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7200000015

第15章 佛教与中国社会(1)

1986年11月初,秋高气爽,菊花怒放。古城西安以她绚丽多彩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迎来了全国各地参加隋唐佛教学术讨论会的五十多位专家、学者。此间,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室主任方立天教授,请他就"佛教与中国社会"这个主题发表见解和评论。

记:听说方教授近来研究成果颇多,著述甚丰。您能给本刊读者做个简要的介绍吗?

方:好的。长期以来一直使我深感遗憾和痛惜的是,1957-1976年二十年间蹉跎岁月,虚度年华,浪费和丢失的时间太多了。粉碎"******"后,我决心为祖国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多做点贡献,一方面要多开几门新课,一方面多写两本书。近年来我个人的专著有《魏晋南北朝佛教论丛》、《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以上中华书局),《慧远及其佛学》、《佛教哲学》(以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合编书有《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已出版一、二卷五册,中华书局),《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我参加四卷的编写,齐鲁书社)。此外,还先后撰写有关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佛教思想史的文章八十余篇。

记:由于本刊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评论月刊,我们希望能遵从广大读者的愿望,多发表一些有关社会和社会现象方面的评论文章,一来有学术价值,二来也有社会意义。今天本刊想请方教授从宗教,主要是从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这个角度谈点看法。首先,请方教授谈谈********在中国历史上对社会发展有些什么影响?

方:在中国历史上********问题并不明显。除了西藏地区长期以来是********外,在汉族集中聚居的地区,佛教未能与国家政权结合形成********的局面。历史上比较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梁武帝。他曾试图搞********,想把佛教宣布为国教,但未能如愿。梁武帝一方面当皇帝,另一方面又想死后成佛。纵观他的一生,虽然戏剧性地多次舍身给同泰寺当奴仆,但他更注重的仍然是国事。梁武帝曾大兴土木,修建宏伟壮观的庙宇,塑造了高大庄严的铜佛、石佛,举行各种各样的****、斋会。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描绘了南朝佛教中心京都建康(今南京)佛寺之盛。实际上梁武帝时有佛寺五百多所,消耗了大量的民脂民膏和国家财富,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据《南史·郭祖深传》记载,时人郭祖深曾舆梓上疏,沉痛地指出京都有寺庙五百多所,僧侣十万多人。他们"不务农桑,空谈彼岸",但是却资产雄厚,还有很多依附于他们的"白徒"、"养女",以致"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样,由于国家的户口减少,生产受到影响,人民的生活负担过于沉重,社会风气也不好,因此逐渐酿成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在梁武帝晚年时发生了"侯景之乱"。梁王朝经此一击,也就很快崩溃了。虽然梁朝亡国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但梁武帝极度迷信佛教,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佛教给梁武帝本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后果是可悲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佛教的无限度漫延、泛滥、扩张、膨胀也会给封建统治者带来麻烦,导致利益上的冲突。中国历史上的"三武一宗",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的四次灭佛事件,就生动地表明了佛教并不是无条件地有利于封建统治者,更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唐中叶禅宗百丈怀海禅师曾制定了这样一项与原来印度佛教有别的规定,即倡导佛教徒"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从事农林生产劳动,不劳动不得食。这是一种进步的改革,是适应社会生产发展需要的。这也是禅宗不同于其他宗派而得以长期流传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时时感到佛教的影响。那么,佛教在历史上究竟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贡献呢?

