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8900000013

第13章 刘文典(4)

而另一位学生则记下了刘文典对此四字的解释:“元春省亲大观园时,看到这幅题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花溆反切为薛,蓼汀反切为林,可见当时元春已然属意薛宝钗了。”

一次,刘文典与学生谈到《红楼梦》中妙玉论饮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接着调侃说:“吾辈饮茶,解渴的蠢物耳。”

刘文典发现学生用参考书后,诙谐地说:“去神庙烧香拜佛,烛光闪闪,烟雾袅袅,神佛真容常常模模糊糊、影影绰绰,只有拨开云雾,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

周作人回忆:刘文典最不喜中医,尝极论之,备极诙谐溪刻之能事,其词云:“你们攻击中国的庸医,实是大错而特错。在现今的中国,中医是万不可无的。你看有多多少少的遗老遗少和别种的非人生在中国,此辈一日不死,是中国一日之祸害。但是谋杀是违反人道的,而且也谋不胜谋。幸喜他们都是相信国粹的,所以他们的一线死机,全在这般大夫们手里。你们怎好去攻击他们呢?”

刘文典批评那时的国会议员道:“想起这些人来,也着实觉得可怜,不想来怎么地骂他们。这总之还是怪我们自己,假如我们有力量收买了他们,(他们)却还要那么胡闹,那么这实在应该重办捉了来打屁股。可是我们现在既然没有钱给他们,那么这也就只好由得他们之间去卖身去罢了。”

逸事

刘文典在白云观潜心研究《道藏》典籍期间,因日子实在太清苦,便忍不住趁着道士们不注意时,偷吃了点荤腥,结果被道士们当场“逮”住了,闹了个大红脸。

一日,白云观里来了个人,拿着旧报纸包的诗集,闯进刘文典的房内说:“我的才太高了,所以很苦的。这是我的诗集,诗好得很……你细细读罢。”刘颇觉好笑,于是低头假装看诗,来人继续发表高论:“我最好哲学,现在研究佛学和写字。我是以哲学为方法,政治活动为目的,政治也是我的唯理哲学的一层。”来人兜了半天圈子才切入正题,说想讨一笔旅费回乡,铜子票和铜子都不嫌弃,并说:“我是不择细流,所以能成其大,我的才学所以能如此的成就,也就是这个道理。”刘文典强忍住笑,将自己的零钱全部给了他。他点完钱,坚持要把诗集留给刘,供他晨昏拜读。刘文典再三辞谢,他方肯收回。临别时,此人一再说,其实你应该好好读读我的诗,不可专做那校书的枯燥活计。走到门口时,他忽然想起还没拜会观里的道长,说:“宗教哲学家不可不见见宗教家。”刘文典赶紧拦住他,说老道们什么也不懂,当不起您这样大学者的拜候,才把他打发走。

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刘文典需要查阅某种佛经。他听说香山某寺藏有此佛经,就前去借阅。该寺有严格规定,非佛教人士,不准借阅藏书。允许借阅者必须在寺内念经堂正襟危坐,也不得以手指蘸口水翻书页,必须用寺院特制的篾子翻阅,违者受罚。该寺管理藏书的老和尚与刘文典认识,特准他借阅,并向他说明借阅的规则,刘当即允诺。

老和尚离去后,刘文典静坐读经。不一会儿,刘觉得疲倦,见室内有一空床,便趁机持书卧床阅读。不料,他看了一会儿,就睡着了,书掉在地上。不知过了多久,睡梦中的他忽然听到骂声,头面受到扑打。他睁眼一看,老和尚边打边斥责说:“你言而无信,竟把佛经丢在地上!”原老和尚本来想与他谈论佛学,进来一看书掉在地上,顿时火冒三丈,拿起扫帚便打。刘文典一面道歉,一面在佛堂内“抱头鼠窜”。

刘后来回忆此事说:“他是用扫帚苗子打的,若倒过来用扫帚疙瘩(把子)打,我可惨了。和尚见我甘心承受挨打,并没有教授架子,怒容一变,扑哧一声笑了。以后我们成了好朋友,我曾在清华设素斋招待。我的脑袋虽然不太高贵,但也不是任何人可以打的。但这次挨打应该,君子不可失诺!”

