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4000000053

第53章 去苏未归(2)

八大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再次当选为**********主席,刘少奇、******、朱德、****当选为副主席,******当选为总书记。

党的八大是建国以来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八大召开之前,党中央曾于8月上旬致电王明,希望他在身体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回国参加会议。9月8日,王明从莫斯科致电刘少奇并转中央和******主席,表示身体状况还不允许回国参加八大,向中央和八大主席团请假。

虽然王明在莫斯科养病没有能够出席会议,而且他在身体好转后,也没有对自己的历史错误向党中央写出声明书,但党中央和******从党的利益出发,本着团结犯错误的同志,特别是反对过自己而且被实践证明错了的人共同工作的原则,仍提名王明为中央委员候选人。

选举结果,王明虽然当选为中央委员,但在97名中央委员中得票最少,因此,在按得票多少公布的中央委员名单中,王明列在最后一名。

自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后,王明犯的“左”****错误已经被全党所认清。由于党历来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希望王明能够深刻认识自己所犯的严重错误,并在工作中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贡献,所以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仍然选举王明担任中央委员,并且给王明安排重要的工作岗位。就是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连续要王明就自己的错误写出声明书,而王明又拒不写的情况下,党的八大仍选举王明为中央委员,给他留下彻底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为党工作的机会。

1957年11月6日至21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还出席了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以及64个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并分别在两个会议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宣言》和《和平宣言》上签了字。

******率领中国代表团在苏期间,关心王明的养病情况,特意派****代表团成员、****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赖祖烈和黄树则前去看望王明。

据黄树则回忆说:“1957年,毛主席、******一起去苏联。******让我和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赖祖烈去看望王明。我们去看他时,他住在莫斯科郊外的一座别墅里。我去时,他只有点神经官能症,别的已没有什么病。他谈笑风生,还留我们吃一顿饭,吃的是包子。王明去苏联,好多年党中央都给他送东西,他自己也要东西。后来接到苏联专家给中央写的病情报告,说他只剩下神经官能症,可以回国了。但他自己不愿回来。”

虽然王明的病情已经好转,可以回国工作了,但王明却不想回国工作。党中央为照顾他,也没有催他回国。谁会想到几年之后,王明却把党对他的关怀与帮助置于脑后,竟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以及******。

王明赴苏治病后,孟公府2号留下了四位老人,即王明父亲陈聘之和继母黄莲舫,王明岳父母孟募州夫妇。王明当时工资是行政五级,北京是六类地区,应领372.5元,党员高干实领342.7元;孟庆树是行政八级,应领270元,党员高干实领264.6元。他们每月有600多元工资收入,供养全家,包括四位老人,生活还是充裕的。王明夫妇和两个孩子去苏联后,工资换成卢布寄往苏联,所以,国家给四位老人一定的生活补助费,每位50元。当时物价很低,四位老人分两灶起火,生活还是可以的。

这期间,董老夫人、谢老夫人等专程来看望过四位老人,表达了党和政府对王明家属的关怀。

1957年5月11日晨二时,王明父亲陈聘之不幸病逝,享年80岁。

王明此时正在苏联,没有回国料理丧事,丧事由国家机关事务局一手操办。王明弟弟甘宁特意从天津赶来。据他回忆说:“办丧事时,我拿出几十元钱交田书元,他不要。最后由国家给安葬于八宝山。我与王明写的碑文,托人刻在石碑上,立于坟前。坟墓修得我们很满意,对国家我们很感谢。”

王明后来也从苏联来信,对党和国家妥善安排他父亲的丧事表示感谢。

陈聘之逝世后,国家给王明继母黄莲舫700元安置费,另将每个老人的生活补助费提高到150元。这样,即使王明不在身边,几位老人生活得也很幸福。

三、“**********”的冲击

1966年至1976年的“**********”,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在“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在“揪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和“造反有理”口号的煽动下,红卫兵和“革命造反派”冲击各级党政领导机关,揪斗各级领导干部,甚至像刘少奇、******、彭德怀、贺龙、彭真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也没有幸免。王明的家属自然也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受到了一些冲击。

王明是早已定性的“左”****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这时又在苏联竭力反对“**********”,必然会受到批判。特别是在批孔评儒和所谓十次********教育中,出现了一些批判王明的文章,几十万字的《王明反革命言论集》编印成册,“打倒机会主义头子、苏修代理人、大叛徒王明”的口号也开始出现。

王明当时被认为是已定性的“死老虎”,而且他又不在国内,所以仅仅是在一些报刊上受点文字批评而已,受冲击程度远不及那些“活老虎”,即那些“正在走的走资派”。不过,王明在国内的亲属却难以避免受到株连。

