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09000000048

第48章 尾声象牙之塔的最后挽歌(4)

上海私立中国公学校董会鉴:阳电悉。该校校舍设备尽毁于沪变,在该校经济状况之下,欲谋恢复,当属不易。查该校原设文、理、法、商等科,现文、法科业经中央决议限制设立。理科设备需费甚巨,自非因陋就简所能办理。且理、商两科沪上各校设置已多,亦无恢复之必要。又查该校近年来校风嚣张、学潮迭起,相沿成习,整饬难期有效。本部详加审核,该校重新开办,碍难认可。倘该校董会为谋停办时在校各生赓续学业之便利起见,拟恢复文、法、商等科,只可认为救济失业青年之权宜办法,应以逐年结束,办至原有各生毕业时为止,不得再招新生。仰即知照。教育部。漾。印。21

电文并不长,却如晴天霹雳,击碎了中国公学所有的复兴梦想。数十年办学辉煌,即将毁于一旦。

接到教育部的电文后,蔡元培迅速召集王云五、熊克武、于右任、邵力子、杨杏佛、但懋辛、胡适、朱经农等校董开会,商议应对方案。经过热烈讨论,最终想出一个折中的办法:除尽快向教育部呈文请求取消限制招生电令外,校内将大、中学分别办理,大学部暂不招新生,所有旧生敦请原任教员维持下去,逐渐筹备开办理、工、商各科,仍完成大学。现应将附设中学速报立案,认真办理,先行巩固本校基础。

写给教育部的呈文,是熊克武执笔的,重在诉说“革命校史”,大打“感情牌”:“查本校之创办,系因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日本取缔留学生规则被迫回国者所发起,经二十八、九年之经营展拓,卒遭沪战,毁于日本暴力轰击之下。是本校对于民族革命印象最深,应当博得政府及社会之同情,随时予以援助。且今日中国教育深感缺乏,即无基础,犹需倡设,况本校具有悠久光荣之历史耶。”22只可惜,这份言辞恳切的呈文,并未能打动教育部。

据中国公学校方分析,教育部之所以不肯让步,除校舍被毁、风潮迭起等近因外,最大的关键在于当局一直有扩增理工诸科、缩减文法等科的考虑,恰恰中国公学理科建设并不充实,而文、法、商学院又多年未出拔尖人才,因而被认为已无存在之价值,自然要被打入“冷宫”。

熊克武亲手拟就的复兴计划,墨迹未干,却已注定没有实现的可能,只好带着深深的遗憾,辞职而去。

不过,蔡元培等人的复兴梦想,并未就此完全破灭。1934年3月,在潘公展的运作下,校董会同意聘请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为校长,希望利用其社会声望及资源重建吴淞校舍,建设理学院,完成大学组织计划。为此,中国公学又成立了一个复兴委员会,聘请杜月笙、钱新之等人为委员。

4月16日,中国公学大学部在新租来的中国文化学院校址补行开学典礼。蔡元培、王云五、吴铁城等人到场。由于学校规模锐减,只剩下文学、法律、政治经济、商业四个学系,学生200余人,冷冷清清,惨淡经营。

吴铁城之所以答应接手中国公学,是考虑到各省都有省立大学,唯独上海付诸阙如,因而跃跃欲试,想将中国公学改成上海市立大学,但这个想法未能得到校董会的通过。

1935年2月,吴铁城请辞校长职,经蔡元培、王云五慰留,勉强同意留任。恰在此时,私立上海中学校长陈济成向他表示,有一套办法可以复兴中国公学,于是吴铁城便推举他为副校长,期待别有一番作为。没想到,此人玩的不过是“嘴上功夫”,并没有什么“独门暗器”,这样又将中国公学不温不火地办了不到一年多,终于还是支撑不下去了。

1936年3月,教育部派参事陈洋藻等人到中国公学察看办学情形,所见一片萧条:职员学生,多不在校,唯剩一二校役看守校舍。教室及办公处尽皆“铁将军” 把门,寥落无声。经了解,该校学生原有80余人,已注册者,只有40余人,其中四年级上学期13人,下学期33人,三年级下学期1人。一旦四年级学生毕业,全校将只剩一名学生!