北大文科教员的预备室,被称为“卯字号”。巧的是,这里还真有过两只老兔子和三只小兔子:当时的文科学长陈独秀与主讲中国文学史的朱希祖,同生于己卯年(1879年),时已三十八岁,被称为“老兔子”;胡適、刘半农与刘文典都为辛卯年(1891年)生,还不满二十六岁,则是“小兔子”。

张中行回忆,一次上课,不知说起什么,刘文典忽然慷慨激昂,从座位上站起身来,睁大眼睛说,人间的不平等现象使他气愤,比如说有人坐车,有人拉车。学生们都奇怪地说,刘教授怎么从“出世”忽而转为“入世”了。下课以后,有些学生看见他走出校门,上了一辆人力车,他坐上去后,车夫提起车把向西跑去。学生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正是那“坐车”的人。

刘文典长子病逝后,对幼子极为钟爱,上课时便把他带到教室,讲课时,孩子就坐在他身边,但因孩子太小,总是吵闹,此时,学生们便凑钱给他买糖吃。一次,孩子坐不住,到教室外面抓蝴蝶,刘文典见了,忙叫“快回来”。当时学生们正听得入神,将这三字也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

刘文典生活上素来糊涂,他独自到蒙自后,请了一位男佣照料自己的生活。一年后,夫人张秋华带着儿子来到云南。一天,张秋华去市集随意买了点云南的蔬菜,回来烧了几个小菜。刘文典尝过后,惊讶地问:“这菜是哪里搞来的?”张回答说:“就是集市上买来的当地蔬菜。”刘文典听罢感慨道:“没想到云南竟有这么好吃的菜!”原来,男佣为了图方便,只给他做煮咸鸭蛋、蒸鸡蛋,他吃了一年多,竟不知云南有新鲜的蔬菜。

在昆明时,物价飞涨,货币贬值,教授们都过得非常清苦,刘文典亦如此。当时李鸿章之孙李广平也在昆明,他和刘文典既是同乡,又是远亲,二人性情也相投,所以时常接济刘。刘文典“难以为炊”时,就书“刷锅以待”四字,差人送给李。李便立即“雪中送炭”,帮他解困。

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广平被逮捕。后虽经排查排除怀疑,但要求有人担保才能释放。刘文典知道后,借了云大校长的小汽车去监狱接李,他对监狱的负责人说,李广平是我看着长大的,无任何问题,若保释后出任何问题由我负责。办完手续后,他将李接到云大。

到蒙自没多久,一天傍晚,刘文典沿着蒙自的南湖湖堤散步,走到来到一个村庄时,正巧碰见一个农夫打老婆,妇人号啕大哭,并不还手。刘文典实在看不过去了,便上去劝阻,没想到对方根本就不理会他:“我打我婆娘,与你何干!”刘极为恼火,抬手给了农夫一记耳光。男子猛遭“突袭”,愣了一下神,看了看刘,以为刘颇有来头,越想越怕,拔腿就跑。谁知,先前被打的妇人却不依不饶,冲过来一把揪住刘的衣领,拉着刘质问为什么要打他男人,并恶语相向,弄得刘很是尴尬。幸亏村里一些明理的人迅疾走过来,上前解了围。日后,刘文典想起此事时还忍俊不禁地说:“没想到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

昆明气候温和,号称“四季无寒暑,一雨变成秋”。昆明的冬天并不太冷,一般健康人有一件毛衣或一件皮夹克,即可应付一年。刘文典、陈寅恪两人畏寒,冬天却要穿皮长袍。陈和研究生同住一所小楼,冬天怕风,窗户缝隙用纸糊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一天,刘拜访陈,两人互争谁的身体更差,相持不下。刘说:“我穿了两件皮袍子,可见我的身体更差。”说话间,自得之色溢于眉宇间。

