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300000138

第138章 中国佛教的语言观(7)

《五灯会元》卷3《百丈怀海禅师》云:「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什么?』师曰:『野鸭子。』祖曰:『什么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注释:《五灯会元》卷3,上册,131页。〕这是以眼前飞过去的野鸭为题材而展开的对话。马祖通过扭怀海的鼻子,启发他,迷或悟正在于此,怀海也由此有所省悟。这是触境开悟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又如上面提到的马祖另一门下大珠慧海总结的「指境势」,「指境」即触境,指境是传达禅意、开悟禅心的重要方式。马祖的又一弟子兴善惟宽禅师与学人有这样一段对话:「僧问:『如何是道?』师曰:『大好山。』曰:『学人问道,师何言好山?』师曰:『汝只识好山,何曾达道?』」〔注释:《兴善惟宽禅师》,《五灯会元》卷3,上册,166页。〕惟宽认为,道就是山,山就是道,道和山浑然一体,不可分割,问者不懂此理,就山论山,就道论道,这只是识山而不达道。也就是说,在惟宽看来,山河大地,一草一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佛道,禅者应在日常生活中触境悟道。

□「野鸭子」话,据《祖堂集》,非百丈怀海禅师。

曹洞、云门、法眼诸宗也都强调从境上得悟,如《五灯会元》卷15《云门文偃禅师》载:「上堂拈拄杖曰:『天亲菩萨无端变作一条榔栗杖。』乃画一画曰:『尘沙诸佛尽在这里葛藤。』便下座。……蓦拈拄杖画一画,曰:『总在这里。』又画一画曰:『总从这里出去也。』」〔注释:《五灯会元》卷15,下册,928页。〕这里通过拈拄杖画一画为「境」,称诸佛和祖师尽在拄杖头上说法,佛法「总在这里」,要从「这里」(「境」)得悟。禅宗的触境是破除言教说法,要求禅修主体直接从所接触的对象开悟得道,这是体现「不立文字」旨趣的又一重要禅悟方式。

(五)默照

禅法重视坐禅,结跏趺坐,收摄精神,心念专一,以求证悟,这是禅修的基本修行方式,长期以来为中国禅僧所奉行。迄至唐代,慧能高扬性净自悟的禅法,打坐这一修行方式便不再是禅宗参禅的主流。到了宋代,曹洞宗人宏智正觉禅师又标举坐禅,提倡默照禅,强调通过打坐来默契最高真理。宏智正觉在为自己居室「净乐室」所作铭文中有言:「取实之铭,无得而言。善哉摩诘,入不二门。」〔注释:《净乐室铭》,《宏智禅师广录》卷8,《大正藏》第48卷,100页中、下。〕《维摩诘经》一书曾以维摩诘居士默然无言表示不二法门。宏智正觉推崇维摩诘,认为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他的默照禅也表现出一种强烈排斥语言文字的倾向。

宏智正觉禅师在阐发默照禅的禅法时说:「默默忘言,昭昭现前。鉴时廓尔,体处灵然。」〔注释:《默照铭》,《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8,《大正藏》第48卷,100页上。〕这是说,默照禅是默照相即,摄心打坐,息虑内观,彻见本原。默照的过程是忘言,也就是无言的。又说:「妙存默处,功忘照中……默惟至言,照为普应。应不堕功,言不涉听。」〔注释:同上书,100页上、中。〕「默」是唯一的真正语言,这种默然之言是无声之言,与听无关,是根本无从听到的。道家讲「至游」,即不知所适漫无边际的外游。宏智正觉视默照禅如同至游,说:「道人至游,了无方所。何辨从来,何求止住。去来迹绝,言诠句灭。」〔注释:《至游庵铭》,《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8,《大正藏》第48卷,98页下。〕作为坐禅直觉观照的默照,犹如道人悠乎缥缈,了无踪迹,于坐禅直接观照时,神乎其中,灭尽言诠。宏智正觉还教人「不要作道理,咬言句,胡棒乱喝,尽是业识流转」〔注释:《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5,《大正藏》第48卷,60页中。〕「业识」是导致众生在迷惑的世界中流转的作用。意思是说,阐说道理,言说文句,乃至棒喝,都是业识的作用,是不利于解脱生死大事的。在宏智正觉看来,默然静坐,直觉观照是「言语道断」,排除语言作用的。但是宏智正觉也不是笼统地反对一切言说,他说:「在语也妙,说时常默,默时常说,便能超四空出三界。」〔注释:《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5,《大正藏》第48卷,60页中。〕「四空」,指法相空、无法空、自法空、他法空四种空义。「三界」,即欲界、****、无色界,为众生所居的世界。宏智正觉认为,语和默都要合乎禅宗的玄妙旨趣,若能如此,语默相即相入,也就能转凡成圣,超出凡夫流转世界,而获得解脱。

