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8500000070

第70章 儒佛人生价值观之比较(1)

一、人生价值观是儒佛思想的核心价

值是近代出现的名词,在古代中国与价值意义相当的词是“贵”(此据张岱年先生说,见《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载《学术月刊》,1985(7)。)。儒学和佛学虽无价值这个名词,但关于价值的思想学说,尤其是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学说,是十分丰富的。

人生价值观是价值观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方面,在价值观中具有最突出的意义和最重要的地位。人生价值的含义是多层次的:第一,生命价值。人的生命是实有的,还是空无的,人的生命有没有实际意义?第二,人类价值。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有无价值?第三,人格价值。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有无价值?第四,理想价值,即最高价值。人的价值的最高标准是什么?如何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如何成就生活的最高价值?这些就是人生价值观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内容。

儒学和佛学是几乎同时在公元前6至前5世纪产生的思想学说,是古代东方文明的巨大成果。佛教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固有文化的碰撞、交涉、融合,又日益成为汉以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值得强调指出的是,儒学和佛学思想的核心都是人生价值观。儒学和佛学所探讨的对象都是人,都对人生价值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独特的说明。儒家奠基人孔子创立仁学,其思想学说的核心是重视道德价值的观点。所谓“仁”就是“爱人”(《论语·颜渊》)。所谓“爱人”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意思是说自己要求成立和提高,也帮助别人成立和提高。孔子强调“好仁者无以尚之”(《论语·里仁》),“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在战国时代,儒家分化出不同的学派,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孟子和荀子。孟子发挥孔子的“仁”的学说,提出“性善”论。孟子还强调“义”,所谓“义”,是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荀子讲仁、义、礼,并特别强调礼的重要。所谓“礼”,是指行为规范和政治制度。十分明显,先秦时代儒家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主要是关于人、人的价值问题。此后,儒家一直继承这个心脉,在不同历史时期阐发了各种各样的人生价值理论。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有见于人生的痛苦,为求解脱而创立佛教。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和“三法印”。其核心内容是讲现实人生的苦难和解脱苦难的办法。“四谛”是苦、集、灭、道。“苦”指受逼迫苦恼的意思,主要指人有生死轮回的苦恼;“集”指人们贪瞋愚痴的行为能感召未来的生死苦果;“灭”指灭尽因果报应,解脱生死,达到涅槃寂灭境界;“道”是达到寂灭解脱的方法和手段。“三法印”是:“诸行无常”,世界万物变化无常;“诸法无我”,世界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起,没有独立的实体或主宰者;“涅槃寂静”,佛教徒经过修行,断尽烦恼痛苦,超脱生死轮回,达到寂灭解脱的境界。“四谛”和“三法印”都是从缘起思想出发,阐发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生的痛苦和造成痛苦的原因,解除痛苦的途径和目标。原始佛教是解脱道,是一套解脱人生苦难的说教。虽然后来佛教又不断形成新的派别,但“四谛”、“三法印”这一套人生解脱之道是始终坚持的,而且一直是佛教各派思想的重心所在。

从儒家和佛教思想的内核来看,考察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主要内容都是人生哲学,是对现实人生在宇宙和社会之中的价值作出种种判断,指出提高人生价值和完满实现人生最高价值的道路、方法,是在古代中国和印度大地上产生的各具不同特色的人生哲学体系。儒学和佛学都着重研究人生价值,但由于地理、历史、社会和传统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学说。显然,对于东方这两大人生价值体系进行比较是有重要意义的。

儒佛人生价值观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极重要的地位。汉代以来,儒学被定于一尊,儒家的人生价值观成为占支配地位的统治思想。儒家的肯定人生价值,强调道德价值的重要,对于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发展起过非常巨大的作用,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实际上,儒家的人生价值观是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主导思想。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获得了广泛的流传,盛极一时。它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业报轮回、因果报应、吃素念经、修持成佛的人生解脱之道深入人心,在民间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在藏、蒙古、傣等少数民族地区,几乎成为人人恪守的人生信条;在汉族地区,其影响虽不及儒家,但超过了道家和道教。佛家的人生价值观与儒家不同,但适应了社会上某些有失落感、孤独感的人群的需要,从而又可作为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人生价值观的补充。儒佛两家人生价值观既斗争、冲突,又统一、融合,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从儒佛人生价值观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来说,对它们的思想进行比较,也是十分必要的。

儒家和佛教都流传两千多年,内部派别众多,对于人生价值的具体学说并不相同,本文只选取两家的最基本、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比较,对两家的内部分歧和枝末观点则略而不论。

