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300000122

第122章 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5)

有无双遣,中道亡者,即是无念,无念即是一念,一念即是一切智,一切智即是甚深波若波罗蜜,波若波罗蜜即是如来禅。是故经云:佛言,善男子,汝以何等观如来乎?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今即无住。以无住故,即如来禅;如来禅者即是第一义空。〔注释:《荷泽神会禅师语录》〔42〕,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96页。〕

「波若」,即般若。神会以般若智慧为如来禅,这和《楞伽经》以具备自觉圣智为如来禅有相通之处,然而,神会所讲的智慧是有无双遣的般若中道,这和自觉圣智泛泛而谈的如来智慧又并不等同。神会还以无念、无住为如来藏,这与慧能的「无念为宗」、「无住为本」思想相呼应,实是肯定了慧能的禅法为如来禅。曾问学于慧能,并得其印可的玄觉禅师也说:「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注释:《永嘉证道歌》,《大正藏》第48卷,395页下。〕这是说,顿悟了如来禅,一切修持方式方法也就圆融无碍,圆满成就了。这也就是以如来禅为禅法的究竟。而如来禅的内容就是梦幻里有六道轮回,觉醒后空无三千大千世界的般若思想。这点和神会的如来禅思想颇为一致。

《历代法宝记》云:「东京荷泽寺神会和上每月作坛场,,为人说法,破清净禅,立如来禅,立知见,立言说,为戒、定、惠(慧)不破言说,云:正说之时即是戒,正说之时即是定,正说之时即是惠(慧)。说无念法,立见性。」〔注释:《大正藏》第51卷,185页中。〕清净禅是九种大乘禅法之一,是菩萨以上阶位长期修行后达到的禅境。这里是以顿悟说的立场,来称赞神会破神秀的清净禅而立如来禅。肯定神会的如来禅是立知见、立言说的,言说即是戒、定、慧,并强调知见、言说与顿悟是一致的。

□「为戒」,「为」,谓也。

宗密是历史上第一个对禅学史和禅宗史进行系统总结的佛教学者,他对禅法的内涵、类别、高下,对禅宗各派的传承系统、理论主旨、修行方法以及深浅得失都作了冷静而深入的评述。他把禅法分为五类,即五个层次,将如来禅置于最上等级。他在《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1中说:

禅则有浅有深,阶级殊等。谓带异计,欣上厌下而修者,是外道禅。正信因果,亦以欣厌而修者,是凡夫禅。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禅。悟我法二空所显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禅。〔以上四类,皆有四色四空之异也。〕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亦名一行三昧,亦名真如三昧,此是一切三昧根本。若能念念修习,自然渐得百千三昧。达摩门下展转相传者,是此禅也。〔注释:《大正藏》第48卷,399页中。〕

宗密在这里把禅分为五等:第一外道禅,得把境分为上下两种,厌弃在下的经验世界,欣慕在上的超越世界。厌弃世间,企求摆脱现实的苦难,追求升天,希求天上的悦乐,把心定止于在上之境,从而造成一心的分裂。第二凡夫禅,没有外道禅的那种「欣上厌下」的分裂,此禅信仰因果报应,使心定止于善行以求善报。由于心定止于善行在先,希求获得果报在后,这样,心也有先后二境,同样存在难以定止下来的缺陷。第三小乘禅,知我为空,但不知法空,而将心定止于法上,也是有所偏。第四大乘禅,知我空,也知法空,能于一切境观其空,使心与境(空)冥合为一,但还不是最高层次的禅法。第五如来禅,宗密认为这当是最上乘禅。他指出,这种禅法的特质在于:肯定人人自心本来清净,本具佛性,本无烦恼,自心与佛毕竟无异;在这种基础上,众生经过禅修,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使本来清净的自心得以呈现,众生也就是佛了。这是在强调如来禅的本原——清净本心,如来禅的修持方式——顿悟。修持这种顿悟清净本心的如来禅,既能直接把握修持的源头,又能顿然快速觉悟,与前面四种禅法相较,是最上等的禅法。宗密还认为凭借如来清净禅的修行,使心灵进入深觉的冥想境地,故如来清净禅也名为一行三昧。宗密主张禅教一致,以教内所讲的一行三昧(真如三昧)为根本三昧,并视之为禅法中最高形态——如来清净禅。宗密还明确指出,如来清净是菩提达摩门下代代相传的禅法。

