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2900000006

第6章 中国近代工业的闪闪星火(3)

光绪四年(1878年)十二月初八日,申报发表一则消息:“昨报上海设立织造洋布机器局,此为中国之创举,华人皆拭目以待。今悉左伯相又奏准在甘肃兰州府等处另设一织呢公司,计需本银不赀。

所有一切机器已早委员传信至欧洲定购,一俟运到,当可开办也。”

申报是外国人在上海办的一家报纸,是一家颇有影响的媒体。

申报的这篇报道中还说,西口外本有大片游牧地区,牛羊繁殖,如果能把当地盛产的羊毛织成呢子,像外国所生产的呢子那样,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利民的善举。

接下来,《大清国》杂志于光绪五年(1879年)一月四日又报道了兰州织呢局的消息。《大清国》是在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周刊。

编辑叫巴尔夫。

《大清国》载文说:要在兰州府建立一座织呢厂已谈论了很久;这计划不久即将实现。

文章详述织呢局进展情况,说这个企业将委托给一位久在上海居住的德国人办理;数日前又有两位从德国刚来到上海,其中一位名叫石德洛末,是从爱克斯拉夏佩尔来的呢绒制造家,另一位叫安克,是个建筑师。石德洛末先生从欧洲把兰州织呢局所需要的机器押运来华。他们两位即将启程赴兰州府。路上须跋涉三个月。文章最后说,选定远在西北的兰州府建厂的原因,显然由于那里畜养的羊很多,所产羊毛以前从来没有好好利用;同时考虑把工厂建在这畜牧地区的中心,比陆路运输原料到各通商口岸好得多。

继《大清国》一月四日报道之后,二月初八申报又刊登消息称:甘肃省兰州府创设机器羽局,前闻特在沪上派员定购机器,现已由转运局委员将机器等由轮船载至汉口,然后从湖北等地转运入陇。

三月初八,申报又发一消息:前报道甘肃兰州府创设织呢机器局,采用羊毛织成呢绒各物。现听说向外洋购取的各种机器业已来沪,正准备托招商局的轮船带至汉口,再由水陆提运到陇中。然而该机器共有大小箱笼1200余件,恐怕运费先已不赀。

左宗棠翘首盼望中,胡雪岩来信了,说是派人办矿,一切用费由他捐办,还说捐购一台掘金小机器,附钻井机器一同运来,让赖总兵检查。开河、钻井、织呢机器,都已买到,只是湖北、西安、沿途各处运解分合,快慢不齐,所以到货时间有先有后。

机器已经买妥,左宗棠即紧锣密鼓建设织呢局。

军呢军毯西班牙条纹布洋机器一天能织100丈

兰州织呢局是在制造局的基础上创办的,其性质依然是官办军工企业,名称是甘肃织呢总局。

赖长主持制造局和织呢局两个局的局务,但主要精力放在织呢局。他把厂址选择在兰州通远门(今小稍门)外畅家巷南侧前路后营基址,这样可以不必另外购买民基,又可以营地作堡。两个局在一起,织呢局的机器安装和维修及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均可由制造局承担。

兴修厂房的事仍由赖长主持,协办的人员只能管书记簿账,不能参与局务。

左宗棠指示赖长,在机器未到之前,当务之急是三件事:一是盖厂房;二是积极备料,采购精细羊毛;三是人员培训。先把围墙打起来,房屋陆续添盖,至关重要的是房屋要坚实,不在美观,也不可过于狭小,必须考虑厂房能摆下机器,还要够工匠住的地方。如果办成了,将来再扩建。羊绒难以久储,就先采购若干,以免临时停工待料。

人员培训,就是让原先学习织造的工匠趁此时间互相仿效。同时从陕甘军队中挑选赋性灵敏又好学习的士兵到织呢局专心学习,派人指导,学成后就是当地自行培养出来的师匠,一代一代传下去。左宗棠说,庶事半功倍,业精于勤。今天的学徒,都是日后的师匠,将来一人传十,十人传百,由关内而及新疆;以中华所产羊毛,就中华织成呢片,普销到内地,甘肃人自然会享其利。