二、儒佛人生价值观之异

儒佛两家的人生观表现出现实主义与出世主义的鲜明对立。在人生价值观方面表现为一系列的差异,尤其是在对待人的地位、生命、生活、理想、生死等问题上,都有着相异甚至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对于人的地位高下看法的不同

关于人的地位,包括两个方面,即人在宇宙中和社会中的地位,也就是关于人类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问题。

1.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儒佛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所取的参照系很不相同。儒家是就与其他“物”尤其是一般动物的比较而论人在天地间的意义。佛教则主要就“佛”而言人在世间的地位。儒家创始人孔子区别了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论语·微子》)强调人不能与鸟兽同群,只能与人合群并应努力改善人群的生活。孟子强调人之性与其他动物之性不同,人性的特点是有道德意识。孔孟都认为人高于一般动物,关于这点,荀子讲得更加明确。他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荀子·王制》)宇宙万物有水火、草木、禽兽和人类四个层次。人比其他物都高贵,因为人有“义”,即有道德规范。《周易·系辞下》称人为“三才”之一:“《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才”是本始、基本的意思,人和天地合成宇宙万物的根本,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董仲舒发挥《易传》的观点,说:“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春秋繁露·立元神》)他从天地人三者分工配合的角度,强调人能成就礼乐,是高于万物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邵雍、朱熹等人也都肯定人有高于禽兽的价值,在宇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邵雍喜欢谈“数”,说一个人的价值等于一兆物的价值,最为卓越。可以说,儒家学者都是肯定人在宇宙中的优越地位的。

佛教有其特殊的宇宙结构论,它把宇宙间有情识的生命体分为四圣、六凡,即两类十等。第一类是佛、菩萨、缘觉、声闻,称为四种“圣者”;第二类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称为“六凡”、“六道”,也称为“凡夫众生”。从佛教对人的地位的排列来看,人与佛等相比有凡、圣本质的区别,是分别居住在两个世界的生类。四圣是超越生死、获得了解脱的,六凡则陷于生死轮回流转之中,没有解脱。人若不信佛教,就将在六道中轮回转生,永远不得解脱。包括人类在内的六凡,地位是低的。但是,人类在六凡中处于第二等次,地位又是比较高的。佛教学说毕竟是以人类为主要对象,以觉悟人群为主要目的,这样它又经常强调人类的优胜,“人生难得”。佛典云:“何故人道名摩沙(译为意)?此有八义:一聪明故,二为胜故,三意微细故,四正觉故,五智慧增上故,六能别虚实故,七圣道正器故,八聪慧业所生故。”(《立世阿毗昙论》)人类聪明,富有智慧,容易成就佛道。有的佛典还认为人道胜于天道,如《大毗婆沙论》说:“能寂静意故名人,以五趣中能寂静意无如人者。故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法苑珠林》卷5)天过于享乐,忆念也差,又不会修行,人则勇猛精进,长于忆念,又能坚持修行,在这些方面都超过了天。在六凡中,佛教对人寄予希望最大。人的地位在一般动物之上,在天之下,但在不少方面人又高于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佛教把人与畜生等同归于“众生”以及人在六道中轮回的说法,遭到儒家的反对。南朝宋代学者何承天根据“天地之性人为贵”的思想,批判佛教说:“夫两仪既立,帝王参之,宇中莫尊焉。……人非天地不生,天地非人不灵。……安得与夫飞沈蠉蠕并为众生哉?……至于生必有死,形毙神散,犹春荣秋落,四时代换,奚有于更受形哉?”(《达生论》)何氏强调不应把人与一般动物同等看待,人也没有来生来世。

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问题,儒家排除了佛教中佛高于人的虚构,批评佛教把人与一般动物同等看待的观点。但需要说明的是,佛教一方面把人与一般动物并列为“众生”,另一方面又认为一般动物愚蠢,难以修行,肯定人是高于一般动物的。

2.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每个人作为人类中的一分子,是否具有价值?这是关于人格价值的问题。对于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儒家主要是从群体观念和等级观念出发去阐述的。儒家认为,社会是人群组合而成的集合体,每个人只有在群体中才能生存、发展,群体高于个体,个体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群体内部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每个人只有恪守分位,才能维系群体的稳定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孔子主张君臣父子的等级隶属关系,孟子更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把社会人际关系分为五个层次,不同身份的人具有不同的义务,并且相应地有一套严密的等级规范,以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同时,儒家从群体观念出发,又强调要“爱人”、“博爱”,更高的要求是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再者,儒家一方面主张人的等级差别,一方面又肯定每个人的固有的价值。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肯定一般平民具有独立意志、人格。孟子更提出“良贵”观念(张岱年先生首先阐述孟子的这一思想。),明确肯定人的价值。他说:“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孟子·告子上》)“人人有贵于己者”,是指“良贵”,即人自有的价值。

