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9000000010

第10章 郑孝胥:中国公学的“官方代言人”(1)

近些年,晚清民国的历史忽然热闹起来,各种书刊层出不穷,各方人物轮番登场。然而,在这片喧嚣背后,却有一个名字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他曾是饮誉海内的诗书名家,与于右任并称“北于南郑”,也是晚清同光派的两大代表诗人之一。他曾参与戊戌变法,领导预备立宪公会,是中国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舞台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风云人物。但是,到了晚年却误入歧途,担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大节未保,堕为汉奸,从此蜷缩到晦暗的历史角落里,鲜有问津。

然而,在中国公学的历史上,这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名字。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中国公学。正是在他的鼎力支持下,筚路蓝缕的中国公学才冲破重重困局,步步为营,赢得了官方乃至社会各界的最终认可,走上了平稳前行的道路。

他,就是郑孝胥。

办学伊始“雪中送炭”

1905年2月4日,正月初一,微雨。

这一天,四更鼓响,广西边防大臣郑孝胥便起了身,一番洗漱,然后率领文武各员步行至万寿宫,庆贺新春。晚上团拜宴会,他有点高兴,小酌了几杯,微醺半醉,煞是快意。

这对于出身寻常官宦人家的郑孝胥来说,已是莫大的殊荣。郑孝胥,字苏戡,一字太夷,别号海藏,1860年5月2日生于苏州胥门,因而得名。时值太平天国兴起,他的父母便带着他回到了籍贯地福建,有缘得到郑世恭、宝廷、沈葆桢等名师的指点,1882年高中乡试第一名,先后被李鸿章、张之洞等政治要人收入幕府,由此走上了政治的舞台。

然而,由于“不善逢迎”,郑孝胥的从仕之路并不平坦,更多时候充当的是“总文案”的角色,以致一度有“当代范增”之誉。直到1898年11月,张之洞才在盛宣怀的影响之下,同意郑孝胥出任芦汉铁路南段总办,得以直接参与路政,进而与端方、盛宣怀等人一手导演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关联起来。或许正是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让两广总督岑春煊看上了郑孝胥,几度致电朝廷,希望推荐他为四川督办路矿大臣,并准予专折奏事的特权,可惜未能如愿。

好在岑春煊惜才,转又举荐郑孝胥督办广西边务,终于获得认可。而郑孝胥倒也争气,在广西期间靖吏治、办教育、兴洋务,风生水起,声名远播。但就在此时,郑孝胥却萌生退隐致仕之心。在1905年2月5日这一天的日记里,郑孝胥道出了如此选择的初衷:

吾今年四十六,得弃官归田,便可作一生收束,列传、行状皆可预作。从此以后,若中国迄无振兴之日,则终老山林,不失为洁身去乱之士;倘竟有豪杰再起,必将求我。虽埋头十年,至五十六岁出任天下大事,依然如初日东升,照耀一世。是吾以一世之人作两世之事,岂不绰然有余裕哉!1

郑孝胥素以“卧龙”自负,退隐显然是为了今后有更大的作为。这年10月,他以“病难支持”为由,正式递交辞呈,打点行装,回到上海,开始“寓公”生涯。据《郑孝胥日记》显示,此后他至少有三次外出做官的机会,但均予以谢绝,而将精力更多地投向了预备立宪公会运动,并极力支持中国公学的兴办。

在广西督办边务期间,郑孝胥就异常重视兴办现代学堂。1904年12月14日,他奏请光绪皇帝“开办边防将弁学堂,并就地添练洋操新军旨下练兵处知之”,并积极推动促成青年人出国留学。1905年5月,他送出八名广西子弟东渡日本留学学习农工,而后三个多月的时间内,他又送出多人到日本留学。直到他离开广西前的一个星期,还在为出洋学生的经费而奔走劳神。

因为这样的情缘,对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发起的反对“取缔规则”风潮,郑孝胥从一开始就颇为关注。1905年12月13日,郑孝胥在日记里有这样的记载:“夜,应麦鸿钧惠农之约于一家春,与菊生、季直议电询日本学生罢学事。”几天之后,他与上海友人聚于聚春园,再次谈及此事,“夜,雨,伯潜钞示江督、闽督三电,为日本留学生事”。很显然,身在上海的郑孝胥对于发生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罢学风波,一直心有牵挂。

到了1906年初,已有两三千名中国留学生陆续归国,“归国学生之中,有不少人发誓以后决不再踏足日本国土。他们在离开日本之前,已考虑用自己双手在中国兴办学校”2。这就是后来的中国公学。

留学生们原本指望清政府能够拨付派遣留学生的费用作创校经费,但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清政府根本就不愿意搭理他们。万般无奈之下,他们想到了一向以开明重教著称的郑孝胥。

