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61400000023

第23章 樊纲: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1)

人物简介

樊纲,男,祖籍上海市崇明县,1953年9月生于北京,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兼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6岁下放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后转战河北围场,9年的青春岁月用于务农。

1978年秋天,恢复高考第二年,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4年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西方经济学。此后短暂赴美研学。1988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主要著作:《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主笔)、《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渐进之路——对经济改革的经济学思考》、《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等学术专著和《樊纲集》、《经济文论》、《走进风险的世界》等论文集,在《经济研究》等中国学术刊物上发表了《灰市场理论》、《论改革过程》等学术论文近百篇,在理论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1年获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论文奖。

1. 迷茫中探索的少年

当“右派”、“走资派”、“上山下乡”这样的字眼离我们渐行渐远的时候,有谁还能记得它们曾经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某种程度上说,新中国成立后举步维艰,天灾无法阻挡,人祸亦难平复。“大跃进”造成上世纪震惊中外的大饥荒;“反右运动”给无数无辜者戴上了“永不翻身”的帽子,后人也遭受了牵连;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更是将中国的前进方向改道,推向崩溃的边缘。

从那个时期走来的人们,心头总有挥之不去的沉痛记忆,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崭新的序幕,一切才截然不同。然而,文化上的断层却给现代化建设带来难以修复的裂隙。

有一代人,他们出生在建国前后,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却在阴霾中度过。社会在迷茫和混乱中向前移动,处于人生观形成阶段的少年也在迷茫中徘徊。

1968年,对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2月,毛泽东号召并发起了青年知识分子“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运动,正在中学念书的热血青年纷纷积极响应,放下了手头的课本,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所谓的“农村建设”当中。

历史决定了一代人的命运,樊纲便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走出城市,来到当时东北的荒芜之地的。

樊纲1953年出生在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大学毕业的建筑师。比当时众多的孩子幸运,他受到了浓厚文化氛围的熏陶。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幸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导致了悲剧发生。1957年,他的父亲被划为右派,一时间,家庭的文化优势在那个知识分子的“大灾难”时期变成了沉重的包袱,樊纲在很多事情的选择上失去了优先权,几乎抹去了一切上升的可能。

樊纲是“69届毕业生”,按照当时的政治安排,都要去生产建设兵团,于是在9月的金秋时节,他和北京第十五中学的30多名满怀激情的同伴一起坐火车到了嫩江,又坐汽车颠簸到了锦河农场。

对农村青山绿水、鸡犬相闻的憧憬被满目荒凉击碎,30多个男孩子抱头痛哭。随之而来的是枯燥的开荒岁月,一干就是6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6年也许并不算什么,但是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尤其是16岁之后的6年,它给一个懵懂少年美丽的青春回忆无情地盖上了艰辛的印章。

那个时期没有也不允许有个人理想,尤其是“右派”子女。中学时代,樊纲就被扣上了“可教育好子女”的帽子,比起千万个不幸案例来讲,他也许还算比较幸运,但是政治上的“污点”在那样的环境中时刻向他发出警告,也给他设置了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诸如不能参军,不能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上大学等等。到了兵团以后,樊纲表现出了在文字方面的才华,领导几次推荐他做文书、秘书、“报道员”之类的工作,都因为“政审”失败而搁浅,他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外调机会。

虽然樊纲表现出过人的才华,但在那样的环境中,“右派子弟”更多面对的是迷茫的未来,樊纲也在迷茫中期待,找寻着自己的出路。然而,独立的禀赋却给他招来麻烦。

1975年,一个难得的表现坚定无产阶级立场的机会,却因为对现实的反思,让樊纲再度受到“家庭包袱”的拖累。

当时,为响应毛泽东号召,对“资产阶级法权”进行批判,樊纲被派到师部学习马列著作,因为坚持对一些观点的看法,否定辅导员的解释,他被认为是干扰马列学习,随即被取消了原定的发言,提前回团。坚持己见这个秉性,即便在樊纲成名后也未改变,同时给他带来诸多烦恼。

四处碰壁后,樊纲作了一个现在看来对他日后发展意义深远的决定,1975年,以投靠亲友为名,他到了堂哥所在的河北省农村进行插队。对樊纲而言,这次“转插”意味着他要放弃农场国家职工的身份和待遇,由吃商品粮变为一个农民,更重要的是在东北努力和奋斗所沉淀的成本都将一并放弃,从零开始。

几经徘徊,樊纲最终放弃了东北生活,奔赴河北农村,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又看到了奋斗的希望。

2.迎来生命的曙光

这次走下坡路的转换让樊纲陷入了短暂的低谷。农村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同于建设兵团的机械化作业,一切都要靠人工劳作。寒冷的冬季,温饱难以为继,生活十分艰难,丧失粮食来源的樊纲要靠家里接济。没有亲人、朋友的关心,樊纲在陌生和孤寂的环境中思索着自己的人生,唯一能慰藉他的,只有50里外县城里的表哥。

