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害怕这些道理听起来太深奥、太抽象,似乎连听都听不懂,更遑论照着去做,我可要提醒你:你也曾是个快乐的高手——在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儿童是创造真实刹那的专家,他们还没有学会按捺住心中的欢欣,所以可以尽情尽兴!这也是使每个孩子看起来都如此不可思议的原因。他们完全投入“此时此刻”,完完整整地活在当下,不论白天或晚上都充满了欢乐和笑声。这并不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工作要做,没有帐单要付,没有责任要扛——或许他们的优先顺序是不太一样,可是他们游戏时的专注和全力以赴,比起我们大人工作时的干劲,可一点都不逊色。他们有本事从每一口食物、每一朵花、每一片云、每一个经验里,探索、品尝纯然的惊喜,有这分能耐就能够教他们心满意足。
生命的意义只能从当下去寻找。
逝者已矣,来者不可追,
如果我们不反求当下,
就永远探触不到生命的脉动。
抉择学院(Option Institute)的创办人之一柯福曼(Barry Neil Kaufman)有一句精采的名言:“我们的忧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学而时习之。”意思是我们还保有“放心于当下”的本能,我们可以戒掉麻木的习惯,开始全神贯注去品尝每一分活着的滋味。我相信孩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导师,看到他们那么倾全力去感觉、去经历,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正为我们示范心灵上的奥妙巧思!是孩子们!是他们为我们指引出一条能寻回喜悦、找到自己真实刹那的必经之路。如同圣经上所说:“除非你能像孩子们那样,否则你不能进天国。”
不要不停地找事做
刚开始学着在生活里创造真实的刹那并不容易,最大的障碍是我习惯了不停地找事做,这一点到现在还常困扰着我。几年前,我先生杰佛瑞和我去了一趟纽约,除了办些公事,也顺便去玩,那大约是我刚刚发现自己很难去经验真实刹那的时候。星期五早上,我们俩红着双眼抵达纽约。一到旅馆,我立刻开始向几家餐馆预订周末的位子,然后赶快翻开报纸,找各式各样我们喜欢的活动。杰佛瑞好像被我弄得有点烦,但我想他只是累了。我们到街上去逛了一会儿,就回旅馆准备吃晚餐。我才拿出我的计划表,准备和他一起敲定行程,他竟然事不关己似地冷冷看着我,我吓了一跳。
“怎么了,亲爱的?”我问。
“没什么,我只是有点气你。”
“为什么,我做错了什么?”我立刻自我防卫起来。
“我也不知道,你好像神经病一样不停地计划、不停地列表。你就不能轻松一下,不要老想去控制每一件事吗?”
一听到“控制”这个最教我敏感的字眼,我的火气立刻冲了上来。
“我没有要控制每一件事,我只是想确定我们会玩得很高兴!”我大声嚷着。
“唉!你只要别这想这么多,芭芭拉,说不定你就会有个愉快的假期。”
我开始从心底深处哽咽了起来。他是对的,我一直很努力,努力玩得开心,努力把每件事都安排到最完美,努力要让他快乐……。我这一生都在努力掌控身边每一件事情的结果,尽全力去完成每一个目标我打心眼里相信,努力得愈多,快乐就会愈多。现在我却要面对一项事实:我的努力其实正是我享受喜悦的最重要阻力,荒谬的是,喜悦却是多年来我拼了命想得到的东西。我哭了,那一刻我才知道,原来我不知道如何去不努力。
杰佛瑞过来搂着我,我呜咽着道:“我好害怕我一不努力,就会失掉什么东西。”
我永远不会忘记他按着说的话:
“如果一直这么努力,你就会失去所有的东西了……。”
杰佛瑞话中的道理直指我心。当他抱着我,替我擦掉脸上的泪水,我知道我该从头去学怎样去过日子了。这一生引领我走到这里,让我拥有眼前成就的,是行动的力量:去鞭策、去奋斗、去开创。这不是一种坏的力量——我能拥有现在的一切,这股力量功不可没;但我需要另一种全新的力量,带领我去圆成人生的另一个层次,那是一种我不擅长、所知也不多的技巧,那是单纯地活着的力量。
那晚在纽约,我那练达心细的丈夫所一眼看穿的,就是我活到现在最惯常用的方式,此刻那竟成了我的绊脚石——我愈是努力去做些什么来求得快乐,结果是愈不快乐,他当然也就跟着不快乐!
