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被杀,这条线索又断了。李流将杀死道士的弯月尖刀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还是没看出一个门道。看来,查清这个案子还绝非易事。如论专业素质而言,徐道宴是查案的老手,但目前这种情况,李流不敢用他。
管他的,放一放,内部查不清案件,外部北府军大军压境,也许自己地位更稳,对自己更有利。李流心里盘算着。
后来几天,李流调整军事部署,提拔撤换一批军官,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提高个人威信的同时,也提升了部队战斗力。他要把孙萌留下来的家底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一天晚上,李流从军营回衙门,路上一个小孩将他拉住,塞给他一封信。他拿起信一看,信封是空白,并无一字。李流回到房间,将信拆开,里面有一张白纸,画着一把短刀,这把短刀很熟悉,哪里见过?李流想起来了,纸上画的刀,与杀死道士的刀一模一样。刀的旁边还有两行小字,“快刀斩乱麻,花钱消烦恼”,这又是何意?
这时慕容冬进来,李流叫他看看。
慕容冬看了一会,说:“这把短刀,是‘快刀团’的标识。我原来以为这个杀手组织只在北方活动,没想到他们发展到东阳来了。”
杀手组织“快刀团”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有思维,懂礼仪,知廉耻;但人,又是最凶残的动物,最擅长于有组织地杀死同类。
在太平盛世时,人与人之间是谦谦君子、和谐共生;在乱世狂虐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竞争、你死我活。人逼到一定的时候,只要能使自己活下去,各种方法手段都会用出来。
“快刀团”是在东晋初年,由一群想活下去,并且想比别人活得更好的人成立的杀手组织,据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刚开始“快刀团”只在北方活动,后来才逐渐南下,影响甚广。
据说“快刀团”的创始人叫曹峰,是三国时魏国大将曹真的后人。三国后期,曹魏被司马氏篡权,曹家之后噤若寒蝉,小心度日。曹峰遵循祖辈教导,不为官,不参政,不得罪权贵,只凭祖上留下的田产,关起门来在乡间过小日子。
曹家世代练武,这既是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是看家护院的需要。曹峰对武功有悟性,一点就通,而且臂力惊人。
曹峰年少时,家里来了一个流浪汉,饿得奄奄一息,曹峰父亲见其倒在家门口,就叫人抬进屋,给了几碗饭吃。
这流浪汉是一个行走江湖的武林高手,被仇家追杀,又染疾生病,才落得这副模样。江湖人物很讲义气,为报曹家恩情,他在曹家住了下来,教曹峰一些本事。在他的指点下,曹峰不但武功精进,而且还学会了独门暗器——柳叶飞刀。
曹峰长大后,接管了家族。这时司马皇室内斗不断,北方胡族时常趁火打劫,天下兵祸连连,人民朝不保夕。曹峰一人武功再好,也抵不住几千上万军队的攻击,庄园被毁了,家人死的死、散的散,曹峰孤苦一人,流落江湖。
有些武侠小说家写的书,江湖人物不食人间烟火,从不为生计发愁,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江湖人物同样要吃饭穿衣,要银两开销。曹峰心一横,当起了职业杀手。
世道的沧桑与无奈,使曹峰变了。他丢下了名门之后的荣耀,变得越来越冷血。他不再过问是非对错,只要谁舍得出钱,就为谁杀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曹峰虽然武功高强,但有时要去杀一个大家族,一口气杀二三十口人,这样的业务他还是不敢接。于是,他收了些门徒,纠集了一些有功夫且胆大之人,成立了个杀手组织。
曹峰有些组织能力,他将这个组织取名为“快刀团”,以柳叶飞刀为品牌标识,在每次作案后,留下一把飞刀,以扩大影响。与此同时,他严密了组织体系,自任总舵主,下设分堂,形成了分工严密的黑社会团体。
