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2500000020

第20章 科人篇(4)

陈景润先生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哥德巴赫猜想作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1+2”的问题上。但是,在1971或者1972年,苏联的数学研究院却有一则消息传出,说是他们攻克了“1+2”的证明。

当然了,苏联方面颇以这个成绩为傲,内部的表彰,宣传都搞得轰轰烈烈。

不料,在第二年的国际数学联合会年会上,这个成果却遭到当时国际公认的一些数学大家共同的怀疑。苏联方面十分不满,索性派研究出这个成果的科学家前往对质。

对质的结果,苏联方面惨遭挫败。

失败的原因是非常简单的——苏联人是使用了陈景润在1966年的研究成果。

陈景润先生研究“1+2”问题,成果是分为三个阶段的。

第一个阶段是1966年前,他完成了对“1+2”问题的论证,但方法极为繁琐,在关兆直先生的支持下,他将这部分成果以简报的形式发表在1966年的《科学通报》上。当时在国内数学界颇为轰动,但大家基本没看懂——也来不及看懂了,很快“**********”就开始了,华罗庚、关兆直等都被打倒,研究工作全面停止;第二个阶段是1972年前,陈景润研究出了新的证明方法,并进行了广泛的验证,但是,这套内容不够系统,也很是晦涩难懂;第三个阶段,是1972年后,陈景润找到闵嗣鹤先生,通过闵先生的艰苦工作,终于理顺了头绪,这可是个艰苦的工作,闵先生花了三个月才弄明白陈先生的证明方法,自叹这次审稿三个月要少活三年。至此,“陈式定理”才算正式定型。

闵先生于1973年冬天去世,说起来,要是没看这篇稿子,也许能够和大家一起唱祝酒歌呢。

苏联方面这个学者,是借助了陈景润1966年,也就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改头换面作为自己的成果拿出来。而如传闻所说,陈先生第二阶段的工作中,曾一度将部分成果写成论文,投交瑞士的某国际数学期刊。这在当时的研究工作中是有先例的,不过弄不好就会成为斗争的尾巴,所以陈对投稿这件事没有声张。

这份稿件,由于内容还不成熟,瑞士那边基本上是没有看懂,所以也就没有及时发表。即便看不懂,参与审稿的有关科学家还是深受启发,从中受益匪浅。不发表不是水平不够,是要琢磨清楚了再说。这时西方数学界已经闻知了“陈景润教授”的大名,而且有人对他的研究颇有兴趣。

就在这时,苏联人的成果公开了。

这种改头换面的东西,蒙外行可以,内行面前是绝对走不通的。结果,在知道陈景润第二阶段研究成果的专家们看来,这个剽窃就太明显了。

于是,在对质中,只要对一些细节问题深入下去,苏联学者就瞠目结舌——因为陈景润1966年的成果,毕竟只是在《科学通报》中发了一个简报,其内容并没有完全发表,其中的细节可不是通过一个论文就能推断出来的。

苏联人很丢面子。

那么,明知自己的成果站不住脚,还要拿出来对质,苏联科学界怎么会做这样愚蠢的事情呢?原因是负责科研的苏联官员,也不知道这是个剽窃的成果。如果归纳一下,事情大概是这样的——苏联学者为了完成根据政治需要提出的科研任务,不得不利用了陈景润先生早期的研究成果,弄虚作假。这样弄虚作假搞得很“科学”,因为陈的论文发表在中国,当时中苏两国学术交流早已冻结,这样剽窃无疑没有中国人会到苏联来抗议,而苏联国内也很少有人会注意到中国人在几年前取得的这个成果。

应该说苏联学者的考虑是很有道理的。不幸的是,当时苏联与西方的学术交流也很少,陈先生寄到瑞士的稿件,苏联数学界自然无缘得知。

所以,当国际数学联合会的专家们产生怀疑的时候,苏联官员是理直气壮而且深感不平的,至于具体做研究的学者,事情到了这步田地,也是没有勇气来说明真相了,只有硬着头皮来对质,期望侥幸过关吧。

