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6000000020

第20章 白朴(1)

〔仙吕〕寄生草

白朴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濞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

从写法看,这首小令紧扣曲题,句句都就饮酒构思遣辞。它以“长醉”开端,继写“不醒”,中间作扇面对的三句则以“糟腌”、“醅濞”、“曲埋”巧妙地使其与饮酒挂钩,最后则树立了有关饮酒的一反一正的两个形象。其所肯定的陶潜,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而就彭泽令,弃官归田后“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饮酒诗序》),并写了大量饮酒诗;这当然是本题中应提到的人物。其所讥笑的屈原,本与饮酒无关,但因屈原在《渔父》辞中曾以“众人皆醉我独醒”自喻其为世所遗的苦闷,而又不听从渔父所提出的“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的劝告,这里就以喻为真,把他作为陶潜的对立面来写,也还是不离题的。但是,萧统曾在《陶渊明集序》中指出:“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白朴的这首小令在写法上句句不离饮酒,其实也是“意不在酒”,不过是借题发挥以抒写其身世之恨、家国之痛,以表达其对现实的极端不满而已。

〔仙吕〕醉中天

白朴

佳人脸上黑痣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这首小令的题目在诗词里很少见。用这样的题目来写美人,很容易堕入恶道,写得庸俗轻薄,但这首小令却写得生动活泼,逸趣横生,充分体现出散曲的艺术特色。

小令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一个是杨妃,一个是李白。

杨妃,即杨贵妃。她是唐明皇的宠妃,是古代著名的美人之一。明皇晚年昏庸,重用了奸臣李林甫和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政治腐败,导致了安禄山的叛乱。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急,明皇带着杨贵妃等仓皇出奔,走到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县西),“六军不发”,万般无奈,只得令大太监高力士把贵妃拉走,勒死在佛堂内。这件事,文献上是有明确记载的。又据文献记载,天宝初年李太白应召到长安后,曾被召进宫内,在沉香亭畔当着明皇和贵妃的面写成了《清平调》三首。这些历史资料在一般情况下,是任何人也不会把它们和佳人脸上的黑痣联系起来的。然而作者却能通过奇特的构思,精巧的创造,构成了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显出了佳人脸上黑痣的美。

采用想像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一个故事形式来表现某一种事物,这在诗词中亦时有所见。例如苏东坡有一首《杨康功有石如醉道士为赋此诗》,就虚构了一个神话故事,说楚山有个狡黠的老猿,变成了道士模样,跑到茅山华阳洞偷酒吃,被茅君抓住囚禁在山岩间,三年之后,变成了一块石头——这就是醉道士石的来历。白朴这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和苏诗有点类似,尽管苏东坡所用的是虚构故事,白朴所用的是历史故事,但均巧妙地运用了想像与夸张的艺术手法。试想,李太白竟敢对贵妃望呆,并且还用笔向她的脸上挥洒,这在实际生活中是决不可能的。对此,熟悉当时君臣大礼的白朴不会不知道。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因为“平视”了魏文帝甄皇后一眼,受到了严厉的处分,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李太白不管多大胆,多放纵,也不敢对贵妃动手,然而唯其作如此想像与夸张,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才更具魅力。否则,这块黑痣怎么会这般富有诗意呢?

〔中吕〕阳春曲

白朴

知几

知荣知辱牢缄口,谁是谁非暗点头。诗书丛里且淹留。闲袖手,贫煞也风流。

这一首〔阳春曲〕表现了白朴的生活态度和处世观念。题目“知几”,意为应有先见之明,知变之几微。《易·系辞下》云:“子曰:知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小令劈首一联对偶。“知荣知辱”,出于老庄思想。

《老子》云:“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璞。”说知荣耀而安守卑辱,甘愿作空然无物的川谷者,才是“常德”,才能反璞归真。白朴在他的散曲里,并不是重复祖宗“知荣守辱”的遗训,而说自己知其何者为荣、何者为辱,却缄默不语,不愿道破。“谁是谁非”句意几同:并不是不辨是非,只是不愿明说,不愿表态而已。“诗书丛里且淹留”,表现了白朴的主要生活内容:读书写诗,与诗书作伴,在诗书丛里讨生活。在白朴的词曲作品中,颇有些描写与赞颂自己诗酒生涯的篇章,如“对诗书满架,子孙可教;琴樽一室,亲旧相欢”(〔沁园春〕),“绣衣来就论文饮,随意割鸡炊黍。”(〔摸鱼子〕)还有同调同题的另一首散曲:“不因酒困因诗困,常被吟魂恼断魂。四时风月一闲身。无用人,诗酒乐天真。”等等。本曲最后一句的意思是:空闲之时还是袖手为好,安贫乐命,名士自风流。苏轼〔沁园春〕词有“袖手何妨闲处看”句,元好问〔阮郎归〕词有“诗家贫煞也风流”句,白朴化用他们的词句入曲,亦继承了他们的处世态度和孤傲清高的气质。

