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38000000007

第7章 孔子(5)

孔子师徒生到卫国已10个月了,虽拿灵公俸禄,却受百般猜忌,不能施展抱负,并且卫国政局不稳,于是孔子决定另谋出路。

离开卫国,孔子师徒一行赴着金秋艳阳踏上了去陈国的道路,一路上五彩缤纷的景致,给单调乏味的旅途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

忽然,一辆马车从对面呼啸而来,大家的注意力自然全都集中在这辆马车上了。

来人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看起来既斯文又善良。此人名叫公良孺,复姓公良,名孺,字子正,陈国人。他慕孔夫子大名,想找到他拜他为师。一个月前,他到鲁国,听说孔夫子到了卫国,等赶到卫国,又听说夫子又离开了。于是他便追到这里来了。

孔子看看这位生气勃勃,英俊而又有礼貌的青年人,从心里喜欢他,当即答应收他为徒。

于是孔子一行人又多了一个活跃的弟子。奇怪!还是那个金秋的季节,还是那个色彩缤纷的田野,还有黄土飞扬,还有那吱吱呀呀的车轮声。可是,被公良孺的幽默、愉快所感染,大家都欢快起来。再抬眼望望,山岭之上,层林尽染,一片艳红,道路两旁,菊花点点,酸枣压枝,飒爽的秋风拂面,新鲜的空气,吹拂得人人舒畅,个个轻松。

再看看眼前这个师徒队伍,一行人分坐在7辆车上,成行成队,马足得得,威风凛凛,好不气派!

但是,在到陈国途中有一个叫“匡”的地方,孔子因长相与昔时在此为非作歹的阳虎相似,引起当地居民误会,遭到匡人的围困。后来,人们发觉他们言谈举止似乎不对,同时孔子一行人歌唱仁义和礼教,经多方打听才证实原来并非阳虎,实是孔子,便热烈地欢迎了他们。

孔子师生经历了匡地的灾难后,惊魂未定。于是,决定改变计划,不往陈国,调回头,重返卫国。这次卫灵公态度转好,表示热烈欢迎,孔子便想安定下来,暂不作远游。

孔子率众弟子住到了通伯玉家。平日里,孔子与通伯玉说古道今,给学生们谈诗论书,操琴授课,倒也逍遥自在。

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春,孔子正在给学生讲周公制作礼乐的功德公孙余假来到,说卫灵公夫人南子约见,请夫子速速登车进宫。

南子,宋国女子。婚前与家公子有私情而受到宋人讥讽,但为人聪慧机敏,年轻美貌,深受卫灵公宠幸。南子也因卫灵公对她宠爱有加,而对朝政有很大的干预力。她也景慕孔子的名望,想看看这位名人是个什么样子。因此,提出约请。

孔子虽犹豫不决,但最终还是去了。南子答应,竭力向主公禀明为其谋一份职位,可是冬去春来,一切如故,孔子只不过是陪卫灵公读书,谈古论今和踏青罢了。这引起了人们对孔子的议论,孔子感到万分失望,离开了卫国。

孔子一行告别了通伯玉、颜浊邹等老朋友,告别了前后居住过5个年头的卫国帝丘城,奔向宋国。宋国是孔子祖先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他妻子的故乡。孔子作的这个决定,弟子们也都赞同。

连行数日,车马劳顿,终于来到了宋国境内,那是一个夏日的清晨,阵雨过后,空气清新,凉爽宜人,风尘仆仆的师生顿觉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有孩童在嬉戏,农民在锄草,妇女们在织布。这情景,与卫国风云突起的气氛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孔子在车上舒展了一下身子,脸上绽开了久违了的笑容。

天气酷热,于是大家把车赶到了一棵大樟树下,各自找个荫凉的地方歇息去了。

过了一会儿,孔子见大家有了些精神头。于是对大家说:“这里地面平坦,凉风习习,我们就在这里演练礼仪如何?”

可是当他们刚坐定,一个名叫桓魁的人带了50多个武士来砍倒大樟树,将孔子师徒驱走了。孔子一行忙逃往郑国,司马桓鹏等人在后虚张声势,假装追赶。

孔子一行人在郑国汇合后,由子贡求见郑声公,可是此时年方20的郑声公却无心政事,成天沉迷于声色文马之中,看宫妓乐舞。郑君的昏庸让孔子师生失望而去,前往陈国。

陈国是南方的一个小国。相传国君是舜的后代,都城在宛丘(今河南淮阳)。孔子到了宛丘,便直奔陈大夫司马贞子府上。经过司马贞子推荐,第二天,陈国国君缗公便派使臣来请孔子进宫。

