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1300000002

第2章 茶之源(1)

茶,原产于中国,故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中华先民发现茶和利用茶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最早可以追溯到从远古时期进入到文明时代,从那时起人类就对茶有了初步的认识。

品茶道荣源

品茗轩

使风

(唐)韩渥

茶香睡觉心无事,一卷黄庭在手中。

欹枕卷帘江万里,舟人不语满帆风。

一、茶之起源与传播

最早对茶的文字记载是在秦汉年间《尔雅》中的“桢,苦茶”,随后,在西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扬雄的《方言》,三国时期魏国张揖的《广雅》,晋代陈寿的《三国志》等文章中均出现了有关茶的记载。

到了唐代,饮茶已经颇为盛行,不仅贵族们喜爱啜饮,民间的饮茶之风也开始大为流行。被后人尊为“茶圣”的陆羽所著的《茶经》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在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茶这种文化载体也被世人所接受。宋朝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历史上有“茶兴于唐,盛于宋”之说。宋人的饮茶风格非常精致,讲求茶品、火候、煮法和饮效等,使得这时的“茶事”十分兴旺,也使茶艺走向了繁复、琐碎和奢侈。元朝时,北方民族虽然也嗜好饮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却不推崇,文人也无心用茶事来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只是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高、磨炼自己的意志,逐渐形成了当时茶艺简约、返璞归真的自然风格,至今这种简洁的茶文化风格还较为流传。到了明代,茶事经营已经很普遍,此时的饮茶方法由煮茶逐渐改为了泡茶。到了清初之时,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等茶事虽然不像宋时的繁琐,但茶风已开始趋向纤弱。随着近现代文明的发展,茶已经成为家庭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爱好饮茶的人遍及全国各地。现在,茶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渐渐地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更多的是表现为一种饮茶的美丽心情、一种品味人生的优雅意境。

中国茶叶、茶树、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开展而传向世界各地。最早传入日本、朝鲜,其后由南方海路传至印尼、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16世纪传至欧洲各国,并进而传到美洲大陆,又由北方传入波斯、俄国。到了19世纪,茶叶的传播几乎遍及全球。188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达268万担,是历史记载出口最多的一年。西方各国语言中“茶”一词,大多源于当时海上贸易港口福建、厦门及广东方言中“茶”的读音。可以说,中国给了世界茶的名字、茶的知识、茶的栽培加工技术,世界各国的茶叶,直接或间接与我国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茶之利用与发展

茶在中国很早就被认识和利用。数千年前我国就有了茶树的种植和茶叶的采制。据考证,茶被各阶层广泛普及、品饮大致是在唐代陆羽的《茶经》传世以后。唐代《封氏闻见录》中记载:“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伽,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说明茶已被世人接受的一个事实。又有唐诗人杜牧的一句“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更是生动地描写了老僧煮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所以,宋代有诗云:“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也就是说,茶发明以后,有一千年以上的时间并不为大众所熟知。随着茶文化逐渐被世人的接受和认同,才逐渐在各阶层中间广泛传播开来。

随着茶叶的传播,目前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几乎遍及全国和世界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加之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因此茶叶的生产和消费居世界之首。我国地理环境优越,地跨六个气候带,地理区域东起台湾基隆,南沿海南琼崖,西至藏南察隅河谷,北达山东半岛,绝大部分地区均可生产茶叶。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茶区,包括江南茶区、江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全国茶叶产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尤以浙江和湖南产量最多,其次为四川和安徽。甘肃、西藏和山东是新发展的茶区,年产量还不太多。近年来,我国茶园面积已达1600多万亩,年产茶叶40万吨左右,茶叶出口量达13.5万吨左右。

由于茶叶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广泛欢迎,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即茶、咖啡、可可)之一,所以世界茶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很快。目前,世界五大洲中已有50个国家种植茶树,茶区主要集中在亚洲。茶叶产量约占世界茶叶产量的80%以上。今天,茶叶生产和饮用已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出现新的要求。茶,这种天然保健饮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与此同时,由于茶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经常饮用可对人体起到一定的保健和防病作用。茶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

