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38000000006

第6章 孔子(4)

“齐国出征时,鲁国须出兵车300乘相随,否则是破坏盟约。”

“这分明要鲁国自己接受齐国附庸国的地位!岂有此理!”孔子不住地在颤抖。

会上,孔子一再要求齐景公对这一款做出解释。齐景公自觉理亏,憋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句:“齐鲁既已结盟,就应来相助。”

孔子赞许地说:“这道理讲得好啊!那么,同样,过去齐国侵占我鲁国的土地,若不归还鲁国也是破坏盟约。”

齐景公无言以对,被迫答应把过去侵占鲁国的全部土地归还鲁国,并且把它写到盟约之上。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夹谷会盟”。

夹谷会盟的胜利,不仅与孔子的博学多才有关,更体现了孔子政治家、外交家的才智。

夹谷会盟为鲁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他受到了鲁定公的重用。

鲁定公十二年的夏天,孔子在政治上已有相当的基础。他想利用这阵和煦的春风,进行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

他进一步想,要使鲁国政治走上正轨,必须削减三大夫政治权势。

在孔子看来,当时鲁国最大的弊病就是鲁定公有名无实,只有虚位。卿大夫“三桓”专政,掌握实权。而三桓又被他们各自的家臣控制,三桓对他们的家臣也都无可奈何。因此,整个鲁国的统治集团,名与实颠倒,这就是“君不君,臣不臣”,这就是礼崩乐坏。而这种混乱局面,突出表现在“三桓”势力过大。

要想彻底改变鲁国政治的混乱局面,必须“强公室”,就是要树立国君(公室)的绝对统治权;必须“抑三卿”,要削弱季桓子、叔孙懿子、孟孙何忌这三家世袭大夫的实力,要他们(尤其是季桓子)严守臣道,不得超过君臣之礼。总之一定让鲁国循着周礼,按着贵族等级制度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定。然后以“仁政”、“德治”的鲁国为基础,推而广之,扩大影响,尊天子,服诸侯,统一天下。这就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也是他一生追求奋斗的目标。

但是,公开提出“强公室”、“抑三卿”无异于引火烧身,以卵击石。三桓是断断不会同意的。

颇有政治智谋的孔子深入分析了鲁国各方面的力量,他抓住了三桓与各自家里之间的矛盾,决定从这里入手解决问题。

春秋时期,国君为了奖赏诸侯、大臣,实行分封制度。诸侯各国的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称为“邑”,或称“采邑”。这些卿大夫连同他们的家属都住在都城,他们把采邑派给家臣管理。在他们的封地内建立城堡,组织起武装分队,有的城堡还发展成规模很大的军事要塞,鲁国季民的费邑,叔氏的邑,隈氏的成邑就是这样的要塞。

三桓费尽心力地经营三邑,本来是为了加强实力,但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原想受其益,乐得清闲,不料反受其害,被一些野心勃勃的家臣所利用。一些家臣以城堡为据点,扩张实力,以至发生叛乱。虽然一些叛变事件被平定,但家臣势力仍很大。

根据三卿与各自家臣这种尖锐的矛盾,孔子续密地制订了“拆三都”的计划。

“拆”是拆毁的意思,三都指季氏、叔氏、孟氏三家大夫的家臣所盘踞的三个城堡。“拆三都”就是要拆毁被三卿家里分别盘踞的费都、都、成都三个城堡。孔子思忖再三,决定以“贬家臣”为名,进行“强公室”、“拆三都”的实际活动。

这些计划孔子一直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向鲁定公禀明,并赢得他的支持。

一天,鲁定公召孔子进宫问政。鲁定公看了看孔子,满意地说:“寡人有爱卿辅佐,如今的鲁国可以说是既无外忧,又无内患,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孔子故意提高声调说:“居安思危啊!鲁国当前的政局依然很严峻,可以说已经是危机四伏了。”

鲁定公不以为然地说:“爱卿不必危言耸听,故做惊人之语。”

孔子严肃地说:“三桓的家臣势力越来越大,他们飞扬跋扈,犯上作乱早有预谋。随着他们实力的扩张,其兵马越来越多,城墙越筑越高。三桓扶植的私人势力,与公室分庭抗礼。主公,您不会忘记当年的阳虎之乱吧?这些家臣的贼心不死,这些祸患不除,国家就没有安宁的日子。”

鲁定公说:“那么,应该怎样防备才好?”