复兴之梦,遥遥无期,成了蔡元培心中永远的遗憾。1936年2月22日,蔡元培与中国公学大学部校友共聚八仙桥青年会餐厅,举办七旬寿庆,席间,仍不无感伤地谈起此事:“中公乃有悠久历史之学校,与党国具有深切之关系,自‘一·二八’校舍被毁以后,迄今未复旧观。抚念当时诸先烈创校之苦心,实令人感慨系之。今日欢聚一堂……愿乘斯时会,共商复兴母校之所见,以期奠定校基。”23

此前,他已先后辞职中国公学董事长、校董职务,由于右任改任董事长,但中国公学复兴之梦,却始终萦绕着他,未曾远去……

胡适:停就停了,何必恢复

其实,在大多数中国公学校友的心目中,五年前,母校就已经毁于日军炮火之中了。

从那时起,复兴之梦就深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多年来,散落各处的中国公学校友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奔走,筹款捐物,尽一切可能,试图重新构筑起梦想中的那座“象牙之塔”。

1937年2月,中国公学校友黄仁中在南京《中国公论》第四期上发表《复兴中国公学与复兴民族的意义》一文,公开呼吁国民政府应考虑恢复中国公学。这本杂志本是中公校友为复兴学校而创办的,但因西安事变的影响,直到第四期才有机会讨论这个话题:

中国公学是中国留日学生反对新颁的取缔学生规则、认为侮辱中国而创办的。从乙巳年(一九〇五)创立,就有十三省归国的学生在校肄业,那时的课程,就已提高到同大学预科一样,直到“一·二八”的毁灭,在此二十八年当中,造就的人才,在政治上、学术上成为第一流人物的,实在不少。还有前前后后替国家民族负了无量数责任的同学,此刻虽无法统计,但人数至少在三千以上。以这样一个有意义、有历史、有贡献的学校,结果被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毁灭了!我们站在反帝国主义和复兴民族的立场上,认为中国公学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应该和我们中华民族共荣存,共光大!

此文一经刊登,立刻撩拨起许多中国公学校友内心的火苗。曾在中国公学任职多年的刘秉麟迅即写来《哀中公》一文,特意提到一件往事:“一·二八”中国公学毁灭后半年,王敬芳先生专程赶往上海,力筹复兴之策,不顾辛劳,四方奔走,形容憔悴,与往年丰腴面目,判若两人。每次见到中公故人,没聊几句就会老泪纵横:“余一生事业,虽遭挫折,亦不足惜,独此中公,见其毁灭,一息尚存,实不能忍!”24一语至此,竟不成声。

5月10日,中国公学南京校友会正式成立,130余人出席。大家讨论最激烈的问题,仍是复兴中公问题,有人甚至提出,“明年此日开第二次大会,即应达到在学校内举行”。事实证明,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构想。复兴中国公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从经费筹措,到校址选择,到校长人选,到聘请教员,均非一朝一夕之事。

好在复兴之梦,并不仅仅存于普通校友心中,更存于中国公学主事者的心中。5月2日,于右任在上海毕业同学会欢宴上,就曾表态:“中公未能及早复兴,实为过去校董会未能运用各地同学之伟大力量,甚为遗憾。我实不能坐视此具有悠久革命历史的中国公学听其消灭,我虽年届花甲,等于老牛,但愿各地同学随时鞭策,使达到复兴目的,并发扬而光大之。”25《中国公论》上开辟的“复兴中国公学专栏”,就是由于右任题写的栏目名。

