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9000000038

第38章 沈从文: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3)

沈从文还是不愿意进屋,一副不知所措的样子,似乎对着张允和说,又似乎在自言自语:“那我还是走吧!”张允和见说不动他,又怕他过于失望,于是留了条后路:“那么,请把您的住处留下吧!”

沈从文还是那样紧张,结结巴巴地“挤”出了所住旅馆的名字,转过身,低着头,沿着墙,拖动着长长的影子,走开了。

回到旅馆,他一下子就躺倒在床上,连饭都不想吃了。下午时分,正在郁闷间,忽然听到两下轻轻的敲门声。沈从文一下子从床上跳了起来,心也提了起来。他在苏州并没有亲戚和朋友,一定是张兆和!

打开门,果然是她!

张兆和站在门外,双手放在背后,涨红了脸,低着头,轻轻地说道:“我家有好多个小弟弟,很好玩,请到我家去吧。”

这是他最爱的女子向他发出的邀请。沈从文几乎压抑不住内心的欣喜,却故作镇定地跟在张兆和后面,来到了张家,见到了她的五个弟弟。沈从文使出浑身解数,跟他们讲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故事,把这些小孩子吸引得都入了迷。张家五弟张寰和甚至掏出自己的“私房钱”,请他喝了一瓶汽水。

这是沈从文认识张兆和以来最为幸福的一天。这幸福,还仅仅是开始。11

快离开的时候,沈从文拿出了给张兆和特意准备的礼物——一大包书籍,包括两部英译精装的俄国小说,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集,另外还有一对十分精致的书夹,上面饰有一对有趣的长嘴鸟。这是他之前卖掉了一本书的版权,特意托巴金在上海购置的。

“这个一定很贵吧?”张兆和担心经济条件并不太好的沈从文花太多的钱。

“不,不贵,这是我托巴金到相熟的新中国书局卖掉了一部短篇小说集的版权,书局马上付了稿费的。”

听到这里,张兆和有些感动,轻声说道:“先生的礼物太贵重了,我就留下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猎人笔记》这两本吧。”

有了这一声回应,沈从文突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等待都是值得的,所忍受的一切都是那么微不足道!

“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沈从文人回到了青岛,心还留在苏州。

好不容易又熬过了一个学期,快到寒假的时候,他立即启程赶往苏州,再次来到张家。

与第一次的紧张窘迫相比,这一次,沈从文已与张家的老老小小打成了一片,宛如一家人。张家,成了他尽情挥洒的讲台:“晚饭后,大家都围坐在炭火盆旁边听他讲故事。他穿了件蓝布面子的破狐皮袍,不慌不忙地随编随讲。讲怎么打野猪,讲船只怎么在激流中下滩,形容旷野,形容树林。谈到鸟,便学各种鸣叫声,但是张家四小姐却觉得他学狼嗥更拿手。说到兴起,他还站起来转个圈子,手舞足蹈,像戏迷票友似的愈演兴致愈浓,怎么也不肯下台。”12

欢乐的相聚总是短暂的,很快,又到分别的时候。临行前,沈从文忍不住想探听下张兆和对于未来的打算:“今后可有什么计划?”

张兆和听出了弦外之音,羞涩一笑:“我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的研究生,继续去读书。”

沈从文有点急不可耐了,又不便说穿,只能话中有话地说道:“其实生活是有各种各样的,除了读书,是不是还可以考虑一些别的可能?”

张兆和没有再回应,一直微笑着。对于沈从文来说,这就足够了。返回青岛后不久,他就给张兆和写信,信中婉转地说,希望能请二姐张允和出面向张家父母提亲。这封信还说,如果张家父母同意,就请张兆和给他拍份电报,只需写上一行字:“乡下人喝杯甜酒吧!”

张家四姐妹,声名在外,叶圣陶就曾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父亲张武龄一向开明,对于儿女感情上的事情从不干涉太多,总是对络绎不绝上门求亲说媒的人说:“儿女的事情,自有他们主张,与我无干。”

这一次,也是如此。张允和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玉成了这桩美事。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她立即跳上人力车,往电报局赶,想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沈从文。坐在车上,她就在想:这个电报文该怎么写呢?