西南联大青年教师陶光是刘文典的得意门生,因备课久未去看望老师,心存愧疚,后专门抽出时间拜望恩师。不料,刘一见陶,就大骂陶是“懒虫”、“没出息”、“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等等。陶一时莫名其妙,他回忆说:“我想他是鸦片没吃足,发神经病,我一向尊重老师,但学生也不是奴隶,随便辱骂,我已忍无可忍,要以暴易暴,当我正要怒目反击时,忽见刘先生用力一拍桌子,声音更大地说:‘我就靠你成名成家,作为吹牛的本钱,你不理解我的苦心,你忍心叫我绝望吗?’愤怒的脸忽然变成可怜的脸。”陶光听到老师把自己当成“吹牛的本钱”,很受感动,于是转怒为笑,扶老师坐下,并向刘说明原因,倒茶赔罪。刘亦转怒为喜,马上留陶一起吃晚饭。

学生李埏曾向刘文典借过一本《唐三藏法师传》。当李翻开这本书时,发现空白处全是刘文典用多种语言写的批注,注文除中文外,还有日文、梵文、波斯文和英文。李埏正看得入神时,发现书中有一张刘文典用毛笔画的老鼠。李很是疑惑,便去请教刘。刘文典说,那是他在乡下点香油灯看书时,一天深夜见有只老鼠爬到灯盘上,明目张胆地吃灯芯上滴在灯盘上的油。他本想打死老鼠,但又觉得老鼠也是在讨生活,和他读书也是为讨生活一样,就不必相残了,便用毛笔画了一幅老鼠像夹在书中。李埏于是感慨:“先生真有好生之德!”

张中行回忆,刘文典讲课时,吴宓(号雨僧)也去听,坐在教室内最后一排。刘文典总是闭目讲,讲到自己认为独到的体会的时候,总是抬头张目向后排看,问道:“雨僧兄以为如何?”吴宓照例起立,恭恭敬敬,一面点头一面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全场为之暗笑。

吴宓对刘文典的学问十分佩服,他常去听刘文典讲课、演讲。他在日记中记录:“听典讲《红楼梦》并答学生问。时大雨如注,击屋顶锡铁如雷声。”又一次写道:“听典露天演讲《红楼梦》。”

钱穆在《师友杂忆》中回忆刘文典:“有一年,余适与同车,其人有版本癖,在车中常手夹一书阅览,其书必属好版本。而又一手持卷烟,烟屑随吸随长,车行摇动,手中烟屑能不坠。”

刘文典烟瘾极大。一天上课时,刘文典的烟抽完了,就问前排的男学生示意要烟抽,学生们怕烟太差,不好意思拿出来。但刘一再示意,一位姓张的学生便要掏出烟来,这时正好教室门开了,家人给刘送烟来了。

刘文典与白族诗人马曜曾在云南大学共事,二人都好烟,常一起品烟。后马离开云大后,刘每觅得好烟,便邀马一起品尝。而马亦投桃报李,1951年,程砚秋到昆明演出,一票难求。马知刘为戏迷,便想办法弄到票,亲自送到刘家。

陶光看上了一位才貌双全的滇戏女艺人耐梅,想请刘文典为之做媒,便常拉着刘去看滇戏。陶光已人到中年,刘自然乐意成人之美。结果,刘从此对滇戏着了迷,而陶也抱得美人归。此事一时传为佳话。刘认为真正能保持中国之正统者,惟有滇戏。20世纪40年代,他几乎天天去看滇戏,“光华剧场的头排两个座位被他常年包下,届时风雨无阻,偕夫人每晚必到。尤对著名老生栗成之的演唱艺术极为倾倒,曾誉为‘云南叫天’,并赠以诗‘檀板讴歌意蓄然,伊凉难唱艳阳天。飘零白发同悲慨,省食憔悴李龟年。’”

