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72200000004

第4章 散文、随笔(3)

这时候铁路已经抢修出一条通县―坨子头(秦皇岛附近)的铁路,叫京-坨线,京-沈铁路通车了。于是,我和李哥乘车往回走,在兖州站分手,各自出去办一点私事,他去济宁,我去了石家庄。在全国最大的“庄”,我参观游览了华北烈士陵园,瞻仰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柯隶华、爱德华烈士的墓。于10月2日到达向往已久的祖国首都——北京。

六、看了还想看的北京

因为是在国丧期间,不搞娱乐活动;因为是国庆,又要有表示。所以,市政府决定:天安门广场放置革命导师和孙中山画像,放华灯,不搞庆祝活动,所有公园免收门票。

在到北京之前,我是走一个地方,够一个地方,看过之后不过尔尔。总在想,怎么就没有看了还想看,玩也玩不够的地方呢?等到了北京,这个感觉一下子找到了。只有到了北京你才能感到什么是大气、什么是雄伟、什么是皇权;什么是风景、什么是好玩。

站在天安门前和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下,自己是那么渺小,难怪封建社会的子民一到故宫前就想下跪;宽畅、秩序的长安街,百米宽十里长(我特意用步量了,真是100米宽),通宵灯火辉煌,大气的无法形容;到海淀,顺着万寿山,登佛香阁,俯瞰昆明湖、十七孔桥、园中园,再顺山势下到长廊、看石舫、玉带桥,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叫“颐和园”。竟是送给一个60岁老太太生日的“蛋糕”。天坛的祈年殿;北海公园白塔、九龙壁……这一切,除了皇权,还有什么权利能够打造和维持?!

我在故宫里走了一个“中”字形,不停地走,每个殿前把文字看一看,然后接着走,用了一天时间。看完故宫才理解什么叫历史,什么叫文化。那时故宫门票0.35元,进里边的珍宝馆加收0.15元。国庆节免收3天。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看到了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用过的话筒;周总理在延安用过的纺车;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用过的手枪;革命先驱向警予的手书家信:“毛泽东这一班先生乃中国革命之未来……”

军事博物馆,进门就是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在北京玩了三天,为买回哈尔滨的卧铺票,在前门预售票所排了一整夜队。这三天玩得是最开心的,我那时还是小伙子,一个人溜达难免觉得孤单,没有倾诉对象“眼前有景道不得”。当时最强烈的想法就是“等将来俺有了媳妇一定领她上北京好好逛一逛”。

1976年10月6日早晨,我回到双子河。

全国人民经历丙辰年的地壳变迁和人事更迭之后,从巨大的身心痛苦和心灵阵痛中走了过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此开始!

§§§后记:

看过一部印度电影,表示“岁月”用一个地球仪,飞快地旋转,眨眼之间几十年就过去了。回首往事,真的觉得自己就像坐在地球仪上。当年“领着媳妇逛北京”的愿望,早在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就已经实现;现在,孩子也已经在北京安家;我这个当年的小伙子,现如今,已年过半百胡子全白了。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三十年前,在那个年龄段,那样背景下,做了这样一次旅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又与当年的几件牵动国人心灵的大事儿交织在一起,觉得特别难忘。今天是毛泽东主席逝世三十周年的日子,在悼念他老人家的同时,再次想起这一次旅行。老话儿说:看景不如听景。说出来与大伙共享。

本主题由 岳先生 编辑于 2006-9-8

标题:三十年前的一次旅行[回帖]

Re:巧得很,记得也是在那一年,因地震进关铁路中断,我和新任命的图片馆的馆长一起,坐火车到大连,又坐船去了上海、南京等地,因新建的汤旺河图书馆一本书也没有,我们的任务是购书,那次一下购了几千本新旧图书。那时,能有幸看到当时别人看不到的书,也算是一件幸事吧。[小城主]

Re:细细拜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这段历史我们亲身经历,犹觉如在眼前。感谢你让我们用心灵体会了一次30多年前的历史震动,让我们浮想联翩……[绿草如茵]