1906年1月15日,留日学生总会事务所正干事刘棣英、副干事朱剑专程拜访郑孝胥,详述东京罢学始末,并向他报告:留学生们准备在上海创立一个学堂,拟定名“中国公学”,想听听他的意见。郑孝胥向来重视教育,对于留日学生们的这个想法虽感突兀,却未置可否,甚至满口答应“使调查同志人数及能筹款若干,再议办法”。

得到了郑孝胥的首肯,留学生们有了更大的信心。两天后,决定公学正式开办的各省代表第三次全体会议正式召开。此次会议选定公学职员,刘棣英任正干事,朱剑任副干事,真正拉开了办学的框架。

最初的中国公学,全体同学都是发起人,职员由同学推选产生,不设校长,看上去是一种民主自治,但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负责学校具体筹办事务的刘棣英、朱剑等人清楚,如果能在上海寻找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担任学校校长,势必能让中国公学如虎添翼,并能迅速赢得主流社会的认同与接受。

郑孝胥,无疑是最佳人选之一。据郑孝胥日记记载,1906年1月22日,中国公学正干事刘棣英代表全体师生,再度拜访郑孝胥,邀请其出任公学校长。但郑孝胥以“仆谢病后,不愿与官府往来”为由,婉拒了这一邀请。

对于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公学,郑孝胥是寄予厚望的。他早年曾跟随李鸿章之子李经方出使日本,深知日本维新崛起对于中国的威胁,而更清楚政府盲目地故步自封只会造成更大的民族灾难。这也正是他回到上海后便积极投身预备立宪运动的根本原因。而中国公学的艰难起步,在郑孝胥看来,是一种年轻力量的积蓄与喷发。这一点,从后来他为《中国公学第一次报告书》所写的序言就可以看出:

自日俄之战,中国士子始相率求学于日本。三年之间,国事舆论,翻然一变,乃学者之效也。学生甫至日本,志气激昂,不可抑遏,几自忘其为专制国之民,及取缔事作,负气而返者,三千余人。麇集上海,呼号求援,自谋兴学,既无应者,公使复促之归学,于是觍颜东渡者大半,穷蹙四散者,又半之。此负气之党,遂大为天下之所揶揄。其事殆近于儿戏,伤心短气,噫可哀也。

独不意犹有溃散之余,守死不去,处千风万浪之中、众嘲群詈之下,越春而夏,经秋而冬,而中国公学之名,终莫得而破坏之,则有王子敬芳、张子邦杰、黄子兆祥者,实为之长,噫嘻之数子者,其尤可哀也。任天下之事,虽各有其经营计划要其所,经营计划者,未必尽当而无失、必成而无败,惟善用民气者。不然,失而有道,败而可救。观于公学之成立,则士气之可用,信矣!

日本既败俄,雄长亚洲,中国其禁脔也。当国者犹不知振民气以自保,方从而摧残之,呜呼!瓜剖豆分之期,旦夕间事耳。《诗》曰 “哀今之人,胡为虺蜴”,又曰 “若此无罪,沦胥以铺”,世有以悲哀罪我者,吾其奚辞。

细读此篇序言,便可清晰感受到郑孝胥真实的内心。对于留学生们创办中国公学,一方面,他认为乃是“负气”行为,所以才会“大为天下之所揶揄”;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此举确实“善用民气”,因此不由发出“观于公学之成立,则士气之可用”的感叹。

正因如此,尽管他谢绝了担任中国公学校长的邀请,却慨然承诺捐助1000元,“以表赞成之意”。在中国公学举步维艰、四面楚歌的时刻,这1000元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也是姚宏业在蹈江自尽前留下的遗书里念念不忘的那份情义:“海内热心赞助者,除郑京卿孝胥等数人外,殊寥寥。”

事实上,郑孝胥对于中国公学的扶助,远不止于此。从《郑孝胥日记》简略的记录可以看到,每当中国公学遇到经费困难时,他总是不吝伸出援手,甚至当有学生因经费问题不能持续学业之际,他亦会慷慨解囊。比如,1906年3月21日,“陈莲孙来言明日入中国公学,余许垫付半年学费”。同年4月4日,“公学庶务员张邦杰、王敬芳来谈刘棣英辞职事,又言,学费只能支至暑假;余请作下半季预算表,再助设法”。

郑孝胥不仅自己慷慨出手,对于外界是否支持中国公学,亦是特别看重。在《郑孝胥日记》里,记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1906年5月31日,“张邦杰来,言曾少卿不助公学。曾少卿邀饮,不往”。