正是这种环境上的转变,命运之神再一次向樊纲伸出双手。由于地处偏远,政治影响较小,“右派子弟”身份在这样的环境中被淡化,反而因为自己是北京来的知青,他还受到了些许特殊的关照,又加上堂哥的帮助,不到1年的时间,樊纲被安排在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艺创作工作,从而有一个相对宽松的读书学习环境。樊纲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努力充实着自己。

1977年成为被“文革”耽误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春天,这一年,中断长达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

随着“反右”以及“文化大革命”斗争中大批错案冤案的平反,知识分子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文革”后第一次高考,570多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其中有27万余人如愿以偿。由于时代的错位,考生年龄相差20多岁,出现了中国教育史上奇特的“与叔叔阿姨同班学习”的现象。

不过,高考的恢复标志着文化断层的续接,在老77、78届中,涌现出大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杰出人才。

24岁的樊纲参加了当年的高考,顺利考入河北大学经济系,开始了他的经济人生。青少年时期的“皮肉之苦”和精神压力与探索使樊纲丰富了阅历,而且得到了意志上的磨炼。在艰难时刻,也许并不清楚未来的去向,但是他丝毫没有放弃学习和求知的热情。由于对文学的热爱,他搜罗到了一切可以找到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兵团战士报》上一首小诗的发表更是激发了他对文学的极大热情。然而,在樊纲看来,搞文学创作不一定要念大学,中文系教授的是文学理论,而他对此并不热衷,所以也就放弃了以之为专业的念头,而是选择了更为实际一点的经济学研究。

4年后,大学毕业的樊纲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系,主攻西方经济学。樊纲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读研期间,阅读了大量西方经济学的经典著作,从最基础的理论开始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奠定了深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基础。这时的樊纲,已经脱离了少年时期无书可读的束缚,逐步走入一个更为广阔的经济理论空间。

1985年,在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董辅礽的力荐之下,博士在读的樊纲幸运地获得了社科院的一个出国名额。随后,樊纲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来到了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之后又进入哈佛大学,进行西方经济学的系统学习。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已经步入改革开放时期,但是相比自由经济的范本美国来讲,无论从学术理论还是市场经济实践上,都有很大差距。哈佛岁月对樊纲来讲,就像是一个经济学饿汉走进了自助餐厅,令人兴奋、着迷,更让人留恋和贪婪。在这段高浓缩、高强度的“思想炼狱”般的学习过程中,樊纲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接近、学习和揣摩着异域经济学大师的思想。

由于存在较大的差距,樊纲把标准定得很高,用一种潜在的压力逼着自己去不断学习和进步。他经常旁听西方经济学相关课程,而且不仅没有因为“访问学者”的身份而放松,反倒与班上的学生一起上课、讨论、完成作业,甚至于去参加考试。

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樊纲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消化和梳理,打下坚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这使其回国后短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学成就。

3.中国:归与不归

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历经磨难的东方巨人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深入,要雄起在世界的版图之上。

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双轨经济制度下的稀缺经济政策导致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日益严重。但总体来讲,国内的人民生活水平正在稳步上升,前景一片大好。相比之下,大洋彼岸的美国这些年过得并不安稳,股市震荡不安、股指下挫、危机四伏。但对于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满10年的中国来说,这些市场问题似乎还很遥远。

作为赴美访问研究期满的经济学者,樊纲面前有两条路可走:要么留在市场经济成熟的美国,沿已有路径纵深发展,在跌宕起伏的市场巨浪中弄潮;要么回到经济荒地的中国开疆拓土。樊纲面临着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选择。

就生活质量和个人收入而言,中国与美国根本不在一个级别上。美国的收入可以高出国内10倍甚至更多,而且美国是一个市场自由的国度,在那里几乎一切都可以取决于你的经济地位,只要有钱,环境优美的海滨别墅、豪华轿车都可以纳入怀中。个性奔放的美国文化可以让你尽享其中的乐趣。比较而言,迫于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约束,这种情况在当时的国内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美国固然很好,但对于樊纲来说,要想留下来还得付出一个额外的成本,那就是中美两国的约定:访问学者期满不能留美,也不能找工作,要想取得“永久居留权”,即所谓的绿卡,必须重新申请留学生的签证,然后读书,日后以留学生的名义取得留美资格。就在樊纲出国后不久,中美又有了新的协议,规定访问学者不能直接转换身份,必须回国后才可以继续申请赴美留学。

同类推荐
  • 客源国(地区)概况

    客源国(地区)概况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编写的,主要介绍世界旅游业和我国海外旅游客源市场的基本格局与前景,及我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和港澳台客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共选取了41个我国的主要客源国或潜在客源国,以及我国的港澳台客源地区。主要讲述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经济发展、政治状况、文化传统、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等。本书突出高职高专教学注重能力培养这条主线,有机地融合知识、技术、能力、素质等要素,以方便学生学以致用,学有所成,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