Re:细心拜读后,感到简直就是一段现代史!毛泽东去世时,我在大连教育局工作,你描写的情形我熟悉极了!站前的一条“天津街”算是最繁华的去处。周恩来逝世的确在知识分子的感情上引起震动,但是社会上没有大的举动;毛泽东去世事实上正相反,社会举动太大。毛泽东在大连的追悼会在斯大林广场举行,先收听中央的,然后又搞自己的,时间很长,其间下起大雨,一些年老体弱的老红军当场昏倒在地,大批群众感冒……好在不久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xtc8000]

讲述:岁月往事与心情

2005年4月1日是我们“上山下乡”33周年,人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日子。

最初的时候“上山下乡”日期和“转正”的“参加工作”日期是两个不同概念,填履历表的时候要分开写,不是一码事。大约是1986年国务院为了照顾“知青”把这一天晋升为参加工作日,也是计算工龄的起始日,这才将两码事变成一码事。我以为这是一个不应该忘记的日子。

为了能让更多年轻的网友看得懂,还是先说说时代背景吧!

我们是1969年秋季之后,进入双子河中学的第一批学生。当时共开设两个年级。

那时学校的编制也按解放军的规矩设置,我在的高年级叫“二连”,分成四个“排”约200人。分别来自新街基的“育红”、18的“工农兵”、21的“代代红”三所小学校。正是“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小学校是培养革命接班人的阵地,名字也透着非常革命的味道。四个排的老师依次为:田老师、李老师、宋老师、纪老师。由于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以后不断地有人退学,到毕业之前剩下约160人,毁成了三个“排”,编制也改成学年和班级的叫法了。

在这里我们度过二年中学生活,于1971年末毕业。当时按毛主席的最高指示,实行“九年一贯制”教育。按那时的理论讲相当于原来的“高中”。入学时我15岁,是个很不为人注意的小男生,始终没人拿我当大孩子,从入学到毕业乃至参加工作后各奔前程,从来没有女生给我送过“秋天的菠菜”。显然,已经平凡到了不能再平凡的程度。

论年龄,我们这拨人现在已经都过了天命之年。屈指算来,自1972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们竟然没有一次像样的同学聚会,很大一部分人20多年没有见过面,记忆中仍然是当年的模样。弱冠之年我们不懂事,人生的经历还十分的肤浅,又都在一起“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觉得没有必要;而立之年“人过三十处处忙”,又时逢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时期,人心浮躁,没有工夫;不惑之年已经把人生看透,又觉得一事无成“无颜见江东父老”。唉!月转星移之间当年细皮嫩肉的大姑娘、小伙子脸上都已经布满岁月的痕迹,为奔日子各有归宿,什么也顾不得,该忙活儿女的事情,准备当爷爷、奶奶了。一想到这些就有一种发自心底的激动。今天才真正体会2000多年前,孔老爷子站在一条大河边,看着那日夜不停的河水,曰:“逝者如斯夫。”是啥意思。其中蕴含着怎样一种对流迁岁月的慨叹!

常常想起我们的班主任田老师,他当时教我们物理课,讲得十分好,是真的有学问。之后他到市内一所高校当教授了,在物理课教学领域很是著名。他为人平和又不失威严,批评学生时是那么深刻、在理,又从来不将弟子置于尴尬的境地,让人佩服。我常想,我们班的这些同学本分务实、不起哄、不张扬、不显摆,便是缘于他老人家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也!中学是完善人格的重要时期,所幸遇到了一位好先生。

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特深。入学后的第一个寒假,学校组织“学军”出去“拉练”。从学校出发,徒步顺着友好的森铁路线往北走到最里边的红旗林场,然后翻山越岭到西沟双子河的东卡尔太林场,再沿着那里的森铁路线走出来回到学校,走个Q字形,就是不能走同一条路的来回路线。这一圈走下来约300公里山路。虽然路不是很远,但是要知道都是一些十五六岁的孩子,背着全副武装的行李,且是在隆冬季节在大森林里行走。我从小模样长得挺好,但是个病孩子,因为拉练十分辛苦,所以我没有报名参加。