孔子说:“按周朝的古制,‘大臣家不藏甲(甲指军队),大夫没有长度超过300丈、高1丈的城邑。现在,费都、都、成都的城墙早已超过了规定。这些城池坚固,家有甲兵之藏,最危险的事,臣的叛变,大都是由此而起。最好是把城池拆掉。”

鲁定公不听则已,一听吓得目瞪口呆,重复着孔子的话,问道:

“拆毁三家城邑的城墙?那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肯定不答应。”

孔子说:“不答应,但他们最后会同意的,理由有二:

第一,城墙太高,违背周礼;

第二,这是更重要的,目前盘踞费都的公山不狃,盘踞都的侯犯正蓄意与季孙氏、叔孙氏为敌。主公此时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联合三家,一起发兵,制止叛乱。三家求之不得,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鲁定公听完之后,心虽放下了一半,但仍惴惴不安地说:“如果他们不听命,如何是好?”

孔子斩钉截铁地回答到:“那我们就派军队强行拆毁。”

孔子“计拆三都”的计划终于得到了鲁定公的支持。与此同时,季桓子和叔孙风正急于消除叛逆的家臣,因此也积极配合这一行动。

“计拆三都”这一宏伟的计划分三大步骤实施。

首先,计拆都。叔孙施子自告奋勇,亲自率领军队,拆掉了都的三尺城墙。而都的叛徒侯犯两年前就已叛逃在外,虽又重新杀了回来,却得不到本邑百姓的支持。因此,计拆都的计划执行得非常顺利。

计拆三都,首战告捷,大获全胜。

按计划执行第二步:计拆费都。

计拆费都的举动惊动了盘踞在费都的公山不狃。他为了逃避被拆毁的厄运,先发制人,提前率领军队进攻曲阜的王公。叛军来势汹汹,箭如雨下,好几支箭都射到鲁定公的身旁,情况万分危急,众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惊慌失措,孔子却镇定自若。因为对此他早已作了防备。

忽听有人大吼一声:“叛贼哪里逃?”只见申句须、乐颀两位大将率领部下,组织反击。公山不狃终因势单力薄,最后实在支持不下去,逃出了国境,到了齐国。

于是子路率领军队乘胜来到费都,把费都的城墙削低了三尺。

最后一步,就是计拆成都。

成都是孟孙氏的都城,它靠鲁国北边的边境和齐国邻接,所以孟孙氏的家里有人反对拆城,他们的理由是说把城池拆掉了。就没有了防备,假如这时齐兵来进攻的话,就没有抵挡的力量了。孟孙氏考虑到这一点,决定不拆城。

鲁定公见孟孙氏不拆城,想用兵强制执行,于是派子路率军全力攻成都。孟孙氏早有准备,只见守城战士个个骁勇善战,滚石俱下,子路的部下伤亡惨重。

转眼间,12月来了,天气转冷,鲁定公亲自率兵攻城。但鲁定公本人受不了寒冷的气候、简陋的营帐,想起此时宫内炉火正旺,并有歌舞作乐,于是便不顾孔子屡次进谏,径自班师回朝,回宫寻欢作乐了。

至此为止,计拆三都虽取得了些成就,但终因不彻底而以失败告终。

孔子计拆三都以失败告终,这是由于在进行过程中,三桓逐渐认识到孔子的目的是“强公室、抑三卿”,与他们的“弱公室、强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驰。

三桓在此之后,仿佛变换了一副面孔,每次见到孔子都很冷淡,尤其是季桓子的变化最为明显。

上文我们提到过,由于夹谷会盟的胜利,孔子的威望提高了许多,由此鲁国的实际执政者季桓子也极其赞赏和信任孔子。于是,在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受季桓子的委托,处理鲁国的许多重要政务,担任了鲁国的大司寇。

