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600000029

第29章 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1)

王阳明的致良知包含多方面内容,其中良知与见闻的关系,良知的动静、体用是王阳明反复申论的,在他全部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右王门欧阳德在这些方面有比较深入的阐释和发挥。

欧阳德(1496—1554)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王阳明擒宸濠后在赣州,欧阳德往求为弟子,在同门中最年少。嘉靖二年登进士第,出为六安知州,转南京国子司业。累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卒后赠太子少保,谥文庄。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三十九卷。

一良知与知觉的关系

王阳明的良知之说,最初是由怀疑朱熹的修养方法而提出的。在王阳明看来,朱熹的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之间有一断裂,“涵养须用敬”和“进学在致知”是两个平行的方面,二者并非时时打并为一。良知之说就是把道德置于统治地位,知识与之辅翼配合,二者合一并进。所以,在王阳明这里,道德与知识分际甚明而又浑然一体。

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一点,既讲良知与见闻知觉的分别,又讲良知不离见闻知觉。他指出,良知虽与知觉同称为知,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

知觉与良知名同而实异。凡知视、知听、知言、知动,皆知觉也,而未必其皆善。良知者,知恻隐、知羞恶、知恭敬、知是非,所谓本然之善也。(《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就是说,知觉是一般心理生理活动如视听言动的发出者,它本身无所谓善恶,对它的内容的善恶评价出于良知。良知是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如孟子所谓“四端”的发出者、知觉者。它是本然之善。所谓本然之善是说它是天赋的,自明的。良知虽与知觉各有所司,但并不能离开知觉所司的活动而另有表现,良知就是通过一般知识活动表现出来的。他说:

本然之善,以知为体,不能离知而别有体。盖天性之真,明觉自然,随感而通,自有条理。良知者,天理之灵明,知觉不足以言之也。(《答罗整庵先生寄〈困知记〉》,《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这里所谓“体”,是载体。良知必须有一个载体,这就是一般知识活动。换言之,一般知识活动中包含的道德情感、道德评价等方面,就是良知的内容,不能离此别有良知的活动。当人被某种有道德属性的事物刺激时,良知就会根据好善恶恶的本能把对此事物的处理意向传达给一般心理活动,通过一般心理活动表现出来。良知是人的统一的活动中的“天理之灵明”,它与纯粹知识活动不同,所以说“知觉不足以言之”。据此欧阳德认为,良知与知识见闻是不离不杂的关系,他说:

见闻知识,真妄错杂者,误认以为良知,而疑其有所未尽,不知吾心不学而能、不虑而知之本体,非见闻知识之可混。而见闻知识,莫非妙用,非有真妄之可言,而真妄是非、轻重厚薄,莫不有自然之知也。(《答陈盘溪三》,《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良知不离于见闻,又不杂于见闻。道德理性不同于知识理性而又必须通过知识理性的活动来表现。同时,欧阳德把良知和见闻,看做体用关系:良知是体,见闻是用,体用不离不杂,故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见解,得于王阳明。阳明嘉靖五年居越时,欧阳德曾有书信问及良知与见闻的关系,阳明复信答之甚详。因为此信于致良知之旨的正确理解甚有关系,故被阳明弟子南大吉录入《传习录》,信中说: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传习录》中)

这里,良知指先验的道德理性,见闻指后天经验。良知是天赋的,故不因后天经验而有,但也不离后天经验;良知与见闻是不即不离的关系。欧阳德继承了阳明这个观点,他不但反复申论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关系,而且强调阳明格物即致良知,良知必须在实事上致的观点,他说:

格物二字,先师以为致知之实。盖性无体,以知为体;知无实,事物乃其实也。离事物则无知可致,亦无所用其致之之功。……大抵会得时,道器、隐显、有无、本末一致;会未得,则滞有沦虚,皆足为病。(《答陈明水二》,《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三)