    《左手<国富论>右手<道德情操论>》讲述了:《国富论》,在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巨著中,亚当·斯密批判地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道德情操论》,它不仅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而且从哲学、法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各个领域作了探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倘若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不了解,则不可能理解市场经济社会的形成和西方近代文明的进程。
  •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农村美好家园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粤商经营之道

    粤商经营之道

    全书主要由六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探讨了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战略选择在粤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一些基本的多元化理论知识介绍,第三部分探讨粤商进行多元化或者专业化战略选择的动因,第四部分分析多元化或专业化战略是否有助于粤商更好地利用信息优势,第五部分探讨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第六部分是全文总结,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中国港口城市的互动与发展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有:介绍中国沿海城市发展港口的主要动力和相应的政策背景,探讨中国港口城市的四个关系,研究外部因素如何影响个别港口城市的发展,回顾和评论国家政策与体制对于港口城市发展的作用。
热门推荐
  • 红狗与地下城

    红狗与地下城

    无影剑在手,天下任我走!这是一个学渣在异界迅速崛起的故事。战神大陆修炼等级为:武徒、武师、武将、武王、武皇、武帝、武神。
  • 倾城一顾:金世今生

    倾城一顾:金世今生

    烟雨霏霏几多愁?江山黛有几分忧。倾城一顾只为你,生生世世为红颜。——顾月容。他身为烟云国十皇子,从小受尽兄弟欺凌,甚至被国师断言:“天生脆弱,难当大任。若器重,国危矣。”然而,身为众嫔妃嗤之以鼻的小皇子,琅琊宫殿里众兄弟身后的影子,他竟然出人意料地在江山危矣的时候,挺身而出,“父皇,我愿带兵,征战沙场。”这是飞蛾扑火的勇气,还是其中令有隐情?“皇儿,倘若此战大胜,太子之位舍我皇儿还有起其谁?”最终,他能否力挽狂澜,他能否凯旋而还?这是一个既有浪漫烟火,也有刀光剑影的言情故事……
  • 快穿之半醉半浮生

    快穿之半醉半浮生

    大改中,原章节逻辑不通处当笑话看就行。改完后才会重新开更。
  • 99次告白:总裁心尖宠

    99次告白:总裁心尖宠

    在她生命中的前几十载光阴里,林奈奈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接近许以深,继而成为他的妻子。她曾无数次想象着这一天,盛世婚礼,万人瞩目。可最后,却只换来了他的三不要:不要碰我,不要对别人说认识我,不要试图求我帮你。当岁月流逝,她已然心灰意冷即将成为了他人的妻子。他却突然出现,深情告白。“我喜欢你,像风吹了八百里,不问归期。”“很抱歉,我不喜欢这世界,也不喜欢你。”(旧文女主智障微虐微狗血)
  • 幸福开始在了枫林

    幸福开始在了枫林

    背靠的方向是对方的背,彼此都流下了悲伤的眼泪,都不给对方一个回眸的关切,背对着背,各自奔向了自己的世界……
  • 待卫是妖孽

    待卫是妖孽

    估计没人会悲催得吃块蛋糕就咽得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借尸还魂的洛寒怎样都忘不了这个耻辱的。不过念在这个世界太多美男陪着就将就着吧,特别是她家一直跟着的某个妖孽。。。。。。某个妖说:“我只是个侍卫,只护你周全,不卖身。”哼哼,看我怎收你这只妖。。。。。。额,我是想收了这个妖孽,可是,你这只猫来凑什么热闹。。
  • 掌上枫叶轻

    掌上枫叶轻

    [花雨授权]姑娘她玩的——是专业,凭的──是直觉。姑娘她是《摄色》杂志的专业“摄影师”啦!她对那个蹲在地上数枫叶的男人“自动聚焦”,一心想着与他来一段没有负担的狂热爱恋。可为何成了有负担有未来又有麻烦的漫长之路?
  • 血楼

    血楼

    每一层都有着未知的危险,每一人都有着随时的阵亡,在这个充满血色的大楼里,李殇将利用他那偷学而来的道术,以及多年在江湖打拼出来的计谋,艰难的在这里存活下去。(更新时间不定,可能日更,可能TJ)
  • 黑夜的晨曦

    黑夜的晨曦

    她虽不是天生嗜血,但这个世界本就如此,弱肉强食,她必须适应。他承诺了一生守护,却狠心离开,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12年后的敌人,12年前的约定,他们该如何选择?复仇之路究竟是否该停止?是谁策划了这一切?身边是敌是友?朋友的信任,重重的困境,身份的谜团该如何解开……
  • 枪魂之神

    枪魂之神

    林松,有一个倒霉的人生,却从未放弃希望每天为了生计努力着;也许是上天可怜他,也许是有人守护着他,一次意外带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了他的奇幻之旅;在世界的另一边一直借着自己的信念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