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47400000033

第33章 孔氏南宗的宗族活动及宗族文化(2)

三、孔氏南宗宗族规制的特色

孔氏宗族的发展及其历史作为和贡献,是与其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宗法制度密不可分的,“孔氏宗族组织比起其他宗族,更为严密,宗法思想和制度对其家族的支配和影响更深,使得孔氏宗族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绵延不绝”。的确,孔氏南宗的组织形式和宗族规制,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因而成为其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一是体现了浓厚的“圣裔”身份意识。孔氏南宗族人始终有着浓厚的圣人后裔的身份意识,自觉地传承儒学,广大祖业,修身治国,为民谋福。所有这些,在孔氏南宗的家谱和家规中都有充分体现。《四明慈水孔氏宗谱·祠规》对纳税问题规定如下:“早完国税为民人应尽之职,况既立圣裔户,尤宜早早输纳,不得拖欠,遗累族人,并及官长。”这一细节规定充分体现了南宗族人的社会责任意识。孔贞运所作的《孔氏家训序》,谨以孔子“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训,孝悌、仁爱等儒家思想“在天下万世由之,则希圣之蒙养也;其在吾家子孙守之,则法祖之家常也”。从中可见南宗族人所拥有的强烈的“圣裔”身份意识,并以此强化族规中的儒家伦理规范。孔氏南宗家规中所包含的存心忠厚、循礼由义、待人和敬等具体内容和要求,对南宗族人无疑具有良好的劝勉作用。

其二是充分显示了在社会教化中的特殊作用。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家族同政权虽然仍有不协调的因素,但总的情形是政权把家族完全变为附属物,祠堂成为协助政府统治的得力工具,至清代尤甚。”对于拥有特殊身份的孔氏家族,历代政府自然将之作为推行教化的重要辅助手段,《钦定孔氏家规》的颁布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的确,孔氏南宗在推动地方教化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一方面,孔氏南宗家规本身具有示范意义,其家规的制定与践行堪称楷模,对各地其他宗族的发展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一方面,南宗族人的作为和社会意义体现在多方面,如从政者千方百计造福一方,从教者以化民成俗为己任,他们身上所体现的君子风范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淳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三是体现了较为鲜明的时代特色。孔氏家规还具有关注现实、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发展等特征,因而一方面继承了儒家的伦理规范,一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前文所述中的女子嫁妆等具体问题就是有力的印证。然而,由于时代的影响,孔氏族规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历史局限性,有些条目几乎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如在婚姻问题上,要求妇女恪守三从四德,遵从七出之规等等,因此,“这样的族规家训,给孔氏家族造成了许多悲剧”。温岭孔氏家规也是如此,“妇或失夫,不宜再嫁,倘或无出,兼以家贫,不能苦守,势必改嫁,免修入谱”。所以,孔氏家族女子中多有贞节烈女,她们恪守族规,夫亡守节。如孙天锡妻在22岁时失去丈夫,于是“守节抚孤,家贫,姑老奉侍不懈,生医死葬,毕协于礼,贞静端恪,不愧为圣门遗教云”。

第二节孔氏南宗的家谱编修

家谱在传统宗族管理中对于密切宗亲联系、增进宗族和睦以及推行地方教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正如明代著名教育家罗钦顺所说:“王化必自睦族始,而睦之之道,情以恩亲,分以义正。自宗法废,而族无所统,犹赖世之仁人君子作为谱牒以联属之。”的确,修谱牒可以联络宗族,有助实现“王化”。这一意义对于孔氏族人也不例外,因此,孔氏家族十分重视修谱工作,“考我家乘,宋以前只具册写,自四十六代宗翰祖始创为刊印,至明弘治二年首次重修,并定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

一、孔氏南宗家谱编修情况

南渡以后,孔氏南宗族人充分认识到修谱的重大意义,自觉秉承优良传统,高度重视族谱续编工作。孔传曾认为修谱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辨氏族,别异同,令子孙族亿万世后得以溯本穷源,而不昧于敬宗睦族之道耳”,便于“子孙溯本穷源”、促进“敬宗睦族”是历代重视修谱工作的宗旨所在。