白朴之所以持有这等明哲保身的世界观和处世方法,一方面,与“似箭穿着雁口,没个人敢咳嗽”的元代社会现实有关,另一方面,亦是他复杂多变的遭际身世的产物。他七岁遭战乱,“仓皇失母”,随元好问寄居聊城;四年后回到父亲身边,父亲白华已由原金朝枢密院判,始而投宋,再而投蒙古,所谓的臣节尽丧,不齿于士林,也不讨好于新朝,自谴自责,精神负担极重。这给予正在成长中的白朴,当是个深刻的刺激,并直接影响他对自己生活道路的选择。父辈的先“荣”后“辱”,促使他看破荣辱,超然于荣辱之外;新旧朝代交替的是非曲直,成王败寇,被压抑的民族自尊心等等,更把他逼向逃离是非之地的道路。他甘愿过贫寒的日子,也不再步父亲的后尘,尽管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令其“习进士业”,白朴却一辈子没迈进过官场。虽每每有人推荐,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上引的〔沁园春〕词,正是为了推辞这样的一次荐举而作。

综观元代知识界,持这种不乐仕进,无是无非、鄙薄功名,颂扬归隐的思想倾向和处世态度的,远不只是白朴一人。与白朴同时的关汉卿、马致远,稍后的贯云石、张可久等,都有大量同样主题的作品留存。故白朴的远官场而近贫民的生活态度与生活道路,亦可看作是一代之风气。

〔中吕〕阳春曲

白朴

知几

张良辞汉全身计,范蠡归湖远害机。乐山乐水总相宜,君细推,今古几人知。

白朴的〔阳春曲〕《知几》一共是四首,这种把声调格律完全相同的曲词重复填写,在元散曲小令中称“重头”。这组曲子前三首,极力描写了作者缄口免祸、纵情诗酒的生活态度。这第四首,可以说是回答为什么采取如此生活态度的缘由。

“张良辞汉全身计”,张良是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功臣,但大功告成以后他便隐退了,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甚至“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神仙)游耳。”“范蠡归湖远害机”,范蠡,是帮助越王勾践灭吴的谋臣,吴灭后,他辞去封爵,泛舟五湖(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作者举出两个历史人物,说明他们是“知几”的,意即识时务者,能预知事之几微。所以采取措施,功成身退,目的是“全身”“远害”。这两句看似寻常的句子,其中却包孕着无比丰富的历史内涵。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是极其残酷、极其虚伪的。君臣之间,打天下时尚可共患难;而平定天下以后,便不能共安乐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概括了封建帝王忘恩负义、乱杀功臣这一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李白也在诗里说过:“功成身不退,自古多愆由!”(《古风》)白朴在这里仅仅是总结历史经验吗?否!在元代,统治阶级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本来就十分严重,官场险恶的恐惧感几成士人的普遍心理。加上白朴自幼经历丧乱,流离颠沛,于是终身郁郁不乐,放浪形骸,元统一后,“徙家金陵,从诸遗老放情山水间,日以诗酒优游,用是雅志,以忘天下,诗词篇翰,在在有之”(明孙大雅《天籁集序》)。然而,白朴并未彻底忘却世事,这种“全身”、“远害”、明哲保身是不得已而为之,从曲词中亦可反推此理,“功成身退”,首先是“功成”,然后才“身退”。因此,所谓“乐山乐水总相宜”,作者不是真乐,而是无可奈何的苦乐,因为他“知荣知辱”,了解“谁是谁非”,但只有“牢缄口”、“暗点头”(第一首),有如《国语·邵公谏弭谤》中“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最后,作者感叹到:“君细推,今古几人知。”“细推”,即细细推求、追究。“今古几人知”,语极深沉,既包含了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警醒,也透露出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和何以“栖迟衡门,视荣利蔑如”(《白兰谷天籁集序》)的难言心曲。这首小令以议论人曲,上下千年,纵横古今,融深沉的历史经验与深刻的现实感受为一体,读来冷峻深邃,发人深省。当然,这种“全身”“远害”的处世哲学历来被评为消极情绪,但对于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奔竞者之辈却也是一副有效的清凉剂,人们不仅可以从中看到封建社会弊端之一斑,而且也可以窥见元代士人复杂的心态。

