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0300000013

第13章 天水古树与传统文化之关系研究(5)

火棍树为膀胱果,条刷树是权叶槭。水帘洞中的两棵树生长在海拔高达1770米左右,因生长环境较差,膀胱果树主干已枯,其根部萌发一幼树;权叶槭基围2.04米,树干长1米、树围2米,树由北向南伸展,通长10米,冠幅南北10米,东西5米,树干1米以上处分上升下垂两枝,下枝已枯,上枝两分枝有干枯现象。生长弱,树龄约300年。若以树龄论,膀胱果树与权叶槭显然不是“麻线娘娘”当初成佛时最原始的火棍树与条刷树,当属后来人们的附会指称。而最早的火棍、条刷神树已无从探究。但这种古树名称上的因循现象充分说明,以“麻线娘娘”成佛为主题的民间神话,是典型的世俗化了的佛教文化内容。麻线女没有修禅颂经,也没有心向佛门的愿望,更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与功绩,但她孤注一掷,追求自由幸福的宁死不屈行为,却是与佛教论证人们如何从痛苦中解脱成佛的本质相适应的。她纯情、善良而又坚强,独立的性格和九死一生的勇气也符合佛教所规定的成佛之人必备的素质。菩萨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高远的概念,许多人终生向佛,却难以企及,而麻线女的成佛过程正好与此形成鲜明的对比,其实质反映出佛教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大众化、世俗化的历史事实。

3.天水古树与道观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本源宗教。孕育于东汉,至东汉汉顺帝末期(130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张道棱在四川鹄鸣山编著了道书24篇,创立了“张天师道”,道教正式形成。该教的思想渊源主要是先秦道家尊崇天道、向往自然、倡导无为、追求天人合一、标举个性价值和精神超脱的文化理念,同时又吸收了儒家学派中节俭、平均的思想养料,融合了楚文化中神话传说的浪漫主义成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时又形成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这是道教平等济业思想的尝试,也是道教社会政治功能的检验。黄巾起义的失败说明,道教的思想特质注定它不具备儒家刚健有为、辅弼王道的济世功能。魏晋六朝时,葛洪、陶弘景、寇谦之等人对道教进行改造并制定了教义和戒律,并参照佛经和儒学理论,编纂了许多道教典籍,使道教形成较为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唐初,李氏王朝追封老子李耳为“圣祖”,道教也成为国教。老子道教教主的地位得到了王权的固化,庄周亦被封为尊神,道教文化体系正式形成。道教主张炼服仙丹仙药以求得长生不老或升天成仙,注重养生延寿,这比佛教倡导世人追求死后来生的快乐更具诱惑力,因而使众多的平民参与其中,消磨时光,丧失对统治阶级的斗志,由于道教这种对儒学的依附性和出世的文化精神,使其在封建王权体制下得以平稳发展,延续至今。

道教在天水,其渊源早自老子时代。史载老子曾住伯阳乡一带布道,今天水市麦积区的伯阳便是以老子之字命名的。而且,在今天水市西郊有一处叫“太上老君眼泪罐罐”的地方。民间相传,老子在此设炉炼丹,因误了时辰,丹炉废弃,着急地流下了眼泪,结果将烧红的炉灰冲到山坡上,于是形成了今天纵裂沟壑的红山崖地貌,人们也习称其为“丹灶”。又据《直隶秦州新志》载,东汉顺帝道教形成初年,在天水市秦州区北山上的玉泉观,就有一位号铁马大仙的卢真人在此修行炼道。玉泉观位于今天水市秦州区城北天靖山麓,是天水道教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曾名播西北。“玉泉仙隐”曾闻名陇上。至今每年正月初九还保留了“上九会”、“朝观”等宗教民俗活动。

据考,玉泉观始建于唐初,中晚唐名“北山观”,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居此数日。北宋改名“玉泉观”,观名源自旧有的清冽山泉。南宋毁于兵燹,至元代至元八年(1278年),道教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徒裔梁志通飘游至此,爱其地丘壑山林之美,遂筑庵修道。至元八年(1278年)始见规模。后经明清两代扩建复修,逐渐形成拥有百间殿宇的古建筑群,通体坐北面南,沿中轴线的玉泉阁、三清殿呈大体对称分布、有山门、通仙桥、五十三谷、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玉皇殿、三官殿、雷祖殿、混元宫、三清殿及东西二配殿、北斗台、苍圣殿、八角攒尖亭,亭中有井即“玉泉”,相传此水能治眼疾(传说是太上老君的眼泪罐罐),经检测分析井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另外还有药王殿、财神庙等附体庙宇。殿宇亭桥、楼阁泉洞因势建造,依峦岗溪涧呈自然分布,形成玉泉仙洞胜景,被旧志列为“秦州八景”之一。

