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8300000003

第3章 绪 论(3)

随着学科分工的日趋细密,对于学术史综述式的评论越来越成为初学门径,精深的分析则大体在具体研究时进行。再高明的学者,面面俱到地关照所有领域,也只能蜻蜓点水,在专门学者看来不免表浅。而像柯恩(P.A.Cohen)《在中国发现历史》那样以问题为中心,虽然以本人亲历现身说法,其实还是专谈史法,而且主要以美国的研究背景为问题意识,恰好忽略了与中国学术界的关系。

总括20世纪国际汉学发展史的研究,不难发现,大多仅以域外汉学为范围,侧重于学术成果的分析评论,较少涉及和禹内的关系,尤其缺乏对于中外学者之间具体交往情形的描述分析。与日本学者的交流,尚有一些个案研究,中国方面如王卫平的《俞樾与日本友人的交往》(载《文献》,1989年第4期),唐振常的《吴虞与青木正儿》(载《中华文史论丛》,1981年第3辑),胡适与青木正儿,王国维、鲁迅、郭沫若与日本学者的交往以及田中庆太郎与中国学者的关系等也有论文涉及。日本方面如小仓芳彦的《顾颉刚と日本》(载《理想》,1972年第464号,另载《抗日战下の中国知识人》,东京,筑摩书房,1987)、《津田左右吉と中国》(载《历史学研究》,1972年第391号),樽本照雄的《刘铁云と友人たち——内藤湖南の中国旅行记を手掛りとして》(载《野草》,1975年第17号),中田吉信的《冈千仞と王韬》(载《参考书志研究》,1976年第13号),河村一夫的《郑孝胥と交涉のあつた日本各界の人人》(载《政治经济史学》,1986年第243号)等。美国傅佛果(J.A.Fogel)所著的Pol-iticsandSinology:TheCaseofNaitoKonan,1866—1934(Har-vardUniversity,1984),也仔细描述和深入探讨了内藤湖南与中国学者的交往。其另一研究数百种近代日本人的中国游记的新著,则涉及部分学者学生与中国学人的关系。

与欧美汉学家的联系,除19世纪的王韬与英国的理雅格(Jam-esLegge)、法国的儒莲(StanislasJulien)等人的交往外,较少论及。而在20世纪前半叶,国际汉学与中国学术的互补互动,正是以学者个人及团体形式的广泛密切交往为基础。离开双方的实际交往滥加联系,往往格义附会。如有人以梁启超比附年鉴学派,真可谓两处茫茫皆不见,如同清末民初西学中源论的翻版。好比附是近代中国学术的一大弊病,梁启超本人也曾对此痛加挞伐。国际汉学研究虽然存在四裔偏向,关注的中心毕竟是中国;而近代中国学者研究的对象为本土,方法却主要借鉴异域,因而相互品评成为学术估量的重要甚至基本依据。各成系统只能割裂本来统一的学术。

观念的局限以外,资料不足当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各国汉学家的日记信函年谱自传等资料,除与学术密切相关者外,由于种种原因,出版不易。如内藤虎次郎与中国学者的笔谈遗稿,难以辨认;青木正儿的日记,也未现全豹。至于欧美汉学家与中国学者的联系,更少记载面世。倒是中国学者较多记述了双方交往的情形,成为研究的重要依据。而这些资料大都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逐渐披露。充分发掘域外及20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的相关成果,与各种新出史料相互印证,使有关研究的深入进行成为可能。

§§§第三节 方法

治学术史往往面临两难:本来史料所出时间愈近于史事为愈可信,但学术评价却须经历时间检验,同时代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不得不留待后世。而后来者虽然可以凭借历史积淀,但仍须有所取舍,除非证明自己的见识高于前辈,否则所论难以征信,则复以前贤为依据。其间矛盾的焦点,在于史学首重寻求客观真相,而评价学术,无论当时或后世,均为一己之见的发挥,主观色彩极强,难以藏拙而易于露丑,稍有不慎,即流于凿空逞臆。因而近人有专讲史法者史学往往不甚高明之叹。中外学者如内藤虎次郎、胡适等人推崇备至的浙东史学大家章学诚,陈垣也讥为读书少而好发议论的乡曲之士。解决途径之一,是移植以往治思想史的主张,即将思想还原为历史,使主观变成客观。具体而言,即考察近代学者的相互联系,进而验证其相互评判,将主观的学术评价,变成探讨学者心路历程的事实分析。因此,与一般的学术史不同,本书所重不在学术成果的评介,而是揭示学者的学术活动及其相互关系。学者用笔写的历史固然重要,其言行同样也是值得深究的历史。认识后者对于理解前者尤为关键,而且如此一来可以寓史法于史学之中。