二、不立文字原则下的「不离文字」说

禅宗的思想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就禅与教关系的思想来说,大体上先是藉教悟宗,约在晚唐五代北宋则不立文字之风席卷禅林,盛极一时。自北宋中叶以来,不离文字,以语言活用、文字创作为实践形式的参禅活动又转而成为禅门的普遍现象。禅宗自创立以来,禅与教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一个不断受到关注、不断展开讨论的热门话题,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两种主张、两种声音一直是相伴而存在的。禅宗语言观的长期演变和持久论辩,极大地推进了对语言本质认识的深化。

这里,我们围绕禅宗不离文字的语言观,侧重论述两个问题:禅宗不离文字说的思想支撑点;禅宗在不离文字旨趣指导下的语言实践方式,即在语言实践方面是怎样不离文字,又不违背不立文字精神的。

不离文字与不立文字的对立,实质上是对禅教关系看法的分歧。对禅教关系的看法,决定了禅师对语言文字的立场。支持不离文字说的重要理念有三:藉教悟宗、教禅一致和教禅一体。

(1)藉教悟宗。

「教」,指以语言文字来表示的义理体系。「宗」,宗旨,禅宗指不可言诠的内在真性。藉教悟宗就是借着佛经的教义,以悟入禅宗的宗旨。如前所述,菩提达摩提出了两种悟入佛道的途径,即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在原理方面悟入,其方法是「藉教悟宗」,即借掌握佛教经典义理而悟入禅宗的旨趣,以体证众生生命中本来具足的真性。〔注释:详见《楞伽师资记》有关记载,《大正藏》第85卷,1285页上。〕菩提达摩虽然重视禅悟,但也肯定语言文字的功能,认为离开经教文字要悟入真性是不可能的。慧能继承了达摩的思想,认为佛法是为不同的根机的众生而设的,他说:

一切经书,及诸文字,小大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惠(慧)性故,故然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元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在人中有愚有智。〔注释:《坛经》〔30〕。〕

意思是说,人的根性有愚智之别,智慧高超的人,可以不假文字而顿悟成佛,而缺乏智慧的愚人则需要经过经典文字的学习、理解才能有所觉悟。五代末的延寿进一步强调说,一切众生,由凡入圣,必须学习和把握佛教义理:

若因言悟道,藉教明宗,谛入圆诠,深探佛意,即多闻而成宝藏,积学以为智海。从凡入圣,皆因玄学之力;居危获安,尽资妙智之功。言为入道之阶梯,教是辩正之绳墨。〔注释:《万善同归集》卷中,《大正藏》第48卷,974页中、下。〕

他强调语言文字是入道的必经阶梯,经教、经典是检验证悟的标尺,一切众生不分愚智,都要学习经典言教。由此看来,藉教悟宗说充分肯定了语言文字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学习言教探求佛意,是为了悟道明宗。

