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600000022

第22章 王龙溪的先天正心和钱德洪的后天诚意(1)

王阳明一生讲学宗旨几次发生变化,他的弟子也因根器利钝,及门早晚,性情趋向不同,对王阳明学说的吸收有不同的侧重。因此阳明殁后,王门弟子的学说呈现出很不同的面貌。他们之间的辩驳构成了明中期以后的主要学术内容。王龙溪和钱德洪是王阳明的高第弟子,他们的学术宗旨有较大不同。这个不同,开启了王门后学的不同路径。

一王龙溪的先天正心之学

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浙江山阴人,与王阳明同宗。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兵部武选郎中,因忤时相夏言,疏乞致仕,于阳明居越时受学。王龙溪资性明敏,善谈说,颖悟为同门所不及。与钱德洪协助阳明教授弟子,四方来学,先由龙溪、

德洪指授,再卒业于阳明,因此被称为“教授师”。王龙溪追随阳明甚久,他也自视独得阳明究竟宗旨,专以推明阳明学说为己任。黄宗羲谓其“居林下四十年,无时不讲学,自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皆有讲舍,莫不以先生为宗盟。年八十,犹周流不倦”(《明儒学案》第238页)。有《王龙溪先生全集》二十卷行世。

阳明居越以后,平生学术积累得与学者讲论阐发,所造更加精微。王龙溪习闻此时阳明讲学内容,故为学专就高明一路。王龙溪之学,从先天本正之心体着眼,故可称为“先天正心之学”。先天正心,主要得于阳明晚年“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之旨。阳明此旨,本有正负二面。正面功夫是对利根人的:利根人心体莹彻,渣滓浑化,物欲对良知的遮蔽较轻,故功夫重在保任良知流行。负面功夫是对钝根人的:钝根人心中扰扰,杂念纷驰,良知遮蔽较重,故功夫重在省察克治。良知所知之善则奉行,良知所知之恶则克去,致良知的过程,就是在具体事物上为善去恶的过程。王龙溪先天正心之学主要吸收了王阳明的正面功夫,以良知天理为先天本有,后天功夫只在保任此良知本体,使良知随处充满,后天所起之意无所容身,故王龙溪之学首辨先天之心和后天之意。他说:

正心,先天之学也;诚意,后天之学也。……吾人一切世情嗜欲皆从意生。心本至善,动于意始有不善。若能在先天心体上立根,则意所动自无不善,世情嗜欲自无所容,致知功夫自然易简省力。所谓“后天而奉天时”。若在后天动意上立根,未免有世情嗜欲之杂,才落牵缠,便费斩截,致知功夫转觉繁难。(《三山丽泽录》,《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一)

分功夫为正心、诚意,先天、后天。这在阳明思想中有其根据,《传习录》言:

功夫难处,全在格物致知上。此即诚意之学。意既诚,大段心亦自正,身亦自修。但“正心”、“修身”功夫亦各有用力处。“修身”是已发边,正心是未发边。心正则中,身修则和。(《传习录》上)

未发即先天,已发即后天,心本体既是先天本正的,则上边着不得功夫。若能使心之灵明,纯为先天本善所占据,所起之意皆善,恶无法阑入,则处处皆天理流行。王龙溪称自己的先天正心为简易直接功夫,就因为“不在后天动意上立根”。在意上立根,善恶之念杂然生起,需良知辨别克治,“功夫转觉繁难”。王龙溪将阳明“良知人人现在”、“满街都是圣人”的思想,推至极处,使“先天正心”之学带有极强的理想主义色彩。

王龙溪既要使先天心体流行,则必须使流行孔道畅通,这就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后天之意生起。但在现实经验世界中生活的人不可能不对境生心,所以,王龙溪保证其先天本善得以流行的功夫就是“于念而无念”:念本有,但念属意上事,若能即念而离念,使念对于先天心体来说是“无”,则纯然性体流行:

吾人终日酬酢,不离现在,千绪万端,皆此一念为之主宰。念归于一,精神自不会流散。……圣狂之分无他,只在一念真与罔之间而已。一念明定,便是缉熙之学。一念者,无念也,即念而离念也。故君子之学,以无念为宗。(《趋庭漫语付应斌儿》,《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五)