寥寥数语,款款真情。

“牵线搭桥”共渡危难

虽然并不直接介入中国公学的校务管理,但郑孝胥却对之青睐有加,出钱出力,献计献策,在所不辞。在《郑孝胥日记》里,经常可以看到他独自一人或者偕同好友张元济、汤蛰先、张謇等人造访中国公学的记录。

中国公学的主事者们更是将郑孝胥视为“当然的校长”,凡学校遇到重大事务、重大决策,必前往报告,寻求解决之道。如前所述,1906年3月4日,中国公学举办开校典礼,郑孝胥就受邀作为嘉宾到场并发表重要演讲,勖勉在怀。中国公学开办不到十天,发生江苏籍学生闹退学事件,郑孝胥也是颇为关注,在日记里有两次记录。不久后,中国公学又发生庶务员姚宏业蹈江自尽之事,郑孝胥在接到学校职员张邦杰、黄兆祥的报告后,深为痛心,专程前往颐园参加其追悼会。

郑孝胥其时虽已致仕退隐,但多年的从政经历,为他在官、绅、商、学界积累下了丰厚的声望和人脉。他到上海以后,与袁海观、周馥、瑞澂、端方等官方人物来往密切,私交甚笃,经常一起赴宴、赏画,或者共议立宪事宜。他对中国公学的事务给予积极支持,社会各界尤其是官方自然也不敢怠慢,至少不会公开反对。这就为中国公学的创办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寻求官方支持,是中国公学从创办伊始就明确的现实选择。据《中国公学第一次报告书》记载,1906年初,中国公学的主事者们听说赴日本和欧美等国考察宪政的三大臣载泽、尚其亨、李盛铎路经上海,当即上书一封,陈述六大办学理由,如固国本、挽国权、雪国耻、尊国体等,“我苟能建设完善之学堂,则留学各国之中国学生庶几不受凌侮,而日本亦不敢轻视我”,句句铿锵,充满豪情,试图打动这些欲挽狂澜于既倒的朝廷革新派们。

当然,归国留学生们写这封信的直接目的,还是希望得到三大臣的支持,帮助向学部申请经费。当时,正在盛传美国准备退还部分庚子赔款,约有2000万之多,若能取得十分之一二,亦可保证学堂的正常运作。只可惜,在出洋考察大臣们的眼里,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也折腾不出啥名堂来,因而并未将这封信放在心上。中国公学向官府靠近的第一次努力中途折戟,无果而终。

但这些年轻人并没有放弃努力。郑孝胥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给他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帮助他们度过了最为艰难、最为曲折的初创时期。1906年2、3月间,中国公学派出正干事刘棣英,专程赴南京上书时任两江总督的周馥,再度寻求官方的支持:

归国以来,罔敢自逸,然竭力经画,仅得同志捐垫万金,暂设一中国公学于上海,自知因陋就简,缺点实多。但思为根本之壮图,百世之常计,非有大力提倡筹拨巨款,必不足以有济。生等学浅术疏,人微言轻,兹事体大,非所能任。夫精卫情深,虽有欲填之海,而蚊虫力薄,究无能负之山。此生等所由五中轮转,百虑千筹,拳拳寸心,俯仰莫诉者也。幸大帅曲谅下怀,垂念大局,去腊接上海道文函,备载大帅提倡兴学盛意,生等捧读之下感极欲泣。

……伏维大帅海疆干城,学界泰斗,凡所设施规模宏远,倘以刍荛不尽谬妄,尚乞一面咨商学部,求拨巨款;一面咨商各督,通力合作,非常创举,纵不易易,以大帅之伟略,想不惮力任其难。3

周馥,安徽建德(今东至)人,跟随李鸿章办理洋务多年,是晚清政府中主张革新的重要人物,与郑孝胥素有交情。对于新式学校,他一向颇为支持。这一次,接到中国公学的上书,他当即给予了积极的回应,表示将“咨商学部,慷慨捐助”。

周馥的态度,让正处于经费筹措困局中的中国公学主事者们多了几分希望。很快,他们再次向周馥上书,除了重复前次所提希望能得到官府“先行筹拨数千金以济急需”等要求外,还大胆地提出了一个设想:“生等前与同人熟商,拟公举三品京堂郑孝胥、翰林院修撰张謇为上海公学监督,主持一切,庶几,教知要而有序,法整肃而不苛。”4

正如前文所说,早在这年1月22日,中国公学正干事刘棣英就曾专程拜访郑孝胥,邀请他担任公学校长,但被郑婉言谢绝。这一次,中国公学旧事重提,并拉上了翰林院修撰张謇,显然是想通过高层的力量动员更多社会名流加盟中国公学,为其在大上海的长远立足寻找可以依靠的大树。

