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53200000020

第20章 妙笔生花(8)

綦崇礼幼写墓志铭

綦崇礼,字叔厚,出生于公元1083年,淮州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是北宋徽宗年间一位很有名气的神童。

綦崇礼出身于儒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好读经史,尤其喜欢儒家学说,精通诗、书、礼、易,在科举考试中,又都考上了明经进士科。所谓明经进士科,就是考上了明经科,其出身和进士同等待遇。所谓“出身”,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毕业证书,有了这种“出身”,就可以封官授职,走上仕途。

在这样的一个家庭,綦崇礼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两三岁就开始学字诵诗,史书说:“崇礼幼颖迈。”意思是说,他在幼年时,就很是聪慧超群。当时,他的记忆力的确很强,对祖父和父亲教给他的知识,学一两遍就能记住,且不会忘记。当他长到四五岁时,就学着祖父和父亲的样,开始自己读经书,父亲发现后,曾对他说:“还是先学点简单的诗文吧,学经书,你现在是读不懂的。”

小崇礼则仰着头回答说:“看不懂,多读几遍不就懂了么?”

父亲感到他有志气,在他六岁那年,便送他到县学读书。因为他还不到上学的年龄,县学的老师开始不同意收留他,后经他的父亲向老师说明了情况,老师又亲自从他读过的经书中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回答,感到他的智力的确不同于一般孩童,便破格收留了他。

綦崇礼入学后,学习刻苦勤奋,钻研精神强,在读经书中所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连老师都难以马上答复出来。因此,老师对他也很重视,对他提的问题,一时不能回答的,总是要千方百计地翻阅查找各种资料,尽量给他一个圆满的答案。

綦崇礼经过两年的努力,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经书知识,而且写诗作文,不假思索便能一挥而就,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

在他十岁那年的一天,县城有户人家死了老人。主人为了表示对老人丧事的重视,想找人写一篇墓志铭,以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按说,墓志铭这种文章并不难写,可是由于这户人家是县城中的名门望族,家里人又都很有学问,如果写得不出色,就会丢人现眼,让人看不起,因此,一般人都不敢接受这个任务。

正当主人为一时找不到撰写墓志铭的人选而着急的时候,綦崇礼主动登门,毛遂自荐,要求承担撰写这篇文章的任务。

帮助主持丧事的见他是个孩子,便对这家主人说:“写墓志铭,这是件大事,要刻在碑上,流传千古,可不是玩的。他一个正在念书的学生,怎么能承担这么大的事呢?请您千万不可轻易答应,以免后人耻笑。”

主人家则说:“现在人选一时难以找到,又听说他在学校诗文俱佳,不妨让他一试;若不行,到时不用也不晚啊!”

也有人对綦崇礼当面讥讽说:“人小野心不小,胎毛未退,就敢写墓志铭,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对这些闲言碎语,綦崇礼没有反驳,只是报之一笑。当主人给他介绍了死者的生前情况后,綦崇礼略加思考,便提起笔来,不到半个时辰便写完了。主人看后,大为惊奇,想到綦崇礼写的这篇墓志铭,不但格式符合要求,而且文辞优美,感情真挚;更令人满意的是,全文只用了三百字,便把死者生前几十年的生平事迹写得明明白白,遂当场决定采用。

事后,这家主人拿着这篇墓志铭,找到綦崇礼的父亲称赞说:“我一生见过不少墓志铭,自己也曾受人之托写过一些,但像令公子写得这样言简意明,实属头一个,贤侄真是当今一位难得的人才啊!”

綦崇礼为人写墓志铭的事并未告诉父亲,所以当听了这家主人的言语,他父亲接过文章看后,也是大吃一惊,不由得感慨地说:“我家多积德行善,其善果也许就应在这个孩子身上了!”