(2)教禅一致。

禅门中的一些禅师认为,根据佛教经论而建立的宗派,与传承心法,教外别传的禅宗是对立的,即教宗与禅宗是对立的,但也有些禅师如宗密、延寿则强调教禅一致,认为两者是统一的。宗密说:「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1,《大正藏》第48卷,400页中。〕认为诸佛的言教与心意是互相吻合不相违背的,教(经)与禅是一致的。又说:「达摩受法竺,躬至中华,……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显宗破执,故有斯言,非离文字说解脱也。」〔注释:《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1,《大正藏》第48卷,400页中。〕认为菩提达摩的禅法只是引导禅修者破除对文字的执着,并不是要离开文字别求解脱。他还把当时的教归纳为三教,禅归纳为三宗,以三教对应三宗,把教与宗相应地统一起来。〔注释:详见《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之2,《大正藏》第48卷,402页中。〕延寿继承宗密的思想,进而把提倡顿悟的禅宗和宣扬圆修的《华严》结合起来,构成为自身佛教学说的基础。他还引用南阳慧忠国师的话:「禅宗法者,应依佛语一乘了义,契取本原心地,转相传授,与佛道同。」〔注释:《宗镜录》卷1,《大正藏》第48卷,418页下。〕强调要依据佛经义理契合、发明本原心性,从而与佛道相通。宗密强调经典所载的是佛语,延寿强调依据佛语发明心地是通向佛道的根本。宗密与延寿都是把经教置于重要的地位,表明了对语言文字功能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可以说,在宗密、延寿看来,不立文字是以不离文字为前提的。由于延寿努力阐扬教禅一致的思想,不仅使禅宗的思想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且也为其它宗派所接受。

(3)教禅一体。

宋代以来,在教禅一致说的基础上,一些禅师还反对离开语言文字说禅的倾向,进一步提出教禅一体说,强调教禅本为一体,语言文字即是禅。北宋临济宗黄龙派禅僧慧洪(1071-1128)着有《石门文字禅》30卷和《临济宗旨》等,他评论当时禅宗的学风说:「禅宗学者,自元丰以来师法大坏,诸方以拔去文字为禅,以口耳受授为妙。」〔注释:慧洪(德洪觉范):《题隆道人僧宝传》,《石门文字禅》卷26,10页,《四部丛刊》据明万历丁酉年(1597年)径山兴盛万寿禅寺本影印,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19。〕「元丰」,宋禅宗年号(1078-1085),慧洪抨击北宋后期以排除文字,离开文字为禅的做法是师法大坏,完全违背了禅宗的宗旨。他还就心与语言的关系提出了新解:「心之妙不可以语言传,而可以语言见。盖语言者,心之缘,道之标帜也。标帜审则心契,故学者每以语言为得道浅深之候。」〔注释:《题让和尚传》,《石门文字禅》卷25,11页,四部丛刊影印本。〕认为心的微妙是难以言传,而又可以语言表现的。因为语言即是心的所缘,也是佛道的标帜。语言审慎周密则与心相契合,故学者也以所说语言作为禅师得道深浅的表征。慧洪区分「言传」与「言见」,进而强调心可言见,视言为心的表现,言与心契,则言与心一体,教与禅一体。此说推进了对语言与心灵的关系,以及语言表意功能的认识。