常常想起我的同学们,其中有几位很优秀的男生和女生。现在有的在领导岗位上或领导着一帮人、或管理着一摊事;有的在一个领域成为专业人士;有的教书育人,成为辛勤园丁;有的平凡地努力工作,过着平常人家的日子。也有不如意的事儿,几年前遇到一位男同学,自述从黑龙江到胶东半岛几次工作调转,原来殷实的家底折腾得精光;婚姻不如意两次离婚,正在张罗第三次婚事儿;孩子与前妻一起生活,自己独行天下。他自嘲说:“我折腾这么多年,结果是妻离子散。家破,人没亡。”但是,他精神乐观,自信地说:“我不用靠关系,凭着兜里揣的两个本科毕业证和我实实在在的能力,走遍半拉中国没有问题。”他说这话我没有半点怀疑,他的聪明是被同学们一致公认的,中学的时候就学习好是有名的。我们这些同学,可贵的就是心理素质好,都那么自信。现在他又成家了,已经时来运转,过上安稳日子啦!

然,同学之间无论优秀与平凡,得意与失意,无薄厚、亲疏、贵贱之分,都是我所怀念的,都给我的生命历程留下了精彩记忆。

优秀的,堪称翘楚的同学,给我以激励,是我自强不息,效法学习的榜样。与他们的相遇相识,让我长了许多见识,我最初的理想是想当个木匠,会做面板、锅盖,过日子不用求人也就满足了。与这些优秀的同学相遇后,才知道人生还有更高的追求。如果在那个年龄段,不与这些同学相遇,我的生活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是他们改变了我的生命轨迹;平凡、实在的,在学习、相处和上山“锻炼”那一段奇苦无比的生活经历中,给我以帮助、照顾,是我永生不能忘怀的一段真情。

回想起中学毕业后以“上山下乡”为始发站的人生旅途,一路走来,凄风苦雨多于丽日阳光的日子;崎岖坎坷多于坦途大道的路程;一站又一站走到今天。经历和磨难把我们由弱者变成强者;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容貌,变得不再年轻。而同学之间的友谊之情不变。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显少年同学之情珍贵。显然,同学友谊之情因为纯真、干净、无求而深得人心,让人难以忘怀。

经过岁月的磨砺和人生经历的洗礼一起毕业的同学之间,早就没有了班级的界限,遇到有机会小聚的时候,无论哪个班的同学,有条件都能到场。我知道,每年的4月1日,在家乡的同学无论规模大小总要有个活动。我一个人在渤海之滨流浪,这样的活动无缘参加,深感惆怅。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七杯茶”,坐在电脑旁为我曾经的一段经历,为了忘不掉的同学友情,敲打出这些话,讲述岁月往事,记下此时心情。好在有网络与我为伴,有年轻的会员看我的真情叙述。

我知道这般年纪,能摆弄电脑的人不多。但我今天还是要在这里留下这个帖子。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数都会操作电脑,或许哪位同学家的孩子上网溜达,一不留神看到了这个帖子,别忘了和父母大人言语一声,说:有位岳先生在网上给他们问好了!

非常喜欢席慕蓉的一篇散文,其中有这样的话:“原来岁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从我们的眼前消失,却转过来躲在我们心里,然后再慢慢地改变我们的容貌。所以,今天的你无论将来会碰到什么挫折,请务必保持一颗宽谅喜悦的心。这样,当几十年后我们再相逢,我才能容易地从人群中把你辨认出来。”我把这段话送给我的同学们,以示我祝愿各位同学永远年轻的心情。

无法忘记1972年4月1日,在那个叫21的小火车站,一列冒着黑烟的森林小火车,拉着我们这些一腔热血,十七八岁的少男少女,开始了人生的漫漫旅途……倏忽之间33年矣!