那时候的电报,讲究文言文,不用大白话。电报是按字数收费的,因此字数越少越好。想到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和落款,她突然灵机一动,自己名字里的“允”字不就是“同意”的意思吗?干脆就写上一个“允”字好了!

到了电报局以后,她写好电报稿“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 。本来她以为还要向报务员解释一番,没想到对方问都没问,就发出去了。张允和得意洋洋地回到家,将自己发的这份“杰作”告诉三妹张兆和。结果,张兆和反倒有点不放心了,假如沈从文看不懂怎么办?

张兆和又悄悄去了趟电报局,按照之前的约定,写好了白话文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这下报务员看到这封电报里竟然还有“吧”字,又写得像暗语一样,遂较起了真,拒绝发送,并要求她改写成文言文。张兆和不肯,只好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说,这是一份喜事电报!13

这一杯甜酒,终于斟上了。

1933年初,沈从文与张兆和正式订了婚。随后,张兆和便随同沈从文一起到了青岛大学,在学校图书馆内编英文书目。

享受着幸福生活的同时,沈从文没有忘记当初曾经想帮他促成这份姻缘的胡适。1933年5月4日,他给胡适写了封信,报告喜讯:

多久不给您写信,好像有些不好意思似的,因为我已经订了婚。人就是在中公读书那个张家女孩子,近来也在这边做点小事,两人每次谈到过去一些日子的事情时,总觉得应当感谢的是适之先生:“如不是那么一个校长,怎么会请到一个那么蹩脚的先生。”在这里生活倒很好,八月七月也许还得过北平,因为在这边学校教书,读书太少,我总觉得十分惭愧,恐怕对不起学生。只希望简简单单过一阵日子,好好的来读一些书。书读得好一点,再教书也像样一点,不过北京若不能住下去,那我又只好过上海打发日子去了。我们希望的是北京不会打仗,能够蹲得住。14

1933年9月9日,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婚礼在北平中央公园水榭里举行,仪式很简朴,却很隆重。主婚人正是差一点成为他们“红媒”的胡适,前来道贺的嘉宾除了两个家庭的亲友外,还包括沈从文在北方几所大学和文艺界的朋友如梁思成、林徽因等。

婚后,两人就住在北平西城达子营的四间平房里,开始了平淡如水的幸福生活。沈从文在给张兆和的信里曾说过:“有了爱,有了幸福,分给别人一些爱和幸福,便自然而然会写得出好文章。”果然,就在这简陋的新居里,他思如泉涌,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令他名满天下的《边城》。

这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婚姻组合:一个是来自边城小镇的乡下少年,一个是来自苏州名门的大家闺秀,如今竟真的走到了一起!婚后,张兆和为沈从文做出了很多改变。在一篇回忆沈从文的文章里,二小姐张允和就曾写道:“几十年的生活证明,沈先生是多么好的人,三妹与他同甘同苦,经历了重压和磨难,为此三妹的性格都有了许多改变,很少有人相信她原来是那样的顽皮活跃。”15

两个家庭出身、兴趣爱好、生活态度等完全不同的人一起生活,时日长了,总难免出现一些冲突与矛盾,“比起与他日夜厮守来,兆和更喜欢他从千百里之外写信给她”16。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张兆和宁愿带着孩子继续留在沦陷区,而不愿意跟随沈从文南下逃难。这让沈从文很是抱怨。11月6日,他写信给张兆和,道尽内心的委屈:“你是不是仅仅为的怕孩子上路不便,所以不能下决心动身?还是在北方,离我远一点,你当真反而感觉快乐一点,所以不想来?不拘哪一种理由我都能了解而原谅,因为我爱孩子,也愿意让你快乐。”

爱情,有时候会让太投入的一方变得像个孩子,偶尔撒撒娇,只是为了赢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不过,正如学者李辉所说:“他们互相之间的思想倾向,对生活的看法,对文学的态度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但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张兆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时是决定性作用。没有张兆和,可以说就没有《湘行散记》,没有《边城》,包括《从文家书》等。”