玉泉观不仅建筑宏大,而且环境幽雅,古木森森,清静空灵。观内原有古树100余株,今存58株,其中侧柏55株,千年以上的10株,其余皆在100—500年。另有3株500年的国槐。“悬崖古柏”曾名列“玉泉八景”之首。

玉泉八卦井以西神仙洞南(相传梁真人成仙处)的悬崖上,生长着垂枝俯体的古柏,旧称“柏树崖”,今存12株,皆刚健挺拔、苍翠古雅。《直隶秦州新志》载玉泉观时称“悬崖古柏,翠色覆人”,可见,古柏是名观最具代表的景观。天水晚清学者任文卿有玉泉八吟之一的《崖柏》诗:“倚郭参差起众峦,密排世柏如栏杆。天风吹吹翠不落,古云浩浩龙自蟠。半壁悬根霜干耸,高崖无石土花寒。虬枝莫怪矜奇绝,荦确培楼难例看。”诗境清幽,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悬崖古柏凌空奇绝的形态。全韵高雅通畅,以柏喻人,表明一种自然生就、无为天成的人间至美。

在崖柏群中,有一株形态最为独特的侧柏尤其令人称道。树高13米,树围2.60米,基围2.80米,冠幅南北10米,东西8米,因长于悬崖,生长缓慢,树龄约在800—1000年。古柏根外露,其中两条主根外露1米多,垂直向扎于地中,其余3条外露均在4米以上,斜向朝上扎根入西边崖中,北侧径围90厘米,中间径围63厘米,南边径围126厘米,三根扭曲交错,盘结如麻花状,神似女子发辫,故历称“辫柏”。古柏单枝独秀,悬根露爪,生趣盎然,堪称天水古树奇观。近代陇上学者王权曾赋诗题赞:“就中柏最奇,悬空若凤翥。崖根屈曲盘,千载神呵护。”“辫柏”的美态和韵味,令诗人发出“神灵护佑”的赞叹和祝愿,其形成确似鬼使神差一般。据《直隶秦州新志》载:今辫柏生长处的峭壁卞,曾是卢真人(即第一位在玉泉观修炼的道士)、梁真人(梁志通)、马真人(一元真人,清顺治年间在玉泉观修道)三位道士传说修成仙的地方。辫柏系梁真人手植,因树体根部发生异变,又加地处悬崖,常受雨水冲刷,天长地久,遂成今日形状。至今柏树崖下还有三仙洞、分祀三位道士,洞上方悬有明代张三丰道士亲题的“迹驻黄鹤”匾额。翠柏苍崖,百枝竞秀,仙洞幽幽,置身其间,如历仙境。

此外,在三清殿后西北郊地处生长着一株古柏,冠如华盖,浓荫繁茂,树龄在1300年左右,大体相当于玉泉观的始建年代,被尊为“柏道士”,常年受祀。

玉泉观多古柏,人们又呢称它们为“香柏”,因为民间迷信,求仙索药方往往是点燃柏叶,或磨碎柏子,再烧成草木灰,水引服送,据说极为灵验。其实,道家、道教、道士、道观与柏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柏树一向被视为高寿常青的神木。《洞冥记》载,磅山之北有古柏长青,而扶桑已干枯,甚至海水也枯竭。扶桑是东方巨木,相较之下,可见古柏之寿长。道家、道士、道观与柏有不解之缘,道人不仅爱它清高雅洁的风度和万古长青的本色,植柏于道观,美化修行之所,更有利于炼成真仙。而且,道士相当迷信柏叶,常用来泡酒,说能驱邪,孙真人《枕中记》记载有用新生柏叶研来化药剂服用的方法,主效延年益寿。并记有:秦朝时,有一宫女偷着跑出王宫,躲入中南山,以柏叶为食,竟活了三百余岁,浑身长毛,迅步疾飞,跨洞越溪,如风驰电掣。直到西汉成帝时,才被猎人抓获。