其实,在小小的鲁国,在贵族统治集团中,除有名无实的鲁定公和掌握实权的季桓子,这时的孔子已跃居为第三号人物了。

但孔子和季氏之间的“蜜月”毕竟是不稳固的、短暂的。尤其是计拆三都之后,他们之间的矛盾就显露出来了,“蜜月”当然也就消失了。

命运的转折是如此突然,眼前的事态发展超乎孔子的想像,就像前不久提升大司寇一样那么突然。孔子此时有了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奈。

孔子是一个坚定的人,他不会为权贵而改变自己的政治主张,屈从苟安。既然合作破裂了,又不肯听从季桓子的摆布,那只有辞官离鲁这条路了。

对此,他的弟子们各执一词。

子路说:“先生,您经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有骨气的人,不能为利益而放弃自己的思想主张。”

冉有争着反驳他说:“树立自己的政治观点是为了有一天能将它付诸实施。如果你的思想不得以实施,你的想法只能变为一纸空文,毫无意义。现在,我们暂且后退一小步,稍稍妥协一下。以后,我们得到机会,就能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了。”

正在孔子对此犹豫不决时,邻国的一个拙劣的政治阴谋,终于促使孔子下定决心,辞官离鲁。眼望着鲁国的繁荣,邻近齐国的担心与日俱增。夹谷会盟的诡计没有得逞,齐景公和相国等大臣还是不甘心。

于是,齐景公召集了家里商讨预防鲁国称霸的大策。

最后,他们利用美女和良马来收买鲁定公和季桓子,孔子反对定公沉迷美色之中,从而离间了孔子与鲁定公关系。自此定公一有机会便与美女鬼混,逐渐丧失了大夫们对他的信任。

孔子彻底绝望了。于是,一声不响地率领弟子们离开了故国。

途中,定公派师已追上孔子师徒,一再挽留,孔子没有明确回答,只以歌委婉地劝定公不应爱美人而不顾江山。

师己听了孔子的歌,了解孔子的意思,无法回答。

孔子基于济世救人的心理,还是期望定公能番然悔悟,不要再沉迷于女乐与文马之中。但定公却还没有回心转意。孔子只好坚持行程。

就要离开父母之邦了,看着故乡的山山水水,想起留在这里的妻子、儿女、学生,回忆着出位以来的风风雨雨,孔子不禁感慨万千。父母之邦让他难以实现抱负和理想,他仍舍不得离开他深爱着的这片热土。孔子下车,俯身抓起一把土,遥向家乡,深施一礼,然后重又登车赶路。

此次出走,孔子开始了14年的漫漫周游列国的旅途。

游说列国

孔子师徒首先到达了卫国,卫国在今河南省境内,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卫国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有几条河流流经全境。可以称得上水利资源充足,土地平坦、富饶,是农业生产和人类繁衍栖息的肥沃之邦。

孔子一行又渡过濮水,进入郊遂,即被沿途人烟繁盛的景象所吸引。

孔子认为在满足人们经济生活需要之后,要对他们施以礼教,这是孔子从鲁国出走后畅谈的第一条政见。

几年来的从政经历,让孔子更加关注政治经济环境对实施礼乐教育的重要性。他难以设想,当国家战争频繁,苛赋沉重,人民处于饥寒交迫之时,又如何讲究礼仪呢?不讲礼仪,又如何使国家繁荣而又充满文明、诚意祥和的气氛呢?“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他从前在齐国听到的这句话,此时此刻又回响在耳畔。

师生一行人又走了一些天,终于到达了卫国的都城帝丘(今河南滑县)。他们准备在子路的妻兄颜仇申家住下。

子路向颜仇申说明了来意,颜热情地表示,请他们留住在他家,并且对孔子说:“难得夫子光临寒舍。夫子英名,四海皆知,明天早朝我便奏明主公,他定能重用。”