“快刀团”不问是非黑白,收钱就杀人,市场信誉度高,业务做得不错。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出了名并非好事,“快刀团”遭到了各国政府的围剿,江湖上也有不少仇敌。曹峰不知被谁杀死了,但他的徒子徒孙们将他的事业继承下来,继续经营着隐性江湖,并且越来越神秘,没有人知道它的组织结构,也没人知道它的领导人是谁。
这些情况慕容冬如何知道?因为他在北方时,差一点就成了“快刀团”的一员。
鲜卑往事
要讲清慕容冬的来龙去脉,得从他的民族和部落说起。
慕容是复姓,源于鲜卑族。其实最初慕容不是姓,而是部落名称。
三国时期,鲜卑慕容部生活在辽西地区,后来追随司马懿征讨在辽东割据的公孙渊,立下战功,其首领被封为率义王,建立起部落联盟,势力发展到河北、内蒙古等地。
当时北方汉族人流行戴步摇冠,就是戴一种有悬垂装饰的帽子。鲜卑部落首领见了很喜欢,也做了一顶整天戴在头上。鲜卑族人见了他这种打扮,都称他为“步摇”。因当地语言“步摇”同“慕容”读音相近,所以传到后来就成了“慕容”。后来,“慕容”成了部落名称,并成为部落王族世家的姓氏。
汉朝时,匈奴分裂,北匈奴经过两百年跋涉西迁,到欧洲建立了匈牙利;南匈奴投靠了汉朝,逐渐被汉文化融合了。鲜卑族乘机进入匈奴故地,任用汉人,制定法律,使用铁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各部势力渐盛,影响范围东达现在的日本海,西达陕甘,南达中原和淮河一带,北达漠北极寒地区。有人认为,“西伯利亚”这个名词的产生可能就与鲜卑人当年的活动有关。
晋朝时,慕容世家雄才大略的慕容皝建立了前燕国。他有九个比较强的儿子,其中长子慕容俊、四子慕容恪、五子慕容垂、九子慕容德在历史上较为有名。慕容皝死后,长子慕容俊继位,派出骑兵征战中原,开疆拓土。当时的天下三足鼎立,分别是中原鲜卑慕容建立的燕国、关中苻氏建立的秦国和江南司马氏的晋朝政权。
在慕容家族中,四子慕容恪最能打仗。晋朝战将桓温说,慕容恪不死,就不能北伐。他终于等到了慕容恪病死那一天,果如其料,他率晋朝精锐荆州军北伐,把鲜卑慕容打得一败涂地。于是慕容向秦求救,说唇亡齿寒。秦燕联手打败了桓温,从此荆州军元气大伤,在淝水之战时,司马政权就只得依靠北府军的力量了。
通过这件事情,秦看出鲜卑慕容并不可怕,有了觊觎之心。这时,一个机会正好送上门来。五子慕容垂和国主慕容俊兄弟不和,于是慕容垂带着九弟慕容德投靠了秦。秦趁机派出丞相王猛攻打鲜卑慕容。
王猛号称在世诸葛,是旷古绝今的人物。他用六万人,就打败了拥有四十多万军队,并且以骑兵为主的鲜卑慕容,灭掉了燕。秦统一了北方。
不久,王猛病死。
秦王苻坚野心膨胀,出兵南下,想把晋灭掉,一统天下。苻坚起全国之兵,据说有百万之多,但战争胜败并不是由兵力多少决定的,在淝水之滨,谢安率北府军击败秦军,苻坚兵败身亡,秦国灰飞烟灭。这时当年投降苻坚的慕容垂带着鲜卑人趁机盘踞北方称帝,国号燕,史称后燕。
没过多久,鲜卑族拓跋珪部落在极北崛起,南下和慕容垂争夺中原。双方在参合陂激战,鲜卑慕容惨败。慕容垂伤感之下,吐血而死。慕容德即位。这时鲜卑慕容大势已去,不久拓跋珪打下了都城,慕容世家树倒猢狲散,连慕容德也不知去向。
要杀的人,是养父
慕容德有个养子,原是流浪孤儿,收养时只有七八岁,不知姓名,因在冬天收养,便取名慕容冬。当时的北方贵族有收养子的习惯,兵荒马乱之时,孤儿很多,贵族们收一些精明强健者为养子,给口饭吃,教练武功,长大后便成为嫡系或贴身保镖。慕容德的养子就有十多个,在家庭地位上,养子和真正的儿子却是有天壤之别。
鲜卑慕容败了,慕容冬流落江湖。他卖过艺,也打过短工,但生活不惬意,常为生计发愁。为少惹麻烦,别人问起他姓名时,他将“慕”字隐掉,说自己姓容名冬。一个“快刀团”的小头目见他一身武艺,就怂恿他入伙。慕容冬想到无家无国无牵挂,心一横就答应下来。
“快刀团”有个规矩,新加入的杀手,第一笔业务没有报酬,有点像《水浒传》林冲取“投名状”,以表示入伙的真诚。
小头目告诉慕容冬,要杀的人姓殷,住在县城西南的一个院子里,平时很少出门,院内仆役情况也不很清楚。
慕容冬自恃艺高人胆大,白天简单踩点,当天晚上就黑布蒙面,持刀翻墙入院。他来到主卧室外,将窗户弄了一个洞,向内观察,依稀可见床上睡着一对男女。他用刀挑开门栓,蹑手蹑脚摸到床前,正在动手之际,床上的女人突然醒来,睁眼看到这一幕,本能地大叫一声。男人一下坐起来,慕容冬的刀已举起,但没落下去,因为他发觉这个身影太熟悉。这人竟是养父慕容德。正在吃惊迟疑之际,慕容德一脚蹬在他小肚皮上,他顺力滚到墙边。床头放着一把剑,慕容德抽了出来护身。外面的人听到动静,叫嚷起来。容不得太多考虑,慕容冬撞开窗户,逃走了。
