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34章)
↓↓
第1章 职业道德(1)
第2章 职业道德(2)
第3章 职业道德(3)
第4章 职业道德(4)
第5章 职业道德(5)
第6章 职业道德(6)
第7章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1)
第8章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2)
第9章 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
第10章 职业道德修养(1)
第11章 职业道德修养(2)
第12章 职业道德修养(3)
第13章 职业的选择(1)
第14章 职业的选择(2)
第15章 职业的选择(3)
第16章 职业生涯(1)
第17章 职业生涯(2)
第18章 职业生涯(3)
第19章 职业生涯(4)
第20章 职业生涯(5)
第21章 职业生涯规划(1)
第22章 职业生涯规划(2)
第23章 职业生涯规划(3)
第24章 职业生涯规划(4)
第25章 求职技能(1)
第26章 求职技能(2)
第27章 求职技能(3)
第28章 求职技能(4)
第29章 求职技能(5)
第30章 求职技能(6)
第31章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
第32章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
第33章 附录二职业指导办法
第34章 参考文献
同类推荐
方立天文集(第十卷)
今年是方立天先生从教五十周年,明年即将迎来八十大寿,值此欣盛之时,结集以为纪念。方立天先生为人可敬,为学可信,毕生孜孜矻矻,专注于中国哲学、佛学与文化的研究,著作颇丰,影响非凡。本文集共12卷,凝聚方先生一生心血之作,堪为集大成,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学研究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关键意义。哲学大师点人生:不可不知的哲学智慧经典
本书上篇按照学派分别论述中国哲学大师对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规则,佛教崇尚空灵。在中国人的眼里,人虽然也是动物,但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差别,即人有道德心。而动物没有。中国人把人性分成善与恶两方面,诸子百家就人活着是为了惩恶还是扬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管是惩恶还是扬善,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道德心的培养。在这一点上,道家、墨家和佛教也是如此。下篇按照年代顺序合科学逻辑地展开论述西方哲学大师不同的人生观:古希腊崇尚理性,中世纪崇尚灵魂,文艺复兴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现代则崇尚人文关怀。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