李埏回忆,刘文典和罗庸还因为陶光与耐梅的结合发生过不愉快的争执。刘文典与罗庸、钱穆三人从玉溪返回昆明时,顺道到昆阳浏览。到昆阳的当天闲聊时,罗庸认为,陶光作为一个学者不应与耐梅结合。刘文典则认为只要他们相爱就可,不必用世俗偏见指责陶光的选择,为此两先生争吵到面红耳赤,钱穆则从中调和劝解。第二天他们也无兴再留昆阳,便乘船返回昆明。

婚后不久,陶光与耐梅经常发生争吵,因耐梅生得漂亮,唱戏嗓音又好,深得许多戏迷及一些地痞的追逐,常有人去缠着耐梅。陶光认为已经结婚了,耐梅还这样,觉得面子上下不去,常为此苦恼,便去向刘文典求教。刘文典告诉陶光,你只有离开云大把家搬远。陶光便到昆明师范学校任教,将家迁离翠湖边。过了不多长时间,又有人追到新居处找耐梅纠缠。此时陶光心情更为苦恼,又找刘文典诉说,刘文典只好无奈地说:别无他法,你只有离开昆明。陶光遂抑郁地携耐梅离昆赴贵阳大学任教。陶光到贵阳后和耐梅的争吵随之即消,但隔不了多久,仍然又有人跑到贵阳找耐梅。随后陶光接到台湾大学邀请,便决然离开贵阳赴台大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刘文典常晚饭后漫步去茶馆听滇戏。一天傍晚,刘携夫人沿翠湖漫步去听戏,忽然有辆小吉普车在他旁边停下,从车上走下一位省级干部,问刘先生要到何处,可以用车送。刘却婉言谢绝曰:“安步当车。”说完与夫人信步离去。

刘平章回忆,1957年3月,刘文典在北京开会期间,在一家书店看到《苏联画报》上有一幅名为“擦皮鞋者”的漫画,画着一个满脸皱纹、衣衫褴褛的老头在严冬的寒风中蹲在地上为儿子“kolya”擦皮鞋。当时正在成都读书的刘平章给父亲写信“讨要”生活费,刘文典恰好读到“擦皮鞋者”漫画,想到自己对儿子的溺爱,不免自责。于是他在给儿子的信中称呼儿子为“kolya”,落款为“擦皮鞋者”,信中不提寄钱的事,反说自己在京费用大,钱已用完,要儿子汇点来解除经济危机。这封信如今被收藏在刘文典纪念馆中。

刘文典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他是合肥人,在他的旧版著作上都会署名“合肥刘文典”的字样。1949年,他为自己印制了名片,上面只有“刘文典,安徽合肥”几个字。抗战胜利后,曾有人建议刘文典回家乡执教,刘文典很是欣喜。但由于时局动荡,他的心愿没能达成,这也成为他终身的憾事。

同类推荐
  •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伤痛无声——乔安山忆雷锋

    在毛泽东时代,东北不仅是共和国长子,是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还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文化最主要的当代叙事空间。从林海雪原的杨子荣,大庄铁人王进喜、舍身拦惊马的战士刘英俊到鸭绿江边的烽火、珍宝岛上的激战,无不与这块土地有着密切的联系。东北为年轻的共和国输送了大批金灿灿的粮食、黑黝黝的煤炭、先进的机械设备和宝贵的人才、技术。在那个年代,没有任何区域像东北一样成了如此众多、如此著名的当代英雄和英雄故事集中显影的舞台。东北对于雷锋是一个转折。鞍钢是产业工人集中的地方,那不是手工业,而是大工业,这种环境对造就雷锋起了很大作用。”而同时,雷锋的出现,也改变了乔安山,这个普通人的一生。
  • 我们身边的名人

    我们身边的名人

    本书集纳了中外诸多优秀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及文学大师们精彩的人生片断,在这些精彩的人生片断中,无论是大到对手之间的过招,还是小到友人之间的戏谑,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是名人们在人生这个舞台上的上佳表演。本书以翔实的材料,有趣的意境和诙谐的语言,展示了名人们与众不同的人生。读者在轻松阅读、感受名人们独特魅力的同时,可启迪思想、丰富知识、提升心智。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名人就在身边。
  • 慈禧全传2