经过几十天的焦虑、奔忙,疲惫不堪的孔子终于可以轻松下来。这一晚,他睡得又香又甜。

卫灵公听说孔子来了,十分欣喜。他很早就仰慕这闻名于诸侯国的先生。为了赢得一个“礼贤下士”的美名,便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孔子一行。

孔子走访灵公,卫灵公已经年近70岁,五短身材。见了孔子,说:“夫子博学多才,天下闻名。辅佐鲁君治理鲁国,成绩卓著。又有众多弟子,也都多才多艺,出类拔萃。今日来到卫国,我很是欣幸。”

卫灵公又问道:“您仕鲁期间一年拿多少俸禄呢?”

孔子回答道:“俸粟6万。”

灵公也照例给孔子6万。

一年6万俸粟,当然是一笔很可观的收入,这足以保障孔子一行近10人的生活所需。有这样一笔收入,他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馆舍而不必再寄宿于颜仇申家了。

孔子客居卫国,可以说是来逃难的,却得到如此的礼遇,不禁受宠若惊。孔子一再拜谢,感谢卫灵公的美意。

卫灵公说:“卫国自从先祖文公大治以来,历经6代而始终未能强盛起来。夫子来此,寡人必委以重任,请辅佐寡人,使卫国富强。”

孔子来卫之初,正值鲁定公十三年(卫灵公三十八年)。4年后,卫灵公去世。这段时期,卫国的政局和鲁国一样,也很不平静。

孔子来卫的第一年,就发生了公叔成事件。公叔成是已故贤大夫公叔文子之子,继父职任卫大夫。此人富甲一方又骄纵,卫灵公一向很讨厌他。

这一年冬天,公叔成试图清除灵公夫人南子的党羽而被南子告发。第二年春天,卫侯驱逐公叔成及其同党,公叔成逃到他的采邑蒲(今河南长垣县)。在那里发动了叛乱,不久又逃到了鲁国。

孔子非常欣赏公叔成的父亲公叔文子,对他多有赞辞。还曾经采访过他的言行,以教育自己的弟子。公叔成也向孔子的学生请教过有关丧礼方面的知识。

公叔成的问题败露后,一些无聊的人,开始根据这些情况告发孔子等人与公叔成交往甚密。对于这些谗言,卫灵公竟全部相信了。所以,卫灵公派一个叫公孙余假的人到孔子住所进进出出,窥探监视。

孔子去哪里,公孙余假便如影随行,似幽灵一般。虽然孔子自认为行得正、坐得端,但这种被监视的生活,还是让孔子寝食难安,心境难平。

同类推荐
  • 感恩故事大全集: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感恩故事大全集:无障碍阅读学生版

    程帆主编的《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精选经典佳作,篇篇震撼心灵。言简意赅的阅读感悟,拨动你的心弦。丰富、精美的插图,非凡的视觉享受。父爱、母爱、亲情、真情,是人世间最美的情感。当你翻开《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感恩故事大全集》,你会被或真情流露、或清新流畅、或委婉含蓄的作品感动:在文字的流淌中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愿你与我们一起在阅读中感受世间真情,聆听人间大爱,拥有感恩之心。
  • 教育的使命

    教育的使命

    博采教育家之长,汇聚教育家智慧,确立自己对教育的信仰和理念。信仰和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一名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的意义,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走近化学新挑战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走近化学新挑战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踏上美好心路历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探索未知——函数的巧妙运用

    探索未知——函数的巧妙运用

    世界万物都在时间长河中流淌着、变化着。它们从过去变化到现在,又从现在变化到将来。静止只是暂时的,运动却是永恒的。也许没有什么能比闪烁在天空中的繁星更能引起远古人的遐想了。他们想像在天庭上有一个如同人世间繁华的街市,有一些本身发着亮光的星宿一直忠诚地、永恒不动地守护在天宫的特定位置,为了区别于月亮和行星,人们称之为恒星。其实,恒星的称呼是不确切的,只是由于它离我们太远了,以至于它们之间的任何运动,都慢得使人一辈子感觉不出来。
热门推荐
  • 血舞狂龙