杰佛瑞的一席话醍醐灌顶,那晚我写下了这个故事:
“攀湖”的女人
从前有个女子去爬一座很高、很高的山。开始爬的时候,她只是个小女孩,对爬山之前的一切都已不复记忆。年复一年,她在严峻的峭壁上愈攀愈高,渐渐地,她的攀爬动作十分精熟,她锻链出强壮的腿肌和腰力。不久之后,爬山对她来说,简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她也一点点向上移动,后来甚至不必再费劲,她的身体自然而然就会往上爬。
终于有一天,这个女子登上了最高峰,她为自己的成就高兴极了,她迫不及待地要开始下一段人生的旅程,去征服另一座高峰。当她往地平线上极目望去,她看见一个蓝得好美的湖,湖面延伸到视线的尽头。她爬了一辈子的山,从不曾离开过山,所以也不曾见过湖,事实上,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湖。她看着眼前这片陌生的、一望无际的水,得到一个结论,这一定是一种很特别的蓝色的山。看来要继续往后的旅程,唯有先跨过这个外形奇怪的蓝山,她决定勇往直前。
于是山上的女子来到了水边,开始用她最熟练的动作,尝试要“攀过这个湖”。一开始,她弄不懂为什么会毫无进展,而且还把自己累得半死,只好再次集中全身的力量,更用力地“爬”,前脚接后脚,一步又一步,两手还拼命想去抓住那些“蓝色的岩石”,但终究是白费力气。她不停地往下沉,却一寸也前进不了。
山里来的女子几乎想放弃了,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有个男子浮在湖面上,双手和双脚轻柔地动着,整个人便能在水上优雅地向前滑行。
“你在做什么啊,朋友?”他向她喊道。
“你看我像在做什么?”她满脸尴尬地回答:“我想攀过这个湖。”
“我的小姐呀!”湖里的男人答道,“你难道不知道湖是不可能攀过去的吗?在水里移动的唯一办法是游泳。”
“可是我是最棒的登山好手啊!”这位爬山女高手坚持说:“我一辈子都在学爬山,我可以登上任何一座山,可以征服任何一个高峰。我一定也有办法攀过这个湖。”
“我很肯定你是个优秀的登山好手,”湖里的男子很礼貌地对她说:“可惜爬山的技巧在水里完全用不上。你必须比山更强韧,你才能征服山——这是你登上峰顶所需要的智慧。如今你想越过这个湖,你需要的却是一套截然不同的技巧,你得重新学起——完全向水的力量投降,让它强过你,你不必再去用力。事实上,你愈不刻意用力,你会游得愈好。”
就这样,湖里的男子开始教山里的女子游泳。最初,她在水里又踢又打,弄得水花四起,因为她太习惯登山时的使力动作了。不过她的老师很有耐性,她慢慢地学会浮在水上了,让微风和波浪轻轻地带她向前,直到她终于彻底放松,不再使劲。
山里的女子由此领会:全然放松竟和奋力向前一样有力。
在我们学习去体验更多真实刹那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去熟悉另一些与已往惯用的“列表”、“设定目标”等生活方式大不相同的技巧;湖是不能用“攀”的。接下来,我要提供一些随时随地创造真实刹那的方法。
什么是真实的刹那?
什么是真实的刹那?你如何知道你已经拥有它?要出现真实刹那必须具备三个经验要素:
·意识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有意识地全神贯注于身所处、手所做和心所感的时候。因为你用心,所以能看见许多平常不用心时所看不见的事物。用心时,意识里除了此刻的体会,一无长物。
·联系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与某人或与某物灵犀相通的时候。这分联系可能发生在你和所爱的人、和某个陌生人、和你正靠着的那棵树或和上帝之间。有了这分联系,真实的刹那出现时,平日区隔我们的界线会泯除,神奇的事物会发生。
我们称这疆界线消融的经验为“爱”。因为爱,你泥中会有我,我泥中会有你。
·彻底交出自己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把自己彻底投入正在经验的事物,并且完全放弃掌控的时刻。你百分之百专注于正在做的事,不论是散步、做爱、烤面包或是看着孩子们游戏。你全心拥抱此刻的经验,而不是抗拒。
当你想控制或抗拒某个情况或某种情绪,便不可能拥有真实的刹那。
如果我能为你列出一个拥有真实刹那的公式,这公式大概会像这样:
全神贯注在当下的经验或感觉;
打破个别分开的幻象,和你面对的人、事、物充分联系交流;
然后,将自己全然投注于心灵的交流中。
现在,你应该正在享受真实的刹那了;
真实刹那在你日常生活里俯拾皆是……。
我弟弟是个风帆好手,他感受过许多挺立风帆板上破浪而去的真实刹那。那些片刻中,他觉得自己和手上的帆、脚下的浪板、甚至四周的海水已融为一体。他把自己完全交付给风的吹拂和迎面的浪花,与海为伍,他觉得充满了生机,无限地满足……。
我母亲则是在花园里享受到她的真实刹那。她对每一株新栽的花、每一寸待整的地、每一片摘下的枯叶都倾注全部的心意,她和一株株赖她以得营养、赖她以绽放的七彩小生命相契、相通。她浑然忘我于指间的泥沙、湿土的香气,和感觉大地藉由她的手带来新生的甜蜜欢欣。
我带我的小狗,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碧珠一起散步的时光,是我拥有真实刹那的时候。跟在它毛绒绒的小身体后面,我会变得对路边的花草树木或任何一点小声响都非常敏锐;我会与它轻松的节奏气息相通,感受到它的律动,它的需求于是变成我的需求;我的心神完全投注在散步之中,不去哪里也不做什么。碧珠提醒了我:或许人生的意义,不过是嗅嗅身旁每一朵绮丽的花儿,享受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最近我收到一张问候卡,我愿意和一起你们分享里头的话:
昨日已成历史;
明日还未可知。
此刻是上天的赐与(gift),
所以我们称它做“现在”(the present)。
*编按:英文present具双重意义,可指此时此刻的现在,亦指礼物或赠与物。
真实刹那只出现在你有意识地
全神贯注于身所处、手所做和心折感的时候。
而唯有全神贯注于那一时刻,
你方能得到那一时刻所带来的赐与、启示或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