饮茗话宗教

品茗轩

饮茶歌诮雀石使君

(唐)僧皎然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茶与宗教的关系十分密切,自古就有不解之缘。在宗教道义看来,茶的精神与宗教的教义是相融合、相通的,饮茶者的心灵似乎也完全通透。佛教颂茶为神物,向佛祖献茶,成为寺院食规;道教称茶为“仙草”,把茶看为通向仙界的“天梯”;******教认为,茶为正心之物,符合真主旨意,以茶代酒便成为信奉******教国家的生活习惯,而如今他们在饮茶时,往往爱加上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冰糖,这种茶具有清凉滋阴、芳香开窍、提神健脑的功能,尤其是贵客到了,更是要先敬三杯茶,客人必须把茶喝完,算是尊重主人,合乎礼节。而茶与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的天主教关系也较密切,早在1560年葡萄牙神父把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也将我国茶叶和饮茶知识带回欧洲,说中国“凡上等人家皆献茶敬客,此物味略苦,呈红色,可治病。”外国的一些教士在谈起中国饮茶习俗时都会说:“主客见面,互通寒暄,即敬献一种沸水冲泡之草汁,名为茶,颇为名贵。中国人用这种药草煎汁,用以代酒,可以保健而防病。”在我国民间,自古人们便把茶当做提神醒脑、驱魔祛邪、宁静清雅、淡泊人生的和平饮料,与此同时,还用茶祭天祀祖,告慰神灵,以慰心愿。这也成为茶与宗教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源头。

在中国宗教中,最基本的便是禅、道二教。“自然”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正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由此也树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本性。而儒家讲究“以茶可行道”,所以茶文化注重“以茶可雅志”的人格思想就成为儒家饮茶者自省、审己、清醒看待自我的一个出发点。其实,中国茶文化以其特有的方式真正体现出的是“禅风禅骨”。禅佛在茶的种植、饮茶习俗的推广、饮茶形式传播及美学境界的提升诸方面贡献最为巨大。

“天下名山僧侣多”,“自古高山出好茶”。历史上许多名茶出自禅林寺院,而禅宗之于一系列茶礼、茶宴等茶文化形式的建立,均具有高超的审美趣味,对中国茶文化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互为促进的作用。可以说,品茗的重要性对于禅佛,早已超过道教。而“吃茶去”这一禅林法语所暗藏的丰富禅机,“茶禅一味”的哲理概括所浓缩的深刻涵意,都成为茶文化发展史上的思想精蕴。

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间创立于古印度,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经魏晋南北朝的传播与发展,到隋唐时达到鼎盛时期。而茶兴于唐,盛于宋。创立了中国茶道,并且对世界茶道也影响深远的茶圣陆羽,相传曾被智积禅师收养,在竟陵龙盖寺学文识字、习颂佛经,其后又与唐代诗僧皎然和尚结为“生相知,死相随”的忘年之交。在陆羽的《自传》和《茶经》中都有对佛教的颂扬及对僧人嗜茶的记载。可以说,中国茶道从一开始萌芽,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茶与佛结缘

根据史料记载以及民间传说,我国古今众多的名茶中,有不少最初是由寺院种植、焙制的。四川雅安出产的“蒙山茶”,亦作“仙茶”,相传是汉代甘露寺普慧禅师亲手所植,因其品质优异,被列为贡品向皇帝纳贡;而福建武夷山出产的“武夷岩茶”,前身叫“乌龙茶”,该茶以寺院采制的最为正宗,僧侣按不同时节采摘茶叶,分别制成“寿星眉”、“莲子心”和“凤尾龙须”三种名茶;北宋时,江苏洞庭山水月院的山僧采制的“水月茶”,即现今有名的“碧螺春茶”;明朝隆庆年间,僧徒大方制茶精妙,其茶名扬海内,人称“大方茶”,是现在皖南茶区所产的“屯绿茶”的前身;浙江云和县惠明寺的“惠明茶”,有色泽绿润,久饮香气不绝的特点。此外,产于普陀山的“佛茶”、黄山的“云雾茶”、云南大理感通寺的“感通茶”、浙江天台山万年寺的“罗汉供茶”、杭州法镜寺的“香林茶”等等,都是最初产于寺院中的名茶。

在中国众多的寺院中,在崇尚饮茶、种茶的同时,还将佛家清规、饮茶读经与佛学哲理、人生观念融为一体,因此就有了“茶佛不分家”、“茶禅一体”、“茶禅一位”的说法。茶与佛相通,均有主体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饮茶需心平气静,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品出茶的清香、茶的悠远。饮茶更讲究一种井然有序的啜饮,以求环境宁静和心灵清净、安逸,以求在茶中品味佛的真谛。这一切的根源在于茶道与佛教在文化性格上属于同一色调:静寂,清旷、安祥而又端肃,追求清雅、向往和谐是二者之间要共同达到的目的。法喜禅悦并非出家人的专利,亦为茶人之一大精神享受。自古中国佛教就有品茶是参禅的前奏,参禅是品茶的目的之说,二位一体,水乳交融。

