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82700000003

第3章 心怀善念有良知(1)

范式送灵柩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

范式(生卒年不详),字巨卿。山阳金乡人也。一名氾。东汉著名人士。后来迁庐江太守,颇有威名,死于任上。

范式是东汉时期很有名望的地方官。

范式在京师洛阳的太学中学习时,有个叫陈平子的长沙人,虽然是范式的同学,但他们却没见过面。陈平子听说过范式,知道他是一个很讲信用的人。

有一年,范式与同窗好友张劭返乡。临分别时,范式对张劭说:“两年后,我会到你家拜见你的父母,看看你的妻子和孩子。”二人还约定了见面的日期。

张劭回家以后,对母亲和妻子说了范式与自己的约定张劭的母亲以为,既然范式真像儿子说的那样守信用,对范式与儿子的约定是应该信实的。张劭的妻子在一边听着母子的谈话,不相信有这样的人,以为丈夫和人家的约定,不过是戏言罢了,不可当真的。她的理由似乎也很充分,因为范式家与张劭家远隔千里,是说来就能来的么?

青青黄黄两次,日子平淡且安稳,张劭的母亲和妻子早都把这件事情忘到了脑后,可张劭却对这件事情念念不忘。

当约好的日期快到的时候,张劭把这件事重新向母亲提起并请母亲帮助他准备好酒菜。张劭的母亲问儿子:“你们已经分别两年了,相隔千里,你真的相信他会来吗?”张劭回答说:“范式是一个讲信用的人,他一定不会违约的。”听了儿子的话,母亲便准备起酒菜,以备待客。

范式如约而至。这样,不但张劭的母亲,就连张劭的妻子都打心眼里佩服范式是个真正讲信用的人。

陈平子听了范式守信的故事,很仰慕范式的为人,很想与他交往,但还没来得及见面,陈平子便得了重病。

陈平子眼看要死了,他的妻子不知所措,自己还带着孩子,远离家乡,如何料理后事呢?陈平子安慰他的妻子说:“你不要着急,我听说我的同学范式是个道德高尚、讲信义的人。我死后,一切后事可以托付给他。现在他不在京师,你只要把我的尸体暂时埋在他家门前即可。”说罢,陈平子撕了一块白绢,写信给范式。

不久,陈平子死了。范式外出回来,看见陈平子的遗书和自己门前的坟头,既为陈平子的死而悲伤,又因为他对自己的信任而感动。

范式走到陈平子的坟前,大哭了一场。接着,范式妥善地安排好灵柩,照顾好陈平子的妻子和孩子,并亲自护送他们回湖南老家。当范式来到了湘江边,离长沙只有四五里路的时候,他把陈平子留给他的信放在灵柩上,挥泪告别。

陈平子的灵柩终于回到了家乡,他的兄弟们知道了这件事,希望当面向这位大恩人道谢,可是范式已经走出很远了。为此,陈平子的兄弟们感到很遗憾。

◎故事感悟

范式做事守信用,并且积德行善,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是自觉自愿的,是我们学习的最佳典范。

◎史海撷英

刘秀建立东汉

25年,即东汉建武元年,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因刘秀系西汉皇族的后裔,故国号仍为“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因刘秀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洛阳,刘邦所建立的汉王朝首都在长安,在地理位置上一东一西,故后世称刘邦所建汉朝为西汉,刘秀所建汉朝为东汉。刘秀定都洛阳之后,不断对四方用兵,先后消灭了盘踞关中、号称百万的赤眉军,割据陇右立地称王的隗嚣与在西蜀称帝的公孙述等大小数十个割据势力。经过12年的东征西讨,刘秀终于在东汉建武十二年(即37年)扫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成家帝”公孙述,自此,经历了自新莽末年长达近20年的纷争混战,古老的中华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文苑拾萃

古诗十九首·之五

(东汉)佚名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王朗救孤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仕于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为三公,谥曰成侯。

王朗年轻的时候,曾经与沛国的名士刘阳结交,成了好朋友。他们能成为好朋友,是出于对彼此的欣赏。

刘阳虽然没有诸葛亮和张仪名气大,但是,对于当时各国政治、军事、文化以及各个方面的形势,都有他自己的独到见解。由此,刘阳受到了两个人的关注,一个是好朋友王朗,另一个就是曹操。

当然,王朗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刘阳,而曹操对刘阳则充满了戒心。还是地方官的刘阳,看到汉王朝日趋衰落,而曹操将成为汉王朝的祸害,就一心想把曹操除掉,但是终究没能成功。

不久,刘阳就死了,死时只有30岁。后来曹操掌了大权,到处寻找刘阳的儿子,决定杀掉他,以除后患。

曹操戒备刘阳是因为他的才华,曹操认为刘阳的存在对自己有着潜在的威胁。那么,如今刘阳已经死了,为何他连刘阳的儿子也不放过呢?