本主题由 岳先生 编辑于 2005-3-24

标题:讲述:岁月往事与心情[回帖]

Re:在你“上山下乡”的三年后的一个深秋的早晨,我在“零点”登上了开往永续的小火车,开始了我“知青”的旅程。[石头]

Re:上学前在红旗、广川都住过。翠岗、翠北、团结、永续我都去过!小火车没少坐,5-6岁时小火车原条台车出事故差点没死了;难忘啊!!本回复由 cement 编辑于 2005-4-8

Re:cement:我遇到一回小火车原木车窜堆,小火车正在林间飞驰,突然,车头后面第一节车脱轨了,霎时间巨大的惯性使四米的原木像箭一样飕飕地窜出去,20节原木车一瞬间窜成一堆,整个过程不到20秒,惊心动魄。当时我在后面的守车外站着,目睹了这一瞬间的精彩。本回复由 岳先生 编辑于 2005-4-9

幽香百合在2005-4-11说道:

我虽然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对那段历史也很模糊,但我觉得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挺浪漫挺值得回味的。时代造英雄,你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我们现在看起来很滑稽。岁月如穿梭!沧桑已经写在那一代人的脸上(包括我)。[幽香百合]

Re:我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却十分敬佩这个时代的![六月天]

同类推荐
  •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王阳明的六次突围

    一部视角独特的阳明心学入门读物,继《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之后又一明史随笔佳作。本书选取王阳明一生中最重要的六个时刻:身陷诏狱、龙场悟道、赣南剿匪、智擒宁王、狙击皇帝、天泉证道,通过对当时复杂局势的深入解读,以及王阳明心路历程的细腻剖析,阐述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和发展历程。
  •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

    《东篱夜话》这本文集从多个方面展示着作者的心路历程,他刻画的24个节气,定位准确,惜墨如金;他描绘的花卉果实,栩栩如生,美丽动人;他抒发家和国的情感,情真意切,令人信服,等等。《东篱夜话》中,仍然有一些作品是写人物的,比如《王彦章铁船开灌河》和《有个男孩名叫可可》这样的文章,作者把人物和历史、人物和家庭紧紧联系在一起,历史人物写出了传奇英武,孩童可可写出了天真可爱,虽然每篇文字不长,但是读来让人印象颇深。
  • 辛弃疾词选

    辛弃疾词选

    辛以词作著称于世,数量为宋人词之冠,其词作被称为“英雄之词”、“词中之龙”。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以慷慨悲壮的爱国词为其主调。辛弃疾除了词作著称于世外,还写有大量的诗文,辛诗今存133首,内容和风格大体上亦如其词。辛弃疾文今存17篇,多为奏议启札等应用文字,颇能见出辛弃疾的见解和谋略。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1鲁迅2叶紫3周文4卢隐5刘云若5萧红6林微因7许地山8徐志摩9朱自清10穆时英11鲁彦12闻一多13郁达夫14邱东平15蒋光慈16洪灵菲17朱湘18石评梅19刘半农20戴望舒21梁遇春22胡也频23周韬奋
  •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

    《张爱玲学》是一本非常不一样的“张论”。作者从批评、考证、钩沉的角度,重新探看张爱玲本人及她的小说。本书是高全之参加张爱玲的海葬葬礼之后,有感坊间满箩盛筐的张理论疏漏与错读竞相夺目,于是花了十年时间完成的一部作品。他以不同于学院内文学评论者的独特视角,以版本学家一般周密的考证研究功夫、科学论证式的逻辑架构,以及温敦典重的质实文字,就张爱玲小说的诸多层面做了深刻的研究与开掘;并对坊间张理论的疏漏、错读,以及两岸文坛有关张爱玲政治笔墨的“各自表述”,做了有力的澄清与驳诘,是一种开创新河的尝试。
热门推荐
  • 锁红颜

    锁红颜

    月光浅浅的撒着,现在,已经入夜了,那洋洋洒洒的月光还是那样,给如梦如幻的感觉,月亮冰盘似的悬在空中,再加上深蓝色的天幕点缀着的三两点寒星,把整个夜衬托得格外的静谧,清幽,以及萧瑟。
  • 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