校友的呼声,校方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经过蔡元培、于右任等人的努力,1937年9月,国民政府行政院以院长蒋介石的名义签署文件,“以中国公学兴发历史,确有足资纪念之处,特拨助十万元,先行恢复中学”。

只可惜,文件未到案头,抗日战火再起。复兴大业,终究还是一场梦。

在其后的岁月里,这个梦,曾多次被点燃,又一再被浇灭:1938年前后,中国公学重庆校友会筹划成立中学部,聘请何鲁为校长,但何鲁志不在此,无心复校大业,于是又改聘唐国梁为校长,后因经费困难,学校到抗战胜利前停办;1941年3月,在汪伪政府任职的中国公学校友成立校友会,并于翌年9月招生开学,聘龙英杰为代理校长,直至抗战胜利,伪中国公学被解散;1949年春,中国公学校董会决定在重庆复校,聘请税西恒任代理校长,先期恢复文、法、商学院,招生500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此中国公学与正阳学院合并,改名重庆财经学院,1953年并入四川财经学院。

在此过程中,胡适对于复兴中国公学的态度耐人寻味。胡适毕业于中国公学,又曾出任校长之职,对其有着特殊的感情。但是,在复兴中国公学这个问题上,他表现得并不积极,并一再明确表示反对意见。

据中国公学校友阮毅成在《中国公学在台复校未成记》里写道,1946年5月,他曾向胡适、朱经农、任鸿隽等商议中国公学复校事宜,后来收到任鸿隽回信称:“中国公学复校事,弟与适之、经农两君,皆曾谈过。胡先生自来不主张复校,朱先生态度较为热烈。”两年后,阮毅成在杭州见到胡适,再次谈到此事,胡适未当场答复,只说回头写信再叙。后来,胡适果然寄来一封信,但全是感谢问候之语,对于复校之事,只字未提。1952年11月,胡适由美国返台讲学,迁台居住的阮毅成重提此事,得到的回答依然未做一点松口:“学校停了就是停了,何必一定要恢复?”

在台湾,胡适对于复校之事不表赞同,但于右任、王云五、杨亮功等中国公学元老,则至表赞成。作为董事长,于右任依然被推到前台,主持复校事宜,并决定复校后创办大学部商学院,此议后因始终未得官方同意而作罢,理由很简单:“不准新设大学,也不准大陆上的任何大学在台复校。”

至此,“中国公学”正式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不堪回首吴淞岸,老我风尘二十年!”这是王敬芳在中国公学二十周年纪念时写下的诗句。或许落笔的瞬间,他已经预感到中国公学前路的艰辛,但凋落竟来得如此之快,又恐怕会出乎他的意料吧!他没有等到中国公学的复兴,也没有人等到中国公学的复兴。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无情。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

留下的,只有这些真实而模糊的故事,穿越时光的隧道,如一支悲伤的挽歌,响起在每一个不经意的黄昏。

1 朱经农致胡适函(残稿),《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42—43页。

2 朱经农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48页。

3 朱经农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64—65页。

4 邵力子:《中国公学风潮平议》,《邵力子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8月第1版,608页。

5 《中国公学开学,校长邵力子宣誓就职》,《申报》,1931年3月3日,第10版。

6 张云伏致胡适函,《胡适往来书信选》,中册,53—54页。

7 《邵力子请求补助经费呈稿及教育部训令》,见《近代史资料》,第69号,67页。

8 《邵力子为领取捐款杜月笙函稿》,《近代史资料》,第69号,71页。

9 徐鸣亚:《回忆母校——中国公学》,《私立中国公学》,342页。

10 王云五:《我所认识的朱经农先生》,见关鸿、魏平《旧学新探:王云五论学文选》,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145页。