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孔传对宗族事务极为关注,重视谱牒修订工作,在孔宗翰所编古谱的基础上,“克承前志,推原谱牒,参考载籍,摘拾遗事,复成一《书”,这就是成书于宣和六年(1124)的《孔氏祖庭杂记》。但十分可惜的是适逢南宋初年的战乱,以至于该书“不暇镂行”。孔传对家族轶事和旧闻格外关注,于是在陈迹之间、废墟之中广泛收集资料,正如他在“旧引”中所描述,将“历代褒崇之典,累朝班赍之恩”、“祖壁之遗书”等“故老世世传之”的轶事、旧闻编纂成《孔氏祖庭杂记》。这样,使宝贵的遗产得以传承,从而“使闻见之所未尝及者,如接于耳目之近”,同时让“好古君子得以观览”。

孔氏在南渡之初,“惟四十七代中奉公传偕四十八代衍圣公端友,于宋建炎间怀宗谱南迁,而衢鲁源流之分合,实权舆诸此”。即使是在如此颠沛的南迁途中,孔传依旧怀揣宗谱,足见其对宗谱的无比珍视。南渡以后,孔传又作《东家杂记》,成书于绍兴四年(1134),此后曾多次再版。《东家杂记》在孔氏家族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系孔氏家乘之著作”,“是最早的孔氏志书”,其编撰初衷则在于“昭文后代不忘祖先,清理孔氏谱牒,列数‘历代崇褒之典,累朝班赍之恩宠’”。《东家杂记》分上、下两卷,其中上卷包括姓谱、先圣诞辰讳日、母颜氏、娶亓官氏、孔子追封谥号、历代崇奉等九类;下卷包括曲阜孔庙孔林古迹、续添袭封世系等十二类。

孔传在南渡之初所表现的对谱牒清理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对南宗族人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孔洙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重新刊刻《东家杂记》。《东家杂记》的影响并不限于孔氏南宗家族内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中都对其进行了介绍。《东家杂记》于明代作了抢救性重刻,郡守沈杰阐明了重刊的目的:“刻本旧在府治东斋,今遗存者仅半,因索其原本,命工补缀,复以家庙旧藏小影摹刻于前,使读者知所起敬,且以见孔氏文献之足征云。”始修于孔宗翰的“孔氏旧谱”在孔氏南渡时尚存。孔端朝对“孔氏旧谱”的失而复得感到十分庆幸:“辛亥四月赴官,六月张琪犯徽州黟之四境,焚杀一空……所携上世告勅、祖父遗书,生生所资,皆失之矣。独此谱山中人得之,转以见归……今亡而更存,岂非天也?”绍兴年间(1131—1162),孔端朝对此谱进行补续,增补至四十九代孙为止,这就是《阙里世系续》。景定年间(1260—1264),孔应得在通判广德军期间编成《家谱正误》一书。

在孔氏南渡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内,南、北两宗并无交往,“南北阻隔,百有余载”,造成“彼此世系多不相知”的尴尬局面。至元十九年(1282),孔洙遵旨北上曲阜,与族众会聚,后北上大都,让爵于曲阜孔治。从此以后,孔氏南宗与北宗的交往逐渐增加。大德四年(1300),孔津与北宗孔淑等人参订南北宗图,合为一本。天历二年(1329),孔涛往曲阜会叙宗族,“南北子孙始相通谱。犹恐来者罔闻,遂与五十三代孙秘书朝城宰淑、五十四代孙袭封思晦编订谱系”。孔涛和孔淑、孔思晦一起编纂而成的《阙里谱系》,是南北两宗通谱的开始,因而在孔氏家谱的编修史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至正十六年(1356),孔思朴对该谱作了重修。孔涛与孔思朴等人的共同努力,充分表现了孔氏南、北后裔对先祖的敬意,更体现了南宗族人对阙里及阙里族人的诚挚感情,这对于南、北两宗关系的和睦产生了深远影响,孔涛“尊祖敬宗之意至矣”,“地里南北虽有间,而圣人之泽固不以此而有间,此则思朴用意之广且深也”。元代对其他孔氏家谱也分别予以刊行,如“钱补元史志有《孔圣图谱》三卷,大德间孔子五十三代孙泽刊,泽爵里未详,盖亦涛之兄弟行也”。