《原化记》上也说,田鸾入华山,有一黄冠道人指着柏叶对他说,“此长生药也。”并授他服食之法。田鸾后来得道,被尊称为“柏叶山人。”而且,相传赤松子好食柏子,竟然齿复生,急行如风,快若奔马。《仙经》称“服柏子,人长年”。柏树种子也是道家的灵丹仙药。数千年来,中国道教文化中的成仙升天的思绪与追求,虽然并不完全寄托于融长寿本色寓意和延年药用价值于一身的柏树,但这却澄清了一个事实:柏树是道家的护法宝树,道观多古柏,也就不足为奇了。历史上很多著名的英雄贤才曾有僻居山野的经历,以道家自居,以出世的精神思索人世的事业,心怀天下,无时不在观察时势,以至有为于天下,汉末的诸葛亮就属此类。相反一类如汉初张良却功成身退,最后隐居于今陕西留坝县紫柏山。智者的思虑行迹总显得耐人寻味,而其归宿却为何偏又是“紫柏山”,这不能不算是道家与柏树难分难舍的趣闻佳话。《秦州直隶州新志》载,今天水麦积区伯阳镇“渭水北柏林山有柏林观,旁有古柏”,亦可作伯阳意谓柏林山之南,正是老子传道之地,柏阳(伯阳)柏林山、柏林观的出现也绝非偶然。至于崆峒山柴果云杉的传论,因有黄帝问道广成子于崆峒一说,平凉崆峒山遂被誉为天下道教第一山。后来释、儒两家亦看上崆峒,修寺建院形成道、释、儒三家处一山的奇特历史文化景观,为崆峒古树书写了美好绝伦的传说。

崆峒山东台上有一紫果云杉,相传为丰华道士从云南带来。到崆峒时,道士已耗尽终身精气,尽力将树栽下后,又割破手脉,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幼树,后人为纪念道士称此树为“丰华柏”,后来又叫成谐音“凤鸾柏”。又因树冠像孔雀开屏,针叶有圆点,似孔雀所开之屏上的圆点,又叫成了“孔雀柏”,真名都是紫果云杉,经推算,树龄为1100年左右。

古柏是道观的天生使者,更是道家、道士的命根法宝,它们维系着道教现实与精神上的双向追求。“古柏寓道”其意义深远。

当然,道观古树中的奇葩还有娑楞树。徽县高桥乡一路旁,有棵带神秘色彩的娑楞树,当地传说娑楞树只生长在天宫的南天门,不知何时有位神仙从南天门降至该地,红光过后,该处长出了娑楞树,虔诚的人们便在此修庙塑像,视树为神的化身。现今庙宇已荡然无存,惟独这300多年的娑楞树(七叶树)郁郁葱葱。陕西汉中留坝县紫柏山下张良庙内即有一株。树高30米,主干2米以上分2枝,树围4.8米,基围5米,冠幅南北20米,东西14米,生长旺盛。娑楞树(shorea robusla)因其果称娑楞子,故世传为娑楞树。《水经注·河水注》:“此树名娑楞树,其树花名娑罗传也,此在雪白如霜雪,香天地也。”本是域外之物。娑楞树又名七叶树,道教相传,此树为天庭独有,人间之木,都为天仙所赐。张良庙内的娑楞树,据说是嫦娥自月宫移来,保佑留侯张良。至今树下有月形石碣,是世人为纪念嫦娥移树之功而立的无字碑。娑楞子主治胃病,效果灵验。娑楞树深得道教僧徒的呵护和敬重,每月至月圆时即焚香祭拜。

道观古树,也不尽为柏与娑楞,其树种也包括各地的乡土树种,如天水的乡树是国槐。玉泉观三清殿后西北向还存有2株古槐。西南1株高13米,树围2.5米,基围3米,冠幅南北16米,东西15米;另外一株树围3.1米,基围3.5米。冠幅南北12米,东西13米,树干基部有腐洞,人们称为“药王神水”,传说可治眼疾。树龄约500年。两株古槐相距7米左右,西南向为单主干,倾落于东北向3米以上的两大侧枝权中,两树交相迎合,相互依偎,甚是亲近,因被人称为“夫妻槐”,而且按照男左女右的传统习惯,左边单干,右边分权,甚合自然法则。这一古树奇景存于道观,可谓合情合理。玉泉观为全真教龙门派住观。该派意为“全真本直”,主张“儒、释、道”三教同源,修行方法上强调“性命双修,先性后命,全神练气,出家修真,立志而守,苦志而修”,是清修派苦修精神兼炼机体的代表教派。但是,道教的另一派丹鼎派,则又主张阴阳互补,男女合炼双修,方成正道。民间有“纯阳真人吕洞宾三戏白牡丹”故事,据传说吕洞宾云游天水牡丹园时,被牡丹仙子的美貌所倾倒,不愿再回到天庭去。“夫妻槐”是否能以天然的巧合阐释道教文化的真实内涵呢?