他强调的是,性、良知等形而上者必落在形下事物上,道不离器。只有明白这个道理,才会不堕入泥于物和沦于虚两种偏向。

欧阳德关于良知与见闻的观点虽说得于王阳明,但与阳明侧重点有所不同。阳明的思想方法主要是综合,这是因为,第一,他要反对朱熹“析之太精、辨之太详”的强大积习,故特别强调综合一面;第二,他对弟子的解说往往因人而异,为防止各据一偏,他常常强调综合,强调合而观之。在良知和经验的关系上,阳明和欧阳德都承认其不离不杂,但在此基础上,阳明强调不离,欧阳德强调不杂。阳明的重点在说明具体事物是致良知的场所,良知的发用流行必依傍具体事物。欧阳德的重点在说明道德理性与知识理性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形式,它们各有所司。虽然它们通过同一经验事物表现出来,但二者绝不能混淆。欧阳德也讲良知与见闻是体用关系,但他所谓体用主要用其形式,即二者不离不杂的关系。而阳明讲良知与见闻的体用关系,主要用其内容。在阳明,良知是体,见闻酬酢是用,后者是前者的发用流行,致良知就是把良知本体之善推广于一切见闻酬酢,使之皆得其理。一般知觉活动由良知搭乘的载体,变成了良知本体的表现和作用。这是阳明抬高道德本体的必然结果。欧阳德恐阳明弟子径任良知,泯没知识理性的辅翼作用,故在承认良知与见闻不离不杂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二者的差别,这一点是不应忽视的。

二动静合一

在良知的动静上,欧阳德主张动静合一,即动求静,否认动前有静,已发前有未发。良知的动静、中和是王阳明讨论极多的一个问题,王门弟子中对此各有阐说。欧阳德认为,动静是良知发生作用的状态,良知本体无动静,不可用动静范畴描述良知本体。中和与动静相关,中即静时循良知,和即动时循良知,但中和本身非动静。他说:

静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中,中非静也;动而循其良知也,谓之致和,和非动也。盖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不息故常动,有常故常静。常动常静,故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答陈盘溪》,《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一)

就良知应物说,有动有静。静时循良知即中,但中不即是静。动时循良知即和,但和不即是动。中和是表示价值的概念,动静是表示时位的概念。良知时时感应,时时是动。但良知应物有一定的规则,此规则是不变的,这是良知的静。故良知时时动而时时静,常动常静。修养功夫只在去除私欲对良知的障蔽,使良知动静皆精明不昧,便是动而无动、静而无静。

与此相应,人心也是动静合一的。欧阳德描述心的动静说:

人心生意流行而变化无方,所谓意也。忽焉而纷纭者,意之动;忽焉而专一者,意之静。静非无意而动非始有。盖纷纭专一,相形而互异,所谓易也。寂然者,言其体之不动于欲;感通者,言其用之不碍于私。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非时寂时感,而有未感以前,别有未发之时。盖虽诸念悉泯,而兢业中存,即惧意也,即发也;虽忧患不作,而怡静自如,即乐意也,即发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盖即喜怒哀乐之发,而指其有未发者。圣人之情,顺万事而无情,是常有意而常无意也。常有意者,变化无方而流行不息,故无始;常无意者,流行变化而未尝迟留重滞,故无所。(《答王堣斋二》,《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四)

同类推荐
  • 周易

    周易

    《周易》为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本书将《周易》的六十四卦分别予以详细解读,每卦独立自成一体,各节皆有原文、译文、启示,每卦之后附有中外著名事例,以期深化理解,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 论语的提醒

    论语的提醒

    本书收录了论语的原文,给出了译文,并结合实例总结了论语的智慧,及其对当今社会的提醒。
  • 易学史论

    易学史论

    《易学史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原典,对中国古代史学、哲学、文学、艺术、天文、历法、乐律等都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由于《易学史论》从一开始就披上了一层占筮的神秘外衣,加之数千年来治《易》者的种种猜测和附会,遂使这部语言最简、文字最少的文化原典变成一部注释最多且又最难读懂的神书。因而,揭开《易学史论》的神秘面纱,恢复其文化原典的本来面目,从而使其走向世俗化、大众化,是易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周易》是出了名的扑朔迷离、晦涩难懂,那么,古人是怎么读《周易》的呢?是怎么用《周易》的呢?本书从考察最贴近《周易》诞生时代的历史文献入手,详细讲解《左传》里的丰富卦例,再和曲折离奇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叙述是有趣的,讲解是易懂的,史料是扎实的,分析和启发是可以让你当成智力游戏一样来玩的。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爸爸去哪儿2黄磊的女儿书

    爸爸去哪儿2黄磊的女儿书

    这是一本通过《爸爸去哪儿》节目介绍黄磊教育女儿多多的理念的书。在这个匆忙的世界里,黄磊是一个慢下来感受生活的人,他在教育女儿的方式上,既不“穷养”也不“富养”,而是注重培养女儿温柔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黄磊的教育理念,值得很多父母借鉴。
  • 解剖室的咀嚼声