〔中吕〕阳春曲

白朴

题情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可怜不惯害相思。则被你个肯字儿,迤逗我许多时。

白朴散曲中这一组名曰“题情”、调寄〔中吕·阳春曲〕的小令共有六首。它们是互有关联而又能独立成篇的作品。若细分,前三首可题作“相思”,后三首则“相会”。本曲是六首中的第一首。欣赏这首小令时,最好能通读其他各首。

相思,这在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抒情诗体中,可谓是“永恒的主题”了。且看这首小曲的抒情主人公是怎样相思的:

“轻拈斑管书心事,细折银笺写恨词。”女主人公将银白色的信笺细细折来,然后轻拈有着美丽斑纹的毛笔,打算一字字一行行地抒写自己的心事。她用蝇头小楷缓缓写着。她欲“说尽心中无限事”。而密密排列在银笺细格里的“心事”,只须一词便可概括:离恨。小令至此为我们勾勒了一个能书会文,敢爱敢恨,敢于将自己的爱恨付诸文字的青年女子形象。这里的恨,原也是爱的变种。恨由爱生,唯有爱之深才能恨之切。小令第三句,可以看作女主人公的自叹之词。初恋女子,第一次尝到相思的滋味:牵肠挂肚、梦魂萦绕。原来这相思是病,故女主人公自悯自怜,无计消除,只得拈管展笺,将满腔离情别绪倾吐。小令的最后两句说明,女主人公这般相思这般恨,原来因为她得到过心上人的首肯:一个“肯”字儿。白朴在他的言情小曲中多次写到过这一“肯”字,如一首〔得胜乐〕中说:“独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万遭。肯不肯疾些儿通报,休直到教担搁得天明了。”这首曲中的人物亦在被“迤逗”。他的被“迤逗”是为了等一个“肯”字儿。而本首“题情”中的女主人公,是早已得到过“肯”字了的,却依然被“迤逗”;既然“肯”了,却不前来相会,让人空欢喜,空相思,怎不叫人恨煞怨煞!小令正是在这位女主人公的一腔怨绪和几声嗔怪之中结束的。

这六首中的第二、三首,可以看作这种“迤逗”的具体内容:懒理云鬓、慵施胭粉;慵拈粉扇,懒酌琼浆,还常常要在长吁声中落泪,好一个可怜见的情网中人!

〔中吕〕阳春曲

白朴

题情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奶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问阻越情忺。

这首小令,是总题《题情》六首中的第四首。作品较好地体现了白朴散曲坦率、素朴、明言直说的格调。“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好事,这里指爱情,一如白朴杂剧《墙头马上》第二折首曲所唱的:“几时得好事奔人来。”俭,吝啬、缺乏之意。人世间好事多磨,瓜都是先苦后甜。这后一句是元人习用俗语,常被曲家引入作品中,或用作譬喻,或用作诨语。如王伯成〔哨遍〕套曲的“咪胜清瓜苦后甘”。本曲是以瓜喻好事,以示主人公对多挫折的爱情的信念。下一句,奶娘,即乳母,一般亦被称作“嬷嬷”。古代闺中少女常由乳母与丫环共同伴随服侍,乳母还负有教育训导的责任,也是个“行监坐守”的人物。因乳母每每是封建礼教闺训的传授者,故常与恋爱中的少女冲突,在戏曲舞台上常被处理成嘲讽的对象。拘钳,为管束的意思。这一句言明女主人公爱情受阻的根源。至此我们看到,上两句“好事俭”、“苦后甜”都是有所指的。“奶娘催逼”,催逼什么?催逼她快回闺房,不让与情人从容会面?管束她的心猿意马,不准她春心萌动?催逼她快快定亲,去嫁给她毫不喜欢的男人?作品没有明说,读者自可驰骋想像。“甚是严,越间阻越忺恢。”这句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意思,管束愈严,情思愈烈;与“自古瓜儿苦后甜”一样,写情中带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同类推荐
  • 约好了春天开花

    约好了春天开花

    把生活当做一种人生的旅行,以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讲述了友爱、亲情、成长、孤独……发人深省,感人至深。《约好了春天开花》的作者将对生命的诸般感悟,化作诗意的言语,为后来者点一盏心灯,照亮前方的路。它可以让你爱上生活、爱上阅读、爱上书写自己的美丽心情和故事。
  • 劳动者札记