方:这是一个很大又十分重要的题目。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我在即将完稿的一本书中较多地涉及了这个问题。现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地谈谈:

(一)从哲学上看,佛教与中国哲学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应当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魏晋以来,佛教与中国哲学不断地相互激荡、斗争、影响、融合,彼此错综,交参互涵。魏晋时代,佛教首先依附于玄学而流行,同时对玄学又做了补充和发展。隋唐时代,佛教宗派获得了独立的发展,对中国哲学的内容给予了极大的丰富。在本体论、认识论、心性论各个领域都做出了独特的哲学贡献。到了宋明时代,佛教又成为宋明理学的思想渊源之一。特别是在心性学说上,对理学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理学家认为主体(心)具有先天的良知、道德和智慧,这个思想主要是来源于佛教。佛教对于宋代时儒家"四书"地位的确定和学术旨趣的转移,也发生了巨大的刺激作用。佛教讲心性,重修持,儒家把《孟子》升为经,并推崇《大学》、《中庸》,以之与佛教相抗衡。理学家重视心性论和本体论的结合、统一。这种研究视角、兴奋点的转移,也是和佛教的思想影响直接相关的。此外,在思想方法上,佛教对理学家更自觉地注重用体用范畴去探讨本体与现象的关系也起了推动作用。

(二)在伦理道德方面,佛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配合儒家讲孝。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家族组织和宗法制度提倡把孝作为伦理道德的根本规范。中国佛教学者宣扬,佛教比其他各个流派都更重视、更尊崇孝,佛教讲的三世的孝高于儒家的孝,佛教讲的戒律就是孝。佛教还宣传,立寺造像是奉行孝道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许多皇帝、大臣纷纷捐造佛像,以超度祖先的亡灵,表达孝心。中国佛教宣扬孝道客观上起到了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秩序的作用。二是在修养方法上的影响。佛教的禅定等修持方法,被儒家学者所吸收,改变成为"主静"、"主敬"的修养方式。

(三)在文学方面,佛教的影响更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佛教经典本身既是宗教著作又是文学作品。如《维摩诘经》、《华严经》等就常被人们视为文学作品来阅读和欣赏。还有《百喻经》,鲁迅先生曾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捐款刻印出版。在诗歌方面,中国文学史上许多有名的诗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过佛教般若思想或禅学的影响。例如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等,他们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情怀都流露着佛教的思想和意味。像俗文学里的平话、小说、戏曲也都与佛教的变文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是从变文演变过来的。我们在阅读《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时也都会感受到佛教的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文学创作理论,如妙悟说、神韵说、境界说等,也与佛教思想直接有关。

(四)在艺术领域里,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表演艺术,佛教的影响都很强烈和突出。遍布全国各地的佛教寺院、塔、幢等建筑,造型奇伟、绚丽多姿,装点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就以陕西省来说,几乎各县都有寺塔。这些寺塔往往是各处风景轮廓线的标志。人们常常把大雁塔看做西安市区名胜的代表,游人来到西安,都以一睹大雁塔的淳朴平实的风采为快。佛教的雕塑、绘画(包括壁画、版画)也是光彩夺目的。我国敦煌、云冈、龙门三大石窟艺术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再如书法,******同志的书法就明显地表现出怀素书法的神韵。还有佛教的音乐、舞蹈对我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的发展和演变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从科学技术角度看,佛教在天文学、医学、药学几个方面也都有重大的成就。唐代密宗创始人之一一行法师,长期在长安从事佛教活动,晚年曾奉诏研究天文历算,造"浑天仪",制《开元大衍历》,测量子午线,业绩卓著,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佛教徒中很多人精通医道,他们救死扶伤,世人皆知。

(六)佛教中的一些制度和节日对促成中国民间某些风俗习惯的形成也起了作用。比如腊月初八这天,佛教说是佛成道的日子,要煮腊八粥以供众,后来民间每逢腊月初八,家家户户也都煮腊八粥,成了普遍的习俗。

总之,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是深广长远的。我们应当肯定它某些方面的历史贡献。当然,消极影响也是不少的。对于佛教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们应当进行历史、全面、具体的分析。

记:刚才您谈到了佛教与儒家在哲学思想方面的互相作用和影响。那么,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影响中国人的处世哲学上有哪些主要区别呢?