这次对质的结果,使“陈景润教授”的知名度骤然增加,其消息传回国内,直接促进了对他的研究的重视,成了陈景润先生研究成果迅速公开的催化剂。

苏联人的这种弄虚作假,和中国后来学术上经常出现的某些问题,如出一辙。

关于陈景润先生,可以多说几句。我还记得年少时听说的一件有关陈先生的趣事,这件事和陈先生的“夫人”有关。

大家都知道陈景润先生的夫人是由昆女士。应该说陈先生能够与由昆女士组成家庭,是他生活中一件极大的幸福事情。生活中的由昆女士有着鲜明的个性,不但富于女性的温柔典雅,而且遇事干练果决,不让须眉。我想这可能和她的军人出身有关(从过军的人气质上会有一些特殊改变。前几天接触一位名医,据他所说,在癌症患者中,生命力最强的人群中曾经在军队中工作过的人占了很高比例,平均比军队以外的人生存期长一年到一年半,盖因为其身体底子好,而且意志坚定)。所以,与由昆女士成家,使陈先生长期不善于与人打交道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堪称夫唱妇随,形成良好互补。与由昆女士结婚后的那段时间,是陈先生身体最好,也最安定愉快的时光。

然而,我记得的这段事情却和由昆夫人无关,是他们认识之前发生的。当时陈先生因为科学方面的成就成为大家的偶像,在外人看来一时星光灿烂,“粉丝”遍布全国。

结果,就有个很漂亮的女孩从某地找了来,自称是陈先生的太太上京寻夫。

陈先生一直单身,哪儿来的太太呢?大家都不相信。然而这位“太太”却坚定得很,说得头头是道,言之凿凿,一点儿不像在说谎。那时候来找陈先生PK哥德巴赫猜想的科学狂人很多,都自信自己的成果比陈先生厉害。但是敢自称“陈太太”未免有些过分,这玩意儿可不是有自信就能胡来的。

但是,她说的很多内容,和陈先生的经历并不吻合。所以,大多数人认为她在说谎,可作风问题当时又不是一件小事。

怎么证实真假呢?

当时的某位先生非常聪明,很简单就解决了问题。他一口气叫进来六七个戴眼镜的研究人员,让这位太太认哪个是陈景润。

结果,就是乱指了。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妄想型精神病患者……

在学问上弄虚作假,和冒充陈景润夫人完全不是一个性质的问题,干这个的也不是精神病患者。那么,好好的学者,做这种事情不丢人吗?

有趣的是,一些老科研工作者,对国内发生的一些类似现象,还有一点同情。

黄昆先生曾经主持揭穿了一起很严重的弄虚作假事件。当时,上海某大学自称研制出了某种世界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也通过了鉴定。但黄先生十分狐疑,看了结果总觉得不踏实。于是要求对其进行检验,经过反复的追踪,最终证明,这份成果,不过是利用买来的芯片造假而已。

可是参加这次揭穿骗局的学者,也提到其中体制方面的问题——当我们申请课题的时候,总是要把很大精力放在写报告上,报告写得越花哨漂亮,取得经费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是科研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没有钱恐怕很难进行,但仅仅有钱也不表示就能出成果。为了申请经费,有些人只好违心吹牛,到时候要成果了怎么办?有时候就被逼得弄虚作假了,苏联人在哥德巴赫猜想上是这样,我们现在有时候也是这样。

黄昆先生自己申请课题的时候,就碰上过这样的事情。审批课题的是黄先生的学生,然而不能不秉公办事,看完申请报告,问黄先生:“这个课题,如果批了您这一百万能不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呢?”

黄先生何许人也?全国第一批科技重奖仅仅四个人,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位是钱学森、袁隆平和王选),他怎么回答呢?