吾人护心如护眼,好念头不好念头俱着不得。……端居之暇,试将念头不断一着理会,果能全体放下无一物否?一切知解,不离世情,皆是增担子,担子愈重,愈超脱不出矣。(《九龙纪诲》,《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三)

王龙溪之学有极强的禅宗意味,“无念为宗”,即禅宗六祖慧能的功夫要领。王阳明学说中,就已吸收了禅学的修养功夫,而王龙溪在这一点上走得更远。他并不讳言禅学,禅学是他的学说的有机成分。他并且认为,禅学的精髓不对境起念,保持心体虚静无物,这是儒家学说本有的。后来儒学收拾不住,佛道遂乘机侵入。以后儒学渐衰,佛道遂坐大。儒家之徒不悟此本有之义,甘心让于二氏,这是儒家的悲哀。良知之学,本来包括儒释道三教精义,佛道亦良知本有的内容,王龙溪说:

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均有恒性,初未尝以某为儒,某为老,某为佛,而分受之也。良知者性之灵,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范围三教之枢,不徇典要,不涉思为,虚实相生而非无也,寂感相乘而非灭也。学佛老者,苟能以复性为宗,不沦于虚妄,是即道释之儒也。(《重修白鹿书院记》,《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七)

王龙溪这里的说法,吸收了王阳明的思想。王阳明认为佛老思想是儒家本有的,他说:

说兼取便不是。圣人尽性至命,何物不具,何待兼取。二氏之用皆我之用。即吾尽性至命中完养此身谓之仙,即吾尽性至命中不染世累谓之佛。但后世儒者不见圣学之全,故与二氏成二见耳。譬之厅堂三间共一厅,儒者不知皆吾之用,见佛氏则割左边一间与之,见老氏则割右边一间与之,而己则自处中间,皆举一而废百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年谱》,《王阳明全集》第1289页)

王阳明熔儒释道于一炉的思想为王龙溪所继承,但他吸收佛道思想主要在功夫论方面,本体仍是儒家的。在王龙溪这里,有是本体,无是功夫。强调无正是为了显发有。良知具有自己收敛(无)自己显露(有)的功能,不必人力强使其起灭。

自王龙溪当时始,许多对他的评论,皆一言以蔽之曰禅,不区分本体功夫。刘宗周就曾说王龙溪:“有无不立,善恶双泯,任一点虚灵知觉之气纵横自在,头头明显,不离着于一处,几何而不蹈佛氏之坑堑也哉!”(《明儒学案·师说》)黄宗羲辨阳明四句教,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是心本无善念恶念,而性体流行。此论甚是。王龙溪即继承阳明这一思想,不过更强调“无”,以“无”为“有”的先决条件。王龙溪尝援用王阳明的话,说自己的学问是“无中生有”:即功夫为无,本体为有,不着善念恶念而心中本具的至善自然流行。他说:

良知即是未发之中,此知之前更无未发;良知即是中节之和,此知之后更无已发。

此知自能收敛,不须更主于收敛;此知自能发散,不须更期于发散。……盖良知原是无中生有,无知而无不知。(《滁阳会语》,《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

良知时时现在,它“真性流行,自见天则”,只要善念恶念不起,心体空寂,形上性体自然显露于形下心体中。良知有神感神应的功能,它可以把性体之善转换为具体的心体之善,此心体之善与经验世界的律则吻合。良知时时与物宛转,而性体之善处处流行。他说:

良知是天然之灵窍,时时从天机运转,变化云为,自见天则,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何尝照管得,又何尝不照管得。(《过丰城答问》,《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四)

王龙溪说良知是天然灵窍,就是说良知是形上性理呈露于形下心中。善恶双泯,正是为了此性此理呈露,所以王龙溪决不是如刘宗周所说“有无不立,善恶双泯,任一点虚灵知觉之气纵横自在”。有无不立,善恶双泯,是龙溪功夫。但纵横自在的绝非虚灵之气,而是先天性体变为后天心体之至善。故王龙溪说:“若是见性之人,真性流行,随处平满,天机常活,无有剩久,自无安排。”(《龙南会语》,《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七)此“真性流行,随处平满”明非“虚灵之气”。又,王龙溪的《天泉证道记》解释己之“四无”说:

盖无心之心则藏密,无意之意则应圆,无知之知则体寂,无物之物则用神。天命之性粹然至善,神感神应,其机自不容已,无善可名。恶固本无,善亦不可得而有也。是谓无善无恶。(《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一)