明末佛教四大师之一真可,立志恢弘禅宗。他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作用,说:「凡佛弟子,不通文字般若,即不得观照般若;不通观照般若,必不能契会实相般若。」〔注释:《法语》,《紫柏老人集》卷1,2页。〕认为通晓文字般若,是获得观照般若,进而契会实相般若的前提、关键,也就是说,不通经教,不可能证悟。真可不赞成不立文字,以心传心的说法,认为自龙树菩萨至圆明禅师都是「即文字语言而传心」〔注释:《礼石门圆明禅师文》,《紫柏老人集》卷14,27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910。〕,慧能是「即心而传文字语言」〔注释:《礼石门圆明禅师文》,《紫柏老人集》卷14,27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910。〕,传心与传文字语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在真可看来,文字与禅的关系犹如波与水的关系:「文字,波也;禅,水也。如必欲离文字而求禅,渴不饮波,必欲拨波而觅水,即至昏昧,宁至此乎?」〔注释:《礼石门圆明禅师文》,《紫柏老人集》卷14,27页,钱塘许灵虚重刊本,1910。〕水波是起伏不平的水面,波就是水,水波一体。离开文字而求禅,等于离波而求水,可谓昏昧之极。真可以波喻文字,也就是认为文字是禅的呈现,文字就是禅。真可还在《石门文字禅?序》中说:「盖禅如春也,文字则花也。春在于花,全花是春;花在于春,全春是花。而曰:禅与文字,有二乎哉?故德山、临济,棒喝交施,未尝非文字也;清凉、天台,疏经造论,未尝非禅也。」〔注释:《紫柏老人集》卷14,2页。〕春有百花开,百花在春开,春是花,花是春。禅如春,文字如花。春与花不二,禅与文字不二。所以德山宣鉴、临济义玄,棒喝齐施,未尝不是文字;清凉国师澄观、天台大师智顗,注疏撰论,也未尝不是禅。真可把禅与文字等同起来,不仅把文字的作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且也无限制地扩大了文字禅的范围。

直至近代,欧阳竟无居士(1871-1943)也说:

同类推荐
  • 庄子思想新探

    庄子思想新探

    本书先编选庄子书中典型性文章加注加译,作为学习中的主要读书。其次在以此读本为依据的基础上,再加入我讲课中的分析介绍和一些更新资料,以写成讲义。在此次成书时,我对这些文章进一步加上注释和能人讲解,使中青年读者能了解其愿意和进一步探索出哲学思维规律上的经验教训以及文学上的写作技巧等。所以此书对于提高和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研究,是有帮助的。
  •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人本关爱铸造师魂

    “教”意味着用文化渗透的方式让接受者“孝敬父母,忠诚国家”。“育”则意味着“成才”非一日之事,需要日积月累而成。爱是教育永恒的主旋律,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本就应是爱的源泉。爱心的日渗月透,如春风化雨,让学生——这颗希望之种——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是基于对“渗透爱心”的朴素理解和切身践行,便有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成人、成才的成长经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孩子的故事。
  •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庄子》寓言的文化阐释

    本书对《庄子》寓言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探讨,着重论述了思维文化、学术文化、文学艺术、农工商贾文化、科学技术、养生文化等诸多方面。
  • 不一样的逍遥游

    不一样的逍遥游

    本书作者试图用简单的言语表达出以往哲学研究成果的思想真谛,讲述各派哲学家的人生故事。内容包括:人类历史寓言、人类幸福童话、谈谈人生问题及人生逍遥哲学。
  • 管子

    管子

    《管子》是我国古老的先秦时代的一部重要典籍,是管仲学派的一部作品总集。该书内容庞杂,年代久远,流传中多遭窜乱,自西汉刘向“定著为八十六篇”之后,李唐以前已缺失十篇之多。《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纵横家、农家、阴阳家的思想,更涉及天文、伦理、地理、教育等问题,在先秦诸子中,“襄为巨轶远非他书所及”。可以说,它是先秦时独成一家之言的最大的一部杂家著作,是研究先秦尤其春秋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
热门推荐
  • 跨不过年少轻狂那条河

    跨不过年少轻狂那条河

    我用恶毒的言语谩骂你,明明是决定好要抱住你的。没有我,你应该要过得不好,怎么能若无其事。你说,不要太认真,认真你就输了。但是你不知道,我从一开始就输了,输得半点尊严都不剩,我认真了,所以是我活该。分手的第一百天,我给你一个换掉了很久的手机号码发了条短信,我说,我好想你,你回来好不好。或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如果还有如果,但是该死的自尊却不允许我们回头。情窦初开的年纪,我们始终跨不过年少轻狂这条河,就连分开都是歇斯底里的谩骂。
  • 集灵旧世:药师千年殿