王明后来在莫斯科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某些其亲属在“****”中遭受株连的情况。他在《****五十年》中说:“‘文化革命’刚开始,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就出现了大标语:‘打倒苏修代理人、反革命黑帮、大叛徒王明!’从此以后,《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还有《红旗》杂志,经常选择王明作为头号攻击和诬蔑对象。王明的妻子孟庆树在苏联学习,多年来一直积极参加反对毛主义的斗争,因此在‘文化革命’初期,北京也出现了类似的标语,对她进行攻击。此外,红卫兵还按照******的命令,对埋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王明父亲陈聘之进行鞭尸。根据******的指示,红卫兵抄了王明的家,把他八十多岁、年迈的继母黄莲舫打得半死,还把她扔在大街上;把王明几十份手稿和藏书不是烧了,就是扔了。”

1966年6月,王明还写了一首七律:

北京城内孟公府,

二号门牌我家有。

红卫兵临全部毁,

白头母死众邻嗟。

积书千卷成灰烬,

存稿百篇付浪沙。

父骨抛山伤警卫,

罪行无尽痛无涯。

王明讲的这些情况,许多并不符合事实。据我们了解和调查的情况,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几个问题给予说明与澄清。

(一)关于砸陈聘之坟墓事

陈聘之1957年5月病故后,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坟前有:“子,陈绍禹、陈绍炜,女,陈映民,立”的碑文。1966年“**********”爆发后,有的批判文章说:“王明是地主家庭”。因此,红卫兵在“破四旧”时,就冲到八宝山革命公墓。见到这里有王明父亲的坟墓,很为气愤,在一片“砸掉王明狗父亲的坟墓”的怒吼声中,这些“革命小将”们便砸碎了墓碑,掘了坟墓。所以,王明父亲之墓被砸确有其事。

可是,这其中也有几个问题需要澄清:

第一,这是红卫兵的自发行动,是在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中,红卫兵们采取的过火行动,并不存在如王明所说的“红卫兵按照******的命令”行事。******没有也没有必要给红卫兵下达这样的命令。“**********”的主要矛头并非是针对王明,也不存在中央报刊“经常选择王明作为头号攻击和诬蔑对象”的事实。

第二,红卫兵并不是只掘了陈聘之一人之墓,而是在八宝山掘了许多人之墓。凡他们认为是牛鬼蛇神、走资派、“****”分子等墓,几乎全部被掘。

第三,陈聘之的墓碑被红卫兵砸成三截,碑座和碑身被砸开,碑身又被砸成一大一小两块。坟包也被掘了一下,但并没有对陈聘之进行鞭尸。

1981年2月l日,笔者访问王明的弟弟甘宁时,他说:“我父亲陈聘之几次被国民党抓去,解放战争时期他又动员国民党政治土匪向政府投诚,他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死后有资格安葬在八宝山。我父死后安葬八宝山是政府安排的,不是王明指使的,他当时在莫斯科未回来。红卫兵把我父亲的墓砸了是不对,我请求政府修复。并请你回北京后把我的要求给反映一下。”

受甘宁之托,笔者曹仲彬曾于1981年3月4日亲自去了八宝山革命公墓。陈聘之的墓在进大门后的左侧墓群中,从南往北数是第六排最西的一个。当笔者找到陈聘之的墓时,见到墓已修好,焕然一新,只是墓碑尚无。笔者找到这里的负责人张库同志,并把甘宁的请求反映给他。他说:“‘**********’时,红卫兵造反来到八宝山,说这是‘王明的狗父亲’,就把墓掘了,损害是比较严重的。打倒‘******’后,政府拨了些款,从1979年开始,到1980年大部分被砸墓陆续修好。每修一个需要花几千元,现在还有几个没修复。王明父亲墓,既没有单位,又没有亲属来联系,原来就不想修了。后来,我们研究后,还是给修好了。我正想找他的家属,你来得正好。请告诉家属快和我们联系,墓碑尚未立呢,请家属写好碑文。”

回来后,笔者曹仲彬给甘宁去信,报告了八宝山之行的经过,告诉了其父墓已修好的消息,请他尽快与八宝山革命公墓联系。

(二)关于黄莲舫被打的半死而后扔在街上一事

不知是王明听信了谣言还是编造,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王明继母“白头母死”,或者是被“打得半死,还把她扔大街上”的事情。相反,正是政府把黄莲舫负责地送回老家,并做了妥善安置。

“**********”刚开始,****中央领导人就关照过王明的三位老人,请他们尽快搬出孟公府2号。三位老人中,第一个搬出孟公府2号的正是王明继母黄莲舫。据在“**********”时期和黄莲舫相处三年的叶新华说;“听说是******派人送下来的。”

