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8500000005

第5章 北大的闪问(1)

巨人的性格和脾气

问:秋雨老师,按照世界历史的常理,一个国家快速的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国力崛起,应该带来里里外外的敬佩、赞叹和趋附,但我们遇到的情景却不是这样。很多分析家把产生这种不正常情景的原因归咎于贫富差异、外国嫉妒或策略有误,其实差异、嫉妒、失策等,是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遇到过。我认为现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我们缺少一种能够让人亲切沟通、广泛感应的当代文化,您同意吗?

答:我说过,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巨人突然出现在闹市街口,不管是本城人还是外来人都感到了某种陌生和紧张。巨人作出一个个造型,佩上一条条绶带,用处都不大。原因是,大家都无法感知巨人的脾气和性格。

巨人的脾气性格,就是中国的文化。

就像当年英国的旗帜飘扬到世界各地的时候,至少让人以为,里边似乎包含着莎士比亚的影子;就像德国先后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失败后,经常会用贝多芬、巴赫和歌德让人对它另眼相看;就像美国纵横捭阖、盛气凌人的时候,总有好莱坞影片的诸多形象相伴随。遗憾的是,中国的文化好像做不来这些,一直忙着排场很大、格局很小的事情。结果,常常越“文化”,越让人感到陌生。

问:现在看起来上上下下都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不断说“文化是精神家园”之类,以示重视。但这种说法,只是一种各国通用的寻常比喻,对吗?

答:“精神家园”的比喻还不错。但是,关键在于是什么“精神”。如果“精神”来自利益集团、民粹主义、极左极右、自狂自贬,这样的“家园”是可怕的。

问:后来又提出了“核心价值”,同样缺少确切内容。秋雨老师知道“核心价值”是指什么吗?

答:好像主要属于社会政治思想范畴,又加上几个美好的词语,与文化有一点粘连。但是应该看到,能够提出“精神家园”“核心价值”的概念,尽管内容还不明确,也已经传达了一点比较乐观的信号,表明已经有人知道,中国今天面临的真正困难,在于精神价值。

问:秋雨老师是否认为,现在中国遇到的种种社会矛盾,都与精神价值有关?

答:对。我们遇到了精神上的“房地产泡沫”,也就是很多人看起来房子很多,却缺少“精神居所”。富了,不知如何在精神价值上获得安顿;穷了,不知如何在精神价值上自我勉励。遇到了冲突,不知如何在精神价值上获得排解;遇到了大难,不知如何在精神价值上获得升华;伤害了别人,不知如何在精神价值上作出自责;做错了大事,不知如何在精神价值上铭刻羞耻……这些都是。如果在精神价值上一直缺少正面归向,一个民族的文化就会失去魂魄。

问:既然已经知道了精神价值的重要性,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还是没有起色呢?

答:因为有很多“伪精神”“伪价值”半路拦劫。大家都把一系列山寨版的“精神价值”当真了。

问:山寨版的“精神价值”有哪些?

答:我必须说明,把山寨版的“精神价值”当真的,大多是好人,因为他们还相信有“精神价值”这回事。所以我们可以说得温和一点,称之为可疑的“精神价值”。

简单说来,可疑的“精神价值”,在民间祭拜的是“成功”,在官场祭拜的是“民意”,在学界祭拜的是“国学”。

把这三者加在一起,使中国这个巨人的性格和脾气,因“成功”而势利,因“民意”而喧闹,因“国学”而陈腐。这样的性格和脾气,当然很难让人喜欢。

可疑的“精神价值”

问:这三个可疑的“精神价值”,其实也正是您一再警惕过的“文化伪坐标”,概括得令人震撼。它们眼下还在流行,而且势必流行下去。那么,能不能稍稍花点时间,展开讲述一下?

答:可以。

问:先说说民间的那个“文化伪坐标”——成功,好吗?

答:好。“成功”的正常含义,是完成了一件让大家高兴的好事,但现在民间追求的“成功”,却把大家当作了对手,争夺只属于自己的利益。下一代刚刚懂事,就从家长、老师那里接受了这个伪坐标。很多家长直到今天还坚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奇怪志向,拉拽着自己幼小孩子的手开始了争取“成功”的险恶长途。

“成功”这个伪坐标的最大祸害,是把人生看成“输赢战场”,并把“打败他人”当作求胜的唯一通道。因此,他们经过的地方,迟早会变成损人利己的精神荒路。

问:请再说说官方的那个“文化伪坐标”——民意,老师方便吗?