    集灵旧世:药师千年殿

    他不爱你,你却爱上一个空气。有人说被凝望过的空气里住着一个生灵。“那世界”——那是一个保存着上古“灼光”却困滞着一群被诅咒的神邸的地界。居住在凌驾于三次元世界之上的高阶次元里却是无尽孤寂黑暗的“那将连”是作为“无名小卒”保护着的种子之神。他也许可以救赎“那世界”??两个世界的人,只是一个人的空想出来的执念,惊鸿一瞥看到他的微笑,便再也忘不掉。黑暗里看到他绚烂的面容驰骋天地,他的目光追逐着人间唯一入眼的星芒,他来到人间,却忘了追寻的执念过了千年,直到把自己的名字都化作了千年殿。两个互不顺眼的对手、呆萌的师侄和一个伎俩多多的滑头灵鬼,一行四人去西天捕食灵魂?以捉灵为主线,凄美诡谲的绝恋贯穿。
  • 水浒英雄玩转异界

    水浒英雄玩转异界

    武松去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却被传送到轮回世界,从此踏上仿佛没有尽头的打怪升级之路!英雄联盟?刀塔?IMBA?魔兽争霸?暗黑破坏神?只有想不到,没有遇不到!在无限次戏弄对手的打怪升级旅程中,武松及其好友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 神级升级

    神级升级

    手握诛仙剑,肩扛盘古斧。身穿九霄甲,脚踏至尊鞋。踩尽诸天天才,我的目标是:“成为史上最强的男人,试问谁人不服?”不服?统统踩爆!宅男白轩带着一款无双系统穿越而来,杀怪升级,杀人也升级,碾压诸天万界打爆一切不服者,铸就一曲妖孽传说。
  • 心理密码:最实用的社交心理操纵术

    心理密码:最实用的社交心理操纵术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学原理和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对社会交往和为人处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帮助读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奇奇奇

    奇奇奇

    被父母嫌弃,被同学排挤,被老师烦,从小到大都是倒霉蛋。突然有一天她骑车去野外,结果倒在了野外水池里。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男生但是脸、记忆、性格都没有改变。有了新父母、姐姐,不料她却又回到了他原来的班级,并和之前让他被排挤的女生恋爱........
  • 全才高手在校园

    全才高手在校园

    堕落的才子张清因为偶然得到了一枚戒指,谁知道这枚戒指让张清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厨师,武术,异能等等等等,看张清快意人生!
  • 鹿哥,这不可能是爱

    鹿哥,这不可能是爱

    我叫小耳朵,是一只萌萌的鹿饭,小时候和鹿晗认识,13岁再和他相遇,虽然年龄差别大,但是我却深深爱上了他,我跳楼时他冲出来陪我一起跳……可他只把我当妹妹看?我的青梅竹马又深爱着我,我怎么办?面对友情,我又两面抉择,情感好大啊……
  • 小爱无疆

    小爱无疆

    程风行说要在七夕给江夏一个浪漫的惊喜,让她一直期待了好些天。到了最后,程风行洗完澡,裸露着健硕的胸膛,几滴水珠挂在发梢,性感而迷人,他轻轻把她带倒在床上。“这是礼物。小夏,我把我自己送给你。”他低低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使得室内的温度骤然升高。可惜砰的一声,门被推开了,两个人顿时从热情中清醒。借着月光看去,一个小小的人影站在门口,软软地问:“爸爸、妈咪,你们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啊,我都睡着了。”程风行身子一僵,江夏偷偷地亲了他一下,咯咯地笑了起来
  • 程程访问

    程程访问

    好的访谈节目要靠主持人的功底。事前要做好功课,要同自己的同事仔细商讨,要尽可能了解对手的一切,要打算应对各种可能。即使有了最充分的准备,也常常会发现嘉宾的实际状态远不是那么回事。但程程有丰富的采访经验,更重要的是她的真诚,因为任何访谈都是人与人的沟通。而且,一个好的访谈节目,本来就不会因循他人的旧轨,应该作更具深度的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