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92700000009

第9章 经常学习人生原动力才不枯竭(3)

学习是多方面的,李嘉诚通过善于了解、精于观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包括察言观色、见机行事。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人们在学习社会经验时,千万不能小视了解与观察的作用,无论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是学习社会经验都要养成善于了解、精于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才能以最快的速度使自己成长起来。

5、活到老,学到老

生活中,许多人都可以养成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但是,却不能将这一习惯一直延续下去,认为只要是成功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学习的习惯就可以被放弃了。殊不知,这种想法有多么的无知,学习的习惯可以令人受用终生。

人活着应该有个目标,有个方向,否则就会迷茫。这个方向,也正是人们经常说的志向,而志向的建立,又需要与学识联系在一起。每一个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均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用这个习惯督促自己不断前进,从而实现目标。

汉代的王充,是通过敏而好学,刻苦努力而成功的。王充,东汉时会稽上虞人,出身于“庶门孤族”,没有什么家底储备,一家过着清贫的日子,在《论衡·自纪篇》中,王充这样叙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童年时与其他儿童游戏,不随便打闹,“侪伦(指小伙伴)好掩雀、捕蝉、戏钱”,“充独不表”。他6岁开始识字,8岁进书馆学习。老师讲授《论语》、《尚书》,他一天能背1000多字。约15岁时王充到京师洛阳进太学深造,开阔了眼界。但太学里的学习并不能使王充感到满足。《后汉书·王充传》说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即学习时不拘于经典词句,而是广读群书。由于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他经常到洛阳的书肆中去看书。在热闹的街市里,他也能全神贯注,甚至暗暗背诵下特别好的词句。王充学成之后,回到家乡,一面授徒讲学,一面自己著述。曾希望能当官出仕的王充有过相当大的政治抱负,一心能有所作为。但是当时门阀豪族控制仕途,英俊皆为下僚,王充出身寒庶,其思想见解又不为当时的统治者赏识,所以他只做过几次幕僚一类的小官,还常常因意见不合而被迫辞职。

和大多数文人一样,当王充感到自己在仕途上不会取得很大成就时就专心治学,著书立说。王充所处的时代,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平静,但仍旧潜伏着社会危机,阶级矛盾也有所激化。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从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出发,把先秦儒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改造为“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儒学,成了官方的正统思想。在这一基础上带有迷信色彩的谶纬之学在东汉时亦有所冒头。谶,就是伪造上天所谓的文书,其中有预言、启示之类;纬,就是用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去注解古籍。显然,这种谶纬学说是充满各种迷信的荒诞之说,其影响所及,使“众书皆失实,虚妄之言胜真美”。王充对此“疾之无已”,因而奋笔著书。针对当时思想界的问题,他写下了《大儒》、《讥俗》、《节义》、《政务》、《论衡》、《养性》等书。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论衡》一书。《论衡》分30卷,85篇(现存84篇),约30万字,这是王充从34岁开始,前后用30多年时间,写出的一部充满战斗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巨著。

《后汉书·王充传》说他在写这部书时,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婚丧庆吊的应酬。在自己卧室的书架上,到处放着笔砚、刀和竹木简,一有什么想法就随时记下来。直到临终才完成此书。王充解释《论衡》这一书名时这样说:“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就是衡量言论得失和真伪之作。在这部巨著中,在对已成为官方思想的汉代唯心主义哲学和神学迷信进行系统的批判中,展现了王充的大无畏精神。同时对先秦以来的主要思想流派进行了评论,从思想的承继关系中,对汉代思想作出总结。

晚年生活困苦的王充在71岁时去世,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著作。到东汉末年,经过蔡邕、王朗等人的整理,这位伟大而杰出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的著作才得以流传后世,成为伟大而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果没有王充当时的勤奋学习,珍惜分秒的精神,世界文化宝库中就没有这笔文化遗产。

王充一生从来没有中断过学习,他所取得的成就,验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重要意义。

知识能使人富有。一个人储蓄知识越多,人生才越充实。因此,零星的努力,细小的进步,日积月累,都是巨大的精神财富。

一个人“优越”与“胜利”的征兆便是孜孜以求的进步精神。

大多数人的缺点,就是一心希望在顷刻之间获得渊博的学识。事情是慢慢成就的,因此人们应不断地努力读书自修,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本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态度,渐渐地扩大知识范围。只有这样,知识才会越积越多,力量才会越来越大。