这也是说,四无是心体,天命之性是性体,形下之心体屏去善恶,形上之性体自然流行。而神感神应,正是心中性体流行,随机感应而与所遇为一。良知即形上性体转为形下心体,它是至善,是有内容的。故刘宗周批评王龙溪“直把良知作佛性看,悬空期个悟,终成玩弄光景”(《明儒学案·师说》)并不切当。王龙溪“有无不立,善恶双泯”的功夫虽与禅宗同,但良知绝不同于佛性。良知是有,是至善,佛性则彻头彻尾是空。王龙溪之悟,是悟至善,并非悟空。黄宗羲谓王龙溪《天泉证道记》言“无善无恶心之体”,《答吴悟斋》则言“至善无恶者心之体”,二说已不能归一。其实无善无恶心体正是为了显至善无恶性体。二说指谓层面不同,但是统一的。又说王龙溪之良知为“知觉之流行”,更是误解王龙溪。黄宗羲之说承其师刘宗周,惩王门后学“猖狂自恣”、“鱼馁肉烂”之弊,欲从根本上救正王学,恢复阳明一生特别是前期兢兢业业、亹亹翼翼、知行合一的学风,故对王学中提倡“向上一机”,从高明处悟入者皆痛加惩创。二人认为,王门后学之偏离阳明,从王艮、王畿“二王”始,而王龙溪责任尤大。刘宗周说他:“孜孜学道八十年,犹未讨归宿,不免沿门持钵,孤负一生,无处立根基,惜哉!”(《明儒学案·师说》)刘宗周、黄宗羲救正王学之用心不可谓不苦,但其言确有过重之处。

王龙溪以无为功夫、有为本体,悟本体即功夫之学,实有其高明之处。此高明处就在于他突破了宋明儒者“存天理,去人欲”、“为善去恶”的窠臼,而另辟蹊径。他所开辟的新途径,就是将后天意念发生的通路塞断,让先天本善之性体直透至心体层面。先天性体为道德理性,当其为形下之心所悟,随即附于心体之知识理性,而能使之“应圆”、“用神”。此时内外合一,心物合一。性体转为知识理性中的智慧,与物宛转,时时流通变易,时时无应迹之累。王龙溪说:吾心之良知,遇父自能知孝,遇兄自能知弟,遇君上自能知敬,遇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遇堂下之牛自然知觳觫,推之为五常,扩之为百行。万物之变不可胜穷,无不有以应之。是万物之变备于吾之良知也。良知之能备万物之变,以其虚也。致虚,则自无物欲之间,吾之良知自与万物相为流通而无所凝滞。(《宛陵会语》,《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二)

良知与万物相流通,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二相归一。此与上引“良知是天然之灵窍,时时从天机运转,变化云为,自见天则”的意思是相同的。

王龙溪的先天正心之学,在先天本善的性体上着眼,免去了道德理性中天理与人欲的激烈搏战而造成的强烈心理震荡,因此,他的学说不具有灵与肉搏斗的悲剧性格。相反,他的学说,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修养方法中顺适和乐这一面。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理学家,不管他的本体论如何玄妙,一落实到功夫论上,最后总难逃出“存理遏欲”四字。故理学家多提倡在人所不知,己所独知处用力,“慎独”、“不欺暗室”之语比比皆是。演至末流,硁硁然纯以理欲搏战为学,如袁了凡的《功过格》即是。即使反理学最激烈的颜元,也用功过格之法:“岂惟言哉,心之所思,身之所行,俱逐日逐时记之,心自不得一时放,身自不得一时闲。会日,彼此交质,功可以免,过可以惩。”“日记纤过不遗,始为不自欺,虽暗室有疾,不可记着,亦必书‘隐过’二字。”(《颜元年谱》卷上)

