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600000021

第21章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8)

此外,正确理解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本体”,也是把握王阳明融合儒释道的关键。阳明之于佛道,可以说是一个由好之而入其中,到渐觉其非而屏去,再到以儒统合、融会佛道的过程。阳明早年曾出入佛老有年,其中如婚礼之日入铁柱宫,闻道士养生之说而悦之,相与对坐忘归;格竹得病后习道士养生之法,有遗世入山之意;初任事游九华山,访道士蔡蓬头论儒家最上乘;筑室阳明洞中行导引术至能“前知”等,论者皆耳熟能详。其诗文中如《游浮峰寺》:“欲扣灵关问丹诀,春风萝薜隔重重。”《游化城寺》:“仙骨自怜何日化,尘海翻觉此生浮。夜深忽起蓬莱兴,飞上青天十二楼。”《列仙峰》:“仙人招我去,挥手青云端。”《登泰山》:“相期广成子,太虚显遨游。”(以上见《王阳明全集》卷十九)表现出阳明对仙道的向往。是什么情结使得阳明如此好仙佛,又是什么机缘使他屏去?我们说,这应当主要归因于阳明早期文人气质中好想象、好探究具有神秘意味的东西的倾向。阳明幼时即以诗才受知于爱好作诗的祖父,因得以和祖父的诗友往还,耳濡目染,使他对诗赋产生了兴趣。诗的意境,诗人的超然物外的情趣使他对神秘的东西发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青年阳明有着强烈的理想主义气质和出世倾向。但他又生长于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从小受着科举入仕、经世济民的功业理想的熏陶。“读书学圣贤为第一等事”、“少有经略四方之志”等青少年时立定的志向,又使他具有强烈的入世愿望。有与无、出世与入世、好仙佛与做圣人这些矛盾,在龙场悟道之前一直是搅扰青年阳明的最大难题。

使王阳明彻底抛弃佛道的直接原因是龙场之悟。阳明自言:“吾亦自幼笃志二氏,自谓既有所得,谓儒者为不足学,其后居夷三载,见得圣人之学若是其简易广大,始自叹悔错用了三十年气力。”(《传习录》上)不仅龙场的险恶环境、生死考验使阳明不能再有谈玄说空的优游心境,更重要的是,撑持他渡过难关的至大至刚的精神力量主要得自儒家心学,悟道之后他以所悟与五经印证,也使他对儒家信从愈益坚决。二氏的牵缠至此决然斩断。相应地,诗风也为之一变。前之绮丽铺排,抒情写意一变而为简易平实,言理明志。并告诫学者屏绝佛道,在讲学中也径直抨击二氏。中年以后,阳明逐渐变攻击佛道为以儒家为主去融合佛道。阳明认为,佛道与儒皆讲心,其精微处,所争只在毫厘。佛道与儒者最大的区别在本体不在功夫。《传习录》载,弟子问佛氏亦主张无善无恶,与儒者何以异?阳明答:

佛氏着在无善无恶上,便一切都不管,不可以治天下,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然“遵王之道,会其有极”,便自一循天理,便有个裁成辅相。(《传习录》上)

在阳明看来,儒佛都讲无善无恶,但佛道的心之本体是空,儒家的心之本体是理。佛家无善无恶,其功夫所得为空。所得为空,是为自己出离苦海,结果只成就了一个私。而儒家则循理遵道,以成就大众利益为目的。佛家出世,逃避父子君臣的伦理义务,恰恰是着了相。儒家则不着相,因为它认为人的伦理义务是无法逃避的,它承认应尽的伦理义务而处之以理,在伦理生活中完成理想人格。儒家并不排斥佛道所谓虚无,但儒家的虚无只是养心功夫。从有体有用体用之全说,虚无是儒家学说中本有的。道家学说的核心在重视生命,保养生命,佛家学说的核心在保持心的清净本体,不为尘俗所染。此皆儒家本有之义:

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年谱》,《王阳明全集》第1289页)