1879年初,从德国购得的织呢机器全套60余架,由石德洛末押运来华,又从上海运兰州。4000箱机器中有蒸汽机、自动纺织机、梳毛机、织布机、洗毛机、起毛机、烘干机、剪毛机、染色机、压光机、上光机、蒸刷机等。

这些笨重的机器装在一条货船上,由招商局的轮船拖运到汉口,在汉口又将这些机器用民间小船水运,或人抬肩扛背运到西安,然后由兰州的一个名叫席步天的大车户组织畜力车运往兰州。机器非常重,很难运,所以锅炉得拆散了一块一块地运,遇山口地带,有时得开凿了才能把大件搬过去。兰州大车户把两轮车改为四轮车,在车的传动部位安装了滚动部件,加快了速度。

尽管如此,机器运输在路上费掉了好几个月的工夫,直到当年10月,部分机器才开始运到了兰州,又有一些则一直到1880年3月,还没有找到通往目的地的道路。辗转曲折,机器的最后一批于1880年5月解运抵甘。同年9月16日总算开工了。

厂房分东厂、中厂和西厂三部分,东厂为纺线织呢车间,中厂为动力机修、办公地,西厂为洗毛及整染车间。局里雇用的13个德国人分别担任经理、领班、教习、翻译员等,负责机器安装、技术指导、徒工培训。

从德国请来的呢绒专家石德洛末到兰州后担任织呢局的洋总办。中国负责人选的厂地叫洋总办看,洋总办认为不妥当;又选另一块地,洋总办说水源不足。中方说,水源自可解决。洋总办同意了。

规模为1200个纺锤的兰州织呢总局正式投产。机器由两架发动机来运转,一架24匹马力,一架32匹马力。纺线机三架,每架有360纺锭。

冬天来了,黄河上结了冰。但寒冷的气候挡不住织呢局中热烈转动的机器。产品主要是军呢、军毯、西班牙条纹布,最多时达到日产100丈。

左宗棠高兴地说:甘肃气象更新,兰州织呢局结构宏敞,安设机器20具,其中6具已开织,每天能生产8匹呢布,每匹长50尺阔5尺,织成的呢布分三种,品质还好,比洋呢便宜。虽然看上去略逊于洋呢,但可供着用。厂内共有纺锭1200枚。有时也用驼毛织呢,驼毛很好。在中外技师工匠及本地艺徒努力下,所成的呢料渐见精致。

待艺徒习业有成,各机全部开织,约计每年可织呢六七千匹。

左宗棠对织呢局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他做出决定:局里雇用的蚕丝织呢等中外师匠及办理局务的华人和洋人,有实在出力,工作著有成效者,应由营务处刘锦棠、杨昌浚随时汇奏请奖,以激励人们奋进。

一份英国领事商务报告中说,兰州织呢局,一切困难都已克服,该厂正在开工,每日能生产24匹蓝色粗呢。不久产量定会增多。成本非常便宜。

这个织呢局投资巨大,包括织呢,开河、掘井各种机器连同纳税,自德国至上海,自上海经湖北至甘肃的运输保险各种费用,建造厂房及洋匠华工、局务等各类人员的薪俸。总共花去白银30万两。

因此左宗棠一心想把这件事做好做大。

左宗棠认为西北军事行动已结束,应将民生工业放在首位。赖长就把织呢局的匾额悬挂在大门,把制造局的匾额悬到二门。叫一门两局,分别经营,实际上主营织呢局。

就在这个冬天,左宗棠应召入京,他兴冲冲地把兰州织的呢片带给朝廷中人看。大家都满意。

编和织是人类两项最古老的手工艺。纺织技术源于编篮术。由编织技术发展出来的织机,是妇女的一项发明,男子成为纺织者是后来的事情。手工纺织到处可见,但织机技术只出现在进步的文化中。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首先安装在纺纱机上。

兰州织呢局用织呢机器把地产羊毛织成洋绒一样的呢片,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很了不起的。但当时的中国人似乎还不以为然,而外国人以一种复杂的心情关注此事。英国人对德国人经营此业醋意很浓。