曹操疑心很重,他有句话叫做“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概括,是再确切不过的了。这个逻辑似乎过于强横,更过于霸道了。

刘阳的儿子似惊弓之鸟,东躲西藏处境艰难。刘阳虽然有很多的亲戚朋友,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收留他的儿子。

就在刘阳的儿子近乎绝望之时,王朗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将他接到家中。从此,刘阳的儿子结束了“漂泊”的日子。

曹操的担心并非多余,他很清楚,一旦刘阳的儿子以及后人真的成了气候,恐怕会对自己产生威胁。

后来,王朗曾多次在曹操面前替他求情。过了很久,曹操才决定赦免了他。

曹操为什么赦免了刘阳的儿子以至放过了刘阳的全家?不是曹操改变了对刘阳的看法,更不是曹操对刘阳的儿子以及他的家人动了恻隐之心,而是他看出刘阳的儿子远不及他的父亲,他那颗悬了很久的心才放了下来。后来,王朗又一次在曹操面前替刘阳的儿子说情,曹操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那笑意到底是得意的笑,还是鄙视的笑,我们不得而知。后来,曹操冲王朗挥了挥手,对王朗说:“去吧,去吧,别再让他在你家躲着啦,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

曹操的一句话,保住了刘阳儿子的性命,也结束了刘阳全家人的避难生涯。在王朗的庇护下,刘阳的家室才得以保全下来。

◎故事感悟

王朗救孤的故事告诉人们,朋友处于危难的时候应该怀着善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伸出援助之手,帮贫扶弱。这不但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美德。

◎史海撷英

王朗献策

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曹丕听从。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一旦起兵后孙登来到,影响甚大,于是反对出兵,建议增强边境戍守,预防东吴进攻。

◎文苑拾萃

杂诗(七首其七)

(魏晋)曹植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心有良知守孝道

◎仁慈是心灵美,而不是行为美的体现。——格言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年),字安世。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290年在位。265年时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八月初九,晋王司马昭去世。不久,魏元帝曹奂正式禅位给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晋王朝宣告成立。群臣和百姓按照魏时临时颁布的法令,为司马昭服丧三天。葬礼结束后,司马炎脱去丧服。但他依旧神情哀伤,并且餐餐都吃素食,还始终戴着一顶白帽子,继续为父亲守丧。

第二年八月,司马炎要去崇阳陵祭奠父亲,他打算穿丧服前往。尚书令裴秀上书说:“陛下脱去丧服,又要重新穿上,这与礼法不合。况且,哪有君主穿丧服而群臣和百姓不穿的道理呢?”

司马炎下诏说:“朕只是想表达对先帝的缅怀。其实,穿丧服只是一种形式。”

于是,他没有穿丧服就去了崇阳陵。

中军将军羊祜对此不以为然,他对散骑常侍傅玄说:“为父母守丧三年,这是古代的礼制,就是贵为天子也应该遵守。遗憾的是,汉文帝曾经废除过这个制度。如果主上借此机会恢复古代的礼制,不是很好吗?”

傅玄说:“把穿丧服的时间由以月计算改为以日计算,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恢复古制是行不通的。”

羊祜说:“如果让国人都遵从古制有困难,那就让主上穿着丧服为先皇守丧三年,不也很好吗?”

傅玄说:“主上为父亲服丧,而国人不为君主服丧,岂不是只强调父子关系,而忽视君臣关系吗?”羊祜无言以对。

八月二十二日,群臣上书司马炎,请求他不要再穿素色的衣服,也不要继续吃素。司马炎下诏说:“朕时常想念先帝,对于自己不能穿着丧服尽哀感到非常痛苦,哪里还有心情吃鱼肉穿锦绣呢?我家世世代代尊崇儒学,通晓古代礼法。孔子和他的学生宰我曾经评论过三年之丧,你们对照孔子的话反省反省自己吧。”

就这样,司马炎素食素服度过了三年。然而,古代的丧服制度并没有因此得到全面恢复。

◎故事感悟

司马炎用他最真诚的良心孝敬父母,这令我们深有感触。当今社会的我们也应该从多方面去关心父母、照顾父母、体贴父母,让他们安心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

◎史海撷英

武帝登基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死,享年55岁。司马炎继承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经过精心准备,同年12月,司马炎仿效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在司马炎接任相国后,就有一些人受司马炎指使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书说:“晋王,你家世代辅佐皇帝,功勋高过上天,四海蒙受司马家族的恩泽,上天要我把皇帝之位让给你,请顺应天命,不要推辞!”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司马炎的心腹太尉何曾、卫将军贾充等人,带领满朝文武官员再三劝谏。司马炎多次推让后,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封曹奂为陈留王。司马炎于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就成了晋武帝。