有一户人家,其父母子女相约每晚留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读书或自修。晚餐过后,他们便一直休息和游戏,在一个小时之内,或谈笑戏谑,或制作各种玩意儿,极尽欢娱。但当一小时后,各自进行阅读、写作或自修,静得连细针坠地都可以听见。这是一种追求、一种志向,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表明人的一生都是受教育的时期。社会就是一所大学。人们所遇见的人,所接触的事物,所得到的经验,都是这所学校中的教师。只要人们开放耳目,生活或工作的每分钟,都可以摄取许多东西。如果你愿意,知识的无穷力量也会给予你无尽的快乐。

而且你要认识到成功并非终点,它只不过是你一段时间的小结而已。成功是下一个开始的起步,应该准备好,走好下一步,为了下一次的成功再接再厉。从古到今,凡是成功者都不是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的。

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即使每天工作再多再累,也绝不埋怨,而且还能腾出时间来“进修”。这种人早已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作用,并深谙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6、用知识指导实践

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使事业不断发展,这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否则,就会学而无用。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用知识指导实践,如果学无所用,就违背了学习的初衷。

学以致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

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正是获取成绩的关键所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具备学以致用的习惯,使知识为你所用。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并自以为熟通兵法了。

正好赶上一群土匪聚众生事,于是他召集了乡兵,前去平乱。可是当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自己还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此书进行一番研究之后,自认为可以把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设计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把村里的人全部淹死。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大笑,但是也让人深思,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那些书呆子不能将书本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不知道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因此,关键时刻误了大事,还险些酿成大祸。希望所有人都能以此为鉴,将书读活,学以致用。

顾炎武在赞同这一观点的同时,亦用“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表达自己的主张。

朱熹也提出:“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

只要你掌握这种读书方法,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更多的书籍,取得更多的收获。

书本上的知识须变通,上面记载的是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的不同事件或一些奥妙精深的理论,所以需要因时、因地、因势的不同,适当改变方式方法,千万不可照搬书本,不思变数,不然就会成为第二个“纸上谈兵”的赵括,那样势必会贻笑大方。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就是此理。

读书的目的就在于应用,在于指导人们的生活,爱读书而不与实际相联系是没有用的。最为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便是与实际相联系地读书。

如果你想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就必须把知识与生活(工作)经验相结合,变成一种全面的认识。否则书本上的知识就是片面的、无用的了。

为了让知识造福人类,必须学习和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以致用,那么拥有再丰富的知识也只能是个书呆子。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经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对他的儿子进行劝勉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如果认为书上的东西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就应把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不但可免于浮躁,还可为社会创造财富,并在学以致用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学生们对于书本上的东西,往往只当做是一种知识形态,因此没有受益匪浅的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才使他们感受到知识的重要作用。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摸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便在将来的事业中更好地利用和发挥。

同类推荐
  • 山洞里的大师(下)

    山洞里的大师(下)

    1929年,美国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股灾,美国人进入了令人恐慌的大萧条时代。本书作者,当时全美国最知名的新思想大师和领袖,《宗教科学》、《心理科学》杂志的创始人拉尔森的事业也同样受到重创,然而,他发现,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信心危机,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人们内心的恐慌。拉尔森看到无数的人在股灾、失业的困境中精神崩溃,不愿面对人生。为了让更多的人们重拾信心,度过人生中的冬天,在大萧条初期间,拉尔森远离城市,在美国西部的一个山洞里隐居达两年之久,在这两年里,他不断思索生命的真相和人类的命运,写下了一系列震撼人心的著作。
  •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49个关键(下)

    三分做事七分做人的49个关键(下)

    本书论述了人生成败的道理,包括要想成事,先学做人;做事先做人,得意不忘形;立业要先立德,品格终于能力;有容乃大,忍者无敌;做事急噪乃大忌,做人低调实高贤等内容。
  • 杨力讲易经职场智慧

