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11200000027

第27章 自我放歌篇(2)

大黄狗临死之前拼命挣扎,用爪子在地上刨了一个小坑。

这时候狗的主人赶来了,嚷嚷着让孙虎赔狗,而孙虎却仗着酒性偏偏不给,两人便对骂起来。

于是劝架的、看热闹的,闹成一团不可开交。

施耐庵当下拨开人群挤了进去,好言劝慰狗的主人,并承诺由自己赔狗钱,双方这才罢休。

人们都为施耐庵的行为大惑不解,而施耐庵却如获至宝地回到家中,展纸铺墨一气呵成,把孙虎战黄狗的情节移植到武松打虎上,这一章写得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又来源于生活。

施耐庵写武松打虎,并没有现成的蓝本可资借鉴,因为谁也无法看到人虎相斗的场面。但他偶然间发现了人狗相斗的全过程,醉汉对恶犬,虽无人虎相搏的惊心动魄,却也有狭路相逢的激烈非凡。

于是他把孙虎醉后打黄犬的故事改写成武松打虎,借鉴了其中的人畜动作和醉汉形象,倒也十分恰如其分。

后人金圣叹在评《水浒传》时说:“‘恶虎临死犹斗,将地上扒一土坑’尤其贴切”,殊不知这一节正是由人狗相斗的一幕中得来的呢!

顺手牵羊祝枝山猜谜得钱

祝枝山是明朝的大文人,为人诙谐幽默。

有一次,他出游到了杭州城。

城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原来是碰上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谜大会。

祝枝山最爱看热闹,而且猜灯谜很有一套本事,当下就挤进人群四处观望。

这次灯谜规模盛大,美丽的西湖边上,悬挂了上万条灯谜,由于是群众性文娱活动,所以多数灯谜制作以趣取胜,浅显易懂,老百姓只要稍动脑筋一般都会猜出来,祝枝山对这样的灯谜不感兴趣。

祝枝山东游西逛,忽然看见有一群人围着一个灯谜小声的议论着,不少人看了半天,不得其解,都摇摇头走了。

祝枝山分开众人,上前一看,只见这个灯谜上一边画一张人脸,另一边挂了一串铜钱,边上写着:

“打一俗语”。

这个灯谜出得可真是有点邪门。

祝枝山在灯谜前想了一会儿,不禁乐了。

他快步走上前去,抓起那串铜钱就走了。

人们起初还弄明白他这是在干什么,等到醒悟过来。才发现这个近视眼书生拿走了灯谜上的铜钱。

清平世界,路不拾遗,这人竟然如此大胆,一下子犯了众怒,人群中走出一个膀大腰圆的小伙子,把祝枝山给拽了回来。

“你们这是干什么嘛?”祝枝山理直气壮地责问小伙子。

“干什么?我们倒要来问你呢?今天是灯谜大会,你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把挂在灯谜上的铜钱给拿走了呢?爱占小便宜也不能这样啊?难道想破坏灯谜大会不成?”

祝枝山一听哈哈大笑:

“这说明你们都还没有悟透这副灯谜啊!实际上谜底就是‘要钱不要脸’,我如果不拿走这串钱,灯谜永远都没有答案啊!”

小伙子这才明白过来,满脸通红地放了手。

“要钱不要脸”是一句人人熟知的俗语,一般人猜不出来,是受惯性思维束缚所致,因为在众目睽睽下做“要钱不要脸”的事,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事。艺术家的思维却能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所以,祝枝山能想出灯谜的正确答案。

巧答老师徐文长少年老成

徐文长,名渭,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私塾先生把徐文长和其他小伙伴叫到一条小河边,拿出两只小木桶盛满水,问大家:

“你们谁能从这桥上走过去?”

大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没有一个人敢接腔。

因为这条小河是小伙伴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河中间没有浮桥,只用几根木头搭了起来。现在是汛期,水面早已平过了木头,平时大家过桥还得脱光了脚,十分难走。

现在老师让同学们提着两桶水走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让我来试试吧!”