茶与佛有如此深奥的关系,以至于武夷山的和尚就有了斗茶的习俗。有记载说,“吴晋之际,佛教从中原传入闽中,于是佛寺相继兴建。建州山水奇秀,岩壑幽胜,士人多创佛刹、落落相望”。此时,武夷山“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天下名山僧占遍,自古高僧爱斗茶”。佛门寺庙的茶事活动,对提高茗饮技法,传播茗饮习俗,都与茶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逋《西湖春日诗》:“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以及《宋诗钞》陈造的“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锗斫城”,都生动地描写出茶鼓声下寺院的幽雅意境和茶在佛中的位置。我国不少佛门圣地高龄僧人数不胜数,究其长寿原因,除心静止如水、不与世事争外,还因与长期饮茶有密切关系。

二、佛教兴茶

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僧人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以求解脱。这就要求僧人做到:“跏趺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因而,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戒规,又能消除坐禅带来的疲劳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茶叶中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及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自然使它成为僧侣们最理想的饮料。陆羽《茶经》中指出:“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在古人看来,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茶具有“三德”,即坐禅通夜不眠、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轻神气、抑制****。禅宗坐禅很注重五调,即调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故饮茶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从而茶叶成了佛教的“神物”。

饮茶即是禅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说“茶是简单的禅”、“生活的禅”。自古茶与僧人日常生活的关系就很密切。相传晋代名僧慧能曾在江西庐山东林寺,以自制的佳茗款待挚友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东晋高僧怀信在《释门自镜录》中说:“跣定清谈,袒胸谐谑,居不愁寒暑,食不择甘旨,使唤童仆,要水要茶。”又据《晋书·艺术传》记述,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一带)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40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烈。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写道:“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佛教对茶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公元729年,日本圣武天皇派高僧最澄禅师来中国交流佛教。回国时他带走了茶种,播于国台山麓,深受皇家赞赏,并将茶种扩大到五个县,成为皇室贡茶。1191年,日本荣西禅师来中国时,也带茶籽种于福冈等地,并竭力宣扬饮茶好处。1211年,荣西禅师著有《吃茶养生记》,卷首开头便写道:“茶也,养生之仙药也,延龄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人伦采之,其人长命。”有史料记载,荣西禅师还曾用茶治好了大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由此吃茶养生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独到的茶道。

三、茶与祭祀的密切关系

由于茶与宗教关系密切,在古代,茶常常作为祭天祀祖的物品。古人认为即使是“仙人”,同样也爱茶,这就是用茶祭天的延伸。

同类推荐
  •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商鉴:中国各地商人的性格与特征

    中国商人阶层一开始就表现出它的地域色彩,形成不同的流派,崛起了十大商帮。各商帮的经营项目、活动范围、经营风格、观念并不完全一样。就是到了现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到来的时代,各地商人经商还是呈现出不同特点。因此,要想与各地商人做生意,并在商业活动中步步为“嬴”,先声夺人,就有必要了解不同地域商人的性格特点,抓住关键,区别对待。本书撷取了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商人群体,从各地商人的性格特点,以及经商手段入手,生动而全面地提示了商业游戏中的隐形规则。
  • 西口文化

    西口文化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表里山河的独特自然条件,勤劳智慧的历代先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三晋人文资;T.彼誉为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在中华民族的煌煌文化巨著里,博大精深的三晋文化是其中极为绚丽和厚重的重要篇章。进入新世纪,山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板应对经济社会和时代发展形势。
  •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

    《在雨地里穿行》是作者最新的一部散文集。与文坛挚友的交往,异域采风时的感怀,多年来流淌在心中的一浆所思所想,对自己亲人的骨肉至情,在创作上的不少真知灼见等等,在这本书中读者诸君尽可饱览,或有所得。作者以平实的话语,朴素的情感,率真的笔触,清新的文风,将这些流淌在自己心间的文字,不急不缓徐徐道来,希望与你同享心路旅程的快乐。作为一位在小说创作领域卓有成就的小说家,其散文创作也显示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情感真挚,细节真实,不造作不伪饰,直抒胸臆的散文集,可以使读者诸君比较直观地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丰富。
  • 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2005年11月11曰-12月20日,应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邀请,经中国政府批准,法门寺佛指舍利被迎请到韩国供奉,我馆珍藏地宫文物随佛指舍利赴韩国展览。韩国方面努力推展我馆大唐宝藏。1997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联合主办“国宝一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特首董建华先生观赏我馆珍藏国宝。
  • 中国的风俗