方:佛教和儒家在处理人生问题、人际关系和对待现实的主观态度上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分歧之处。从总的趋势上看,中国佛教在历史上是逐渐向儒家靠拢的。现在主要谈谈两者的区别。佛教讲出世,儒家重治世;佛家追求未来成佛,儒家则注重现实,追求人格的完美。由此又派生出以下三个重要不同点:在对待现实政治上,儒家抱着积极、热情、参与的态度,为了实现政治抱负不断地提出一些政治主张并为之奋斗;而佛家对现实政治一般采取的是消极、冷漠的态度。对于人生,儒家也持积极奋发的态度,主张刚健有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主张"学而优则仕",强调平时要努力学习,加强修养,以便日后为官,替国效力;而佛教对人生则取消极无为的态度。它认为人生的存在就是痛苦,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脱痛苦,达到彼岸极乐世界,因此它注重的是宗教上的修身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上,儒家特别重视等级观念,搞"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那一套,上下尊卑,长幼有序;而佛教则强调众生平等,人与人无差别,认为众生,包括一切动物在内的所有生命体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都同样具有成佛的根据。虽然佛教讲的众生平等不是指人与人在政治上的平等,但是,这种原始的自然平等观念可以起进步作用,成为反对不平等制度的一个思想武器。当然,也应当指出,把人类和动物等同对待,讲什么众生平等,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

记:您谈了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人处世行为的一些主观方面的因素。我们知道宗教也是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客观规范之一,它在调节人际关系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达的科学技术并没能使宗教彻底瓦解,这恐怕有深刻的社会原因。那么,中国佛教在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和调节人际关系方面都起了什么作用呢?

方:这是一个很重要也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中国佛教的道德观。概括地说,佛教道德的出发点是大慈大悲观念,就是所谓"大悲为首","慈悲喜舍"。这种道德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即"佛性论"。绝大多数佛教宗派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现在的凡夫俗人将来都有可能成佛,所以佛教提倡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佛教的道德准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提倡去恶从善。当然,在历史上尤其是在阶级社会里,何为善,何为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和集团的标准是不同的。要把不同的善恶观调和起来是难以实现的。不过,为了维护人类社会,不同的人群也存在某些共同的要求,佛教行善去恶的主张对社会还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佛教道德的归宿点是"自利、利他",既要利于自己,也要有利于别人;既要求得自身的解脱,也要使他人得到解脱。当然,这个归宿点是宗教性的,但是富有人道主义的色彩,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

佛教道德行为的准则最具体地表现在戒律上。以"五戒"来说,头一条是"不杀生",主张保护一切生命。如何评价?这一条可起两重作用,比如在政治上,既可成为反动统治阶级镇压劳动人民的口实和依据,如据此说而不准反抗,不准造反;同时也可成为劳动人民起来反抗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的武器。再就保护动物而言,若保护耕牛,对社会生产有积极意义;但反对消灭于人类有害的生物,如蚊子、苍蝇、老鼠等就不好了。第二条"不偷盗",即不能擅取他人的财物,也会引起各种不同的解说,但它应当是大力提倡的人类美德准则是毫无疑问的。第三条"不邪淫",就是要尊重异性,不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当然是好的。第四条"不妄语",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要乱说,不要说假话,要以诚待人,这也很不错。最后一条"不饮酒",也没什么不好。当然,在需要的情况下,少饮一些酒也没什么,但酗酒则肯定是不好的。总之,佛教的"五戒"有的是好的,有的具有两重性,应加以分析,以便扬弃宗教性的色调,取其合理的内容。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佛教道德对调节社会人际关系,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可能会起到一些有益的辅助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中国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概论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回族伊斯兰宗教制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诸如基本信仰和功修制度、教坊和掌教制度、寺院经堂教育、传统节日、婚丧礼仪和生活定制、苏非门宦、清真寺建制、近代回族伊斯兰教的维新运动,以及现阶段的新面貌等等,都有所涉及,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归纳和认识回族伊斯兰教的社会作用。尤其是对回族伊斯兰教的民族特色,作了比较充分的探讨和论述。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集中心力,在事业中修行”、“成他人欢喜,成就自己”、“气要和,性要缓,春来草自青”、“内心安定,何处惹尘埃”……集本焕长老一声法语精华!《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珍藏版)》(作者净因)是“佛学大师禅来禅去系列”之一。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热门推荐
  • 王的回眸