答:对我来说,什么都方便。

从本质上看,官方关注民意当然是好事。但是,“民意”如何取得?这是一个巨大的疑问。即使取得的方式比较科学,“民意”也三天一变,流荡不定。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一旦陷入号称“民意”的“群众广场”中,也都失去了证据分析、专业裁断、理性判别、辨伪鉴识的能力,因此只能在众声喧哗中“从众”,在群情激昂中“随群”。也就是说,这种“民意”中的我们,早已不是真正的我们。

在当代,这种“民意”极有可能成为一种由谣言点燃的爆发式起哄,一旦发酵于传媒网络,实质早已成为与实相真相、民众善意完全不同的另一番事端。传媒与口水构成一种“互哺互慰”的恶性循环,在山呼海啸中极易构成灾难。

在历史上,那种与乡间流俗合污的伪善者,被称为“乡愿”。孔子把它说成是“德之贼者也”。在现代,我们见到的所谓“民意”,大半是“民粹”,也就是随意冒充民众的名义冲击理性底线的文人恶谑。我经历过的“文革”灾难,一开始由“上意”发动,很快完全失控,任由“民意”驱动,处处都是“革命群众”(亦即当时的“弱势群体”)组成的“民间法庭”,九州大地血迹斑斑。“文革”结束后,我曾多方寻找害死我亲人、关押我父亲的恶人,但最后的回答都是一样:革命群众。

现在不少官员为了标榜自己的形象,把很多并无科学统计的所谓“民意”当作精神价值,我认为,一是无奈,二是作秀。北大学子,必须警惕。

问:我喜欢老师的痛快淋漓,而不喜欢文化学术界惯常出现的那种左右逢源、貌似全面的废话。现在想请您再说说学界祭拜的那个“文化伪坐标”——国学,这对老师也没有什么不方便吧?

答:“国学”,如果说成是“中国学”“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经典”等,就很正常了。但现在,执意要把一种学问抬升到可以与“国旗”“国歌”相提并论的政治高度,就产生了很多问题。至少,会对国内同类文化不公平,会与国外同类文化不相融。

举一个小例子就明白了。如果说京剧是“中国戏剧”,谁也不会反对;但是,如果把它说成“国剧”,就套上了“唯一性”和“排他性”的金项圈。这样一来,该怎么处置比它更经典、更悠久的昆剧?怎么处置产生了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的元杂剧?

而且,现在京剧也遇到了重大生存危机。如果封成了“国剧”,还有谁敢动它?还有谁敢改革?

“国学”的范围当然比“国剧”大得多,但由于同样在追求一种“国家主义”的文化权威,也就有了“排他性”,会产生一系列逻辑矛盾。

问:我很赞成老师的观点,“国学”这种提法的毛病,是试图通过“国家主义”来推行“排他性”。不仅“国剧”,现在争来争去的所谓“国酒”“国饮”“国服”,也都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推行“排他性”。其实,只要有了“排他性”,反而会把自己做小,对吗?

答:你说得很对。大海如果“排他”,就成不了大海。中华文化是一个大海,是百川汇流的结果,包括很多国界之外的河川。

“国学”这个概念首先会遇到一个尴尬的矛盾:佛教算不算“国学”?如果不算,有点难办,因为那是中国两千年来最普及的宗教信仰,渗透到了中国文化的经络血脉之内,连很多第一流的中国文化人都是佛教信徒,肯定已成为“国之重学”,这要不算,说不过去吧?但是如果算成了“国学”,那也麻烦,因为全世界都知道,它可是地地道道的印度文化啊,虽然也曾局部地中国化,但至今中国运用的佛教经典,很多重要的专用名词还是梵文的音译,我们总不好意思说它是“国学”吧?

你看,一说“国学”,这么大的一个漏洞就出来了。

问:只要有“自封为王”的“排他心理”,这样的漏洞一定会层出不穷。即使在国内的各种文化中,谁是“国学”,谁不是“国学”,迟早也会引发争斗吧?

答:你的判断很正确。现在所说的“国学”,实际范围不大,好像主要是指儒家文化,加一点道家文化和民俗文化。但是,中国的这个“国”字实在非同小可,地域广阔,气吞万汇,其间的文化更是森罗百态,藏龙卧虎。有不少地处边缘的文化曾经强劲地推动过中华文化的重构和新生,例如突厥文化、鲜卑文化、契丹文化、西域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等,都非常重要。没有它们,中国之“国”就要退回到春秋战国时代的小“国”去了。那么,这些文化算不算“国学”?我猜,现在的“国学达人”一定会说,“算,迟早会算”。但是,“迟早”到什么时候?我看了那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丝一毫把它们“算”进去的痕迹或意图?如果不想“算”,那么对不起了,也不应该称作“国学”,因为你们既然要借着这个国字来获取“国家主义”的政治权威,那就不能不承担与它相关的政治义务和政治责任。

问:他们也曾辩解说,二十世纪前期一些著名的学者也提过“国学”,这该怎么解释?