    劳动者札记

    本书是一本真正描写、歌颂劳动者的诗集,谨以献给在不同工作岗位上劳动的人们。作为一名劳动者,作者在劳动之余,采用折叠分行的形式,将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
  • 红牡丹

    红牡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第十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生活在真实中

    生活在真实中

    崔卫平所著的《生活在真实中》是一本难得的饱含哲思和灵性的书。崔卫平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正义感的思想者,她的《生活在真实中》对我们广泛关注的十多位国内外诗人、作家、哲学家进行了生动的评论,她的文字间充满了反复的思辨和诘问,闪耀着智者的光芒,她的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真知灼见,对于我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学创作有很多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拜托了学渣

    拜托了学渣

    『暹罗猫·Club』性格温和与世无争的高三吊车尾少女丁晓雨原本已经放弃了学业只求早点毕业回家,却没有想到在高考冲刺阶段遇上了一个自称可以帮助她提高成绩,性格却相当糟糕的学霸李向薇。在这位学霸小姐的协助下,丁晓雨开始了地狱般的魔鬼式训练,而正因为她的到来,使得丁晓雨平凡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同了…
  • 冷香半缕

    冷香半缕

    冷香半缕,天下第一奇毒。所谓奇者,在于由下毒者亲自服食,其后任何触者即染,乃是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招式。女子,本该是怜香柔弱的,然而世事往往不允许她们柔弱,在无尽的仇恨面前,她们所能做的只有——杀!《冷香半缕》由数个看似独立却又相连的故事组成,讲述了不同女子的爱恨情仇,而这些原本柔弱的女子,却演绎着一幕幕令人动容的故事......一世浮萍,到底承载了多少昔往;那半缕冷香,究竟零落了谁的霓裳?
  • 成事的眼光:提升你审时度势的能力

    成事的眼光:提升你审时度势的能力

    成就一番事业,固然与一个人的性格、能力、勤奋、机遇、胆量、韧性等许多因素息息相关,但其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眼光。没有成事的眼光,其他成事的因素再完备,个人成事的几率也会大减;反之,则成事的几率会倍增。“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是的,人生的许多事情总是让人难以看清、看透,但又有谁借你一双慧眼呢?你只能依靠自己。努力培养和运用成事的眼光,你就会智慧丛生,轻松写意;努力培养和运用你成事的眼光,你就会在成事的路上纲举目张,举重若轻!
  • 御灵武僧

    御灵武僧

    遍尝世态炎凉,受尽人间白眼,灵魂渐渐扭曲的小乞丐,被一缕蛟魂附体后,踏上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修炼之道。看主角如何在仙道盛行,武道没落的世界,逐渐崛起,最终和各大仙道宗师,魔门枭雄并驾齐驱,最终逍遥于天地之间。
  • 无鬼可驱

    无鬼可驱

    “这世无鬼!我辈何存?”驱鬼师一脉的悲哀,莫过于世间无鬼可驱
  • 小兵争王

    小兵争王

    小兵夜辰,炮灰兵团里一个总是死不了的炮灰少年,日子过得悠闲自在,本想就这样打酱油度日,可凶险的上古色彩再现,让他在血海中挣扎偷生!
  • 幻想一代天骄

    幻想一代天骄

    宇宙的深处有一块浩渺的大陆,名为李泣大陆。一块生活着近100亿人口的大陆。大陆上每个人都希望修炼天力,成为强者。可成功的寥寥无几,相传只有那命为李泣的人才到达过那天骄之境。而其他人是否到达过不得而知。神秘的大陆,不为人知的秘密将一步步展开。看一个落寞家族以前的辉煌,看一个坚韧的少年怎样一步步成为强者傲视天下,怎样创造一个天之骄子的神话。
  • 九脉天瞳

    九脉天瞳

    邪瞳通透天地玄机,他却笑看风起云落。九脉练就灭世之躯,他却逍遥五域四海。踩天才,拥美人,与人斗其乐无穷;破邪宗,泡灵尊,与天斗其乐无穷;铸神丹,成神体,与己斗其乐无穷。不说了,还要拯救世界呢,哥们可是很忙的。
  • 天道之战无双

    天道之战无双

    大晋当朝,人妖魔三族并立。且看少年如何称霸世间,挑战天道……
  • 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

    体育与健康概述、田径运动、篮球运动、排球运动等内容。《新编高等院校体育教程》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