小家庭的鸡毛蒜皮,毕竟抵挡不住时代大潮的汹涌涤荡。从1948年开始,新旧政权开始交替,沈从文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开始遭到不断的批判,被扣上“桃红色的反动作家”等政治大帽子,备受屈辱。这对于一直以文学创作自矜的沈从文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甚至曾经试图自杀来缓解这种痛苦。

更令他痛苦的是,他深爱着的妻子张兆和并不能完全理解他,还一度觉得沈从文不积极向上,不向新中国靠拢。“有好几年的时间,沈从文和张兆和住处不在一起。沈从文每晚去张兆和处吃晚饭,并带回第二天早、午的饭食。北京冬天奇冷无比,沈从文不得不一边啃着豆渣、馒头,一边从事学术研究。”17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沈从文重新回到现实的聚光灯下,一切才恢复正常。

1995年,由沈家公子沈虎雏编选的《沈从文家书》出版,后记即为张兆和所写。面对这些曾经给她带来过愁苦、不安、快乐、甜美的文字,张兆和不由感慨丛生:

六十多年过去了,面对书桌上这几组文字,我不知道是在梦中还是在翻阅别人的故事。经历荒诞离奇,但又极为平常,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多多少少必须经历的生活。有微笑,有痛楚;有恬适,有愤慨;有欢乐,也有撕心裂肺的难言之苦。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对人无机心,爱祖国,爱人民,助人为乐,为而不有,质实素朴,对万汇百物充满感情。

照我想,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他的佳作不止一本。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到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的,就越觉斯人可贵。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理解他,从各方面去帮助他,反而有那么多的矛盾得不到解决!悔之晚矣。

谨以此书奉献给热爱他的读者,并表明我的一点点心迹。

张兆和

一九九五年八月二十三日晨18

沈从文爱上张兆和,是幸福,还是不幸?斯人已逝,无从考证。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爱与不爱,幸与不幸,往往是很奇妙的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回答,或许唯有身在其中,才能真正懂得。

1 沈从文致胡适函,见沈卫威《胡适周围》,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209页。

2 沈从文致某友人函,《沈从文全集》,第二十四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259—260页。

3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5页。

4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3—7页。

5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9页。

6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11页。

7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12—13页。

8 张兆和日记,见《沈从文家书》,上册,22页。

9 沈从文致王际真函,《沈从文全集》,第十八卷,111页。

10 沈从文致王际真函,《沈从文全集》,第十八卷,163页。

11 张允和:《半个字的电报》,《最后的闺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1月第1版,44—45页。

12 止戈:《星月皎皎水边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情爱世界》,东方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55页。

13 张允和:《半个字的电报》,《最后的闺秀》,45—46页。

14 沈从文致胡适函,见沈卫威《胡适周围》,221页。

15 张允和口述、叶稚珊编写:《张家旧事》,山东画报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121页。

16 金安平:《合肥四姊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12月第1版,246页。

17 江怀:《沈从文离奇曲折的恋情》,《档案时空》,2004年第5期。

18 张兆和:《<沈从文家书>后记》,《沈从文家书》,下册,740页。

图为在中国公学读书时的张兆和,容貌清秀、个性鲜明的张兆和无愧为“校花”之首。

同类推荐
  • 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走向现代化的南京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城市的集聚力和扩力正在不断增强,世界正在掀起新的城市发展浪潮。作为历史名城的南京,在全球化进程中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率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书结合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研究了南京综合实务和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概要-尚勇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常用词语600条

    常用词语600条

    本书是一本集合多元化词语的语文书籍,书中所收录的词条,涵盖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成语、称谓以及古诗词名句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必备的工具书。本书除与同类书籍所具有的共性外,还有以下几个性特点。一、本书在收录词语时,注重其普遍性、趣味性、实用性,并详细考证每一词条的原义、出处、发展过程及现今如何引用,在寻根溯源,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作出正确而详尽的叙述,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广博见闻的同时,得到求知的乐趣。二、本书词条在考证过程中,若发现常见的解释有错讹不当的,即妥为订正,还其本来面目。对个别词条其说法来源不只一种,难以或尚无定伦者,本书力求慎重,均将各家说法列出,供读者多方参考。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树人文库-运筹一生的战争故事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本套图片共分为:妙语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义勇故事、智慧故事、历史故事、知识故事、妙答故事、成败故事、中药故事、破案故事、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名人故事、哲理故事、亲情故事、处世故事、战争故事、发现故事、伟人故事,在各方面论述了树人实践的内容和方法论。
热门推荐
  • 诡灵之梦回记忆