这样的修养方法,人生意趣、身心生气荡灭无余,不见舒缓优游之色,只见褊狭急迫之气。不仅不可望孔子之“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成于乐”,即孟子之“知言养气”亦难梦见。于是,满世界严苛的道德教条,满世界迂腐的道学君子;世界成一冷酷刻板的世界,人生成一寡然无味的人生。王龙溪虽然也是理学家,但他的学说中容纳了相当多的生趣。他也讲乐,如:“乐是心之本体,本是活泼,本是洒脱,本无挂碍系缚。”(《答南明汪子问》,《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三)但他的乐不是自己的道德力量战胜感性欲望获得的心灵愉悦,他的乐是本体的,是先在的。他的修养方法是提掇出人性中光明的一面,以此为主,去泯没、消融人性中阴暗的一面。所以他主张不起念,有无不立,善恶双泯,任至善之性体流入形下心体。这是王龙溪先天正心之学的本义。

二寂与感

王龙溪主张以先天代后天,他的根据是,人心先天本足,不须后天修证而后全。他尝说:

良知者,性之灵根,所谓本体也。知而曰致,翕聚缉熙,以完无欲之一,所谓功夫也。良知在人,不学不虑,爽然由于固有;神感神应,盎然出于天成。本来真头面,故不待修证而后全。(《书同心册卷》,《王龙溪先生全集》卷五)

先天本足,后天一切功夫,只在保任此先天本足之体,心本身着不得功夫。在这一点上,王龙溪与江右学派之“归寂”、“主静”等在心体上用功的宗旨截然不同,并与江右学派的健将聂豹进行过详细辩论。辩论的问题,主要在寂与感、已发与未发的关系上。

聂豹认为,寂为性之体,感为性之用;寂在内,感在外;寂是未发,感是已发。必有归寂功夫,使寂体常静,则感应才能无误。修养功夫有内外先后的次第。他以此指摘王龙溪先天正心之学“只是混沌初生、无所污坏者而言,而以现在为具足,不犯做手为妙悟。以此自娱可也,恐非中人以下之所能及。”(《致知议辩》,《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六)但王龙溪认为,聂豹以先后内外已发未发分寂感,已经将寂感截然割裂为二。王龙溪批评舍寂而缘感与离感而守寂两种见解,认为这样必然堕入逐物泥虚两种弊病。他主张先天之功在后天上用,未发之功在已发上用。先天、未发上用不得功。他说的先天之功在后天上用,并非指听凭喜怒哀乐之情生起从而制之于外,而是于念而无念,让先天性体之天则畅然流行,人只保任此天则,奉守此天则。所以他的功夫是“后天而奉天时”,“乘天时行,人力不得而与”。他反对聂豹在先天本体上用归寂功夫,他说:

先天是心,后天是意,至善是心之本体。心体本正,才正心便有正心之病,才要正心,便已属于意。(《致知议辩》,《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六)

他认为,良知是寂然之体,物是所感之用,意是寂感所乘之机。“致知在格物”,致知格物一时并了。故无时不感,亦无时不归于寂,寂感一如,不必在感前专有归寂功夫。如慎独,聂豹认为,独是良知的萌发处,但不是良知本身,慎独是“半路修行”,与本体尚隔一尘。在本体上着致虚守寂功夫,才能“归根复命”。王龙溪则认为,慎独就是保任良知流行,勿使念欲掺入。良知本自完足,不必致虚守寂。王龙溪解释他的慎独功夫:“独知者,非念动而后知也,乃是先天灵窍,不因念有,不随念迁,不与万物作对。慎之云者,非是强制之谓,只是兢业保任此灵窍,还他本来清静而已。”(《答王鲤湖》,《王龙溪先生全集》卷十)这是用他的先天正心之旨去解释慎独。

同类推荐
  •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心学智慧

    王阳明做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其心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来中国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阳明心学智慧源源相传,润泽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蒋经国、黄宗羲、章太炎、梁启超、李宗吾等,他们叱咤风云,显耀一生,却都奉阳明心学为最根本的精神导师。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传习录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跟随南怀瑾品读百家诸子

    品读国学大师之言;解读古代圣人之道;领悟智慧人生真谛国学大师南怀瑾一生学问的精髓集合,让你在闲暇之际享受一份逍遥,在得意之时谦恭淡然,在失意之时镇定泰然。人生就好比是下棋,高手往往能看到十步、几十步,乃至更多,但普通人却只能看到两三步,有的甚至是走一步看一步。高手往往能够顾全大局、从全局中进行布阵、从细微处逐个击破。而普通人只能看到眼前的利益,寸土必争,最后辛苦半天却也是落得个惨败。那么,在人生这盘棋局中,如何能够步步为营、走向成功,这是很多人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其实,这各种真理,中国古代圣人早已为我们找到了方法。
热门推荐
  • 仙府之门