与分别禅法的形态层次相关,宗密还论述了禅宗内部分化和对立的事实:「禅有诸宗,……立宗传法,互相乘阻:有以空为本,有以知为源。有云寂默方真,有云行坐皆是。有云见今朝暮,分别为作,一切皆妄;有云分别为作,一切皆真。有万行悉存,有兼佛亦泯。有放任其志,有拘束其心。有以经律为所依,有以经律为障道。」〔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1,《大正藏》第48卷,400页中、下。〕这是说自菩提达摩以来,禅宗的多元化演变导致了内部不同派别的对立、纷争。宗密在《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中把禅宗分为牛头宗(法融)、北宗(神秀一系)、南宗(慧能一系),又由南宗分出荷泽宗(神会一系)和洪州宗(马祖道一一系)。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宗密又把禅宗分为由低到高的三宗:一是修心息妄宗,指北宗;二是泯灭无寄宗,指牛头宗;三是直显心性宗,指洪州宗和荷泽宗。宗密虽然把洪州宗和荷泽宗并列为禅宗的最高层次,但是又强调荷泽宗比洪州宗更高一筹。首先,宗密认为荷泽宗是慧能南宗的嫡系,而洪州宗则是傍出。他说:「荷泽宗者全是曹溪之法,无别教旨。为对洪州傍出故,复标其宗号。」〔注释:《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15套第5册,434页。〕在荷泽宗人看来,马祖道一一系并非嫡传只能算是「傍出」,只有荷泽宗一系才是正统,才是南宗真正的代表。其次,在禅法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宗密认为,洪州宗承认真心或真性是众生成佛的本原,这是正确的,正因如此,与荷泽宗同被列为「直显心性宗」。但是,「洪州意者,起心动念,弹指动目,所作所为,皆是佛性全体之用。更无别用。全体贪、瞋、痴,造善造恶,受乐受苦,此皆是佛性。」〔注释:同上书,435页。〕「朝暮分别动作,一切皆真。」〔注释:同上书,436页。〕据此,宗密评论说:「真心本体有二种用:一者自性本用,二者随缘应用。……今洪州指示能语言等,但是随缘用,缺自性用也。又,显教有比量显、现量显。洪州云心体不可指示,但以能语言等验之,知有佛性,是比量显也。荷泽直云心体能知,知即是心,约知以显心,是现量显也。洪州缺此。」〔注释:同上书,437页。〕「比量」,由推论、推理而得的知识。「现量」,直接感知。宗密认为,洪州宗把一切行事,一切修持,乃至一切现象都等同于佛性本体,这是「随缘应用」,是「比量显」,也就是佛性需经过外缘而有的推知作用,而缺乏「自性本用」、「现量显」,即缺乏佛性的直接显现作用。也就是说,这种缺憾妨碍了对真心本体的认识、体悟,甚至会以现象代替本体,以为现象之外别无本体,从而导致在修持上误入歧途。宗密的这种批评,必然引发洪州宗人的强烈反弹。时移斗转,到了11世纪,洪州宗犹如燎原之火,传遍了大江南北,并自认为是慧能南宗的「嫡传」,而此时的荷泽宗却被说成为「傍出」。不仅如此,荷泽宗还受到了洪州宗人的强烈抨击,此后其地位与作用也益趋弱化。洪州宗人提出祖师禅以贬低如来禅,就是和禅宗内部这一分歧的历史背景直接相关的。