于是,綦崇礼的“神童”之称不胫而走,广泛传开。

不久,綦崇礼便以“神童”的身分被送到太学(国家最高学府)读书。有一天,宋徽宗到太学视察,太学博士拿出太学生的文章请皇帝审阅。皇上看后,认为这些文章多为平庸之作,缺乏文采,唯有綦崇礼写的两篇文章备受称赞。

公元1118年,綦崇礼参加进士科考试,一举中第,走上仕途。以后不断升迁,先后任工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舍人,为同僚所推重。两年后,又迁吏部侍郎,兼直学士,再授翰林学士,后又任史馆修撰,奉旨重修宋神宗、宋哲宗国史。他在翰苑一待就是五年,所撰诏令数百篇,皆言简意赅。

后来,綦崇礼见金军不断南侵,曾多次支持抗金,输送钱帛以供前线抗金将士,但见朝廷腐败,国破之势难以挽回,遂辞去官职,退居台州。于公元1142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其著作有《北海集》传世。

王十朋题诗讽权贵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人,出生于公元1112年,高宗时以对策名列前茅,被定为第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

在他的少年时期,有着不少传说和故事,据说元朝人柯丹丘的一部传奇《荆钗记》,说的就是宋代状元王十朋,以荆钗聘娶钱玉莲为妻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这里所撰写的,则是他小时候苦学成才的两则故事。

关于王十朋的出生,有一段迷信的说法。

据说,王十朋的父母婚后多年没有儿子,眼看年过六旬,尚无动静,夫妻心中都十分焦虑。于是,两位老人每天去江心寺烧香祈祷以求赐子。王十朋的祖母有个哥哥,名叫严阇黎,号伯威,博学多才,诗文出众,是浙江最有名的学者。公元1112年一月,正当王十朋的父母再次祈祷的时候,严伯威突然谢世。当天晚上,王十朋的祖父梦见严伯威,手里拿着一大束用花编成的花球,对王十朋的祖父说:“孝祖(王十朋祖父的名字),你求孙子很久了,今日我来了。”

从此,王十朋的母亲就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了王十朋。因为严伯威生得眉浓且黑而且下垂,眼窝深陷而有神采,人们见了王十朋,都说他和严伯威模样相同,王十朋是严伯威投胎转世而来。

王十朋出生后,天资颖悟。两三岁时,祖父教他读书写字,他一学就会。也许是家中读书空气浓厚的影响,王十朋五岁的时候,就天天拿着书本自己读,而且读得刻苦认真,废寝忘食。他读书的速度相当惊人,《宋史·王十朋传》中说他是“日诵数千言”。不久,王十朋的祖父见孙子天资过人,非同一般,很有发展前途,便将他送到温州江心寺读书。这里的住持,法号叫真歇了,精通史书,博学多识。他见王十朋的确聪明,便同意收他为徒。

在江心寺真歇了禅师的指点下,王十朋系统地学习了《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著作,同时研读了自《诗经》以后历代大诗人的经典诗篇。例如屈原的《离骚》、左思的《三都赋》,以及汉代的《乐府》和魏晋时期建安七子的作品,还有唐代许许多多的名字名篇。就这样,王十朋在江心寺就读三年,不仅满腹经纶、饱学多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练成了一手好书法,成了温州远近有名的小才子。所以,人们更认为他是当初的大学者严伯威转世了。

不过,他的叔父宝印大师却对他说:“人家都说你是我的舅父严伯威转世,诗文倒还相似,书法却是怎么也赶不上的!”

王十朋也因自己的书法赶不上严伯威而感到遗憾,所以丧气地回答说:“可也是呀,严伯威是个出家人,只食蔬菜,诗、文、书法,却都那么好,我终日山珍海味,却依然赶不上他,为什么如此愚笨呢?”