人群中忽然响起一个声音。

大家回头一看,见是徐文长,不由放下心来。小伙伴中就数徐文长最聪明,他一定有办法解决这个难题。

只见徐文长拎起两桶水走到小河边,然后把两只木桶放进水里,佝偻着腰慢慢的向对岸走去。

由于水桶漂在水面上,所以小文长没费多大力气便达到了目的。

又有一天,老师拿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把一件小礼物系在竹竿顶端,然后告诉大家说:

这根竹竿上绑着一个小礼物,你们不准垫凳子,也不能把竹竿横着放,谁能将礼物取下来,这礼物就归谁。”

小伙伴们一看有礼品,别提多高兴了。

可是老师的要求又很苛刻,既不能垫凳子,又不能横竹竿,要取下来也确实有些难度。

小伙伴们便围到竹竿旁,有的乱蹦乱跳,可竹竿实在太高,够不着;有的把竹竿使劲往地上戳,想把礼物给甩下来,可礼物捆扎得太紧,一时也不能得手。

这时只见徐文长走过来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竿走向一口水井,然后把竹竿慢慢地往水里放去,当竹竿和他一样高时,他就毫不费力地把礼物取了下来。

老师惊喜地说:

“文长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

提着两桶水过一座浮桥,纵使大人也难以办到,何况是一个孩子,稍有不慎就会落入河中。但徐文长却突破了人们的思维局限,巧妙地利用水的浮力使两桶水“游”过了河。

高高的竹竿上绑着礼物,不能垫着东西上去取,也不能把竹横竿放。上、左、右三个方向都不行,看来就只有向下一个方向了。徐文长恰恰选中了这个惟一正确的方向一个小小的孩子,有此思辨能力,确实不同凡响。

自讨没趣

齐国的晏婴出使吴国。

吴王对外交官员说“我听说晏婴是北方的辩士,熟悉礼节。让接待人员接待他的时候,称我为天子,看他会怎么说。”

第二天,晏子有事求见吴王。

外交官员对晏婴喊道:“天子召见。”

晏婴装出十分感慨的样子,说:“我真是没用啊!我受敝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却稀里糊涂地竟然来到了天子的朝廷。请问,吴王在哪里?”

外交官员传报了晏婴的这番话,吴王只好说:“对晏婴说,夫差请他进来。”

于是,晏婴以诸侯之礼晋见了吴王。

逾淮为枳

齐国派晏婴出使楚国。晏婴在当时是十分有名的人物,以学识渊博、机智善辩著称。但相貌不太好,身材矮小,面貌黧黑。楚王不太服气他,便想趁他到楚国来的时候羞辱他一番。

楚王事先派人绑着一个人来到宫廷,让他们故意走过楚王及晏婴的面前。楚王故意把他们叫住,问发生了什么事。楚人报告说:“这个齐国人涉嫌偷盗。”

楚王转过脸来,对晏婴说:“难道齐国人是擅于偷盗的吗?”

晏婴一点也不紧张,非常随意地说:“我听说,出产在江淮一带的又香又甜的橘子,一到了淮北就变成了又苦又涩的枳。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的关系啊!现在这个齐国人在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却偷盗,岂非是环境的关系吗?”

楚王无言以对,讨了一个老大的没趣,只好苦笑着说:“我想取笑你,没想到却取笑了我自己,贤明的人真是不可随便开玩笑啊!”

孔子像天

齐景公对子贡说:“听说您很贤明,您拜谁为师呢?”

子贡说:“我拜了仲尼为师。”

景公说:“仲尼真的贤能吗?”

子贡说:“贤能。”

景公说:“那么,到底有多贤能呢?”

子贡说:“我不知道。”

齐景公说:“你知道他贤能的,却又不知道他有多贤能,这怎么可能呢?”

