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1000000004

第4章 崇尚理想 大同平等(2)

在这里,人们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社会财富十分珍惜,憎恶一切浪费现象,也反对任何自私自利的行为。“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货弃于地是可耻的,货藏于己同样是可耻的。大同社会里每个人都有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

在这里,劳动已经成了人们高度自觉而又十分习惯的活动。“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能劳不劳是可耻的,劳而不尽其力也是可耻的,劳动只为了自己同样是可耻的。正是人们这种不计报酬、高度自觉的劳动态度支撑了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而大同世界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和切实可靠的社会保障又是这种劳动态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给人们提供了和谐优越的生存条件,人们回报社会以高度的自觉劳动,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而又互相促进。受中国传统中大同社会理想的影响,人们写了许多反映自己理想社会的文学作品,最著名的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但中国传统中的大同社会无论如何也是不能和建立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科学共产主义相提并论的。

◎故事感悟

儒家信奉的大同社会在人类发展史上实际上是原始共产主义在上古社会中的遗存和反映,是在人类物质生活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为了繁衍生存而不得不实行的一种社会形态,是由生产力水平低下而决定的。

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私有制已无可挽回地取代了原始的公有制。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纯粹是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只有科学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共同理想——天下大同。但儒家的大同思想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史海撷英

唐尧继位

唐尧的祖父是帝挚青阳氏政权的十四任帝姜美,父亲是十六任帝姜斯遂,十五任帝姜斯绩是他的伯父,十七任帝姜匡二(帝鸷)是他的长兄。

唐尧的父亲姜斯遂,娶陈锋氏女子庆都为妻,居住在丹陵。后来庆都怀孕,在丹陵宫中生下了尧。尧是在丹陵长大的,他从小就聪明好学、多谋善辩,有大智慧,15岁时被父亲封在了陶邑(今山东菏泽市南陶丘),18岁时又改封于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北),始称唐尧。

唐尧领导全国各大氏族联盟集团战胜自然灾害,平定国内的叛乱,取得了天下百姓的拥护。于是,各氏族联盟的大酋长向姜匡二发难,逼迫他退位。姜匡二虽然不甘心退位,但是,面对强大的氏族联盟阵营和年富力强且咄咄逼人的弟弟,自知无力抗争,不得不走下天子的宝座,将帝位禅让给弟弟唐尧。

唐尧的父亲姜斯遂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帝喾。帝喾生有四子,长曰鸷,次曰弃,三曰契,四曰尧。鸷就是帝挚青阳氏的末任帝姜匡二,他即位后重用亲信,贪图享乐,致使万民叛离,天怨人恨,灾害频发,动乱四起。当时尧被封在唐邑,其统治区域主要在今唐县、望都、完县、曲阳等地。在中原和陕甘地区连年大旱的时候,北方也同样遭到了旱魔的袭击。但是,唐尧领导当地居民拦河筑坝,引水灌田,从而战胜了旱魔,夺得了丰收,使唐邑成为当时的富裕之地。于是,许多外地灾民纷纷逃往唐邑,向唐尧求助。尧以慈悲为怀,无私的救助各地灾民,赢得了万民的敬仰。

◎文苑拾萃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孔子崇尚理想社会“大同”

◎与民偕乐,故能乐也。——《孟子·梁惠王上》

孔丘(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出生在鲁国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六世祖孔父嘉是宋国的司马,被华督杀死,其子逃奔鲁国避难,后来就定居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泗水县南)的一个职位不高的武官。他在年迈时,娶了一个年轻姑娘颜征在,即孔子的母亲。孔子的父母曾在尼丘山祷告求子,以后生下了孔子,所以给他取名孔丘,字仲尼。

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孔子从小勤奋好学,刻苦读书,掌握了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知识,熟悉了古代的典章制度。青年时代的孔子,在曲阜城内就以崇古好古、知识渊博而出了名。

孔子最初当过管理牛羊的小官,到30岁的时候,就招收了一批学生,开始了私人讲学生涯。以后,跟他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弟子有3000多人,著名的有颜渊、子路、子贡等72人。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开创了私学(私人设立的学校),他和他的学生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学派——儒家学派。

孔子推崇理想的大同社会,他给弟子们描绘理想的社会大致是这样的:在实施正确的方针政策时,可以让举国上下自觉崇尚社会公德。把德能兼备的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都来讲究信义、构建和谐。因此,人们不只是尊敬赡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是慈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还要使所有的老年人能老有所养、终其天年,有劳动能力的中年人都有工作收入,小孩子们能受到教育、顺利成长,让那些老光棍、老寡妇、没了父亲的孩子、没了后代的老人们以及残疾病人等,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男人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嫁人。人们憎恶不爱惜钱财的行为,却不是把钱藏在家里而为了独自享用;人们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和只谋私利的行为。这样一来,社会上就不会有搞阴谋欺诈、抢劫偷盗和危害社会治安的人了,家家户户也不用关上大门了,这样的社会就叫做大同社会。