同类推荐
  •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的28个怎么办-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应试教学是指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学。应试教学不是对我国现行中小学教学的概括,而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单纯以应考为目的而产生的教学弊端的概括。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语言艺术全书2

    语言艺术全书2

    说话实在小觑不得,所谓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说话里体现。良好的口才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塑造的。语言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传达思想的工具,更是门艺术。人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生存。而我们用来交往的基本手段就是语言。
  •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决策第一推动力丛书-校长的知识与能力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热门推荐
  • 特色杂豆

    特色杂豆

    特粮特经作物主要指具有特殊性状和用途的农作物,种类很多,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特粮特经高效种植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涌现出了许多新典型、新经验、新技术,值得借鉴和推广。《“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中的“特粮特经作物高效种植技术系列”图书。面向广大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包括鲜食玉米、特色甘薯、特色花生、芝麻和向日葵、优质小杂粮(谷子、高粱、荞麦)、特色杂豆、特色大豆、香料和糖料、特色莲藕、特色南瓜、优质马铃薯、优质食用菌等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加工方法及产业化开发途径等内容,浅显易懂,实用性强。
  • 蜜宠甜妻:老公,请过招!

    蜜宠甜妻:老公,请过招!

    “喂,你老这么纠缠我干什么?”她涨红着脸,看着站在猎猎风声里的他,大声说道他站在一株树下,笑得像一只狐狸,“你舍得让我一个人留在这里?”“霍显扬,你混蛋!”“可是这个混蛋刚好缺一个老婆,薄小桐,你要不要来试试?”五年前,她是冲动莽撞的女骗子,一不留神就骗走了他的心他费劲千辛万苦才让这个笨蛋嫁给自己,谁知她竟敢跟他离婚!五年后,她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占尽他的便宜花他的钱,睡他的身体,闯下无数祸端让他善后他煞费苦心让她怀上自己的孩子,本以为这样就能留住她,谁知她竟敢带娃跑路!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一次,他绝对不会再轻易放她离开!貌美女骗子VS腹黑豪门贵公子谁先爱上,谁先输
  • 安然心上,总裁婚内无情

    安然心上,总裁婚内无情

    白涟涟长达八年的深爱被践踏——然而她不知道,那份她以为被糟践的爱,依旧被人珍藏在心底。后来有个人在春节万家灯火中,背对着漫天的烟火,虔诚地仰望她,捧出了真心。后来还有个人,口口声声说只会掠夺和算计,却在没有任何好处的情况下,为她遮风挡雨。*——*“我好像……从来没爱过你。”“真巧,我也没爱过你。”“那我们离婚吧?”“休想!”*——*她已不再年轻懵懂,爱情太奢侈。她只不过想找个人执手偕老,从此被时光温柔相待。
  • 宠婚法则:早安,老公大人

    宠婚法则:早安,老公大人

    迫于家里和领导的双重压力,他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做妻子。为了应付新郎突然反悔的尴尬婚礼场面,她需要一个男人扮演临时丈夫。说好分床分房间,为什么他会出现在她的被窝一旁说“早安”?!情未动,身先行——如果你不爱我,我可以陪你练到爱为止。
  • 霸道坏首席

    霸道坏首席

    “你干什么?放开!”她努力想要推开他。“放开?呵呵,既然抓住你就不会放开!”他笑得邪魅,然后将附身狠狠吻住她的嘴。三年后。“先生,能否请你跳支舞。”她优雅朝他伸出手。他推开身边的莺莺燕燕将她用力搂入怀中:“这一次是你说的开始,我却不打算结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GD之权世界志爱龙

    GD之权世界志爱龙

    权志龙,神一样的男人,魅惑,呆萌,高冷,霸气,个个都能把持住,面对纯纯的爱,他又如何把持住?
  •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佛说大乘日子王所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海疑案

    苍海疑案

    苍海市是中国沿海一座小城市,城市不大,怪案、疑案却是一桩接一桩。苍海市有两个人:徐风,男,二十二岁,内家拳年轻高手,擅长太极拳和八极拳。张建武,男,二十一岁,徐风师弟,擅长暗器,喜欢思考。从BRT案件的破获,两人合力揭开了各个疑案的面纱。
  • 九血梵尔

    九血梵尔

    神秘祭坛拉开世界预言,万年结界破除,血染蓝天,神秘种族究竟是福是祸,天赋异禀是否会遭天妒,仙缘神法,论道谁强谁弱,妖神重现,争天地大势,且看绝密种族如何挥舞乾坤,力定山河!
  • 九妖指

    九妖指

    段和,一个下九流门派出来的赌王,一次偶然机会获得九族玉佩,从此纵横都市,美女,金钱,地位,触手可及,然而逆天之路铺满荆棘,且看他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