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 (2)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不同类型的胃炎,有不同的用药原则和药物。在对症治疗方面,可视病情用助消化药物(如1%稀盐酸、胃蛋白酶),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溴丙胺太林、颠茄、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碳酸钙合剂),镇静药(如氯氮、地西泮),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抗菌药。如因呕吐有失水、酸中毒者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及碳酸氢钠溶液。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1)当同时患失眠症或癫(持续状态),需要镇静催眠药时:禁用 副醛,水合氯醛(因长期应用可致胃炎)。
(2)当同时患休克,需要抗休克的血管活性药时:慎用 酚妥拉明(又名苄胺唑啉、立其丁)。
(3)当使用中草成药时:慎用 鸦胆子。
三、上消化道出血
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上段出血,即上消化道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上消化道疾病﹝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或炎症或溃疡或肿瘤等),肝门静脉梗阻及高压(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上消化道毗邻脏器或组织﹝胆、胰腺等)疾病,急性传染病,血液疾病等。
临床表现
呕血和黑粪为其特殊症状。一般而言,幽门以上出血易致呕血,幽门以下出血则易致黑粪。成人出血量在400ml以上时,血压降低,脉搏快而弱。中量或大量出血可出现发热。黑矇、晕厥、尿少,提示出血严重。
常用检查
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计数。
诊断要点
1. 详细了解病史。
2. 观察呕吐物与粪便颜色。
3. 注意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和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鉴别。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尽快制止继续出血。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消除出血隐患;及时、适当地补充血容量和丧失的血液。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1)当同时患感冒、流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以及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需要解热镇痛药时:禁用 双氯芬酸(又名扶他灵、双氯灭痛、双氯胺苯乙酸钠、双氯灭酸、戴芬),咪唑酯(可致凝血时间延长)。
(2)当同时患胆绞痛、高血压、子痫和便秘,需要泻药时:禁用 硫酸镁(又名硫苦、泻利盐、泻盐)。
(3)当同时患呼吸系统疾病,需要促使痰液中黏性成分分解或黏度下降使痰易于排出而用祛痰药时:慎用 羧甲司坦(又名羧甲半胱氨酸、强利痰灵)。
(4)当同时患原发性或继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增生症(因合成糖皮质激素所需酶系缺陷引起),如21-羟化酶缺陷、17-羟化酶缺陷、11-羟化酶缺陷等;以及其他多种疾病: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多肌炎、皮肌炎、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溶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重症肌无力;②过敏性疾病,如严重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花粉症、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特异反应性皮炎等;③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如肾、肝、心、肺移植等;④严重急性感染,如中毒性菌痢、暴发型流行性脑膜炎、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急性粟粒性肺结核、猩红热、败血症等;⑤炎症性疾病,如节段性回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⑥休克,包括感染性、出血性、心源性、外伤性、过敏性休克;⑦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⑧眼病,如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⑨皮肤疾病,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⑩其他疾病,如结节病、甲状腺危象、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脑水肿、肾病综合征、高钙血症等,需要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时:慎用 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
(5)当同时患血吸虫病,需要抗血吸虫病药时:禁用 呋喃丙胺。
(6)当同时患肉毒中毒、药物中毒(口服药)、金属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砷中毒时:禁行 洗胃操作。
四、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于1875年首例报道。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特发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由于临床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仍多沿用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病因迄今尚不明确。病变以溃疡为主,多累及远端结肠,亦有遍及整个结肠。临床上分轻型、严重慢性型和暴发型。
临床表现
一般起病缓慢,病情轻重不一。主要症状有腹泻、腹痛及粪便中含血脓和黏液。
常用检查
1. 粪便检验。粪便中有脓、血及黏液,无痢疾杆菌、溶组织阿米巴等特异性结肠炎的病原体。
2. 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发现黏膜呈充血、出血、水肿、溃疡等。
3. X线检查,钡剂灌肠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状况。