光绪七年(1881年)正月,已升任清政府军机大臣的左宗棠,身在京都,心里还在牵挂远在西北的甘肃织呢局,就像当年他赴任陕甘总督时放心不下马尾船厂一样。他写信给署理陕甘总督杨昌浚说:“织布局现有成效可睹否?十年业屡,至今犹魂梦难忘。”

谁也没有想到,同年二月,也就是在织呢局开工不到半年,左宗棠离开甘肃不久,有一个名叫美思尼(Mesny)的洋人来到兰州。

此人参观了织呢局后,在香港德臣报发表文章称,左宗棠的美举白白花了钱云云。

这一报道在舆论界炒得沸沸扬扬。

在上海的《申报》于4月30日载文说:西报言,有西人名美思尼前往兰州,至织呢局游玩。该局总办以有事不能相陪,委员两人陪之。西人周视既毕,慨然曰“左候创设此举本属极好,机器亦系上等之物,奈羊毛及线均未能精美。缘所延西人言语不通,虽有通事,也不可深恃,以至有此美举而仍无佳货,殊为可惜”云。按兰州设立织呢局,事居创举,原难步武泰西。然苟能认真办理,精益求精,当必有蒸蒸日上之势耳。

5月27日,《北华捷报》又报道说,美思尼君于本年2月12日参观了兰州府的织呢局,以“探险者”的笔名致书香港德臣报说:今天我第三次造访了织呢局,情况很不能令人满意,颇使人惋惜。他们用的羊毛粗得无法使用,大堆大堆地堆在那儿等着发霉;只有20%能织粗呢,30%能织毡子,余剩的50%全无用处。用这种羊毛纺不出好绒线,绒线既然坏,也织不出能称做呢布的东西。即便织毡子,原料也粗。总督左宗棠,好意想开发西北富源。但他白花了钱,因为缺乏良好的管理。

同类推荐
  • 伏魔断妖传

    伏魔断妖传

    北宋宣和年间,方腊起事,朝廷发兵征讨。南唐后主李煜玄孙李钰,与结义兄弟曹宝、徐良奋起响应,南征北伐,屡建战功,官拜统制。后遭蔡京、童贯陷害,逼上梁山,然忠君之心不改。靖康之变,二圣被掳,李钰率军往救,大战金兵,功败垂成。后高举义旗,群起响应,抗屡败金兵,立誓要迎回二圣,遭高宗猜忌,被下毒害死。
  • 殖明

    殖明

    公元1660年,是大清顺治十七年,也是大明永历十五年,但大明只剩下了几个孤岛。一个爱玩策略游戏的21世纪猎头公司小职员,也在这一年来到了厦门岛,成了郑成功的18岁长子。只逆袭大清太没出息了,主角还要碾压北极熊,炮轰扶桑岛,一统南洋,圈地欧罗巴,让大明的子民移殖、货殖、繁殖全球!
  • 顶级护院

    顶级护院

    一个老套的附生故事。一个护院的扯蛋故事。注:卫道士免入。本书纯属扯蛋,如有雷同,纯属抄袭。抄袭1:唐胤:小弟习过两年武,尘世中一个捣蛋小护院,唐胤!
  • 谋冻天下封无双

    谋冻天下封无双

    江湖皇帝,朝廷一品。盖世武功,无上权谋。居庙堂而险,行江湖而恶,何处之?盖有无双者,举手庙堂惊风,覆手江湖骇浪。俯天下,敬众生。沾衣恨,弈无双。
  • 乱世男颜:战国铩

    乱世男颜:战国铩

    打昏太子,穿上他的衣服,坐上他的位置,独占他的女人,却赢得无数人的敬重,田单与之结为知已,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秦太子悼、卫太子无忧都设法与之相交,秦昭王、楚顷襄王、魏惠文王,燕惠文王。宋康王都对其忌惮三分,苏代也对其充满惧意,宋国郡主,秦国公主都心系于他,看乡野小子玩转战国。丹朱:我若身死,请替我活。瑶琴:乱世红尘,不只黑白二色,你要的纯粹,我给不起。沐烽:朝花向晚,奈何晚来风急!千叶:万丈红尘,你只看透了七尺,凭什么争夺天下?长风:守在我身边,看着我长大;守在他身边,只会看着自己枯萎。
热门推荐
  • 梦境显示器——梦入桃花深处