答:那个时候列强频频进犯,国运危在旦夕,提“国学”,是一种“在最后时刻自报家门”的凄楚之声,丝毫不存在借取“国家主义”来实行“排他主义”的嫌疑。最早章太炎他们成立“国学振起社”,时间是在中日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之间,地点是在日本东京,时间和地点的针对性不言而喻。后来,以美国所退庚子赔款办的清华大学,也成立过国学研究机构。但是,无论是章太炎,还是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他们都知道,学术无界,文化无墙,永远不能画地为牢。他们几位本身的文化结构,更是宏观全球,博采寰宇,融会贯通,不设边防。

而且,还有一个因素必须考虑。那时候,新时代的学术研究刚刚起步,连他们这些学者,也还没有理清楚中国文化的主要来源,章太炎还认为来自巴比伦呢。因此,他们是面对一大串问号进入的,想为中国文化找出一条依稀线索。这与今天高谈阔论的“国学”,完全是两个面貌。

问:近年来的“国学热”,我们北大基本上没有参与,还算不错吧?但我们远远看去,事情好像越做越过分了。而且因为裹挟着“国家主义”“爱国主义”等因素,让人很难劝解。秋雨老师,您劝过他们吗?

答:劝过。有一位企业家曾经兴奋地告诉我,他与几个朋友在郊区开办了一个“国学堂”,招收不少小学生天天诵读国学经典,连行为举止、生活礼节都要仿效古人。我便忍不住询问:“这些孩子毕业之后,会到哪里工作?”

那位企业家一愣,但很快就充满信心地说:“文化学术界的很多专家都向我担保,今天的社会太需要这些年轻的国学人才,而且越来越需要。”

我说:“对不起,只有一条出路,那就是到古籍出版社当校对。但我早就打听过了,那里已经满员,没有名额。”

这就是我的劝说。

问:但是还有很多人着魔。现在已经不只对小学生了,有的大学还开设了“总裁国学班”,收很高的费用,把那些企业家吸引过去,关上门,拉上厚厚的窗帘,不知在里边讲什么。如果是“爱国”,也不必那么神秘啊!您估计,窗帘里边在讲什么内容?

答:毫无兴趣。我只想提醒大家一句,最早章太炎等人提出这个概念时,确有救亡、爱国的动机,但从整体来看,“国学”与“爱国”不能画上等号。抗日战争爆发时,连很多文化程度很低的军阀、土匪都积极投入抗日,反倒是一批“国学专家”快速做了汉奸,例如罗振玉、郑孝胥、梁鸿志、胡兰成,等等。连五四新文学阵营里的“国学专家”周作人,也成了汉奸。因此大家看到了,在战后审判汉奸的法庭上,那些著名的被告都穿着长衫、马褂之类的“国服”。相反,原来一直被嘲笑为“西装革履、数典忘祖”的“西派人物”,却一批批在国际舞台上用英语捍卫着民族尊严,从顾维钧到倪征燠,都是这样。

问:您说起审判庭上的“国服”,使我想起,在“国学热”中,确实有一些激进青年提出中国人必须穿“汉服”,必须过自己的节日,声势很大。秋雨老师,我们该如何反驳他们?

答:他们的问题不在于“汉服”,而在于“必须”。中国人好不容易迎来了服饰自主的时代,任何强制都是倒退。“爱国主义”加上专制主义,就是“法西斯主义”。

如果你们认识这些激进青年,可以在他们耳边悄悄提醒一句:汉服,在唐代长安就没有什么人穿了。

“枯燥文本”和“戏谑文本”

问:秋雨老师,如果不是那么变态地祭拜“国学”,那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还是应该抱着一种恭敬的态度来选择、学习、铭记吧?如果能够躲过那些“总裁国学班”和“国学达人”,应该如何进入正常学习呢?

答:这也是我下决心接受邀请,花整整一年时间来为你们讲这门课的原因。应该如何正常地选择、学习、铭记中国文化精华,我将会按历史顺序凭借实例一一说明。

同类推荐
  •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中华古代茶酒文化精典

    茶酒文化是高度发达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载体,不仅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茶酒的历史,文化,名茶名酒等各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方便读者学习与参考。
  •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中国人最易误解的文史常识

    本书旁征博引,为你讲解近300条国人误用至今的文史常识,分析易错的文史常识的来龙去脉,辨析易错的礼仪知识、容易混淆的词语用法、讲述有特定含义的历史典故、揭秘丰富多彩的民俗……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中,让你恍悟文史知识的真正用法,避免误用的尴尬,增加国学知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本书既是编辑、记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学生的案头工具书,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历史枕边书。打开本书,带你进行一场充满奇趣的文化旅行,让你轻松掌握近300条文史常识的准确用法。
  • 大佛寺诗联选