    《中年危机》讲述了:四十二岁的高德明做着药品代理生意,大学时代暗恋的情人文丽给他介绍了一笔大生意,取料竟将高德明推入一场生死危机,无意还是陷阱?高德明新招来的文员倪亚兰,开跑车,住豪宅,挎名牌包,为高德明的小公司尽心尽力,亿万富姐为何要屈身这座小庙?高德明的妹夫纪建国一心想要升为正处,偶然间他发现了高德明与高官杜占举的微妙关系,可出面推了他一把的却是文丽,这其中又有怎样的玄机?一场中年危机大戏徐徐拉开帷幕……
  • 蛋蛋闯异界

    蛋蛋闯异界

    七大门派之国,天书内的五行秘术。正与邪,爱与恨,兄弟情。且看主角在异世的精彩之旅。
  • 趣说万事由来

    趣说万事由来

    水有源,树有根,大干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由来。各种各样的事物,经过时间的打磨,最后静静地置于我们身边,用自身的存在,讲述着自已不平凡的故事,证明着自己特有的价值,影响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顾四周,各类事物围绕在我们身边。追本溯源,谈古论今,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万物之中,有的微不足道,有的则与历史紧密相连,独领时代风骚,开创时代潮流。无论其影响大小,有趣的永远是其背后的历史和故事!
  • 时间坟墓

    时间坟墓

    末日……降临!整个世界突如其来的一夜崩塌,没有人能告诉你,你该怎么办,该做些什么。没有食物怎么办?抢!面对强敌怎么办?逃!见到美女怎么办?上!没人有资格指责别人的卑鄙或无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才能活得更好!因为道德和法律已经死亡,新的霸主们还没立下自己的规矩。因为和魔鬼们没法讲道理,更不会管你是不是富豪、美女和大官,饿着肚子的它们獠牙间流出涎水,只想……吃你的肉!
  • 乱世佳人:第一军阀夫人

    乱世佳人:第一军阀夫人

    军阀混战时期,各地军阀混乱一团,政府人员不断更迭。新上任的晏总理因为背后广东军势力而暂时称霸一方,举家迁居北平。北平有名皇商鹿家因为前王朝灭亡而家道中落,从大不列颠留学归来的鹿家千金为养家糊口不得已去银行里做个小职员,和幼时就定下婚约的未婚夫决定年前就成家结婚。晏大军长永远都记得当初被鹿希甄一脚揣下床的黑历史,下定决心要抓住这个女人。什么未婚夫,什么同道好友,在他晏军长面前统统都靠边站。“晏老虎,你怎么这么霸道?”晏大军长收紧自己的老虎爪子,攥牢这个稍不小心就会跑掉的精明女人笑呵呵道:“呵,甄儿,今天是你第一天认识我吗?不霸道我还叫什么晏老虎?”鹿希甄:“……”他说的好有道理,她竟无言以对……
  •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你

    夜空中最亮的星是你

    ”阿瑶,我忘了写了。“洛叁淡淡说道。“姐姐,这是我打算参赛唱的歌,快写快写。”墨瑶在一边催促着。“啊。。。”洛叁又睡了。-------------------------------最后的最后,她们依旧是如此。
  • 王俊凯:迟到的诺言

    王俊凯:迟到的诺言

    她是白色的玫瑰,表面是温柔似水的富家子女,实则是自爱自强的孤独女孩。“我会守护的你。”他的出现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无奈命运弄人,或许幸福只是短暂的。
  • 闽海纪要

    闽海纪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在想象中完成

    在想象中完成

    真实是一个无限遥远的概念。在原始人的观念中,神和超自然的力量是一种真实的存在。现代人所谓的真实是什么?日常就是真实的生活,日常何尝不是一场清醒的梦幻?梦每天晚上降临,它真实得让人清清楚楚地记着,又真实得找不到一点影踪。个体真实地来到这个世界,又真实地消散在冥冥之中。真实的本质是什么?哪儿有本质的真实存在着,除了无尽的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