子贡说:“如果现在说天高,那么,不论是老是少,是聪明还是愚蠢,人人都知道;但如果问天有多高,人家都会说不知道。所以。我只知道我的老师贤能,却不知他有多贤能。”

远水不解近渴

庄周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的学者.但家里很穷。有一次,他向魏文侯借粮,魏文侯说:“等我们收了租子的时候,我把粮食送过去给您。”

庄周说:“今天我来的时候.大路旁边有一条鲫鱼,干渴得快要死了,叹着气对我说:‘只给我一点水,我就可以活下去了。’我对这条鱼说:‘请你等着我,我为你去楚国,请楚王引长江、淮河的水来浇灌你。’它说:‘我现在活在盆子里。随时都会死,急得不得了,你还说去见楚王,引长江、淮河的水。等你来的时候,只能在卖鱼干的店铺里找到我了。’现在,我在十分急迫的时候才来向您借粮。要等你收了租子再给我粮食,到那时,您也只能在做工的地方找我了。”

于是,魏文侯发了百钟(一钟折合六斛四斗)粮食,派人送到了庄周的家里。

进谏之道

元朝脱脱执政时,有一位神童前来进见,自称会作诗。脱脱随手而指,让他以挑担子为题赋诗一首,童子当即作出一首绝句,诗云:“分得两头轻与重,世间何事不担当?”这首诗是平淡无奇的。但却大有深意。意在讽刺脱脱做事不能权衡轻重。

脱脱执政的时代,是—个十分艰难的时代。朝政混乱。盗贼蜂起,脱脱掌握国家大权,责任重大,如果没有顽强的智计来维持局面,很容易使事情败坏。史书上往往称赞脱脱轻视钱财,远离声色,礼贤下士,恪守大臣的节操,具有古代贤相的遗风,但却被小人所迷惑,由于急于了结个人恩怨,以至亲自率军出征,结果是功亏一篑,被哈麻谗言陷害,死在淮安,国家也随之灭亡了。这是由于他平时不善于权衡事情的轻重,所以不能担当大任,这名神童的诗很巧妙地讽谏了他的这一弱点,可惜的是脱脱把它忽略了,没有悟出其中深刻而中肯的道理。

宋宗元评论道:我听人说,以“讽”为谏是一种十分高明的做法。那么,古代的大臣以忠言谏主为己任,直言尽忠,难道都不足为训吗?我认为不是这样的。如果说进谏之道重在“讽”的话,那么,在尧、舜时代,君臣之间相互问答唱和,有这样的事吗?没有。在夏、商、周三代鼎盛时期,大臣献计献策,君主训导臣下,是不是有这样的事呢?没有。上有圣明的君主,下有正直的大臣,君臣同心同德,举措得当,言语行动准确得当,即使有不足之处,随时可以指出,加以匡正,无不顺应民意,哪里用得着“讽”呢!之所以有“讽”,是出于不得已才这么做的。况且,所谓的“讽”,必须是旁征博喻,故意地绕着弯子讲道理,甚至有人花言巧语地进行莫名其妙的诡辩,大多类似于优伶给人开心逗闷的把戏,哪里是大臣侍奉君主、谈经论道的方法呢?凭着朝廷宫殿的无比的尊严,天子的赫赫威势,却动辄以讽刺进谏,朝廷上岂不成了上演滑稽戏的剧场?然而,用什么办法来取代这种做法呢?答案是:言谈微中,可以解纷。倘若使进谏的人懂得因势利导,有什么错误不能得到挽回和补救呢?孔子说自己选择讽谏,是基于春秋时期的混乱局势有感而发的,并不是教导人们一慨地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开明盛世。

不撄其锋,迂回劝谏

唐代的裴度是一位著名的宰相。一次。唐敬宗将要到东都巡游,大臣们都极力劝阻,所说的理由无非是国家尚未安宁,国库尚未充实等等,敬宗不听,还是坚持要出去巡游。这时,裴度不慌不忙地出班奏道:“国家建立别都,本来就是准备让皇帝巡游时住的。但是,自从安史之乱以来,宫阙、官衙以及军营已经长满了草木,荒凉不堪,破败未加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把它修整一新,然后才能请天子去巡游。仓促出行,没有准备,有关的官员将会因此被治罪的。”