孔子的政治思想集中表现在“仁”学上。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也就是说,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克服各种错误和缺点,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做一个仁者。这样一个“仁”者,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他所不希望得到的东西,他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去做到。同时,在思想道德方面也可为全社会的普通人做一个榜样,用自己的道德力量去感化别人,推动社会向着和谐美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包括统治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应该具有一颗“爱人”之心。

孔子提倡的“爱人”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包括劳动者在内”的重视,毕竟是一种进步思想,有进步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要想调和阶级矛盾,实行一种超乎阶级之上的普遍的“仁”的主张,显然是行不通的。而且孔子提倡“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就是在当时社会普遍“礼崩乐坏”情况下,妄想通过实行“仁”达到恢复过去的西周时代的那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这显然也是不合时宜的。孔子是想通过提倡“仁”来实现他所谓的“大同”,因此他还极力推行教育事业。

孔子办教育,推广私人讲学,这对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教育是有贡献的。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实际上是一种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孔子在教学实践中还十分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他还重视互相学习,“不耻下问”,取长补短。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应该经常请教别人。他还重视学习与独立思考、学习与复习的关系,认为学习而不思考则等于没学,光是思考而不学习的人也是很危险的。孔子提倡“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故事感悟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史上一笔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他所倡导的“大同”学说当然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但却表现了古人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望,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史海撷英

孔子的政治生涯

孔子幼年时就极为聪明好学,20岁的时候,学识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9尺6寸,按西汉尺23.1厘米计算,是221.76厘米,且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为豪。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他已有些名气。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了。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只好仓皇逃回鲁国。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大夫的家臣手中,被称为“陪臣执国政”,因此孔子虽有过两次从政机会,却都放弃了,直到鲁定公九年被任命为中都宰,此时孔子已51岁了。

孔子治理中都(今汶上县)一年,卓有政绩,被升为小司空,不久又升为大司寇,摄相事,鲁国大治。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当时的鲁国政权实际掌握在他们手中,而三桓的一些家臣又在不同程度上控制着三桓),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即拆毁三桓所建城堡)。后来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孔子与三桓的矛盾也随之暴露。鲁定公十三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6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很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又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五日,孔子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

鲁哀公二年(孔子59岁),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三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人听说孔子到了陈、蔡交界处,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们知道孔子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意见,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对他们不利,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前不靠村,后不靠店,所带粮食吃完,绝粮七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人,楚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68岁时在其弟子冉有的努力下被迎回鲁国,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文苑拾萃

大学者孔子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一个小贵族,他刚生下来父亲就去世了。孔子小时候就喜欢模仿祭祀的游戏,是个很聪明的小孩。孔子出身并不高贵,当初鲁国大贵族季氏招待士族,孔子也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骂他:“季氏招待士族,你跑来干吗?”孔子只好退下。

孔子虽然很穷,但他担任任何职务都能干得很好。南宫敬叔向国君推荐了孔子,请让他去出使周。孔子到了东周后,在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尤其和老子的交情更是留下一段佳话。孔子回到鲁国后继续收学生,学生数量越来越多。

孔子30岁那年,齐景公和晏婴来鲁国访问,齐景公问孔子:“当年秦穆公的国家那么小,地方又偏僻,为何还能称霸?”孔子说:“秦国虽然小,但志向大;地方偏僻,但行为端正。百里奚不过一个奴隶,秦穆公和他谈了三天就把国家交给他管理。像这样尊重人才,称王都没问题,称霸还算小的。”齐景公非常佩服这个年轻人的见解。

孔子最欣赏西周初期的礼仪制度,他一生的梦想就是恢复周公时期的礼仪,用“礼”来教化人心,从而实现天下太平,结束当时的战乱。

当时鲁国的大权是掌握在季、孟、叔三家大夫的手里,国君实际上没有实权。在孔子35岁那年,国君鲁昭公被三家大夫赶跑,孔子一怒之下跑到齐国,求见齐景公。他向齐景公谈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齐景公很敬佩孔子的才学,想用他。但齐国相国晏婴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际,齐景公就没有用他。孔子只好回到鲁国教书,他的学生越来越多,其中还有许多贵族子弟,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同类推荐
  • 白宫内外

    白宫内外

    这是一部有关美国总统和美国政治的成功作品,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值得有关领导、专家、国际关系研究者和政治爱好者学习、借鉴和参考。作者通过美国总统的从政生涯,对美国政治生态、内政外交、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了提炼和概括,清晰准确、深刻生动,对我们客观认识美国国情,正确把握中美关系,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帮助。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