    仙府之门

    一位普通少年,如何异界修真。炼器、炼丹、太极、八卦、捉妖驱鬼与僵尸为伍的极品天师如何练成,亦正亦邪,斗神斗魔步步惊心。...仙府之门...不一样的修仙之路!
  • 内地版鉴证实录:法医恋人

    内地版鉴证实录:法医恋人

    女法医张敏遭遇奇妙网恋不能自拔,在约定与“神秘男友”见面的日子,男友却突然离奇死亡!案发现场的电脑中留下了五张照片,似乎揭示了各种杀人动机!她誓言要找出凶手,通过电脑留下的线索,一步步走到了真相的深处,却无意中找到了自己父母死亡的真相!莫名的商场大火找不到失火原因,离奇的车祸现场肇事者另有其人,深陷囹圄的犯人亲人意外失踪……女法医寻找真爱之路曲折离奇,真相早已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当死亡的真相来临,真爱是否能够经受住人性的考验?这份爱是真爱?错爱?还是畸形之爱?
  • 绝世轻狂:腹黑大小姐

    绝世轻狂:腹黑大小姐

    当赤炼组织领袖杀手界第一把交椅之魂,附于一废物花痴之体,现有的格局将发生逆转?驭万兽练灵丹制神器,傲世天下,凤凌异世精彩抢先看:凤九卿,名满京城的凤家玩跨子弟却痴心恋于二皇子,闹得众人百般厌恶嘲笑,一日仆人跌跌撞撞闯入书房“怎么九卿又被打了?”这气死他了他还以为这小兔崽子改邪归正了这才老实几天,又溜了出去找打了!青衣仆人身形一震,连忙回道:“家主,不是啊,是、是大小姐她”“她到底怎么了!吞吞吐吐的还不快说!”“大小姐把宇文家的儿子给打残了……”“啊?!”老家主惊得胡子一竖,这现在是什么情况?还有啊这跟在自家孙女身后的男子又是怎么回事!
  • 似虐不虐:合照

    似虐不虐:合照

    初次见面他因为义务而带她熟悉校园......第二次见面他们分道扬镳......第三次见面他们不欢而散......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越走越远......最后的最后他们终究是会遗憾还是该庆幸......
  • 猎魂无双

    猎魂无双

    7月底星创见。很中二地给自己打气,柠檬,加勒个油=。=
  • 暴力后妈

    暴力后妈

    这里没有花哨的魔法、炫酷的武技、有的只是宅男你懂的内容,相当的火爆,原创作品。
  • 都市大少凡哥

    都市大少凡哥

    失忆五年,18岁记忆恢复,一步一步往高处走,要做这个世界的霸主!
  • 千世劫:绝色兽妃逆天下

    千世劫:绝色兽妃逆天下

    她身着战甲青胄,决战于天庭,“有些东西,一开始错过了,就再也不会有结果了。一千年前你负了我,一千年后依旧,你我生生世世不再有果。”他一侧身,金纱缥缈,“如果你我之间的距离是一百步,只要你肯跨一步,剩下的九十九步,让我来走。”他白衣猎猎,伫立千山之巅,掐算九天星玄,回眸一笑倾尽苍生,“我愿以江山为聘,许你一世无忧。”一袭红衣绝艳,瞳眼如血,“为了你,即便是做了龙阳君,又何妨!”他没有言语,不会开心,不会悲痛,背负着世界上最痛苦的命运,他是世间最薄情之人,却道,“谁若伤他一分,我一定会杀死他,即便他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找到他。反正我有的是时间……
  • 江湖英雄

    江湖英雄

    他,天脉者,拥有世间帝王天脉。他,神修者,乃神界最神秘宗派传人。他,唤骨者,乃洪荒最强种族,拥有强悍无匹的不死生物。神秘的骨界、强悍的不死生物,以蛮力破虚空的洪荒遗族,被封印的蛮荒强者世界。-----------------------------------------------------一切尽在鸿蒙之始。
  • 偷星九月天爱上幸福的傻瓜天使

    偷星九月天爱上幸福的傻瓜天使

    三月是天上普普通通的小天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四月。从此,他偷偷下凡来接近她,俩个人成了青梅竹马的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