与宗密同时代的、曾获得马祖道一门人怀海印可的黄檗希运禅师也有对如来禅的论述,他说:「夫学道者,必须并却杂学诸缘,决定不求,决定不着。闻甚深法,恰似清风届耳,瞥然而过,更不追寻,是为甚深入如来禅,离生禅想。从上祖唯传一心,更无二法。指心是佛,顿超等、妙二觉之表,决定不流至第二念,始似入我宗门。」〔注释:《黄檗希运断际禅师宛陵录》,《古尊宿语录》上册,46页。〕希运在心即是佛的思想基础上,强调排除杂学诸缘,不求不着,顿入如来禅。希运对如来禅是充分肯定的,他对如来禅法门的解说和神会、宗密的思想也是一致的。

仰山慧寂(841-890)是由洪州宗分衍出来的沩仰宗创始人之一,他首先提出与如来禅相区别的祖师禅的名称,并把如来禅作为与祖师禅相对举、在层次上低于祖师禅的禅法,相应地,他还对如来禅的内涵作了新的解说。史载:

师(仰山慧寂)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无卓锥之地,今年锥也无。』」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注释:《袁州仰山慧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1,《大正藏》第51卷,283页中。〕

从仰山慧寂、香严智闲师兄弟的对话内容来看,香严对贫的认识在时间上有从去年到今年,在内涵上由无地进到无锥的变化过程。就禅法来说,这种变化大约与渐悟方式相应。若这一解说得以成立,似可说仰山禅师是以渐悟指称如来禅,以顿悟为祖师禅的觉悟方式。仰山不仅把祖师禅与如来禅加以区别,而且还肯定祖师禅高于如来禅,这在中国禅宗史上是第一次。

自仰山以来,如来禅与祖师禅对举的观念日益为禅宗各派禅师所认同,一些禅师重视把握、区别两种禅法,如北宋临济宗杨岐派禅师法演(?-1104)就关注两种禅法的区别,常问门徒:「还说得如来禅么?……还说得祖师禅么?」〔注释:《法演禅师语录》卷中,《大正藏》第47卷,656页下。〕上述仰山慧寂区分如来禅与祖师禅的说法,后来成为了禅门的参禅公案。一些禅师通过参究仰山评论香严禅法这一话题以求禅悟,由此带来了众多的自由发挥甚至令人难以解读的说法。例如,禅宗史上有禅师就仰山「如来禅即许师兄会」的话,问云门文偃(864-949)「如何是如来禅?」文偃答「上大人」〔注释:《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大正藏》第47卷,554页下。〕「大人」,伟大人格,通常是指佛。文偃的意思大约是说,如来禅是得大人之境的禅法,但还不是祖师禅。又如,临济宗石霜楚圆禅师对上述仰山的公案作了这样的开示:「大众,还会么?不见道:『一击忘所知,更不假修持。……诸方达道者,咸言上上机。』香严恁么悟去,分明悟得如来禅,祖师禅未梦见在。」〔注释:《石霜楚圆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03页。〕这里的「一击忘所知」是联系到禅宗史上的「香严击竹」公案进行开示。这个公案是说香严拜沩山灵佑为师,一日灵佑对香严说:「吾不问汝平生学解及经卷册子上记得者,汝未出胞胎、未辨东西时,本分事试道一句来!吾要记汝。」〔注释:《邓州香严寺智闲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1,《大正藏》第51卷,283页下、284页上。〕灵佑对香严说,我不问你平日的学习心得,只想问你在未出世时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香严连进数语,都不契理,又遍检所集诸方语向,也没有一言可以酬对,于是就焚烧所集语句,泣涕辞去。后偶于山中芟草,以瓦砾击竹作声,廓然省悟。便归堂沐浴,焚香遥礼沩山,赞云:「和尚大悲,恩逾父母。当时若为我说却,何有今日事也?」〔注释:同上书,284页上。〕石霜楚圆禅师评论香严击竹省悟是「一击忘所知」,意思是,悟则悟了,但是仍有言语知解,悟得的只是如来禅,而不是祖师禅。