    王的回眸

    人生的开始便没有回头的路,哪怕错了也不存在任何机会了,慎重选择,此生无憾!
  • 重生之

    重生之

    她是组织里最出色的特工,高智商天才,腹黑狡诈,我行我素..一朝穿越,成为被家族遗弃的私生女,因性格懦弱,被视为家族废物,受尽欺凌。他是炙手可热的黄金单生汉,商道黑道强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冷酷邪魅,孤傲霸道。缘生缘灭一字缘,缘灭缘生皆因缘。当命运的齿轮旋转时,他们注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本文女强男强,基调轻松,不喜者慎入。(*^__^*)嘻嘻……
  • 沧海月明珠有泪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来自现代人的灵魂,有着古代人的许多束缚,爱情终归何处?是英勇霸气的少年天子?还是年少英雄的魔教之主?抑或是情深旖旎的音辰楼主?一切尽在不言中……
  • 须弥法则

    须弥法则

    带着游戏头盔,徐飞穿越到一个浩大的神魔世界。这个世界的中心,称为“须弥神山”,遮天蔽日,神秘莫测。须弥山下是无尽深海,千万浮岛,海外是王朝大陆、四海龙宫、黄泉冥狱。在这个世界,有武者、神师、妖鬼、奇兽,甚至是上古祖神、域外天魔。拥有大德鲁伊传承的徐飞,身为被遗弃的纨绔世子,置身于这个神话时代,再次踏上了巅峰之路!“终有一天,这个世界也会被我踩在脚下!”——徐飞※※※※※※※※※※本书修炼等级划分:丹武、神师、真君、大圣、陆地神仙……
  • 海引者

    海引者

    传说金翅鸟少死后,其心不坏,似一颗光明琉璃珠无数光阴之之前,一个女婴带着承诺与这颗心降临海底,在深蓝海域创造城市与文明无数光阴之后,一行少年重返苍穹之王金翅天涡。那些时光漩涡中深蓝色的孤寂因这颗心而化作光明的背景音。
  • 魔法道路

    魔法道路

    一个平凡的人民教师到了一块神奇的大陆上。在这里他享受到了人世间的极品。他满足了吗?没有,因为人应该永远向前看的。
  • 西荒之杀破狼

    西荒之杀破狼

    七煞为搅乱世界之贼破军为纵横天下之将贪狼为奸险诡诈之士此三星一旦聚合天下必将易主无可逆转!夜雨手持长枪,以“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天下”为从军信念,崛起于神秘的西荒村,带领村民冲破樊笼。为了自己的坚持,为了寻找西荒的往日荣光,一次又一次的征战沙场,建立属于自己的王国。
  • 首长的十七妻

    首长的十七妻

    刚从劳教所出来时她十七,眼里只有仇恨,却遇上了他。牢狱生活,绑架,被迫整容,在人生低谷他的到来给了她一线希望,十二年是他与他的距离,他用温柔和疼宠告诉她……她是他生命中的唯一,前女友,前男友,小三小四接连出现,她的首长老公却始终疼她如初!
  • 柳林深

    柳林深

    这是天下人的江湖,也是一个人的江湖。(208140428书友请加本人水平不高,人物场景情节设定还有待提高,希望有师傅朋友帮忙多提意见)
  • 永远一起守候TFBOYS

    永远一起守候TFBOYS

    因为一次误会而到国外留学的叶薇琴又回国啦,,,,,,,,,,,,,,,,,,,,,,,,,,,,,,,,,,,,,,,,,,,,,,,,,,,,,,,,,,至于接下来咋样就看了在说吧。。。。。。。小编好坏。。。。。。。嗯,我挺坏的。。。。。。。。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