    梦境显示器——梦入桃花深处

    这是一部喜剧科幻小说,很生活化,没有星际大战,没有世界末日。笔者自己定义为“文派科幻”,如何?一位专门利用梦境进行创作的另类作家,沉醉梦境不能自拔。一台梦境显示器,显示着作家那美丽的梦境。一群人力图帮助梦中人醒来,却一个个进入梦境并流连忘返。一伙极力摆脱当前处境的人也进入了桃花源。一个美丽的传统的故事在未来科学技术的帮助下重新演绎。
  • 本宫不是那种人

    本宫不是那种人

    多年以后,顾青姿搂某名朝廷重臣在怀,心中颇多的感慨只汇成了一句话——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什么?你说你貌美?啧啧,没演技那也是白搭!PS:对不住各位亲,这本书要暂时停更。(咳咳,本故事架得很空,国家背景及官职什么的都是虚构,经不起任何考究及推敲。)
  • 至少还有回忆珍藏

    至少还有回忆珍藏

    也许是上天注定,三生有幸与你相遇,也许这一切都很普通,也许放手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我都喜欢你了,懒得换人了啊。
  • 秦时明月前传

    秦时明月前传

    百步飞剑、夜尽天明、诸子百家、万里长城、焚书坑儒、始皇之死、亡秦必楚。七部曲构造了浩大的古中国世界。大秦帝国铁血统治十余年,诸子百家,豪强并起,天下英雄顽抗始皇暴政,为求国泰民安,掀起血雨腥风。当世主角,天明、少羽、高月命运坎坷,历经千难万险,悲欢离合,一举攻陷咸阳,名垂青史,为后世所传颂。而在这天下英雄之中,却是有一平凡少年,行遍大江南北,为报家仇,走上了那条坎坷的兵者侠道。少年萧凡手执鱼肠断剑,身背千机魔伞,白发垂肩,化身杀神,战天战地,犹如魔神,斩灭苍天,成为盖世剑侠。一曲高歌,荡气回肠。这秦时明月的浩大武侠世界,邀君共来江湖游!历史为骨,艺术为翼;中华文明,宏扬百世。
  • 特工王妃:王爷我不嫁

    特工王妃:王爷我不嫁

    她是大名鼎鼎的王牌特工,人称天使送货员,却不想一朝死在了官员们的私活上。好不容易重生,却满门被抄斩,剩下她一个被充入教坊做了妓子。只想平静的活下去,再也不沾官场上的事,可偏偏天不从人愿。在这王爷遍地走的宫中,躲也躲不掉。王爷我不想嫁!!
  • 古镜迷魂

    古镜迷魂

    古镜融入了前世今生,一切皆是因果循环,前世的孽缘,到底该怎样去背负……
  •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国共往事风云录(二)

    20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国共两党经历了从黄埔到北伐,从十年内战到联合抗日,从中国命运决战到坚定一个中国的信念。这期间,国共两党分分合合,政治较量与军事对抗,成为上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代名人也都因此而深刻在历史的册页中。
  • 实习老师的恶梦

    实习老师的恶梦

    本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田俊在学校的组织下,去了一所传说中的恐怖学校当实习老师。去实习学校之前,他把他奶奶临死前送给他的一块辟邪石挂在了自己的脖子上,之后接踵而至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恐怖灵异事件........................
  • 追妻难又难,宝贝别不理我

    追妻难又难,宝贝别不理我

    片段:“媳妇儿?夫人?太太?呵呵,呵,”楚冥看到轩辕翎越来越黑的脸色干笑着。“别叫我媳妇儿!”轩辕翎要是知道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当初打死她都不会朝他借钱。天哪!谁来救救她!说明:本文无白莲花,绿茶婊,女主是非常独立的新时代女性。各位亲要是想看娇滴滴智商不高还呆萌的女主请绕道。(另外,女主性格非常很辣,这点不会变,详情请看第一章作者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