黄莲舫是在王明家被抄之前就离开北京的,她根本没有见到抄家,更没有被红卫兵打死或打得半死,扔到大街上不管之事。

王明继母黄莲舫,是由******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两位同志,亲自护送回安徽的。据田书元说:“机关把王明继母送回原籍,给了八九百元钱。”他们先把黄莲舫送到安徽省人民委员会,并在合肥住了几天,后来又送回原籍金寨县梅山镇。金寨县人民委员会接收了黄莲舫后,研究决定,每月给她13元生活费,并拨给她一间房子居住,医药费也全部可以报销,具体事宜由县民政科负责落实。对于金寨县人民委员会的安排,黄莲舫表示同意,护送来的两位同志也放心地回到北京。当时,“反动家属”有的被撵到乡下无人过问,有的被打被抓送进监狱,像黄莲舫这样受到妥善安置的实属幸运。

黄莲舫当时已是80多岁的老人,孤独一人住着一间房子确也困难。县里发的每月13元生活费很难维持生活,北京带来的一些钱款也逐渐花光,北京带来的一些衣物有的也只好卖掉。

王明大妹妹陈觉民1957年去世,妹夫汪惠生被划成****在农村劳动。外甥女汪向荣当时正住在梅山镇,她爱人当时也被当成走资派批斗。因此,她也只能偷偷去看望这位姥姥,尽可能地给些帮助。陈聘之、黄莲舫从新疆回来后曾与他们住在一起的远房侄女陈绍华,曾经请黄莲舫在家吃了一顿饭,结果在单位便挨了一次批判。

黄莲舫在困境中巧遇叶新华,使她平安地渡过了晚年。

陈聘之、黄莲舫去北京前,曾和叶新华、简淑贞夫妇一起住了三年,两家结下了很深的友谊。1963年叶新华从金寨县下放到铁冲公社花园大队。1967年的某日,叶新华到县里买东西时,偶然遇见了黄莲舫。黄莲舫像遇到了亲人一样紧紧抓住这位老邻居的手,泪流满面地非要到叶新华家去不可。叶新华安慰老人不要着急,回家与爱人简淑贞商定之后,又去找了县民政科,要求收养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

据叶新华回忆说:“我找县民政科,科员江习才同意把老奶奶委托我家照顾,他说民政科的同志为照顾老太太都有点烦了。当时我说好,让我家按月代老奶奶领13元的生活费,她的药费凭票证报销,户口落到我家,她吃粮用粮食本。这样,我叫人把老奶奶从县里用担架抬到我家。”

当时叶新华家有12口人,住三间草房,住房较紧。县里给了130元钱,叶新华又拿出一部分钱,给黄莲舫盖了一间新草房。叶新华12口之家,仅有他一人挣钱,生活也很困难。他们尽全力照顾黄莲舫,使她能够吃饱穿暖。自黄莲舫来后,叶新华家三年没有卖过鸡蛋,都给这位老人滋补身体了。

叶新华是贫农成分,但在那极左泛滥的日子里,自接收了黄莲肪后,全家在政治上受到株连,几个儿子申请参军都未被批准,其中一个儿子都已经穿上军装,仅仅因有“反动的干亲”而被迫脱下了军装。

由于叶新华全家三年来的热心照顾,年迈多病的黄莲舫才能安然度过晚年。她于1970年阴历正月二十一11时病逝,享年83岁。黄莲舫去世后,县民政科给了110元丧葬费,叶新华又拿出100多元,最后在花园大队安葬了这位老人。

同类推荐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庆龄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宋庆龄

    宋庆龄是二十世纪一位杰出的女性;是举世闻名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是保卫世界和平事业的久经考验的前驱;是全体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鞠躬尽瘁,七十年如一日,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献给了世界和平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因此,她赢得了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一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一