由此可以看出,王十朋还是十多岁孩子的时候,人们都常常拿他和当时的著名学者相比,足见那时他也已经是个大学问家了。

王十朋诗文和书法出名后,震动温州,许多人都纷纷前来拜访,有的请他题诗,有的请他写对联,其目的就是能得到他的真迹。

王十朋对一般平民百姓、文士学子相求,总是有求必应,尽量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但是,他对当地权贵却惜墨如金,不肯轻易留字。

温州城里有个叫钱百享的人,以其父在朝为官,家中有钱有势,常常仗势欺人;他粗通文墨,还常常做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千方百计地与文人墨客来往。所以,真正有学问的人,既不惹他,也不理他,对他敬而远之。

钱百享最仰慕的人是王十朋。他认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诗文有名,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他一直以得到王十朋的笔迹为荣。但是,王十朋年龄虽小,脾气却怪,瞧不起他。钱百享曾几次派人请王十朋来家做客,都被王十朋拒绝了。因此,钱百享心中很是不快。

这一日,钱百享的手下人回来报告说,王十朋对书院里一位姓何的教书先生很看重,他们像师徒一样关系密切。教书先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每当外出访友,王十朋都要陪同前往。

钱百享一听,高兴地说道:“这个消息很重要。既然如此,我们就找个理由,邀请书院里那位何先生来家做客,王十朋不就可以来了么?只要他们一来,再让王十朋题诗,他就无法推辞了。”

手下人立即恭维附和说:“还是老爷智多谋广,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好办法。”

随后,钱百享便定了个日子,找了个理由,派手下人前往书院相请。

那书院何先生也知道钱百享名声不好,本不愿前往,怎奈钱百享的差人把理由说得天花乱坠,又十分热情、恳切,况且钱百享的父亲还是个大官,自己也不敢得罪,也就无可奈何地答应下来了。

这一天,书院里的何先生来了,果然,王十朋也陪着来到钱家。可是,当王十朋把老人安顿好之后,非要告辞离开不可。钱百享哪肯答应?便一个劲地挽留。最后,钱百享终于拿教书先生摊牌了:“王公子不给我面子,难道也不给先生面子吗?何先生,你就说句话吧!”

何先生虽然面有难色,但还是开口了:“十朋,既然钱老爷如此看重你,你就留下吧!”

王十朋无话可说了。

席间,酒至半酣,菜过五味,钱百享不打招呼,便命人取来笔墨纸砚,放在一张预先准备好的书案上,然后恭恭敬敬地对王十朋说:“听说十朋贤侄出口成诗,落笔成文,在下敬慕已久;幸蒙今日光临寒舍,不胜荣光之至,务请贤侄给个面子,题诗一首留作纪念。”

王十朋见钱百享那种可怜巴巴的劲头,语言又低三下四,不觉感到恶心;但对于相求之事,实也无法推辞,于是接过笔来,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题首诗倒也不难,但不知钱老爷欲以何为题?”

钱百享见王十朋已经答应,忙不迭地赔着笑道:“随便,随便。如真要在下出题,那就请以我的名,再加上个‘升’字,作为每句诗的开头,不知是否妥当?”

王十朋听后,稍一思索,又用眼角瞅了瞅钱百享,不冷不热地回了一句:“那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接着,便提起笔来,一挥而就。其诗云:

钱家鱼肉满箩筐,

百姓糠菜填饥肠。

享福勿忘造福人,

升官莫成殃民郎。

何先生看后,连称好诗;钱百享看后,肚里却像吃进一个苍蝇一样难受,但又不能说不好,便顺着何先生的口气称赞说:“不错,不错,的确是首好诗!”

