、对唱秧歌、祭祀秧歌、拜谒秧歌、拜年秧歌、耍笑秧歌等。
  •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1984年1月24日晚,一个并没有飘雪的冬天的晚上,我以一声长啼来到了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六年半后,坐着爸爸的永久牌自行车开始了伟大祖国赋予我的神圣使命——上学。小学六年不学有术成绩卓著,奖状整了半墙壁。一不留神成了父母的骄傲和邻家孩子的楷模。上了中学自封天才目空万物,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一踏糊涂一去不返。在父母的长吁短叹中沦为邻家孩子的反面教材。走在路上总觉背脊发凉,人家指着我摇曳的背影:“当年名动村野的县级三好学生,某某镇中心小学有史以来第一个县级三好学生,据说他的名字已被载入该校校史。现在,唉……!”
  • 纳兰性德全集第三册:诗集

    纳兰性德全集第三册:诗集

    纳兰性德,清初著名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全集共分为四册,第三册为诗:诗除包括《通志堂集》的三百五十四首外,另增加了八首。
  •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世上没有人比你更重要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这是华语界知性散文作家苏芩十年来最用心力完成的一部作品。全书以大观园中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为引,尽述世间最浪漫蚀骨又痛彻心扉的情感。这是作者20年研读红楼的心得,饱含深情,柔肠百转,值得反复玩味吟诵,读来满口余香,心静如水。翻遍红楼,阅尽尘世。爱情,只是一瞬间的决定,却缠绕了一世的光阴。情皆因缘,缘亦为劫。爱情最令人宽慰的,不是“相爱”,而是“值得”。无论何时,都要记得:只有自己会陪自己走过一生,有些人,注定是为了分离才相遇。青春,只是一场没有结局的邂逅。
  • 石榴花开的季节

    石榴花开的季节

    本书是作者出版的一部散文作品集,全书分为“悠悠乡情”“浓浓亲情”“漫漫闲情”“缕缕心情”“泛泛友情”“幽幽性情”共六辑。
热门推荐
  • 都市欲望

    都市欲望

    雨夜溪边漫步,意外遇袭……九死一生反倒激发人体潜能,正因如此,被卷入了一个腥风血雨的‘隐形江湖’……‘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新书《仙魔心梦》希望大家多多指教O(∩_∩)O~~
  • 十四年猎鬼人

    十四年猎鬼人

    我叫李诣凡,31岁,目前经营一家酒吧,酒吧名为“巢”。在此之前,我做了14年的猎鬼行当,虽然两年前金盆洗手,可是每每睡去梦里总会浮出鬼影。我习惯了夜里不睡觉的日子,白天睡觉的时候心里会踏实些,有时耳边会有细微的低吟,有时心里莫名的不安,就拿出笔把自己的过往写下来,希望能让自己不留遗憾!你凭什么确定,你一生所见到的,全都是人?小鬼婴灵,笔仙刨坟,夜半歌声,深井死魂!书里详述的见鬼/巫蛊/搬尸等内容有一定风险,请不要模仿,切记!
  • 重生之爱妃不好惹

    重生之爱妃不好惹

    她,全球唯一一个至尊瞳术师,一朝穿越变成下等小国亦紫国的大将军府的废物兼草包的嫡系三小姐。废物?我让你知道什么是废物,废你筋脉,毁你丹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从此称霸天下!但谁能告诉我,躺我床上这妖孽混蛋是谁!“夫人,为夫已经暖好了床,快点来睡吧。”楚临倾看着床上那混蛋笑的欠揍的脸怒吼道:“滚!”
  • 残破天涯录

    残破天涯录

    断剑不断情!这是我这本玄幻的核心。你见过了那么多天赋惊人的主角、你见过那么多无人能敌的英雄......可你有没有体会到一丝爱?!我的主角可有敌可无敌,可他一定要有大爱。他一定要活得潇洒,就算手无缚鸡之力也能别有一幅天地!不论你喜不喜欢,这就是我的玄幻。若你想,随时都能来到我的世界,让你如同主人公一般闯天荡地!若欲交流,加Q1120275671。能收藏一下便是极好的!
  • 丧尸笔记之灵魂晶体

    丧尸笔记之灵魂晶体

    兰弘拥有千年一遇的炙晶体,赋予他最强大的能力天赋,从儿时被丧尸盯上,八岁父母双亡,跟着神秘的爷爷,变成了废柴一枚,高三那年,在校园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诡异事件,毕业后,莫名其妙进入的大学,却是专门调查击杀丧尸的组织,并且有着万年的历史,从此和落落,洛思恒,史泰雨走向屠尸的冒险,从珠穆朗玛峰的雪山之中,到万里长城的夜晚迷醉星河,从古代王朝遗留下来的巨大丧尸遗骸,到近代罪恶科学突变的病毒丧尸,兰弘逐渐成长,从废柴,变成了英雄。冰封千年的记忆,丧尸家族之争,时空的扭曲,一切的背后,都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故事......
  • 传奇小剑仙

    传奇小剑仙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那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你就是这里的创造者,将会以主人的角色主宰这里的一切。其实你不相信命运的主宰,但是命运却真实的存在。而你若想挣脱它,就必须凌驾于它之上。你还是来啦,带着不屈的意志,带着无畏的勇气,站在了我的面前。从此时此刻,我很想说的是:“纵使千难万险,纵使血流成河,我依然昂首挺胸”。
  • 武霸乾苍

    武霸乾苍

    一个性格坚毅的少年,一个普通无华的小拍卖行,一段曲折离奇的身世,却是故事的起点与终点....稳重而又幽默的姜黎在自己的拼搏下仅用了几年的时间便将家族的产业——鉴行拍卖行,打理的内外有条,而这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渐渐地暗流汹涌起来......
  • 黎平夜话

    黎平夜话

    眺望世界清澈的眼睛,情境各自的不同,方方正正的汉字依托那饱满的情感绝妙的排列。
  • 曲经的世界

    曲经的世界

    一个废柴记者的觉醒之路。人,之所以为人,但人,真的是人么?
  • 也许天空也会流泪

    也许天空也会流泪

    无父无母?那又怎样。我一点都不可怜,所以不需要同情。我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如果妄想伤害我的人,那么对不起!你会因此付出相应的代价。爱情有时候也许也没那么重要。离木轩,没有你,我秦榛也会活得很精彩。所有的伤痛都会消失,坚强很美丽,我会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