玉泉观,古树参天,林壑优美,古柏奇槐无处不显仙风道骨。详观细赏,鳞次栉比的古树,姿态万千:或屈膝盘坐,挺身纳气,或阴阳交错,元气互补。领略古树,审读它们的形神,也就体味了道教浑然天成,返璞归真的哲学要义。古树参差,枝叶掩映,素朴的古观因为它们才显得纯正可信,淡雅而神奇。寒暑易节,冬去春来,古树总显得清闲自适,率性天真,在动静难分的自然时空里永生,幻化。

4.天水古树与文庙

天水历史上文人辈出,文教发达,封建社会尊孔重教之风很盛,修建文庙形成定制。其中以天水市文庙和秦安县文庙最具特色。院中生长着参天的古柏和古槐,古雅壮观,也反映出儒家传统文化在天水的深厚积淀。

天水市文庙在中华西路西端,据《秦州志》载,相传始建于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至今有700余年的历史,今存古建筑多为明清增修。在大成殿东侧院内有一侧柏,高21米,树围3.6米,基围4米,干苍枝劲,树姿端直,约有600年。在大成殿西有一株国槐,高16米,树围5.9米,基围6.5米,树冠葱郁,枝叶茂盛,树龄约有750年。

秦安文庙侧柏最古,其庙位于县城南街大成殿,背北面南,建筑宏伟,创建于元大德元年(1297年),今存为明代复修。院内现存古柏9株,苍翠浓荫,其中大成殿西侧的一株古柏被誉为“黉宫柏盖”。树高17米,树围5.1米,基围6.9米,树干高1米处分三大主枝,东边主枝树围2.6米,北边主枝树围2.1米,南边主枝树围2.8米,南边主枝5米高处又分两枝,树干高7米以上为树冠。

南边主枝上部有干梢现象,但生长尚好,叶茂荫浓。该树树龄在1000年以上,仅次于“南山古柏”。“黉宫柏盖”是明代秦安著名学者胡缵宗对文庙古柏的赞誉。明嘉靖《秦安县志》为胡所修,其中“黉宫柏盖”为秦安“十咏”之一。并附记曰:“陇南地虽多木,然古柏……大成殿前今每株三枝,枝叶相团如亭如盖,若人裁成,高出南城之上,于亦奇矣乎”。胡氏为一代名臣,又是大儒,赞誉古柏,形象贴切,而其喻指何尝没有对圣人的称颂和对君子的砥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以松柏之耐寒,喻指节操卓异于常人的君子。柏之属性亦为君子之品性,“高出南城之上”,古柏毅然凌空,气压高城,又何尝没有刚健向上、奋发有为的儒者风范。文庙植柏,恰好适合儒家借物喻人的传统。而文庙种槐亦有来历,槐虽为绿化常见树种,但旧时迷信,‘槐’从鬼旁,植之不祥。孔子是无鬼神论者,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所以文庙植槐就不是为怪了,这也说明孔子儒家是无神论学派。而且天水古树中,槐树数量最大,这里边更有特殊的民俗上的情感和家园观念。因而,那种“槐树寓鬼”的谬论没有阻碍天水人民植槐、爱槐的行为与感情。

除文庙古树外,在陇南书院旧址内亦有400年的古槐和200年的古柏。陇南书院在天水市民主西路北侧,今为秦州区政府所在地,原为陇右道署,清光绪二年(1876年)改称陇南书院,陇上文宗任士言任山长,清末为陇南中学堂,民国改为天水县中学。陇南书院布局严整,古树夹道,更显幽雅恬静。作为近代天水重要的文化圣地,古槐是百余年来培育一代又一代学子之见证,它无声地记录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同类推荐
  • 嫁衣余香录——编辑文化学研究

    嫁衣余香录——编辑文化学研究

    本书主要讲述了编辑出版业方面的内容,以期更好的让读者了解出版方面的文化。
  • 民俗文学心理学

    民俗文学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民俗、文学、心理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民俗中的心理学、灵异传奇、作家与文学心灵等内容。
  •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上元之期:元宵节(文化之美)

    元宵节又称灯火节,在南北朝时,灯火十分盛行。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被人们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来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