    许多事实证明: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能做成做好什么、不能做成做好什么,绝不是完全按照人的主观愿望去发展的。只有认清形势特征,科学判断形势发展趋势,并以此为基础抓住机遇,制定和落实与形势要求相适应的目标和任务,才能获得成功。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伴随党的政治生命全过程的永恒课题,而且还有其必须遵循的内在的客观规律。但是,在党的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建设的内容、措施等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究其原因就在于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定形势和任务是不同的。分析我们党在西柏坡时期党的建设的历程、做法、经验,也必须注重当时的形势特征和任务要求。
  • 皇权祸国

    皇权祸国

    尽管皇帝制度十分荒唐,十分无理,但它在中华大地上盘踞日久,已经成为大家头脑中难于清除的千年病毒。天下一乱,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做起“皇帝梦”来。有识之士做“皇帝梦”,是希望夺得大权施展抱负,救国救民;亡命之徒做“皇帝梦”,是希望获取私利、子女玉帛,荣华富贵。因此这个“皇帝梦”就为雅俗所共赏。更有些伪君子,野心家,表里不一,口是心非,嘴里说的是功名事业,心里想的是子女玉帛,流风所及,做“皇帝梦”者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什么样的人都有。1912年清帝退位之后,皇帝之名是没有了,但是皇帝之实──皇帝思想、皇帝作风──却长期徘徊在这一片古老的大地上,威胁着我们的心灵。
  • 政府论

    政府论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通过论证“天赋自由和平等”,驳斥了“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论;下篇从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政治社会和政府的组建等方面正面阐述政府理论。
热门推荐
  • 网游之梦想江湖

    网游之梦想江湖

    这是一个把电影与小说合并起来的世界,也是一个梦想江湖的世界。注意!此书慢热!
  • 嘿,我心悦你

    嘿,我心悦你

    当初的怦然心动,我一直记得你那温暖的笑容。也许是必然,我单纯的逃离,我以为那就是终止。不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真的只是一场叹息。命运还是有遗漏的,当我又一次出现在你的面前,当你又一次走进我的世界,你还是你吗,我还是对的人吗…我褪去青涩,一身盛装,可以嫁给你吗……我要说,我心悦你,从开始到永远…
  • 毒士难过美人关

    毒士难过美人关

    “诩兄,今生赖定你了。”“呵?赖定我?”“你嫌我吃得多?”“我贾诩的封邑够你吃半年!”
  • 灵宝半景斋仪

    灵宝半景斋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猛不男人

    不猛不男人

    坏淫,我会让人你知道什么叫坏,什么叫更坏,什么叫最坏!美女,我要让你知道什么叫给力,什么叫男人,什么叫男人很猛很给力!别跟我比武力,我有外挂啊,打得你大姨夫提前到来!别跟我比钱多,我有外挂啊,你会自卑的!别跟我比女人,我有外挂啊,看好你家墙角!一个屌丝得到一个外挂,人类就再也无法阻挡他成神的步伐了!
  • 梵天之门

    梵天之门

    一个从小遭父亲遗弃的少年。一位不离不弃的红颜知己。一段凡人励志的传说。默闫新作《梵天之门》
  • 天道游世记

    天道游世记

    天道化身为一个走在世俗的少年,碾过天才,断过妖孽,诸天神佛,深渊恶魔,九天妖王,红尘人间等,构成了一副万神朝礼,唯道独尊的绝世画景。鸿钧?他只是个蝼蚁!
  •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潇洒四季满年华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潇洒四季满年华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 我的网络日记1

    我的网络日记1

    因为之前手写的日记本遭到同学,大人,我哥哥等如饿狼般的窥视,被迫无奈,打算在网络上写日记。简单介绍一下,我上六年级,好朋友陈泳颐,次好朋友陈琳琳。可我跟陈琳琳没交集,因为是陈泳颐把她介绍进来的,而陈泳颐又是因为语文作业没写,找陈琳琳(所谓的语文课代表)开小灶,久而久之,日久生情了然后成为朋友。我是一直不爽这个人,转学前我成绩永远名列前茅,转过来之后。你懂的。做仇人还来不及就做朋友了,但是陈泳颐说:“跟你玩的时候我觉得很快乐,陈琳琳来了,我更快乐了。”对于这个解释我很不屑,终于在今年开学她离开了我们,走向另一个肯向她敞开怀抱的团体。呃,我和陈闹过别扭,认识了涂馨丹。吼吼吼~本文只是单纯的日记吖!
  • 邪君的天才宠妃

    邪君的天才宠妃

    【全书免费】再一睁眼穿越废物身上,看姐如何玩转世界。左手上古宝物,右手上古神兽,外加护徒师傅。看姐怎么玩转古代。。某天莫男来临怒道:“晴儿,你缺男人。”“我不认喜欢男人。”某女说道。“哦,是么。我也不喜欢男人”“滚!”某男听闻,喜笑颜开。抱着某女滚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