    解剖室的咀嚼声

    广兴医学院。说到这所医学院,那么,值得一提的就是解剖室了。自1996年以来,就有七人离奇丧命于解剖室里。据说,这些人的死相都相同:五官扭曲,面目狰狞;胸膛被剖开,心脏被不明“生物”咀嚼得支离破碎。另外还有一个幸免于难的学生,但自从那夜从解剖室出来后却不幸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说话语无伦次,整天说着一句话:解剖室有咀嚼声!两天后,就在准备给他治疗的前一天晚上,这位学生却突然跳楼自杀了?从此整个解剖室离奇死亡的事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是他杀?还是自杀?多年来始终没有定论,流传成历届学生茶余饭后最热门的谈资——“解剖室里的咀嚼声”。喜欢本书的书友可以加群互动:303222815
  • TFBOYS:原来是相遇

    TFBOYS:原来是相遇

    少年停止了敲打把耳机摘了下来,他身后有两个十分俊美的少年,一个面孔深逐的少年开口:“怎么样千玺?”报机前被称之为千玺的少年转身,看着他们,声音带着慵懒,十分磁性:“不知道上面发了什么疯,要派来新成员,然后让我们一起去执行那个任务。”“新成员?”一直沉默的少年发出声音,清新的薄荷音此时有些奇怪。:“是男是女?”千玺站起,伸了一个懒腰,:“好像是三个女生。”那么着急,还以为是不是任务有了新消息,结果就是要给他们派几个拖后腿的。
  • 清风吹断相思梦

    清风吹断相思梦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我相信这世上有一见钟情,或许她不倾国,亦不倾城,却能让你一见倾心。我爱你,六年。我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也是在最无能为力的年纪遇到你。多年不见,你依然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而我从睡梦中惊醒,说不出话,心像是堕入了九幽地狱,如此冰冷,夜晚静的可怕,我听见自己的心跳,甚至能听见血液流动,我怕下一秒我的血液会流光,而我又想起你的身影,或喜悦、或恐惧、或悲伤。我想把你忘了,可是我又有些舍不得,如此,只好把你写进书里。
  • 重生之继承人

    重生之继承人

    在北城,商越擎呼风唤雨,手段狠戾,没有人敢得罪,所到之处能让人闻风丧胆,身边没有特别的女人,在他眼里野心胜过一切。然而她睁开眼之后,却成了商越擎的私生女。“你到底有完没完?这是第几次了?”“五次。”“还不够?”“再来两次!”“为什么?”“你大姨妈时欠我的。”老天,我就静静地看着你整我!
  • 幻斗天罗

    幻斗天罗

    在这个世界,存在着斗灵,一种可以让人变得强大的不可思议力量。这个世界离不开斗气灵,人们利用斗灵战斗、工作、甚至是玩耍。与斗灵交流,理解斗灵的想法,是获得斗灵力量的前提,但只有运用斗灵完成各种事情才是斗灵存在的根本意义。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一个斗灵,甚至一块石头、一棵植物都会拥有斗灵。斗灵是所有力量的源泉。哲喆的斗灵被称为最垃圾的水系斗灵,没有火系斗灵对力量的加持,也没有雷系对速度的加持,水系斗灵的修炼只能使一个人精神饱满。但是哲喆认为,强大的力量和迅捷的速度可以通过自己努力锻炼获得,精神上的强大不仅仅只有精神胜利法。层出不穷的战斗方式,眼花缭乱的战斗招式,规模宏大的场面背景,环环相扣的阴谋诡计。且看《幻斗天罗》暂发一章注册新书,24号平安夜开始奉上。创新精品书纪念起点前身玄幻文学协会9周年。
  • 一“鹿”向北

    一“鹿”向北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周小鹿喜欢顾北。周小鹿和顾北,小腹黑,小温暖。
  • 缘来是竹马

    缘来是竹马

    天啊!这个在危难关头救她脱离魔掌的型男酷哥竟然是她儿时的邻家大哥哥,那他和她岂不是青梅竹马?这个竹马哥哥又酷又有型长得有那么正点,如何让她不爱?所以她故意借工作之名来到他身边一步步攻占他的心
  • 感悟生活点滴

    感悟生活点滴

    一个14岁少年走出学校大门,15岁时开始独自漂泊流浪异乡街头,他又是如何能快速在社会立足在他乡扎根的呢?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他不是最经典的却是唯一的,他没有创造很多奇迹却给了我们很多感悟和参考选择、、、
  • 当我们长大后

    当我们长大后

    90后一起长的发小,小时候每个人都有一个梦里的梦想,可是每个人选择不同。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有的人过的精彩,有的人过的平淡,有的人过的伤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你选择的是哪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