11 徐鸣亚:《回忆母校——中国公学》,《私立中国公学》,342页。

12 吴正之:《吴淞江畔之母校——中公》,《私立中国公学》,322—323页。

13 余勋绩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113页。

14 《教授会报告一·二八战后中国公学情形电稿》,见《近代史资料》第69号,73页。

15 《中国公学全体学生驱逐樊仲云等紧急启事》,《申报》,1932年5月29日,第2版。

16 《中国公学全体学生揭破刘秉麟、胡耀楣捣乱学校启事》,《申报》,1932年5月30日,第5版。

17 《为揭破樊仲云区克宣傅东华汪馥泉等霸占中国公学黑幕宣告书》,《申报》,1932年6月1日,第7版。

18 傅东华致胡适函,《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33页。

19 罗金江:《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黄霖》,见《新都文史》第7辑,1991年12月,14页。

20 《致同学们书》,《近代史资料》第69号,97页。

21 《教育部停办中国公学电》,《近代史资料》第69号,75页。

22 《请教育部取消限制招生呈》,《近代史资料》第69号,77页。

23 转引自严海建:《社会政治变迁视野下的学校、学生与风潮:中国公学研究》,博士论文,136页。

24 刘秉麟:《哀中公》,《中国公论》,第一卷第五期,1937年3月,11页。

25 《中国公学校友会成立大会纪录》,《中国公论》第一卷第十期,1937年5月,37页。

同类推荐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

    《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范本B卷》精选了第十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环境与人类心理

    环境与人类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环境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这为普及和发展有关环境的学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环境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探讨非常广泛的问题,譬如:大气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风甚至空气中的离子浓度如何影响我们?家居和办公环境的建筑特征怎样影响行为?是否可以合理设计建筑,使其更有效地促进亲社会行为?如何阻止环境灾难和技术灾难的发生并减少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如何促使人们采取一些回收行为来保护环境?等等。
  •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中国人易读错的字、说错的话

    本书分为中国人最易读错的字、中国人最易说错的话两部分,内容包括:社会杂言、古今广记、形似音异等。
  • 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教师公文包-读书之乐

    本书介绍了读书的意义,读书的要领,各种文体文章的阅读法,名人读书法,名人读书轶事等内容。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热门推荐
  • 一起混过的日子

    一起混过的日子

    哥也混过,哥也爱过,现在哥也低调!谨以此书祭奠那些逝去的日子……一个11岁独自去外地求学的少年,稀里糊涂地住进了学校混子的宿舍。懦弱的他不敢参与打架,只知道认真的学习。一次他被人欺负之后,他学会了打架,混的念头也开始萌发。直到他没能保护女友的时候,他彻底被激怒了,不但四处打架,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放弃了学习,在学校里混了起来……为兄弟他能豁出命去,为女友他能受得住所有的苦。不管什么时候,一句“哥几个走着”都令他热血澎湃,激情高涨。年少轻狂,只为追求理想。豪情万丈,只为缔造辉煌。
  • 南城有祁

    南城有祁

    祁琏从未想过,她会如此爱着一个人。祁琏也从未想过,她会那么轻易的就忘记一个人。我爱你,从此万劫不复。他的双手是否能拯救我,能让我走出这深渊?
  • 绝世兵王在都市

    绝世兵王在都市

    神秘青年锒铛入狱,三年后重归都市。消逝的青春不会回来,过往的事不愿再提。洛凡褪去传奇的光环,甘愿生活在平凡。无奈事与愿违,在对手一次次的侵扰下,他不得不唤醒身体里的血性。一代兵王,终将,光辉尽显!
  • 红颜搏命

    红颜搏命

    红颜薄命。梅若雪从一出生就注定了她坎坷的命运。她不甘于接受命运的安排,下决心要改变这一切,结果命运给她开了更大的玩笑。仇家变成了亲人,情郎成为了兄弟,天下变成了一家。原来认为对的,现在全都成了错,原来以为是的,如今全都成了非。命运的搏击就从这里开始。从翻天覆地的朝代更替,到金戈铁马的战场搏杀,从血雨腥风的江湖恩怨,再到缠绵绯恻的儿女情长,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地方,都留有她的身影。红颜到底能不能搏命?…………………………………………每天下午19:00左右更新
  • 土豪悍妻