陈缗公以贵宾之礼相待,并与孔子谈论了国家强盛与否的问题,孔子认为国家强盛与否绝不取决于疆域的大小。

陈缗公听得很有兴致,又向孔子提出了许多问题,孔子都耐心地作了解答。陈缗公对孔子的为人才学佩服得五体投地,在场的大臣也频频点头,交口称赞。

陈缗公惊叹孔子的才能,正巧司马贞子祖传九曲明珠的线已断了,孔子在缗公的许可下,将珠带走,约定3日后归还。

孔子带着九曲明珠去找泄庄的采桑女。其实,穿珠的方法很简单,“以蜜汗润珠眼,以蚕丝粘蚂蚁尾,同放在匣中,只需一夜功夫,蚂蚁定能引线穿珠。”当孔子还珠时,满朝惊叹!

自此以后,缗公时常请孔子到宫中求教各种问题。孔子便滔滔不绝地论讲天下事,陈公也从心里赞佩孔子。

陈缗公对孔子虽然十分敬重,但是,陈国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夹在楚吴之间苟延残喘,孔子的宏图难以施展,只得天天讲“礼”谈“乐”,研究学问,搜集各种资料,为以后的著书立说作些准备。

但是,好景不长,后来邻近的晋国、楚国及远在南边的吴国都相继来犯,陈国一片混乱。孔子在这种环境中,自觉长此待下去,也不是良策,决定离开陈国。

孔子打算应佛肸的邀请到中牟去。

佛肸,晋国范氏中行氏家里,任中牟宰。中牟为范氏中行氏采邑,离卫西北边境不远(今河南鹤壁市西约15里)。

鲁哀公元年(卫灵公四十一年)11月,赵轶率领军队讨伐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南约70里)进攻范、中行氏。这时,佛肸中牟发动叛乱,归倾卫国,并向孔子发出邀请。孔子考虑应邀前往。

前往晋国去,这一直是孔子的心愿。晋是春秋时期最有影响力、号召力的大国,在那里从政,介绍自己的学说,其影响远非它国可以比拟。

孔子早在仕鲁之前,就对晋国的政局十分关心。眼下赵、魏、韩、知四族与范、中行氏的宗派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他期望会见担任执政的赵鞅,能够为缓和、平息晋国的动荡局势及其未来发展提供帮助。大约在11月,孔子便携带子贡等人赴晋。

卫与晋是邻国。从卫都东行,渡过黄河,再往西南,便至晋边境。使孔子意外的是,当走到黄河东岸,还没有离开卫境,就听到赵轶杀害了两位贤人窦呜犊和舜华的消息,他感到十分懊丧,于是决定不去了。

师徒一行,继续奔波在周游列国的旅途之中。这次目的是楚国。

一天,孔子师徒来到陈蔡之间方圆800余里的广漠地域。此地由于战争频繁,人烟又稀少,实际上是一片废墟。因此,当他们来到这里时,立即陷入了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困境。他们随身携带的粮食己经在路上吃掉了一多半,只有来些野菜,掺合着米粒煮粥充饥罢了。

突然有一伙人把他们包围在那里。原来这支队伍乃是陈缗公派来逼孔子回陈的。陈缗公在孔子走后非常后悔当初没有把师徒留下来。君臣经过一番商议,才决定派出一伙人来,只围困,不伤害。等到孔子师徒饥渴难忍,实在熬不下去的时候,再逼孔子改变决定,放弃赴楚的想法。

在半饥半饱的熬煎之下,孔子师徒被围住了3天。到了第三天,粮食早已经被吃得颗粒皆无,就全靠野菜野果应付了。孔子却坚持照常跟学生们讲学、诵诗、弹琴,他用心良苦,用圣贤的道理教导学生,古人的范例激励学生,也想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其实,孔子也是凡人,只是他想用自己的信仰体现对学生的热爱,一再地抑制自己罢了。

第四天,子路气呼呼地从外面回来。

孔子从子路和其他一些弟子情绪低落中感受到一种危机。一种比绝粮更严重的思想危机在动摇自己的后继者。他把子路叫来说:

“《诗》里说:‘不是野牛,不是老虎,徘徊旷野,是何缘故?’我的信仰不对吗?为什么在此受困?”

子路说:“我们在鲁国被驱逐,在陈国也没有受到重用,在宋国遭到了伐树之难,目前又跑到这里来挨饿……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老师的仁德不够,人们才不相信老师?难道是老师的智慧不够,人们才不按老师的主张去做?”