    血舞狂龙

    身处斗气与魔法的世界,龙傲却是无法修炼的废柴一个!在家受尽族人欺压,出门更被外人侮辱!怒杀墨家二少,他却间接害死自己的娘!巨大打击激发他的狂战士血脉,从此踏上了狂化之路!初级、中级、高级……面对不断紧逼的仇敌,他能否炼就终极狂化、扫清宿敌、一登异世巅峰……
  • 陌上三千

    陌上三千

    与你相守,我以为会白首,我以为我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幸福,我以为这快乐的时光会亘古不变,我以为我可以忘却往事,但这只是我以为。如果我们没有相遇,我是否不会感受到心跳,是否不会再心痛,是否不会明白什么是爱,如果我们当初没有执念就会白头到老?如果回到过去你是否会改变当初的选择?如果再次见面你是否会和我说说笑笑?可惜没有如果。谁言落花流水再约此地万世共长青,谁言山盟海誓水月镜花来世再相聚,谁言天生凉薄万城枯骨一世披战戎,谁言无心无情血染彼岸往事已成空。枕上书画道不完天涯别离,记那时,灯火阑珊处,清笛一首,一袭红衣,眉眼笑意。回忆越是甜,越伤人,越是在手心留下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伤痕。往事随风,愿一切安好。
  • 封月剑

    封月剑

    尘霜袭面,北朔鼓袄,岁月双刀割眉角,任它迸血,我只笑傲。抬首却见,星空寂寥。狂风张翼冲云霄,正欲乘坐,凛身无处堪落脚,东南长叹,光阴玄妙。
  • 夜落笙歌

    夜落笙歌

    佛缘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又缘落叶归根终须有,秉心离去莫强留。如是,三千大道,一道问鼎,你我皆是同袍。
  • 替身宠妻别想逃

    替身宠妻别想逃

    一场意外,她成为他心目中完美情人的替身。一份浪漫,他们在彼此倾心交付中愈爱愈深。一个误会,让他们从深爱中抽身而出,成为最大的敌人。她以为他足够爱他,但是他却更偏向于他记忆中的那个女人。他也以为自己足够爱她,但却在重重阻碍下离她越来越远。温柔攻势,霸道掠夺,她对他付诸所有真心。五年后,她成为世家小姐强势回归,誓要将他与初恋情人一网打尽。岂知他是她命中的劫难,逃不开,躲不过……他霸道的说,五年前你没能逃开我的手掌心,五年后你也别想我会放开你。她哂笑,我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在你身边唯唯诺诺的小女孩,南宫斐,你不会得逞。看霸道总裁如何俘获逃跑小娇妻。
  • 狂人在线

    狂人在线

    这个世界有修真有科技也有妖兽不过我的目标不在这里我的目标是宇宙厉朝从猥琐老头那里得到了一个重宝--宇宙升级系统修炼难?不怕我能升级受伤了?不怕我能恢复
  •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张云泉的故事

    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张云泉的故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一宠成帝

    一宠成帝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她,异世之女他,天之骄子他是她舅舅,对她宠之入骨她是他侄女,对他百依百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这场禁忌之恋又将何去何从?--------------------------这是一篇先甜后虐再甜的古风文,有兴趣的可以点进来看看哟!唯一门牌号:544478909验证信息是本文女主的名字哟
  • 我为至圣

    我为至圣

    一次奇遇,让他有了迈向世界巅峰的机会!未来,他的名字,一定将会让世人全都为之传扬!
  • 李嘉诚的资本

    李嘉诚的资本

    李嘉诚的成功关键在于对形式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在形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他善于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制定正确的决策,从而把握这样或者那样的机遇。本书从十五个方面分析李嘉诚的资本,回顾李嘉诚商业帝国的建立以及其个人身上拥有的特质,很多人会有其中一个、两个的特质,但这远远不够,这些所有的特质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