    本文主要内容为黄爱和旁人铨的故事、林祥谦的故事、施洋的故事、顾正红的故事、李慰农的故事等。
  • 拉斐尔

    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Raphael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自幼随父(乌尔比诺公爵的宫廷画师)学画,后又转入佩鲁吉诺门下,1500年出师。拉斐尔早期作品就显露出非凡的天才。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形象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1504~1508年他居留佛罗伦萨,那里一度恢复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了他。
  • 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李叔同大师的人生历练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的人生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历练,因此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包含着深刻的人生经验。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本书,包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因此,研究前人的人生成了我们获取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然而世上的人有千千万,不是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值得研究的,都是可以给我们以启迪的。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师们,他们的人生历练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这就像读书一样,不是每一本书都对自己有用,我们必须慎重的选择。在许许多多有成就的人里,有一位叫李叔同的前辈,也就是著名的弘一法师,他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他精彩绝伦的一生蕴含的人生智慧,是我们一辈子也学习不完的。
  •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福特(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亨利·福特(HenryFord,1863年7月30日出生于美国韦恩郡,1947年4月7日逝世于德宝)出生在密执安州一个自耕农家庭。福特的父母威廉和玛利·福特是来自爱尔兰的移民,福特出生在他父母拥有的一座农庄上,他是六个孩子之长。他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12岁时他花了很多时间建立了一个自己的机械坊,15岁时他亲手造了一台内燃机。他生性喜爱摆弄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在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能把一只表拆开再装好。不久他除了修理自己家里的钟表外,还替所有邻居家修理钟表。一次,他家的一个朋友说:“福特家的每一个钟看见亨利走过来就哆嗦!”
热门推荐
  • 美人轻狂

    美人轻狂

    穿越成被逼嫁含恨而终的公主,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休驸马。既然这天下本来就该是她的,她又怎会拱手让给别人?她是皇室唯一血脉,那便由她来当这个皇帝。什么?说她是废物?那且看看这天下在她手中如何壮大!
  • 老板性格之谜

    老板性格之谜

    作者按星座区分了各种老板的性格,使读者可以一窥西方老板和雇员关系之一斑的同时,还可以把中西方社会的微观方面和人际关系进行异同比较。
  • 魔法少女之夜

    魔法少女之夜

    宅神:你替我去魔法少女奈叶世界建一个11吧。叶明:为什么?宅神:你没看到那些同人都是百合吗?这怎么对得起广大宅男哪?叶明:那你怎么不自己去?宅神:你以为我不想去吗?那么多可爱的萝莉谁不想要呀?可是,我家母老虎不要我去呀!可怜我一宅神呀,只能看着那些渣推萝莉,自己却不能......
  •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穿越之丞相的炮灰妻

    初夏是一个小人物,从公司的小职员,不断的挖陷阱埋人拍马屁,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朝飞跃升级成了总经理,本以为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可是这位置还没有坐稳便被灯砸到了这个坑爹的世界,之所以说坑爹是因为着个世界既然是在一本书中她闲来无事看过的一本书中,名字叫做《重生嫡女富贵命》,而她成为了一个小炮灰!上有原重生嫡姐,下有特工穿越的庶妹,而她便是“狠毒后妈”的亲生女儿,这节奏,要让她怎么活?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云封六道

    云封六道

    六道大界没有慈悲,没有怜悯。乐土是由弱智供奉给强者的。他身上层出不穷的灵魂,嚣张的天赋,冷漠的性格,一只忠犬的追随……全部来自往昔令人发指的折磨与蹂躏。他的故事,可以很长,也可以很短。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存在过,他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
  • 钢铁之心

    钢铁之心

    无意拾获异次元高科技核心,山林少年变身异世界终结者,操控浩荡钢铁洪流,在战火纷飞的安塔斯大陆上开始了横冲直撞的凶残生活。————“前进,威震天。”
  • 赢在管理:有效管理的58个细节

    赢在管理:有效管理的58个细节

    作为一个力求创新的企业,招聘人才不如培养管理者,在新时代的企业发展中,成功的管理才是绿色通行证,能够确保企业发展畅通无阻。管理的作用在于分配和培养人才,它能够在没有高资金求得“诸葛亮”帮忙的时候,用“三个臭皮匠”造一个“赛诸葛”,依然能有“掐指一算”的神力,甚至更胜一筹。这本书通过对企业管理深入的剖析、分解,找出企业管理的误区,并针对企业管理容易疏漏的地方进行填补,是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手中的指南针,能够帮助迷途创业的人员找到扎营的地点。
  • 浅唱回忆

    浅唱回忆

    “一直以来,我以为我爱的是王子林浅秋,可我没想到,我最后依赖上一位守护我的骑士,而现在我失去了王子,我的骑士却也要离开我。Jean,别走,留下来,我,喜欢你,真的。”---既羽
  • 淡逸流水画屏幽

    淡逸流水画屏幽

    一个二十一世纪女生君沐幽在一阵狂风中穿越到了古代。她,是柔弱的君家二小姐;她,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醉魂庄庄主;她,是和江湖第一刺客闯荡江湖的鬼魅女刺客;当绝情渐渐在她心中扩散,哪个才是真正的她...江湖第一刺客魔君寒逸,镇国皇子夜冥,尊国皇子夜奕绝,哪个才是真正地对她好?
  • 奥特N计划

    奥特N计划

    我们写这部小说的目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奥特N计划,还原一个因为缩水而后天畸形的奈克瑟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