乾嘉以来,清学独重考据,以治经为统,结果小学大盛,附庸蔚为大国。清末民初,学术演变,经学解体,学者心力所集,由经入子入史。治学之道,要言之方法则一,具体而论,主要缘治经而来的校勘、训诂、考据之学,用于经史子集,当各有分别。此事章炳麟和胡适曾就治《墨子》之事有所辩论,胡适认为治一切古书的途径如一,“即是用校勘学与训诂学的方法,以求本子的订正与大义的考定”,不承认章氏所谓“经多陈事实,诸子多明义理”,因而“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论墨学》,见《胡适文存》,第2集第1卷,264~270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22—1930。)。

经子治法的分别,是否如章氏所论,为一专门,治史则显然与治经不同。前者在校勘、训诂之后,最重要的是征故实显寓意以明义理。王国维、钱穆等人以史入子治经,即主张义理自故实出。这正是主观变为客观,思想还原历史。理解文献,须通晓全部字义、故实、寓意,其法大别为二,即文本与语境。胡适提倡考据、校勘但重古本,一般而言固然不错,但文本不通或误解,往往不在字义不明,而是故实不清,语境悬隔。只有通语境才能解文本。通语境的关键,在于掌握相关故实,相互参证,以解今典。经、子难治,主要即在资料遗留鲜少,无法解今典,不足以明语境,因而训诂难定,古义难求。这种情况,比照近现代史实尤为显然。有时甚至依据文献底本,亦不免隔滞误解。只有用功收集中外史料,相互比勘,了解把握各种关系牵连,解今典以通语境,文本所指之事及所寓之意,方可水落石出。

以胡适本人为例,其治学主观色彩不免过重。所究古代思想史,在通经、子之学的章炳麟和专攻西方哲学的金岳霖看来多是穿凿附会。其治清代学案,亦有此弊。梁启超指责胡著《章实斋年谱》对旧说下批评,不是做年谱的正轨。“与其用自己的批评,不如用前人的批评。”(《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81页,见《饮冰室专集》,第1册,台北,中华书局,1972。)后来姚名达遵胡适所嘱欲加修补,不料可改之处太多,只好重写。姚著《会稽章实斋先生年谱》曾经梁启超校阅,与胡著不同处,一为只记述,不加解释批评的议论,以免失谱主原意;一为多引自述而少引论文(参见姚名达:《〈会稽章实斋先生年谱〉引言》,载《国学月报》,第2卷第4号(1927年4月)。);大抵是运用梁启超的方法。只是梁误以为考证的功夫,年代愈古愈重要,替近代乃至清初人做年谱,无须多加考证,因而难以解明相关故实和语境。所谓随事说明几句,仍然难免主观臆见。

说时容易做时难。尽可能详尽地收集阅读有关的报刊、文集、信函、日记、档案、传记、回忆录等资料,觉得窥大略不难,拿捏得当不易。就字义一般而言,读懂近代文献可以轻而易举,但史料愈近愈繁,不易收集完整,而故实激增,语境复杂,难以把握周详,理解起来自然窒碍重重。如日记、信函,除专为他人观看而作者外,不仅为第一手资料,且多记载不为外人道的秘事隐言。可是近人日记、信函或记载过略,或用词太晦,每不解其所指人事及用意。凡人误以为治近代史易作文章,实则多将能读懂的片段抽出,以外在观念组织敷衍,大量未读懂的部分则弃置不顾。此种偏向,为近年海内外中国研究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史料价值愈高的文本(如诗文、函札、日记),未解的语结愈多,利用愈难,愈容易被忽视。结果,一味走偏锋求新奇,史实的内在联系被割裂肢解,以外在观念重新组装的认识解释愈有系统,离事实真相愈远。只有比勘各种文献,掌握有关人事的相互关系,才能逐一解开语结,理解文本,进而发现内外联系,从虚实两面认识真相与真意。

同类推荐
  •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史前再现:半坡遗址(文化之美)