    土豪悍妻

    作为一位隐藏在民间的网络文学大神,并且家中还有一位土豪老爹的存在,赵阳深深懂得低调的必要性!于是吊丝的大学生活就这般展开了!按照赵阳的设想,他的大学生活就是应该将自己喜欢了三年的女生给追到手,平日里认识认识那所谓的红颜知己。然后天天玩玩手机,上上网,生活平淡但是不失精彩!不过上天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想要平淡的过生活显然是不可能的了!一场以他为核心的校园文学风暴突然展开,一个漂亮的过分的女生居然对他说她怀了他的孩子!更过分的是,那个女生居然还是一个土豪,一个霸气的土豪!这显然是个悍妻!赵阳还能够红颜多如山吗?说好的低调呢?
  • 俏大叔爱上我

    俏大叔爱上我

    夏小米回到阔别四年的城市,没想到她深恋了十多年的人却要娶了别人,她伤心之余却遇到了他,那个胖胖的全身很干净清香的大叔。于是片段一这样她蹲着不知道哭了多久,感觉自己的嗓子都有些哑了,她才慢慢地抬起眼来。这一看,把她的魂都给吓了一大半,只见面前蹲了一个男子,那男子也穿了一件小格子衬衫,穿着一跳休闲牛仔短裤和一双休闲鞋,他的皮肤很白净,夏小米甚至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的清香。“丫头,哭够了吧?”他递给她一张纸。“丑死了!”“我不认识你!丑不丑关你什么事?”她接过纸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此时她的脸已经花了,眼睛红红的,就像一只兔子。片段二“登个记也要这么久,你要想搞什么飞机?没看见后面那么多人排队嘛?”“哦,真对不起,对不起!”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后面的人道歉,那女人捡起登记册上的笔,不耐烦地道“快点!”“哦,夏小米!”他快速地把身份证递给她,那女人一把扯过,然后噼里啪啦地在电脑上一阵输入,很快就把一张卡和身份证递给他,叹了一口气,看着他的那眼神充满了鄙视,他捡起卡就往病房走去,直到走出老远了还听见那女人说“多好的女孩子,可惜都被那猪啃了。”听的他一脸黑线,什么跟什么嘛?!他没有回头,却也走的更快了。片段三夏小米望着他的背影,这才别扭地说了一声“那个,今天谢谢你啊?”他顿了一下,转过身子,笑嘻嘻地说“怎么?感动了啊?美女,要不以身相许吧?!”夏小米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滚!”他这才转过身去,笑嘻嘻地走了。
  • 霸道总裁的小甜心妻

    霸道总裁的小甜心妻

    五岁因为一场生离死别的变故,从而使她一直生活在仇恨和自责中,直到在她二十岁的时候遇到了他,为了他,她一而再,再而三的使自己受到强大的伤害,可是他是那么的不屑她的爱,直到她被伤的伤痕累累转身离开。两年后,当他再见到她,他们之间又会谱写出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疯狂小法师

    疯狂小法师

    “同学,你只是一个小书童,你要低调啊!”“美女,我已经很低调了。”“都和校花同居,这叫低调吗?”“没有的事,谣言,绝对谣言!”“和贵族恶少火拼,这是低调?”“不关我的事,是他们先挑起滴!”“那我现在肚子都大了,你说咋个办吧?”“老师,你别吓我成不?”穿越一回,激情一世,让所有的规矩都见鬼去吧!
  • 巨亨

    巨亨

    激情与危机并存的重生生涯,让王言明白了他即使有了几十年的知识也无法仅仅凭借于此就一帆风顺,不过凭借付出,他成为了一个大亨中的大亨,人称巨亨
  • 此生未完成的爱

    此生未完成的爱

    母亲因病去世后,孩子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变化以及对社会、感情的绝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