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
有一个寻求智慧的人,
花了痛苦难捱的三个星期,
爬上了一座崎岖陡峭的高山,
他在山顶找到一位智慧的长者。
他问长者:“如何能使我的生命更快乐?”
智者回答:“首先,下次你要上来这里的时候,
绕到山的另一面搭缆车上来。”
——雅伯(Gary Apple)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寻快乐,在这条寻乐之路上许多人都走得异常辛苦,因为找错了方向;我们绕开了能指引人生的真谛的直接经验,而选了一条最难走的路“上山”。
这一章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你看看自己如何躲过了许多真实的刹那,在这过程中浪费了多少时间。如果能以开放的胸襟继续读下去,相信你会了解,你是如何阻挡了自己的路,如何不让自己去经历该拥有的宁静和完满。真实刹那早就等着你,这是你去探索它们的第一步。
首先你要问自己这些问题,并谨慎回答:
什么东西能让我快乐?
真正快乐的时刻多久出现一次?
我怎么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很快乐?
不切实际的期盼
如果回答这些问题不如你预期的简单,不必讶异!我们常常辨识不出生命中真正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总期待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更大、更耀眼、更戏剧性的东西。
人多数人脑子里所描绘的快乐,总脱离不了我们从小到大根深柢固的想法:“愈大愈好”。所以我们对快乐存着很多不切实际的期盼——我们的心里有两个闪闪发光的金色大字:快乐!硕大无比的字,像天空里的一块大蛋糕,像一只金黄色的指环,像彩虹末端一盘灿烂耀眼的黄金。
于是我们被动地等候着快乐,仿佛上帝会在某一个特别的时刻里,教快乐降临在我们的身上。你刚刚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精疲力竭地躺在那里,你想到的是:“总算过去了,现在我该觉得快乐了。”你终于盼到了想望已久的升迁机会,你要赶快回去告诉太太,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你想:“总算可以不必再为工作担心,可以真正快快乐乐过日子了。”你终于搬进梦想了一辈子的新房子,你到各个房间巡礼一番,你想着:“终于啊!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今天晚上我一定会睡得很香、很快乐。”
可是万一你不快乐呢?万一你心里只出现了小小的三个字“还不错”,而不是你所期待的“大大的快乐”呢?“我怎么了?”你不禁狐疑:“我应该觉得大大的快乐啊,为什么现在只感觉到小小的快乐呢?”甚或你的感觉根本是另一回事——可能你其实感到疲倦,或只觉得还可以,或是什么感觉也没有。
我们都看到了,这就是误信“如果现在不快乐,那么快乐就在下一个转角,或者快乐就在下一个山头上”的结果。我们只知道,某一天那个伟大的时刻就会来到。到了那一天,你会清醒过来,然后说:“等等……有些东西不一样了喔。这是快乐吗?真的是快乐吗?哦,天啊,我想一定是了……!我快乐了!我终于觉得快乐了!”
等待喜悦降临
在我成年之后,我上穷碧落下黄泉地追寻快乐,但总苦索不得。以前我总不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错,也不明白为什么我的所有成就和种种经验,都不能教我的内心深处得到满足,直到四年前的某一天,一次经历提供了我一些答案。那时我和我的丈夫刚抵达一个海边小镇,正要展开我们期待已久的假期。在那之前的一年里,我们俩几乎每天都加班工作,空闲的时间少得可怜。出发前几天,我就已经兴奋得每天在数日子了。
头两天过得很快。到了第三天傍晚,我独自在海边一条宁静的路上散步。海边的空气清甜而温暖,树上的鸟儿正对着向晚的夕阳,轻唱着柔美的小夜曲。我走着走着,忽然明白:从假期一开始,我就觉得有什么事情不太对劲。
“会是什么事情在烦我吗?”我纳闷着:“这里一切都很完美。游泳、日光浴、做爱,所有我最喜爱的事情我都做了。我应该彻头彻尾觉得快乐才对啊!”
然后,我突然开了窍。我一直在等待快乐,就像快乐是一种会降临到我身上的情况。如同小孩子闭上眼睛等礼物那般的兴奋紧张,我等待的是,快乐忽然掉到我头上,告诉我它来了。每天早上醒来我都要检查一下——我快乐了吗?心里头一个小小的痛苦回答:“不,还没……,待会儿再来看看。”于是我一天里总要来查个好几回,就像查勤一样:“好了,现在怎么样?我现在快乐了吗?”当然,答案永远是“不”。
我站在那条美丽的路上,有一句话闪进了我的脑海里:“等待喜悦的降临”,我知道这就是我当时的最佳写照。我期待喜悦来赶走心中的不满意,等着喜悦来让我验名正身。我似乎需要上帝亲自下凡来宣布:“芭芭拉·狄·安吉丽思——恭喜你!你现在正式得到快乐了!在它消逝之前,好好把握享受吧!”