皇上听了这番话,高兴地说:“大臣们劝阻朕的时候,都没有谈到这一点。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现在巡游确实有所不便,何必非要现在去呢?”因此取消了巡游的打算。

唐肃宗时,有人建议迁都洛阳,郭子仪力谏不可,肃宗才放弃了这个主意。到了唐敬宗时,朝廷内外多少有所安宁,但自从遭安史之乱以来,国库一直十分空虚,宫阙也破败不堪,国家甚至没有财力把它修整一新,更不用说大举搬迁,自相惊扰了。裴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巧妙地陈述了自己的意见,请求皇上延缓出巡的日期,不用大动干戈,而是以十分恳切的规劝使得皇上放弃了成命,是很合乎宰相的身份的。

同类推荐
  • 职场达人谋求升迁那些事

    职场达人谋求升迁那些事

    《职场达人谋求升迁那些事儿》通过大量生动的职场案例,详尽解说了职场升职加薪中的那些事儿,揭示了职场中那些鲜为人知、秘而不宣的“道道儿”。当你面对与故事中人物相同的处境时,能从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得到启发,触类旁通,少走弯路,求进身顺理成章,谋升迁一路畅通。
  • 人脉

    人脉

    《人脉》讲述现实生活中有一条“铁律”:20%的人掌控着80%的经济命脉;20%的人脉带来80%的价值;20%的产品为企业创造80%的利益;20%的患者消耗了80%的医疗资源……这就是著名的“二八定律”,即“80/20法则”,《人脉》中一令人震撼的规则同时也映射出了人脉交往的秘诀:抓住关键性的20%。
  • 三十六计与智谋经商

    三十六计与智谋经商

    商场如战场,竞争即战争。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优胜劣汰的世界,人人都渴望事业成功,家庭幸福,人生顺遂。但想要在、商场、家庭和社会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进而立于不败之地,没有一套高超的处世哲学与计谋是根本行不通的。三十六计依据古代阴阳变化之理,以辩证法思想论述了战争中诸如虚实、劳逸、刚柔、攻防等关系,做到“数中有术,术中有数”。经过历史的打磨,如今已不仅仅局限于战争中使用。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商海,还是复杂纷纭的人际关系,都可以从中得到借鉴。本书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试图给读者一点安身立命的忠告,规律性的东西用来指导实践,使生活、工作中少走难路,少犯错误,胜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 一生要领悟的糊涂学

    一生要领悟的糊涂学

    本书运用大量的名人、名事,从“学习运用”、“为人处世”、“经商运用”三个方面全新演绎了“忍学”与“糊涂学”这一劝世智慧。
  • 成事在人:企业人才学八经

    成事在人:企业人才学八经

    《成事在人——企业人才学八经》里给你提供的智慧——它像一盏航行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无论你是大企业家,还是家族式公司的老板。该书都能在您阅读后,告诉你一个如何管理人才,如何与下属交流、沟通,提供立竿见影的平台。
热门推荐
  • 练摊帝

    练摊帝

    一张桌子,两个凳子,一张桌布,300块本钱=一年赚15万。一篇名为《300块摆地摊,我一年赚了15万》的帖子在网络上同时更新,吸引了20多万网友的关注,被网友称为“练摊帝”的发帖人是一位28岁的西北小伙,他讲述了和妻子近一年多来从摆摊谋生到开店创业的喜怒哀乐。
  • 弑神诛魔传