□《汉语大辞典》:【上大人】旧时学童入学,教师多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等语,供描红习字之用。取其笔划简单,便于学童诵读习写。按,敦煌写本已有此语。《续传灯录》卷十二及《五灯会元》等书亦有记载,文字稍有变更。盖自唐末起已作为学童习字的启蒙教材。后因以「上大人」比喻极简单浅近的文字。宋朱熹《答潘叔昌书》:「天上无不识字底神仙,此论甚中一偏之弊,然亦恐只学得识字,却不曾学得上天,即不如且学上天耳。上得天了,却旋学上大人亦不妨也。」《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有便有几十个秀才,但是认得两个上大人的字脚,就进了学。」清钱大昭《迩言》卷五:「今童子初就傅,往往写『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二』云云,不过取其笔画少而便习耳。后读元方回诗云:『忽到古稀年七十,犹思上大化三千。』乃知由来已久。」

值得注意的是,后出的《坛经》北宋契嵩本和元代宗宝本对如来禅的界定和肯定。经载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中宗据神秀等人的荐举,派内侍薛简南下,驰诏迎请慧能进京。薛氏见到慧能后,二人有一段对话: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注释:《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护法品第九》,石峻等编:《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4册,61页。〕

这段对话反映了宋代以来《坛经》增补者的观点,是针对神秀一系坚持坐禅方式而发的,并以心悟与坐禅相对立。增补者依据般若思想,强调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就是如来清净禅,如此坚持诸法空寂,也叫如来清净坐。在增补者看来,慧能的禅法是如来禅,而坚持坐禅是邪道。这也反映了此时禅宗内部有些禅师对如来禅的推崇和对神会、宗密的如来禅观点的认同。上述「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云云,在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法海本)和惠昕本中都没有记载,而当代有些学者以此为据,谓慧能认为自己的禅法是最上乘的如来清净禅,看来这种说法是难以成立的。

从以上佛典和历代禅师对如来禅的论述来看,关于如来禅的意义,概括起来,重要的约有六说:(1)佛地的禅定,此为《楞伽经》所说。(2)般若波罗蜜、无住、第一义空。此为神会偏于以般若智慧来言如来禅。神会的如来禅重视立知见、立言说。(3)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宗密以此为如来禅。希运也持这一说法。(4)渐悟空无为如来禅,慧寂首创此说;慧寂并置如来禅于祖师禅之下,使如来禅的意义发生重要变化。(5)以立语言知见为如来禅。楚圆此说符合神会、宗密的界说,但含有贬义。(6)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为如来禅,此为后出契嵩本和宗宝本《坛经》所言,其思想与神会对如来禅的界说是一致的。以上表明,如来禅的意义是多种的、复杂的、不断演变的。总体说来,禅宗内部先是以般若智慧和顿悟清净本心为如来禅的本质规定,祖师禅名称提出后,强调以主张渐悟和言说为如来禅的特征,并偏于贬斥。

二、何谓祖师禅

同类推荐
  •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书从七个方面简述有关职业道德的知识,分别为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职业道德修养、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和求职技能。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每天玩一个逻辑游戏

    本书将逻辑游戏分为趣味推理、数字谜题、图形联想、真假判断、位置顺序及反向推断六个方面。
  • 管窥《道德经》

    管窥《道德经》

    本书旨在向朋友们推荐《道德经》这部非常经典的著作。希望读者们读了它之后能够有所解,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发现和顿悟生活中的“道”,进而循“道”而行,成为“修善”,“有德”的人。
  •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

    本书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走自己的路先选对路(尼采的人生劝诫)》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热门推荐
  • 腥红传承

    腥红传承

    死亡,真的代表着生命的消逝吗?或许一切都只是一个骗局。一场突如其来的猛鬼事件,将普通的小职员易云给彻底扼杀,本该就此尘归尘,土归土的他却似乎成了一个庞大计划里的棋子,任由别人摆布。种种诡异事件接踵而至,正当易云茫然恐惧之时,腥红血影悄然而来,一句往生殿堂开启冒险之旅。幽冥地府,鲁班奇术,月老迷情。。。。。。古往今来的传说纷纷登场。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溺宠绝世小狂后

    溺宠绝世小狂后

    没想到一场误会,错杀真爱,也让自己命丧黄泉。再次醒来,物是人非,右肩的彩蝶胎记依然存在,它是否关乎着前世今生?是否关乎着世人的命运?天下倾,星霜变,蝶主现,谁争锋!一句预言让天下为之疯狂,百年前的预言能成真吗?蝶主是拯救苍生的救世主?还是毁灭苍生的屠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常耍赖:腹黑王爷请上菜