    慈禧全传2

    本书的作者对于写作本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她是满洲正白旗侯爷裕庚大人的女儿。在同时代的为官者中,裕庚大人是最进步、最具改革思想的一位。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加入军队,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抵制法国侵台战争。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热门推荐
  • 茅山道士传记

    茅山道士传记

    他们无处不在,他们是什么东西?他们是鬼!我——一名茅山道士,惹上了全世界最大的邪教组织。他们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尽在此书中
  • 管理的智慧

    管理的智慧

    《管理的智慧》通过36篇不同主题而深具管理启发性的短文,深入浅出轻松地探讨管理的真谛。从管理大师的箴言名句、管理个案的研究、管理方法的优劣运用、管理趋势的发展走向,到实际管理问题的解决,《管理的智慧》协助管理者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能够抱有正确的态度,选择正确的手段,运用管理的智慧,施行正确的管理改善,从而真正提升组织的管理能力。《管理的智慧》是现代管理者必读的管理随身书。
  • 王爷娶妻:爱妃,哪里逃

    王爷娶妻:爱妃,哪里逃

    她,含恨而死,一朝穿越成莫府四小姐,人称废柴,在不为人知的一面,她是天才,貌美如花,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般漂亮,他,人称冷血王爷,但却是天下女子所仰慕之人,但是他却唯独只爱她,他对她死缠烂打,穷追不舍。他说,这一世我只爱你一人,其他人我看都不会看的。
  • 浮华一世转瞬空

    浮华一世转瞬空

    我欲度你成佛,却终为你成魔。怀中抱着那个好似已无生机的血人,和尚两行血泪落下,周围一地的鲜血染红了,犹如初见……平生十步杀一人,终究还是败在你那颗普渡终生,一心向佛的心上。和尚怀中的血人苦笑,想要抚摸一下那人的侧脸,最后却无力的垂下。(我能说这一定不是虐文吗!ㄟ(▔,▔)ㄏ)
  • 特种兵抗日先锋

    特种兵抗日先锋

    《帝国陨落》流浪的传说书号:1420966我们不畏艰难,不畏强敌!当民族受到危难的时候,我们挺身而出。我们用鲜血,用热情,换发出祖国的未来。一样的抗日,不一样的味道。新人新书,大家有票的都去给他吧,如果不怕占用位置的话,也顺便给个收藏吧。也是抗战的,听说后续很精彩哦。
  • 豪门赌妾

    豪门赌妾

    此文修改,暂停更新!
  • 最老的90后

    最老的90后

    个人生活的记忆,一段平凡,但又不同于常人的经历,写自己的故事,不浮夸,不哀怨,不励志,真实的回忆和感受,真实的情感轨迹,领悟和生活。
  • 太平时

    太平时

    十九世纪下半叶真是一个屈辱的时代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
  •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

    此书是秦时明月同人文,等我有时间再接着写。【此小说已停止更新,作者已弃。】
  • 恶魔蜜宠:呆萌甜心,求抱抱!

    恶魔蜜宠:呆萌甜心,求抱抱!

    【爆笑甜文,凑够狗粮,甜文不断更,每天早晨六点更新】他是圣音高中的校草大人,而她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少女。可是,为什么在开学的暑假期间打工的时候她把咖啡撒到了校草大人的身上并且扒了他的裤子?我的天啊,她是永生都不会忘记校草大人看她的那个眼神,太可怕了……然而,再次遇见,倒霉女苏悠悠被迫签下了小跟班协议,当跟班的过程苦不堪言,校草大人不许他接近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男生,可是某女却大胆对自己的男神进行了女追男。可是某天当自己中意的男神却狠狠的拒绝了自己,苏悠悠才回过头来真正的体会到恶魔校草对自己的好……恶魔校草将她挽入怀中,坏笑道:“呆萌甜心,求抱抱!”