◎文苑拾萃

晋武帝

邓林

秋风铜爵曲池平,吴主宫娃满掖庭。

凭仗皇孙聪慧早,不知祸在夕阳亭。

张范舍子救侄

◎压抑自己良心的声音,这是很危险的事情。——格言

张范(生卒年不详),字公仪。河内修武人。祖父张歆为东汉司徒,父亲张延为东汉太尉,家中颇有名望。太傅袁隗本想将其女嫁给张范,但张范坚辞不受。张范性格恬静乐道,不爱荣华、名利,他不追求官职,喜欢扶危济困,乃至家无余财,穷人、孤寡对他都十分敬重。对于外来所赠之物从不使用,张范死去后,其家人将其全部归还。

张范、张承兄弟二人,在董卓作乱的时候辞官解印,回扬州老家避难,等待时机讨伐董卓。后来袁术要请他们去做官,张范推辞有病,不愿去。曹操平定冀州之后,派使者去请张范。张范认为曹操代表天子,自己愿意为他效劳。但张范当时正身患疾病,住在彭城,无法去见曹操。

有一天,张范的儿子张陵和张承的儿子张戬遭到绑架。张范求了人,以重金去救赎两个孩子,劫持人质的却只把他的儿子张陵放了回来。

张范对来人一面表示感谢,一面又为难地说:“按道理说,你们已放回了我的儿子,我应当感到高兴才对。不过总觉得张戬的年纪太小了,实在心中难忍。我虽然极疼爱我的儿子,但情愿舍去张陵,用他换回张戬。”劫持人质的人听了这番话,顿时为他的真诚和无私所感动,便将张陵和张戬一起释放了。直到曹操征讨荆州回来,张范才见到曹操,后来,他被任命为议郎,参与丞相的军事,得到重用。

张范做官期间所得到的俸禄经常都用来救济孤寡贫困的老百姓,自己家中却没有积蓄。朝廷赠送给他财物,他也不拒绝,但是并不使用,等到卸去官职的时候,统统原物归还。

◎故事感悟

张范平时廉洁奉公,助人为乐,在儿子和侄子遭到劫持后,毅然舍弃自己的儿子去换回侄子,关键时刻表现出了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他的表现获得了曹操的肯定,也获得了社会的承认。在这样一种个人利益的考验面前鉴别出来的人才,一定是真正可用的人才。

◎史海撷英

张范受敬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荆州北还,在陈郡与张范会面,被任为议郎,参丞相军事,曹操对其十分敬重。

后来,每当曹操出外征战,便会留张范及邴原留守,与曹丕一同守卫京师。曹操对曹丕说:“举动必咨此二人。”曹丕也对二人十分有礼。

◎文苑拾萃

同类推荐
  • 话说小康

    话说小康

    随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了国内外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了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一个关键词或者叫热门词汇。2003年元旦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报道,江西一家生产灯笼的工厂在灯笼上写上“幸福小康”四个字,因为反映了大家的心声,生意特别好。元旦戏剧晚会上有一幅春联的横批也是“全面小康”。一位离休老干部写诗赞道:“小康企盼数千年,华夏今朝初梦圆;更把蓝图全面绘,人民一步一重天。”“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凝聚起亿万人民火热的心,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强大生机!
  • 转变官念

    转变官念

    本书从七十三个流传甚广的领导观点入手,对许多领导者长期以来深信不疑的一系列管理理念提出质疑,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些观点和理论的局限性,甚至错误性。多角度、多层次地解释和论证,突破书本定势,突破经验定势,并且提出新的观点,对各级领导者来说,这是一本开卷有益、掩卷深思的书。
  • 官德

    官德

    怎样为官?怎样才能做好官? 本书从《资治通鉴》《史记》《左传》《论语》《孟子》等中华传统典籍中精选了320余则历史故事,旨在为官员提供向历史学习的资料,向历史要观念、要经验、要成果。 唐太宗李世民曾把历史比作一面镜子,说它照出了兴衰更迭。其实兴衰不仅是朝代,也包括个人命运。读历史,联系自己,可以达到正衣冠的效果。 习近平同志指出:“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
  •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第二次起搏——重展俄罗斯政治宏图

    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的制度转型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本书中,学者们围绕俄罗斯由传统体制向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转型的起因、机制、路径及前景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争论。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俄罗斯车臣问题、俄罗斯寡头与政治、普京的治国理念、“圣彼得堡帮”与“席勒维基”、民众价值观等多方热点话题。
  •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