    妃常耍赖:腹黑王爷请上菜

    她,在21世纪是个医生,没想到,为了病人抽个血都能穿越!这是不是太神奇了!穿越后,她竟然是那废人四王爷的妃子?!好吧,是她倒霉,她认了。可是,那四王爷不是废人么?“喂!那边的那个‘死’王爷,你不是废人么?”某女愤怒的指着床上的男人。“哦?难道是王妃对夫君昨晚的表现不满意?”某男腹黑的挑挑眉并且转移话题。“要不我们试试”还没等某女开口反抗,某男就如饿狼般的扑了下去……【咳咳,小鱼向你们保证,这是一篇先宠后虐再大宠的文文,由于小鱼第一次尝试写古言,大家不喜勿喷,欢迎跳坑?】
  • 周家有女名晓渔

    周家有女名晓渔

    周晓渔,作为一个特工,为了完成任务居然莫名其妙的穿越了?而且还先后遇见了各种男主:商人、皇上、王爷,为什么前男友也跟着来了?且看穿越女如何在古代生活~
  • 眼泪哭干了怎么办呢

    眼泪哭干了怎么办呢

    我的爷爷,善良伟大,你的爷爷呢,是否注意过他,还是他已经遗忘在那你的心深处
  • 网游之蛮荒曙光

    网游之蛮荒曙光

    依靠虚拟战略游戏起家的秦家走错了一步棋。家族在斗争的漩涡里被碾的粉碎。三年后,在监狱服刑的秦家唯一继承人秦王孙应国家号召再次投身虚拟战略游戏。他能否在最新的游戏“蛮荒曙光”中重新书写父辈的辉煌?游戏从蛮荒时代开始,玩家创建自己的部落,历经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最后直到蒸汽时代,原子时代,乃至太空时代。游戏过程引入真实历史背景。玩家要在熟知世界历史的基础上,推进历史,利用历史,甚至改变历史。世界上永远没有无缘无故的战争,所有的争夺都将围绕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且看主角如何在众多历史与现实中博弈。
  • 狼性BOSS:宠爱无度

    狼性BOSS:宠爱无度

    他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黑暗总统,传闻中,他残暴,冷血,自负。可她偏偏要挑战他的权威。安唯一:“我怀了你的孩子,你说怎么办吧?”冷爵扫了她一眼,嗤笑:“我有碰过你?”安唯一:“看看你这话说的,你没碰过,但是我碰过你啊。”冷爵:“……”安唯一:“喂喂,你过来干什么?”冷爵危险的眯了一下眼睛,“碰回来!我不太喜欢吃亏!”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灵异警示录之蓝魔之眼

    灵异警示录之蓝魔之眼

    R一个神秘而恐怖的组织。“蓝魔之眼”让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为之恐惧的双眼!当你闭目之时,世界正在以它特有的方式发生着改变,在行走的路途中,也许,你的身后就有那么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你……这个世界也存在一群奇特的人,他们用他们的双手,改写这这个世界的进程,看他们如何谱写出一曲曲惊人物语!
  • 锁深宫

    锁深宫

    一夕寥落,八年风雨。叹红尘儿女,高墙华锦,痴痴怨怨意难平。情锁深宫,恨断平生。悲荒唐大梦,宫闱春深,凄凄清清聚已空。黑暗的尽头,有答案。答案的背后,是万劫不复。只是想探寻父亲死亡背后缘由的卫夕颜,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在不觉间卷入了皇权争斗的漩涡中央。真相,原来如此……【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恰同学少年

    恰同学少年

    本书精选了著名作家梁晓声散文数十篇,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思维、独特的情感、独特的抒发方式和独特的评说风格展现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在所选作品中均体现出了作者的个人记忆和国家记忆的交织,梁晓声以其真实而痛快笔法,通过很多有价值细节的描摹,刻画出了复杂而极端年代里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