但阳明反复指出,儒释之同在功夫,而本体则绝不同。释氏的本体是空,“不可以治天下”,儒家的本体是性、是理,是治天下之具。黄宗羲对阳明此点甚为赞赏:

而或者以释氏本心之说颇近于心学,不知儒释界限只一理字。……先生点出心之所以为心,不在明觉而在天理,金镜已坠而复收,遂使儒释疆界渺若山河。(《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阳明严辨儒释,但又用佛道理论补充儒家学说特别是其中的心性论,使原本较薄弱的地方充实丰满、体用皆备。就这一点说,阳明走的仍是出入二氏而又入室操戈,猛烈攻击佛道二教,但最终融合儒释的宋代大儒张载、二程、朱熹等所走的道路。这比同时或后世学者攻“阳明禅”所表现出的褊狭急迫要高明得多。比天泉证道稍后的严滩问答,是王阳明吸收、利用佛道思想来充实自己的又一个例证。《传习录》载:

先生起行征思田,德洪与汝中追送严滩。汝中举佛家实相之说,先生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汝中曰:“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本体上说功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功夫上说本体。”先生然其言。(《传习录》下)

在禅宗中,“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说本体,“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说功夫。意思是,修行者得道与否,只在觉与不觉,觉者将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加诸事物,使事物对于觉者有一种全新的意义。在觉者眼里,事物的外形并未变,而其意义变了。如禅宗有名的风幡话头,慧能的回答是“仁者心动”。南泉普愿也说:“直向那边会了,却来这里行履。”都强调觉者的诠释对于物本体的意义。在禅宗,本体是“境与神会”,“理与智冥”。单纯的外物对于觉者来说,是无意义之物。禅宗的识者与山水的三种关系,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未觉时,山是山,水是水,山水与觉者的关系是外在的。稍有觉解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水与觉者的关系是异在的。真正觉悟之后,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但已是“境与神会”之山水,这时山水与觉者是浑然一体的。又如禅宗师徒弄机锋时,常有动作示意。如果对动作本身包含的意义没有觉解,只是机械模仿,动作虽同,并不能说模仿者悟了。对这种情况,禅师会说模仿者“不知落处”,即不理解动作含蕴的意义。这也是说,本体必须有觉解者的心参与其中。没有心的觉解、诠释的加入,物对于修道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的真义。而禅宗的修行却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对于觉解,不能执著,执著便成魔障。禅家常说:“饥来吃饭困来眠,至此修行玄更玄。”(大珠慧海)“道流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临济义玄)此即“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在禅宗,有是说本体,无是说功夫。心是有无一如、本体功夫合一的。严滩问答,王阳明同意王龙溪“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是从本体的层面说功夫,“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是从功夫的层面说本体。阳明的意思是,必须依自己本心所具的良知去行动,良知是实在的,这是一切功夫的前提。否认了良知的实在性,则一切功夫无从谈起,故“有心俱是实,无心俱是幻”。推致良知即功夫,故此句是从本体上说功夫。而从另一方面说,良知须致,功夫着到,本体才能实现。没有现成的本心,现成的良知。未经功夫的本体,是虚幻的有,抽象的有。这是从功夫上说本体,所以“无心俱是实,有心俱是幻”。“严滩问答”完整地表述了王阳明本体功夫全部思想,并且重申了天泉证道时告诫王龙溪、钱德洪“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之意。

“四句教”也是洒落与敬畏的统一。黄庭坚说周敦颐“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洒落代表一种不为道理格式所拘、不为世俗荣利所累、自得逍遥的境界。敬畏则与之相反,代表一种恭顺齐肃、兢兢业业的心理状态。主敬是程朱修养方法的主要方面。宋明理学一直把敬畏和洒落作为两种相反的人格类型。阳明一生,是敬畏洒落由二分到统一的过程。阳明年轻时豪迈不羁,宋儒偏于敬畏的修养方法始终未能慊于心。但在确立了心学立场后的相当长的时期内,他是以敬畏为主的。“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精神道德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传习录》上)是他这一时期用功方向的主流。在遭逢数次重大变故后,生死利害全然放下,胸中愈益洒落。居越以后,摆脱官场羁縻,专心与学者讲习讨论,所学愈加熟化,敬畏与洒落融合无间。王龙溪描述阳明龙场之后学凡三变:

自此之后,尽去枝叶,一意本原。以默坐澄心为学的,有未发之中,始能有发而中节之和。

视听言动,大率以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江右以后,专提致良知三字,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盖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收敛者,感之体,静而动也;发散者,寂之用,动而静也。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无有二也。居越以后,所操益熟,所得益化,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如赤日当空而万象毕照。是学成之后又有此三变也。(《明儒学案·姚江学案》黄宗羲引)

默坐澄心,求未发之中是敬畏,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是洒落。时时知是知非,时时无是无非,开口即得本心,更无假借凑泊是敬畏与洒落融合无间。到此阶段,敬畏中有洒落,洒落中有敬畏。动与静、寂与感、知与行、已发与未发、收敛与发散、知是知非与无是无非皆统合为一。到此境界,可谓“胸次悠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阳明此时对敬畏与洒落关系的见解,正以此境界为根据:

夫君子所谓洒落者,非旷荡放逸纵情肆意之谓也。乃其心体不累于欲,无入而不自得之谓耳。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之戒慎恐惧,惟恐其昭明灵觉者或有所昏昧放逸,流于非僻邪妄而失其本体之正耳。戒慎恐惧之功无时或间,则天理常存,其昭明灵觉之本体无所亏蔽,无所牵扰,无所恐惧忧患,无所好乐忿懥,无所意必固我,无所歉馁愧怍,和融莹彻,充塞流行,动容周旋而中礼,从心所欲而不逾,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孰谓敬畏之增乃反为洒落累耶?惟夫不知洒落为吾心之体,敬畏为洒落之功,歧为二物而分用其心,是以互相牴牾,动多拂戾而流于欲速助长。(《答舒国用》,《王阳明全集》第190页)

敬畏不是恭敬整肃恐惧忧戚的心理状态,而是对善的自觉追求和对恶的自觉警戒的意向,因此敬畏并不是对心本来的空灵的破坏。洒落也不是纵情妄为,而是心不为外在利欲所累,时时放下,时时自得的境界。真正的洒落来自敬畏,因为只有敬畏防止恶对心灵的戕害,心之本体——良知才能充塞流行,从而做到主体行为和外在规范的统一。这种统一才是真洒落,这种洒落与敬畏并不截然割裂,互相否定,而是一体两面,互相辅助。

王阳明的四句教,是他一生学术的总结,终明之世,围绕四句教进行的辩论从来没有停止过。由于明代后期社会政治文化的剧变对哲学的影响,四句教引发的理论内容远远超出了四句教本身,这一点可以作为把握阳明以后明代哲学发展的一条线索。

同类推荐
  • 心灵故乡

    心灵故乡

    故乡有两种意义:一种是躯壳自我的故乡,另一种是心灵自然本性的故乡。躯体的故乡是生我、育我、长我、成我的地方;心灵的故乡是自然本有、清净无染、不生不灭的归依处。本书集结证严系列演讲中的精华文稿,完整呈现出证严诠释事理的用心,在人人追求感官物质享受的今天,让迷失在滚滚红尘中的自性重现,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事。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鬼谷子一日一谋

    鬼谷子一日一谋

    产生于战国中期的《鬼谷子》是一部由鬼谷子讲授,后经苏秦、张仪等人补充、修改而成的集纵横家、兵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于一体的政治理论著作。鬼谷子的生平已无确考,最早提到他的《史记》认为鬼谷子是苏秦、张仪的老师,那么鬼谷子与苏秦、张仪同时代而稍前是可以肯定的。本书在对《鬼谷子》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这部奇书进行了较为精确的诠释和解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系统而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能更轻松地领略到《鬼谷子》谋略的精髓,用最简单的方式知晓成功的哲理。事实上,也只有拨开人生的迷雾,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孝道(青少版)