    杨力讲易经职场智慧

    本书共分为如何度过职场的“婴儿期”、如何管理上级、如何做好同级功课、如何善待下属、如何让自己平步青云、如何平衡人际关系、如何提升工作能力、如何修炼自己的道德品质等9个部分,并细分为职场智慧64讲。每一讲都包含一个富含哲理、引人深思的《易经》智慧,对于有志于在职场中有所作为的人士来说,具有广泛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是帮助我们进军职场、决胜职场的良师益友。
  •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懂礼仪到哪里都受欢迎

    礼仪是生活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的需要。随着人际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层面的拓宽,社会文明礼仪规范愈加显示出其特有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尤其对年轻人而言,缺乏礼仪修养,必然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效果。
  • 改变一生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改变一生的心理素质拓展训练

    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为什么能成功?马云、史玉柱又是如何能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关键是他们拥有非同一般的心理素质。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不得不读的一本关于心理素质的拓展训练书,让你从容应对人生。
热门推荐
  • 封历

    封历

    万年一历,万历一新.万年的名额,只有一个,无数的中族该如何选择.杀,杀,杀.你灭亡,我则更近成功......
  • 与尸隔绝

    与尸隔绝

    本书讲述的是在未知的某一天,一种叫做DO的病毒开始疯传,感染者如行尸走肉,世界陷入恐慌,而在这期间几个热血青年在于丧尸的搏斗与逃亡历程,其情节曲折,历程惊险刺激,似与死神争时间的故事
  • 唇意

    唇意

    嘴唇,是人脸部重要的一部分,口腔的美观,直接由嘴唇来体现,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嘴唇。美丽的嘴唇,可以体现一个女人的美丽,性感,成熟,高贵。也可以表现一个男人的英俊,帅气和洒脱。嘴唇的功能太多了,人类的嘴唇有:保护口腔、吃东西、接吻等。保护好我们的嘴唇十分重要。
  • 单身坊

    单身坊

    一群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而住在一起的大学生,站在大学的舞台上,他们敢于展示自我,敢于展现个性,肉体与肉体的搏斗,精神与精神的较量,上演一个个从笑容里成长的故事——
  • 际痕

    际痕

    三天,转瞬即逝。或许在我们的眼中,三天不过寥寥七十二个小时罢了。但倘若你能带着今生的记忆回到过去,局限三天时间,又会做出怎样的改变呢?且看人神林昊如何承载着往生的记忆,仅凭三天时间,完成自己曾经的遗憾......
  • 逆世鬼女:暴力小医仙

    逆世鬼女:暴力小医仙

    前世,被自己亲娘害死,做了鬼女,阴差阳错再重生,这一世,她要活的与天同齐,谁拦她杀谁!斩妖兽,学法术,别人随便一捡都能捡到机缘。可她怎么一捡,捡了个男人?还是个傻子!好吧,这是她师父。费劲万苦,丢了百年修为,给他集齐魂魄。他却不认识她?想不认账,没门!
  • 重生一世繁华

    重生一世繁华

    一场车祸,两种人生,前世幸福平凡的生活消失,今世富家子,夹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中,林修迷茫,挣扎,奋斗,倾尽一世繁华,只为留住那温暖人心的思念……
  • 灵探诡闻

    灵探诡闻

    世上有没有鬼,有没有妖,有没有神,谁知道。但是凌宇绝不相信他们的存在,因为是是一个崇尚科学的侦探,他用现代的科学理论解决了许多看似灵异的事情。但是它们真的不存在吗?凌宇的道路又会如何,没人会知道,但是他坚持的科学或许会彻底的崩溃,取而代之的则是无尽的恐怖,以及越来越接近这个世界真像。
  • 宇宙大能源

    宇宙大能源

    遥远的宇宙尽头,一张以此为起点,遮蔽整个宇宙的巨大黑色书页上面,出现了五行金色大字。“天道不可违。”“柳林,生于2034年,死于3000年。”“陈原,生于2984年,扰乱时间,回到2050年,死于2983年。”“人类,毁于3000年。”“历史,未来依旧……”为了抵抗天道,陈原走向了征服宇宙的道路。
  • 我的神国

    我的神国

    天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每每看到此处就想入睡,原因吗?这个社会上吃苦耐劳的人就能出人头地么?投递到是有可能,一个小小的投递员月工资也就三四千的样子大家想想,以现在的社会四五千,天呐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