明清时期,南、北两宗仍有共同编订谱牒的活动。洪武十二年(1379),孔思模往曲阜拜扫林庙,“与衍圣公孔希学、曲阜世职知县孔克伸等相处得十分融洽”从孔希学、孔克伸所作的送行诗中可见彼此的情谊。洪武二十一年(1388),孔思模在《阙里世谱序》中回顾了归拜林庙、与北宗族人一起考订谱牒的情形:“洪武己未,思模持谱归拜林庙,修祀会族,得与五十六代衍圣公士行、祖庭家长五十三代世清翁、曲阜宰五十五代刚夫等参究编刻,考叙宗次,子孙有未载及事迹阙略者悉补之,讹舛者正之,莠薙苗辨,灿然在目。”南还之后,孔思模“又以欲取涛公旧谱续以祖庭闻见,诚恐僭逾,则所不敢。兹以《孔氏实录》《纂要》等书,采摭统绪,始自圣祖,下逮五十七代,从源至流,继承传系,名字、德行之当记,及附典故、年爵之梗概,芟就简编,书写成帙,题曰《东家举要》,俾后之人易于考求,嗣而辑之”。徐寿昌先后辑录了《东家举要》的部分内容,刊登于2007年第3、4期《衢商文化》(内部资料),并在按语中写道:“孔思模所撰之《东家举要》,按现存文献记载,似未镂版刊行;而其手稿,亦已早佚,故沈杰辑于弘治乙丑的《三衢孔氏家庙志》,仅著录其三则史料。所幸修于成化年间、增修于弘治时之《孔氏宗谱》等保存其部分史料。”由此可见,孔思模的此次北行对加强南、北宗的交流具有重大意义,《东家举要》有效地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孔氏家族史料,其手稿的遗失确实令人惋惜,所幸的是沈杰等有识之士屡予辑录,使其在最大限度上得以保存和流传,徐寿昌先生的辑录为我们研究孔氏家族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东巡驾幸曲阜,孔传锦前往迎驾观礼。他借此机会和曲阜宗人一起考订世系。永康支孔氏也曾六次北上谒林,并且举行了联谱、祭祀等活动。孔氏南宗族人多次和北宗族人共同考订宗谱,对于辨清世系源流、加强南北两宗交流、增进南北两宗族人之间的感情,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孔希承、孔承美、孔闻音、孔昭煃等人,也先后对南宗谱系进行了修订。他们以热诚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严谨的笔法,厘清谱系,为南宗谱牒的不断完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由于受到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南宗谱系支自为支,派自为派,缺乏完书”。但南宗各支系对谱牒修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努力,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南宗谱牒的文化内涵。以永康山西孔氏为例,宋代淳祐年间,孔能举和堂弟孔昈从榉溪迁居方山北麓,开创山西孔村后,家谱历经修订。《山西孔氏家谱》始修于元代,弘治年间(1488—1505)、道光二十二年(1842)、同治十年(1871)、光绪二十五年(1899)都对宗谱进行了续修。

孔氏南宗族人不但重视族谱的续修工作,而且异常珍惜族谱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凡宗谱须用收掌端正,莫鼠漏所伤,或十年纠众重修。倘遇水火先须守护,休放失落”。“收掌端正”、在特殊情况之下“先须守护,休放失落”等充分体现了南宗族人对族谱的无比珍视,南宗士人中甚至有将族谱看作比自己身家性命还重之人,即便是在颠沛流离之际也不例外,如孔瀛在湖北****时,“被垢衣,伥伥走,持孔氏《南北谱》,唯恐失之”。