可是,待何先生和王十朋走后,他便把这首好不容易得到的“王十朋真迹”藏了起来,再也没听说他拿出来让人看过。

王十朋长大后,初曾聚徒讲学,后入太学授业,于公元1157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一,从此走上了仕途。

从政期间,王十朋以其才华受到宋高宗重用,授他绍兴府鉴判,总理诸案、文卷。他任职后,克尽职守,执法严明,下属官吏没有一个敢违法乱纪的。在抗击金军南侵中,他是主战派,多次上书皇帝,力陈抗敌保国大计;后又出任饶州、夔州、湖州、泉州四州知州,关心民众,救灾除弊,深受百姓拥护。在他离职后,许多百姓都画了他的像在家中供奉,以怀念他们心中的这位好官。

公元1171年,宋孝宗任他为龙图阁大学士,不料诏令刚下,王十朋就去世了,终年六十岁。

汪应辰苦读中状元

公元1135年8月,汪应辰参加京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会试中试,殿试的时候,考试的题目是“吏道、民力、兵势”。汪应辰在答卷上写道:“我认为,治国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以‘诚’为本。皇上作为人主,只要能身体力行,做到这一点,其它的一切问题就都好办了。”

高宗看了他的答卷,十分满意,认为他的回答切中要害,并认为此人必定是一个十分老成持重的人,于是钦定其为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不料,当金殿唱第时,高宗看到的竟是位年仅十八岁的少年,不由得对文武百官叹道:“这样的年龄,能写出这样成熟老练的文章来,真是个奇才啊!”

当高宗了解到,他钦点的这位少年状元郎,竟是因家中贫寒,借柴草之火光读书成才的,更是惊叹不已。尔后,高宗又认为这位少年状元郎原名“汪洋”,有语病,便将“洋”字改赐为“应辰”,并特地写了一篇《中庸》赐给他。于是,汪应辰借柴读书的事迹,随着圣上亲赐《中庸》的最高奖赏,轰动了整个朝廷。

汪应辰,字圣锡,本名洋,信州玉山(今江西省玉山县)人。史书说他:“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汪应辰小的时候读书还有个特点,即善识奇字。就是说,一些常人不认识的奇怪字,他都能通过翻阅资料查个明白,大人们对他都感到惊奇。

同类推荐
  •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做人的智慧

    《低调做人的智慧(精华版)》分为“低调为人,智者之道”、“低调有术,自成尊贵”这两篇,书中将告诉你枪打出头鸟,高调惹祸端;低人一时者,尊荣一世;糊涂者,方为真聪明;要想出头,先学低头;欲有所得,先学放弃;端正姿态,中庸做人;管住嘴巴,沉默是金;忍得住气,吃得了亏……把“一等一”的东西,放在“三等三”的位置,是非常大的学问。你即使是“一等一”的人,如果懂得处世,有时候也该“故意”把自己放在“三等三”的位置。
  • 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胡雪岩的成功密码

    《胡雪岩成功密码》内容简介:胡雪岩以“仁”“义”二字作为经商的核心,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他广交朋友,善于随机应变,精明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怀着一颗仁厚之心,开办胡庆余堂,以图济世救人;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 智慧谋略文库·争权夺利智慧谋略文库

    智慧谋略文库·争权夺利智慧谋略文库

    公元前4世纪中叶,希腊的各个城邦国家由于连年混战,已经极为衰弱。马其顿国王腓力利用这种形势,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征服和控制了整个北希腊,接着他厉兵秣马,准备移师南下,想击灭各个城邦,统一全希腊,建立马其顿帝国
  • 电话行销的100个关键细节

    电话行销的100个关键细节

    每一名电话行销人员都渴望成功,可有的人却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电话行销的关键细节。本书正是为了能够提高电话行销人员掌握细节的技巧而编写的,其中包括了电话行销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100个细节问题。如果你能在电话行销中注意到本书所建议的关键细节问题并且运用其中的技巧,那么相信你的电话行销水平一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书语言流畅、案例生动,每个细节之后都配有相应的实践练习,可读性和互动性很强,适合电话行销人员、其他销售人员及销售主管阅读。
  •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让生命开出绚烂之花(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地球上的每一个生命最初都是一朵含苞待放花蕾,生命只有一次,不会重来,所以一定要让生命之花绽放的绚丽无比,绽放的美艳绝伦。“别轻易就亮出底牌、从视线了解人的心理、从帽子解读人心、音乐之声即心灵之声、从握手看情谊”等精彩文章为您的生命之花灌溉水分和施加肥料,从而帮助您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傲然于世。
热门推荐
  • 辞旧迎新:除夕(文化之美)