我把快乐预设为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情况,一种我可能遇上、也可能遇不上的情况。当我去度假,我会很快乐;当我放松下来,我会很快乐;当我享受了一场很棒的日光浴,我会很快乐。当然,这意思是说,如果我度假不成,或是去得成却碰上连日阴雨,我一定会很不快乐,因为这些情况与我的预设完全不能吻合。
我等待快乐由外而来,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快乐起来。所以我独自站在夏日的黄昏里,等着快乐宣布正式降临我的生命中。那一刻,我才了解,如果我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恐怕我只有永远等下去。
这本书一开始我就说过:快乐不赖获得,快乐是一种技巧。快乐是你在每一刻所做的选择——选择如何体验当下时刻,快乐不是有一天你会忽然到达的一种境地。正因为我一心一意只等待喜悦大驾光临,以至于和许许多多真实快乐的时光擦肩而过。
这就是我们错过真实刹那的第一种方式——因为我们的想法错误,真实的刹那因此永远与我们缘悭一面。
忧乐相生
我相信大多数人对快乐都存着一种误解,以为快乐是一个我们要到达的特殊境地,就像有一天我们会四十岁,有一天我们会订婚,有一天我们能成功地戒掉一个坏习惯。当我四十岁了,我订了婚,我戒了瘾,我就快乐;而事实却如同我在海边散步那天所领悟到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快乐不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它是一连串真实刹那的组合。快乐的刹那并不会毫无缘由地来到,我们必须创造一些时机让这些真实的刹那产生。我们不能再逃避那些能带给我们发自内心喜悦的经验。
快乐不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意思就是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对于我们这些在“要什么有什么”年代里长大的人,这真是个教人非常失望的消息。我和我的同辈都曾努力抗拒过这个事实,所有痛苦、迷惘或不愉快的时刻,对我们来说都像踩了一脚的烂泥巴,必速去之而后快。我们尽可能避开任何不对头的感觉,万一避不开,便只好蒙着头冲过去,但求快快回到“正常状态”。
听说有外国人这么形容过:“美国人的毛病是,他们希望永远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无法否认这句话。我们太过醉心于一切完美,以致很难接受那些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事物——有好,必有坏;有成功,必有挫败;有欢乐,必有悲伤。
我这方面的毛病可能比其他人更严重。六年前,我始终将痛苦或难过误解为修养不够,那时我相信,只要生活得幸福美满,便会永远快乐无忧;而由于我并非快乐无忧,所以我的生活里一定出了问题。这样的误解使我长期活在压抑和逃避之中。举例来说,我认为在某段人际关系中我应该很快乐,于是我不去面对其中的问题,不去处理常常引起争执的话题,甚至拒绝承认自己不快乐。就这样我错过了许多真实的刹那,尽管那些都是蕴涵丰富意义和力量的时刻,但因它们并非全是欢乐的时光,我仍然躲开了。
如果我们想求得内心真正的平静与纯真,我们必须面对一个事实——所有的痛苦、悲伤、不愉快,都是生命中时常出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永远快乐。心理学家容格(Carl Jung)这么说过:
快乐不赖获得,快乐是一种技巧;
快乐是你在每一刻所做的选择
——选择如何体会当下时刻;
快乐不是忽然有一天你会到达的一种境地。
有多少个白天,就有多少个黑夜,一年之中,黑夜与白天所占的时间一样长。没有黑暗就显不出欢乐时刻的光明;失去了悲伤,快乐也就无由存在了。
想像你的孩子病了,你半夜还守在她的床边。她因害怕而哭泣,你轻抚她的头发,安慰着她,耐心地等着她慢慢退烧。在这不眠的夜里,你什么都不管了,全世界只有她是最重要的。你爱她爱得心疼,你们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让你觉得神圣无比。你快乐吗?当然不。但是你知道,这段经验意义不凡,而且深深触动了你的心底深处。没错,你正经历真实的刹那。
这是唯一的途径——学着去体会真实的刹那,一个接着一个,然后我们才有能力去体会快乐时光。
缺乏真实刹那时……