    大佛寺诗联选

    本书是一本古今诗人吟颂张掖大佛寺的诗联荟萃,作品主题鲜明,咏意厚重,风格迥异;诗集编排得体,融贯尔雅,和谐成篇。这对弘扬佛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革命星火”描述了星火燃烧的岁月,兰州的革命先烈的大义凛然,革命斗争的曲折残酷,令后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历史名人”介绍了兰州地区的杰出才俊,黄河之都不仅人杰地灵,而且藏龙卧虎;“文物名胜”尽悉兰州的大地珍藏,兰州的史籍非常丰富;兰州虽处偏僻的大西北,却孕育着较为发达的士人文化,那些才高八斗的士子们,演绎了一段段凄美厚重而又委婉动人的传奇故事;更能体味到那种相袭久远的古朴民风将为人们装点展示出一个色彩缤纷的未来。
热门推荐
  • 王霸征道

    王霸征道

    人生万态,世态险恶。王之陷害,君子结愤。忠魂孤眠,独子犹幸。立志驰骋,苍天若有知,一朝振豪气。
  • 泪情

    泪情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不要因为无法改变,就不肯说那句让人心动的誓言,不要因为终究会别离,就不敢再求一次倾心的相遇,不要因为最终成为死敌,就不去承认曾经想过生死相依。坚韧的女子,就要视沙若水,逆上而流。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 天道万安:后宫美夫多诱多

    天道万安:后宫美夫多诱多

    (全本免费,女强男强)外表单纯可爱小萝莉,内心强大腹黑,骨灰级杀手,天下第一毒王,霸气穿越,穿就穿呗,穿成天地主宰也没啥可怕,某女表示很淡定,可为啥有个这么变态的任务--寻找你的后宫,自此某女每天桃花泛滥,身边各色妖孽成群,这还叫人如何淡定!片段1东方玄墨睡眼朦胧,随意一瞟,天!好一幅“美男嬉春图”可怜这艳福浅的孩子当场喷鼻血晕菜。
  • 五行红尘

    五行红尘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秦立国,杀机过盛,导致五行不稳,红尘劫难,天象凌乱,末日来临。五行缺,红尘劫,五大修行圣地行天道不争红尘,遣使找寻五行神体以应天劫。刘邦身处九州红尘,锻神体,融神识,斩乱源,定红尘。兵戈祸,红尘难,圣地游。苍天意,兄弟情,佳人缘?
  • 幻世魂界

    幻世魂界

    人类为了和上天交流发现一种奇妙的能量称为灵力,拥有灵力的人自称为通灵者。在光印大陆上,一个穿越而来的少年化身为传说里的人物,用自己的力量,唤醒属于这片大陆一系列的变迁。
  • 武修在都市

    武修在都市

    各路美女围绕着他,他却无心享受……就这样他的生活麻烦不断。
  • 英雄联盟之天才回归

    英雄联盟之天才回归

    一次意外的机会让他成为韩服第一,爆炸的游戏天赋,美女的随身陪伴,职业联赛吊打一切队伍,一次又一次的奸人所设,最终让他何去何从?
  • 许少年一世安

    许少年一世安

    忧伤少年卢俊乐总是怀念从前,有一天,他的怀念终于变成了现实,他如愿回到了过去,可过去的一切真的如他所愿吗?他似乎并没有感到一点快乐,过去的事真的是过去了,就算回去了又能怎样,他真的能开心吗?这是忧伤少年卢俊乐的一场梦,一场荒唐的梦啊。
  • 萌妃候君心

    萌妃候君心

    女强人白芷在家业继承战中被兄弟姐妹陷害,死于非命。不想却一朝穿越,还穿成一个没人爱的小可怜弃妃。这怎么行?女王属性的白芷就在这后宫里展开了各种斗其乐无穷,顺便俘虏帝王心的穿越之旅。看时不时的卖个萌,装个乖的穿越萌妃怎样候君心。
  • 妖妃惹不得

    妖妃惹不得

    “好,我要做冥王的皇后。”霍妍跳起搂住冥王。“乖,下来。你不下来咱们怎么洞房呢?”小巧的鼻子,被宠溺的刮过。……“你们不要得意,我不会让你们好过的。我会加倍从你们身上讨回来的。”一个十岁小女孩眼中的嗜血光芒让看的人为之一颤。……“想尝尝我的血么?”猫妖举着她受伤的手臂诱惑着对方。“想,当然想,您的血是最美味的。”对方贪婪的盯着猫妖的手臂。“好,那你就为我办事……”霍妍还能够再见到冥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