佛教对于人在社会中的价值有其独特的看法,它从众生平等的观念出发,强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释迦牟尼在创立佛教时反对婆罗门的四种姓(四种姓指古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不可改变和“婆罗门”至上的观点,主张“四姓平等”:一是在出家修行和僧伽内部实行平等,即所有人不问其出身如何都有权出家学道加入僧团,而且在僧团内部不管原来种姓高低,都是平等的。二是业报轮回方面的平等,即不管种姓、出身、职业的高低,都根据自身的业报决定生死轮回。三是成就正果方面的平等,所有人在成就正果的机会、条件方面也都是平等的。后来,虽然有的佛教派别主张有一种人没有善根种子,不能成佛,但是多数派别都反对这种说法,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的根据。

儒家肯定群体观念和人的自我价值是很正确的,它所主张的“爱人”说、“博爱”说也有积极的意义。至于儒家宣扬等级观念,则与人的自我价值相悖,是应当批判的。佛教反对在现实人群中区分等级,这是它的合理之处。但它所主张的平等主要是宗教意义上的平等,而且以追求超越社会、进入彼岸世界为目的,这与儒家的现实主义人生价值观相比,又显示出它的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对于人的生命——空有观点的对立儒

佛两家对于人的生命的看法也是对立的。儒家认为人是生物,人的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有实体的,且在天地间有重要地位。所以,儒家一般主张“保生命”,“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主张无谓的牺牲。据《论语·乡党》记载:“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表示出孔子对于人的生命的重视。孟子也说过“生,我所欲也”的话。同时,孔孟都持这样的观点: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道德价值都应重视,但两者相比较,道德价值最为重要。所以,孔子有“杀身成仁”之说,孟子有“舍生取义”之语。后来宋明理学家又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论,表现出强调道德价值、忽视生命价值的倾向。针对宋明理学家忽视生命价值的偏颇,王夫之提出“珍生”之说:“圣人者人之徒,人者生之徒。既已有是人矣,则不得不珍其生。”(《周易外传》卷3)人是生物,人应当珍视自己的生命,反对鄙视自己的身体。王夫之一方面充分肯定生命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强调人的生活只有合乎道义才真正有价值,在必要时也应当舍生取义。这是比较全面的观点。

佛教认为人也是自然的产物,原先是发光的气体,没有物质性的固定形态,后来因为在世界上食用香土和植物,逐渐形成粗糙的物质身体,并有了肤色和性别的区别。同时,佛教又认为人是没有实体的,是空的,称为“人无我”(人空)。为什么人是空无实体呢?因为人是由五蕴(五蕴指构成人的五种类别——色、受、想、行、识。)假和合而成,所以没有恒常自在的主体——我(主宰、灵魂)。佛教的“人无我”说,具有反对婆罗门教的宇宙间存在最高主宰和灵魂不灭说的积极意义,但是它的人空学说又不免导致否定生命价值,视人体为“臭皮囊”,是污秽之物,不值得珍视;人只是在能修持佛法的意义上才被重视,人应当努力修持,超越生死,转凡为圣,成就佛果,进入另一境界。应当说,儒家对于人的生命价值的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而佛教虽然在反对永恒的主宰和灵魂方面是合理的,但是它毕竟贬低了人的生命价值,这是不足取的。

(三)对于人的生活——苦乐感受的悬殊

同类推荐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一口气读懂道教的故事

    本书以道教体系为逻辑,以道教神仙、人物、宗派、典籍、名山、道观为点,以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叙述道教的故事,详解道教文化。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

    世界上最好的道理,就是一个人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如果他刚好是法相庄严俊美,又有诗意的智慧、传奇跌宕的身世的圣域之王仓央嘉措,那这个道理,就是他用出世者的眼光望着俗世时显露出的智慧。如果向我们传达这一智慧的作者,又刚好是一位在伊拉克的巴格达经受过战火、在耶路撒冷见证过巴以最激烈的冲突,去过北极,重走过“丝绸之路”,内心有过深度挣扎和痛苦、最后又归于宁静的人,那我们读这本书,得到的就是双重智慧,摆脱浮躁心境、回归心灵安宁的双重通道。读仓央嘉措,我们读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是他走过的路和他活出的人生,以及他用出世者的智慧解世情之种种。
热门推荐
  • 冥帝的娇宠