    孝道(青少版)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热门推荐
  • 劫仙传

    劫仙传

    楚羽因困仙结被神秘道人所救,对方观其仙骨奇佳,遂引荐观云阁仙尊,成为观云阁的一名小仙童,因得仙尊的独宠而被众师兄弟打击陷害,甚至差点丢命,机缘巧合,结识了千年莽神,得到自尊秘籍,至此,凡界,仙界,修真界,神马的全部沦为下饭菜……
  • 妆城

    妆城

    穿越女醒来时天地皆变,门内妇人门外渣男。妇人神经兮兮,渣男威逼利诱……本来以为被某王拎回家能避难,却被扔出去为他的大业探路做挡箭牌充当间谍。人真的会倒霉的这么逆天么?憋屈也要潇洒,被人整也要风生水起,看她怎样与某王暧昧周旋把笑颜欢,成就天作之合共点江山。
  • 最初的我爱你最后的我碍你

    最初的我爱你最后的我碍你

    他和她从最初的我爱你到最后的我碍你之间经历了多少?他和她从以前的誓言变成了谎言,最后还能在一起吗?他和她明明应该首最幸福的一对却因为他离开了,明明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可结果呢?如果时间能够倒流,我希望咱们从小就不认识
  • 穿越千年:你在哪里

    穿越千年:你在哪里

    与白天的茶馆不同,夜晚的茶馆就会变成客栈。客栈猛然一看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只要你进去,就会发现,里面的客人并不一般。与白天那个活泼傲娇的女孩不同,夜晚的那个女孩似乎变得更加冷漠,更加的无情,她们之间到底有些什么关联?与那家名为玄幽客栈又有什么故事?千年前的那个他,能否找到?
  • 绝色重生之为祸天下

    绝色重生之为祸天下

    “嘭,嘭,嘭...”巨大的爆炸声在黑夜中绽放开来,冲天而起的火光迅速的吞噬者周围的一切。绝色—杀手界顶级的存在,也在这一夜覆灭。然而却没有人知道,这个令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组织,仅仅是由五个年方十六岁的花季少女组成。
  • 贵妃翻龙床

    贵妃翻龙床

    她是被阴谋迫害而亡的皇贵妃萧绾绾,她亦是庶出重生复仇的叶家二小姐叶轻裳。一个用情至深的腹黑皇帝,一个洒脱不羁的潇洒王爷,一个老谋深算的绝情太后,一群翻云覆雨的痴情妃嫔,美人归来。是福?是祸?是情深?是假意?是新生?是毁灭?且看回魂美人,只手颠覆泱泱后宫!--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夏木爱以残

    夏木爱以残

    大千世界,唯独拥有着特异功能,也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他是国内著名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情歌王子、英气逼人,当有一天爱情苏醒,他走进了她的世界。她是女主闺蜜,也是豪门小姐,舞蹈狂人,一掷千金。阴差阳错爱上他。因为艺术与现实相驳,纷繁复杂的爱情纠葛她们的爱情将何去何从?
  • 乱斗游戏界

    乱斗游戏界

    一位名叫陆青雨的高中学生,看似普通的一个人,在大城市里落户成家。他独自一人住在城市里,由于缺乏父母的看护,他一个人生活着,为了更好的物质上的需求,他就用玩游戏来获得一些资金,但他不小心签订了一份合同,把一张神秘的光盘带回了家中。当他打开电脑,在插入光盘的一瞬间,一个黑色的魔洞出现在他面前,便将他吸入,带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空间......
  • 无名钟

    无名钟

    随着天下动荡,武林翘楚争相而起,引发的缠绵爱情,武林分争,形形色色的人,到底有怎样的人生,对于你我又该怎么活着
  • 花开暗夜

    花开暗夜

    古老神秘的幽冥国,统治者为神之后裔。国内隐藏着一个庞大的杀手组织——杀手殿堂,殿堂内的顶级杀手一个个天赋异凛,身手非凡,唯神父之命是从。然而,想得到的明明很近,却似乎注定永远也得不到。(此作品在《红袖添香》网上先发表,题目为《暗夜花开》,情节内容会做适当修改,打算写两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