    弑神诛魔传

    上古时期,天地分为人神魔三界,三界战火纷飞争端四起,以天帝伏羲为首的神族不满人类贪婪自私,愚蠢狂妄。便制造无数灾难如洪水饥荒瘟疫战争祸害苍生,甚至允许群魔肆虐人间,女娲娘娘对此极为不满又无力与伏羲抗衡,将补天所剩之灵石交于人类守护,希望某天灵石给人们带来力量,时间流逝中人类对神族魔族怨恨与日俱增,却苦于没有抗衡神魔之力,直至铸剑师欧龙子最终引三界怨气与正气铸成一刀一剑:魔剑弑神,神刀诛魔。刀剑一出,三界动荡不安......
  • 霸世猎妃录

    霸世猎妃录

    什么?国主下旨将她赐婚给那个有儿子、有病又有点腹黑的云王爷了?她不干,可为什么自己被绑上了花堂?还有这各路抢亲的人马又是怎么回事,还有那男人抱着她说要将天下给她这大逆不道的话又是怎么回事,呜……难道她一阁之主就要葬送于此了吗?
  • 刀剑天裁

    刀剑天裁

    当我第一次知道要学剑法的时候,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你不能让我学,我就马上去学,第一我要试一下。因为我不愿意学成以后再加一些特技上去。剑法“duang”一下,很凶、很强,很猛。这样读者出来一定骂我,根本没有这样的剑法,书里面那个是假的。我学了大概一个月左右,感觉还不错,后来我在学的时候也要求作者不要加特技。因为我要让读者看到,我学完之后是这个样子,你们学完之后也会是这个样子。
  • 男人四十

    男人四十

    本书从健康、心态、欲望等方面讲述了如何做一个以自在的心态善待自我的40岁男人。
  • 今生衣白

    今生衣白

    真相只有一个,一切源于真实。我是宿命论者,相信命运无法被改写。因为人无法预知自已的命运,但我相信偶遇,相信人为介入干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四位漂亮善良的女孩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时空交错,让我懂得了不少。而娟子的出现在我生命轨迹上,从而改写了我的人生轨迹。
  • 都市地皇

    都市地皇

    生于富豪门,长于太平族。从小背家仇,人小担子重。先是糟奇遇,再是失亲人。此仇若不消,在世难为人。本故事是以报仇为线索来发展剧情,但其中也会有与热辣美女的交集、邂逅。剧情扑朔迷离,是看得你还想再看一遍的一本奇书、、、不要喷我,这不是自恋,这是自傲,不对,这是自信!献给你们、、、
  • 红尘凡剑

    红尘凡剑

    修真世界,修真者以飞升成仙为目标虽修真者各个自命不凡,与超脱凡人然一日不曾挣脱这片天地,就终究是这红尘之物且看枫寻持剑斩红尘。(这部小说并不会出现主角疯狂杀虐的癫狂形象。生命源于希望,希望能给生命带来意义。)
  • 古怪皇后很嚣张

    古怪皇后很嚣张

    她是冷国的云霸公主,也是江湖神秘飞茵阁的阁主,还是天下最大土匪帮的三帮主,更种身份交替着,她玩的不亦乐乎,风生水起,但无奈她父王却是个懦弱的主,某一天,她被凌云国的大婶点明去做她睁眼都未瞧上的皇后,可是为了父王,为了冷国,她只有选择离开故土;既然看的起她冷小茵,她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总有一天,会让他们后悔曾经的决定,到了凌云国;她见到了传说中病怏怏的皇帝,不曾想到,他竟然活蹦烂跳,一点都不想病入膏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毁灭感

    毁灭感

    我是NuSkin如新,本作之前在CSOL论坛公开过第二次修改稿,后来因为爷爷的过世而中断了一个月,回来后选择起点,将第三次修改稿刊登于此。“生化来袭”篇,ACT1~ACT12,已告一段落,“灾变与机甲”篇,ACT13~ACT23告一段落。“生化狂潮”篇即日起连载中。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建议和关照,谢谢。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重回游戏去寻找疯狂的感觉,但我觉得时过境迁,仅有遗留的回忆尚可纪念。《毁灭感》即日起,每周日24:00前更新1~2个ACT,我从战场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