大多数人都有“真实刹那缺乏症”,从生活里经验到的真实刹那不够多。当我们患了“真实刹那缺乏症”,我们的内心就会跟着缺乏平静、满足和喜悦。狗在欠缺矿物质的时候,会开始在院子里扒土来吃,以弥补矿物质的需求。你虚软无力的时候,会渴望吃一块糖或任何甜的东西,好立刻补充血糖。同样的道理,一旦拥有的真实刹那不够多,你会发展出不健康的需求或行为,企图藉以填满心灵和情感的空虚。
如果你出现了以下的征状,很可能就是你生活中的真实刹那太少了:
·你觉得要不停地做事
当你欠缺足够的真实刹那,不舒服和焦躁的感觉会不断啃噬着你。纾解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地忙碌,让自己专注在旁的事物上,好忘记内在的感觉。你可能会变成工作狂,一天工作十二甚至十四个小时,绝不稍懈。“我真希望能休息一下,”你大声地强调:“可是这个计划需要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估!”当然,它永远会超出你的预估,因为你根本就是这样计划的。如果你是女性,你会是个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二十四小时随时都在为朋友、家人、社区慈善活动或任何需要你帮忙的人服务。你还会抱怨:“真搞不懂我怎么会忙成这个样子!”答案很简单:你不曾向任何人或任何事说“不”。
假使你需要不停地做事,你自然会找到需要帮助的人,或需要着手去做的计划,即使你一直在嚷着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人生,你却绝不会挪出这样的时间。这里头有个玄机——得到赞赏和鼓励,尤其如果你发现自己颇有一番成就,又的确帮助了很多人,这会使你工作过度的倾向更加强化。
当我们活到最后一刻,如果我们真正地活过,
便不可能说:“我这一生都很快乐。”
我们最多可以说:“我的一生充满了真实的刹那,
而其中有许多快乐的时光。”
工作过度的人一旦闲下来,反而会显得很紧张。他们面对空寂会觉得很不自在,巴不得赶快把它填满。他们是那种在家里一天吸尘两次,或忙着为计划表做准备的人。他们没办法什么事也不做地度过一个安静的、没有事先安排的假期。相反地,他们一定会看遍所有博物馆或每一个旅客必游的据点,或是读完五本书。倘若你是这一类人,很可能只要你在家,你的电视机或收音机就一定开着,因为你无法忍受一屋子的静默。
工作过度的结果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
你体会到的真实刹那不够多,所以你觉得空虚↓
你觉得非得借着不停的工作来填补你的空虚不可↓
当你不停地工作,你便没有空闲的时候↓
因为你总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所以你体会不到任何真实的刹那↓
你只好再以不停的工作来填补无尽的空洞……
恶性循环就这样永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打破这个循环唯一的方法,就是停下来,创造一个真实刹那发生的机会:夜里孩子们都睡了之后,关掉电视,和你锺爱的人静静地坐着,享受这亲密的真实刹那;与其为每个周末煞费心机地计划,不如腾出二十分钟到公园里走走,体会一下大自然的真正滋味;下次和朋友聚会时,不要事先安排任何活动,试试看单纯的相聚会带来什么样的真实刹那。
给自己一点时间,什么也不做,才能在生活里为真实刹那留出一点空间。
·你上了瘾
不同的上瘾都有共同特征——它们使你对当下的一切全无知觉。取而代之的是,它们提供你的强烈感官经验,占据了你所有的注意力,或扭曲了你对现实的认知。你以为自己正享有真实刹那,其实不然,因为你上了瘾,不论是酗酒或吸毒,都会使你脱离真正的情绪,无法和周遭的人产生真正的情感交流。
渴求真实刹那的人往往会藉由瘾头追寻短暂的快乐。瘾头上所感觉到的快乐,其实是来自某种物质或某种行为的刺激,并不能长久,当这种物质或行为消失的时候,你会全身都不舒服、不对劲。你就是这样上瘾的,不断地需要刺激,而且需求量愈来愈高。
上瘾的现象普遍存在于美国社会,只是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上了瘾。我所说的上瘾,指的不是海洛因或古柯硷那类大家早有定论的毒品;我指的是一般大众都普遍接受的瘾——喝酒、抽芋、吸大麻、镇定剂、止痛药、赌博和色情;因为大家不认为这些是“瘾”,反而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着了迷而无法脱身。对于这一类的瘾,我们多半只称它做“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