    诡灵之梦回记忆

    一夜惊魂,再梦熙熙。就留长夜,不忘昔年。
  • The Diary of a Man of Fifty

    The Diary of a Man of Fif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盖世仙圣

    盖世仙圣

    在经历数次神秘变故之后,大明王朝由盛而衰,朝中修士凋零,四方势力蠢蠢欲动。崇祯皇帝杀袁崇焕七年之后,一个少年自金陵崛起,如彗星般横扫四方。帝国万民认为他是帝国的救星,而他的目的只是杀死高高在上的大明帝国崇祯皇帝。
  • 三嫁未晚

    三嫁未晚

    看到陌溪的第一眼,三生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我要勾搭你!”陌溪神君,三界最可怕的战神,以冰冷无情闻名三界。这样的他,却对她说:“若是你能找到我,便来勾搭吧。”他给了她三生的时间,她却成了他三世的劫数——第一世,她是他的童养媳,但却为了他的前程,甘愿牺牲性命;第二世,她是他囚禁的妖物,但却为了他的弟子,被他亲手诛杀;第三世,她是他最想保护的人,但他却一次一次将她错失……三生石灵搅乱了他的三生劫,那就只好用她余生来补了……
  • 万古天罗

    万古天罗

    风无相,云无常,云起龙翔,风御凤舞,风云一遇·····千年前,云帝之子李云逸得龙源,更助风婉清得凤源,本就是龙凤配,李云逸却被指腹为婚的未婚妻风婉清亲手杀死。千年后,李云逸借体重生,却发现杀死自己的未婚妻,已经一统昊天世界,成为有史以来的第一女帝,号令众生万物,威视四面八方,绝世青春永驻,不死不灭。
  • 求生之路进行曲

    求生之路进行曲

    陈杨原本只是高一的学生,但是一次军队的实验失败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他该怎么和小伙伴们生存下去呢?占领地盘和找到武器与坏人与丧尸对抗,找到食物呢?死亡?还是活下去?—————————————————————欢迎加入《求生之路进行曲》,群号码:334644758
  • 你的青春丢了我

    你的青春丢了我

    一段您有关于高考的故事就此展开,带有青涩、懵懂、倔强、叛逆、偏爱的我们走在那些与高考有关的日子,回首才发现,我们丢了很多东西。青春之作,敬请关注。
  • 缘剑

    缘剑

    这是个传统而全新的武林。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十四年,藩镇割据,局势动荡,武林中亦是暗潮汹涌。这是个关于剑的故事,由剑带来一曲曲拨人心弦的缘,故而这个故事叫:缘?剑。故事最开始的地方,是一把剑的传说,它叫神脉剑。传言一代剑圣居佩历经十年,精心打造了一把宝剑,名曰神脉剑。居佩在残灯将息之际,将毕生功力熔于剑内,还把自创的武林绝学通脉神功的心法藏于剑上。居佩仙逝后,武林中的各大正派和众多位豪杰纷纷赶往居佩的隐居地安乐谷,一场争夺神脉剑的血腥屠戮在美如仙境的安乐谷中展开……
  • 名侦探柯南之毛利玲

    名侦探柯南之毛利玲

    毛利玲,是毛利兰的妹妹,在众人的宠溺下成长,却因为一场意外被带入了组织,变成了冷酷无情的金牌杀手,最终见面他们又该如何面对对方……这里写的是玲和琴酒的故事,无虐请大家放心。
  •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

    专业精神:一切员工必备的信念

    本书介绍了如何培养员工的专业精神。专业精神是一种专业素质,包含了博爱之心、强烈的责任感、坚定的使命感,不仅是全心全意、尽职尽责,更要有坚定的信念、极强的探索和奉献精神。专业精神对于老板和员工都是一笔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