诊断要点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上述三项检查,即可确诊。但应注意与慢性菌痢、慢性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结肠癌等病鉴别。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采取各种方法,迅速封闭黏膜炎性通路,阻断炎症过程,从而达到消除结肠黏膜炎症的目的。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轻度患者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或其他5-氨基水杨酸制剂(1g柳氮磺胺吡啶相当于美沙拉嗪0.4g,1g巴柳氮钠相当于美沙拉嗪0.36g,1g奥沙拉嗪相当于美沙拉嗪1g)。局部治疗可采用美沙拉嗪栓剂0.5~1g,灌肠剂1~2g。中度患者可加用或换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30~40mg/d);病变局限者可用灌肠剂,如氢化可的松100mg/d或布地奈德2mg/d。重度患者静脉可先用氢化可的松300mg/d,或甲泼尼龙48mg/d。根据需要应用抗生素或微生态制剂。加强支持治疗。激素无效者可用环孢素2~4mg/(kg·d),也可用6-巯基嘌呤或硫唑嘌呤。对激素抵抗或激素耐受的患者,有条件时也可考虑生物治疗和白细胞洗脱疗法。重症患者应慎用止泻药或解痉药,防止诱发中毒性巨结肠。微生态制剂、中药等适用于缓解期患者。有严重并发症或各种内科治疗无效者可采用结肠切除术治疗。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1)当同时患感冒、流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以及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及月经痛等,需要解热镇痛药时:禁用 双氯芬酸。
(2)当同时患消化性溃疡,需要抗酸药与抗消化性溃疡药时:禁用 氧化镁(又名煅制镁、重质氧化镁)。
(3) 当同时患阿米巴病,需要抗阿米巴病药时:慎用 巴龙霉素(又名巴母霉素、PRM)。
(4) 当治疗暴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慎用 麻醉剂。
五、肠梗阻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在肠道的正常运行发生障碍而不能通过的一种常见急腹症。按梗阻发生的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或功能性、神经性)肠梗阻、血管性肠梗阻。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是腹痛、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不从肛门排便排气。若反复呕吐可产生脱水,甚至休克。腹部体征有腹部膨胀、肠鸣音亢进、腹肌痉挛及压痛、腹部肿块。
常用检查
腹部X线透视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
诊断要点
依据典型症状和上述检查可确诊。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去除梗阻原因。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基本原则是纠正全身性代谢紊乱及肠道的功能失常。如用右旋糖酐、全血、血浆或白蛋白以补偿血容量的丧失,同时用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以纠正酸中毒,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减轻腹胀,用抗菌药治疗感染和毒血症,必要时手术治疗。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1)本病麻痹性者,虽有疼痛,需要镇痛药时:禁用 硫酸吗啡控释片(又名美施康定)。
(2)本病高位阻塞性者,虽有腹胀、腹泻,需要止泻药时:禁用 碱式碳酸铋又名次碳酸铋。
(3)当同时患消化性溃疡病,需要抗酸药与抗消化性溃疡药时:禁用 氧化镁(又名煅制镁、重质氧化镁)。
(4)当同时患重症肌无力、尿潴留和腹部手术后的气胀,需要骨骼肌松弛药及其对抗药时:禁用 新斯的明(其制剂有甲硫酸新斯的明、溴新斯的明),阿伯农。
(5)当同时患阿米巴病与滴虫病,需要抗阿米巴病药与抗滴虫病药时:禁用 巴龙霉素(又名巴母霉素、PRM)。
(6)当使用中草成药时:禁用 番泻叶。
(7)当患结肠病变、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时:禁行 乙状结肠镜检查。
六、胰腺炎
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内的胰蛋白酶原无活性,待其流入十二指肠,受到胆汁和肠液中的肠激酶的激活作用后,变为具有消化蛋白质作用的、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因某些因素,激活了胰蛋白酶后又激活了其他酶反应,对胰腺发生自身消化作用,促进了其坏死溶解,便是胰腺炎,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
临床表现
1. 急性胰腺炎 突然发作,腹部呈刀割样或绞痛、持续性疼痛,频繁呕吐,可吐出胆汁,中等度发热,不伴寒战、休克。
2. 慢性胰腺炎 上腹部疼痛反复发作,且可放射至背、肋缘、前胸、肩胛等处,也有病人无腹痛,不耐油腻食物,每日排便3~5次、量多,或脂肪泻、肉质下泻。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如血清与尿液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测定,白细胞计数,粪便检查。
诊断要点
血清淀粉酶超过500U,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有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病史的患者应考虑慢性胰腺炎。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减轻疼痛,延缓疾病发展。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用阿托品或溴丙胺太林或乙酰唑胺来抑制胰腺分泌,用异丙嗪来镇定和镇痛,静脉补液时加用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以控制病情,加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有手术指征者应立即手术。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当患者处在急性早期时:禁用 助消化药,如卡尼汀(又名康胃素、维生素BT),胰酶。
七、胆石症
胆石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临床表现
以中上腹或右上腹疼痛为主(多在夜间12时左右突然发生),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等取决于胆石的动态、所在部位和并发症。有些患者终身不痛,有些患者则三天好两天痛。
常用检查
B超,X线检查,有条件最好行CT检查。
诊断要点
在了解病史的基础上,通过B超即可确诊。
用药指导
1. 用药目的 对大结石而言,以止痛为目的,对小结石而言,以排出为目的。
2. 用药原则与常用药 用解痉、止痛、利胆药,如阿托品,羟甲香豆素(又名利胆素、胆通),必要时加镇痛药,如哌替啶,消除胆绞痛。也可服用具有排石作用的中药(指直径在1cm以下或“泥沙样”结石)。
3. 伴有下列情况时的禁用、慎用、忌用、少用药 当患者结石较大时:禁用 去氢胆酸[又名脱氢胆酸(对结石患者有利胆和促进肝汁分泌、脂肪的吸收与消化作用)]。
八、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危及全身的慢性病。按其病理形态可分三类,即肝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
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