    冥帝的娇宠

    她穿越而来,只想在这个世界简单快乐的活下去,遇见他,那个邪魅冷漠的男人,她会心疼他,会想要关心他,想一直待在他身边,没有原因。而遇到她,确不在他的预料中,她没有他身边那些女人漂亮更没有她们妩媚,却敢对他撒娇耍赖,黏着他,而他从来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抓住她宠着她又何妨?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那只神有点坏

    那只神有点坏

    “虽然我不知道这小子是什么来头,但是能你们神族诛杀的人,我却一定要救上一救。”她是上古的神,沉睡了万年之久,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和神族作对,在天河凿了八十个孔,四海八荒下了整整三个月的大雨,她自己却在西天梵境听佛祖讲经去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魂狩

    魂狩

    因为疯狂的机甲师拉修斯疯狂的“人体机甲化”的活体实验,落魄小贵族罗德的完整灵魂意外从人体中游离了出来……跳动的灵魂之焰们,伴随着我双手的挥动,顺从着我的掌控,尽情地飞舞吧,你们是这个世上最完美的生物,你们也是我最鲜美的……食物!********************逆袭自己的群,各位朋友可以一起加进来聊聊:)群号:10849213群名:逆袭的空间
  • 无敌神王

    无敌神王

    武道,圣道,神道?神之巅峰究竟在何处??不一样的武者世界,不一样的仙境,不一样的神境!且问一句上天?何为与天同寿?何为永生?新书需要推荐票,需要收藏!谢谢!!
  • 恶魔校草:小青梅,你回来了

    恶魔校草:小青梅,你回来了

    [第一次写书,希望读者宝宝们可以赏下脸,提些意见,我会努力加油的o(*^▽^*)o?]一个全民校草,一个低调校花,在同一学校,两人竟然还是青梅竹马!“你害羞了?”“我没有。”“那我帮你好了。”独宠,霸道,强吻,壁咚…恶魔的招数究竟有多少?最好的时光都给你,最好的世界都是你,你爱了我全部的秋冬春夏,我许了你一世的青春年华。
  • 镖师冷妃

    镖师冷妃

    一场变故,父亲失踪,下落不明,她不得不担起镖局重任,暗中追查;她用冷漠性情做面具,在渣男贱女中周旋,保护家业。他是大苍皇朝最不受宠的二皇子,沉默少语,身带“残疾”。可是真正的背后,真实的身份却权势通天,富可敌国。一纸婚约,她被赐婚于他为妃,两个毫无交集的人,被命运交缠在一起。大婚之夜,他却用雷霆万钧之势扑倒了她,她惊悚愕然:“你不是残疾了吗?”“本王的某物又没残!”他勾起她的下巴,将她再次扑倒。"
  • 七阶龙神剑

    七阶龙神剑

    一无是处的大学生宁轩,偶然穿越到了一个叫做创世大陆的世界,精彩的人生由此开始。
  • 翻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翻墙(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小说)

    豆瓣阅读征文大赛入围作品所属组别:小说组主人公“我”偶然结识了同校生“苏老大”,同天晚上在和苏一同翻墙回学校的路上偶遇苏老大的“宿敌”——一个由三名被学校开除的校外流氓组成的犯罪团伙,以及回学校后又通过苏结识了哲学系的冉小霞,并与冉小霞互相爱慕。并在次日晚上与冉小霞确定关系。住在“我”寝室隔壁的两个朋友王森王林二人同为冉小霞的追求者,在他们二人身上有许多有关冉小霞而并不为人所知的事情。在苏老大雇凶报复“我”夺他所爱的同时,真想也在慢慢地被揭开。
  • 吃透王阳明

    吃透王阳明

    本书以王阳明心学大纲为出发点,以王阳明人生经历为辅助材料,细描出一个心灵大师的心灵成长路线图,从而了解他所创立的心学到底是什么,以及它为什么能指导我们的人生修行,从而成为内心强大的人。
  • 将臣乱战记

    将臣乱战记

    据说是圣人干架,把空间和时间都给打碎了。“号外!号外!八月初三,长平之战,东汉关羽对战南宋岳飞!有意速来报名!”“隋唐李元霸摆擂啦!能接三锤送宝马一匹!”“秦王下令赐死杀神白起事件引发,收白起的最后时机,谁人敢来?”“李师师和陈圆圆于万花搂较技,百两入场,座位有限,先到先得!亲,有机会一亲芳泽的哟!”“宋玉又出巡啦!姐妹们,拿上瓜果去看呀!”……“唐伯虎!你够了啊!我就是个打铁的,你追着我干嘛?”陈默边跑便往身后怒骂道。“采花贼!给我把秋香留下!”身后以年轻男子双持毛笔怒气汹汹喝道。总之,世界都乱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