    中国的风俗

    风俗,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国风俗是这个迷人世界的一朵奇范,它是中国文引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宝贵立产,它以其独具特色的风姿、风貌和风采展现在人们面前形成一个色彩斑润的世界。
热门推荐
  • 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

    《人这辈子,要对得起自己》是一本让爱自己变成理所当然的书。作者先跟自己说声对不起,从而向以往对自己的忽略说再见,开始做全新的自己。在我们“为谁而活”这个问题上,作者给了自己一个承诺——我才是命运之船的掌舵者。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把握当下,悦纳并不够好的自己。这个世界上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翻开本书,从此大胆的爱自己,对得起自己。
  • 食星

    食星

    他是元素偏执狂!他是美食修士!他是这个味痴时代唯一五味俱全的人!他更是一个连穿越都被卡壳千年的奇葩!他是【飞翔的地球号】的船长,他只有一个梦想:“为了吃货而奋斗!”2012,地球穿越到了美食星域,却唯有叶萧一人穿越失败,直到千年之后才被少女之吻唤醒。而地球,已在这片离奇的星域徘徊千年。美味的食兽,擅吃的食修,这个靠美食修炼的世界,是属于吃货的新时代!暴走驴新作,五组签约作品,群号128805271
  • 穿越之轮回梦境

    穿越之轮回梦境

    一步一穿越,一卷一轮回。看不清的是梦,梦里的都是看不清的。我们看着远方,看着别人。却看不清自己。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码:541296833
  • 枯亓

    枯亓

    这个世界,究竟如何生存呢?这份情感,表达的究竟是哭?还是笑。
  • 九叶权杖

    九叶权杖

    一次爆炸,把主角炸到一个魔法世界重生,变成大叔心得正太。呵呵,当你是正太周围都是小萝莉的时候,却有了大叔心,这时多么美好的时代。学了数理化,纵横魔法世界都不怕,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穿越了。呵呵以上都是骗你的,什么大叔,小萝莉,没节操,本书是热血,奋进而且带点小暧昧的故事
  • 小二江湖

    小二江湖

    笔下故事,心中江湖。浩瀚之旅,仙侠再现!~
  • 黑道迷情

    黑道迷情

    他是人闻人怕的黑道老大,她是他的死对头的宝贝女儿,然而命运却安排他们相遇了……那么,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是有着甜蜜的爱情,还是有着痛苦的阴谋?他们能不能化解彼此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会不会有未来?
  • 少年路

    少年路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苍生苦苦修行之路断绝。于是,世间众生在出生之后九岁之时便会去觉醒一个所谓的影魄。所谓影魄就是前世超脱了凡俗的大能在殒落之后其魂不归天地,不归轮回,而是重回世间去寻找一个合适的宿主,化作他的影魄。当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宿主之后,他们脑海中的记忆便会被封印起来,只留下对修行之路的感悟,以便很好的去指导自己的宿主。世间曾有传说,当宿主修行到了传说中的那个境界之时,影魄便会超脱,重新恢复当初殒落时的修为以及一切记忆。
  • 查理九世之你若在,我便爱

    查理九世之你若在,我便爱

    她,被朋友、亲人背叛,穿越到了另一个地方,改头换面,让自己坚强,不再那么脆弱,不再让别人欺负,彻底让自己成为王!这样的她,遇见了他……他让她改变,让她做回真正的自己,有忠实的朋友!
  • 霸道男神却对你失控

    霸道男神却对你失控

    他,是吴家的老二,虽说以前是舞台上耀眼的一颗巨星,可是那时他的哥哥(吴亦凡)却为了一个女人放弃了吴家几千亿的资产,和她私奔了。所以,吴世勋被逼无奈当上了吴家的老大。以前,有许多女人喊着他的艺名——SEHUN,绞尽脑汁想爬上他的床;可现在的他却只想拥有一个微不足道、毫无用处的女人——李紫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