孔子瞪起眼睛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打量着子路,仿佛要重新认识他这个一直追随他30年的弟子,仰天长叹一声说:“怎么能这么说呢?你以为每个有仁德的人都会有好下场吗?如果每个仁者一定会得到信任,伯夷、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上,如果每个智者必然得到重用,那么王子比干就不会横遭剖心之祸。所以,一个有修养,有仁德的人决不会因为一时的穷困而改变气节。”孔子就是这样,明明知道有了大学问、好品德不一定被赏识,但他仍然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孔子后来又把颜回叫到了身边,把刚才对子路、子贡所说的话重新说了一遍。

颜回沉思片刻说:“老师的思想太理想化了,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程度,因此不被世人所容纳。老师的高尚恰恰在于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所采纳,但自己仍坚持下去,方显示出君子的修养。这也越发能表明老师的思想境界高,老师是德高望重的君子。”

经过这番谈话,孔子觉得颜回和他志趣相投,希望颜回成为暴富,自己好给他管家。

孔子师徒被围的第七天。

忽然,一阵呐喊声传过来,一些雄姿勃发的士兵冲杀过来。这些人把围困在孔子师徒周围的兵卒打退了。

原来,这是驻守在楚国的边邑大夫叶公,听说孔子被围困,派军队来搭救。楚军后来又护送他们到达了楚国的负函(今河南信阳县)。

孔子师徒又闯过了一个险关。

叶公名叫沈诸梁,只因为他的封地在叶,所以人们称他为叶公。叶公请孔子担任当地的文化顾问,并经常跟孔子请教国家大事。

有一次,叶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政在来远附迩。”

意思是说,政治如果要好,要做到使离你近的人能附和你,远方的人也能来归顺你。

因为,孔子了解到叶公苛税沉重,得不到人民的爱戴,甚至有很多人丢弃自己的故乡离开叶国,搬到他国去居住。所以,孔子这句话正好说中叶公的要害。

但叶公为人顽固。不易接受别人的劝告,还自吹自擂地说:“我们叶国虽然还没有做到那种地步,可是,我们的人民都是正直守法的。”

孔子说:“是吗?但愿如此。”

过了些日子,孔子离开负函,踏上了返卫的征途。

当时卫国国君是卫灵公的孙子卫出公,掌握实权的是孔子文子。恰巧这时卫国正当多事之秋,内无贤才相助,外有世子树敌,正盼老友还朝,解决疑难呢!

于是,第二天,卫出公模仿祖父生前的做法,率领文武官员迎接圣人。回宫后,又设盛宴为孔子师生接风洗尘,并仍旧每年发给俸粟6万。卫出公的所作所为也不过是为买一个“尊贤”的美名,而不给孔子任何实权,只是一个摆设而已。

从这以后,孔子师生又在卫国住了5年。

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不义之战。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春,鲁国刚击退吴国的侵犯。到了夏天,强邻齐国又发兵攻鲁,夺走了鲁国的城池。

此时,孔子弟子冉求早已被季康子召请回鲁,担任季康子的总管,深受信用。

冉求英勇善战,最后打败齐军,取得了胜利。

宰相季康子非常喜欢冉求,问他说:

“真不愧为孔夫子的高徒,一身的军事本领,真让人羡慕。”

冉求微笑着说:“您应该羡慕恩师才是!”

季康子又问:“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物?”

冉求很坦率地说:“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人才。如果实行他的政治主张,立刻能使国富民强。”

季康子便决定任用孔子,问道:“我想任用他,可以吗?”

“这没问题。老师是一个讲究礼的人,千万不要把他当作一般的人去对待。”

于是,季康子差人赴卫国去迎接孔子。

孔子在外颠沛流离14年,行仁政德政的政治理想的结果是到处碰壁。如今,他已经68岁了,多年的归国愿望突然变成现实,孔子自然很高兴,便率领弟子们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归途。

沿途,孔子一边教育弟子,一边在欣赏美景之时计划着回到故国之后的事。

经过一路的颠簸,孔子和弟子们坐的马车,在暮色苍茫的黄昏时候,返抵曲阜门外。

孔子终于回到了阔别14年的祖国!回到了家!但是江山依旧,人事已非,14年阔别之后回到家来,贤慧的妻子已经离他而去。人去室空,14年的分别,竟成为了永别!孔子面对青灯,孤零零一人,不免心酸。周围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很多人老的老,死的死,走的走。不过,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老的凋谢了,新的又萌发了嫩芽。小孙子子思长得眉清目秀,聪敏颖悟,才智过人,看到自己事业后继有人,这对孔子的晚年生活是极大的精神安慰。

孔子回鲁国后,因与季康子观点不同,故没有直接参政,只是偶尔拜访谈论一下自己观点而已。

重振学堂

孔子回国后,重振冷清了14年的学堂,慕名而来的人数超过了以前任何时候。如果说,从30~35岁开始收徒讲学为孔子集中讲学的一个高潮时期,37~50岁的孔子自齐返鲁到从政仕鲁为孔子讲学的第二个时期。那么,自从68岁晚年归鲁以后到73岁逝世这5年,是孔子教学的第三个高潮。