原来慕容德见都城不保,收拾细软,带领少数家人和亲信在小县城改姓换名,当起了寓公。至于什么人要请“快刀团”杀慕容德,那就不知道了。
慕容冬跑到城外的山洞躲藏起来,他在思考自己该怎么办。是对“快刀团”实话实说?当然不行,“快刀团”是只认钱不认人;是向慕容德报信,毕竟有十几年的养育之恩,但这样做,坏了“快刀团”的规矩,会被追杀。虽然慕容德对自己很一般,但没有他的收养,自己可能早饿死了。想来想去,他觉得慕容德处境堪忧,就算自己冒些风险,还是该告诉一声。
由此可见,慕容冬是一个讲情义的人。
因为害怕“快刀团”的人发现自己,慕容冬白天不敢现身,到了晚上,他才向县城走去。城墙不高,他甩一根带钩的绳子勾住城砖,攀登上去。
慕容冬在养父的院子外面探看,大门依然紧闭,里面没有一丝光亮和声息。因为情况不明,他不敢贸然闯入,只得躲藏在黑暗角落里继续观察。
天亮了,慕容冬问院子对面卖糕点的,才得知昨天这家人没带多少东西,匆匆搬走了。去什么地方,当然不得而知。
“快刀团”帮规很严,是不允许失手的。再加上慕容冬没完成任务,又没有立即报告,致使要杀的人逃脱,按帮规应该处死。为活命,慕容冬踏上逃亡之路。这一次,他要去江南,他认为南方没有“快刀团”,自己不会再担惊受怕。
慕容冬加入向南方逃难的人群,逃到东晋地面上。这里也不平静,卢循的天师军正与谢琰的北府军激战,在交火的地区,慕容冬卖艺没人看,打工没人请,吃饭成了大问题。这时天师军招兵,慕容冬不信什么天师神,但为了混饭吃,就参军入伍了。
天师军的饭还没吃几天,就要被赶上战场,与北府军真刀真枪地拼命。慕容冬一看身边的人,大多是种庄稼的农民,握惯了锄头的手,拿起兵器有点别扭。有的人甚至兵器都没有,拿起农具、菜刀、棍棒就被逼上战场。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吗?果不其然,与北府军一交上手,很快便成了溃败。慕容冬近身格斗能力超强,他将几个向他扑来的北府兵撂翻,抢了匹战马,脱离了战场。
知遇之恩
回到驻地,慕容冬心想,仗这样打下去,充当炮灰是早晚的事情。他想悄悄逃跑,另寻出路。他想到自己从北府军手里夺来的战马,这个战利品应带走。他到后营养马处,轻手轻脚地牵出马,刚走出军营,突然听见一声大喝,路旁跳出十多个人,持刀将他团团围住。原来这些人是徐道宴组织的督察队,专门抓逃兵的。
慕容冬解释说自己只是出去看看,并不想逃跑。这些人根本不信,将他按倒在地,然后五花大绑,要把他押进军营,由督察官徐道宴发落。
无论是哪个年代哪支军队,对待逃兵都是严厉惩处的。慕容冬后悔自己谋划不精,现在手脚被绑,纵有天大本事,也只得听天由命。
正在绝望之时,一位军官过来叫道:“且慢,这个人是我的部属,是我派他出去看看,打听军情的。”来人是李流,他现在已是天师军的中高级将领。听他如此说,徐道宴的部下只得将慕容冬放了。
李流为什么要救慕容冬?他在战场上,看见慕容冬与北府军搏斗身手不凡,这样的武功,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出来的。这样的人,当成逃兵处理掉,实属可惜。
李流用慕容冬所长,有时派他当侦察兵,有时让他带敢死队,有时让他当贴身护卫。慕容冬投桃报李,每次均出色完成任务。
有一次慕容冬与北府军作战时,胸部被射了一箭,脚被砍了一刀。天师军作战失利,要立即转移。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李流也没有丢下慕容冬,而是将自己的战马让给他骑,自己步行跟进。这让慕容冬真的感动了,决心永远跟随李流。
决定混入“快刀团”
李流分析,孙萌的死与道士有关,那道士的动机是什么?如果道士仅仅是为了骗钱财,没隐藏什么秘密,谁会出高价请“快刀团”去杀他。如果能够揪出杀道士的指使者,可能就拿到了破案的钥匙。
慕容冬说:“‘快刀团’现身东阳绝非好事,这个组织手段怪异狠毒,让人防不胜防。”
李流说:“是啊!现在局面很困难,上有孙恩、卢循的压力,外有北府军压境,内有徐道宴监视掣肘,城内又有‘快刀团’添乱。”
慕容冬问:“将军有何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