黄昆先生听了问题,笑笑,很实在地回答说:“你给了我这一百万,我能看到外国人跑到哪儿了,但是要追还是追不上的。你要是不给我这一百万呢,我连外国人跑到哪儿都弄不清楚。”

黄先生的课题,最后还是批了,但也就是黄先生吧。换一个人,如果不写上“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怕这次申请只能告吹。

世界领先水平,可不是上下嘴唇一碰就能达到的,有时候明知这是要求过高,还不得不逼着自己胡说八道,这就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了。

黄先生在朋友间说过,如果让我来分配科研经费,我不按课题的。我就只管选人,选一百个人,每人给他五万经费,你就自己研究去吧,这样,可能倒真的能出成果了。

黄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是长杨振宁两岁的学长,杨振宁同班的同学中,还有一位,就是邓稼先。

我问一位和邓稼先一起工作过的老先生——邓稼先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老先生没有回答,却开始上下打量我,弄得萨有点儿发毛。

您看我干吗?萨问。

答案让我受宠若惊——

鸡兔同笼

老先生的话是——你和邓稼先有点像。

吓了一跳,邓稼先年轻时的照片我也看过,那叫风流倜傥,照照镜子,很不自信。

幸好老先生后面的话还不太离谱——脸型像,身材也像,不过他比你高一点。

方脸、宽肩、体格高大厚实,坐在沙发上思考时喜欢歪过头来,将左手握成拳,虎口向自己抵在上颌上,大体就是邓稼先当年的样子。

回忆在邓稼先身边工作的日子,老先生印象中的他总是一身中山装,精力充沛,数理化学部上上下下那么多人和事,他这个秘书长正是各种矛盾的中心,而邓稼先总能够应付裕如。老先生猜测,以邓稼先的特点,在真实的两弹世界,邓稼先的角色或许会更接近费米(或许老先生想说奥本海默,我推测),而不是爱因斯坦。

写邓稼先是很困难的事情。他在担任数理化学部秘书长日子里的工作,涉及很多恩怨矛盾,写来不经意间就会伤人。

学者并不是超脱凡人的,一如英雄。王外马甲写过一段老兵的回忆,在上甘岭宁死不屈的孤胆英雄,走下战场后一样会为了给孩子吃饱饭去偷老乡的苞米。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是儒家出身,“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维习惯带来一个不好的习惯。凡是提到“英雄”二字,便应该完美无缺。所以我们总是用放大镜在被人们称为“英雄”的人物身上寻找污痕。其实,英雄和我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拿破仑打得赢奥斯特里茨战役,也一样会生牛皮癣。我的看法,正因为他们和我们的条件一样,都只有一双手一颗头,他们在我们无法做到的地方做到了,就可以被称做英雄。

学者也一样。

记得有这样一件事情。

有位在科学院院部工作的老人对我讲,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字当头,结果引发某些人一个不好的毛病——人既然是公家的了,饭自然也要吃公家的。于是公款吃喝之类的事情无法禁绝,还理直气壮。要说行政人员,有些这种毛病大家并不奇怪,历次整风他们吃的苦头也不小。然而,如果说当时的学者之中也有人以占这种便宜为乐,可能很多人都不相信,因为他们似乎都应该是道德绝高的人。

不幸的是这却是事实。

事情变得愈演愈烈以后,院部就给不少研究所的领导提醒了,结果纠正最快的是数学所。

数学所的老大是华罗庚。

同类推荐
  • 哈利和芭比

    哈利和芭比

    哈利是一只爱打架、嚣张跋扈的小狗,但是在芭比出现以后,哈利心甘情愿地俯首称臣,拜倒在芭比的石榴裙下。它们一起生下五个可爱的宝宝,整个家庭的热度在五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沸腾起来。芭比飞出哈利的境内一段时间以后,顺便带回来的还有一个拖油瓶——柯南,看着自己的心上狗与其他狗狗生的小柯楠,哈利该怎样选择相处方式呢?还有哈利和芭比深爱的粑粑麻麻,征服他们,这对夫妻没少下功夫……
  • 2013年散文随笔选粹

    2013年散文随笔选粹

    本集精选了2013年度最优秀的散文作品,尽显年度散文写作之精髓。
  • 成电五十年

    成电五十年

    五十载沧海桑田,半世纪滋兰树蕙。一代又一代成电人胸怀创新电子科技、引领信息潮流的报国之志,秉承艰苦奋斗的自强精神、脚踏实地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培养了近十万电子信息人才,取得数以千计的科技成果,为国防建设和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使电子科技大学成为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 嗨,我们到公园看猴子去吧!