    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征程中,有一个极重要的时代——新石器时代。陕西半坡遗址,则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的典型代表,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本书从半坡遗址的各方面,探讨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与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繁荣昌盛,以至向父系氏族制过渡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成就。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模式研究

    新乡土中国是什么样的呢?浙江省武义县县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经验闯入了笔者的眼帘,刻入了笔者的脑中。笔者在为武义的惊人变化感到震撼之时,认定这就是笔者心中的新乡土中国。新农村建设武义经验提升为武义模式,其结构大而分之可分为人与自然的关联在协调中平衡,人与人的关联在沟通中和谐两大基本元素。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整洁健身(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整洁健身(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系统BOSS,求不坑

    系统BOSS,求不坑

    她只是千万寻找工作的一员,机缘巧合下她成为了灵魂交易者,体面执行者。不靠谱的师兄让她成为了让人穿越的执行者,这样好吗!当然穿越真的那么简单吗。你还记得那个你害穿越的人吗,其实我也不想啊!
  •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牌魔法师

    金牌魔法师

    “你为什么盯着我看,是不是暗恋我?”“你为什么转过头不看我?是不是因为暗恋我所以心虚不敢看我!”“哼!我就知道你们都暗恋我!”某女无限苦恼的扶额,“难道就因为我太过优秀,所以上天才派了这个妖孽来收我?”眼看着妖孽的手已经攀上衣领准备解扣子,某女大吼一声:“喂!妖精!放开你的衣服,让我来!”
  • 扶摇山上扶摇宫

    扶摇山上扶摇宫

    罗愿本来的愿望就是按照爹的心愿识得几个字在三十里外麻花镇上当一个体面的教书先生没想到一场大水把罗愿变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顺带毁了他的夫子梦远方二表爷的来信让他从堕入乞儿的绝望中走了出来但让罗愿没想到的是这一去从此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钟敏毓秀的扶摇山学习玩闹的生涯斗气阵法会说话的灵兽青铜之血的秘密神秘梦境的预告......不知不觉当年那个憨厚的农家小子一步步走到了武道的巅峰
  • 舍不得放开你

    舍不得放开你

    一封青涩的情书,一路煞费苦心的相伴,为什么不爱上他呢?
  • 女皇天下の蝶恋花

    女皇天下の蝶恋花

    一朝穿越梦幻游,刁蛮任性长公主、风流倜傥女王爷,得天独厚桃花劫。若爱人太累,不如让别人来爱自己。美男子们千姿百态,本王看你们看得眼花缭乱,别再用那温柔如水勾魂的媚眼痴痴的望着我了,不知道本王经不起美男子的诱惑吗?咬着银牙挺住,坚决把最后一个留给别人,呜……本王定力不错吧!只是为何你满眼波光潋滟,柔柔唇片吐香,喃喃呼唤:“凤儿……”
  • 总裁说,先婚再爱

    总裁说,先婚再爱

    一夜之间,父亲被捕,未婚夫背叛,小三强势来袭,唐洛心从唐家千金跌成流浪女!“想报仇么?做我的女人,我给你你想要的一切。”坐在车内的陆璟年向她递出了一张纸巾。于是,翌日一条新闻在全江城炸开:“全球四大财阀之一的陆氏长子陆璟年宣布一个月后将举办盛大婚礼,新娘正是前唐氏千金唐洛心!”顾子豪:“唐洛心!你胆子也忒肥了,心思都敢打在我舅舅身上!”唐洛心:“前男友!注意你的言辞,以后见面,记得叫我一声舅妈!”
  • 君莫悔之姑娘你别“桃”

    君莫悔之姑娘你别“桃”

    因一个游戏,周沫萱进入了虚幻但却真实的“游戏”世界。什么?竟然给我桃林守护者这么牛哄哄的身份!武功还是登峰造极!上天的狗屎运?哈?代价居然是终身不得出桃林?我去!谁敢拦我泡美男,拖出去优雅的拍死他!小氓,那位美男不错,速速抓来!
  • 从超凡世界归来

    从超凡世界归来

    五年前,尹江神秘失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当他再次出现,他已经是一个被超凡世界通缉的要犯!他带着一枚神秘莫测的水晶头骨,以霸者无双的姿态回归了世俗界!
  • Droll Stories

    Droll Stori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