    共分为五篇,主要内容包括:奔向全面小康、唱响和谐之歌、保护绿色赣鄱、建设精神家园、弘扬文明新风。并选取了50个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式新颖活泼,内容丰富厚实,是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党代会精神的好读本、好教材。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媚妖惑世

    重生之媚妖惑世

    【简介无能,请看正文。】她是叱诧风云的黑道女王,却在继位那天被自己的未婚夫和好姐妹追杀。一次意外,让她重生成在雪山即将化成人形的九尾火狐身上,因此还捡了一个便宜师傅。化成人形后,开始努力修炼法术,学习媚术,医术,毒术,潇潇洒洒的活在当下,偶尔接个单子赚个零花钱,小小的施个法术整整渣男渣女,那小日子过的可谓是滋润的很!可是天意如此,让她遇见了一个又一个的美男,重生后的她应当怎样选择?【本文属于现代NP,不喜勿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的危险玩物

    总裁的危险玩物

    青纯女学生与腹黑老板的致命纠缠。当年,南流音在年纪很小的情况下,她邂逅了池尊爵,一位帅气多金的老板。跟他在一起的那段时间里,她如所有被包的女孩子一样,穿名牌、戴巨钻,挥金如土,不是公主出身,却也活得如同童话世界里的公主般潇洒。只是,一个男人给你多大幸福,往往也会彻骨伤你多深。绝望、困境,在暗无天日的地狱里,她被逼到差点自杀,想起他曾经给的点点滴滴恩宠,南流音只觉好笑。后来,很多人以为她死了,可是,再一次看到相同面貌、却完全不同气场的南流音回来后,大家都被震惊到,连同池尊爵也是。这真的是以前那个善良单纯的小女孩?嗜血、凶狠,眼前的女王,犹如暗夜修罗,妖娆美丽的同时,却又带着致命的罂粟危险!
  • 月光下的大提琴

    月光下的大提琴

    在意大利语、英语和德语中,大提琴也被称为“塞洛”,可能就是源于这个故事……在泻湖的怀抱中,威尼斯城做着绮丽的梦,舞动在漫天棉花瓣般的雪花中。在圣马克广场的中心,威尼斯诗人马塞洛正在演奏提琴,连空中的云朵也停下来倾听。
  • 问情之路

    问情之路

    爱的力量是无敌的,看我如何笑傲群芳。美女我不缺,功法我不缺,修真?修梦?修情?三者皆修?天上为何总是掉美女?我不是最帅的,但我是最懂爱的,要问为何?我修的就是情道!
  • 原机启微

    原机启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俏妻征服大总裁

    俏妻征服大总裁

    她这辈子就栽在他身上了。外人眼中的她:娇蛮,暴力,可又有谁知道,她仅有的那份温柔,都全数奉献给了他……“大叔,求扑倒!”“抱歉,我对你这种未发育完全的小丫头没兴趣。”面对他屡次的拒绝,她的嘴角露出狡黠的笑容,既然被我看上,你觉得你能逃的掉吗?
  • 仙不可挡

    仙不可挡

    一念可让苍穹变。一指可让星辰毁。一刀可让仙神寒。一剑可让天地灭。凡人,顺流而下,忙忙碌碌,至死亦为命运操控。修士,参山悟道,从山而入,人进山过程是为仙。山为盟,地为势,修身立命踏天行。顺为凡,逆为仙,仙凡只在一念间。
  • 天地大动乱

    天地大动乱

    “大圣啊!你有女朋友吗?”“大圣啊!你是处男吗?”“大圣啊,你真的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小子,你烦不烦啊!吃俺老孙一棒!”乾坤颠倒,时空错乱,东西方众多神仙纷纷消失,穿越异世化为灵体寻找传承者。孙大圣和穿越男无天相遇,一路轰杀众多传承者,吸收其本命天赋能量,成就乾坤霸主之位!
  • 天羯

    天羯

    第一次写小说,其中有一些自己的经历,文笔不是太好,可能故事和人物有些复杂,希望大家会喜欢,有不足的也请告诉我,我会尽力去改正,谢谢!
  • 万民颂

    万民颂

    “自太古盘古开天辟地,尔后四万万八千年,始有女娲造人。人者,万物之灵源自世间草木之精,禽兽之特者,未有若人之出类拔萃。自此已降十万八千年,人类灵智渐长,与万物之别愈明,天下独尊之心觉醒,反觉自身之短,盖因春秋一梦,人力有限。于是探天地至理,合自身经脉,修习道法,盼可追日逐月,享天地之美好,而所修习之道法,谓之修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