    辞旧迎新:除夕(文化之美)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圣天斗皇

    圣天斗皇

    在禁地中沉睡万年之后,突然某一日天降神雷,整个墓地一片巨颤,一名十八九岁的青年,缓缓睁开了双眼,随即嘴角浮出一丝笑意,随着这名少年走出禁地,一段奇旅,就将从此开始,,,
  • 墨沁九霄

    墨沁九霄

    仙不仁,道不真。则我为魔,逆天,屠仙。将这天地,沁以墨色。把那众生,染作魔仆!
  • 无尽天灯之灵途

    无尽天灯之灵途

    小说作家海雷创作的首部东方古装魔幻小说《无尽天灯》集合了仙幻、修仙、萌宠、宫斗、歌舞诗赋等新鲜元素,打造“东方古装魔幻小说第一美”。《无尽天灯》系列小说分为:第一部《无尽天灯之神战》、第二部《无尽天灯之灵途》、第三部《无尽天灯之飞升》、第四部《无尽天灯之神心》,用四部独立故事篇章刻画出“无尽天灯”新魔幻世界。
  • 悄悄,晚风飘

    悄悄,晚风飘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不像电影场景那样惊涛骇浪,也不像史诗般的波澜壮阔,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头细细回味这些故事,也算是别有一番感觉。现在,我要讲的故事,精彩与否,还得看各位如何去品鉴了!故事发生在川东的一座城市,时间是千禧年最初的几个年头,那是属于85后的记忆,那时的他们,正值心花绽放,旭日突升,阳光渐浓时!所以,以此故事来纪念在21世纪初叶,刚刚步入青春的各位学子们!现在就开始我们的故事吧!
  • 重生之都市神灵

    重生之都市神灵

    吕飞被人陷害得罪罗斯柴尔德家族,被逐出家族。得三眼神族传承回到二十年之前,以无敌的姿态碾压欧美贵族,向哈布斯堡致敬。率领家族斗士,灭神庭,平教会,杀狼人,尊霸天下。读者请加群:322157286,本人也在做公益事业。
  • 逃婚99次:霸道总裁的小娇妻

    逃婚99次:霸道总裁的小娇妻

    某男:“女人,偷拍你男人和别的女人偷情的游戏好玩么?”某女点头:“好玩。”某男:“女人,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给你一条绯闻,如何?”某女点头:“好。”回国后,不管到哪儿都能遇到某渣男,某女到底是有多背?直到一次,某男:“女人,嫁给我好吗?”某女摇头:“不。”某女的坚决反对,让某男心中怒火中烧。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在某女面前,直到得知当年的真相后,才知道自己亏欠她的太多了,当迷雾被一层层拨开后,某男再次问出:“女人,嫁给我好吗?”某女:“……”书友交流群,群号码:480107670
  • 宠妻无度:冷傲邪君的千面妻

    宠妻无度:冷傲邪君的千面妻

    她是军火女王,冷傲美丽是她的代表,一生的孤独终有一人可以陪伴,结婚当天才知道这一切只是一个阴谋,这一世我要为自己而活,活出精彩,打照属于自己的王国!
  • 踮起你的脚尖

    踮起你的脚尖

    不曾在原地守候的人,不会懂得站得久了双腿都无法弯曲的滋味。可在爱情这条路上,如果总是事与愿违,就应该相信上天一定另有安排,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一定会打开另外一扇窗,而通过窗子你将会看到更加令人心醉的风景,只是曾经你没有在这里眺望过。
  • 克洛伊之梦

    克洛伊之梦

    梦魇!无尽的梦魇!在梦里,你不是你,我不是我,我们都只是命运的一个玩具,没有思想,充满约束,痛苦之中,还有归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