相传孔子前后招收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其中一部分是他晚年归鲁后招收的。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孔子师生在学堂庭院中赏月述志。孔子问曾参道:

同类推荐
  • 管理沟通实务

    管理沟通实务

    沟通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和其他一切管理者最为重要的职责之一。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外许多企业都重视对管理者沟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将它纳入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
  •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本文内容为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陶恭祖三让徐州曹孟德大战吕布等。
  • 应用文写作实务

    应用文写作实务

    本书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与技能结构、心理认知特点和思维规律,通过设计文种模板进行写作实训来实现学习应用文写作的最佳功效。全书注重写作实训的技巧性和应用性,是一本普及型的应用文写作教程。全书囊括9类文书,58个文种,配有155道强化实训和拓展实训题。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层次各专业公共课程教材使用,也可供中等专业学生以及社会读者阅读。
  •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数学优秀课例

    新课程师资培训教程-高一数学优秀课例

    为新课程实施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精心编写,选取了大量教案,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至始至终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灵感火花,打造智慧人生

    本书内容既有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也有一些新观念、新方法的思维创新的故事。它们个个寓意深远,文学气息浓厚,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创新的重要意义,体会创新的无限乐趣,激发孩子们的创造热情。
热门推荐
  • 密友

    密友

    我讲一个故事给你听,有那么一个女孩儿,直爽善良,生活赋予了她丰富多彩的体验,青春,友情,快乐,甜蜜,悲伤,苦闷,阴郁,尝到了感情的酸甜苦辣咸。逆境中,她于漩涡中挣扎,就算被伤得遍体鳞伤,仍选择相信爱情。
  • 爱的来临时刻

    爱的来临时刻

    这是一本青春校园故事,当吃货呆萌女遇到腹黑冷漠男,当外温柔内暴力女遇到花心男,会是什么结果呢?请大家敬请期待吧!小编不会弃更的呦!
  • 原来是格格

    原来是格格

    她的母亲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显琦,一朝落魄,所有家产尽数被最信任的丫鬟所骗......她流落街头受尽侮辱,早年对她情根深种的那个男人早已经是别家婿,怀胎十月她含恨而死,留下寄给女儿的十八年后的遗书......女孩初长成,她成了圣辰学校最受追捧的孤儿校花,命运恰似捉弄人一般让她结识了母亲当年的丫鬟的儿子风子逸,当年母亲情人的儿子夏子夙......三年的高中生涯晃眼过去,她被爱情伤的遍体鳞伤,可也终于能够拆开母亲的信笺。原来她是清朝最后一位格格的女儿爱新觉罗·齐星......那一年她为母亲找回了失去的一切。
  • 黑虎帅令

    黑虎帅令

    智者顺天以求长生,强者逆天以求超脱,智力双全,便可将这天数玩弄在股掌之间!
  • 最风流,醉唐诗Ⅱ

    最风流,醉唐诗Ⅱ

    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或清婉,或豪气,或叹息,每一位诗人都有属于他的符号。 诗是诗人在经历了世间百态,人生起伏,留下的诉说。
  • 混元玄天界

    混元玄天界

    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得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天地,天地之始,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化气天地而成。十年筑基,百年炼丹,千年飞升,万年成仙为何?是为了打破命运的枷锁,还是只为长生不死~~这是一个现代穿越者,在修真界被视为邪道的魔狱门中成长的命运。修真成仙为何?或许只有在他飞升混元玄天界后才能知晓。。。
  • 恶煞太子现代妞

    恶煞太子现代妞

    现代女孩古萱玲因为一次事故穿越到一个未知的时空,想要寻找真爱却陷在一连串的阴谋和纷争之中,多变的太子,梦中的男孩,冷漠的修罗,哪一个是她的选择?缠绕不清的恩怨情仇,最后,她会如何取舍……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tfboys之薄荷少年

    tfboys之薄荷少年

    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这简单的话语需要巨大的勇气
  • 论当今

    论当今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能做些什么?当今的社会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很多。
  • 海上海

    海上海

    一个夜总会小姐的自白书,也曾纯真,也曾动情,也曾迷茫,爱恨交织,是堕落还是救赎,谁是谁的摆渡人?总有那么一撮人,为爱而生,小荷就是其中一个,在邵然的爱情里沉浮,换来的却是不曾真爱过,为了报复而被人利用,又用生命做赌注为自己证明,“自始至终,我爱的只是你这个人,罢了”。问世间情未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