二、孔氏南宗现存家谱述略

尽管孔氏南宗十分重视谱牒修订工作,而且倍加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家谱散佚的现象仍非常突出,很少得以完善保存。明代陈镐对孔氏家谱的严重散佚曾感慨道:“孔氏旧多谱乘,今止存《祖庭广记》。”的确,“斗转星移,世事沧桑。孔氏南宗谱牒传而今已寥若星辰”。这无论对于孔氏家族而言,还是对于广大的研究者而言,都极为遗憾。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中孔姓部分介绍了馆藏的27种孔氏家谱,包括部分南宗家谱,现根据“提要”并结合相关材料,就至今仍能见到的部分孔氏南宗家谱择要介绍如下。

1.闽杭《孔氏家谱》。五卷,首一卷,孔昭音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闽汀上杭县诗礼堂木活字本。孔昭音《重修谱叙》对闽杭支源流作了如下叙述:“前乾隆间经先辈兴连、毓光、传仁等合志纂修,溯派衍于浙衢,宗渊源于洙泗,始知吾杭始祖新公,讳思铭,系圣派五十四代孙也,由抚州临川来宰汀州,寓居上杭,为肇基始祖。传至三世,五房鼎峙,丁口始繁。”此家谱主要包括林庙事迹、典礼、祠记、世系传等内容。

2.永康《孔氏宗谱》。三十册,现存卷2~8,12~26,28~34,民国8年(1919)木活字本。永康支始迁祖为孔端躬,于建炎年间侍父孔若钧随圣驾到台州,回道途中经永康榉川,父亲病卒,于是定居此地,“其后裔广布于今浙江永康、磐安、新昌、仙居、缙云等县山区,为南宗一大支脉”。此宗谱主要包括世系图、世系传、艺文、传记、墓图等内容。此外,永康支《孔氏宗谱》尚有两种,即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现存卷仅为世系传)、清道光十七年(1837)木活字本(现存卷也仅为世系传)。

3.《句容孔巷孔氏家谱》。十三卷,首一卷,孔广沧等纂修,清嘉庆元年(1796)刻本。句容支始迁祖为孔瑄,孔巷的始迁祖为孔撰。孔传之子孔端隐任江陵府观察推官,寓居句容,其子孔瑄守墓居句容青城,孔瑄之子孔撰迁许巷,支派繁衍,许巷于是改称孔巷。后来,孔端隐六世孙孔思谦迁安徽池州府建德县(今安徽东至县),子孙居此,此为建德支。《句容孔巷孔氏家谱》因此也包括了建德支族人的情况,主要有世系图志、世系传、艺文、诗等内容。

同类推荐
  • 巫道主宰

    巫道主宰

    天地改易,谓之大劫。历劫多幸,夙世善缘。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历劫徒能说。历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历劫之下,度尽诸苦厄。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
  • 焚阙

    焚阙

    你对当下的生活抱着的态度,便是你对未来抱着的态度。生活是遵循前因后果的,当下你抱着什么态度生活,相应地,未来你的生活就会变成什么样。我们有权利选择当下怎么过,但谁都不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上立即脱胎换骨变成理想中另外一个自己。
  • 三国浪迹人

    三国浪迹人

    现代的军人,浪迹在三国这个大时代的一些故事。在这个汉民族最辉煌也是最悲哀的时代,见证那些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崛起与没落。(新人,业余,保证不太监,没有其他任何承诺,本书不求钱财,只是为了打发工作之余的时间,所以不保证更新,用手机打的所以错别字多,尽量避免了)
  • 兰州历史文化(十三):表演藝術

    兰州历史文化(十三):表演藝術

    本书内容包括:开宗立派写春秋、艺坛舵手朱怡堂、耿忠义与耿家脸谱、话剧奏响时代强音、《在康布尔草原上》、兰州舞台变奏曲等。
  • 功名簿

    功名簿

    将军一生为君战,三十余年洒热血。千军万马奔朝堂,一心猜忌误终生。无可奈何兄帝王,流言蜚语第臣将。
热门推荐
  • 王储变海盗:我的海盗船长

    王储变海盗:我的海盗船长

    27岁的单身女人,一个情商低于智商而且极其爱幻想的女人,一个成天想要奉献自己初吻给总监的寂寞女人,一个工作生活一团糟的女人,某天,身为公关部助理的她跟组去亚丁湾海域出外景,老天对他们‘太优待’了,居然碰到海盗打劫!她原以为他是爱她的,可是她错了,她只是他心里某人的‘替代品’
  • 东观汉记