    嗨,我们到公园看猴子去吧!

    如果有来生,希望他可以不当兵。让我们天天在一起,做一对最普通的夫妻,可以一起上下班,一起做饭,一起看电视,甚至一起吵架,然后一起老去,一起回忆起青春里的我们已经逝去的容颜!只要真挚的心不变,我们的爱便永远不老!
  •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现状与小说研究

    中国近代文人生存现状与小说研究

    本书拟用文学生态学的基本理念,以小说创作的发展线索为经,以作家活动为纬,探索近代文人的理想追求、生活情况、文化心态以及这些因素对该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为现代小说的发生和发展寻找理据和根源。
热门推荐
  • 陌爱青春

    陌爱青春

    林思燕于南宫冽恶狠狠的盯着对方,不久,林思燕露出邪魅的笑容,“如果说正常人都有二十四颗牙齿,那么你一定比别人多一颗!”正当某男纳闷时,林思燕嘴中缓缓吐出两字,“无耻(齿)”,接着丢下某男潇洒离去。
  • 我的绝品美女总裁

    我的绝品美女总裁

    【免费爽文,火爆连载】他曾是扬名世界的佣兵之王,重归都市,一场暧昧盛宴,众王争霸的战斗,即将精彩展开……
  • 那年花开满天

    那年花开满天

    有些时候,生是爱的结束,死才是爱的开始!
  • 你看起来很美味

    你看起来很美味

    十年前,七岁的‘她’正式成为了世界公主,也就是说,未来的Queen【女王】‘她’还要经历十三年的历练,便要正式登基为Queen了,现在,十年过去了,还有三年,最后的三年便要正式登基为掌管世界的Queen,这三年的学院历练,让‘她’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伤心,开心。。。。。。的事和一场惊天动地的爱恋,是走入结局,还是,支离破碎?
  • 养生在于细节

    养生在于细节

    本书内容包括饮食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保健养生、居家养生、职场养生、心理养生、疾病养生、两性养生、四季养生。
  • 我的的存在没意义吗

    我的的存在没意义吗

    从小心灵受到伤害,没有朋友,对任何人都以不关心的态度,对任何事都不关心的他,在一次意外被老师带到一个社团遇见了一个和自己某些地方相同的她,从此他的生活改变了
  • 离婚女人:请好好爱自己

    离婚女人:请好好爱自己

    曾经她有份纯洁的爱情,纯洁的婚姻,而他没有珍惜,从此,她失去相信爱情的能力。投身职场,在生活中磨砺勇气,也收获了来之不易的爱情,谁说离婚女人没有明天,好好爱自己,每个女人都有未来。
  • 末日降临最后的审判

    末日降临最后的审判

    《末日降临最后的审判二》这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的的是主人公卡诺克.柯特,在最后一次任务被黑洞吸入,来到2100年中国。
  • 捡回一只老公

    捡回一只老公

    她的世界在她捡了一只经网上“认证”为德国牧羊犬的“生物”开始发生改变,什么时候牧羊犬竟然变成了大帅哥,还是一只吸血鬼?而且,什么时候他们竟然成了夫妻的?风中凌乱,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啊?
  • 非仙即道

    非仙即道

    天空忽地裂开,一只高欲十仗的鬼物出现,天地变色,异象丛生。一具森森白骨骷髅在奔跑,一首无头尸体从地底蹦出,手里拿着锈迹斑斑的长剑杀人,一道漆黑的身影没入人的身体,让人瞬间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