    《中国梅花审美文化研究》(以下简称《梅花审美》)是从来探讨中国梅文化众多论著中穖性最为突出者。如论梅之开发利用,历史远及七千年以上的新石器时代。从采用梅果于祭祀和烹调(增酸味,催肉熟),经过汉晋南北朝梅花欣赏的兴起,再经隋唐五代梅花审美欣赏的发展,通过北宋梅文化象征之生成尤其是南宋梅花审美文化的鼎盛与成熟,元代梅文化高潮延续,直到明清梅文化之稳定发展,真是既系统全面,又突出了一时期的特殊性。
热门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上)

    本书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
  • 网络直播成神路

    网络直播成神路

    在这宇宙的某处宇域,有一处空间由十三个大小不一的黑洞围绕而成,在漫长的时间中,此中诞生了文明。这是一个永远都会被黑洞所包围的文明,最终也会亡于黑洞的文明。主角姬秀高居国家高层,却陷入刺杀顶头上司的阴谋中,从民族英雄成为叛国贼,任凭个人能力再通天,也无法与庞大的国家机器斗争,最终沦为一个在网络上直播的开荒者。我决定了,从今天开始就网络直播,让你们看看我是如何成神的。
  • 王爷太霸道:爱妃行行好

    王爷太霸道:爱妃行行好

    某女去逛青楼,被撞破身份,偶遇某王爷被救,之后就被纠缠不清了……一天,某王得意“皇兄,把你那块琉璃玉收拾好,送到我府上来!”……皇帝惊讶“难道你小子找到媳妇儿了?”对此,某女表示她什么都不知道哦。【纯属虚构,不喜勿喷】某王的挖坑大计正在实施中,某女却想着怎样才能脱离魔爪,,,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楼兰古迹

    楼兰古迹

    华裳秋歌,夏未冬至,楼意潇潇,兰鱼天堂。未生,你是历史,已故,你是传奇。千古已在瞬息间,我愿有你伴左右。你生,我亦生,你离,我怎能在哪里。答应你的,是与你如相思树根缠绕,而未应你的,是朝暮之间,风云变化。青丝易染,流年成殇·。再回首时,空留我一人,琴案炉香,袅袅间,沧海桑田。楼兰是什么,你说是一笔勾勒的千古神秘,华夏是什么,你说是铁马金戈打造出来的神话。由爱生怖,由爱生忧,你我之间不必轰轰烈烈。你懂我,我知你,如此而已,夫复何求!不在乎他人强加的目光,你是我今生的王,我是你今生的皇。你我生于江湖,只愿无拘无束,风云变,即使你不再,我也愿与你天涯,神魂交错!
  • 魔女擒夫

    魔女擒夫

    她是新一代的驱魔师,也是塔罗牌占卜师。却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了古代。帅哥一个接一个个,好吧,姐就是个传说,都跟着姐寻宝闯江湖吧!反正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 秩序之痕

    秩序之痕

    天之痕,帝之子,妖星降世,乱世浮沉,血泊之上的王座,无尽杀戮的宿命,以战止战,天命轮回,加冕之路,弑者成王!
  • 最终命斗

    最终命斗

    这是一场神魔的游戏,失败者会被忘却,成功者将会获得成神成魔的机遇,无尽的考验,无尽的拼搏,在这生命是廉价的,许许多多的强者或强队他们的最初或者最终的目的或者只是好好的活着
  •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1

    夏有乔木:雅望天堂1

    继《致青春》《小时代》之后,2014年文坛备受瞩目的影视青春小说。无数网友读者疯狂追捧的青春虐文神作!《致青春》制作班底重磅打造电影!9大影视公司争夺拍制,1000家媒体密切关注!16岁的少女雅望,应爸爸要求去照顾其战友之子、10岁的夏木。美丽的男孩夏木因为童年时期经历的了亲生母亲的死亡现场,而从此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无法与外界产生一丝的共鸣与沟通。。雅望的出现渐渐融化了夏木的心;可是雅望青梅竹马的恋人唐小天高中毕业后去当兵后,认识了大学同学曲蔚然,最终引狼入室。从此雅望,夏木,唐小天,他们三个人的命运都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 紫环戒

    紫环戒

    他,任百花无数,我只摘一朵;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任群芳百艳,我只在乎你他说我想牵你的手,从心动,到古稀他,爱若是你给的天灾,我注定要被害她、和她??????血染江山的画,怎敌你微微笑颜我许你当歌纵马,四海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