    东观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神

    海神

    关于大海的传奇,在天策号上流传了一个又一个,即使经验最丰富的水手,对着神秘宽广的大海也充满敬畏,初生牛犊不怕虎,在张云看来,只要有信念,就什么都不怕。“我是大海的主宰!”张云站在甲板上,对着天空大喊道。
  • 听一殇,看云卷云舒

    听一殇,看云卷云舒

    身于闹市,却愿笑看云卷云舒,与心爱之人共处此生,这便是龙之逆鳞,触之必亡.......
  • 犬儒之初代记

    犬儒之初代记

    杨国枫,一个大三学生,被生活的巫术击中,患上了H2D综合征。身体虽然变小,头脑依旧不变,鹤立鸡群的笨天才,灵魂永远只有一个。我要活下去,变回原来的自己。【第一人称】【吐槽】【猜猜发生了什么鬼】
  • 五界之巅

    五界之巅

    科学界的天才少年意外穿越异世界,命运推波助澜,让他最终登顶异世之巅。
  • 夫君总是不理我

    夫君总是不理我

    这是一个寻夫的故事,这是一个女神回到现代在娱乐圈找自家夫君的故事。为了夫君,撒娇卖萌,通通不是问题。池御(冷脸)“滚!”舒雅(死皮赖脸)“夫君么么哒!”池御(工作)“……”舒雅(献殷勤)“夫君饿不饿?我这里有点心,夫君累不累,我给你揉揉肩,夫君……”池御(忍无可忍)“从今以后离我三米远!”舒雅(可怜兮兮的站在三米处)“……”舒雅仰望苍天,这年头寻夫容易吗,心好累(っ╥╯﹏╰╥c)明明以前不是这样的。想当年。雍煜(池御)“夫人今天想吃什么?今天打算做什么头型?今天……”系统出没……本文又名《雍定武德》《我家夫君不可能这么傲娇》《夫君看我一眼》等不喜慎入……
  • 转角的下个路口

    转角的下个路口

    家庭混乱的初夏,来自星星的你们,还有那花痴的苏筱筱…谢谢你给我实现的愿望,但能不能别再明天说我爱你…或者在街角或者又在下一个转角的路口我还能碰到你…
  • 神剑指苍天

    神剑指苍天

    长生不死,与天同寿。羽化登仙,永祥安宁。无忧无虑,永无苦难。自太古以来,人类眼见周遭世界,诸般奇异之事,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又有天灾人祸,伤亡无数,决非人力所能为,所能抵挡。遂以为九天之上,有诸般神灵,九幽之下,亦是阴魂归处,阎罗殿堂。于是神仙之说,流传于世。无数人类子民,向着各种神明膜拜,香火鼎盛……正道大昌,邪魔退避。中原大地山灵水秀,人气鼎盛,物产丰富,为正派诸家牢牢占据。其中尤以青衣门、丹青门、天雷寺和昆仑门为正道四大支柱。这个故事,便是从“昆仑门”开宮.
  • 笑话一箩筐

    笑话一箩筐

    《笑话一箩筐》汇集了中外几千则幽默笑话,包括家庭幽默、校园幽默、爱情幽默、军事幽默、动物幽默、交通幽默、医疗幽默、国际幽默、机智幽默、商业幽默、职业幽默、愚人幽默、讽刺幽默、生活幽默等诸多内容,集幽默性、诙谐性、生动性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笑话大全,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享受幽默带来的魅力!笑话是一种以讽刺为主要艺术特色,具有强烈喜剧效果的小故事。它在民间文学的百花园里,像一株色艳味香的奇葩,是男女老少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人生旅途上的快乐伴侣,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